抗乙型肝炎病毒新药研究进展
《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一、引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抗病毒药物的不断发展,艾米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TAF)作为新型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旨在分析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某医院近两年内接受艾米替诺福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
所有患者均按照治疗指南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进行了至少6个月的随访。
研究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
三、艾米替诺福韦的疗效分析1. 病毒学应答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显著。
经过治疗,患者的乙肝病毒(HBV)DNA水平明显下降,且在短期内即可达到较低水平。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HBV DNA的抑制率显著提高,表明艾米替诺福韦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
2. 肝功能改善艾米替诺福韦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
治疗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肝脏炎症得到有效控制。
3. 肝脏病理学变化通过对患者的肝脏病理学检查,发现艾米替诺福韦治疗可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
治疗后,肝脏炎症活动度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肝细胞损伤得到改善。
四、艾米替诺福韦的安全性分析艾米替诺福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头痛、乏力等,多数为轻度或中度,且多数情况下可自行缓解或通过调整药物剂量等方式进行控制。
同时,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不易引起肾功能损伤。
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五、结论通过对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我们发现艾米替诺福韦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病毒作用和改善肝功能的优势。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李秋;王珊【摘要】病毒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抗肝炎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类(如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等),核苷(酸)类(如恩曲他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如肌苷单磷酸脱氧酶抑制药利巴韦林、干扰素诱导药盐酸阿比朵尔、M2蛋白离子通道抑制药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神经氨酸酶抑制药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齐多夫定、奈韦拉平、地拉韦定、依非韦伦等).对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全球新药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抗病毒药物面临抗药性突变株的挑战,为克服抗病毒药物存在的缺点,应尽可能寻找有效的新化学实体药物,并对已有的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制备新的衍生物;寻找有效的药物载药释药系统,提高抗病毒药的疗效是目前研究重点.【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30)006【总页数】4页(P732-735)【关键词】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研究进展【作者】李秋;王珊【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435000;黄石理工学院高职学院,湖北,4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7;R969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甲型H1N1和H5NI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 virus,SARS-CoV)等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全世界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将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抗肝炎病毒药物抗HBV治疗的重要目标是HBV-DNA不可测、氨基转移酶水平恢复正常和肝脏的组织学改善。
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interferon,IFN)和核苷(酸)类似物。
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一、乙肝治疗药物的现况
