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血压药最新研究报告书

血压药最新研究报告书

血压药最新研究报告书
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血压药的疗效和相关的治疗指南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改进。

下面将会总结一些关键的发现和结论。

首先,研究表明长期血压控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控制血压水平可以降低心脏病、中风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合理的血压控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

其次,研究还发现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对于达到理想的血压水平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等因素,医生会选择最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血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ARB受体
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各类药物在降压效果和副作用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和调整药物剂量时需要谨慎,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进一步的研究还注意到了血压的个体差异。

同样的血压水平对于不同人群来说可能具有不同的风险。

因此,研究者强调了利用其他相关因素来评估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性,例如血脂水平、血糖控制、体重、吸烟和饮食习惯等。

这种综合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最后,研究还提醒人们注意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依从性。

研究发现,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服用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患者需要密切与医生沟通,及时报告任何不
良反应,并按时进行复诊和监测。

总之,最新的研究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血压药的重要信息。

合理控制血压水平、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及患者的依从性都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血压治疗将不断得到改进,帮助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探究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探究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探究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作者:桂皓辉樊艾雯刘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高血压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合理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能够促进血压水平的降低,避免靶器官损害。

在临床上,主要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物、利尿药、α受体阻断药物等,这类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容易影响电解质、水、血糖以及血脂等代谢。

因此,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抗高血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切实保证高血压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预防【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73-01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老年患者是该疾病的高发性人群。

患者病发时期往往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等,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病情的严重化,患者往往会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危害。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在短期内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但是长期用药治疗,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因此,临床用药治疗期间,必须加强对患者不良用药反应的观察,达到提高用药安全性的目的。

1 利尿药常用的利尿药主要包括呋塞米、双氢克尿噻、噻嗪类药物,一定程度上讲,利尿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且小剂量服用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但是噻嗪类药物服用剂量相对较大,会导致患者各种不良反应。

相关研究表明[1],长期服用利尿药,容易引发患者出现低血钾、高血糖、高血脂等症状。

对此,笔者认为,合并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应避免服用或控制服药剂量。

为降低长期服用利尿药出现的不良反应,笔者医院往往取该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连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例如:合并低血钾的患者,可取利尿剂与ACEI类药物连用,ACEI类药物能够促使患者血压升高,能够缓解低血钾的症状。

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成年高血压患者 中 , 约1 3 %为 R H J 。西班 牙 的一 项研究结
测得 的血压值 偏高 , 但 在诊 室外测量则显示血压实 际上 已经
控制 。一 项研 究显示 , 超过 8 2 0 0例 R H患者 , 通过 2 4 h动态
血压 监测 , 3 8 % 的患者 存在 “ 白大衣 ” 效应 。“白大 衣 ” 效
药, 2 0 1 1 , 2 0 1 1 , 2 1 ( 1 ) : 7 5 - 7 6 . [ 6 ] 孙 理军 . 中医体 质学 说应 用述 要 [ J ] . 山西 中医学 院 学报 ,
2 0 0 2 , 3 ( 2 ) : 5 4 - 5 6 .
[ 7 ] 呼永河 , 钟 粱. 四川 地 区湿热 证候探 讨 [ J ] . 西南 国防 医药 ,
2 0 0 2 , 2 ( 3 ) : 5 4 56 -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1 0 )
顽 固性 高 血压 的研 究进 展
谢琳刚, 廖忠友
[ 关键词] 顽 固性高血压 ; “ 白大衣 ” 效应; 研究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R 5 4 4 . 1 文献标识码 A
等运动 , 利于湿邪的排泄 。
[ 4 ] 王琦 . 中医体质学说 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J ] . 山东 中医学院学
报, 1 9 9 4, 1 8 ( 2 ) : 7 4 — 8 2 .
[ 5 ] 呼永河 , 田卫卫 , 钟梁 . “ 久湿入络” 理论初探 [ J ] . 西南 国防医
2 0 1 1 , 1 ( 2 ) : 1 8 0 — 1 8 2 .
[ 8 ] 宋 咏梅 . 痰 湿体质 的定位 倾 向及相 关疾 病 [ J ] . 山东 中医杂

