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化学答案
《养殖水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适用班级: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60分,)),溶解氧含量约为()。
A.增大,8-12mg/LB.减小,8-12mg/LC.增大,1-2 mg/LD.减小,1-2 mg/L2、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A.水分含量B.有机质含量C.营养盐含量D.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比例3、天然池塘水中氧气的来源下列不正确的是()A.空气的溶解B.植物光合作用C.补水D.化学增氧4、可见光在海水中穿透力最强的是()A.红光B.黄光C.绿光D.蓝光5、从营养盐限制的角度而言,河口区浮游植物通常受到()限制A.KB.NC.PD.C6、将鱼苗从一个水体转移到另一个水体时,水温突然变化不能超过()A.1℃B.2℃C.4℃D.5℃7、关于硬度与养殖生产的关系,正确的是()A.钙离子可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B.钙离子可降低一价金属离子的毒性C.可以增加水的缓冲性D.以上都是8、下列选项中,可以导致硫化氢毒性增大的因素是()A.水温降低B.水温升高C.泼洒黄泥浆D.pH升高9、养殖水体中非离子氨占总氨氮的比例主要受()影响。
A.溶氧B.pHC.盐度D.硬度10、养殖生产上通常要求水体的pH呈中性或弱碱性,这里所说的中性是指()A.pH6.5~8.0B.pH7C.pH6.5~7.5D.pH7~9.011、植物吸收无机化合态氮转变成体内氨基酸、蛋白质等的过程,称为()A.固氮作用B.同化作用C.硝化作用D.反硝化作用12、对虾高密度精养池塘养殖后期水体C/N调节措施是()A.添加碳酸钙B.添加葡萄糖或甘蔗渣C.添加氯化铵D.添加硝酸铵13、关于可控生态养殖管理措施中表述有误的是()A.选择合理的养殖模式B.加大增氧力度,提高水体的氧化能力C.不用杀藻类,提高水体的氧化能力D.保持水体较低水平的浮游生物的数量14、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过高,抑制浮游植物生长;B.光照强度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正常;C.光照强度太弱,浮游植物无法生长。
《水化学与养殖水质》之氮循环1.0

全心全意,海联科!
3、两大N相关水质指标:氨氮和亚盐
(1)氨氮:水产动物剧毒物质,浓度应控制在 0.2mg/L以
下。(主要由水中含氮有机物分解矿化及硝酸盐、亚硝酸盐 反硝化作用产生。包括以非离子氨(NH3)和铵盐(NH4+)形 式存在的氮) 氨氮 = NH3 + NH4+
N的来源和消耗简图
N的流失:1、反硝化作用(N2)↑
N的来源: 1、固氮作用(R-NH2) 2、饲料残饵、粪便 3、池塘施肥
NO3 NO2
-
R-NH2
NH4
+
-
N的退出循环:2、鱼产量;3、腐殖质:底泥中有机物
不同水层的氮循环
逸散 溶解
N2
固氮
有机N
同化
NO3同化
硝化
NO2-
湖上层
氨化
氨化 N2 固氮 有机N 脱氮 扩 散 N2 沉 降 NO3NO2-
NH3
NH3 扩 散
湖下层
固氮
嫌气分解
有机N 沉积物 N
氨化
NH3 沉积物
不同水层主要反应和结果差异
环境条件 主要反应 结果
上 层 水
下 层 水 沉 积 物
溶氧高、阳光充足; 藻类含量丰富; 硝化细菌活力强; 溶氧较低、光线不足; 藻类活力较弱; 有机物含量丰富; 高度缺氧、无光; 有机物含量丰富; 厌氧性细菌含量多;
2、养殖池塘中的N循环
全心全意,海联科!
