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视听语言考试
视听语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课程:视听语言 AB同卷开卷(A或B卷)(答卷时间 12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视听语言答案一、填空题:( 15分,每空1分)1、《汽船威利号》 1937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2、1995 《玩具总动员》3、东映动画“虫制作公司”4、吉卜力《千与千寻》《龙猫》5、《大闹天空》《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哪吒闹海》6、齐白石张乐平二、选择题:(30分,每空2分)1、B2、D3、D4、C5、B6、A7、B 8、D C9、B 10、C D/D C11、D A B三、名词解释:(20分,每空5分)1、镜头的纵向运动:达到画面移动的效果必须将一幅画分成多层来画,当镜头往前推的时候,前层画面的移动速度要相对大于后层画面的移动速度,这样便给观众造成了一种具有纵深感的错觉。
2、单线平涂:作为一种动画最主要的绘画表现手段,动画中的造型采用单线平涂,比较简洁,这种动画类型适合产业化生产模式,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艺术性,因此是最传统、最长见的。
3、原画、动画:原画是指动画片中关键动作的画面。
此道工序为:原画师根据设计稿上的指示,以角色造形设计为标准,为角色设计动作姿态,并分析动作所需时间、填写摄影表。
动画是指连接原画之间的画面,使画面连贯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动作的中间画面。
4、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
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四、简答题:(35分)1、一、歌舞剧结构1.正常动作节奏化2.图案化3.仿真二、搞笑贯穿人物三、“大团圆”结局2、根据自己解释。
动画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

动画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 动画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动画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A. 色彩B. 光线C. 音乐D. 剧本2. 在动画制作中,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动画角色的动作?A. 角色设计B. 角色建模C. 角色动画D. 角色渲染3. 动画中的视觉节奏是指什么?A. 动画播放的速度B. 动画中色彩变化的频率C. 动画中动作变化的快慢D. 动画中场景切换的频率4. 以下哪个不是动画视听语言中常见的镜头类型?A. 远景B. 中景C. 近景D. 静态5. 在动画中,声音设计的作用是什么?A. 增强视觉效果B. 增强叙事效果C. 增强角色情感D. 所有以上选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动画视听语言中色彩运用的重要性及其对观众情感的影响。
2. 解释动画中“动态视觉”与“静态视觉”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3. 描述动画中声音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并简述它们在动画中的作用。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动画视听语言中镜头运用的技巧及其对叙事的影响。
在动画视听语言中,镜头的运用是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镜头类型包括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每种镜头都有其特定的叙事功能。
远景通常用于展示环境和背景,为观众提供故事发生的场所;中景则更多地关注角色的动作和表情,有助于展现角色之间的互动;近景和特写则可以突出角色的细微表情和情感变化,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此外,镜头的移动,如平移、跟踪、缩放等,也能够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强化叙事节奏和情感张力。
2. 分析动画中音乐与声音效果如何与视觉元素相结合,共同构建动画的整体氛围。
音乐与声音效果在动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能够增强视觉元素的表现力,还能够独立地传达情感和氛围。
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可以与动画中的动作、场景变换和角色情感相协调,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视听体验。
声音效果,如环境声、角色的语音和动作声等,能够增强动画的真实感,使观众更加沉浸在动画世界中。
视听语言考试试题

视听语言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镜头景别能够展现人物的全身形象和所处环境?()A 特写B 近景C 中景D 全景2、在电影中,常常用来表现紧张、悬疑氛围的音乐类型是?()A 交响乐B 摇滚乐C 爵士乐D 悬疑音乐3、色彩在视听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表意作用,以下哪种色彩通常给人以温暖、活力的感觉?()A 蓝色B 红色C 绿色D 黑色4、以下哪个是剪辑中的“淡入淡出”效果的作用?()A 加快节奏B 引起注意C 表示时间的过渡D 增强紧张感5、画面构图中,“三分法”原则是指将画面分为()等份。
A 两份B 三份C 四份D 五份6、声音的“混响”效果主要影响声音的()A 音量B 音色C 空间感D 音调二、填空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1、视听语言中的“视”主要包括画面的_____、_____、色彩等元素。
2、镜头运动方式有推、拉、摇、_____、_____等。
3、蒙太奇的基本类型包括叙事蒙太奇和_____蒙太奇。
4、电影中的对白、旁白、_____统称为人声。
5、画面的影调分为高调、低调和_____。
6、轴线原则是指在拍摄时要保证被拍摄主体在_____上的一致性。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请简要说明长镜头的特点和作用。
长镜头是指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和空间内不间断地拍摄一段相对较长的画面。
其特点包括:真实性强,能够展现事件的完整过程和真实的时空关系;节奏较为缓慢,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思考;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长镜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和可信度,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现场;能够深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与短镜头的快速切换形成对比,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影体验。
2、举例说明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具有多种重要作用。
