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动画视听语言期末重点复习题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题(20个)二、名词解释(4个,名词解释不超过5句话)三、简答题(3个)四、分析题(1个)重点:一、视觉暂留原理二、似动现象三、心理补偿机制四、影像的特点:记录性和幻觉性五、镜头:包括三方面含义:1、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2、拍摄时候谈到的“镜头”:指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

3、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六、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吧电影艺术譬喻为一种语言,与戏剧相区别。

这种“新语言”的特征(构成要素)是:1、在同一场面中,电影能够任意改变观者与银幕表现对象的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画面景别。

2、能够吧完整的场景分割成不同的部分。

3、在同一场面中,能够改变拍摄角度、纵深镜头的焦点。

4、蒙太奇:按照一定顺序把镜头连结起来,构成完整的画面时间序列。

七、形成影像的元素:1、机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的位置。

2、画框: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3、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4、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不同、距离远近。

5、角度: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6、焦距:从镜头之镜片中心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7、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或角度改变。

8、照明:拍摄场景中的光效。

9、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

10、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八、构图:概括的来说,就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

对于构图的分析包括方方面面,总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1、线条。

2、几何形状。

3、水平与垂直关系。

4、位置、重心、平衡。

5、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

6、光影、颜色的变化。

构图的重要原则:1、平衡原则2、变化原则3、动态构图原则九、景别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具体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1、远景:广阔的场面。

2、全景:人物的全身。

《视听语言》重点整理

《视听语言》重点整理

题型:1、单选 15题(15分)2、填空 10题(10分)3、名词解释 5题(15分)4、简答 5题(30分)5、论述题 2题(20分)6、案例分析 1题(10分)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第一节1、视听语言定义:(P2)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第三节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⑴身体媒介;⑵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6、动画电影的发展:(P6)⑴1824年。

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⑵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⑶温瑟·麦凯1914年,电影史上著名代表作《恐龙葛蒂》;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⑷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④《白雪公主》——1937年,其拥有多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部长篇剧情动画电影;世界第一部发行原声音乐的电影(唱片形式);世界第一部使用多层次摄影机拍摄的动画;世界第一部举行隆重首映式的动画,获得第十一届奥斯卡特别成就奖,最佳原著配乐提名。

动画视听语言复习3题

动画视听语言复习3题

动画视听语言复习3题一、选择题1.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主要分支,( )的运用都是相同的。

A.机位B.拍摄技术C.视听语言D.景别2.美术片是我国动画片种的总称,以下哪项不属于美术片? ( )A.动画片B.木偶片C.剪纸片D.故事片3.( )是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决定分切镜头中的光线、影调、色调、人物调度的衔接。

A.远景B.全景C.中景D.近景4.电影叙事模式有很多种,下列哪种不是导演们常用的叙事模式( )A.线性叙事 B.倒装叙事C.多轨叙事D.环形叙事5.在下列景别中,哪一种景别关系到整部影片造型的成败( )A.全景B.中景C.近景D.特写6.电影中的声音包罗万象,但就总体而言,分为三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音乐B.音效C.语言D.噪音7.运动是电影摄影最主要的形式,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的目的()A.体现时间的演变B.突破画面的界限C.体现空间的转换D.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8.在下列关于推镜头的作用中,哪项是错误的()。

A.展示场景、事件规模、气氛等B.介绍环境,突出广阔范围内的某一场景或景物C.表达空间中主体与环境的关系D.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9.以下哪项不属于摇镜头可以体现的范围()A. 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B.表现人物主体运动的过程C.可以让观众仔细观察主体对象D. 作为一场戏的结束或者转场的铺垫10.传统上把故事结构中的对抗分为三类,在下列选项中哪项是错误的()A.主角与配角的对抗B.主角与对手的对抗C.主角与环境的对抗D.主角与超自然的对抗11.拍摄完成的素材发现有越轴现象,还可以选择加入以下哪种方法补救()。

A.反应镜头B.骑轴镜头C.空镜头D.反打镜头12.以下哪项不属于动画电影项目制作的前提条件()A.绘画设备B. 动画工艺的制作流程C. 摄影技术D.绘画技能二、填空题1.动画电影故事的综合性体现在动画电影表现题材的______和材料运用的______。