2、养殖池塘中的N循环 养殖水体中N的来源
固氮作用:氮气经固氮蓝藻或固氮细菌为有机氮; 饲料残饵、粪便:是N的最大来源,越是劣质饲料N的利用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水产养殖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

I II.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河北省普通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水化学模拟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50分)说明: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在其他位置上作答的无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4.水中溶解氧较低时,鱼的呼吸频率加快,耗氧率。
15.水体有机物含量的表示方法常用:总有机碳(TOC)、、化学耗氧量(COD)、高锰酸钾指数。
16.太阳高度角是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17.水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的减小而。
18.天然水中磷元素的存在形式有溶解磷和。
19.富营养型水体溶解氧主要来源于。
20.河流及贫营养型水体溶解氧主要来源于。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21.已知水中HCO -3含量为122.0mg/L,CO 2-3含量为6.00mg/L,OH -含量忽略不计,则水的碱度为()mgCaCO 3/L。
(计算中各元素的原子量分别取:H=1,C=12,O=16,Ca=40)。
A.1.101B.2.202C.110.1D.128.022.水体三大营养元素是N、()、S i 。
A.NaB .PC.CaD.Cl23.造成水体水化学成分垂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大风B.注水C.排水D.光照和水温24.NH 4+、NO -3、NO -2和N 2大量共存时,藻类一般优先吸收()。
A.NH 4+B.NO -3C.NO -2D.N 225.淡水及盐度低于()的海水,其最高密度相应的温度均在其冰点以上。
A.1‰B.25‰C.35‰D.50‰26.水体中脱氮作用发生的位置是()。
A.水的上层B.水中无氧层C.水中有氧层D.跃温层27.在水体营养分解层,有机物合成速率()有机物分解速率。
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28.在氧气充足的水层,有机物中的硫元素最终被氧化成()。
养殖水化学试题库

养殖水化学试题库《养殖水化学》试题库一、判断问题(共60个)1.大洋水缓冲能力大于淡水。
2.藻类在水中的光合作用增加了水的pH值和碱度3。
重金属最有毒的形式是自由离子4.无机还原物丰富的水溶氧测定时采用经典的碘量法。
5.各个河口区盐度与氯度关系式中常数项相同。
6.如果不同水体中HCO3-和CO32-的含量相等,则两者的pH值相同7。
经典的碘量法用于测定水产养殖水中的溶解氧。
8.河口水s-cl‰关系中的常数项是相同的。
9.河口区与大洋水的cl‰与s‰之间具有相同的关系。
10.水体中碳酸根含量高,其ph值必高。
11.在池塘水中,当二氧化碳含量最高时,溶解氧含量通常最高。
12.池塘水的pH值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
13.水体ph越高,硫化物中硫化氢占的比例越大。
――14.水体ph越低,总氨中分子氨占的比例越高。
15.藻类光合作用增加了水的pH值,导致HCO 3-含量降低,CO 32-含量增加。
16.Alekin分类仅适用于淡水,不适用于海水17.光合作用使池水ph升高,所以引起水中co2含量下降,co32-含量升高。
18.no2-对鱼的安全浓度(sc)可用下式求算:sc=0.01×96hlc5019.cl‰=0.3285233×Wag,其中Wag为在标准海水中沉淀1kg卤素所需的纯银克数。
20.当向池塘施用碳酸氢钠时,二氧化碳会增加。
21.鱼池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引起池水ph上升,co32-也随之增加。
22.鱼池水溶氧的测定采用经典的碘量法。
23.鱼池水中溶氧主要为养殖鱼类所消耗。
24.1-3mmol/L或2-3mmol/L的水产养殖水是最好的。
25.气体溶解度反映了气体在水中能溶解的最大值。
26.海水具有最大的缓冲能力。
27.普通海水没有最大缓冲容量。
28.当海水与淡水的温度与ph均相等,则两者二氧化碳系统各组分含量大小顺序也必相等。
29.水中藻类光合作用,使下列平衡co32-+co2+h2op2hco3-向左移动,因而引起碱度的下降。
水产养殖学专业水环境试题及答案

《水环境化学》试卷(必修,A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用题年级、专业(班级):2008级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分配系数2.标化分配系数3.辛醇-水分配系数4.生物浓缩因子5.亨利定律常数6.水解速率7.直接光解8.光量子产率9.生长物质代谢10.共代谢四、问答及应用题:(共70分)1.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2CO3*]、[HCO3-]和[CO32-]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30分)2. 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mmol/L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上升至8.0。
若用NaOH强碱进行碱化,又需加入多少碱?(20分)3. 叙述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在哪些重要过程。