例如,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主题曲《我心永恒》旋律优美动人,它不仅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强化了男女主角之间浪漫的爱情主题,还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标志性符号,让观众在听到音乐时就能立刻联想到电影中的情节和情感。
期末视听语言考试

期末视听语言考试一.1.第一部动画片产生在‘电影’之前。
____埃米尔。
雷诺___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
该片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及人情味表现方面,至今还无人能相匹敌。
2.镜头主要分为三种:短焦距镜头(又称为_广角镜头__)、___标准镜头__、_长焦距镜头__。
具有多重焦距的镜头则称为__变焦镜头_。
3.景深主要由镜头的口径来控制。
一般而言,光圈开口_越窄_,景深越短。
它也受焦距的影响:广角镜头具有__较深的景深__;长焦距镜头的___景深较短_。
4.轴线是在镜头的转换中___制约视角变化的___的界线。
轴线又包括_关系轴线__和_运动轴线_。
5.运动分切依赖于____分切点__的选择和分切的____数量__。
6.场面调度的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__摄影机_随心所欲地移动,而是把剧情的含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赋予_剧情_以美学形式。
7.电影场面调度基本上包含两个层次:__演员调度__与__镜头调度_。
9.分剪是将一个镜头__剪成几段__,分别__在几个地方使用_。
10.视听语言是画面和__声音__的综合艺术。
二.1.在录制对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D )。
A.声音的空间感B.距离感C.声音感和距离感D.声音的空间感和距离感2. 轴线是(C)。
A.在镜头中的界线B.制约视角变化的界线C.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的界线D.制约在镜头中视线转变的界线3.对景深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A)。
A.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B.光孔越小,景深越小C.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小D.物距越近,景深越大4. 在35mm影片规格之下,下列哪一项镜头焦距长为标准镜头?(B)。
A.14mm~35mmB.35mm~50mmC.50mm~75mmD.200mm~1200mm5.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广角镜头能够在较近的距离,拍摄较小[大]的范围B. 长焦距镜头能够在较近[远]的距离,拍摄较大的范围C.短焦距镜头焦距越短,视角越宽阔D.长焦距镜头焦距越长,获得的影像范围越大[小],视角越小6. 电影电视的空间不仅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即(D)。
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解析

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解析1. 视听语言中,“视觉语言”主要指的是什么?A. 声音B. 光线C. 色彩D. 画面答案:D2. 在电影中,长镜头通常用来表达什么?A. 快节奏的动作B. 紧张的气氛C. 角色的内心世界D. 场景的转换答案:C3. 电影剪辑中的“跳切”技术通常用来表现什么?A. 连续性B. 时空的跳跃C. 角色的对话D. 场景的切换答案:B4. 在视听语言中,“声音”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增强情感B. 创造氛围C. 表达角色内心D. 改变画面的色彩答案:D5.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视听语言中的“蒙太奇”技术?A. 并列蒙太奇B. 对比蒙太奇C. 交叉蒙太奇D. 长镜头答案:D6. 在电影中,色彩的运用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和含义,以下哪种色彩通常与“悲伤”相关联?A. 红色B. 蓝色C. 绿色D. 黄色答案:B7. 在电影中,使用“逆光”拍摄可以产生什么效果?A. 突出主体B. 增加神秘感C. 创造阴影D. 增强对比度答案:B8. 在视听语言中,“声音设计”主要负责什么?A. 画面的构图B. 声音的录制C. 声音的后期处理D. 场景的布置答案:C9. 电影中使用“慢动作”镜头通常用来表达什么?A. 紧张的追逐B. 角色的思考C. 动作的夸张D. 环境的宁静答案:B10. 在电影中,以下哪个元素不属于视听语言的范畴?A. 音乐B. 对白C. 剧本D. 剪辑答案:C解析:1. 视觉语言主要指的是电影中通过画面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方式,包括构图、色彩、光线等。
2. 长镜头通常用来深入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有更多时间沉浸在场景中。
3. 跳切技术通过快速切换画面,创造出时空跳跃的效果,常用于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4. 声音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强情感、创造氛围和表达角色内心,但不会影响画面的色彩。
5. 蒙太奇技术包括并列、对比和交叉蒙太奇,而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不属于蒙太奇技术。
6. 在电影中,蓝色通常与悲伤、忧郁等情绪相关联。
视听语言期末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画框:画框又叫景框,在电影中指的是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2.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画面;摄像机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所获得的画面;物理上指的是摄影机上的光学组件。
3.景别:取景区域、画面范围大小的不同4.景深:指距离摄相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5.主观镜头:正面拍摄得到的镜头6.顶光:只被摄对象上方的光源底光:只被摄对象下方的光源7.场面调度:本意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摄影艺术中关系到演员调度、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8.平行剪辑:平行剪辑又可以称为平行式蒙太奇,是指同时并列地叙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
首先这两个事件一般是同时发生的,但又在不同地点,剪辑时分别穿插两个事件的镜头,主要表现跨越空间的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两地,在两个事件之间又有紧密的关系.9.机位:指在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在真实空间里的位置10.固定摄影:11.运动摄影;摄影机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12.色彩基调:在一部影片中或者在一个段落中,以某种色彩为主导所构成的统一、和谐的整体色彩倾向。
重点色:用以刻画特别的情绪,表达特定的意味,一般以服装色、道具色体现,出现的次数不多,比重不大,但能引起注视。
贯穿色:在片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贯穿全片,能引起视觉特殊注意,并起到强调和呼应的作用。
