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桂林11.24空难之谜

合集下载

92年扑朔迷离的桂林空难,141人无一幸存,机体40吨残骸下落成谜

92年扑朔迷离的桂林空难,141人无一幸存,机体40吨残骸下落成谜

92年扑朔迷离的桂林空难,141人无一幸存,机体40吨残骸下落成谜原创2021-11-03 18:47·文不谈史1992年11月24日早上7时54分,正是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大好时光。

这一天,在桂林市阳朔县杨堤乡土岭村的碾米加工厂,党支部书记黄上福正在进行忙碌的工作,但就在此时,一声巨大的爆炸轰响突然出现,打破了空气中的平静。

黄上福缓过神之后就立即跑出去瞧了眼,这下可把他给吓坏了,他家后面的高山上竟着起了大火,火光冲天,形势十分危急。

这时,一位村民急急忙忙跑来告诉黄上福:“书记,大事不好了,有一架飞机撞上山头了。

”黄上福一听知道出大事了,年近半百的他顾不得回家看看情况咋样,赶紧召集了村里的干部、民兵营长等人对现场秩序进行维持。

他自己则是赶忙骑上自行车,骑到了有电话机的中南村公所,给乡政府打电话报告此情况。

桂林发生空难的事情随着通讯的传播,一层层到达了中央首长处,各级领导立即开始组织救援行动。

九点多钟,随着“呜—呜—呜—”一阵阵急促的警笛声,桂林市的街头出现了一辆辆风驰电掣的救护车、消防车、警车以及装载着实弹的武警和警方军官兵的军车。

百姓们还不明所以,但是却被此画面给震撼到了,这一定是发生了很严重的事情。

那么这场空难究竟是怎么发生的?造成事故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惨烈的空难事件1992年11月24日上午7时17分,南方航空公司一架3943航班的2523号客机,机型为波音737—300型,要从广州飞往桂林。

由于这架飞机是加班机,计划的是先飞往桂林机场而后再转飞往香港航班,当时客机已经在白云机场加满了足够两个航班所使用的汽油。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架客机却在飞往桂林境内的时候突然与机场断联。

上午7时54分,客机在阳朔县杨堤乡上空失事,突然间就撞向了海拔600米高的天马山顶,随之而来,飞机发生了粉碎性解体,解体后的飞机残骸、遇难者的尸体,以及各种杂物都伴随着大火散落在了后背山。

10时17分,桂林陆军学院600名指战员和武警桂林支队的官兵们率先赶到了出事现场。

92南航桂林空难

92南航桂林空难

92南航桂林空难92南航桂林空难是中国航空史上一起重大的空难事故,发生在1992年5月6日。

这次空难导致了桂林地区国内航空运输的重大变化,也对中国航空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次空难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92南航桂林空难发生在一架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波音737客机上。

当时,该航班是从广州飞往桂林的国内航班,共载有112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

据事后调查得知,飞机在降落桂林机场时,突遭遇到了一次突发的山区气流,导致飞机失去了控制,最后坠毁在桂林南岳山脚下。

这次空难造成了129人死亡,仅有4人生还。

首先,我们来分析造成这次空难的原因。

据调查人员介绍,这次空难的主要原因是气流和风切变。

桂林地区的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周围被山脉环绕,气流流动较为复杂。

当飞机在这样的环境中遭遇到突发的气流,很容易造成飞机的偏离和失控。

此外,当时的飞行员对于风切变的认识和处理水平也较为薄弱,无法及时做出适应性的应对措施。

另外,据传该飞机的天线有严重疏忽,导致飞行数据不准确,使得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对飞机的状态和变化没有准确的掌握,也增加了飞行风险。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事后的救援工作和对该空难的处理。

一旦事故发生,及时的救援行动是至关重要的。

在92南航桂林空难中,事故发生后,当地的救援人员和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搜救行动,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生还者。

然而,由于事故发生地域复杂,山地丛林密布,救援工作相当困难。

最终,只有4人幸存,其他129人全部遇难。

事故发生后,航空公司和政府部门也对这次空难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并对责任方进行了追责和处理。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次空难对中国航空行业和航空安全产生的影响。

