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选方案例集系列------甘露消毒丹:泄泻
方剂学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方剂学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能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方剂是A、八正散B、三仁汤C、五苓散D、平胃散正确答案:B2、补阳还五汤的主治病证是A、气滞血瘀的心胃诸痛B、瘀阻胸中之胸痛C、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D、跌打损伤的瘀血肿痛正确答案:C3、补气的基础方剂是()A、温经汤B、一贯煎C、四物汤D、四君子汤正确答案:D4、补中益气汤证的病机为:A、肺肾虚衰,气逆不降B、脾胃气虚,清阳下陷C、卫气虚弱,不能固表D、脾胃气虚,湿自内生正确答案:B5、六味地黄丸三阴并补,其三阴是指()A、肺脾神B、肝脾肾C、心肝肾D、心肝脾正确答案:B6、清营汤中使用丹参的意义是A、清心热B、活血化瘀C、清心,凉血与散瘀,防血与热结D、清热凉血正确答案:C7、血府逐瘀汤证的病机是:A、膈下瘀血,气机郁滞B、胸中瘀血,气机郁滞C、胸中寒凝,阳气不振D、外伤瘀血,气机郁滞正确答案:B8、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功用的方剂是:A、二陈汤B、清气化痰丸C、越鞠丸D、半夏厚朴汤正确答案:D9、病人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数,治宜用A、茵陈蒿汤B、甘露消毒汤C、黄连解毒汤D、三仁汤正确答案:A10、苏子降气汤所致的“下虚”是指:A、肝肾不足B、肾精亏虚C、肾阳不足D、肾阴不足正确答案:C11、天王补心丹的组成中有:A、冬葵子、当归B、天门冬、麦门冬C、忍冬藤、丹参D、冬瓜子、茯苓正确答案:B12、证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选用:A、左金丸B、龙胆泻肝汤C、泻青丸D、当归龙荟丸正确答案:A13、证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按之无力。
”治当首选:A、加减葳蕤汤B、败毒散C、参苏饮D、再造散正确答案:B14、天王补心丹中“三参”是指A、人参、玄参、丹参B、人参、丹参、苦参C、人参、丹参、沙参D、人参、玄参、苦参正确答案:A15、原方用法中指明去滓再煎的方剂是:A、逍遥散B、蒿芩清胆汤C、小柴胡汤D、四逆散正确答案:C16、败毒散中人参的作用是:A、扶助正气,鼓邪外出B、祛邪而不伤正C、大补元气益脾肺D、生津而资汗源正确答案:A17、下列方剂,体现“培土生金”法的方剂是A、四神丸B、百合固金汤C、一贯煎D、参苓白术散正确答案:D18、白头翁主治:A、热毒痢B、暑热痢C、寒热痢D、噤口痢正确答案:A19、患者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治当首选:A、大承气汤B、葛根芩连汤C、白头翁汤D、调胃承气汤正确答案:A20、君药的作用是:A、消除或减缓方中他药的毒性与烈性B、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C、直接治疗次要兼证D、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正确答案:D21、犀角地黄汤的功效是:A、凉血止血,活血化瘀B、清热生津,和胃降逆C、清热解毒,清化湿热D、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正确答案:D22、四君子汤的功用为:A、益气养阴B、益气健脾C、健脾养胃D、益气养血正确答案:B23、方中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同用的方剂是:A、五仁丸B、天王补心丹C、酸枣仁汤D、归脾汤正确答案:B24、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功效的方剂是:A、小建中汤B、桂枝汤C、理中丸D、大建中汤 E吴茱萸汤正确答案:A25、由杏仁、桑叶、薄荷、连翘、菊花、桔梗、甘草、芦根组成的方剂是:A、桑菊饮B、桑杏汤C、连翘败毒散D、杏苏散正确答案:A26、六味地黄丸三阴并补,以补()为主A、肝B、脾C、肾D、肺正确答案:C27、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功用的方剂是:A、柴葛解肌汤B、银翘散C、清营汤D、桑菊饮正确答案:B28、逍遥散证的病机主要是A、肝肾阴虚B、心脾两虚C、肝气郁结D、肝郁血虚脾弱正确答案:D29、治疗五更肾泻的代表方剂是A、补中益气汤B、参苓白术散C、四神丸D、真人养脏汤正确答案:C30、小青龙汤的功用是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B、解表散寒,温肺化饮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D、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正确答案:B31、归脾汤所治出血证的病机是A、脾不统血B、充任不固C、瘀阻血脉D、血热妄行正确答案:A32、泻白散的药物组成是:A、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B、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