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手足口病的病例分析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1. 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最近发生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报告包括疫情背景、病例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建议等内容。
2. 疫情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近期,某地区报告了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疫情的暴发可能与季节性流行、传染源扩散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
3. 病例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对病例进行了分析。
在此次疫情中,共有XXX例手足口病病例报告。
其中,婴幼儿占XX%,幼儿园儿童占XX%,其他年龄段占XX%。
病例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4. 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场所。
病例之间存在密切接触史,如共同生活、共用餐具等。
此外,个人卫生习惯的差异也可能导致疫情的扩散。
5. 预防控制措施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我们提出了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儿童聚集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
6. 建议为了更好地应对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的建设,提高疫情应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挑战;-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7. 结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对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通过本次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疫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肠道病毒属A组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热出疹综合征,主要感染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A16, CV-A16),近年来CV-A6和CV-A10感染也呈现上升趋势。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主要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和/或手掌、足底等部位出现皮疹。
然而,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出血或肺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重症表现,且病情进展迅速,部分重症患儿可引发死亡。
我国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
监测结果发现,2009年以来我国每年报告100-200万手足口病病例,1-3万重症病例和数百例死亡病例,而多数重症患者与EV71感染有关。
手足口病在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和死亡数排位中均位列前5,给我国儿童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随着防控工作对疾病监测要求的逐步提高,现行手足口病监测系统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⑴各地执行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不一,难以对临床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监测;⑵全国所有区县均开展轻症病例的病原学监测,监测质量难以保证;⑶未掌握标本采集数、肠道病毒检测结果阴性数以及未检测数,无法全面准确估计手足口病病例中的病原体分布特征。
为促进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控,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手足口病监测,特制订2014版监测方案。
新版监测方案主要具备以下特点:⑴细化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加强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监测;⑵增加地市级哨点监测,提高监测质量;⑶开发“手足口病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全国监测数据,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自本监测方案执行起,《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中关于监测部分内容同时废止,但《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继续执行。
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分析

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分析
陈建国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4(000)022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分析其流行规律。
方法:收集某市
2010-2013年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
结果: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10年-2013年共32241手足口病例
报告,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为1~3岁,男性多于女性(P<0.05);全年均可发病,主要
发病月份为3~8月。
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多为婴幼儿,男多于女,流行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且逐年增加,需相关部门加强防控,以降低该类疾病发生率。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陈建国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万载 33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5
【相关文献】
1.探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
2.基于HIS真实世界异位妊娠发病特点
及证治规律分析3.2008年-2012年石嘴山市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分析4.某地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分析5.探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足口病病例处置报告模板

手足口病患儿处置报告2014年4月22日上午8时,我防保站接到县疾控中心疫情通报:我乡XX村患儿XXX 于县人民医院被确诊为轻症手足口病,现居家隔离观察。
接到疫情通报后,我院领导相当重视,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到疫情发生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现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患儿XXX,男,2岁,散居儿童,南乐县西邵乡XX村人。
其父亲XX,联系电话:XXXXXXX.患儿全家共有3人,其中儿童1人,大人2人,患儿母亲在家照看小孩。
患儿家住XX村的一条小胡同,住房屋面积约为300平方米,人均60平方米。
室内外环境一般,无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患儿在家活动范围较小,不与本组儿童一起玩耍。
二、发病经过患儿祖父代述,患儿于2014年4月14日发病。