92南航桂林空难的发生引起了对中国航空安全的广泛关注和反思。

航空安全问题成为当时全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

中国政府和航空部门对航空安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加强措施,加大了对航空公司和飞行员的培训和监管力度。

此外,空难也对南方航空公司的经营和声誉造成了重大损失,使得该公司在相关飞行航线上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尸肉堆里竟多拼出来两个人!中国民航史上最离奇,也最惨烈的桂林11.24空难之谜

尸肉堆里竟多拼出来两个人!中国民航史上最离奇,也最惨烈的桂林11.24空难之谜

尸肉堆里竟多拼出来两个人!中国民航史上最离奇,也最惨烈的桂林11.24空难之谜胡子哥导语1992年11月24日却是一个令所有热爱生命的人都感到震惊和悲痛的日子。

一架波音737-300型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执行飞往桂林的任务。

大约7时54分,该架飞机在广西阳朔土岭山附近时突然粉碎性解体,机上133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十多年过去了,来自各方面的消息渐渐汇拢、融合、交织在一起,时而清晰、时而迷蒙,牵动了许许多多人的心弦。

在中国航空史上发生过许多空难事件,惟有神秘的桂林空难至今未能找到答案,迄今仍然萦绕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起罕见的“粉碎性解体”的空难呢?防失联,加胡子哥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Q-14233431鲜为人知的桂林11.24空难之谜文:朱明川★引子★说起那些我参与过的案子,最让我害怕面对的当属“桂林11.24空难”,此案有个秘密从未被媒体提及,后来成为了我的梦魇之一。

“桂林11.24空难”在当时很轰动,那个年代的人应该都有耳闻,我在这里先简单地讲一下吧。

1992年11月24日清晨,某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300型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执行飞往桂林的任务。

大约7时54分,该架飞机在广西阳朔土岭山粉碎性解体,机上133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严格地讲,“桂林11.24空难”在世界航空史上的罹难人数不是最多的,可却在许多人的心中留下了大问号,当年留下的迷雾一直没有散去。

在维基百科上,甚至没有那次空难的相关条文,其他空难却记录了一些大体信息,是什么原因让维基百科连一则简讯般的条文也不留给“桂林11.24空难”呢?既然连坚持真相的维基百科都没有能公布相关讯息,那么其他地方更是查不到“桂林11.24空难”的内容了,网络流传的也只是一些人杜撰出来的传说故事罢了。

究竟,那起空难里隐藏了什么秘密?让我慢慢告诉你。

第1节:从天而降的地狱1992年11月,我随某官员到桂林陆军学院(该院在2005年的裁军中已被撤销)视察一项军事工程进度。

日军战机制造“桂林号”惨案

日军战机制造“桂林号”惨案

日军战机制造“桂林号”惨案作者:杨天亮来源:《读报参考》 2018年第22期1938年8月24日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惨案:日本战机在光天化日之下,不顾国际公法,公然连续攻击中国民航飞机“桂林号”,致使 10多人罹难。

桂林号晴空遇袭8月24日早晨8时04分,中国航空公司执行港渝航线飞行任务的民航飞机第三十二号——桂林号客机准时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升空,飞往重庆。

