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几年级学设x解方程

小学几年级学设x解方程

解方程是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

数学,培养孩子们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

就梳理出小学各年级如何来学设解方程。

一、小学一年级

1.逐步掌握"数字表示:加、减的同种及不同种式的解法"的概念。

2.掌握以口算的方式解决简单的式子。

3.了解解方程是什么。

二、小学二年级

1.巩固和深入学习“数字表示:加、减的同种及不同种式的解法”的概念。

2.初步练习以口算的方式解决更复杂的式子。

3.开始正式学习如何正确解决一个变量的简单方程。

三、小学三年级

1.巩固和拓展“等式、方程及其解法”的概念。

2.逐步加强口算,逐步掌握解决一个变量的简单方程的方法。

3.学习“不等式的课程”,学习如何解决一个变量的不等式。

四、小学四年级

1.复习和巩固等式、方程及其解法的概念,加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

能。

2.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学习“列方程组系”,学会解决两个变量的方程,了解线性方程组的解。

五、小学五、六年级

1.健全运用等式、方程及其解法的概念,复习和巩国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巧。

2.学习解不等式,学习绘制不等式的图像。

3.了解”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熟练掌握解决多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准

确掌握约束条件下的解。

总结,就小学各年级来说,学设解方程的方法逐渐增多,拓宽孩子们

的视野,从解一个变量的简单方程,到解线性方程组,使孩子们对数

学更加了解,提升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孩子们问题思维能力,使孩子们在学习数学中排除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会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 3、会独立地解答一、二步方程。 4、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过程与方法 会对具体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中让学生独立自主探索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必胜的信心。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这样的方程。 (2)会用方程的解进行验算。 2、难点: 用等式的性质解a÷x=c这样的方程。 3、关键: 等式性质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 练习卡片一套,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空,说出填数的理由 ①17.5-( )=5 ②( )×1.7=3.4 ③2.7÷()=9 ④a+b-( )=a-c+b ⑤2n=n+( ) ⑥42-8=7×6-( ) ⑦3x+8=8+x+() 填完以后,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判,看有没有错误。然后请小组长汇报填空的正确情况。 预设①:第1小题,()填的是17,错了,应该填12.5。 预设②:第3小题,()填的是3,错了,应该填0.3。 这两个错误是谁发现的?为什么认为是错误的? 验算。把答案拿到括号里,重新算一遍,就知道了。 算来看看,是不是一个好办法呢?(生上台板演演算过程) ③第5小题,()填的是2。 ④第7小题,()填的是3。 对了,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会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否则