2.在光学摄影中,在一定的镜头设定下,物体维持对焦的范围就是______。

动画视听语言复习资料(整理后)

动画视听语言复习资料(整理后)

动画视听语言复习资料第一章动画的基本概念一单项选择题:1 迪士尼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是( A )A.<小鹿斑比>B.<幻想曲>C.<人猿泰山>D.<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2 <埃及王子>是哪个公司出品的( A )A.梦工场公司B.迪士尼公司C.米高梅公司D.皮克斯公司3 1872年,在美国摄影师( C )的试验中,在1秒内连续播放24张照片时,马似乎动了起来,这便是动画的基本雏形.A.比尔·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B. 加里耐特 GaryKnightC. 爱德华.幕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D. 约翰·贝利John Bailey4 动画的基本原理与电影一样,都是利用了人类天生所具有的( C )特性.A. 感官知觉B. 触觉C. 视觉滞留D. 认知5 <小鹿斑比>是哪个公司的动画片( D )A.华纳B. 梦工场C. 皮克斯D. 迪斯尼6 <滑稽脸的幽默像>是英国漫画家史都华.布雷克顿在哪一年制作的( C ) A. 1900年 B. 1872年C. 1906年D. 1972年7 <幻想曲>是哪个公司的动画( C )A.梦工场B. 皮克斯C. 迪斯尼D. 环球8 下面由中国制作的动画片有( C )A. <阿基拉>B. <借物少女> C. 《三个和尚》D. 《蓝精灵》二多项选择题1 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有( ABC ).A.<人猿泰山>B.<小鹿斑比> C.<花木兰> D.<猫和老鼠> E.<龙猫>2 动画电影特指以动画制作的电影,即胶片摄影及以24格/S的速度逐格拍摄并放映出来的电影,它与( BCE )合称电影的四大片种.A.喜剧片B.故事片C.新闻纪录片 D.动作片E.科学教育片3 狭义的电影语言是指( CD ),所以电影语言又被称为视听语言.A.美术B.表演C.画面D.声音E.剧作三名词解释1 卡通片: 一种由报连载纸的多格漫画转化成的动画形式.2 蒙太奇: 通过画面与画面的组接产生新的含义.四简答题1 以二维动画电影与电影区别简述早期二维动画的制作特点.真正区别二维动画电影与电影的关键在于它们的拍摄方式.二维动画的制作采用逐格拍摄技术来实现.动画技术比较严谨的定义是:通过逐格拍摄对象后使之连续播放,从而形成运动的影像和鲜活的角色的技术.早期动画电影要求动画师把每一张绘画稿绘制完成后,放置在动画逐格拍摄台上进行逐一拍摄,所以,早期动画电影的制作不仅需要动画师具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还要承受巨大的工作量.五论述题1 以美国和日本动画为例阐述视听语言的不同风格.视听语言是构成影片风格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导演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所使用的视听语言也各有不同,最终创作出风格各异的影片风格.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式决定了它的每一格画面不能都像绘画作品那样精雕细刻.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绘画风格却造就了动画作品的不同视听风格.就拿美国动画电影和日本动画电影来说,美国动画电影惯于用硬朗且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出具像,夸张的人物动作造型,角色的造型生动,饱满却不乏亲和力,而浓郁的色彩基调更给人以厚重,沉稳的视觉感受.相比之下,日本动画电影的画面风格普遍较平面化,不太注重对角色的真实还原.角色造型往往是由简单的线条画出形体后,加以平涂的方式绘制而成.出于东方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日本动画的画风追求淡彩般的质朴与清秀,不像欧美动画那样鲜艳凝重.所以,日本动画在人物造型和画面张力上都略显薄弱,但曲折迷离,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却是日本动画电影的制胜法宝.第二章动画电影制作的前期准备一单项选择题:1 表现被摄主体角色胸部以上的画面范围,着重表现角色面部表情,心态的景别是( C )A.全景B.特写C.近景D. 中景2 拍摄角度处于与常人视线等高的位置,一般代表人物的主观视点的角度为( C )A.仰拍B. 俯拍C.平拍D. 正拍3 摄影机位置不动,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的运动的拍摄方式称为( B )A.升降B.摇C.推D.移4 主要以展现大环境和气势为主,人物在画面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的景别是( B )A. 全景B. 远景C. 中景D. 大特写5 表现被摄主体角色胸部以上的画面范围的景别是( B )A. 特写B. 近景C. 全景D. 长镜头6 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运动的拍摄的运动叫( B )A.推B.拉C.摇D.移7 用来展现角色全身范围的景别( C )A.中景B.远景C.全景D.近景8 摄影机沿水平面上作各个方向移动拍摄( D ) A.推 B.摇 C.拉D.移二多项选择题1 色彩的属性包括( ABCD )A.色温B.色调C.明度D.纯度E.融合度2 以下由我国制作的动画片有( BE )A.<风中奇缘>B.<大闹天空> C.<幻想曲>D.<阿拉丁>E.<三个和尚>3 光的三原色是( ACD )A.红B.紫C.蓝D.绿 E.粉4 属于我国早期动画片的是( CD )A.<花木兰>B.<阿拉丁>C.<大闹天宫>D.<哪吒闹海> E.<风中奇缘>三名词解释1 景别: 被摄主体在镜头画面中所占的范围,一般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大类别.2 机位: 即摄影机的摆放位置,也可以说是拍摄的角度和视点.3 升降镜头: 摄影机作上下运动拍摄的镜头.4 全景镜头: 全景是用来展现角色全身范围的景别,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和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全景是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决定分切镜头中的光线,影调,色调,人物调度的衔接等.5 长镜头:也称景深镜头,它并不是表示镜头的长度,而是指一个镜头记录某一动作或某一事件的完整过程.6 俯拍镜头: 摄影机处于人物视线以上的位置向下拍摄.7 推: 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运动的拍摄,采用变焦镜头的拍摄时,焦距由短及长推进也是推镜头的一种方式.8 故事结构: 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顺序,把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关系交待清楚.9 中景: 取被摄主体角色膝盖以上.可使观众看清角色的情绪交流和形体动作.常被用于各镜头间的衔接和过渡.10 仰拍镜头: 摄影机处于人物视线以下的位置向上拍摄.11 近景:表现被摄主体角色胸部以上的画面范围。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0个小题)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简答题(4个小题)第一章影像&1.1景别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大景别远景:情绪性景别,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以表现环境气势,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人物所占比例很小,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全景:基本的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事物发展的整体面貌,又称为“定位性镜头”;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小景别中景:最常用的叙述性景别,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动作的景别。