经过35分钟飞行,客机已飞临珠江口上空,机上乘客还未来得及欣赏蓝天下的美景,突然间就遭遇了5架日本战机。

日机迅速占据高空有利位置,开始向桂林号疯狂扫射。

情急之下,桂林号机长、美国人霍斯拼命拉起机头,试图寻找上方的云层掩护,无奈云层稀薄难以隐身。

此时,日本战机已经追及,更是步步紧逼,穷追猛打,密集扫射,必欲置桂林号于死地。

所幸桂林号仗着其优良性能,仅机翼部分中弹。

但机长感到形势十分危急,别无选择,唯一的逃生机会,只有将飞机降落地面。

他看到下面为一片稻田,周围有水堤,随即将飞机紧急而安全地迫降在了附近(广东省中山县张家边)的一条小河上,这里距岸边仅仅不足50米。

到此时为止,机上所有乘员均安然无恙,无一受伤者。

不料,桂林号刚刚安然降落,机上的人们还没来得及庆祝,更大的灾难便接踵而至。

日机紧跟着下降,先是投下炸弹数枚,企图将飞机炸毁,但距离目标甚远,未能命中。

接着又再次一齐对桂林号进行连续扫射。

事后机长霍斯发表书面报告称:“不料余机甫降于小河中,日机又跟随降下,齐开枪向余机中各人扫射……时水流湍急,余泅于水中,被急流冲击至下游颇远。

余抵岸上时,气力已疲……无何,抵一华军防戍营地。

……被引至数里远之中山县。

该县县长对余极力款待,并用车载余往澳门,抵澳门时,已下午三时矣。

”打捞残骸哀悼死者8月26日下午,中国航空公司宣布已获得慎昌洋行协助,答应由广州方面派出打捞船携带专业器具,前往失事地点进行打捞。

此前,中航公司已请蛙人(潜水员)潜入失事飞机机舱内寻找并打捞遇难者。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11.24”空难事故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11.24”空难事故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11.24”空难事故(1992年11月24日7时52分其它伤害)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92年11月24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波音737—300型2523号飞机,执行广州至桂林航班任务,在桂林地区阳朔县土岭镇白屯桥村撞山失事。

机上141人全部遇难。

11月24日7时17分,南方航空公司波音737—300型2523号飞机,执行3943航班,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航线高度7000米,7时41分,进入桂林指挥区,7时42分飞机报告预达桂林时间7时55分,7时46分飞机报告高度4500米,7时49分报告高度3000米,7时50分报告高度2400米,距桂林机场25海里,7时50分45秒飞机请求高度2100米通场加人三边,塔台回答可以,7时50分49秒飞机回答明白,此后便失去联系。

根据飞行记录器判断,失事时间大约在7时52分4秒。

机上旅客133人,机组8人,无一幸免。

调查人员沿飞机失事前的航迹,采访了11个点近40名目击者,普遍反映飞机失事前冒黑烟、浓烟、黄烟,有的甚至说着火,声音咔啦咔啦的,也有的反映象从楼梯上滚下东西那样的声音,当时飞机是侧着飞左右飘摆等等。

在距撞山点的4千米的大岭头村村民民映飞机在失事前曾掉下一坠落物,对此,曾组织60多名村民两次搜山,但无结果。

飞机撞在土岭乡白屯桥村的后山上,撞击点海拔520米,从撞击痕迹判断,飞机是呈接近90度的右坡度侧着撞山的,机头朝向230至250度,飞机粉碎,无一完整尸体。

散落物在撞击方向的前面和右侧。

当时现场失火,地面杂草被烧。

由于粉碎性撞击,大部分残骸已找不到或流失。

飞行数据记录器找到,但保护壳体被撞裂,记录磁带断开,话音记录器没有找到。

二、事故原因及调查分析“11.24”空难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为如此粉碎性解体的空难实属罕见。

因此,11月27日后,土岭乡白屯桥村(飞机失事现场的山脚下)聚集了很多国内外记者,他们开始采访一些目击者,但实际上由于事故发生的时间较快,真正目击飞机失事的人极少,不少所谓的目击者,也只是道听途说,再经过一些新闻记者的想象和描绘,使得新闻媒介一时纷纷扬扬,对事故的原因有种种传说。

2006-2010年空难

2006-2010年空难

1993.7.23
1993年中国西北航空Bae146银川中断起飞
意外 时间:1993年7月23日 地点:银川 飞机状 况:Bae146-300/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 号:B-2716/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 5人,旅客108人 执行航班:WH2119航班银 川——北京 伤亡情况:机组1人,旅客54人,共 55人遇难 事故简介:银川机场起飞滑跑过程 中,飞机襟翼突发故障,并未处在起飞状态,飞 机始终无法升空,机组只得采取紧急措施,中断 起飞,由于速度过快,冲出跑道
返回
1990.10.2

