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人作文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人作文
写人作文?哈,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要写好一篇写人作文,可得用上八种招数才行。
咱们得好好观察下这位主角的外形特征嘛。
比如说他鼻子有多大,眼睛是圆的还是细长的,嘴巴又是什么形状的等等。
把这些细节描述得生动有味,读者就能把人物的长相勾勒出来了。
别忘了捕捉主角的神情语气和行为举止哦。
比如说他说话时是斩钉截铁的还是斟酌再三,是大大咧咧的还是小心谨慎。
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让读者对他的性格有个直观的感受。
再者,也得注意观察环境场景和服饰打扮啦。
比如说他身穿什么样的衣服,办公室或家里的布置是怎样的等等。
适当地渲染一下,能让人物更立体,更有质感。
最重要的是,咱们得用心去挖掘主角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哟。
他在某个情境下会是怎样的心理活动?他对什么抱有热忱,对什么又有所顾虑?把这些挖掘出来,文章才会有血有肉,引人入胜。
除了这些,有时候也可以借助对比,生动形象地突出主角的某些特点。
或者运用夸张、借喻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富有张力和想象力。
嘿,我说了这么多,你可别被我唬住啦!只要用心去观察、体会,并动笔写写画画,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栩栩如生的写人作文的。
加油哟,写人作
文可不是件易事,但只要你乐在其中,就一定行!。
作文教学:在记叙中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教案

《在记叙中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教学目的:1、让学生明确记叙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的作用。
2、教会学生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教学设计:教学上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点拨加学生例文和名家作品展示的方式,更直观地突破教学重点。
并通过讲练结合,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能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习作展示片段欣赏:走进教室,阳光就从那儿洒了进来,这儿有我朝夕相处的朋友。
每天有不开心时,总会最先被好朋友看出,她总会关心着我,使出浑身解数让我开心。
有时她会给我讲她的糗事,有时她会向我撒娇,有时她会理智地和我聊天,她对我的安慰总能让我重新燃起希望。
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所有烦恼和疲惫总会烟消云散。
她的言行温暖着我,如缕缕阳光,这不就是朋友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一片阳光,这片爱。
学生讨论,发现问题,教师小结习作总体情况。
1、总体看能审清题意,中心明确,但行文空泛,缺少生动的描写。
2、对于主题深意揭示不够,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
教师过渡语:对于大家在习作中缺乏缺少生动的描写,必要的抒情、议论。
今天我们借“收藏阳光”这问题来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二、引领学生重新审题1、文题再现:“收藏阳光”,学生思考。
2、教师引领学生重新审题。
首先,《收藏阳光》这一题目中的“阳光”有深意,它不仅指自然界的“阳光”,更象征“关怀”、“温情”、“奉献”和体贴、友谊、鼓励等情感支点,以及奋斗拼搏、不懈努力等进取精神。
审题首先要审清文题的这些人文内涵,才不致偏题。
其次,构思应虚题实写,从小处入笔,小中见大。
如阳光象征关怀,就要写从日常生活的某一细节中领悟到母亲的关怀;再如阳光象征友谊,可以写遭遇挫折等特定情境中同学的友谊就好比是让自己振作的一缕阳光。
总之,要让“阳光”饱含人文内涵。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刘春耀一、导入: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多种,如叙述、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
每种形式都有它独特的效果。
我们写作文时,应灵活巧妙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
(小学生以记叙文为主,我们教学重点也以记叙文为主,兼具议论文、说明文等)二、新课教学1、叙述的运用。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座房子,叙述就是房子的基础和结构。
叙述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使读者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经过。
叙述以写人和叙事为主。
不管写人还是记事,都应做到清楚、准确、鲜明,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否则描写、抒情、议论等无从谈起。
下面试看一个成功的叙述片段:“爸!”在小厨房里洗碗的小于从窗口探出头来:“不光咱家院儿,这片都要拆,这是市政规划,好像以后要从这儿起高楼……”“又是楼!”老于一拍石桌,惊飞了几只正在觅食的麻雀。
“这几年为了盖楼,扒了多少四合院和胡同!我年轻的时候,早起在胡同口转悠,那刚出炉的馒头冒着蒸气,剃头匠吆喝着招揽生意,街坊见面打招呼……”老于微眯着眼,在回忆中微笑。
又突然猛醒过来,深深皱起了眉头:“没了,都没了,胡同也扒了,京味儿也……”他把“京味儿”三个字咬得特别重,引起了旁边几个人的共鸣,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湿润了眼眶。
一时间,小院里寂静无声。
点评:这个片段叙述的是一个老北京眼看象征着“北京的符号”的传统建筑“老胡同”正在拆迁、消失,不由得怅然若失,心中泛起了无限酸楚和留恋。
文字虽然不长,但有一定的感染力。
这感染力主要来自作者简洁、准确而流畅的叙述。
叙述的好坏决定了这篇作文的成功与否,可见叙述的重要。
2、描写的运用。
对文章精雕细刻,好像房子的内外装修。
记叙文的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
A、人物描写。
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细节描写。
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外貌动作描写,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doc

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黄琴记叙中结合抒情,可以激发读者的共鸣,以情感人,更好地突出和深化主题。
抒情和议论难分彼此,我们就叫“感受”。
近几年,作文评价标准把“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列为发展等级。
要引起师生们的注意。
前面我们训练过一次小片段,大家对“感受”有了粗浅的认识,这次课我们强化这种写法。
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记叙文干瘪枯燥的毛病,使之达到丰富生动的效果。
