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咳嗽共59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二节 咳嗽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二节 咳嗽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3)风燥伤肺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 有血丝,咽喉干痛,口鼻干燥,初起或伴有少许恶寒,身 热头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
桑杏贝母豉沙参,栀皮梨皮顿服珍, 清宣温燥润肺咳,外感温燥此方存。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3)风燥伤肺(温燥证) 常用药:桑叶、薄荷、豆豉疏风解表;杏仁、前胡、牛蒡 子肃肺止咳;南沙参、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生津润 燥。 辨证加减:若津伤较甚,舌干红苔少,加麦冬、北沙参; 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侧柏叶;痰黏难出,加紫菀、瓜萎 仁;咽痛明显,加玄参、马勃。属温燥伤肺重证,症见身 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改 投清燥救肺汤。
三拗汤:
麻黄不去根节,杏仁 不去皮尖,甘草不炙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梗荆陈甘, 宣利肺气疏风咳,风邪犯肺姜汤咽。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 常用药:麻黄宣肺散寒;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 金沸草等宣肺利气,化痰止咳。 辨证加减:若咽痒咳嗽较甚,加细辛、五味子;鼻塞声重 较甚,加辛夷、苍耳子;咳痰黏腻、胸闷、苔腻,加法半 夏、厚朴、茯苓;素有寒饮伏肺,兼见风寒表证,治以疏 风散寒,温化寒饮,改投小青龙汤;表寒未解,里有郁热, 热为寒遏,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黏稠,口渴,心烦, 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解表清里。
咳嗽 ——证治分类
1.外感咳嗽——(2)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 不爽,痰黏稠或色黄,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 风,身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

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咳 嗽

中医师-中医内科学-咳 嗽

第二单元咳嗽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或伴咳吐痰液而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病因病机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1)外因:六淫之邪,侵袭肺系。

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2)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分其他脏腑病变及肺和肺脏自病。

他脏及肺有饮食不调、情志不遂。

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咳嗽的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的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咳嗽首先应辨外感、内伤;其次要辨虚实;最后辨咳嗽、痰液的特点以判别不同的病邪、病理因素、病变脏器与虚损之性质。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见症。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属邪实。

而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虚实之间尚有先后主次的不同,他脏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实致虚,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

详言之,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

还应分清标本主次缓急。

(3)辨咳嗽及咯痰特点:咳嗽一般从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因素鉴别,痰液从色、质、量、味等辨别。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常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虚、属寒;咯吐血痰者,多为肺热或阴虚;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者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外感咳嗽
(三)风燥伤肺(温燥)
1、证候: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 兼次症:唇鼻干燥,咳甚胸痛,口干,微寒,身热
舌脉: 舌红,苔薄干,脉浮数
2、分析: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3、治法: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4、方药: 桑杏汤加减 附:凉燥犯肺:干咳少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而干
治法: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
16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治疗:散表寒、清肺热

麻黄为首,辅以苏叶,防风,宣肺散寒

黄芩为首 ,辅以鱼腥草和连翘,清肺解毒

桔梗,法夏化痰止咳

杏仁、紫苑肃肺止咳
17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验案
陈×,男,43岁。 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色白而黏夹
《素问·咳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五脏咳 十咳
张景岳:外感、内伤咳嗽
《景岳全书·咳嗽》: “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
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4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范围
5


上呼吸道感染
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肺炎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六分。
转归预后
预后
外感咳嗽:一般易治
也可转为内伤咳嗽
转归
1、阳气渐衰,病延及肾
“肺气虚寒”,虚性咳喘
内伤咳嗽:病程缠绵 燥湿
2、痰湿寒化,停而为饮 “寒饮伏肺”,本虚标实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三十六 分。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咳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咳嗽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对于不同类型的咳嗽,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咳嗽的治疗方法与药物
01
02
03
04
对症治疗
针对咳嗽症状,采取止咳、化 痰、平喘等对症治疗措施。
对因治疗
针对咳嗽的病因,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抗过敏
等。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 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非药物治疗
如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非药 物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辅助
治疗咳嗽。
THANK YOU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综合分析,判断咳嗽的类型及病因,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
02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咳嗽的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
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之邪,邪 气侵袭肺系,肺失宣肃所致。
内伤咳嗽
咳嗽的病理机制
咳嗽主要与肺脏有关,但亦与脾、肾 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外感咳嗽多因 邪气侵袭,内伤咳嗽则多因脏腑功能 失调,影响肺气宣肃所致。
避免滥用药物
不要自行滥用止咳药或抗生素等药物,以免 延误病情或产生副作用。
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咳嗽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
05
咳嗽的现代医学认识
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
咳嗽反射
咳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因多样
咳嗽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过敏、呼吸道刺激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引发咳嗽。
分类
根据咳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 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 嗽、痰湿咳嗽等不同类型。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在病机上,《医贯》指出咳嗽与肺脾肾的关系, 并强调肾的重要。提出“金实不鸣,金破亦不 鸣”。《医学入门》提出咳嗽与瘀血的关系, 云“瘀血则喉间常有腥气……肺胀满,即痰与 瘀血碍气”。《医门法律》提出秋燥之说,制 清燥救肺汤治燥热伤肺所致之干咳喘逆。
在辨证上,明戴复庵曰“风寒嗽者,鼻塞声重 恶寒;火嗽者有声少痰面赤;劳嗽者,盗汗出 多做寒热,肺胀嗽者,动则喘窒重;湿嗽者嗽 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张景岳曰:“外感 之嗽其来暴;内伤之嗽其来徐。”清张璐曰 “一嗽痰即出者,脾湿胜而痰滑也。连嗽十数 声,痰不即出者,肺燥胜而痰涩也。”这些至 今辨证时仍在沿用。
有痰又当详辨如下:
1、咳嗽的基本病因、病者机是,什么当?为与什么微内伤辛咳微嗽的凉主要,病理苦因素降为“淡痰”渗与“;火”因? 于湿者,有兼风、
↘ ↗ 稀 → 湿热或风热
饮犯胸肺者因肺气上逆,兼咳喘寒胸满、,不兼能平热卧,之痰多不白沫同; ,以理肺治胃为主;若因秋燥,则
症状:上气咳逆,阵咳无痰或少痰,咳引胸胁胀痛,面赤喉干,口干而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边尖红,苔薄黄少津,脉弦
数 咳声频连---多为燥热或肝火。
失调的表现。 1、“宣”:宣法指用宣散发表,宣疏肺气,以及宣郁理气、宣通壅滞等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
咳嗽日久不愈,可转变为喘证。 因于湿者,有兼风、兼寒、兼热之不同,以理肺治胃为主;
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 《素问·咳论》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
肺,引起咳嗽; 4、肾脏亏虚 肾气衰弱,气失摄纳,气化无权,水渍泛溢于肺,而
发咳嗽。
诊断
连嗽十数声,痰不即出者,肺燥胜而痰涩也。 症状:咳嗽频剧,咳声粗亢,咽喉疼痛,咳痰不爽,痰粘稠色黄,常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口渴思饮,鼻流黄涕等表证,舌苔薄