浅谈如何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浅谈如何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第37卷2013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11N ov.20131093浅谈如何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伏彩荣,张梦琳,张轶鹤(西安财经学院校医院,陕西西安710100)关键词:高血压;合理用药;降压药物doi:10.3969/j.i ss n.1004—5775.2013.11.028学科分类代码:320.2410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根据世界高血压联盟最新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即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而且我国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年轻化,25~34岁的年轻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0.4%。

由于高血压药物种类较多,加之高血压病人的个体差异较大,且大部分高血压病人又需要服用一种以上的降压药物¨1。

为此,如何合理应用和联合用药是一个较难掌握的问题,现就此谈一点体会。

1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方式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减少全身体循环血量及血中的钠离子,例如氢氯噻嗪、氯噻酮等利尿降压药;(2)减少心脏输出量,如B一受体阻滞剂;(3)阻断0【一受体,例如哌唑嗪;(4)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如利血平、胍乙啶等;(5)扩张全身外周血管,以达到降低外周阻力目的,如血管舒张药,钙拮抗剂;(6)作用于较高级中枢的血压调节机制,例如甲基多巴、可乐定等;(7)抑制肾素释放,如B一受体阻滞剂;(8)抑制血管素转换酶,例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9)阻断植物神经节,例如美加明等;(10)反射性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达到抗高血压的作用,例如藜芦碱等。

2目前临床上常用降压药物(1)利尿剂;(2)血管紧张素(A T);(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 C EI);(4)B一受体阻滞剂;(5)钙拮抗剂。

3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遵循个体化治疗:(1)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用药物;(2)为了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1d内降压平稳,为此,最好选用一天一次给药并可持续24h降压作用的药物;(3)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4)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种药物治疗疗效不够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临床抗高血压药的合理使用浅谈

临床抗高血压药的合理使用浅谈
22做 好 急 诊 接 诊 工 作 , 密 观 察 病 情 变 化 .. 严
摒气 , 免打喷嚏或 咳嗽, 避 也不作腰穿 。 229躁动 的护理 躁 动不 安是颅脑外伤的一种 常见表现 ,引起躁 ..
动 不 安 有 许 多 因素 , 先 考 虑 是 脑 水 肿 、 内血 肿 所 致 的 颅 内 高压 进 首 颅
加床栏或专人陪护 。护士给患者抽血 、 注射等操作 时 , 需有人相助 以 防断针 等意 外发生。当伤员 由安静突然转 入躁动 , 自躁动转为安 或 静人睡 时, 应提 高警惕 , 观察是否病情恶化 。切勿随意 给镇静 剂 。 以 颅脑损伤者 常伴 有不同程度 的意 防混淆病情 。 221 ..O合并伤处理 颅脑外伤合并 四肢 骨折者 , 应给予有效 的夹板固
4体 会
期 ”防止再度出现 昏迷。如果及时发观” , 中间清醒 ” 应及时处理, 效果
压力 . 善 呼 吸 。 改
221 心 理 护 理 颅 脑 外 伤 患 者病 情 急 ,发 病 时 间 短 ,病 人 无 心 理 适 . .1
应过程 , 易出现恐惧 、 紧张 等不 良情绪反应 , 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 故 在抢救病人 时应 主动安慰病人 , 医务人员要 以和蔼亲的态度 、 温和的 语 言来 耐心细致地解答病人 的询 问, 使病人消除紧 张、 惧情绪 。 恐 以 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
输 血 、 氧 。 使伤 员平 卧 , 意 保 暖 , 给 注 同时 检 查 休 克原 因 , 明有 无 其 查
定, 合并 骨盆骨折 者应用 三角 巾或 大块包 伤材 料作环形包 扎 , 膝微
曲, 下部加垫 , 合并脊椎骨 骨折者 , 搬运时应严 防颈部和躯干前屈 式 扭转 , 应使脊椎保持伸 直 , 并将伤员放在硬质担 架上 , 并尽量减 少搬 动。合并胸外伤者 , 出现反常呼吸 , 若 可采用棉 垫 , 胸带压迫包 扎于 浮动胞壁处 , 合并 张力性 气胸者应及时胸腔穿刺 , 以迅速降低胸腔内

