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1)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1)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很高,我国高血压患者的非常多,寻找抗高血压药物十分急切。

关于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以及高血压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得到发展。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肾素抑制剂等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也开始被许多学者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报)》报道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1,估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有两亿之多,但是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

高血压可以加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或增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同时也能引起脑、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引发相关疾病的发生,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同时也是目前人类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2。

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有关抗高血压药物的探索以及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抗高血压药物以及高血压治疗被广泛应用到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高血压的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因此对于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仍然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去探索,期待找到新的有效的高血压药物以及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造福于全人类。

1按照临床高血压用药分类当前高血压临床用药种类很多,降压原理各不相同,都是通过直接降压或者通过减少心机输出量和扩充血管等方法间接的降低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WTO)曾列举了六大类抗高血压药物31.1.1利尿降压药利尿剂是一种非常常用基础降压药, 噻嗪类的尿药降压作用比较缓慢平稳, 但是噻嗪类药物作用时间较长, 能上时间起到对其他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拮抗作用, 进而大大的增加了其降压效果。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一、本文概述高血压,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其有效管理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抗高血压药物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其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药物的开发、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传统药物的优化等方面。

本文还将重点关注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治疗效果、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患者依从性等问题。

通过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药物研发人员以及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以期推动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抗高血压药物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症的重要药物类别,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按照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利尿剂(Diuretics):利尿剂主要通过增加尿量,降低血容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这类药物包括噻嗪类、呋塞米、螺内酯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抑制剂,ACE inhibitors):ACE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止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常见的ACE抑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ARBs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II与其受体结合,达到降压效果。

常见的ARBs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s):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松弛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血压。

这类药物包括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苯噻氮卓类等。

β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s):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和血管上的β受体,减缓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压。

高血压病药物治疗新进展论文

高血压病药物治疗新进展论文

高血压病药物治疗新进展【摘要】目的为高血压患者寻找治疗高血压的理想药物。

方法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特征,对药物进行分类,寻找符合目前治疗状况的药物,对这些药物的选择进行探讨。

结果对我们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小复方制剂进行分析和评价。

讨论在分析评价以往的治疗中分析出未来高血压的新概念,高血压病的症状是伴随着多种物质代谢障碍引发的综合征,为患者寻找合适的药物治疗高血压。

【关键词】药物治疗;高血压;进展高血压不仅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如何防止高血压,怎样才能够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已经成为中国甚至是全世界大多数医护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

降低血压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浅层次,进一步的深层次的研究还是要在与全面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如何做到以上所说的并且能够寻找到符合理想治疗效果的药,就需要我们在实践治疗中多细心关注。

以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现将某县城医院的临床治疗高血压总结的结果展示出来,供同行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为什么要治疗高血压患者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调查显示人的血压愈高他的寿命也就会越短,他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并发症也会进一步增多,阻碍身体的健康。

根据治疗得出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可能完全治疗。

通过不断临床试验的时间得出结论,虽然对降低血压是能够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尚存在这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降低血压可使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1]。

1.2如何选择降压药物高血压药物一般要终身服用,所以医生要根据病人体质以及其他一些原因的不同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病人的药物。

病人在选用药物时要考虑一下几个因素:首先是患者有没有靶器官损害、临床心脑血管病、肾脏病以及糖尿病等,然后是病人的血管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其次是患者血压水平,患者身体存在其他某些疾病而影响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患者降低心血管危险的证据大约有多少,患者身体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用药;最后是患者的经济能力是否允许患者长期使用药物[2]。

刍议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刍议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刍议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病,是指持续性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

长期高血压会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肾脏等。

因此,降低高血压是很有必要的,而抗高血压药物就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当前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一、一般抗高血压药物分类1. 利尿剂利尿剂是目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最为广泛的降压药物之一。

利尿剂通过增强肾脏除盐作用,减少血容量,从而扩张血管,因而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常见的利尿剂有噻嗪类和袢利尿剂等。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通过对β受体进行阻滞,降低心脏的输出工作,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β受体阻滞剂常被用于治疗高血压伴有心率加快的患者。

但是,β受体阻滞剂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疲劳、嗜睡等。

3. 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治疗效果主要是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的水平,减少血管收缩和增加循环容量来降低血压的。

ACEI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ACEI还被证明有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作用。

4. 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作用机制与ACEI相似。

ARB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的活性,进而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与ACEI相比,ARB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5.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血管细胞或平滑肌细胞,实现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

相对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更为显著,首选作为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

二、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虽然目前抗高血压药物已经很多,但是仍然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并未得到合适的治疗。

原因在于现有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并不稳定等。

因此,研究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也成为了当下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1. 抗肽抗体一种名为VTP-53057的抗肽抗体正被视为一种全新的抗高血压药物,它能够抑制表皮钠通道α亚基,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持续上升。

