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财政刺激的经验教训和对当前我国的启示

日本财政刺激的经验教训和对当前我国的启示作者:宋文鲁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09年第04期摘要:当前,为实现“保增长”的经济工作目标,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为走出经济发展困境,也曾经推出过大量的财政刺激计划,但收效甚微。
文章分析了日本财政刺激政策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当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财政政策;日本教训;启示20世纪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严重危机。
为走出困境,日本政府用尽浑身解数,推出了大量的财政刺激计划,但是直到目前日本经济仍无起色。
吸取日本财政刺激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日本财政刺激的经验教训(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情况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经济陷于停滞的10年,其间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其主要特点:一是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自1992年以来,日本经济平均增长率仅0.9%,其中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1995、1996两年虽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为-0.6%,1999和2000年分别增长了1.4%和0.9%。
二是通货紧缩逐步严重,1992-2001年6月,日本消费物价指数仅上涨了2.9%,年均上涨率只有0.3%,1999年后日本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1999和2000年度CPI都是-0.5%。
三是内需萎靡不振,当时日本住宅投资的增长速度由1990年的4.8%降到1997年的-15.7%,直至1999年才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迹象,同时,日本私人设备投资和库存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更为明显。
四是出口形势严峻,日本出口形势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1992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仅2.3%,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1998、1999年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3%和6.1%。
日本的区域经济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振兴 :第三期 (9 117 年 )是调整 17—97
产业结构和发 展社 会福利设施 :第四期 (98 18 17 — 9 7年 )是 形成 稳 定 的综 合环 境 :第五 期 (9 8 19 18 — 9 7年 )是 形成综 合 竞争能力 :第六期 (9 8 1 9 年以来 )是
策 不仅 考虑 个别 地 区 的开 发 问题 .而
合 开发 规 划 的制定 和实 施做 出了 明确 规 定 。后来 又相 继 制定 了 《 岛振 兴 孤
法》 《 、 山村振 兴 法 》 《 海 道 开发 、 北
法》等 关于特定 落后地 区振兴 的法律 .
《 新产 业城 市建 设 促进 法 》 《 度 开 、 低 发地 区 工业 开发 促进 法 》等 关 于对 产 业 的空 间布 局进 行 引导 的法 律 .以 及 《 制 首都 圈市 区 内 工厂 等 新 建 法 》 控 、 《 工厂 立地法》等 限制大都 市圈 工业布
及历 史遗迹 .建设成具有 国际规模 的旅
日本 区域 经 济政 策 的主 要 内容
1日本政 府 制 定 扶 持 落 后 地 区 发 展 .
游地 区 。并借以振兴产业 和文化 .达到 其 自立发 展的 目的
日本 区域经 济政 策 的演 进
日本 于 15 9 0年制定 了 《 国土综合
《 国民 收入 倍 增计 划》 ,提 出 了建 设 太 平洋 工业 地带 的设想 .并 在 16 9 2年 制
定 的 《 国综合 开发计 划 》 中明确 指 全 出: “ 工业 的正确 配置 必 须逐全 国 的角度 制 定通盘 考 虑 的发 展 规划 。加大扶持 落后地 区的政策 力度 . 协 调 解 决 经 济 布 局 中 的 “ 密 ” 与 过
日本地方分权改革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谈日本财政制度和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谈日本财政制度和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作者:田贵贤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F811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日本财政制度及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借鉴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财税改革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日本财政制度启示日本财政制度基本内容日本财政制度,包括财政立法制度、财政法律框架、财务省职责及内部机构、预算制度、国库制度等几方面的内容,要点如下:日本建立了涵盖财政、预算、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财税管理领域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完备的财税法律体系;日本财务省肩负着确保财政健全,实现公平合理的课税、合理运营海关业务、对国库进行管理、维持对货币的信赖以及确保外汇稳定的职责;日本凭借宪法第七章“财政”的规定,以及财政法、会计法和财务省颁布的预算、决算、会计令等规定,日本建立了完善的预算法律制度;日本中央和地方实行不同的国库管理体制:中央实行委托国库制,即委托日本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地方实行银行制,地方财政预算资金存入商业银行特定账户进行管理;财政投融资,就是以金融信贷方式运用财政性资金。
日本是一个成功运用财政投融资制度,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国家;日本实行“地方自治”,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之间的关系确保了地方政府在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地位和所拥有的广泛权力。
日本经济及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少子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日本已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