中药学毕业论文 浅谈高血压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100

中药学毕业论文 浅谈高血压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100

摘要目的:通过对3间医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及特点的调查分析,阐述抗高血压药的用药合理性。

方法:通过对3间医院的病历统计,对其中使用抗高血压药的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钙通道阻滞剂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结论:3间医院医师应用高血压药物基本合理。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用药。

ABSTRACTAnalysi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Use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ree Hospitals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utiliz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ree hospitals. Methods: To stat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ree hospitals analyse the Antihypertensive Drugs Used. Results:The first drugs used was calcium antagonists, the second was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Conclus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elected drugs and the way of the combined use of drugs are basically rational.Keywords:Antihypertensive agents; the combined use of drugs; the rational of drug used前言高血压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是人体神经活动受阻,引起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血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障碍,以致全身小动脉痉挛,产生的动脉血压增高。

浅谈高血压针刺降压基本疗效

浅谈高血压针刺降压基本疗效

浅谈高血压针刺降压基本疗效作者:史成硕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摘要:综述近10年针刺来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原发性高血压针刺治疗近期和远期降压疗效,总结了原发性高血压针刺降压的手法和取穴。

认为近10年来原发性高血压针刺降压疗效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国外已经启动了病例数超过100例的大型临床实验;临床研究设计更趋科学化;取穴趋于多样化。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针刺远期降压疗效不确切,需要更长周期、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证实针刺远期降压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和取穴不一致;针刺降压的手法计量学研究不够深入。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针灸疗法;综述;指导性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82-011990年严季澜对建国40年来原发性高血压的针灸推拿治疗概况进行了详细总结,佘延芬等对1991~2000年10年间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刘锦等报道了2001~2007年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但以上文献均未归纳国内外应用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方面的研究成果。

鉴于此,笔者结合近10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着重总结国内外针刺对该病的降压疗效的研究进展。

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治疗近期和远期降压疗效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针刺降压疗效评价目前仍存在分歧。

自1975年Tam K C等发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近期降压疗效确切的小型临床报道以来,大量文献报道支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近期降压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或相当于药物疗法),但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远期降压疗效不确切(其疗效低于药物疗法)。

(一)针刺近期降压疗效优于药物疗法Tam KC等采用针刺疗法治疗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个疗程治疗时间为10 d,疗程之间间隔3~5 d。

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疗程之间以及治疗后1个星期的血压。

浅谈当前各类降压药物研究进展

浅谈当前各类降压药物研究进展
肾素-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 RAAS) 在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中血管紧张素I I ( ATI I ) 是该系统中的重要 物质。ACEI 主要降压机制是抑制循环和局部组织中的转换酶( 激肽酶 I I ) , 使血管紧张素I ( ATI ) 不能转变为ATI I , 从而抑制了血管收缩反应, 同时增加缓激肽( BK) 的生成而发挥降压作用。BK作用于血管内皮细 胞的β2- 受体, 激活左旋精氨酸 NO 途径, 并导致 E- DRF( 血管内皮超 极化因子) 的释放, 增强了扩血管作用。ACEI 降压时并不反射性增加 交感神经张力而引起心率( HR) 改变。 5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是体内主要的血管收缩因子, 它可使血管收缩, 同时也 可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加, 使血管内水钠滞留, 引起总血管阻力上升, 血 压升高。近来开发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拮抗剂, 其作用机制 不同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它们可以选择性地与AngⅡ受体相 结合, 拮抗AngⅡ的作用, 导致血压下降。洛沙坦( l osar t an) 是第一个 试用 于 临床 的 Ang Ⅱ 受 体拮 抗剂 。可 以 降低 左心 室 的充 盈压 和 后负 荷, 因此在减轻与改善充血性心衰方面与ACE1 相类似。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拮抗剂的降压作用确切, 不良反应轻微, 前景广阔。 6 α1 受体阻断剂
( 1) 噻嗪类利尿药: 主要抑制肾单元中远曲小管对钠离子和氯离子 的重吸收, 减少钙离子和尿酸盐的排出, 促进镁离子的排出; ( 2) 襻利尿 药: 主要抑制Henel e襻升支对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重吸收, 此外还可使 钙离子和镁 离子排出增 加而尿酸盐排 出减少, 常用 药物为速尿 ( fur osemide) , 襻利尿药的降血压作用较噻嗪类药短暂; ( 3) 保钾利尿药: 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抑制钠离子主动重吸收, 使钠离子进入 细胞受阻, 基底膜外侧的酶活性降低, 从而使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 钾离子和氢离子电化学梯度下降, 继而使钾离子和氢离子分泌减少。 2 β - 受体阻断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学生姓名刘畅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专业药学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刘雪梅日期 2017年3月28日目录引言 (1)1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1)(一)全球抗高血压药市场现状分析 (1)(二)国内抗高血压药市场现状分析 (3)2抗高血压常用药物及其注意事项 (4)(一)利尿剂 (4)(二)β-受体阻滞剂 (5)(三)钙拮抗剂 (5)(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5)(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6)3抗高血压药物的发展趋势 (6)(一)抗高血压药的联合使用 (6)(二)高血压的药物基因组学或遗传学 (7)(三)靶器官保护 (7)(四)待解决的问题 (8)结语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浅谈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摘要高血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并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病变,导致脑卒中、主动脉瘤和冠心病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一旦患上高血压就要终身用药,十分不便。