13.轴线:是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觉变化范围的界限,是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
14.旁白:是指一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
15.音响:指电影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电影时空关系中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16.声画对位:指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二:填空1.声音画面的关系有:声画合一、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2.声音的特性:音量、音高、音色3.影视音乐出现的方式: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
4.当今世界电影中有机的两种创作方式是: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
滨州学院视听语言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下学期视听语言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 .镜头组接的蒙太奇形式(1分)答案:(1)连续式(2)平行式(3)对比式(4)比喻式(5)重复式2 .镜头的摄法大致有哪两种?如果综合考虑画面内角色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会出现哪四种情况?(1分)答案:镜头的摄影方法大致分为运动和静止两种。
四种情况:(1)固定摄影机拍摄基本固定的对象(2)固定摄影机拍摄运动的对象(3)活动摄影机拍摄固定的对象(4)活动摄影机拍摄运动的对象。
3 .镜头组接的技巧有哪些?(1分)答案:(1)分剪(2)挖剪(3)拼剪(4)分剪插接(5)插入镜头(6)变格剪辑4 .变焦镜头与定焦镜头的推拉效果的区别?(1分)答案:(1)、透视不同,变焦推拉透视不变,移动机位变(2)、视角不同,变焦视角变,移动机位不变(3)、变焦是心理空间变化,移动机位是物理空间变化(4)、变焦过程不会出现新景物,移动机位推拉可能(5)、景深不同,变焦景深变化显著,移动机位变化小。
5 .镜头组接的转场方式(1分)答案:(1)利用动作组接(2)利用物体组接(3)利用因果关系组接(4)利用声音组接(5)利用空镜头组接。
二、单项选择题6 .()是一切视觉艺术的中心问题。
(1分)A.空间B.形象C.造型D.运动答案:D7 .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动画的技艺是从下述哪一项开始的?()(I分)A.影院动画8 .实验动画C.电视动画D.叙事动画答案:B8 .以下类型不属于画面拍摄角度的是()。
(1分)A.几何角度B.客观角度C.主观角度D.拍摄角度答案:DC.平行式D.以上都不对答案:B10 .下面哪个不是画面构图得基本元素()(1分)A.背景B.均衡C.镜头D.主体答案:C11 .()是指前一个镜头逐渐消失隐黑后下一个镜头逐渐显出来,达到转场的效果。
(1分)A.逑入三淡出B.画中画C.叠化D.黑场过度答案:A12 .远景的定义是()。
(1分)A.表现人物的全身或相对完整的场景全貌B.表现广泛空间C.能容下一群人的场景D.以上都对答案:D13 .电影镜头的空间关系不仅与空间距离有关,还与()有关。
视听语言样题与答案(二)

视听语言期末试卷B答案样题:一、名词解释三点布光法纵深调度旁白音响后期录音声画分立二、简答题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镜头运动的作用。
简要概括景别的作用。
三、论述题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参考答案:名词解释:三点布光法:经典的好莱坞电影制作,每个镜头内至少有三个光源——主光、补光及逆光,这样的布光系统就是“三点布光”。
主光,首先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与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补光,在主光源造成的阴影一侧位置布置补光,部分地清除主光投射下的阴影。
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后面,使主体看起来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
纵深调度:在多层次的空间中,充分运用演员调度的多种形式,使演员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
旁白:是指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
旁白的发出者比较自由,可以是影片中的某一个人物,也可以是跟剧情完全没有关系或影片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局外人。
音响:音响是指电影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电影时空关系中所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后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
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
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采用此方法。
声画分立:又称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匹配、不同步、不相吻合、互相剥离,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内,声音通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
声画分立意味着声音和形象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通过分离形式,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
简答题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
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
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
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1.第一部动画片产生在‘电影’之前。
____埃米尔。
雷诺___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
该片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及人情味表现方面,至今还无人能相匹敌。
2.镜头主要分为三种:短焦距镜头(又称为_广角镜头__)、___标准镜头__、_长焦距镜头__。
具有多重焦距的镜头则称为__变焦镜头_。
3.景深主要由镜头的口径来控制。
一般而言,光圈开口_越窄_,景深越短。
它也受焦距的影响:广角镜头具有__较深的景深__;长焦距镜头的___景深较短_。
4.轴线是在镜头的转换中___制约视角变化的___的界线。
轴线又包括_关系轴线__和_运动轴线_。
5.运动分切依赖于____分切点__的选择和分切的____数量__。
6.场面调度的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__摄影机_随心所欲地移动,而是把剧情的含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赋予_剧情_以美学形式。
7.电影场面调度基本上包含两个层次:__演员调度__与__镜头调度_。
9.分剪是将一个镜头__剪成几段__,分别__在几个地方使用_。
10.视听语言是画面和__声音__的综合艺术。
二.