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和姿态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近景:具有较强交流性的景别,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主观性强的景别,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万能镜头”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大景别小景别远景、全景中、近、特表现人物形体关系表现人物神态关系空间环境描写空间环境虚写重在环境景物的表现重在人物的表现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景别的剪辑规则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

(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秒左右)2.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3.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

(例如采访断点)4.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动画视听语言重点

动画视听语言重点

动画视听语言一、景别1、景别的概念:动画中的每张镜头画面所显示的范围、内容、主要角色相对的大小位置就是景别。

2、如何区别各种景别:远景: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及主体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全景:成年人的全身。

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或者物体的大部分,是动画中使用最频繁的镜头。

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并占据画面面积一半以上的取景范围的景别。

特写:成年人肩部以上,被拍摄对象细部特征或者是细小物体的景别。

3、近景和特写的作用:特写:特写用来表现重要的物件细节和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表现人物的神态特征,捕捉细微表情变化。

特写画面可以准确描绘被拍摄对象的细节、质感、颜色等。

二、角度三、色彩(小题即填空题)1、色彩的基本常识(1)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颜料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RGB)(2) ·红、黄、蓝、黄绿——暖色系列·淡绿、青、蓝、紫——冷色系列·暖色调具有扩张感,让人兴奋。

代表着不安、暴力、刺激、温暖、活力等,又常常使影像有突出、前进的感觉·冷色调给人压抑感,给人以安静、孤独、隐蔽、后退、收缩的视觉联想2、色彩所表达的情绪,如:红色表示热烈等。

四、光线1、光线的分类影响画面中物体造型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光位——主要造型光的位置。