1、干扰素类:干扰素是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时产生的一种物质,能够增强 人体的抗病毒能力。在乙肝治疗中,干扰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病毒药物,通过 抑制病毒的复制,帮助恢复肝功能。然而,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且常伴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2、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是一类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药物,如拉米夫 定、阿德福韦酯等。这类药物起效快,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然而,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耐药性。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糖尿病的临床分型是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目前,糖尿病的分型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年轻人和儿童中,发病机制为胰岛素绝对不 足,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成年人中,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多由胰岛素抵抗和 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需要综合治疗。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联合治疗和新老药物的组合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 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 孕妇和肝病终末期患者的治疗也需要特别,因为这些人群在药物治疗上面临更 高的风险和挑战。
此外,从预防角度出发,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知和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 教育和宣传,我们可以增强人们对乙肝的预防意识,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的覆盖 率,从而减少乙肝的传播和影响。
3、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身体的抗病毒能 力。目前,一些新型的免疫调节剂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二、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1、GLS4:甲磺酸莫非赛定(GLS4)是一款由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 制的HBV衣壳抑制剂。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信息显示,该 公司已启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IIIa期临床试验, 以评估GLS4胶囊/利托那韦片联合核苷类药物与核苷类药物单药相比,在慢乙 肝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GLS4的临床试验成功,将为乙肝治疗提供 一种全新的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33m, 1n 主要作用是 U B照射形 成吡啶二聚体从而产生 免疫抑制作 用 ; V 改变
朗格汉斯 细胞 的抗原 呈递功 能, 减轻表皮 的炎症 反应 ; VB光疗 抑制 由 U I 1、 L一 2 干扰素 一 和 I 一 介导的 I L 8 型变态反应轴 ( 前炎症 反应 ) 从 而选 , 择 性抑制 T细胞产生炎 症细胞因子 J 。因此 , 二者 的治疗 原理均可 针对副 银 屑病 的发病环节起治疗作 用。我们通过 治疗前 后资料 的 比较 。 以发现 可 联合 治疗优 于单独使用 n ub bv。 因此 ,b v N ub联合 凉血 消疤汤治疗 3 O例副银屑病 疗效确切 , 副作用少 , 是 治疗 副银屑病一种有效方法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作者简介 : 潘映秋 . . 18 一 ) 药师 . 女 (93 。 硕士 。 研究方向 : 药物基因组学。
t l oo mmu o h tme 2 0 2 2 0—6. o ti Ph n lP o o d, 0 5, 1: 6
慢 性 乙 型肝 炎 抗病 毒 治 疗 药物 的 研究 进 展
潘 映秋
浙江省 台州 医院 中心实验 室 , 江 台州 3 70 浙 100
【 摘要 】 十年前 , 二 慢性 乙型肝 炎的抗 病毒 治疗药物仅有 干扰素 一 d和拉米夫定 可供选择。干扰素 一 d伴随着严 重的不良反应 , 而拉米 夫定则在 治疗过 程 q发 生了严重的耐药。近十年来 , - 新开发的 C B治疗药物 陆续获批在临床上使用 , C B的抗病毒治疗提 供 了更多选择。本文就近二十年来 C B抗病 H 为 H H 毒治疗药物的研 究进展进行综述。 【 关键词 】 慢性 乙型肝 炎; 抗病毒 ; 药物 d i1 .99 ji n 10 0:0 3 6 /. s .0 6—15 .0 10 .4 s 9 9 2 1 .7 6 5 文章编号:0 6—15 ( 0 1 0 10 9 9 2 1 )一 7—3 1 0 4 3— 2 慢性 乙型肝炎( h n ea t , H ) 染 是全球性 的疾病 , cr i h pti B C B 感 oc i s 全球有 超过 4亿的乙型肝炎病 毒( e a t i sHB 感染者 。每年有近 10万 hpti B v u , V) is r 0 的C HB患者死 于HB V长期感染导致 的肝硬化及肝癌 … 。我国 HB V感染者 数量居世界首位 , 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三分之一 以上 , 3 0 万 C B 者。 有 00 H 患 因此, 迫切需要有效的 C B的抗病毒 治疗方 案。在过去 的 2 H 0年中 , 已陆续 开发 出 7 种药物用于 C B的治疗 。现将 C B抗病 毒治疗药物 的研究进展 H H 综述如下 : 1 干扰 素 .
