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影响因素探讨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探讨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探讨发表时间:2018-03-01T15:54:05.01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作者:贺安[导读] 为了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采用TPPA法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验证ELISA筛查阳性标本,并进一步证实WB方法的结果。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目的:采用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的假阳性结果,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
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检测患者血清,通过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westernblot(WB)试验验证阳性标本,制定出消除假阳性结果的措施。
结果:ELISA发现313例阳性病例,193例为老年人(60岁以上),120例为中青年(20岁到60岁)。
在老年组,TPPA方法确诊186例阳性病例,假阳性率为3.63%(7/193)。
WB方法确认181例阳性,假阳性率为6.22%(12/193),WB法与TPPA法无统计学差异。
在中青年组,TPPA确认了117例阳性病例,假阳性率为2.5%(3/120)。
WB确认113阳性,假阳性率为5.83%(7/120),WB法与TPPA法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为了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采用TPPA法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验证ELISA筛查阳性标本,并进一步证实WB方法的结果。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探析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亚种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性传播的疾病,但对全身各脏器有伤害,会造成人体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导致功能紊乱。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梅毒血清检测呈阳性,有些是梅毒感染,但有一部分没有诊断梅毒的依据。
据报道,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假阳性率为3.08%。
梅毒检测结果正确与否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梅毒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梅毒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分为两大类型,一大类型为非特异性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等,主要用于梅毒筛查和治疗效果;另一大类型为特异性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免疫印迹试验,荧光抗体的梅毒测试(FTA-ABS)吸收。
ELISA试剂盒试验的影响因素

ELISA试剂盒试验的影响因素
ELISA试剂盒,即酶联免疫法。
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并具有操作简便、无放射性危害的优点,因而多年来广泛应用于各高校、医院、血站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中。
影响ELISA实验的因素:
我们技术人员通过几年的实验观察,认为影响ELISA实验的因素有如下三方面:
一、试剂盒
1、抗原、抗体活性对效价的影响:主要是试剂中抗体(或抗原)的效价降低或失活,结果不易判断。
再有ELISA试剂盒灵敏度高,对杂质的反应灵敏度也高,实验中空白对照OD值偏高或假阳性;
2、酶结合物浓度过高,也会导致OD值假性增高。
二、试验仪器
1、加样器是否经过校正,酶免测定血清用血量很少,如手工加样器的性能不好,吸取样品不,会使结果忽高忽低;
2、每次洗板前,应检查洗板机针孔有无堵塞。
三、操作
1、检测前先将试剂盒从冰箱取出置室温平衡20min后使用,试剂用完及时放回冰箱冷藏,以免造成试验结果假性降低;
2、加样时注意勿触及包被板底部,以免擦伤包被物使抗体(抗原)脱落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洗涤不充分,会使结果假性增高,过分洗涤呈假阴性;
4、比色时应保持包被孔底部无异物、无水汽,特别是冬季板从37℃水浴箱取出时,底部留有水汽,应将板底擦干后进行比色,水汽或孔内气泡也会使OD值升高;
5、抗原与抗体反应达到平衡,依赖于温度与时间。
温度高于45℃易引起失活及标记物脱落,温度低于4℃,影响反应速度。
总之,由于ELISA试剂盒实验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规范、仔细,避免和排除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之得到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ELISA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排除方法

