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常见疾病及处理

合集下载

医生门诊如何应对常见病和多发病

医生门诊如何应对常见病和多发病

医生门诊如何应对常见病和多发病就诊门诊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医生在门诊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患者和疾病。

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医生门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疾病,提供高效且合理的治疗,对医生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医生门诊如何应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病史询问和症状观察在门诊工作中,医生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仔细询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症状表现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充分交流和了解,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医生在门诊工作中还需通过细致的观察患者的外貌、肢体姿势、面部表情、呼吸、语音等病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和支持。

这些观察和询问的工作是对医生临床经验的考验,也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二、合理利用辅助检查手段在门诊工作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各种辅助检查手段,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确诊和评估疾病的程度和严重性。

临床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一些生化指标,用于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估。

影像学检查则能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如X光片、CT扫描、磁共振等,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扩散情况。

然而,医生在使用辅助检查手段时也需谨慎,仅凭辅助检查结果不能完全代替临床观察和判断,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三、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医生门诊在面对常见病和多发病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能一刀切地对待所有患者。

针对不同的疾病,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并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此外,医生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告知药物的用法、用量、作用机制和可能的副作用,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在一些疾病中也是有效的选择。

门诊部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案

门诊部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案

门诊部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案在门诊部,医生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常见的疾病,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些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诊断方法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案。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其主要症状包括喉咙痛、鼻塞、流鼻涕、咳嗽等。

感冒一般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预防感冒。

对症治疗可以采用退热药、抗炎药等,预防感冒则需要加强自身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食物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觉,其常见症状包括胃灼热、腹胀、恶心等。

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减轻症状。

同时,医生也可以开具抗酸药物、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等来辅助治疗。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血压持续增高的一种疾病。

高血压常常伴随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

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规律运动、低盐饮食等。

此外,医生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降血压药物,帮助患者控制血压。

四、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饮食、规律运动、药物治疗等。

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可以选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等方式来控制血糖水平。

五、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等。

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来减轻症状。

康复训练则可以通过呼吸操、有氧运动等方式来增强肺功能,预防反复发作。

六、皮肤病皮肤病是常见的门诊疾病之一,包括湿疹、过敏性皮炎、癣等。

治疗皮肤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

外用药物可用于局部治疗,例如激素类药膏、抗菌药膏等。

内服药物则可通过抗过敏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等来调节身体机能,减轻症状。

门诊部常见疾病诊疗方案

门诊部常见疾病诊疗方案

门诊部常见疾病诊疗方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良习惯的形成导致了常见疾病的增加。

门诊部作为人们就医的首选,是诊治常见疾病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针对门诊部常见疾病,提供一些常用的诊疗方案,协助医生更好地帮助患者。

一、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患者出现流鼻涕、咳嗽、头痛、喉咙发痛等症状。

针对感冒,门诊部通常采取以下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使用退烧药、消炎药、镇咳药等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咨询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选择。

2. 营养调理:饮食中富含维生素C和热量适中的食物,促进身体康复。

适量的休息和大量的饮水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二、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门诊部在诊疗高血压时,常采取如下方案:1. 药物治疗:门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降压药物处方,患者需按时服用。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药物剂量和种类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饮食控制:门诊部会给患者详细解释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禁忌和控制要点,鼓励患者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结构,同时推荐适量的运动。

三、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采用以下疗法进行诊疗:1.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门诊部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身体状况,技术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2. 饮食调理:门诊医生会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为主,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四、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炎等。

诊治方案如下:1. 药物治疗:使用抗酸药、抗生素、抗炎药等常用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2. 饮食调理:门诊部会给予适宜的饮食建议,如少食多餐、禁食刺激性食物等。