1990年厦门航空劫机空难 时间:1990年10月2日 地点:广州 飞机状 况:B737-247/美国波音公司1984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510/厦门航空 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9人,旅客93人 执行航班:MF8301航班厦门——广 州 相关飞机: B707-3J6B/美国波音公司1973年制造/注册号B-2402/中 国西南航空公司 B757-21B/美国波音公司1990年制造/注册号B-2812/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伤亡情况:厦门航空B-2510:机组7人,旅客75人遇难, 南方航空B-2812:旅客46人遇难共128人遇难.相关三架飞机全部报废 事故简介:从厦门机场起飞后不久,一男子冲入驾驶舱,声称有炸药,命令 机组飞往台湾,并只留下机长一人在驾驶舱,机长与劫机犯商量表明由 于燃料不足,需降落香港补充燃料,机长随后控制飞机在广州上空盘旋 30分钟后,向劫机犯表示已到香港,要降落,飞机在即将降落时,劫机犯发 觉上当,与机长发生搏斗,企图控制飞机,不允许飞机落地,最终导致飞机 落地后,失控偏出跑道后,越过滑行道后,冲入停机坪,机长奋力抵抗,同时 加大油门希望重新拉起飞机,越过前方停放的飞机,由于速度不够,飞机 先后与机坪上两架飞机相撞,被撞飞机中南方航空B757旅客已登机完 毕,在滑行道上准备进跑道起飞,而西南航空B707机上无旅客 分析: 1.过分强调政治因素,导致机组作出强行降落广州的决定,忽视了最 重要的安全问题 2.地面对于出现劫机事件缺乏应对措施,没有必要的 准备,教训深刻!

桂林上空死里逃生的奇迹——飞虎队战斗机空战武器突然失灵

桂林上空死里逃生的奇迹——飞虎队战斗机空战武器突然失灵

桂林上空死里逃生的奇迹——飞虎队战斗机空战武器突然失

李赫
【期刊名称】《航空档案》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1942年6月12日清晨,凉爽的清风轻轻抚摩着中国桂林的郊区树叶,一些百姓开始了新的一天生活。

在军用机场上,援华抗日的美国“飞虎队”飞行员们忙碌着。

其中,一些飞行员进行着战备值班,随时准备升空与日本法西斯战机进行血战。

为了消遣,一些值班飞行员在P-40战斗机旁玩着纸牌,尽兴地享受着难得的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李赫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7.3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空难调查情况汇报

广西空难调查情况汇报

广西空难调查情况汇报近日,广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空难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及时了解事故的原因和经过,我们立即展开了调查工作,并将情况进行了汇报。

经过初步调查,我们发现事故发生在当天的气象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

当时,飞机正在执行一次飞行任务,但在飞行途中遭遇了强烈的气流和雷暴天气,飞机出现了失速和失控的情况,最终坠毁在广西境内的一片山区。

在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派出了调查组前往现场进行调查。

经过现场勘察和证据搜集,我们初步确定了事故的原因。

首先,气象条件的恶劣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强烈的气流和雷暴天气给飞机的飞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导致飞机失去了平衡和控制。

其次,飞行员在遭遇恶劣天气后的处置不当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飞行员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未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操作,导致飞机无法稳定飞行并最终坠毁。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首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确保飞行任务在安全的气象条件下进行。

其次,加强飞行员的训练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他们在恶劣天气下的应对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飞行器材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调查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和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飞行任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飞行任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飞行器材和设备的质量监管,杜绝因设备问题导致的飞行事故。

总的来说,广西空难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飞行安全的重要性。

我们将以事故为鉴,不断加强飞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飞行任务的安全和稳定进行。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妥善处理事故造成的后果,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以上就是我们对广西空难调查情况的汇报,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给予支持和配合,共同努力做好飞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飞行任务的安全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为人知的桂林11.24空难之谜文/朱明川引子说起那些我参与过的案子,最让我害怕面对的当属“桂林11.24空难”,此案有个秘密从未被媒体提及,后来成为了我的梦魇之一。