全球高血压患病群体正在不断增大,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当中,所幸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与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当中,先后出现了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等抗高血压药物,并朝着联合用药、保护靶器官以及药物基因组学或遗传学方向发展,期望能够发挥更好的疗效,给患者带来福音。

因此,本文将以抗高血压药为研究对象,从抗高血压药的市场现状、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及其注意事项和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为有效治疗高血压疾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市场现状;常用药物;注意事项;研究进展引言高血压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并发症严重以及终身用药的特点。

如何选取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对症治疗十分关键。

在临床治疗中,如能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采用对症药物进行治疗是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的,能有效阻止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疗法也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以及安全性高的药物,还有效拓展了治疗的范围。

当前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钙拮抗剂、α-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以及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阻滞剂等①。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高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也在向低龄化发展。

因此,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现状分析(一)全球抗高血压药市场现状分析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一直持续增长,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抗高血压单药的市场规模将缩小,而固定复方制剂的市场规模将会扩大。

如图1.1所示,全球抗高血压药品2002年达到191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到2010年时,规模突破3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8%,可见其增长强劲。

预期到2017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326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仍然达到1.2%,实为心血管疾病治疗药品的第一大品种。

①周之征,张若斌.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187-188.图1.1 全球抗高血压药品市场规模统计图②20世纪60年代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以利尿剂和噻嗪类药物为主,70年代后逐渐过渡到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拮抗剂,80年代转而开始利用钙通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③。

这些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是经过一线临床应用实证后获得确切疗效的,获得了临床医学工作者以及患者的肯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临床过程中发现,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日渐明显,不得不考虑新的更有效的新药。

90年代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因其更具特异性,没有普利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青睐,顺理成章地成为新一代很受欢迎的抗高血压药④。

自2007年以来,沙坦类抗高血压药销售规模开始持续增长。

据IMS 数据统计,在2010年-2013年随着沙坦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几个品种专利到期,并且市场上开始出现各种仿制药,从而引起沙坦类抗高血压药价格大幅下降。

但沙坦类抗高血压药物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到2015年,沙坦类抗高血压药仍然表现不俗,其中缬沙坦全年销售额达到64.91亿美元,奥美沙坦酯甚至还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从2012年的41.91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48.12亿美元,其余沙坦类抗高血压药物也在10亿美元之上,如表1.1所示:②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③翟超娣,高利.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J].科技风,2013(15):33-36.④郑桂涛.抗高血压常用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8):41-42. 0501001502002503003502002年2010年2017年(预测)(单位:亿美元)全球抗高血压药品市场规模表1.1 2012年-2015年全球主要沙坦类抗高血压药品种销售情况统计表(单位:亿美元)⑤品种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缬沙坦93.3885.7674.8064.91厄贝沙坦29.2324.5418.4017.06氯沙坦钾35.2732.4830.3529.18坎地沙坦酯40.4135.2927.6224.25奥美沙坦酯41.9144.0946.0848.12替米沙坦31.6831.5230.4827.11合计271.89253.68227.72210.63(二)国内抗高血压药市场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也逐渐提高。

