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7-1-3b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卷分类解析第十一讲区域可持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卷分类解析第十一讲区域可持

第十一讲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2018年全国文综)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1~3题。

1.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答案:1、B 解析:我国第一产业(农业)产业中心主要还是分布在气候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东部南部地区,不论产业如何转移,农业还是在这些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发展为主,所以图中③线经纬度基本变化不大,且总是在我国东南部,因此③线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在我国产业转移上趋势是由东向西,实际中心仍然偏东,因为东部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所以①线符合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且随着产业转移,东部第二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而第三产业(服务业)会不断上升,甚至会成为主要产业,因此②线在左图中明显向东转移,符合第三产业特点。

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答案:2.C 解析:右图中三条线中①②向南移而三略向北移③,所以A错;在左图中三线移动速度相差不大,右图南北移动的幅度和速度有明显差异,可以明显看出①线在同样的时间内,移动的纬度幅度最大,所以①线移动最快,上一题得出①线为第二产业,所以本题选C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答案:3.D 解析:①左图中基本向西,右图向南,所以第二产业向西南;②左图中基本向东,右图向南,所以第三产业向东南;③左图中变化不大,2002略偏西,右图也是波动变化后期向北,所以第一产业变动不大,仅略向西北移一点点。

4.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答案:4.D 解析:我国的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主要分布区是青藏高原,也与题干要求不相符合,B、C两个选项都与题干要求不符。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必修3)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必修3)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解析 第1题,题图为一人工湿地系统,湿地能净化水质、涵
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第2题,若无植物,则该系统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等作用将减弱,出水口的含沙量会增加,土壤有机质
和矿物质含量均会减少。
答案 1.C 2.C
[题组训练]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 合试验区。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 1~2题。
旅游观光 调蓄洪水
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 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 给长江,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航运
洞庭湖南连资水、湘江、沅江、澧水等河流, 北通长江,长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
洞庭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农副产 提供农副产品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解析 第1题,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
环境脆弱。第2题,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答案 1.A 2.C
下面左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林内与林外气温差值,右图是该地冬季 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林地,空白部分是均质裸地),读图回答 3~4题。
c 保护
等分析湿地开发
中的问题及保护
措施
考点一 湿地的含义及生态功能(必考)
[知识梳理] 1.湿地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1)自然湿地:_沼__泽__、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 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 渡带。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26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含选修课件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26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含选修课件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
微专题26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含选修)
知识体系填充答案:
①气候干旱 ②气候异常 ③过度樵采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⑤破坏植被 ⑥围湖造田 ⑦建立保护区 ⑧植被破坏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一、环境问题 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
滥伐、滥垦、滥牧等使自然植被遭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等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水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短缺 能源短缺
水质污染、 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短缺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②破坏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产生温室效应 ①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影 响 不利 ②引起降水和干湿变化,如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蒸发增强会更加干旱, 温带草原会退化成沙漠,温带耕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
境问题 森林
破坏 草原
东北、西南、
华南 内蒙古、青海、
砍伐、采育结合、
退耕还林、改变
林区经济结构
气候干旱、 退牧还草、封育
退化
宁夏、新疆
降水减少
草场、舍饲养畜
环境污染、围湖 湿地 萎缩 三江平原, (海)造田、引水灌 沉积物自然 湖滨、海滨 溉以及河流的截 流改向 充满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
护区、停止围垦、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土壤污染
成因 人体健康有害的农药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a
b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 A.①② ②绿化河堤
的措施
b
界及我国河流的开
发治理
考点一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必考)
[知识梳理] 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1.田纳西河概况(b)
密西西比 河支流 —— 阿巴拉契亚 山脉的西坡,是 B__________ 发源于 A___________ C俄亥俄河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b) 自然要素 地形 气候 河流水文 资源 地理特征 冲积平原 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_________ 冬季 和早春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______ 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 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
气候 冬季和早春多降水,夏 秋降水相对较少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 季节需水相矛盾 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发达,支流众
水系 多,水量丰富 水量不稳定,流量 差异大 矿产资源丰富,主 要有煤、铁、铜、 锌、磷、云母等
大部分可通航, 航运发达 通往全国大部分 地区 航运不便 利于能源工业、 钢铁工业、有色 影响流域综合开 修水库,建船闸, 促航运
将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单位:
mm),称为年径流深度。它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年 径流量的大小。 读表回答4~5题。
河名
长江 珠江 黄河 淮河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3-1-1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3-1-1含答案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区域间有着从属关系B.各区域是按照特定指标划分的C.各区域没有任何联系D.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答案B解析图中气候区是按照降水和气温的特征(特定指标)划分的,B项正确;各区域间不存在从属关系,A 项错误;区域具有开放性特点,彼此间并非没有联系,但气候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C、D项错误。