你做得再多,错了也没有用,还耽误了许多时间。有些可以计算的题,可以验算;有些不能直接算的题可以举例(任意拿一个数去做代表,试算一下),或者用性质、意义去衡量一下,总之,要学会回过头来检查、验算。好,接着往下看,写出等式。 2、看卡片写等式 20加上x等于30 8a等于2b减去21 12的3倍等于36 3y减去8等于13 请同桌互相检查写好的等式,我请几个同学到展台上把他们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大家评判一下。 这些等式,哪几个是方程?谁能够很快猜出方程里未知数的答案? 二、走进新课 1、汇集问题,寻找出路 ①会猜方程“20+x=30”的答案,x=10。 ②知道方程“3y-8=13”的解,y是7。三七二十一,减8是13。 ③不知道8a=2b-21的解 这个方程的答案挺难猜。我们留着以后来研究。 2、解决问题,形成方法 看到刚才同学们猜得那么有趣,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考拉也来凑热闹。(课件出示例1)你看它们多可爱啊! 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发现图上有4只考拉,每只重xkg,他们一共重12kg。) 大家能根据数学信息说出等量关系吗? (4只考拉的质量=12kg。) 请大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x=12。 根据题意,知道4只考拉重12kg,设每只考拉为xkg,可以得到方程4x=12。(教师板书方程) 大家想一想,方程4x=12的解是多少呢? (1)方程4x=12的解是3,因为三四十二,所以x=3。 (2)也认为方程4x=12的解是3,因为x是12的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12÷4=3。 (3)也认为解是3。因为4x就是4乘x,利用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4,就可以得到x=3。 大家的想法都很好,那你们把它写下来。 (学生写完后,交流,老师展示部分学生写的过程) (1)4x=12 12÷4=3 (2)4x=12 x=12÷4 x=3 (3)解:4x=12 x=12÷4 x=3 (4)解:4x=12 4x÷4=12÷4 x=3 从大家的书写中看出,三位同学都求出了方程的解是3。在数学上,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老师板书: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要把解方程写出来,还有一定的格式,否则,别人就可能看不懂。(结合生3,生4的书写讲解书写格式)先提行,写下一个“解”字;为了美观,尽量使等号对齐,两边写式子。生3利用数量关系式解答,生4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两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解方程》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方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等式的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一起玩过的天平游戏吗?谁来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即天平平衡原理)。同学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可真不少,还想不想玩游戏?(想)好,现在我们就一起玩个猜球游戏: 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乒乓球盒,让学生猜里面有几个球?(学生可以任意猜)师:盒子里面有几个球,1个?2个?.......你能准确说出盒子里有几个吗?生:不能! 师引导学生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球的个数。 师:要想准确知道有几个球,再给同学们一些信息。(师课件出示天平左边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球,右边透明盒子里有9个球,天平平衡)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3=9) 师:现在你知道X的值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先通过回味上节课的天平游戏旨在对等式的性质即天平平衡原理作必要的知识回顾,同时自然而然的引出猜球游戏,并在游戏中生疑,层层设问,步步为营,为下面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独立思考:盒子里有几个球?也就是X所表示的数值是多少?(由于数据较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出结果) 2、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这里给与学生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X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 (1)利用加减法的关系:9-3=6。 (2)想6+3=9,所以X=6。 (3)把9分成6+3,想X+3=6+3,所以X=6。 (4)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就得到X=6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我们看前三个同学都是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或数的分成想出了答案。第四个同学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他的想法对吗?我们可以来验证一下。 4、操作验证:师拿出课件演示中的天平实物(天平左边一个不透明盒子和3个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的方式详解(供参考)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的方式详解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4x-3=21,6x-2(2x-3)=20 方程的解: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上式解得x=6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进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方程确实是一架天平,“=”两边是平稳的,一样重! 1. 等式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 加减乘除法的变形: (1) 加法:a + b = 和则 a = 和-b b = 和-a 例:4+5=9 那么有:4=9-5 5=9-4 (2) 减法:被减数a –减数b = 差 那么:被减数a = 差+减数b 被减数a-差 = 减数b 例:12-4=8 那么有:12=8+4 12-8=4 (3) 乘法:乘数a ×乘数b = 积 那么:乘数a = 积÷乘数b 乘数b= 积÷乘数a