抗高血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的药物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耐药性和滥用问题等。

本文将介绍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行性。

高血压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经历了从单一成分到复合制剂的发展过程。

目前,抗高血压药主要分为六大类,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和α受体拮抗剂。

尽管这些药物在高血压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分患者耐药性及药物副作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高血压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新型抗高血压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修饰和剂型改变等方面。

例如,一些研究团队正在探索多肽类血管紧张素抑制剂,这类新型药物具有更强的靶向性和生物活性,可减少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发生。

此外,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抗高血压药筛选和预测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种研究方法可提高药物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单独或联合用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应采取不同的用药策略。

例如,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利尿剂和钙通道拮抗剂联合使用可取得更好的疗效;对于肥胖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β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可提高降压效果。

此外,针对高血压并发症如糖尿病、冠心病等,联合用药也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然而,耐药性和滥用抗高血压药的问题仍然存在。

部分患者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疗效会逐渐降低,甚至失去作用。

这主要是由于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病情进展的不同所致。

同时,不规范用药也是导致耐药性和滥用问题的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对耐药性和滥用抗高血压药的检测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和不足,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行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深入挖掘高血压药的机制,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因素和环节。

降压药物研究新进展毕业论文

降压药物研究新进展毕业论文

降压药物研究新进展摘要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行系统论述。

就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药物的指征和理想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目前应用情况以及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进行探讨。

大量询证医学资料表明要改善高血压的长期预后大多数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物,而且大多数需要服用2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

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降压药物,以提高长期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并且最大的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本文总结了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新进展和研究新动力。

高血压病不单纯是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是伴有多种物质如脂肪、糖代谢的障碍的综合征。

在治疗过程不能局限于降低血压还应兼顾靶器官如心、脑、肾的不良重塑,还应纠正其他代谢障碍,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在正确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同时不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章就降压药物的发展历史、分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预防还有降压药物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字:高血压,治疗原则,临床应用,抗高血压类药物NEW PROGRESS OF ANTIHYPERTNSIVE DRUGSABSTRACTHypertension is the most comm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orldwide, is the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drug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on are discussed systematically. Hypertension vasoactive drugs is the indications and ideal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pres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antihypertensive drug selection are discussed. Advisory certificate of medical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long-term prognosis to improve hypertension patients often require lifelong taking most of medication, and most need to take two more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se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the largest compliance and lower side effects of the dru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ntihypertensive drug use is provided.on the new progresses and research. Hypertension is not a simple hemodynamic abnormalities, is accompanied by a variety of material such as fat, sugar metabolism obstacles syndrome. During therapy can't confined to reduce blood pressure also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both target organs such as the heart, brain, kidney adverse to reshape, still should correct other metabolic disorders, this is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 the correct key, used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not increas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better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The article will step-down medicaments development history, classific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adverse reactions and prevention and step-down medicaments new research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Hypertension, treatment principle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ti-hypertension drugs1降压药物发展历史最早的降压药主要是减少钠和体液潴留,降低血容量而使血压下降,这类药主要是利尿降压药。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毕业论文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毕业论文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毕业论文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常常伴随着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对高血压治疗现状及进展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减少高血压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手术治疗三个方面。

在药物治疗方面,降压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

ACEI、ARB、CCB、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是常用的降压药,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有些作用于心脏,有些作用于血管,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血压。

一些新型降压药物如直接肾素抑制剂(DRI)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降低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非药物治疗包括体育锻炼、饮食控制、给予心理支持等。

研究表明,坚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锻炼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还能减少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

最后是介入手术治疗,也就是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方法。

近年来,介入手术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逐渐应用,比如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肾动脉内部支架植入术等等。

尽管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仍有许多挑战和机遇。

例如,新型降压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个体化降压方案的制定,对抗高血压的心理干预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总之,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法出现,最终帮助高血压患者早日康复。

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综述doc

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综述doc

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综述doc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增加了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是为了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降压药的分类二、降压药的研究进展1.利尿药:利尿药是一类通过增加尿液排泄以减少体液量的抗高血压药物。

目前常用的利尿药物有利尿酮、噻嗪类、襻利类等。

研究发现,利尿药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来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以及降低外周阻力的药物。

该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疾病,同时也可用于控制高血压。

然而,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冠脉痉挛等。

3.钙通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是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来减少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入,降低血管平滑肌紧张和心肌收缩力度。

常用的钙通道阻断剂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维拉帕米等。

研究发现,钙通道阻断剂能够有效降压,改善心肌缺血。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本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血管紧张素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I的过程,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效应,降低外周阻力和液体聚集。