主要症状为发热、精神状态差,手足出现疱疹,由其父母送患儿至XX村卫生室就诊(该村卫生室有医疗执业许可证,乡村医生XXX有乡村执业医生执业资格,为注册乡村医生,2013年~2014年接受过三次乡级手足口病防控技术培训)。
经查,患儿手、足、部有皮疹,口腔粘膜上有红色溃疡。
随即被送往南乐县人民医院就诊,后转至濮阳市人民医院。
三、流行病学调查患儿发病前无手足口病接触史,与患儿密切接触者共有7人,其中成人4人,儿童3人,儿童密切接触者名单如下:XXX,女,11年10月3日,患儿邻居,常与患儿玩耍,目前无手足口病症状。
XXX,男,12年5月3日,患儿邻居,常与患儿玩耍,目前无手足口病症状。
XXX,女,11年1月19日,患儿邻居,常与患儿玩耍,目前无手足口病症状。
患儿疫苗接种情况良好,无免疫系统疾病,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发病前3个月身体健康。
患儿所在组目前无其他手足口病患者。
四、处理措施我西邵乡防站工作人员携带调查资料.手足口病防治资料.消毒液.体温计等器材于4月22日下午4时50分到达患儿家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随行医生XXX (XX村卫生室乡村医生)。
1、指导患者家及周围群众家用“84”消毒液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另外要求患儿家长对患者床铺、衣服及餐具进行消毒。
浅谈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

培训讲座
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开展知识讲座 和培训,提高大众对手足口病的
认知和防控意识。
个案报道
报道典型病例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以及防控经验和教训,引导公
众科学防控手足口病。
04
手足口病防控的挑战 和展望
面临的挑战
01
手足口病病毒的变异
手足口病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导致病毒株不断演变,给防控工作带
加快手足口病病毒疫苗的研发进程,通过 特异性疫苗的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有 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提高诊断和监测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能力建设,提 高医务人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同时, 加强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 各国共同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研究成 果,共同应对挑战。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 、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 死亡。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 查可确诊。
02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 调查
调查目的和方法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流行 趋势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防控措 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现场调查相 结合的方法,收集病例的基本信 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 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治疗措施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患有手足口病, 应立即就医,尽早得到诊 断和治疗。
遵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和护理,按时服药,定期 复查,直至痊愈。
关注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和变 化,如出现高热不退、神 志不清、呼吸困难等严重 症状,应及时就医。
健康教育措施
宣传教育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
近期,在某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为了及时控制疫情的蔓延,保障公众健康,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便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调查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卫生部门提供的疫情报告、医院就诊记录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2. 调查对象:疫情发生地区的儿童、家长、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工作人员。
3. 调查内容: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病例数量、病情严重程度、传播途径等。
三、调查结果1. 疫情发生情况: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在某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起始时间为某年某月某日。
截至某年某月某日,已报告病例总数为XXX例,其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2. 病例分布情况:疫情主要集中在某地区的A幼儿园和B小学,占总病例数的XX%。
其他地区也有少量病例报告。
3. 病情严重程度:大部分病例为轻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少数病例为重型,出现呼吸困难、心脏病变等严重症状。
4. 传播途径:疫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个别病例通过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
四、疫情分析1. 疫情原因: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季节因素、人群密集、卫生条件不佳等因素可能导致疫情的暴发。
2. 传播途径:疫情主要通过幼儿园和小学的密集人群接触传播,尤其是在课堂、操场等集中活动场所。
3. 防控措施: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通风等;及时隔离病例,减少传播风险。
五、应对措施1. 卫生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提醒家长和学校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 学校管理: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通风,提供洗手设施,及时隔离病例,减少传播风险。
3. 医疗支持:加强医院的诊疗能力,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引言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
最近,某地区出现了一起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该疫情进行调查,并详细阐述疫情的原因、传播途径、症状、防控措施以及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一、疫情原因:1.1 病原体: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
1.2 季节因素:手足口病疫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这是因为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和繁殖。
1.3 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差、不洗手、不注意饮食卫生等因素也是手足口病暴发的原因之一。
二、传播途径:2.1 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接触患者的口水、粪便等。
2.2 环境传播: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玩具等间接传播,感染者接触这些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易被感染。
2.3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手足口病后,通过胎盘感染、分娩过程或哺乳等方式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三、症状:3.1 发热: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之一是高热,一般持续2-3天。