“桂林11.24空难”在当时很轰动,那个年代的人应该都有耳闻,我在这里先简单地讲一下吧。

1992年11月24日清晨,某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300型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执行飞往桂林的任务。

大约7时54分,该架飞机在广西阳朔土岭山粉碎性解体,机上133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严格地讲,“桂林11.24空难”在世界航空史上的罹难人数不是最多的,可却在许多人的心中留下了大问号,当年留下的迷雾一直没有散去。

在维基百科上,甚至没有那次空难的相关条文,其他空难却记录了一些大体信息,是什么原因让维基百科连一则简讯般的条文也不留给“桂林11.24空难”呢?既然连坚持真相的维基百科都没有能公布相关讯息,那么其他地方更是查不到“桂林11.24空难”的内容了,网络流传的也只是一些人杜撰出来的传说故事罢了。

究竟,那起空难里隐藏了什么秘密?让我慢慢告诉你。

第1节:从天而降的地狱1992年11月,我随某官员到桂林陆军学院(该院在2005年的裁军中已被撤销)视察一项军事工程进度。

同月24日早上8点,我们正在看连队操练,忽然就听到了一阵紧急集合的号声。

当时,我就觉得奇怪,因为桂林陆军学院是院校部队,一般只负责学院里面的教学、勤务以及保障任务,除非遇到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或者真打仗了,否则不会有紧急集合这回事。

我陪同的那名官员位高权重,若真发生了大事,他没有去现场,反而会落人话柄。

自然,我们跟着去了,同时也渐渐发觉事情很严重。

其他方面我不清楚,单说桂林陆军学院,当时紧急集合过后,连平时最起码的战前动员都来不及做,指导员就叫大家出发了。

我算过名单,一起去现场的人有428个人,集合只用了2分钟。

集合后,大家就上了军用卡车,除了坐在车头驾驶室的人,其他人看不到路,他们都不知道要去哪。

我是狐假虎威,借着某官员的官威,也坐在了车头的位置,视线是一目了然。

在车开了将近1个多小时后,车队就从柏油路进入了乡间小路,可让我惊讶的是,从进入小路开始,居然每隔10多米就有两名公安警卫着,往里面又走了约摸20多分钟,路旁的公安就换成了武警战士。

当时,我就感觉那一趟任务很不一般,事实证明,我的预感没错。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外星人的飞碟坠毁?这故事太老掉牙了!那是发生了战争吗?桂林又不是边境城市,这怎么可能!那是挖到了古墓?这素材被小说家写烂了,我没必要再重复,何况我是法医,这事肯定与我的职业有关。

实际上,当时我了解的情况不多,领导肯定是知情的,可他和指导员都一样,全说到了那边你就知道了。

我那时还很懵懂,以为真是打仗了,还想找人借一把枪防身,不然赤手空拳过去,不是送死吗?大概过了40分钟后,路边的警卫由武警换成全副武装的警备区战士时,看这阵仗我就知道,目的地要到了。

果然,卡车开过了最后一座青色的大山,我们就看到了一片平坦的田地,田地里停满了大大小小的军车和救护车。

下车后,我发现在场的都是部队的人,而旁边的山上正冒着滚滚黑烟。

这时,有人才告诉我,今早发生了中国航空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事故,载有142个人的飞机坠毁在山上,现在还不知道有无生还者,军队的任务就是搜寻生还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然而,更恐怖的事情正等着我们,军队一个生还者都没有找到,而且找不到一具完整的尸体,现场最完整的就是一名死者的大腿,其余都是尸体的碎块,那一幕恐怖得就像从天而降的地狱,那也是我法医生涯中见过最最惨烈的画面。