【专家讲座】EL ISA 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排除方法候小玲1,孙圣明2作者单位:1.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检验科415300;2.湖南省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415000作者简介:候小玲(19562),女,湖南石门人,主管检验师。
研究方向:免疫学检验。
【主题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方法【中图分类号】 R 446.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6647(2007)1623712202 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 e 2L inked I mm uno so rbent A ssay ,EL ISA ,简称酶免)是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标记免疫方法。
EL ISA 在基础研究和常规的临床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试剂成本低,环保,适于大批量人群抗原抗体筛查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筛查,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和激素等项目的检测。
但EL ISA 法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影响因素主要有:(1)试剂因素;(2)标本因素;(3)实验原理或操作方法;(4)环境因素等。
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除正常反应外,还常会出现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等异常结果。
总结如下。
1 试剂因素试剂质量是影响检测结果的直接因素,对于生产厂家出品的试剂盒,其抗原抗体的纯度,标准品定值的准确性,抗体的亲和力、滴度和特异性,标记物的比活性或免疫活性等[1],均对测定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还有试剂盒的稳定有效期,运输条件及储存方式等也均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在EL ISA 试剂盒中阴性对照的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当阴性对照吸光度(OD 值)较高,夹心法易产生假阴性,而竞争抑制法易产生假阳性。
还有竞争抑制法中,EL ISA 检测结果与实验用中和抗原浓度和含量有极大关系[2],这也最为我们所忽视。
中和抗原必须严格滴定,如果中和抗原浓度过高,试剂盒敏感性下降,检出率低,假阴性增多[2]。
试剂盒整体上,试剂灵敏度主要取决于抗体亲和常数(K 值)和抗体的滴度,还取决于标准曲线的斜率和零标准管的重复性两个因素[1]。
ELISA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ELISA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免疫学指标最受欢迎、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以及结核等传染类疾病的诊断及激素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成本低、环保且适合大批量人群筛查等优点,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一些影响因素不容小觑,临床待检标本常受溶血、黄疸、脂浊、类风湿因子、高浓度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药物、血液抗凝剂及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判断错误。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特殊的试剂分析方法,在免疫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其试剂易于保存、结果判断较为客观,是目前实验室检测抗原抗体最经济、最普遍的试验诊断方法。
其原理是将抗原(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再将待测抗体(抗原)、酶标抗原(抗体)与固相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经洗涤使免疫复合物与待测抗体(抗原)呈比例,加入酶反应底物使其与固相上的酶反应变色,根据颜色做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检测结果。
ELISA 法步骤包括标本的采集、保存、加样、温育、洗板、显色、比色以及结果判断,临床采集待检样本过程中常出现溶血、黄疸、脂浊,类风湿因子、高浓度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药物及血液抗凝剂等亦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虽然操作简单,但还是需要注意一些因素的影响,试剂的选择、正确的操作、优良的仪器都与检测结果密切相关。
本文根据样本的影响因素及操作流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展开笔述,对ELISA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作一综述,希望提高ELISA法检测的准确性。
1 样本的影响因素临床采取空腹抽取静脉血清作为ELISA 检测标本,标本采集过程中很多因素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如溶血、脂浊、类风湿因子、甲胎蛋白、高浓度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药物、血液抗凝剂及细菌污染等。