鼓励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生活压力,以促进消化系统的康复。

门诊常见疾病详解

门诊常见疾病详解

门诊常见疾病一、上呼吸道感染1、普通感冒、风寒感冒【主要症状】怕冷(恶寒)、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处方编号01】荆防颗粒荆芥10g(1袋)防风12g(2袋)紫苏叶10g(1袋)桔梗6g(1袋)川芎6g(1袋)羌活6g(1袋)柴胡6g(1袋)前胡10g(1袋)燀苦杏仁10g(1袋)陈皮6g (1袋)甘草3g(1袋)【功效】疏风散寒,解毒清热2、流感、腮腺炎、风热感冒【主要症状】发热(重)、微怕风、面赤、头胀痛、有汗、口鼻干燥、咽喉红肿胀痛、痰粘或黄、鼻塞涕黄、口渴喜饮【处方编号02】银翘颗粒金银花10g(1袋)连翘10g(1袋)焦栀子10g(1袋)荆芥10g (1袋)炒牛蒡子10g(1袋)桔梗6g(1袋)前胡10g(1袋)知母10g(1袋)淡豆豉10g(1袋)薄荷6g (1袋)板蓝根15g(1袋)甘草3g(1袋)【功效】解表退热、解毒3、暑湿感冒、肠胃型感冒(有肠胃道症状者)【主要症状】头痛或有发热、身重、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处方编号03】藿香正气颗粒广藿香10g(1袋)姜厚朴6g(2袋)紫苏叶10g(1袋)姜半夏10g(1袋)茯苓10g(1袋)白芷6g(1袋)桔梗6g(1袋)陈皮6g(1袋)大腹皮10g(1袋)生姜3g(1袋)甘草3g(1袋)苍术10g(1袋)【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4、体虚感冒【主要症状】疲乏无力、经常容易感冒【处方编号04】加味玉屏风散黄芪20g(2袋)防风12g(2袋)白术10g(1袋)紫苏叶10g(1袋)前胡10g(1袋)葛根10g(1袋)荆芥10g(1袋)生姜3g(1袋)【功效】益气固表、疏风散寒二、急慢性支气管炎1、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主要症状】咳嗽、伴有(或不伴)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大多伴有感冒症状【处方编号05】止咳化痰颗粒燀苦杏仁10g(1袋)桔梗6g(1袋)浙贝母10g(1袋)鱼腥草30g(2袋)炒牛蒡子10g(1袋)前胡10g(1袋)法半夏6g(1袋)甘草3g(1袋)茯苓10g(1袋)射干6g(1袋)陈皮6g(1袋)蜜枇杷叶12g(2袋)【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止咳2、慢性支气管炎、干咳、久咳【主要症状】咳喘、气促、胸闷咳嗽、口干、舌红、少苔【处方编号06】慢支颗粒地黄10g(1袋)玄参10g(1袋)川贝粉3g(1袋)燀苦杏仁10g(1袋)蜜款冬花10g(1袋)桔梗6g(1袋)法半夏6g(1袋)紫苏子10g(1袋)鱼腥草15g(1袋)黄芩10g(1袋)地龙10g(1袋)陈皮6g(1袋)甘草3g(1袋)茯苓10g(1袋)【功效】养阴润肺、止咳化痰3、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急性发作引起的咳嗽、气喘【主要症状】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处方编号07】.平喘颗粒紫苏子10g(1袋)葶苈子10g(1袋)燀苦杏仁10g(1袋)炙麻黄6g(1袋)紫苑10g(1袋)浙贝母10g(1袋)地黄10g(1袋)蜜款冬花10g(1袋)蜜桑白皮10g(1袋)法半夏6g(1袋)黄芩10g(1袋)陈皮6g(1袋)射干10g(1袋)【功效】宣肺平喘、化痰止咳4、肺结核【主要症状】干咳,声音嘶哑,痰中带血丝,胸部隐痛,骨蒸潮热与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午后更着,盗汗,形体消瘦,口干喜冷饮【处方编号08】润肺颗粒南沙参10g(1袋)麦冬10g(1袋)炙百部10g(1袋)蜜桑白皮10g(1袋)地骨皮10g(1袋)仙鹤草30g(2袋)百合10g(1袋)紫菀10g(1袋)紫花地丁10g(1袋)【功效】滋阴、清虚热5、肺气肿【主要症状】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胀满。

门诊部常见疾病治疗方案

门诊部常见疾病治疗方案

门诊部常见疾病治疗方案疾病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而门诊部作为疾病治疗的首站,承担着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案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介绍一些门诊部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治疗过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对于轻度感冒,门诊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休息、多喝水,适量服用退热药等措施。

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胃炎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对于轻度胃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卫生,多食用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门诊医生可能会开具抗酸药、抗生素等治疗药物。

对于重度胃炎,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内镜检查、胃镜检查等。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轻度高血压,门诊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

同时,可能会开具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重度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并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四、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轻度糖尿病,门诊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等。

同时,可能会开具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重度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并定期复诊进行调整。

五、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喉咙疼痛、发热等。

对于轻度扁桃体炎,门诊医生通常会建议休息、多喝水,并开具抗生素等。

对于频繁发作的扁桃体炎,可能需要进行扁桃体切除手术。

六、皮肤病门诊部也是皮肤病治疗的重要场所,常见皮肤病包括湿疹、痤疮、疱疹等。

对于轻度皮肤病,门诊医生通常会开具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激素类药膏、抗菌药膏等。