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 1 抗病 毒治疗 . 2 1 1 干扰 素 (n r rn F 我 国 已批 准 普通 干 扰 素 .. it f o ,IN) ee ( a2 2 ,b和 1 ) 聚乙二 醇化 干扰 素 ( a和 2 ) 于治 疗慢 b和 2 b用 性 乙型肝炎 。荟萃 分析表明 , 普通 干扰 素治疗 慢性 乙型肝炎
万。国 内外在治疗 H V感染 研究 中 , 为 HB B 认 V的持续 感染
是造成乙肝慢性化 的 主要原 因 , 可导 致病 情发 展 、 化至 且 恶
(7 8 %为亚洲人 )8周 , 4 停药 随访 2 4周时 H e g B A 血清学转换 率为3% 2 ; 停药 随访 4 8周 时 HB A e g血 清学 转换 率可 达 4 % 。国外研究显示 , 于 H e g阳性 的慢性 乙 型肝 炎 , 3 对 BA 应用 聚乙二 醇化 干扰 素 一2 ( elN一 2 ) b P gr b 也可取 得类似 的 HB N V D A抑制 、 B A 血清学转换 、 B A 消失率 H eg H sg ] 。
2 12 1 拉米夫定 (a i d e 贺普丁 ,T ) 拉 米夫定是 ... 1mv i , un 3 C 全球第 1上 市用 于治疗 C HB的 口服 核苷类 药物 ,95年在 19 美 国上市用 于治疗 H V感染 , I 后来 发现 对于 H V复制 具有 B
病毒本 身的因素 , 二是机 体的 自身 因素 , 两者相 互作用 , 互 相 影响 , 持续 6 个月仍未被清 除就形成 H V感染慢性化 。 B
对 H e g阴性 慢性 乙型 肝 炎患 者 (0 为亚 洲 人 ) BA 6% 用 P gF eIN一2 a治 疗 4 8周 , 药后 随访 2 停 4周 时 H V D A< B N 2
抗乙肝病毒药物的药用临床研究进展

抗乙肝病毒药物的药用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对近年来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的化学成分,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特此举例介绍了一些相关的抗乙肝病毒药物药用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乙肝防治的新前景。
【关键词】抗乙肝病毒药物;活性成分;机理乙型肝炎(HBV)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肝脏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较高等特点,是全球性的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主要疾病之一。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同时乙肝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也关系密切,所以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有效治疗慢性乙肝对人类生命健康有重大的意义。
1抗乙肝病毒药物1.1核苷类药物新一代核苷类似物分嘧啶衍生物和嘌呤衍生物两大类,前者代表的有拉米夫定,后者有泛昔洛韦、喷昔洛韦化学名2’,3’-二脱氧-3’-硫代胞嘧啶,是治疗艾滋病的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1]。
为1999年获得FDA正式批准使用的临床治疗乙肝病毒的新药,是一种有效的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抑制剂,其三磷酸代谢物对乙肝病毒复制的链终止作用远远大于其作为三磷酸胞苷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HBV聚合酶,从而抑制HBV的增殖,拉米夫定对HBVDNA的抑制作用及治疗HBV感染的短期疗效已得到肯定。
1.1.1泛昔洛韦(Famciclovir,FCV)FCV是喷昔洛韦(Penciclovir,PCV)的6-脱氧衍生物的二乙基酰酯,生物利用度高,能抑制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形成和加工,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可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1.1.2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化学名9-{2-[(双特戊酰氧甲氧)磷酰甲氧]乙基}腺嘌呤,于2001年底完成了抗肝炎病毒的Ⅲ期临床试验,2002年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是腺嘌呤核苷类似物,同拉米夫定的作用类似,可以强有力地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使HBVDNA的滴度迅速降低或转阴,据报告其有效率同拉米夫定接近或更高。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包括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抗病毒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有了不少进展,现综术文献资料如下。
1 对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慢乙肝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腹胀满、便溏、胁痛等,常见体征为肝区叩痛、肝脾肿大。
中医药在改善这类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
罗氏[1]以柴胡疏肝散配合六君子汤治疗时症状改善率达91%以上,体征改善率70.0%以上。
张氏[2]疏肝健脾活血汤、苗氏[3]复方当归愈肝散、胡氏[4]加味丹栀逍遥散、钟氏[5]当飞利肝宁胶囊、郝氏[6]加味甘露消毒丹、齐氏[7]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等均显示能有效治疗慢乙肝,对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均在85%以上,对体征的改善率为70~90%,说明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相比西药而言,有改善症状体征的明显优势。
2 对化验指标的治疗效果中药有健脾养肝、清热化湿、化瘀解毒的功效,在治疗慢乙肝时常用汤剂、散剂、口服液、或静脉注射治疗。