进一步提高语言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记叙,就是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或说出来。
叙述的基本特点是在于陈述“过程”(人物活动的过程,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构成叙述交代和介绍的主要内容。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
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或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基础或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渡转换上下文的内容或意思。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
描写的作用是:①具体描绘出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形象地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
④可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引发或加深读者对人、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更具感人的魅力。
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的在记叙文中的作用:①用于文章开头,主要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②用于文章中间,主要是起过度与衔接的作用,加强上下文的联系;③用于文章结尾,则是为了收束全文、呼应开头、揭示中心、深化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它又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都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抒情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突出和深化作者的思想感情;③渲染气氛,贯通文章意脉等。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事的作文300字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事的作文300字
登山
清晨我和妈妈去呼吸新鲜空气。
在半路看见两只狗一大一小,小的跑的象乌龟一样慢,大的跑的象藏羚羊一样快。
我还追着小狗跑。
在小溪旁有许多鸭子来洗澡,又看见刺刺的苍耳。
回去时看见彩色的小鸟。
快要走回家的时候看见大伯去喂牛,我也跟着过去了。
大伯太厉害了,因为一个人养了13头牛!小牛的角小小的好可爱啊!大牛卷卷的毛发真漂亮!大黄牛太挑剔了给它一大堆草还挑来挑去。
大黑牛不挑食给它什么都吃。
小黄牛最可爱,我拿草哄他们,跟它们玩拔河。
下午我和佳家哥哥、爸爸妈妈去登山,我在路边摘了两根芦苇开路。
我看到很漂亮的蓝色小花、香香的白色小花,还捡了很多石头。
爬累了就在草丛里休息一会,看见了黑黑的广西大蚂蚁。
喝了茶,我们继续登山。
走着走着太阳大起来了,好晒啊。
我们就下山了。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一、析例请看下面一段文字,试指出各句的表达方式。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盛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
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
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
真真的怎么得了!(宗璞《报秋》)1、在空格处填上表达方式。
第一句,,写出时间流逝之快;第二句,,用玉簪花的开点明时间已由夏天转入了秋天;第三句,,交待自己当时的吃惊心情;第四句,,用节气的变化说明时间将很快过去;第五句,,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强烈感叹。
2、这里面运用到了四种表达方式,在运用中有何特点?答: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写。
知识点记叙文中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也可以议论抒情。
而抒情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即寓情于所写的人、事、物、景之中。
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揭示所写之事的意义,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深化中心。
二者常结合起来进行。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也包括各种表达方式的相互融合。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
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
据说花瓣可以入药。
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
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同上)这段话的第二句将与结合在了一起。
二、仿写示例:一朵花记叙:悬崖上,夹缝中,有一朵小花。
孤零零的,没有一个伴。
描写:清风吹来,雪白的花瓣、淡黄色的花蕊连着淡绿色的细枝轻轻颤抖,像一位多愁善感的孤女在偷偷的哭泣。
抒情:小花啊,你为什么哭泣,为什么流泪?可是思念远方的亲人,还是伤心自己惨淡的身世?议论:不要哭泣,不要流泪。
你虽没有牡丹的高贵,但你有自己的典雅;你虽没有夜来香浓郁的芬芳,但你也有淡淡的清香;你虽没有栽插在镶金边的花盆中,生长在温暖的花房里,但你扎根大地,吮吸着天地之精华,分享着万物的灵气;更重要的是,你有着自身宝贵的顽强的生命力。
2012年中考记叙文写作讲学练: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011年中考记叙文写作讲学练: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内涵点说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要能够“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记叙中结合抒情,其作用在于通过抒发情感来激发读者的共鸣,以情感人。
记叙中结合议论,其作用在于适时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喜好,更好地突出和深化主题。
抒情与议论往往难分彼此,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方式来丰富文章情感的容量。
简而言之,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其抒情用以调动读者情绪,打动人心;其议论用以揭示意义,点明主旨。
从近几年中考作文评分细则来看,将“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将“语言通顺,表达方式恰当”“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列入“发展等级”。