(20分)《水环境化学》试卷(必修,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分配系数: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2)标化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水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碳呈正相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
(3)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 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
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
K OW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
(4)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5)亨利定律常数:通常可理解为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气-水分配系数。
(6)水解速率:反映某一物质在水中发生水解快慢程度的一个参数。
(7)直接光解: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
养殖水环境化学刘长发答案

养殖水环境化学刘长发答案
1、不能作为天然水含盐量的指标是
A、离子总量
B、矿化度
C、盐度
D、温度
答案:温度
--------------------------------
2、当海水的盐度为30时,海水的冰点()最大密度时的温度。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无法判断
答案:高于
--------------------------------
3、海水盐度的测定方法包括
A、电导盐度计
B、光学折射盐度计
C、比重计
D、化学法
答案:化学法
--------------------------------
4、按照阿列金分类法可以将天然水分为三大类,包括
A、碳酸盐类
B、硫酸盐类
C、氯化物类
D、硝酸盐类
答案:碳酸盐类; 硫酸盐类; 氯化物类
--------------------------------
5、天然水密度是()的函数。
A、温度
B、含盐量
C、压力
D、盐分组成
答案:温度; 含盐量; 压力; 盐分组成
--------------------------------。
《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216)一、名词解释1.限制因子:。
2.临界氧量:3.拥挤效应:4.生态位:5.水呼吸:6.赤潮生物:7.内禀增长率:8.窒息点:9.营养级:10.生态学:11.生态系统:12.生态因子:13.生境:14.阈:15.生态幅:16.指示生物:17.种群:18.环境容纳量:19.生物群落:20.群落演替:21.库:22.积温:23.有效积温:24.生物群落:25.生态平衡:二、选择题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一生态学定义是由首次___ ____提出的。
A. Odum E.P.B. Haeckel E.C. ForelD. Tansley2.水体光照特点之一是透入水层光的光照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_________。
A.指数式递减 B. 指数式递增 C. 不变 D.算术级数递减3.鱼类和贝类的存活曲线接近于__ _____。
A. B型 B. C型 C. A型 D.其它型4.以下呈C型存活曲线的生物是______。
A. 熊猫 B. 鲸鱼 C.鲤鱼 D.人5.以下哪种生物更倾向于K-对策者____ ___。
A.轮虫 B.枝角类 C. 桡足类 D. 原生动物6.海洋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___ ____。
A. 等渗调节 B. 低渗调节C.高深调节D.随渗调节7.淡水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____ ___。
A. 等渗调节 B. 低渗调节C.高深调节D.随渗调节8.天然淡水温带湖泊中氧气的主要由___ ___消耗。
A.鱼类呼吸 B.逸散入空气 C.底栖生物呼吸 D.水呼吸9.林德曼定律生态效率一般是_____ ______。
A. 10% B. 10-20% C. 50%D. 15%10.两物种间相互作用彼此得利但缺少另一方不能继续生活的种间关系为_____ _____。
A. 互利共生B. 原始合作C. 竞争D. 中性作用11.个体水平的生物能量学方程一般是指_____ ______。
养殖水环境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养殖水环境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养殖水环境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在养殖业中,水环境的质量对于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养殖水环境的化学特性和如何解决其中的问题,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养殖水环境化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水的硬度?硬度对养殖有什么影响?答:水的硬度是指水中溶解的钙和镁离子的含量。
硬度对养殖有重要影响。
高硬度的水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使得鱼类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此外,高硬度的水还会影响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增加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对养殖动物造成危害。