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具有很好的降压效果,并且对心肌缺血、肾脏保护等具有积极作用。

5.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其受体的结合来减少外周阻力和液体聚集。

目前常用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有缬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等。

研究发现,该类药物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并且对心脏、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结论: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是为了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同类别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不同的降压机制和药效特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新的降压机制、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副作用,并将个体化治疗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XXX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必须针对高血压不同类型综合进行,并通过循征医学不断探讨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以如不加以治疗,常引起脑、心、肾的损害。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发展相关的文献信息,综述了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对目前抗高血压药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评价。

供临床科学、合理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参考。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临床应用0 引言高血压指以体循环收缩压持续身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而开发的新型看高血压药取得了一定成效,已有新药试用于临床或正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

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人类仍在积极寻找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

今后研发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平稳降压、改善靶器官损伤、病人容易耐受、而且有较好效应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

为了回应挑战,人们想了种种方法,其中新药的研制和应用是重要的一环,并已经获得了显著的进展,现将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利尿降压药利尿降压药适合于各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适当选用利尿药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利尿药作为老年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药物。

剂量应从小量开始,根据病情适当加量,尤其老年患者用强效降压利尿剂时,初始剂量应小,以防排钠过多、血压过低。

利尿降压药分强效利尿剂、中效利尿剂和弱利尿剂三类。

1.1速尿速尿通用名为呋塞米,适用于一、二级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并发心衰者。

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脏、肾性水肿,肝硬变腹水、降压等症。

多用于其他利尿药无效的严重病人。

与其他利尿药一样,当治疗进展中的肾脏疾患而有血清尿素氮值增加和少尿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用药。

1.2噻嗪类利尿剂需要加服利尿剂降压药,首先应选用中效利尿剂,推荐噻嗪类为首选,无效或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宜选用强效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属于磺胺类衍生物。

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以及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不适用于患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痛风的患者。

利尿剂可以单独作用降压药,也可以与其他药物合用,而且合并用药对降压作用更加明显。

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及临床指南,利尿剂仍是一线降压药,且根据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及治疗联盟指南,利尿剂是首选降压药;利尿剂最好与其他一线降压药合用,并且以固定的最小剂量作为起始剂量。

1.3保钾利尿剂保钾利尿剂是弱降压药,单独应用效果不佳,常与其它利尿降压药合用,以防丢失钾,所以用该药时补钾量可适当减少。

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时勿需补钾。

对于醛固酮增多的水肿患者,宜用螺内醋。

保钾利尿剂为低效利尿剂,均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具有排钠保钾作用。

临床应用的有螺内醋、氨苯蝶咤和阿米洛利等。

用药前和治疗期间应测定血钾浓度,如发生高钾血症,应立即停药。

无尿、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低钠血症、酸中毒者慎用。

2 交感神经抑制药2.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利美尼定)本品对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可使84%的患者血压降至正常,且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

其降压作用较传统的中枢性降压药强而副作用小、耐受性好,长期服用对心脏、血流动力学、血糖及血脂代谢无不良影响,且长期用药后撤药反应也很轻微,是目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良好药物。

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本品吸收缓慢,表观分布容积可降低,总清除率可下降50 % ,半衰期亦延长,故严重肾功能不良者,排泄减慢,应注意调整剂量。

与利尿剂、镇静剂及其他降压药合用,可增强降压作用;与妥拉陛林合用可减弱本品的降压作用。

因本品应用时间短,心动过缓、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抑郁症等现象者慎用。

2.2神经节阻断药(肼苯哒嗪)神经节阻断药是阻断神经节神经冲动的下传,使血管不能维持张力而降低血压。

关于肼苯哒嗪,因它可使血压突降,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有的病人还会因严重心悸而不易耐受。

长期使用,10~20病人会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者还可出现垒身性红斑狼疮。

但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如本品的每日用量控制在0.2克以内,则上述反应均不易出现,且肼苯哒嗪除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外,还是妊娠高血压的优选药物。

2.3 交感神经末梢抑制(胍乙啶)口服后起效较慢,3~4天降压作用始达高峰,作用强大而持久。

降压时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与脉压减小。

大剂量静脉注射,开始排出较多的去甲肾上腺素并阻止囊泡再吸收,致血压上升。

慢性给药开始因递质不能释放而降压。

适用于舒张压较高的重度高血压患者;亦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不良反应有直立性低血压,另有乏力、倦怠、呕吐、腹泻、心动过缓、呼吸困难、鼻塞、口干、阳萎、小便失禁、皮炎等,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及嗜铬细胞瘤患者忌用,不得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用于中度和重度舒张压高的高血压等。