也许现在恐怖故事太多也太夸张,大家无法理解我为何要那么描述,可在空难史上,没有一次空难事故会让所有遇难人员的尸体变成碎块,就像是他们被丢进了碎木机里一样。

我一看就头疼,当时DNA科技还没有普及,根本没有办法运用,要将尸块按个人身份拼凑,这是多么艰巨的法医任务,或许这就是军队当时带上我的原因。

我原以为,遍地尸块已经是最可怕的事情了,谁知道后面还有更多惊人的发现。

第2节:丢失的飞机残骸飞行事故的分类,世界各国并不相同,我国根据飞机失事所造成的机上勤务组人员的伤亡以及飞机的损伤程度,将飞行事故飞为三个等级,一、二等飞机事故又称为严重飞行事故,因此这些字眼的运用并不是随随便便的。

一等事故是指机毁人亡,或机上勤务组人员中有一人因飞行事故死亡,而无论飞机损坏程度;二等事故是指飞机报废,或飞机迫降在水中、山中、沼泽中,机上无人遇难,但飞机无法运出的;三等事故是指飞机受损后能够修复,其费用不超过同类型飞机价格的60%,且各项指标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标准。

毫无疑问,“桂林11.24空难”属于一等事故,因此我用严重空难来描述它,可光是严重空难还是轻了,恐怕得用上“诡异空难”这样的词汇才能达意。

142个人的尸块搜寻让好多人现场呕吐了,就算我是法医,也有点受不了,我能找到的最完整的就是一只手掌和一张人皮。

我记得,有3个女兵负责后勤保障和通信的也上了山,她们看到一堆堆的人体残块,脸都绿了,一边哭一边做记录,回营区后她们一见到肉就会吐,一个礼拜没有缓过来。

关于我们如何爬到悬崖,将尸块搜集下来,这过程我就不费笔墨描述了。

重要的是,142个人没有生还者,谁都不知道飞机上发生了什么事,遇难者的尸体为为何碎成了肉块。

我一边搜集尸块,一边查看过尸块,也是摸不着头脑,即使是飞机爆炸了,也不会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总不可能有人在我们赶来前把尸体剁碎了。

到了晚上,空军拉来了防空探照灯,把整座山照得白亮,尽管搜救队已经确定没有人活下来了了,但他们还是把山上每一寸都搜了一遍,还将能找到的相关物品都带下了山。

可是,那些东西装到卡车上后,我就呆住了,因为偌大的一架客机居然还装不满一辆卡车。

这怎么可能!问题是,飞机残骸不像肉块,有的太小了,我们也许会有疏忽,可飞机残骸那么大,怎么可能会都不见了。

我们都以为飞机残骸掉在了别处,可是军队赶来得非常快,并拉开了警戒线,不可能有人能这么快把又重又大的飞机残骸拖走,却不留一点儿痕迹。

后来,我得知,失事飞机的尾翼不见了,其他大件残骸也没找到。

一架50多吨重的飞机,搜救队居然才找回2吨残骸,最大的一块也才一平方米左右,情况和尸块差不多。

飞机的方面我不太懂,尸体我就太懂了,而且经过我的鉴定后,那些尸块竟然隐藏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第3节:恐怖小说中的情节1992年11月24日,某航空公司波音737—300型飞机执行广州-桂林航班任务,7时52分左右,在桂林地区阳朔县土岭镇白屯桥村撞山失事,机上142人全部遇难,飞机粉碎性裂解。

空难发生后,受国务院委托,由民航总局牵头,包括我在内的三名法医与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全国总工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桂林市人民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根据国际民航公约附件十三的规定,我们还邀请了美国交通运输安全委员会、美国联邦航空局、波音公司、CFMI 发动机制造厂的专家作为观察员。

在这里,我先要做个说明,空难事故令人心痛,法医最能理解生命的宝贵,谁都不希望发生那样的惨剧。

因此,我在继续讲述这件事之前,要向“桂林11.24空难”中的遇难人士及其家属表示哀悼。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讲出来,希望能让人们吸取教训,避免再发生类似的灾难。