例:3×7=21 那么有:3=21÷7 7=21÷3 (4) 除法:被除数a ÷除数b = 商那么: 被除数a= 商×除数b 除数b=被除数a ÷商 例:63÷7=9 那么有:63=9×7 7=63÷9 解方程的步骤: 一、去括号:(1)运用乘法分派律; (2)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要变号;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不变号。 二、移项:法1——运用等式性质,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 法2——符号过墙魔法,越过“=”时,加减号互变,乘除号互变。 注意两点:(1)老是移小的;(2)带未知数的放一边,常数值放另一边。 3、归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归并;常数加减计算。 4、系数化为1:利用同乘或同除,使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五、写出解:未知数放在“=”左侧,数值(即解)放右边;如x=6 六、验算:将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数,检查等号两边是不是相等! 注意:(1)做题开始要写“解:”(2)上下“=”要始终对齐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解方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解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最关键是前两步:设未知数和列方程。有的同学说解方程的部分不是篇幅很长么,为什么不是关键部分呢?其实,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虽然篇幅很长,但只要注意到符号变化、分配律等基本运算技巧,解的过程是较容易掌握的。相反,前两步篇幅虽然短,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精华和难点却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需要用以体会。 一般地,设什么量为未知数,最简单明了的想法是设所求为x(复杂的题目有时要采取迂回战术,间接地设未知数),当所求的数较多时,把这些所求的数量用一个或尽量少的未知数表达出来,也是很重要的。 设完未知数,就要找等量关系,来帮助列出方程。这时需要认真读题,因为许多等量关系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中文有很多字、词、句表达相等的意思,如相等、是、比多、比少、是的几倍、的总和是、与的差是等等,根据这些字句的含义,再加上其中的量用未知数表达出来,就能列出方程。 重点难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用字母来代替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列出方程,然后解出未知数的值,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未知数直接参加运算。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地设立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而找出等量 关系又在于熟练运用数量之间的各种已知条件。掌握了这两点就能正确地列出方程。 学法指导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依题意确定等量关系,设未知数x; 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写出答案。 (2)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要养成多角度审视问题的习惯,增强一题多解的自觉性,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于变量较多并且变量关系又容易确定的问题,用方程组求解,过程更清晰。 经典例题 例1某县农机厂金工车间有77个工人。已知每个工人平均每天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或丙种零件3个。但加工3个甲种零件、1个乙种零件和9个丙种零件才恰好配成一套。问:应安排生产甲、乙、丙种零件各多少人时,才能使生产的三种零件恰好配套。 思路剖析 如果直接设生产甲、乙、丙三种零件的人数分别为x人、y人、z人,根据共有77人的条件可以列出方程x+y+z=77,但解起来比较麻烦如果仔细分析题意,会出现除了上面提到的加工甲、乙、丙三种零件的人数为未知数外,还有甲、乙、丙三种零件各自的总件数也未知。 而题目中又有关于甲、乙、丙三种零件之间装配时的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可以用比例关系表示,而乙种零件件数又在中间起媒介作用。所以如用间接未知数,设已种零件总数为x个,为了配套,甲种、丙种零件件数总数分别为3x个和9x个,再根据生产某种零件人数=生产这种零件的个数工人劳动效率,可以分别求出生产甲、乙、丙种零件需安排的人数,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即按均衡生产推算的总人数,列出方程解答 设加工乙种零件x个,则加工甲种零件3x个,加工丙种零件9x个。 答:应安排加工甲、乙、丙三种零件工人人数分别为12人、5人和60人。例2牧场上长满牧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场可供10头牛吃20天,可供15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思路剖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2)》教案

解方程(2) 教学目标 1、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形如ax二b和a-x 二b 的方程。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方程吗?等式的性质呢? 板书课题: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用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 1、出示教材第68页例2第一个天平图。 (1)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师: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天平左边是3个盒子就是3x,右边是18个正方体,此时天平平衡。可以也列式:3x =18。 (2)引导学生:通过上节课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决这个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解题过程,思考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6。 (4)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3x—18 解:3x 4-3=184-3 x =6 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5)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6)做一做: 1. 6x=6. 4 x4-7=0. 3 2、学习例3。 (1)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2)说说自己遇到的困难-x=9-20。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3)小组讨论:怎样解形如20-x=9的方程? 教师提示:20-几=9?怎么调整刚才的算式?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等式两边同时加上x,方程会变成我们学过的20=9+x。 (5)学生自己继续解方程并检验。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

《解方程》是人教版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解简易方程第二部分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之后来解方程的。 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认为让学生解方程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因此必须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解方程的解法和检验方程解的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改变了原来小学阶段解方程的教学要求,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来教学解方程的。原来是利用加减法关系和乘除法关系来解方程的,实际是用算术的思路来求未知数。本节课做到了遵循“概念(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原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理解并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与区别,利用天平平衡原理正确求方程的解,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化解了教学难点。 按理说,学生应该能掌握方程的解法。但在练习中大大出人意料,除了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按照要求完成外,大部分几乎不会做。问题出在哪里?经过认真反思总结如下: 一是从天平过渡到方程,类推的过程学生理解不透,天平两端同时减去3个方块,就相当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这个过程写下来时,要强调左右两边原来状态保持不变,要原样写下来,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造成有的学生不会格式; 二是对为什么要减去3讨论不够,虽然有学生回答上来了,我应该能觉察出学生理解有困难,课件和天平能让学生懂得方程两边要同时减去相同的数,至于为什么这里要减去3却还似懂非懂,如果当时举例说明也许很有效果,比如:x-3=6,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就会发现我们要求出一个x是多少,就要根据方程的具体情况,若比x多余的就要减去,不足x的就要补足,这样效果肯定好些。 三是备学生环节出现差错,这部分内容应该不难,但学生的现有基础是确定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教学效果看,我明显做的不够。