对于重度皮肤病或慢性皮肤病,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复诊进行治疗。

七、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表现为喉咙痛、咳嗽、打喷嚏等症状。

医学实习报告内科门诊的常见疾病诊疗分析

医学实习报告内科门诊的常见疾病诊疗分析

医学实习报告内科门诊的常见疾病诊疗分析医学实习报告:内科门诊的常见疾病诊疗分析概述:作为一名医学实习生,在内科门诊中接触到了许多常见疾病。

本报告将分析内科门诊遇到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加深对这些疾病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一、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内科门诊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在诊断上,除了测量血压外,还需借助多项检查结果,如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

治疗上,首要目标是控制血压,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降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ACE抑制剂等。

此外,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极为重要。

二、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内科门诊中也常见。

其主要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患者可能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

在诊断上,除了测量血糖外,还需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

治疗上,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部分。

药物治疗包括服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而非药物治疗则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监测等。

三、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或缺血性心脏病变,属于内科门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其主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等。

在诊断上,除了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外,还需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检查。

治疗上,常采用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手术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也是内科门诊中的常见疾病之一。

在诊断上,需要通过病史询问、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等来确定。

治疗上,注重控制疾病进展,减少症状发作,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吸氧、支气管扩张剂、合理用药等。

此外,戒烟、合理营养摄入、运动等也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手段。

五、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炎、胃癌等。

这些疾病在内科门诊中也较为常见,其特点是消化不良、腹痛、纳差等症状。

门诊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介绍

门诊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介绍

门诊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介绍在门诊就诊时,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常见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和困扰,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治疗方法是相对简单和有效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门诊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咳嗽、喉咙痛和低烧等。

感冒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休息和保持充足的睡眠。

感冒时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休息来恢复。

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

2. 饮食调理。

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增强免疫力。

多喝温水,保持水分平衡。

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腻的食物,以免刺激喉咙和消化系统。

3.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源,妥善处理鼻涕纸和口罩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感冒的传播。

4. 适当药物治疗。

常见的感冒药包括退烧药、解热镇痛药和咳嗽药等。

但我们要注意按照医生建议使用,不能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二、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问题,症状包括胃胀、腹痛、恶心和食欲不振等。

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如下:1. 饮食调理。

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太多油腻的食物。

多吃高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

定时进食,细嚼慢咽,避免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2. 增加运动。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或进行其他适当的有氧运动。

3. 控制情绪。

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

通过学习放松技巧、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如读书、听音乐或进行瑜伽,来缓解情绪压力。

4.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适当使用胃肠道调节剂或抗酸药物来减轻不适感。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包括:1. 饮食调理。

减少高盐、高脂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

建议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低脂乳制品和瘦肉。

2. 控制体重。

门诊部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技巧

门诊部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技巧

门诊部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技巧导言:门诊部是医院的核心部门,负责接待和诊疗大量患者。

在日常工作中,医生需要熟悉和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巧,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门诊部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巧。

一、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门诊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包括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

对于怀疑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医生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辅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理、使用抗生素等。

二、急性腹痛急性腹痛是门诊部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对于急性腹痛患者,医生需要仔细询问病史,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开始时间等信息,并进行腹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镇痛等。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门诊部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

对于高血压患者,医生需要详细了解病史,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并进行血压测量、心血管系统检查、肾功能检查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运动等)、药物治疗等。

四、糖尿病糖尿病是门诊部常见的常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对于糖尿病患者,医生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症状、饮食习惯等,并进行血糖监测、检查肾功能等。

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

五、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门诊部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对于疑似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医生需要仔细询问病史,进行腹部体格检查、胃镜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幽门螺杆菌根除、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门诊部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症状包括喘息、气急、咳嗽等。

医生对怀疑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需要全面了解病史,进行肺功能检查、过敏源检测等。