那么,这起空难事故有什么疑点呢?第一,飞机上的142个人全部粉身碎骨,这一点描述不是夸张,而是事实如此,在文章的前面我已经以法医的角度解释过这一点为何不可思议了;第二,调查组成立后,我得知军方找到了飞机的黑匣子,奇怪的是黑匣子严重破损,内外两层均被撞开了。

黑匣子是飞行记录器,它是了解飞行事故原因最重要的线索,因此黑匣子要求严格,必须经受得起高温、高压、爆炸、震动而不受损坏,其牢固性可想而知;第三,飞机尾翼消失了,其他大件残骸亦不见踪影。

在世界空难史上,飞机失事后,它的尾翼部分大都完好,就算损坏了,也没有失踪的情况,除非是整架飞机都不见了。

况且飞机撞山后,山体和残骸散落的范围只有数百米,按照这个情况判断,大件残骸应该很容易被照到,不可能50多吨重的飞机只找回2吨的残骸碎片。

以上三点是我在调查组成立前就掌握的信息,当时我虽然是法医,但也有军衔,打听消息的渠道比较多,否则不会有资格陪同领导到桂林陆军学校视察。

最初,负责鉴定尸体身份的人是桂林市的一名年轻男法医,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我这个没有管辖权的人才被安插进去“帮忙”。

90年代初,DNA技术还没有正式应用于法医学,要鉴定空难事故中的死者身份,拼凑尸块,这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可遇难者的家属都希望能安葬亲人,我们总不能把尸体胡乱拼凑,让死者不能魂归故乡。

那应该怎么办呢?事实上,在DNA技术没有普及以前,法医们常用的个人识别方法就是血型检测。

血型是人类的个体特征之一,由来自父母双亲的遗传基因决定,按孟德尔遗传规律从亲代传给子代,具稳定性强、特异性好的特点,因此可用于个人识别。

众所周知,人类的血型系统是ABO系统,其实除此之外,人类的血型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人体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唾液、精液等也具有遗传学多态性,这使得血型概念大大扩展,法医学个人识别能力也得到极大提高。

从理论上看,除单卵双生子外,地球上每一个人的血型都不相同。

用这个方法,法医能将空难事故中的尸块拼凑起来,可过程是漫长的,这就好像侦办了一千起凶案一样。

就在尸体拼凑的过程,我逐渐发现了一个不对劲的地方,这跟很多恐怖小说的套路一样,因为最后拼凑出来的遇难人数对不上号了。

是多了一个人,还是少了一个人呢?我的答案是多了两个人。

关于人数多少的问题,我和其他法医交换过意见,或许在死者身份的鉴定上,由于技术原因,多少会出些错误,可是遇难人数绝对不会出错,因为我们是根据颅骨计算的。

遇难者的头部尽管也粉碎了,但要一个个拼凑起来不是太困难,尤其大部分只是裂成两半,并非都变成了小碎片。

142个人变成了144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天空中,飞机是密封的,多余的人是怎么进去的?这无疑成了一个谜团。

第4节:黑匣子除了法医方面得出的结论,调查组其他成员也有不同寻常的发现,这给“桂林11.24空难”又加上了一层迷雾。

失事飞机的黑匣子在11月25日就被军方找到了,可是黑匣子却严重损毁,那在世界空难史中一样罕见。

如我之前所说,黑匣子是飞行记录器,它的外表通常为鲜黄色或金红色,外缘加饰了反光条,用以增加其被发现的概率(比如掉入深海容易被发现)。

同时,黑匣子还配有一个能释放出高达37K千赫的高频音响,可在30天内持续发出讯号。

黑匣子由两部分组成,即飞行记录器和座舱交谈记录器。

飞行记录器,也就是数据记录器,其记录能力为25小时,根据不同类型的飞机,可记录16-32种参数。

为了能让飞行事故原因明了,因此黑匣子的制造要求很严苛,它必须能在2000华氏度的高温下连续燃烧30分钟仍不损坏;必须能经得起500磅重的钢条从3米高度直接撞击而不被击穿;必须能承受连续震动而不扭曲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