2. 如何降低水的硬度?答:降低水的硬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使用酸性物质,如柠檬酸或醋酸,向水中添加适量的酸性物质,可以中和水中的碱性成分,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 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钙和镁离子,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3. 什么是溶解氧?为什么溶解氧对养殖动物很重要?答: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含量。
溶解氧对养殖动物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养殖动物进行呼吸和代谢所必需的。
缺乏溶解氧会导致养殖动物缺氧,影响其生长和健康。
4. 如何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答: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增加水的曝气面积,例如通过增加水的搅拌或使用气泡增氧器等方式,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溶解氧的含量。
- 增加水的氧气供应,例如通过向水中添加氧气或增加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5. 什么是氨氮?为什么氨氮对养殖动物有害?答:氨氮是指水中溶解的氨和氨离子的含量。
氨氮对养殖动物有害,因为它会导致养殖动物的中毒和死亡。
氨氮会刺激养殖动物的呼吸道和鳃,导致呼吸困难和鳃病。
此外,氨氮还会抑制养殖动物的免疫系统,使其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6. 如何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答: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加强水的曝气,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氨氮的氧化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水化学答案养殖水化学答案【篇一:养殖水化学知识点】xt>1. 天然水中的主要阳离子和主要阴离子2. 养殖水环境中重要的水质指标、意义及分类3. 表示水中含盐量的水质指标,表示方法间的关系,对养殖的影响4. 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的水质指标5. 水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循环、及其相关的作用6. 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7. 温跃层及危害8. 水中有毒物质及影响因素9. 电子活度与pe、氧化还原电位10. 增氧作用和耗氧作用11.水中气体溶解度与饱和度,影响因素12.水体碱度、硬度,变化规律及与养殖的关系13.水体二氧化碳系统、分布系数与碳酸平衡14.水体ph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15.离子强度、活度与活度系数16.天然水的化学分类法17.水体透明度与补偿深度18.日较差及养殖水体溶解氧的管理19.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一般规律20.水中磷元素的存在形式、循环、及分布变化规律21.天然水有机物的分类22.腐殖质其对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23.水中胶体的种类、带电性与电动电位24.胶体的稳定性与脱稳25.胶体的吸附与吸附等温式26.溶解度与溶积度27.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28.水中常见难容物质溶解性与ph的关系29.络合物与络合常数30.水中常见配位体的种类及对金属的配合作用31.水体缓冲体系32.水中毒物种类及特征33.水中调控1【篇二:养殖水化学】txt>一、考试说明1. 参考教材养殖水环境化学,雷衍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1版2. 试卷结构(题型)及比例(总计100分)1)填空(30%)2)问答题(50%)3)计算题(20%)二、考试大纲1. 考试大纲的性质养殖水化学是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报考水产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硕士学位考生参加养殖水化学课程考试,明确复习的主要内容和范围,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2. 考试主要内容绪论什么是水质?常见水质指标有哪些?国内常见的水质标准有哪些?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天然水的化学组成;表示天然水中离子含量的指标有哪些?天然水的化学分类法;什么是天然水的依数性?天然水的透光性;水的流转混合作用与水体的温度分布。
第二章天然水的主要离子硬度的概念、单位及其生态学意义;碱度的组成、单位及其生态学意义;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