中医内科学—咳嗽(仝金虎主讲)

中医内科学—咳嗽(仝金虎主讲)
以致肺气上逆,冲击声门发为咳嗽。 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反应)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病及肾(1992年152X, 2000年151X) 病性:虚、实
病因病机等
2017年157X 下列各项中,属于内伤咳嗽常见证候() A.痰热郁肺 B.肺阴亏耗 C.肝火犯肺 D.痰湿蕴肺
风寒 风热 风燥
邪实为主者祛邪止咳 本虚为主者扶正补虚
辨证论治
三、分型论治:外感咳嗽
症状
治法
方药
风寒袭肺 咳声重浊,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 疏风散寒,宣 三拗汤合止嗽散
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肺止咳
多 属
风热犯肺 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鼻流黄涕,疏风清热,宣 桑菊饮

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 气降火
, 或
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虚 中
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 滋阴润肺,化 沙参麦冬汤

干咽燥,可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 痰止咳

苔,或舌少津,脉细数
辨证论治

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肺止咳

风燥伤肺 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 疏风清肺,润 桑杏汤
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燥止咳
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辨证论治
三、分型论治:内伤咳嗽
症状
治法
方药
痰湿蕴肺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 燥湿化痰,理 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 气止咳

咳嗽(中医内科学)

咳嗽(中医内科学)

咳嗽(中医内科学)咳嗽肺系病证一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二历代医家认识1、有关咳嗽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并确立了以脏腑分类的方法,为后世医家对咳嗽病证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十咳之称3、郑介宾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4、《景岳全书》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疗原则5、喻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证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针对新久咳嗽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三病因病机病因1、外感六淫(张景岳曾倡:“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2、内邪干肺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旧则及肾病性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均属邪实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咳嗽属正虚,或虚中夹实四证治分类(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代表方:三拗汤、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代表方: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症状: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代表方: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证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咳血痰,胸胁胀满,咳时隐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代表方: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证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隐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法:清肺泄肝,上逆晦肺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证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代表方:沙参麦冬汤联系我们编辑:钟文。

中医内科学—咳嗽

中医内科学—咳嗽
精品课件
类证鉴别
2、肺虚咳嗽当与肺痨、肺痿相鉴别:严 格讲肺痨、肺痿均属肺虚咳嗽之中,然 肺痨咳嗽以咳嗽伴有消瘦、咳血、潮热、 盗汗为特征,而肺阴虚咳嗽不一定都是 肺痨;肺痿是因肺脏的慢性虚损所致的 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咯吐唾沫为主症, 咳嗽并非必见。无论虚寒或虚热肺痿病 情均较重,且病程长。
精品课件
咳嗽
精品课件
病名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 症。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就症
状而论,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 嗽。临床上往往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
开,故以咳嗽并称。
精品课件
沿革
«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 治疗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咳嗽之名始见于《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 问·咳论》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的观点。
②辨咳嗽声音: 咳声重浊---多属风寒或夹湿; 咳声粗亢---多属风热; 咳声嘶哑---多属燥热; 咳声如串、阵作---多属肝胆火旺; 咳声低弱无力,时作时止,断续而咳---
内伤,肺阴不足或肺气虚弱。
精品课件
辨证要点
③辨咳嗽发作时间: 咳嗽新发,日夜不休---为外感; 久咳绵绵不止---为内伤; 冬重夏轻,遇风寒加重---为寒或阳虚; 夏秋加剧---多为暑热秋燥。 平旦咳多---内有痰饮。 上午咳重---多胃中有火。 午后咳重---为阴虚。
6、“敛”:敛法是用敛肺补气,敛肺化痰等 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常用药物一般有五味子、 乌梅、马兜铃、柯子、白果、白芨等。
精品课件
思考题
1、咳嗽的基本病因、病机是什么?为什么内伤 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与“火”?
2、如何辨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3、咳嗽治疗原则是什么?为何故治疗咳嗽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Biblioteka 中医内科学——咳嗽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