2.图中各个区域()A.从区域类型看属于功能区B.空间尺度较小,描述内容较宏观C.面积、范围经常变化D.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答案D解析气候区一般是在降水和气温的基础上按照自然要素划分的,不属于功能区,A项错误;区域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内容越宏观,B项错误;区域面积和范围相对固定,内部特征也相对一致,C项错误、D项正确。

下图示意世界两大重要的酿酒葡萄主产区(阴影部分)。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区气温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B.甲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C.乙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D.乙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答案A解析根据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可判断,甲地区位于中国内陆地区,乙地区为德国局部地区。

根据地理位置推断,甲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据此推断,甲地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而乙地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小。

4.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生产的优势条件为()①热量充足②劳动力素质高③地形平坦④技术先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德国农业发达,发展酿酒葡萄生产的优势在于技术先进和劳动力素质高。

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1956~199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读图完成5~7题。

5.与1956年相比,1996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空间变化特点是()A.由沿海向内陆扩展B.由中部向四周扩展C.由南向北扩展D.由西向东扩展答案A解析结合图例可知,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1956年主要分布在沿海,1996年内陆分布增加,所以空间变化是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温馨提示]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综合区域的差异比较1.据图1归纳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2.据图2归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区域特征与区域发展一、练小题·夯基础(2017·山东师大附中一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回答1~3题。

1.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气温年较差大⑥灌溉水源充足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⑥D.③④解析:1.B 2.D 3.D第1题,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的气候、植被等差异,体现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所以表中空格①是热量。

②对应的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域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热量、水分,B对。

第2题,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环流影响,季风环流是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结果,D对。

浙江省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检测(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检测(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检测(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探险8年》)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罗布泊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退耕还草③盲目修建水库④掘堤引水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2. 导致罗布泊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蚀B. 风积C. 水蚀D. 水积3. 目前,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罗布泊周围的胡杨林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的增加B. 农业灌溉用水增加C. 过度取水D. 地下水位下降4. 为减缓该地土地荒漠化扩大的趋势,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 )①封沙禁牧②预防为主③防治结合④综合治理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1. B 2. A 3. A 4. A【解析】2. 罗布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导致其荒漠化的外力作用主要以风蚀为主。

故答案选A。

3.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成因。

“根本”是关键词,人口增加导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胡杨因缺水而死亡。

故答案选A。

4. 荒漠化防治的方针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因此②③④正确,封沙禁牧是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不是应坚持的方针,①错误。

故答案选A。

(2017·浙江十校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读某地湿地构成百分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地最可能位于( )A. 南方地区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 北方地区D. 青藏高寒区6. 近年来该地湿地萎缩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 地质灾害频发B. 城市建设占用C. 工业污染严重D. 填海造陆占用【答案】5. A 6. B【解析】5. 读图可知,该地湿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符合我国南方地区的情况。

2018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7-2-1a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7-2-1a含答案

[真题体验](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

“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恶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答案] C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D3.(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外力作用。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内格罗河位于赤道附近,流域内高温多雨,生物量大,死亡生物分解形成大量腐殖质;流域内等高线稀疏且流经沼泽,反映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泥沙易沉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度训练]
角度“3S”技术及应用
1.(2017·广东梅州一模)近十年,中国高铁建设飞速发展。

高铁建成通车后,为了保证高铁安全准时运行,需要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GPS ②GIS ③RS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 高铁安全运行,要准时到达预定位置,需要GPS,①正确。

高铁列车不只一列,必须按规划线路运行,才能保证安全,需要GIS进行线路规划、分析,②正确。

RS主要功能是获取图像,不能保证列车运行安全,③错误。

故A正确。

[答案] A
(2017·福建宁德一模)地铁是铺设在地下隧道内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下图示意福州市地铁规划。

读图完成2题。

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福州地铁线路进行规划时,应优先调取的图层是( )
A.福州行政区划图 B.福州降水分布图
C.福州道路分布图 D.福州等高线地形图
[解析]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福州地铁线路进行规划时,应优先考虑市区原有的道路分布,以便合理规划、建设地铁线路。

[答案] C
(2017·江苏省苏锡常镇调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
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下表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概况。

据材料回答3~4题。

①人口普查②应急搜救③水文监测④水产品加工
⑤地理信息测绘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4.由上表可知( )
A.北斗一号系统服务范围超过2000万平方千米
B.北斗二号系统服务范围主要涵盖亚洲和欧洲
C.目前北斗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太平洋和大西洋
D.目前西半球区域暂时无法接收北斗系统服务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学生需认真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根据材料信息,北斗导航系统主要用于“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再根据表格经纬度确定其服务范围,由此解答题目。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北斗导航系统主要用于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人口普查、水产品加工不在此列,选C。

第4题,根据表格信息,目前北斗导航虽未覆盖全球,但已经覆盖太平洋、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影响到亚洲及欧洲的部分地区,涉及东西半球,超过2000万平方千米,选A正确。

[答案] 3.C 4.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