治疗方法包括避免过敏原接触、支气管扩张剂使用等。

结语:本文针对门诊部常见疾病,介绍了其诊断与治疗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合併症 弱視 (amblyopia)
4. 治療與處理 角膜成形術 (keratoplasty [penetrating, lamellar]) 合併眼前部玻璃體切除術 (anterior vitrectomy), 水晶體移除及人工水 晶體植入術(lens extraction & IOL implantation)
adhesive for corneal perforation 5. 合併症
角膜結疤 (corneal scarring) 續發性青光眼 (secondary glaucoma) 續發性白內障 (secondary cataract) 角膜穿孔 (corneal perforation) 眼內炎 (endophthalmitis)
● 病因: 化學及物理性刺激物, 如游泳池內含的氯, 眼藥水(特別是 使用超過 1 個月)
● 治療: 避免接觸誘發之刺激物, 無含防腐劑之人工淚液一天使用 4 至8次
角膜 (Cornea) 原因:角膜基質浸潤合併上方之上皮缺損,通常因感染 (如細菌、病毒 或黴菌) 引起,但也有可能是無菌性的,隱形眼鏡之使用是最為常見的 原因。
● 對於 atypical mycobacteria 之感染考慮給予 fortified amikin (10 mg/ml) q2h 一週, 之後 qid 兩個月
● 黴菌感染:natamycin, 5% drops, q1-2h, 若感染較深部可加上 amphotericin B, 0.15%(1.5mg/ml) drop qh (Candida 感染), miconazole 或 clotrimazole, 0.1%-1.0% (1-10 mg/ml) drops, qh (Aspergillus 感染), 口服 itraconazole (400 mg loading, then 200 mg qd),切記不可使用類固 醇 ● 口服止痛藥 手術治療:Conjunctival flaps,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 tissue
眼藥: Trimethoprim/polymyxin (e.g.,Polytrim) qid 藥物: ● 小孩:
輕度:Amoxicillin/clavulanate (e.g.,Augmentin), 20-40 mg/kg/day po q8h,或 cefaclor (e.g.,Cecolor), 20-40 mg/kg/day po q8h
別是在清晨起床時﹚,瞼緣血管擴張﹙瞼緣炎﹚及瞼緣濃縮之脂樣腺體﹙麥 氏腺炎﹚
3. 治療與處理 以沾有嬰兒洗髮精之棉棒清洗眼瞼緣﹙一天二次﹚ 熱敷 (10-15 mins bid-qid)、按摩 眼藥:Bacitracin 或 erythromycin oint. 1 TB tid
對於復發性之麥氏腺炎可給予口服抗生素(tetracycline, 250 mg, qid
3. 其他成因 □ 糖尿病 (diabetes) □ 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dermatitis) □ 萎縮性肌強直病 (myotonic dystrophy) □ 外傷 (trauma) □ 藥物 (eg. steroid, chlorpromazine, long-acting miotics, amiodarone, busulphan)
手術治療
晶狀體 (Lens)
後天性白內障 (Acquired Cataract)
1. 診斷要件 視力減退 晶體混濁
2. 分類 ● 依據形態學分類 □ 囊下白內障 (subcapsular)(前囊下、後囊下) □ 核質白內障 (nuclear) □ 皮質白內障 (cortical) □ 聖誕樹形白內障 (christmas tree) ● 依據成熟度分類 □ 未成熟 (immature) □ 成熟 (mature) □ 過熟 (hypermature) □ 液化 (morgagnian)
或 doxycycline, 100 mg, bid) 1 至 2 週
注意﹕孕婦,哺乳,小於 8 歲之小孩不可給 tetracycline 及
doxycycline,可以用 erythromycin, 250 mg, qid 取代
淚囊炎 (Dacryocystitis) 1. 原因:淚囊感染引起的化膿性發炎。 2. 症狀:壓痛性腫脹,於眼內眥可摸到疼痛感之結節或硬塊。嚴重者會造 成蜂窩組織炎。 3. 臨床檢驗 裂隙燈檢查 外眼檢查,特別是眼外肌之運動 分泌物之抹片檢查及細菌培養 電腦斷層掃瞄 (對於抗生素治療無效之病例) 4. 治療與處理: 熱敷 (15-20 mins qid)、按摩
角膜混濁 (Corneal Opacity)
1. 診斷要件 □ 視力下降 □ 角膜混濁, 新生血管及變白
2. 臨床檢驗 視力 裂隙燈檢查 眼底檢查 眼壓檢查 眼部超音波檢查 視網膜電流圖 (electroretinography; ERG) 視覺誘發電位檢查 (visual evoke potential; VEP)
結膜 (Conjunctiva)