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比较差 异有 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但 P R L分泌不稳 定 , 情 绪、 运动 、 性交 、 饥饿 及进食 均可影 响其分 泌 。根据 其特 点 , P R L明显升高者 , 一次检查 即可确定 , 而P R L轻度升 高者不 可轻易诊断为高泌乳 素血症 。 T S H在女性 不孕症 中 的作 用也不 可 忽视 。T S H 是分子 量大约为 2 8 0 0 0道尔顿的糖蛋 白, 由垂 体前 叶的嗜碱细胞所
表1 1 0 6例 女 性 不 孕 症 患 者 血清 6项 激 素 含 量 ( ± ) 项目 a S H( m I U / L ) L H( I U / L ) F S H( I U / L ) P R L ( i r g / h a) 正 组 月 组 月 组
-
-
—
—
8 24 - - — —
志2 0 1 3年第 2 6卷第 6期 J o f R a d i o i m m u n o l o g y 2 0 1 3 , 2 6 ( 6
2 9 . 5岁( 为月经 正 常组 ) ; 月经 紊乱 1 0 3例 , 年龄( 2 2—3 9 ) 岁, 平均 3 1 . 8岁 ( 为月经紊乱组 ) 。
L H和 P R L的 代 谢 , 引起月经紊乱、 失调, 严 重 者 可 致 闭 经 j 。月经紊乱组与 正常对 照组 比较 , 其T S H 升高 有统 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E 2 ( p mo VL)
T ( n mo l / L)
1 2 8. 9 5 4 - 3 7. 2 5 1 1 9. 5 8 -4 4 4 . 2 5 7 9. 2 5 -4 4 9. 4 4 2. 0 6±1 . 2 5 2. 1 1±1 . 3 8 1 . 9 8 -1 4 . 3 3
影响ELISA实验因素阐述

影响ELISA试验因素叙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s,ELISA)以来,由于ELISA具有快速、敏感、简便、易于标准化等优点,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尽管早期的ELISA由于特异性不足高而阻碍了其在实际中应用的步调,但随着方法的不绝改进、料子的不绝更新,尤其是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包被抗原,采用针对某一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阻断ELISA试验,都大大提高了ELISA的特异性,加之电脑化程度高的ELISA检测仪的使用,使ELISA更为简便应用和标准化,从而使其成为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基本原理:ELIS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合,此种结合不会转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
此种酶标记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显现颜色反应。
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
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这样就将酶化学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使ELISA方法成为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检测方法。
一、试剂的影响因素:应选用有国家批准文号,质量靠得住的产品,不能图便宜,忽视质量保证。
试剂应妥当保管于4℃冰箱内,在使用时先平衡至室温,不同批号的试剂组分不宜交叉使用。
试剂开启后要在一周内用完,剩余的试剂下次用时应先检查是否变质,显色剂如被污染变色将造成全部显色,导致错误结果。
过期的试剂不宜再用,若别无选择,应做好双份质控品的监测,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二、影响因素:酶联免疫(ELISA)是目前检验科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之一,其操作简单,无须特殊设备,使其在各级医院都有应用。
但是,假如忽视了影响其结果的因素,难免会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因此,了解影响试验的因素,减少过错事故的发生是极其必需的。
ELISA检测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ELISA检测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关键词】 ELISA检测;影响因素;分析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
Engvall 和Perlmann于1971年最先应用该法进行了IgG定量测定,并命名为“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由于ELISA方法灵敏,特异性强不需要特殊设备,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抗原和抗体测定[1]。
如乙肝、丙肝抗体等等。
但ELISA测定中影响因素较多,而且其操作中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临床检验中除正常反应外,有时常可见到一些错误结果(即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本文就ELISA检测的影响因素做如下讨论。
1 标本的影响1.1 溶血标本及混有红细胞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易产生假阳性可能是溶血血清中含有过氧化酶物质(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在洗涤过程中往往难以完全洗脱,它可使H2O2释放出原生态氧(O),从而催化底物四甲基联苯胺生成可溶性的有色物质,即显蓝色,产生假阳性[2]。