第三章溶解气体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与消耗;天然水中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溶解氧的测定原理及饱和含量、饱和度的计算;溶解氧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水中二氧化碳系统的组成;水的ph及缓冲性;二氧化碳系统的重要性;水中硫化氢的产生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第四章营养元素营养盐与藻类的关系;米氏方程;氮元素的存在形态;氮的来源和转化;有毒氮元素的形式有哪些?非离子氨的求算;磷元素的存在形态;磷的迁移转化规律;硅及其他微量营养元素的存在形态、在水中的含量及其与水生生物的关系;富营养化的概念、成因与解决办法。
第五章有机物质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反映有机物含量的水质指标有哪些?耗氧有机物的种类、来源及其在水中的变化;腐殖质;持久性有机物的种类、来源、危害、生物富集;有机物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第六章水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中的胶体物质有哪些;凝聚作用与水生生物;吸附作用对于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水中常见络合反应;水中常见的溶解与沉淀平衡反应。
第七章水中的污染物质污染物质的种类与来源;水质评价方法;毒性试验的种类;急性毒性实验的设计及结果处理;重金属的来源及毒性;生物富集、生物蓄积。
第八章养殖水体的水质调控技术主要的监控指标;水质调控的基本原则;常见的水质调控技术【篇三: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txt>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水质:水及其中杂质所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
2、水质系:水和其中杂质所组成的一切复杂体系。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为什么说天然水是包含各种杂质的溶液或浊液?答:天然水中溶解了多种盐类、气体和有机物,而且还含有泥沙、粘土颗粒、浮游生物、有机碎片等悬浮物质,所以说天然水是包括各种杂质的溶液和浊液。
2、水生生物与水、水质有何密切关系?(可问老师)答:主要从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等与水、水质的关系及养殖生产的产量、质量与水、水质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另以阐述。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硬度:单位水体中所含二价和二价以金属离子的总量为水的硬度。
2、暂时硬度:水中的钙、镁的碳酸氢盐在煮沸后即分解成碳酸盐沉淀析出,故相应的硬度又称暂时硬度。
3、永久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用一般的煮沸方法不能把它们从水中除去,所以又称永久硬度。
4、电导率:在相距1cm用惰性金属制成的平行电极间,电解质溶液有1cm2面上所具有的电导,称为电导率。
p325、离子活度:离子的有效浓度。
p306、水的透明度:把透明度板沉入水中,至恰好看不见板面上的白色,此时水的深度即为水的透明度。
7、温跃层: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层。
8、水温的正分层:指夏季的上层温度高,下层温度低的分层情况。
9、水温的逆分层:指冬季的上层温度低,下层温度高的分层情况。
10、水温的全同温:指春秋季的上下层温度几乎相同的情况。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水的硬度如何分类?答:单位水体中所含ca2+、mg2+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按照造成硬度的阳离子的不同,硬度又可分为钙硬度和镁硬度。
考虑阴离子组成,硬度可分为碳酸盐硬度(其中钙、镁的碳酸氢盐标定的硬度又称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又称永久硬度)。
2、硬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三种?这些单位之间如何相互换算?3、鱼池水硬度变化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何关系?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引起鱼池水硬度变化:光合作用使硬度减小,呼吸作用使硬度增大。
4、盐度小于24.9的海水,密度最大时的温度比冰点高,在冰下可以保持高于冰点温度的水层;在盐度为24.9的海水中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与冰点相同:(24.9‰、-1.350c),纯水在3.980c时密度最大。
5、何谓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发生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p56答:在缺氧环境中,各种硫酸盐还原菌可把so42-还原成硫化物,这一过程称为硫酸盐的还原作用的,其发生的条件是:(1)缺乏溶氧;(2)有丰富的有机物;(3)so42-的含量(4)有微生物的参与。
6、硫元素在水体中有哪些转化作用?答:硫元素在水体中的转化作用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化学沉淀或吸附沉淀和同化作用及蛋白质分解作用。
7、硫化氢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ph值降低的毒性增强?p56答:h2s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主要与水温、ph值等有关,在硫化物的三种存在形式中,h2s毒性最强,ph下降,硫化氢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增加,毒性也随之增强。