以光源位置不同,可以分为:正面光、侧面光、逆光、侧顺光、侧逆光、顶光、脚光。

五、景深与焦距(小题)景深的大小受到三个要素的决定:光圈、焦距、物距。

1、景深主要有镜头的光圈来控制。

一般而言,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景深也受焦距的影响,短焦镜头具有较深的景深;长焦镜头位于最大光圈时,景深非常浅。

3、景深还受物距的影响。

被摄物体距离镜头越近,景深显得越浅。

六、视点(大题!)1、定义:视点就是摄像机的位置。

2、客观视点——摄影机对场景的记录·美国导演John Ford将其概括为“摄影机的哲学”。

·被作为一种尽可能产生“视窗效应”静止、刻板的拍摄方法。

动画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

动画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

动画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 动画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动画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A. 色彩B. 光线C. 音乐D. 剧本2. 在动画制作中,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动画角色的动作?A. 角色设计B. 角色建模C. 角色动画D. 角色渲染3. 动画中的视觉节奏是指什么?A. 动画播放的速度B. 动画中色彩变化的频率C. 动画中动作变化的快慢D. 动画中场景切换的频率4. 以下哪个不是动画视听语言中常见的镜头类型?A. 远景B. 中景C. 近景D. 静态5. 在动画中,声音设计的作用是什么?A. 增强视觉效果B. 增强叙事效果C. 增强角色情感D. 所有以上选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动画视听语言中色彩运用的重要性及其对观众情感的影响。

2. 解释动画中“动态视觉”与“静态视觉”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3. 描述动画中声音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并简述它们在动画中的作用。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动画视听语言中镜头运用的技巧及其对叙事的影响。

在动画视听语言中,镜头的运用是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镜头类型包括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每种镜头都有其特定的叙事功能。

远景通常用于展示环境和背景,为观众提供故事发生的场所;中景则更多地关注角色的动作和表情,有助于展现角色之间的互动;近景和特写则可以突出角色的细微表情和情感变化,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此外,镜头的移动,如平移、跟踪、缩放等,也能够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强化叙事节奏和情感张力。

2. 分析动画中音乐与声音效果如何与视觉元素相结合,共同构建动画的整体氛围。

音乐与声音效果在动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能够增强视觉元素的表现力,还能够独立地传达情感和氛围。

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可以与动画中的动作、场景变换和角色情感相协调,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视听体验。

声音效果,如环境声、角色的语音和动作声等,能够增强动画的真实感,使观众更加沉浸在动画世界中。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篇:《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导言本章的重点思考与练习★(结合作品)影像的特点:(1)影像具有的纪录性与幻觉性特点。

(2)纪录性是电影、电视影像所具有的本性;幻觉性则是影视艺术的生命的源泉。

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电影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第一讲镜头与分镜头、画框与构图本讲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1.★ 镜头镜头是一个便于研究与分析影视影像的基本单位。

是指摄影(像)机从开始拍摄到结束拍摄所记录下的一段连续画面。

对于观众而言,通常所谈论的镜头,则是特指经过剪辑以后,在两个剪切点之间的那一段画面。

镜头由画面组成,有时一个画面就是一个镜头,但一个镜头又可以包含多个方面。

2.★画框画框,也叫(取)景框,用来把摄影机镜头的内外空间分割开来,从而使艺术创造与欣赏的空间与外在的真实世界相区别。

3.分镜头把一个事件、场景划分成不同时间、地点、人物和动作,直到每个细节进行表现的方法就是分镜头。

本讲的重点与难点1.分镜头的产生。

(1)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拍摄一个完整片断时胶片不够长而采取的无意识组接的方法,促进了分镜头和镜头组接的产生。

(2)分镜头的出现是电影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电影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标志。

2.构图的主要原则。

(1)平衡原则:感觉舒服、协调;(2)变化原则:表达特定的内涵;(3)动态构图原则:画面中所有造型元素都在变化之中,其完整的视觉形象靠视觉积累形成,可以详尽地表现对象的运动过程以及对象在运动中所显示的含义。

第二讲景别与角度本讲的重点与难点★景别的概念及其分类。

景别,指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者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是以人物(成年人)在影视画面上出现所占有的空间大小情况来确定;若画面中无人物,则按景物与人的比例参照划分。