所以严重溶血标本禁用。
1.2 标本受细菌污染因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因此,被细菌污染的标本同溶血标本一样,亦可产生非特异性显色而干扰测定结果。
1.3 标本保存不当在冰箱中保存过久的标本,在间接法ELISA测定中会导致本底过深、造成假阳性;为克服上述干扰,ELISA测定的血清标本宜为新鲜采集;如不能立即测定,5 d内测定的血清标本可存放于4℃,1周后测定的血清标本应低温冻存;冻存后融解的标本,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合后再测定,但混匀时应轻柔,不可强烈振荡。
1.4 塑料试管能吸附抗原物质,样本久置在塑料管内会使样本内抗原含量下降造成假阴性最好使用真空采血管;并使用非抗凝标本,肝素抗凝血浆会增加OD值,EDTA、酶抑制剂(如NaN3)可抑制ELISA系统中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
1.5 标本凝固不全在工作中,有时为了争取时间快速检测,常在血液还未开始凝固时即强行离心分离血清,使血清中仍残留部分纤维蛋白原,在ELISA测定过程中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易造成假阳性结果;因此血液标本采集后必须使其充分凝固后再分离血清。
利用ELISA检测梅毒结果分析

梅毒是 由苍 白密 螺旋体 的苍 白亚种 即梅毒螺 旋 体 (rpnmapldm, P 所 引起 的一 种古 老 的性 t oe aiu T ) e l
传播 疾病 , 国 2 我 0世 纪 6 0年 代 已基 本 消 灭 ,0年 8 代起 又 死 灰 复 燃 , 呈 逐 年 增 多 之 势 … 。选 择 简 且
泰
山
医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T S AI HAN MEDI AL C L C OL EGE Vo. No 2 2 1 131 . 00
利用 E IA检测梅毒结果分析 LS
石 娜
( 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 , 泰 山东 泰安
2 10 7 00)
关键 词 : 梅毒 ; 酶联 免疫吸附实验 ; 明胶颗粒凝集实验 中图分类号 :4 6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47 1 (0 0 0 14o R4 B 10 -15 2 1 )2 4 _1
对于梅毒的检测 , 许多医疗单位仍采用 T U T R S 这种非特异性 梅毒螺旋体 抗原血清学试验进行初 筛, 由于这种 方法 检 测 的是 病 人 血 清 或血 浆 中 的抗 心 磷脂抗 体 , 对于 其 他 一些 非 梅 毒 患 者如 红 斑 狼疮 等 自身免 疫性 疾病 容易产 生 生物学 假 阳性 J 。
测血清或血浆 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 。利用抗原 的不 同特 性 , 合使 用可 得到 更高 的敏感 性 和特异 性 。 联 综上 所述 ,PE IA法敏 感性 高 , 异性 好 , T —LS 特 操 作简 便 , 断结 果 客 观 准确 , 其 他 方 法更 科 学 、 判 较 更 规范 , 可应 用 于卫生 检 验 和 血 液 中 心 的 自动 化 检测 系统 , 是筛查和检测梅毒的首选方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影响因素探讨
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是1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实验诊断方法,但在实
际操作中的影响因素较多,本站自2009年采用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以来,对试验的
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就比较常见的影响因素作一些探讨。
1 标本的影响因素
1.1外源性因素包括标本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保存时间过长、标本凝固不全和乳糜
血等。
标本溶血对ELISA的影响主要是反应孔对溶血血清中的血红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和溶
血时细胞内液对血清的稀释作用。
Hb具有类过氧化酶活性,其作用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如果反应孔非特异吸附:Hb而残留,则可催化底物显色,使本底吸光度值升高甚至造成假阳性。
当标本中抗体浓度与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时才会因溶血的稀释作用使吸光度值下降;当
标本中抗体浓度近临界值时,可能造成假阴性。
标本的污染菌体可能含有内源性辣根过氧化
物酶,可使试验出现非特异性显色,使结果出现假阳性。
标本在冰箱中保存过久,血清中
IgG可聚合成多聚体,AFP可形成二聚体,在用间接法测定中会导致本底过深,甚至造成假阳性。
冰冻保存的标本反复冻融产生机械剪切力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有破坏作用,可引起假
阴性结果。
标本凝固不全的血清中含有部分纤维蛋白原,如将其加入微孔中,在ELISA测定
过程中仍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易使结果呈假阳性。
乳糜血中的乳糜微粒会吸附
于反应孔壁,可能造成非特异吸附,致使结果出现假阳性。
1.2 内源性因素包括类风湿因子、补体、高浓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异嗜性抗体、某些自
身抗体等。
在类风湿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常含有较高或不同浓度的类风湿因子(RF),其一