慢性結膜炎 (Chronic Conjunctivitis) 1. 症狀:結膜充血、分泌物、異物感、眼瞼黏著 (sticking)、灼熱感、畏光, 病程超過 4 週 2. 臨床檢驗 裂隙燈檢查 分泌物之抹片檢查 3. 治療與處理: 細菌性結膜炎(bacterial conjunctivitis) ● 常見之病原包括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及 Haemophilus influenzae (特別是小孩) ● 治療: Trimethoprim/polymyxin (e.g., Polytrim) qid, ciprofloxacin 或 ofloxacin 藥水 qid, 或 bacitracin 藥膏 qid ● Haemophilus influenzae 結膜炎應給予口服 amoxicillin/clavulanate (20-40 mg/kg/day, tid) 砂眼 (trachoma) ● 治療: tetracycline 或 erythromycin, 250-500 mg po qid, doxycycline, 100 mg po , bid, 或 clarithromycin,250-500 mg po, bid 持續 3-6 週 傳染性軟疣 (molluscum contagiosum) ● 治療: 切除, I&C, 或冷凍治療 毒性結膜炎(toxic conjunctivitis)
葡萄膜及鞏膜 (Uveal Tract & Sclera)
葡萄膜炎 (Uveitis)
1. 診斷要件 視力降低 結膜:睫狀充血 角膜內皮:角質沈澱 (keratic precipitates) 前房:細胞 & 光斑 (flares), 蛋白纖維樣滲出物 虹彩:沾黏 (synechia) 玻璃體混濁 續發性青光眼 續發性白內障 黃斑部:囊狀水腫 (cystoid edema) 脈絡膜視網膜炎 視網膜 & 玻璃體出血 視網膜血管阻塞 (retinal vascular occlusion)
2. 臨床檢驗 視力 眼壓 裂隙燈檢查 眼底檢查 眼底螢光血管攝影 視野檢查 血清及血液檢查,免疫學檢查
3. 合併症 角膜炎 & 角膜病變 續發性青光眼 隅角新生血管 續發性白內障 囊狀黃斑部水腫 (cystoid macular edema) 視神經水腫
4. 治療與處理 觀察 藥物治療 ● 睫狀肌麻痺劑—緩解疼痛,避免虹膜後黏連 ● 皮質類固醇—局部眼藥水、藥膏,Tenom 氏囊下注射,口服或靜脈 注射 ● 免疫抑制劑—Alkylating agents,Antimetabolites,T-cell suppressors
4. 臨床檢驗 視力 裂隙燈檢查 眼底檢查 眼部超音波檢查
5. 鑑別診斷 白色瞳孔(leukocoria, white pupil)
6. 合併症 青光眼 (glaucoma) 葡萄膜炎 (uveitis)
7. 治療與處理
大切口囊外白內障摘除術 (large incision extracapsular extraction) 手術關鍵步驟:anterior capsulotomy → completion of incision→ expression of nucleus→ cortical cleanup→ injection of viscoelastic substance→ insertion of inferior haptic and optic→ insertion of superior haptic→ dialing of IOL into horizontal position 超音波晶體乳化術 (phacoemulsification) 手術關鍵步驟:capsulorrhexis→ hydrodissection→ sculping of nucleus→ cracking of nucleus→ emulsification of each quadrant→ cortical cleanup and IOL insertion
2. 症狀及徵候:疼痛、異物感、紅眼、畏光,可能有分泌物,通常合併視 力降低,在角膜上皮缺損處可見螢光染色,嚴重之病患可見前房蓄膿 (hypopyon)。
3. 臨床檢驗 視力 裂隙燈檢查及角膜螢光染色 角膜抹片與細菌培養 隱形眼鏡細菌培養 角膜切片檢查
4. 治療與處理 不可再配戴隱形眼鏡 藥物治療 (對於未確定病因之角膜潰瘍,一般先以細菌感染方式處理) ● Cycloplegic (e.g., scopolamine, 0.25%, tid, 或 atropine, 1%, tid) ● 輕度 (角膜小而無螢光染色之周邊浸潤, 輕微之前房反應, 極輕微 之分泌物):tobramycin 或 fluoroquinolone 藥水(ciprofloxacin 或 ofloxacin) q 2-6h;tobromycin 或 ciprofloxacin 藥膏 HS) ● 中度 (角膜周邊浸潤 <1.5 mm, 小的上皮缺損, 輕度之前房反應, 中度之分泌物): fluoroquinolone (ciprofloxacin 或 ofloxacin) 藥水 qh ● 重度 (角膜周邊浸潤 >1.5 mm 或有潰瘍, 中度至重度之前房反應, 膿樣分泌物, 侵犯視軸): fortified tobramycin 或 gentamicin (15mg/ml) qh, fortified cefazolin (50mg/ml)或 vancomycin (25 mg/ml) qh 交替使用 ● 對於非常嚴重之病例或在短時間內無法給予局部抗生素者, 可施 予結膜下抗生素注射:gentamicin (20-40 mg) 及 cefazolin (100mg) 或 vancomycin (25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