我国医疗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用药差距逐渐缩小,因而国内抗高血压药的市场份额得以快速增长,如图1.2所示,我国医院抗高血压用药销售规模从2008年的96.4亿元逐渐增长,到2013年时,其销售规模已经接近200亿元,增长率一直保持着两位数。

图1.2 国内医院抗高血压用药销售规模统计图⑥目前我国抗高血压药品种种类多,竞争也非常激烈,而沙坦类因其疗效确切,⑤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⑥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特别是对糖尿病、肾脏病以及心衰等并发症疗效明显备受欢迎。

其中,氯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等五个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品种已经列入国家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名录。

由图1.3可知,2013年我国各类抗高血压药品种中,沙坦类独占鳌头,达到36.10%;地平类紧随其后,达到32.60%;然后是洛尔类,占比15.30%;普利类和利尿类分别仅有8.80%和3.10%的占比。

图1.3 2013年国内各类降压药销售情况统计图⑦由此看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人群将会不断扩大,抗高血压药的市场规模仍然会持续增长。

而沙坦类、地平类和洛尔类抗高血压药将占到大半市场以上。

2抗高血压常用药物及其注意事项(一)利尿剂临床常用药物为氢氯曝嗓,AEI 达帕胺等,常单独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利尿剂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疗效颇佳,能起到很好的降压作用,因而适用于高血压II 级患者,特别是高龄而且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谓是这一群体的首选抗高血压药⑧。

该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问题,应当以小剂量为主,这时候的⑦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⑧张珍.抗高血压药联合用药研究[J].中外医疗,2014(27):143-144.沙坦类36.10%地平类32.60%洛尔类15.30%普利类8.80%利尿剂3.10%其他4.10%不良反应很少,而不适宜长期大剂量使用,否则容易造成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紊乱,血糖血脂出现异常。

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高血脂症、低钾血症等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血脂血糖异常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男性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异常等症状,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肾脏功能。

因此,在应用利尿剂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根据个体情况采用加剂或者减剂,从而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临床常用的利尿剂主要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常单独用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并伴随有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各种心脏病变的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率和血压,增加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

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失眠、抑制患者心脏功能以及容易诱发支气管哮喘等⑨。

因此,对于患有哮喘、心动过缓等疾病的患者,是不能用β-受体阻滞剂来治疗高血压的。

抗高血压的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比索洛尔、心得安、卡维地洛以及比索洛尔等。

(三)钙拮抗剂钙拮抗剂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之一,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之首选治疗药物,因为其临床应用疗效确切,不会对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到患者的血糖血脂的正常代谢,能够很好地舒张血管平缓肌,有效减少患者血管阻力,并增强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从而达到很好的降压效果和降压幅度,尤其是高盐饮食者和嗜酒者。

但钙拮抗剂也有其缺点,其不良反应常见于面热、水肿以及头痛等。

所以使用钙拮抗剂的时候,需要注意控制好用药剂量,讲求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钙拮抗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经历经三代,第一代钙拮抗剂以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为主的普通制剂;第二代是以缓释制剂为主,同时加入了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等非二氢吡啶类药物的缓释制剂;第三代钙拮抗剂克服了前面两代的缺点,在分子中引入新分子,苯磺酸氨氯地平就是其代表药物之一。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高血压药之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其独到之处,能够舒张血管,从而产生改善血管受阻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动脉和心室的舒张功能,防止出现抗动⑨关卫文,刘伟光,张国烈等.临床一线抗高血压药应用浅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270-271.脉粥样硬化,所以用药过程中对心率影响不大,具有很好的降压之效果。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般适用于糖尿病、心衰以及心肌梗死等疾病。

但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有其缺点,容易出现血管性水肿、咳嗽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恶化。

因此,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各个器官功能指标进行辩证用药,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培哚普利、依那普利以及卡托普利等。

但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般不建议单用,效果不够好,所以常选择和利尿剂以及钙拮抗剂联合使用,但不可以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于有心衰、高血脂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以及高血脂型老年中度、高度高血压,但慎用于肾功能不全的妊娠高血压。

(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也是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之一,具有高度亲和力和特异性,能够与血管紧张素型受体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