2.4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拉贝洛尔对α、β受体均有竞争性拮抗作用,其中,阻断β1、β2受体的作用程度相似,对α1受体作用较弱,对α2受体则无效,故负反馈调节仍然存在,用药后不引起心率加快作用。

本药降压作用温和,适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无严重不良反应,对梗塞早期,通过其降低心肌壁张力而产生有益的作用。

静脉注射可治疗高血压危象。

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3.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喹那普利)本品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本品血药浓度的谷峰值(T/P)美国FDA推荐标准(>50%),并高于对照组,降压疗效及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能有效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尤其适用于肝或肾功能不良及糖尿病合并的高血压患者。

经肝、肾双通道排泄,轻、中度肝或肾功能不良者无需调整剂量,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中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3.2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氯沙坦)氯沙坦作为新一类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代表,单独使用即能充分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国外临床试验表明,氯沙坦/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降压效果优于氯沙坦单剂,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类似,现已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治疗。

氯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的潜在优势是多方面的。

氯沙坦作为新一类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代表,单独使用已经能充分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在与氢氯噻嗪联用时,氯沙坦能够抵消使用利尿剂所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

这些由利尿剂所诱发的代偿机制能够对抗这些药物的降压作用,并降低血钾水平。

氯沙坦和氢氯噻嗪的固定剂量制剂治疗通过抑制氢氯噻嗪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反向调节作用,从而加强利尿剂的降压效果。

3.3肾素抑制药(雷米克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血压调节电解质体液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肾素在调节血压及钠的体内平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抑制肾素是降血压的一条途径,第一代肾素抑制剂因口服生物利用度差而不能实际用于高血压的长期治疗,第二代肾素抑制剂显示有一定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显著的疗效,临床正在作药代动力学的I期和II期研究.有望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为了进一步提高肾素抑制剂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肝清除率,近年来对肾素抑制剂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应用组合化学技术,通过对生物多肽进行结构修饰合成的一些多肽类似物(类肽和假肽),经研究表明具有耐受酶解、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而最近合成的β, β-二氟胺及β, β-二氟亚甲基酮功能团为寻找高效、高特异性、可溶的肾素抑制剂开辟了道路。

第三代ACEI 的研究非常活跃,以雷米普利为代表。

4 钙拮抗药(拉西地平)钙拮抗药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适用高血压或并发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患者。

但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禁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时禁用速效二氢吡啶类钙拈抗药。

临床治疗高血压应优先选择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的长效制剂。

拉西地平上属于第三代高新脂性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经分析有效率达92.4%,达标率高。

T/P比值达99%,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和缓、安全性高。

尽管钙拮抗药不是慢性肾病的强适应证,但这类患者的目标血压要求更低,特别是合并大量蛋白尿时需联合用药,故钙拮抗药仍是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的常用药物。

5血管扩张药5.1 肼屈嗪盐酸肼屈嗪是一种直接的舒张血管药,最早由美国公司研制成功,对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疗效,其合成方法多见于专利文献。

邻氰基氯苄是合成荧光增白剂ER 的重要中间体,主要是由邻甲苯腈通过光氯化反应制备,其副产物主要有邻氰二氯苄、邻氰基氯苄和邻甲苯腈。

以邻氰基氯苄的副产物为原料合成盐酸肼屈嗪,先将邻氰基氯苄的副产物深度氯化得到邻氰二氯苄,然后与甲醇钠反应生成邻氰基苯甲醛二甲缩醛,减压蒸馏提纯后用盐酸分解得到邻氰基苯甲醛。

进而在盐酸一甲醇作用下和水合肼反应合成了盐酸肼屈嗪。

盐酸肼屈嗪外观为白色粉末,影响盐酸肼屈嗪收率和产物颜色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时间、反应液的pH值。

5.2 硝普钠硝普钠辅治急性左心衰竭伴发高血压,辅治急性左心,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多由慢性心脏病变突发诱因引起,常伴有高血压,抢救治疗遵循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原则。

硝普钠具有较强的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收缩性心力衰竭等危急重症,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硝普钠是一种强效血管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张周围静脉血管,配合正性肌力药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伴发高血压者,可降低血压,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同时增加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及心脏指数,改善心功能另外,硝普钠还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循环阻力,这也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对于急性左心衰竭伴高血压患者可作为首选。

综上所述,硝普钠辅治急性左心衰竭伴发高血压患者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的优点,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6 总结展望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问世。

有一氧化氮系统的研究,是内源性血管扩张剂,将其作为一个新的靶点,会为我们提供发展一大批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的可能;糜酶抑制剂,糜酶抑制剂的发展,将有望为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基因治疗,基因增强方面报道并研究的是采用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治疗高血压。

这些方面的研究都为高血压的治疗展示美好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