人口老龄化给日本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企业成本增加。
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供应日趋紧缺,并直接导致企业生产、研究、技术等重要的人力资源减少,企业的劳动成本提高;储蓄率下降。
随着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日趋减少,储蓄率也呈现下滑趋势,影响了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使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降低,最终阻碍经济的增长;社会负担加重。
社会保障支出日益增加,使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冲击。
(二)债务负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财政分配体制僵化,调控能力降低。
日本财政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财政” 一般指 国家 财政 , 国家 为了维 持其存在和实 是 现其 职能 的需要 ,参 与社会 产品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 由于财政分配 的主体 、手段 和 目的等都是以 国家为转移 , 服从 于国家的意志 , 因此 , 在财政 分配关系中 , 就不 能不体
3利用 “ . 财政投资贷款” 简称“ ( 财投 ”加强财政职能 )
“ 财投 ” 制度是 日本财政管理制度颇具 特色的一部分 , 系政府通过 国家信 用制度积聚 民间各种 闲散 资金 , 然后再
按照国家政 策 目的开展投资信贷活动 。而且 , 日本政府还
通过 对“ 财投 ” 资金的增 减来调节经济运行 , 从而对财政职
转移 给地方 的。它 不仅 能调节 中央和地方之 间的财 源 , 也
一
、
( ) 一 日本 的 财 政 制 度概 述
根据 目前 日本 的财政 制度 , 预算 由政府编 制 , 然后 向 国会提出 , 在获得 国会批 准后 付诸 实施 。广大的 国民则通 过 国会对预算 的审议 , 与对 政府行为的控制 。 日本 的预 参
税、 飞机燃料让与税 、 别吨位让 与税 和消 费让 与税六种 。 特
成。预算 的具体编制由大藏省负责进行 。预算方案 由大藏
大臣正式 向内阁会议提 出 , 内阁会议决定 以后作 为政 府预
算案向国会提 出。 预算获得批准 以后 , 就进 入执行 阶段 。 政 府各部 门机关 的负责人必 须制定 出预算期 内支付计划 的 日程表 , 并获得大藏大 臣的批准 。 在预算管理上 , 各级政府 负责管理本级预算 ,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 的预算管理 主要 是通过编制《 地方 财政计划》 对地 方财政运 营进行 引导 。 具
中日财政政策比较及其启示

中日财政政策比较及其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财政体制的共同特征、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不同模式、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及转移支付体系的比较分析,提出完善我国财政体制和政策的建议。
进而从农村城市化的视角出发,对日本城市化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并从比较视野提出了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比较财政;财政政策;中国;日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日本也曾经历了类似阶段,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日本和中国具有相似甚至相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
在此背景下,对中日两国财政体制和政策进行比较,对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的制定有着较强的启示。
一、日本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概述根据目前日本的财政制度,预算由政府编制,然后向国会提出,在获得国会批准后付诸实施。
广大的国民则通过国会对预算的审议,参与对政府行为的控制。
日本的预算由一般会计预算、特别会计预算和政府有关机构预算构成。
预算的具体编制由大藏省负责进行。
预算方案由大藏大臣正式向内阁会议提出,内阁会议决定以后作为政府预算案向国会提出。
预算获得批准以后,就进入执行阶段。
政府各部门机关的负责人必须制定出预算期内支付计划的日程表,并获得大藏大臣的批准。
在预算管理上,各级政府负责管理本级预算,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编制《地方财政计划》对地方财政运营进行引导。
具体指导体现在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和地方债发行的审批上,而且主要由负责地方事务的自治省与大藏省共同负责管理。
日本的财政支出分为一般会计预算支出和特别会计预算支出两部分。
一般会计预算支出又可以分为履行政府的基本职能需要的基本支出以及为了调节各地方不平衡而向地方财政支出的地方交付税、国债的发行和还本付息等的国债费用。
随着国家职能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出于特定目的的特别预算会计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已经远远超过一般会计预算支出。
日本中央政府在下放事权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全国各地相对一致的水平,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权,如义务教育、医疗保健等,实行了中央与地方共同负责制,形成了许多共同分担责任的事务。
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现阶段,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但是整体发展水平有下滑的倾向,诸多国家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世界经济体系,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在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中,日本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经济发展历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纵观日本经济发展史,其经济结出累累硕果主要是发生在“二战”结束之后,其在经济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后续经济的运行情况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其在历史经济体系中的发展被人铭记。