1.在录制对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D )。
A.声音的空间感
B.距离感
C.声音感和距离感
D.声音的空间感和距离感
2. 轴线是(C)。
A.在镜头中的界线
B.制约视角变化的界线
C.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的界线
D.制约在镜头中视线转变的界线
3.对景深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A)。
A.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B.光孔越小,景深越小
C.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小
D.物距越近,景深越大
4. 在35mm影片规格之下,下列哪一项镜头焦距长为标准镜头?(B)。
A.14mm~35mm
B.35mm~50mm
C.50mm~75mm
D.200mm~1200mm
5.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广角镜头能够在较近的距离,拍摄较小[大]的范围
B. 长焦距镜头能够在较近[远]的距离,拍摄较大的范围
C.短焦距镜头焦距越短,视角越宽阔
D.长焦距镜头焦距越长,获得的影像范围越大[小],视角越小
6. 电影电视的空间不仅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即(D)。
A. 听觉空间
B. 虚拟空间
C. 想象空间
D. 声音空间
7. 世界第一部动画电影是(D)。
A.《木偶奇遇记》
B.《小鹿斑比》
C.《幻想曲》
D.《白雪公主》
8.中国美术电影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由“万氏兄弟”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动画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片(C)。
A.《花木兰》
B.《大闹天宫》
C.《铁扇公主》
D.《葫芦娃》
9. 《埃及王子》是一部( B)。
A. 电视动画片
B.叙事动画片
C.实验动画
D.影院动画
10. 场面调度的目的是什么?( B)
A.让演员随心所欲地移动
B.把剧情的涵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
C.让摄影机随心所欲地移动
D. 让演员和摄影机都随心所欲地移动
1.视听语言的特性有哪些?
答:1 视听语言是一种信息沟通中的符号编码方法
2 是重复、展现影像的中介环节
3 中的元素与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4 有强烈的象征、暗示等延伸作用
2.总角度的确定要考虑到哪些因素?
答:1 总角度由全景来完成,决定了其他中近景的大致方向。
无论总角度在什么位置,它必须是一个全景镜头,只有全景镜头能够充分
说明参与对话的人物的关系以及这些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2 全角度的选定要受但景和光线的制约
3 总角度的选择受到演员调度的制约
3.剪辑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答:1 剪辑创作的内容,首先是镜头的组接
2 剪辑创作的另一个内容是改动结构,压缩片长,最终形成影片的节奏
3 最后,剪辑音响效果也是剪辑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4.简述深场调度和镜头焦距的关系。
答:在使用纵深场景调度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一点:摄影机的焦距缩得很短,他能拍到的角度也越广,效果的变化就越强。
人眼的视力相当于一个焦距
为50mm的物镜,但我们的摄影机的镜焦距为35mm、28mm、23mm甚至18mm,就是所谓的广角镜头和全景镜头。
如果一个人想银幕深处运动,一边走一边
迅速缩小,因为就是在拍摄时采用了短焦距镜头。
如果用这种镜头拍摄内景,内景的空间就会显得宽敞很多,因为视觉越宽,透视就越深,背景就越
显得远,因此内景空间也就在扩大。
在使用短焦距时,演员只需离开三步,人像就会缩小到用正常焦距时离开六步、用长焦距物镜{70mm或100mm}时离
开12步到15步那么大。
所以,在表现纵深场面调度的时候,为了突出纵深的效果,往往运用短焦距镜头,这样就可以强调动态,将画面景深加大,将
前景放得很大,取得非常独特的、富有表现力的效果。
四.
1. 结合自己看过的一部三维动画片,简述三维动画镜头形成的过程。
答:1 制作分解表
2 背景设定
3 人物设定
4 制作角色的模型和动画
5 渲染画面
6 音乐
7 录音合成
2. 试论述动画视听语言的形式分类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答:1 以视听语言的语法系统为原则划分: 实验动画片---亚历山大。
科雷伊沃《天鹅》叙事动画片---《埃及王子》
2 从动画片的传播系统来划分:
影院动画片---《幽灵公主》
电视动画片---《猫和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