般为IgM型,亦有IgG和IgA型,具有与变性IgG产生非特异结合的特点,因为在ELISA测定中,其可与固相上包被的特异抗体IgG以及随后加入的酶标的特异抗体IgG结合,从而出现
假阳性结果。
补体在固相酶免疫测定中,来自哺乳动物的固相抗体和酶标二抗均有激活人补
体系统的功能。
一方面,固相抗体和酶标二抗可因其吸附及结合过程中抗体分子发生变构,
使Fc段的补体clq结合点暴露出来,使clq成为1个中介物将二者交联起来出现假阳性结果。
另一方面,固相抗体也会因为活化补体的结合,封闭抗体和抗原的表位结合能力而引起假阴性。
人类血清中含有抗啮齿类动物的免疫球蛋白(Ig)的抗体,即天然的异嗜性抗体,异嗜性抗
体可通过交联固相和酶标的单抗或多抗而出现假阳性反应。
2 试剂的影响因素
2.1 试剂的选择目前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试剂盒均采用基因工程方法,TP47和TmpA
等包被酶联板,由于不同厂家TP抗原组合不同,来源和用量方面也有差异,造成不同厂家
的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试剂盒检测结果有很大差异,虽然国家采用批批检定的形式对ELISA试剂严格把关,但不同厂家的试剂在使用效果上仍存在差异。
要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
2.2 试剂的运输、贮存要在低温(2~8℃)条件下进行。
因酶类物质是1种特殊的蛋白质,久置、反复冻融或受热后,酶易失去活性,反应微孔板条如果一次用不完时,应进行密封保存防止
受潮,并在短期内使用。
2.3 试剂的准备在临床实验室,对试剂的准备一般不太注意,通常的做法是在实验时将试剂
从冰箱中拿出来即用,而忽略了这种做法有可能影响后面时间不够的问题,其直接的后果是
对一些弱阳性标本的检测出现假阴性。
因此,在ELISA测定前试剂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将
试剂盒先从冰箱中拿出来,在室温下放置20~30min后(或根据本实验的实际情况确定平衡时间),再进行测定,使试剂盒在使用前与室温平衡,这样做的目的能使反应微孔内的温度较快
地达到所需的温度,以满足后面的测定需求。
2.4 试剂的使用不同批号、不同厂家的试剂,由于酶标记物中酶的浓度不尽相同,与固相载
体上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程度不同,故不能混合使用。
对于超过有效期的试
剂则严禁使用。
3 试验操作中的因素
3.1 加样 1)加样时间过长,尤其是手工加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孔间差异加大,更不可先把阴
阳性及质控血清加好后长时间等待。
2)加酶试剂及样品时,要加在孔底,不能加在孔壁上使
用滴瓶滴加试剂时,滴加的角度不同和挤压的力度不同,致使滴加的试剂量不准,都可导致
试验结果不准确。
3.2 温育的影响温育对于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是最关键的因素,温育时间、温度的选
择一般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选择温育的时间、温度。
加完标本和(或)试剂后将微孔板从室温
放入水浴箱或温箱中时,孔内温度从室温升至37℃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是将微孔板一放人温
箱即开始计时,这样就容易造成实际测定中温育时间不够,易致弱阳性标本测不出来。
3.3 “边缘效应”的排除“边缘效应”是在使用96孔板的ELISA测定中,外周孔显色较中心孔深
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可能是96孔板周围孔与中心孔在温育中的热力学梯度造成的,因此在
温育时尽量采用水浴。
3.4 洗板 ELISA测定的洗板一般有2种方式,即手工和洗板机洗板。
一般认为机器洗板较手工洗板效果要好,关键是洗板次数的选择。
洗板次数较少,造成残留,可引起假阳性结果。
洗
板次数过多,可造成抗原抗体结合物洗脱,造成假阴性结果。
3.5 显色市售ELISA试剂盒中,如以四甲基联苯胺(TMB)为底物,则提供的底物为A和B 2瓶
应用液;如以邻苯二胺(OPD)为底物,则试剂盒提供邻苯二胺片剂或粉剂。
显色反应条件为37℃或室温反应15~30 min。
以邻苯二胺(OPD)为底物的试剂,要临用前30 min配制且必须
避光。
以四甲基联苯胺(TMB)为底物的试剂则不需避光,但A、B液应尽量避免接触金属器械。
其次,显色的时间要足够,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对于显色的时间不够重视,显色时间过短
容易造成弱阳性标本的漏检。
显色时间过长会使质控值偏高,影响质控图的绘制。
3.6 结果判定读取结果要在试剂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定性测定用肉眼判读试验结果时,反应板应水平距离白色背景10~15 cm;定量测定时用酶标仪读取结果,酶标仪不应置于阳
光或强光照射下,需先预热15—30 min再进行测试。
综上所述,尽管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操作简单,但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也较多。
故在
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只有加强质量管理,避免或减少影响因素,才能保证血液检测质量,为
临床提供合格安全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李金明.临床ELISA测定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李金明.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北京:人民军
医出版社,2005:87-94.
[2]李会英.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影响因素的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4(10):985-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