唐氏[8]自拟白叶柴虎汤、封氏病毒消、罗氏[1]柴胡疏肝散、胡氏加味丹栀逍遥散、胡氏[9]自拟方归芍复肝煎、郭氏[10]肝泰丸、焦氏[11]苦参碱与丹参注射液、金氏[12]芪苓柴虎汤、覃氏[13]复方黄根液治疗慢乙肝时,TBIL、ALT、AST、A/G均有明显效果,有效率在80~96%之间,甚至有报道100%的患者ALT及AST恢复正常。
3 抗病毒的效果乙肝病毒清除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由于难以有效清除病毒,导致乙肝慢性化,引起肝硬化等。
有不少学者的中药治疗慢性乙肝时,经过3个月左右治疗,能使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
唐氏白叶柴虎汤使HbeAg和HBV-DNA转阴率达57.0%和43.1%。
封氏病毒消HBsAg转阴率13.3%(8/60),抗-HBs转阳率15%(9/60),HBeAg转阴率23.3%(14/60),抗-HBe转阳率13.3%(8/60)。
替诺福韦酯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替诺福韦酯肾损害的研究进展替诺福韦酯是2014年在我国正式上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新药,应用以来其肾损害的副作用引起较多关注,本文就替诺福韦酯的的副作用、肾脏损害特点和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对策等方面进行一综述,为本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Abstract]As a new nucleoside drug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antiviral Treatment,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was officially listed in China in 2014.The side effects of renal damage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since its wide application.In this systematic review,side effects of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renal injury,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will be mainly discussed.[Key words]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Renal damage;Adverse drug reaction;Review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表现,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血源传播性疾病。
婴幼儿期急性感染HBV有20%~30%可发展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脏恶性肿瘤。
研究显示HBV-DNA越高,发生乙肝后肝硬化的危险性也将越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bviral particles
Receptor
GOLGI
SML
ER / IC
(+) strand DNA (-) strand DNA
Genomic & subgenomic
RNAs
ccc-DNA
Core protein
P protein
u preS/S uX
u precore proteins
YMDDv ❖ YMDDv检测率:
– 1年后 = 24% (综合的资料) – 2年后 = 42% – 3年后 = 53% – 4年后 = 67%
拉米夫定迅速地抑制了血清HBV
DNA水平 10 0
拉米夫定 安慰剂
-20
改变的 中位数
-40
Schiff Dienstag
Lai
-60
-80
-100 0
10
20
30
研究周数
Dienstag
Schiff
Lai
Schalm
40
50
拉米夫定和变异株
核苷酸
Y 亲合力降低 V
拉米夫定 抑制减弱
负链单链DNA
D=天冬氨酸 M=蛋氨酸
L=亮氨酸 I=异亮氨酸
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后变异的发生率
无变异=76%
57% 野毒株
19% HBV DNA阳性(PCR) 10%混合型 14%YMDD变异株
病人: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 n=335
YMDD变异株的特性
❖ 复制活性比野生株弱 ❖ 使用拉米夫定的最初36周内,极少检测到
Y = 酪氨酸 M = 蛋氨酸 D = 天冬氨酸
D D
HBV -多聚酶(突变型)
发生YMDD变异 2年的患者,及未发生 变异的患者的HBV DNA均呈低水平
90
YMDD 变异株出现
80
70
60 HBV DNA 50
(pg/mL) 40
YMDD 变异株 (n =24) 野生株 (n=95)
30
20
10
0
0 13 26 39 52 65 78 91 104 117 130 143 156
时间 (周)
拉米夫定治疗期间
156周时,HBV DNA中位数明显低于基线水平
在YMDD基序中的氨基酸的改变
HBV DNA聚合酶
的氨基酸序列 • • • FLLAQ • • • • • • • • YMDD• • •
HBV感染的自然史
急性清除(成人:90%)
HBV
慢性携带(婴幼儿:90%)
25-40%
无症状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乙型肝炎发病机理 免疫发病机理
感染结果 急性清除 无症状携带 各种肝病
免疫应答状态 完全应答 不应答 应答紊乱
免疫发病机理
目前认为,HBV感染后造成的肝细胞 损伤不是病毒复制的结果,而是机体产 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的结果。机体在 产生免疫应答清除病毒的同时,损伤了 感染的肝细胞。其中,细胞免疫应答, 尤其是CTL反应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N
HO
S C8H11N3O3S 229.26
化学名 (2R-顺式)-4氨基-1-(2-羟甲基-1,3-氧 硫杂环戊-5-基)-1H-嘧啶2-酮
拉米夫定和野生株
dCTP
Y = 酪氨酸 M = 蛋氨酸 D = 天冬氨酸
拉米夫定 Y
高亲合力 负链单链DNA
M
D D
HBV -多聚酶(野生型)
拉米夫定能有效地抑制HBV的 复制
(A) n 3.5 kb RNA pregenome
Adapted from Nassal, M. (1996). Curr.Top.Microb.Immunol. 214: 297-337.