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动画视听语言期末重点复习题参考资料
一、选择题
1.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动画的技艺是从下述哪一项开始的?( )
A.影院动画
B.实验动画
C.电视动画
D.叙事动画
2.下列哪位人物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 )
A.温瑟·麦凯
B.迪斯尼公司
C.埃米尔·雷诺
D.宫崎骏
3.利用轴线表现对话的难度在于角色并不总是面对面谈话,角色不会也不应当在对话中总保持一个位置,走动、转身、换位都很常见。

在此情况下可以利用下述哪一项原理?( )
A.动接动
B.头部原理
C.轴线规则
D.三角形原理
4.下列哪一个概念使电影彻底脱离了最初的“活动照相”阶段,从简单的记录生活的工具演变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 )
A.镜头 B.景别
C.色彩
D.灯光
5.场面调度的目的是什么?( )
A.让演员随心所欲地移动
B.让摄影机随心所欲地移动
C.把剧情的涵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
D.让演员和摄影机都随心所欲地移动
6.以下哪项不属于通常影片营造的气氛()
A.恐怖气氛
B.悲剧气氛
C.壮观气氛
D.喜剧气氛7.通过视听介质有效的引导,观众的心理会产生连续性的认同感,这就是()
A.库里肖夫效应
B.记忆表象
C.心理认同
D.视觉心理补偿8.下列关于变形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些写实片夸张幅度较小,就不必过于变形
B.变形的幅度要与夸张的幅度相吻合
C.有时为了强调某一动作,必须变形
D.变形可以自由地变形9.拉片记录单一般不包含()
A. 焦距
B.拍摄方法
C.声音内容
D.景别10.以下不属于音效类别的是()
A.动作音效
B.自然音效
C.有源音乐
D.特殊音效
11.以下不属于镜头拍摄角度的是()镜头拍摄角度可分为平拍、俯拍、仰拍。

A.斜拍
B.平拍
C.俯拍
D.仰拍
12.以下不属于动画纸的是()
A.素描纸
B. 原画纸
C. 傍形纸
D.动画纸
二、填空题
1.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以及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以及较为明确的结局的动画片被称为______。

2.在一部影片中,______景别所占的比例较大。

3.焦距越______,视角越宽阔。

所以广角镜头能够在较近的距离,拍摄比较大的范围。

4.将摄影机转到轴线的另一侧去拍摄称为________。

5.取景范围至少要包括到人物足下,因而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是________景别。

6.当我们用极广的镜头近距离拍摄建筑物的时候,建筑物上垂直线条会因为透视的关系而被弯曲成弧线,这就是我们说的广角镜头的________。

7.“闪摇镜头”就是指________,指速度极快地摇摄镜头。

8.由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叫做________。

9.骑轴镜头可以重新建立人物之间的________,一般骑轴镜头将摄影机放在轴线上,两个人物之间拍摄。

10.腋部或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者其他使主体景物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被称为___________。

11.在设计动画造型的动作时,需要严谨地依照人体结构的___________来产生运动。

12.光线聚合的一点或光线由此发散的一点被称为___________,是使画面清晰的重要环节。

13.在录制对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声音的___________和距离感。

14. _______是指摄象机镜头画面中各个物体的配置。

15. 在记录一名动画角色的连贯动作的两个衔接镜头中,动作方向要_______。

16.背景的_______可以产生纵深的错觉。

17.电影摄影有______________五种主要形式。

18.传统对抗分为三类:_______、主角与环境的对抗、主角与超自然的对抗。

19.电影中的声音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别_______。

20.拉片就是对一部影片_______。

21.动画的基本原理与电影一样,都是利用了人类天生所具有的_______特性。

22. _______是我国动画片所使用的专有名词。

三、名词解释
1.视听语言
2.卡通片
3.记忆表象
4.长镜头
5.分镜头
四、简答题
1.视听语言的特性。

2.请说出5种场景匹配技巧。

3请简述动画电影的工艺流程。

4动画电影与电影的区别。

5简要说明常规的拍摄三人对话的方法。

五、论述题
1结合《千与千寻》具体的电影片段,分析各种景别运用的特点。

2分析《公民凯恩》的视听语言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