为此,本文就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地位在国际上屈指可数,人均GDP在逐渐提升,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应充分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构建更趋合理性的国家发展机制,汲取历史经济发展的教训,积极调整经济政策与对外方针,时刻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循序渐进,实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1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概述日本属于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制造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是电子产品、科研产品等。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整体呈现下滑的状态,但其在“二战”后所取得的经济高速发展始终是一项壮举。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针对此类现象,学术界给予了不同的解读。
有的认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是由于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其价格发生扭曲的情况相对较少,同时其资源配置更具合理性与规范性;有的则给予相反的解读,认为导致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实现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并对市场的作用予以限制与规范,对市场价格进行有意识性的扭曲,优化产业经济发展政策,成为当前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尽管学术界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可日本经济确实实现了空前的发展。
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逐渐下滑,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有所撼动,在此应积极探索与了解导致日本经济骤然下滑的主要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应用文-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我国的启示'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关系对我国的启示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日本的财政体制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与国民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共事业,但是二者在税出和税入方面有着明显的分工。
日本财政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中央占据主导地位,掌握大部分权利指导并监督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拥有独立主体的地位和职权。
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事权和财权两方面:第一,事权的划分。
事权的划分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负担建设对象的不同,地方政府需服务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而中央政府只负责大的方面。
明显地,地方政府需要做的要比中央政府琐碎繁多,事权相对较大。
第二,财权的划分。
财权主要体现在方面,中央政府主要征收国税,地方政府征收地方税,由于征收税源的不同结果导致日本的国税税收远远高于地方税收入,地方政府财权相对较小。
虽然中央政府又以地方交付税等形式向地方进行了转移支付,弥补地方财源的同时又带来了诸多问题。
二、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问题1、地方事权大财权小,严重影响地方的经济独立性。
由于地方政府自身税收有限,筹措区域开发资金发行大量地方债,在振兴地方经济的同时大量的地方债越滚越多,需要大量的资金填补,也成为了地方财政的沉重负担。
即使有中央的拨款,但是仍无法弥补建设资金的需要以及庞大的地方债的空缺,致使地方财政赤字持续加剧。
地方事权大财权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地方的经济独立性。
2、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负面效应。
中央主要以地方交付税和国库支出金的形式向地方进行转移支付,这虽然有利于平衡区域之间的经济,也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但是也给地方带来了许多负面现象。
一是中央的转移支付削弱了地方政府为增加税收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
中央的转移支付作为地方政府的后备,严重影响地方政府开发新的税源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效率。
二是中央的转移支付养成了地方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政府的惰性,一些地方政府仅依附于这部分资金,致使地方经济毫无生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
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日本的财政体制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与国民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共事业,但是二者在税出和税入方面有着明显的分工。
日本财政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中央占据主导地位,掌握大部分权利指导并监督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拥有独立
主体的地位和职权。
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事权和财权两方面:第一,事权的划分。
事权的划分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负担建设对象的不同,地方政府需服务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而中央政府只负责大的方面。
明显地,地方政府需要做的
要比中央政府琐碎繁多,事权相对较大。
第二,财权的划分。
财权主要体现在
方面,中央政府主要征收国税,地方政府征收地方税,由于征收税源的不同结果导致日本的国税税收远远高于地方税收入,地方政府财权相对较小。
虽然中央政府又以地方交付税等形式向地方进行了转移支付,弥补地方财源的同时又带来了诸多问题。
二、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问题
1、地方事权大财权小,严重影响地方的经济独立性。
由于地方政府自身税收有限,筹措区域开发资金发行大量地方债,在振兴地方经济的同时大量的地方债越滚越多,需要大量的资金填补,也成为了地方财政的沉重负担。