8、养殖生产中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硫化氢的生成及其毒害作用?p57答:主要措施有:(1)促进水体垂直流转混合,打破其分层停滞状态,避免底泥、底层水发展为厌气状态。
(2)尽可能保持底质、底层水层中性、微碱性(ph值8左右),极力避免底质、底层水呈酸性。
(3)施用铁剂,提高底质、底层水中铁含量。
(4)避免大量so42-进入养殖水体。
9、为什么fe2+、fe3+、石灰水、黄泥水均可降低水中硫化物的毒性?p57答:fe2+、fe3+可使硫化物转化为硫和硫化亚铁沉淀,黄泥含铁离子也具有此作用,而石灰水会增大水的ph值,降低硫化氢含量,而且石灰水及铁剂也有催化硫化物的效果,所以fe2+、fe3+、石灰水、黄泥水均可降低水中硫化物的毒性。
10、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关系?答:(1)光照强度过高,抑制浮游植物生长;(2)光照强度适宜,在其他条件合适时,浮游植物可以正常生长;(3)光照强度太弱,浮游植物无法生长。
11、一定压力下,天然水的冰点下降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一定压力下,天然水的冰点下降与水中溶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冰点下降值越大,其间关系为:△tf=kfma。
12、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与海水盐度呈什么关系?答:天然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随盐度的增加而下降。
13、为什么天然水结冰从表层开始,底层水温可保持在冰点以上?答:天然淡水盐度小于24.695‰,最大密度时的温度高于冰点,在最大密度时的温度以上降温时,其密度逐渐增大,产生垂直对流,直到达到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再继续降温,使表层水密度小于下层水,不能产生垂直对流,直到表层结冰,而底层水温仍可保持在冰点以上。
14、为什么海水较难结冰,而且结冰后冰下的水温比淡水冰下的水温低得多?答:海水含盐量比淡水高,由于冰点下降,其冰点比淡水低,海水盐度大于24.695‰,密度最大时的温度比冰点低,表层海水温度降低,其密度一直在增大,如果下层海水温度高于表层,则垂直对流就一趟在进行,而且温度越趋于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垂直对流就越剧烈,即使海水表层已结冰,但冰下的海水也没有到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冰下海水继续进行对流运动,因而海水较淡水难结冰,而且结冰后海水冰下的水温比淡水冰下的水温低得多。
15、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温跃层?答:深而狭窄、岸高且树多的水体,在夏季连续多日无风或仅有微风的晴朗日子里,容易形成温跃层。
16、温跃层对养殖生产有什么影响?答:温跃层就像一个屏障把上下水层隔开,上层丰富的溶氧不能传输到下层,下层丰富的营养盐不能补充给上层。
久而久之,下层可能出现缺氧,上层缺乏营养盐,对鱼类和饵料生物生长均不利。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气体的溶解度:在一定的条件下,某气体在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即水被气体所饱和,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气体的量称为该气体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含量的增加。
3、气体饱和度:指溶解气体的现含量占所处条件下的饱和含量的百分比。
4、日较差:溶氧的日变化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变化幅度,简称“日较差”。
5、窒息点:引起生物窒息死亡的溶氧上限值称为该生物的窒息点。
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答:(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可使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2)含盐量:当温度、压力一定时,水中含盐量增加使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3)气体分压力:在温度与含盐量一定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气体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2、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答:(1)气体不饱和度:水中溶解气体的不饱和度越大,则气体的溶解速率越大。
(2)水的比表面积:在同样的不饱和度下,水的比表面积越大,溶解速率就越大。
(3)扰动状况:扰动可加快气体的溶解速率。
3、气体溶解速率中的双膜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气体溶解中的“双膜理论”认为,在气、液两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相对稳定的气膜和液膜;即使气相、液相呈湍流状态,这两层膜内仍保持层流状态;无论如何扰动气体或液体都不能将这两层膜消除,只能改变膜的厚度;气体主体内的分子溶入液体主体中的过程有4个步骤:(1)靠湍流从气体主体内部到达气膜;(2)靠扩散穿过气膜到达气---液界面,并溶于液相;(3)靠扩散穿过液膜;(4)靠湍流离开液膜进入液相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