核苷酸衍生物
HBV多聚酶模型
核苷酸结合槽
品名和结构式
NH2 N
商品名 贺普丁 药物名称 拉米夫定
O O
乙型肝炎可怕吗?
不可怕,理由: ❖ 血液途径传播 ❖ 婴幼儿(接种疫苗) ❖ 成人(90%急性清除) ❖ WHO目标
乙型肝炎可怕吗?
可怕,理由: ❖ 3.5亿携带者 ❖ 3000万癌症患者 ❖ 治疗效果不理想
乙型肝炎治疗
❖ 抗炎保肝治疗 ❖ 抗肝纤维化治疗 ❖ 免疫调节治疗 ❖ 抗病毒治疗
专家建议: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
治疗策略
❖ 药物设计的最高原则(高效低毒与特异 性)
❖ 来自急性感染恢复期病人的启示 ❖ 来自病毒生活周期的启示
嗜肝DNA病毒生活周 期
入侵 (识别, 吸附, 穿膜) 脱壳 转位 (形成 cccDNA) 逆转录 病毒蛋白表达 装配 颗粒释放 (或再循环)
Infectious HBV virion
乙型肝炎
❖ 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
❖ 结构特征 ❖ 基因组特征 ❖ 生物学特征
HBV感染现状-分布及危害
携带者 癌症患者 新增病例/年 死亡率/年
全球 3.5亿 3000万
100万
200万
其中,携带者中亚太地区占3/4,中国有 1.3亿,占全球1/3,病死率居各类传染病首位。
密码子Βιβλιοθήκη 528 L to M552 M to V or I
Ⅰ组变异 Ⅱ组变异
Ⅲ组变异
• • • FLMAQ • • • • • • • • YVDD • • • • • • Y I DD • • •
• • • FLMAQ • • • • • • • • Y I DD • • •
F=苯氨酸 Y=酪氨酸
Q=谷氨酸 V=颉氨酸
❖ 核苷类似物— “-2,3-双脱氧-3’硫代 胞嘧啶”
❖ 对HBV&HIV的抗病毒活性
❖ 能抑制依赖RNA的DNA多聚酶
拉米夫定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 特性
❖ 最佳推荐剂量为100mg/d ❖ 迅速吸收 ❖ 肝脏代谢率低 ❖ 从尿中以原型排泄 ❖ 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需作剂量调整 ❖ 无显著药物间相互作用
Where Are The Long-Term HBV Carriers?
Percentage long-term HBV carriers (350 million long-term carrie < 2% - Low 2-7% - Intermediate > 8% - High
Margolis et al 1991
治疗药物
近十年,针对病毒性肝炎药物的研究,取 得了相当多的进展,国外已上市的用于抗乙、 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十余种,进入临床试验 的药物有二十余种。
❖ 干扰素仍为目前治疗乙、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
❖ 核酸类似物的研究进展较快,可能不久的将来 会突破。
❖ 抗病毒基因治疗、反义核酸、DNA疫苗等也获 得了可喜的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