即使有中央的拨款,但是仍无法弥补建设资金的需要以及庞大的地方债的空缺,致使地方财政赤字持续加剧。
地方事权大财权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地方的经济独立性。
2、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负面效应。
中央主要以地方交付税和国库支出金的形式向地方进行转移支付,这虽然有利于平衡区域之间的经济
,也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但是也给地方带来了许多负面现象。
一是中央的转移支付削弱了地方政府为增加税收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
中央的转移支付作为地方政府的后备,严重影响地方政府开发新的税源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效率。
二是中央的转移支付养成了地方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政府的惰性,一些地方政府仅依附于这部分资金,致使地方经济毫无生气。
三、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改革建议
我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三次改革之后,自1994年开始实行中央集权与分税制相结合的财政体制,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
我国的财政税收主要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近几年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税收收入的增加,尤其是2012年税收总额突破十万亿,从财政部2013年1月22日年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12年1至12月累计,我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133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在支出方面也是不断增加,中央财政支出64148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8765亿元,比上年增加2251亿元,增长136%;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5383亿元,比上年增加5462亿元,增长137%。
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等安排的支出106947亿元,比上年增加14214亿元,增长153%。
由此可见,我国的财政状况还是不错的,但是财政税收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还要加以考量。
就此情况在对日本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析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强化地方交付税和国库支出金等转移支付的作用
日本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财政体制决定了地方事权大财权小,地方交付税和国库支出金的转移支付是为缓和这一弊端,一方面为避免转移支付的不足致使落后地区经费不足,从而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拉大贫富差距;一方面又要防止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过于依赖,形成坐吃等的局面,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2、缩小国债的发行规模。
日本的国债发行数量是发达国家中最多的,为避免重蹈欧债危机覆辙,日本政府必须考虑缩小国债的发行规模。
如果国债规模持续增大,高额的利息负担将使财政状况更加不堪,稍有不慎就会酿成财政危机,导致经济更加萧条。
虽然人为的通货膨胀可以减轻国债的负担,对解决财政赤字非常有效,但是这一方法的经济风险和
风险也很高,最重要的是降低政府的
,影响人们对政府的信心。
3、创新税源
创新税源的最终目的还是增加税收,虽然日本政府已经提高了消费税,但是对于庞大的财政赤字来说不过尔尔,所以开发新的可持续的税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对于开发项目投资应进行客观实际的评估,不应只注重眼前带来的利益,而且强调其可持续可循环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是税收可持续,也会提高经济的效益。
四、对我国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启示
1、严格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
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应该相互平衡,使其在拥有一定事权的基础上相应的可以行使一定的财权。
且财政支出的划分应以事权的划分为基础,使财权与事权相匹配。
从日本的看,事权划分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我国应在保持中央相对优势的前提下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源。
财源划分的重点是划分税源,合理的税源划分既能鼓舞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又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所以说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关键在于事权与财权的合理划分。
2、合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从税种方面看,我国分为四大类仅有28个税种,远远少于日本的税种,从而税收收入上升的空间非常大。
合理的增设税收,增加中央财政收入,一方面可以满足中央自身的需要以及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从日本的经验来看,中央财政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百分之六七十,这样对于不论是地方调节分配的需要还是宏观经济的需要都是非常有利的。
3、适当控制转移支付的数量规模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的数量规模由二者的事权责任范围、财政承受能力以及可行的补助标准等因素来加以控制,应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上。
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转移支付时,从日本的经验看,我们既要考虑地方
补助项目和数额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又要考虑中央政府对其支出的承受力,从而使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平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