3.2 口腔症状:患者常出现口腔溃疡、咽峡炎、口腔疼痛等症状。
3.3 皮疹:手足口病患者常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红斑、水疱、疱疹等皮疹,可能伴有瘙痒和疼痛。
四、防控措施:4.1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后、使用卫生间后、饭前饭后等时刻。
4.2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避免积水、蚊虫滋生等。
4.3 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传播给他人。
五、对公众健康的影响:5.1 社会影响: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的关闭、人员流动的限制等。
5.2 经济影响:疫情的暴发可能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减少。
5.3 心理影响:疫情的暴发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因此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和支持。
69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RP、cTnI联检结果分析

6 9例 手足 口病患儿血清 CR 、T I P c n 联检结果分析
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检验科 (2 10 3 10 )
手足 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 性疾病 , 主要 由科 萨 奇病 毒 A 6和 E 7 1 V 1型等肠道 病毒 引起。近 年来流 行病 学 和临床研究 发现 , 手足 口病 能 引起 患儿 多项 检验 指标 异
en 结果 比较无 明显差异 ( 0 0 ) TI P> .5 。
表 2 手足 口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 C P和 en 检测结果 ( s R TI i± )
岁 。 有病 例符合手 足 口 所 病诊 断标 准 。正 常对照组 2 】 8例 为同期本 院健康 体检儿 童 , 年龄 9 个月 ~ 岁 。 7 12 方法 患J - . I] d 诊人院时静脉采血 2 l分离血 清后测定 m,
夏国文
e n > . 0 g m 为 阳性 。两个项 目在手 足 口病 中的阳性率 T I 0 3 n/ l 比较见表 1 R 。C P的阳性率 为 7 . % ( 2 6 ),T I 5 4 5 / 9 e n 的阳性 率为 1 4 ( / 9 , . % 1 6 ) 两者 比较 有显著性 差异 ( P<0 0 ) .1 。
放 免j 墼羔
1 O
笙望 鳖 』 Fra bibliotek! ・ !
翟
—
—
一
99
. l y e N U C 水 诊断 的慢性 肾炎患者 ( 包括病史 、 体征 、 实验室有关项 目的检 2 2 慢性 肾炎 患者 组血 浆 t 与 B 、 r 平 进行 相关
测后 明确诊断 ) 。 112 正常对照组 ..
肝 肾功能试验正常。
1 2 方 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手足口病的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12T10:36:37.37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作者:宋会荣刘旭东王欣[导读] 哈尔滨市道里区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和职业特征,5岁以下婴幼儿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加强疾病监测和宣传教育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
宋会荣刘旭东王欣
道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哈尔滨市道里区2014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共报告手足口病572例,发病率为62.09/10万,其中重症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城乡结合部发病率较高。
6月至9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82.17% 男性高于女性。
结论:哈尔滨市道里区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和职业特征,5岁以下婴幼儿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加强疾病监测和宣传教育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控制【中图分类号】R8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179-02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科萨奇病毒A16型格肠道病毒71型最为多见。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2】.本文通过对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报告的手足口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规律,为进一步做好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资料病例信息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4年网络直报的、现住址为道里区的所以手足口病例。
人口数据来自于道里区公安局。
1.2方法利用EXCEL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道里区手足口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2.1疫情概况 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共报告手足口病572例,报告发病率为62.09/10万,有报告1例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发生,报告聚集性疫情2起。
2.2流行病学特征2.2.1时间分布:全年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6-9月呈现发病高峰,共报告490例,占全年总发病数的85.66%。
7月份达到最高峰。
见图1。
3讨论
从201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手足口分布情况来看,手足口病以夏秋季为主,从患者的分布人群来看,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托幼机构次之。
低龄组儿童病例数比较大,与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未能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关。
【3】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的传播速度快,
容易引起聚集性病例发生,一定要加强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督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深入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防控工作的指导,普及手足口病的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自觉做好预防工作。
另外,从发病的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
由于这部分地区人口流动性大,居住条件不好,环境卫生较差,导致了手足口病在这部分人群中有相对高的发病率。
通过媒体、广播、宣传单等广泛的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向大众宣传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才能不断提供群众手足口病知识的知晓率,保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朱政,郭喜玲,唐镇等。
EV71手足口病患儿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3):6-8
【3】封卫群。
泰州市海陵区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2013.24(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