记叙文达到情感真挚的途径,一种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渗透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一种是在记叙过程中直接将感情倾泻出来。
方法指津1.记叙中的抒情记叙中的抒情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抒胸臆,一种是间接抒情。
示例:(1)直接抒情“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这几句以反衬手法强烈地烘托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关爱,以及自己其时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并不理解的无边追悔和深深自责。
感叹句式增强了抒情效果。
(2)间接抒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十余年了。
”(朱自清《背影》)朴素的语言,貌似平静的叙述,其实蕴含着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复杂感情,既有莫大的遗憾,更有无边的思念。
在叙述过程中直接抒情,可以充分表达作者按捺不住的涌动的情感,倾诉式的抒情性文字利于对笔下的人、事、景、物作出情感化的判断或评价,溢于言表的情感很容易直接感染读者;而间接抒情把浓烈的感情熔铸在叙述之中,让读者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由叙写的事件进程、人物的言谈举止或画面的主体背景之中,感受作者情感脉搏的跳动。
这时候,作者笔下的事是情化了的事,读者从简洁的文字和貌似平静的叙述中,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潮水在奔流。
2.记叙中的议论记叙中的议论方式比较灵活多变,常见的有三种: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余秋雨_文化散文_的艺术特点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1、中国历史是文化散文的鲜明主题。
余秋雨的散文开始“提及一些重大的事情”,在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纠结而成的“沉淀物”。
历史是走向未来的阶梯,忘却了历史,也就丧失了通往未来的立足点。
因此,余秋雨在90年代初这一特定的时刻,把“历史”作为自己思考的核心材料,对历史进行了一场艰辛的“反刍”,把对历史的重新阐释作为重建新文明的第一步。
余秋雨创作的历史并不是抽象的历史。
他试图与历史对话,与历史共鸣,在自身与历史的对话中形成他自己独特的历史语境与历史情怀。
“他因历史而博大,历史而他而鲜活”,说的正是这层意思。
余秋雨奔波在大江南北,往返于海内外,用一支插入山水古迹的笔把游记的面积拓展出山青水绿的一片,也把中国散文的题材范围拓展了面积不小的一块。
他的《文化苦旅》把沉重的文化反思和秀丽的自然山水艺术地融合在一起。
他在山水和文化之间找到了表达自己生命情感的最佳形式。
如余秋雨最初是到了甘肃敦煌,在那里写下了最初的散文《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这些文章无一不表现了他面对历史、文化、山川、人物进行深刻的反思后倾吐的文化感受,也是他对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和期盼。
而在《山居笔记》中,余秋雨所要阐述的正是一些历史问题和难题,所要触摸的正是中国历史中的痒处和痛处。
如《一个王朝的背影》以清王朝的兴衰为例,演绎了历代王朝兴亡中的辉煌和悲凉。
《千年庭院》以岳麓书院的演讲过程,阐释了中国教育的某种程度的宿命,表达了一个教师在很多时候的无奈心境。
《乡关何处》试图阐释千古难解的乡关情结,表达面对乡关的困惑。
这一个又一个历史的难题,历史的痒处,历史的痛处,正是余秋雨之所以要花数年的时间来剖析和阐释这些历史文化难题的原因所在,也是《山居笔记》的历史价值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鉴赏法
课件教学
讨论法
作业:
银川大学教案用纸NO.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理论指导:
复习旧知,总结归纳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叙述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普遍运用于各种文体。它的作用是:交代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交代人物的经历和事迹,交代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为议论提供依据。
〈二〉描写的特点是生动传神,历历在目,作用是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之感。
章节名称:第四单元第四课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五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
2了解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基本要点。
重点:
1五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
2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难点:
同重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与方法):
阅读文章
理论→实践→理论→巩固
四、布置作业
1、理论巩固——完成练习册P120练习一
2、综合运用——完成练习册P120-122,二、三、四
3、写作训练——以“溪流”为题,写一段描写、抒情、议论综合的文字。
(提示:叙述(1段)描写(2段)、议论(3、4段)、叙述兼抒情(5段)
2、例文2见教材P161《提醒幸福》
(提示:以议论为主,兼具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3、例文3见教材P162
(提示:议论、说、描写、抒情、综合)
4、例文4见教材“思考与练习”习题一
三、总结归纳:
1、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
2、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议论在议论文中的作用是为了使论点正确、鲜明、有说服力;在记叙类文体中起点题或画龙点睛作用;在说明文中为了介绍各种知识,讲明各种道理;
〈四〉抒情在文体中起着传达感情的作用,是为了抒发内心强烈的感受和感情,往往与议论融为一体,增强感染力,说服力。
〈五〉说明在说明方中起“给人以知,教人以用”的作用;在记叙类文体中起到介绍背景、人物经历、环境方位、物体功能的作用;在议论文中起到交代情况、背景,援用论据或解释概念的作用。
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一〉提示:五种表达方式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它们分割甚至对立起来,应交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才能提高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际的质量与效果;
〈二〉原则:服从文体、服从主旨、增强效果。
〈三〉运用
(自读→讨论→明确)下面几段文字分别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1、例文:见教材P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