最全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知识点

最全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知识点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2)解设所求量为x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 (4)解答方程,注意计算结果不带单位 (5)检验做答 2、在有多个未知数量的应用题中,通常应将1倍数设为x,举例如下: 例: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父子俩年龄之和为40,求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解:首先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式:爸爸年龄+儿子年龄= 40 因为儿子年龄是1倍数,所以:设儿子年龄为x岁,那么爸爸年龄就是4x,代入等量关系式得: 爸爸年龄为:4x= 4×8= 32(岁) 答:爸爸的年龄为32岁,儿子的年龄为8岁。 3、相遇问题涉及到的公式: 路程= 速度×时间 时间= 路程÷速度 相距距离= 速度和×相遇时间 小学体积和表面积知识点汇总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公式S= a2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公式S= (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 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公式:S= (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公式:S= 6a2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公式:V=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公式:V= abh 正方体的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 a3 圆的周长= 直径×π公式:L= πd= 2πr 圆的面积= 半径×半径×π公式:S= 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 ch= 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 ch+2s= 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 Sh 圆锥的体积= 1/3底面×积高。公式:V= 1/3Sh 学习方法 1.注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在预习的时候,应当把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特定符号这些内容单独汇集在一起,每抄录一遍,则加深一次印象。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这些地方时,应把自己预习时的理解和老师讲的相对照,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预习可以用“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预习方法。 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基本概念。 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 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4、教学重点及难点: 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一) 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 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 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解方程_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1)

解方程 【敎學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敎學重难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敎學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學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學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學习 (一)敎學例题 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學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學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 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敎學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學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 通过,刚才的學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學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5单元 简易方程 第9课时 解方程(1)

第5单元简易方程 第9课时解方程(1) 【教学内容】: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1、2、7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三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的方法详解(供参考)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的方法详解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4x-3=21,6x-2(2x-3)=20 方程的解: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上式解得x=6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方程就是一架天平,“=”两边是平衡的,一样重! 1. 等式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 加减乘除法的变形: (1) 加法:a + b = 和则 a = 和-b b = 和-a 例:4+5=9 则有:4=9-5 5=9-4 (2) 减法:被减数a –减数b = 差 则:被减数a = 差+减数b 被减数a-差= 减数b 例:12-4=8 则有:12=8+4 12-8=4 (3) 乘法:乘数a ×乘数b = 积 则:乘数a = 积÷乘数b 乘数b= 积÷乘数a 例:3×7=21 则有:3=21÷7 7=21÷3 (4) 除法:被除数a ÷除数b = 商则: 被除数a= 商×除数b 除数b=被除数a ÷商 例:63÷7=9 则有:63=9×7 7=63÷9

解方程的步骤: 1、去括号:(1)运用乘法分配律; (2)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要变号;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不变号。 2、移项:法1——运用等式性质,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 法2——符号过墙魔法,越过“=”时,加减号互变,乘除号互变。 注意两点:(1)总是移小的;(2)带未知数的放一边,常数值放另一边。 3、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合并;常数加减计算。 4、系数化为1:利用同乘或同除,使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5、写出解:未知数放在“=”左边,数值(即解)放右边;如x=6 6、验算:将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数,检查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注意:(1)做题开始要写“解:”(2)上下“=”要始终对齐 【例1】解方程:x-5=13 【例2】解方程:3(x+5)-6=18 【例3】解方程:3(x+5)-6=5(2x-7)+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

解方程(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7、68页的例1—3及相应的“做一做”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方程? (2)判断下列哪些是方程? 8.7+9>12 3axb x+y=13 s+9>16 9.8+7=16.8 y=9 3x+5=78 (3)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二)新授课

(1)、揭示课题,复习铺垫。 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 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课件显示:100+X-100=250-100) 师:这时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课件显示: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2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solving equations in mathematics volume 1 of grade 5 of PEP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2篇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 2、篇章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 篇章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结合图例,理解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并进行检验。 3.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难点: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 学生回顾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