甘草C、甘草、桑白皮、地骨皮、粳米D、甘草、粳米、黄芩、牡丹皮正确答案:C33、炙甘草的功用是:A、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B、益气滋阴,通阳复脉C、滋阴养血D、益气温阳正确答案:A34、四逆汤的功效是:A、益气固表B、益气回阳C、回阳通脉D、回阳救逆正确答案:D35、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组成的方剂是()A、生脉散B、四逆汤C、四逆散D、麦门冬汤正确答案:C36、四神丸的主治证是:A、虚痢B、痛泄C、肾泄D、脾泄正确答案:C37、气血双补的基础方式A、四物汤B、归脾汤C、四君子汤D、八珍汤正确答案:D38、平胃散的功效是A、燥湿运脾,和中益气B、行气化湿,和胃止呕C、燥湿运脾,行气和胃D、化湿和胃,理气健脾正确答案:C39、黄芪在补阳还五汤中的配伍意义是A、益气升阳B、补气生血C、补气利水D、补气行血正确答案:D40、龙胆泻肝汤的功效是:A、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B、清泻肝火,降逆止呕C、疏肝理脾,清热和胃D、清泻肝胆实火正确答案:A41、羚角钩藤汤的功效是A、凉肝熄风,增液舒筋B、平肝熄风,清热活血C、清热凉肝,化痰开窍D、平肝熄风,滋阴宁神正确答案:A42、参苓白术散中起到载药上行,舟楫之药作用是A、桔梗B、莲子肉C、人参D、砂仁正确答案:A43、“温病三宝”中善于“化浊开窍”的是:A、安宫牛黄丸B、至宝丹C、紫雪D、苏合香丸正确答案:B44、柴胡疏肝散主治:A、肝郁脾虚B、肝郁化火C、肝气犯胃D、肝气郁滞正确答案:D45、银翘散的组成是:A、银花,连翘,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蝉蜕,桔梗,竹叶,芦根,甘草B、银花,连翘,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薄荷,桔梗,杏仁,芦根,甘草C、银花,连翘,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薄荷,桔梗,竹叶,芦根,甘草D、银花,连翘,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薄荷,桔梗,竹叶,葛根,甘草正确答案:C46、具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功用的方剂是:A、五仁丸B、增液承气汤C、麻子仁丸D、济川煎正确答案:C47、《温病条辨》称之为“辛凉平剂”的方剂是:A、麻杏甘石汤B、银翘散C、桑菊饮D、白虎汤正确答案:B48、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煎法均为:A、水煎,去滓,再煎B、酒水各半煎C、酒煎D、水煎正确答案:A49、逍遥散来源于:A、《医宗金鉴》B、《金匮要略》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医方集解》正确答案:C50、患者小便短赤,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选A、甘露消毒丹B、八正散C、导赤散D、小蓟饮子正确答案:B51、由干姜、半夏、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组成的方剂是A、半夏厚朴汤B、半夏泻心汤C、厚朴温中汤D、实脾散正确答案:B52、下面不是朱砂安神丸的组成的是A、当归B、茯神C、朱砂D、黄连正确答案:B53、小青龙汤主证侯的病机是:A、外寒内饮B、外感风寒,痰热内蘊C、风邪犯肺D、上实下虚,痰饮内停正确答案:A54、下焦蓄血,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谵语烦渴,至夜发热,其人如狂,治疗时应首选的方剂是A、血府逐瘀汤B、犀角地黄汤C、大黄牡丹汤D、桃核承气汤正确答案:D55、下面能够用来治疗“凉燥”的方剂是A、杏苏散B、桑杏汤C、麦门冬汤D、清燥救肺汤正确答案:A56、二陈汤的药物组成有A、半夏、陈皮、茯苓、甘草B、半夏、陈皮、甘草、人参C、半夏、陈皮、甘草、乌梅D、人参、白术、陈皮、半夏正确答案:A57、木火刑金而致的咳血证,治宜选用:A、四生丸B、知柏地黄丸C、百合固金汤D、咳血方正确答案:D58、麻杏石甘汤的功用是: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剂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45道1.大黄宜后下的方剂是:( B)A.大黄牡丹汤 B.大承气汤 C.黄龙汤 D.芍药汤E.温脾汤2.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为证治要点的方剂是:(C )A.黄龙汤 B.温脾汤C.麻子仁丸D.大黄牡丹皮汤 E.调胃承气汤3.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之失眠宜用( C)A.天王补心丹 B.酸枣仁汤 C.朱砂安神丸 D.归脾汤 E.补中益气汤4.平胃散证的脉象是:( C)A.浮脉B.沉脉C.缓脉D.弦脉E.迟脉5.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舌红苔白腻,宜选用:( D)A.大柴胡汤B.小柴胡汤C.逍遥散D.蒿芩清胆汤E.半夏泻心汤6.半夏泻心汤的功用是:( C)A.和胃消痞,散结除水B.和胃补中,降逆除痞C.寒热平调,散结除痞D.化痰清热,和胃除逆E.泻火解毒,燥湿消痞7.一贯煎的君药是:( A)A.生地黄B.北沙参C.麦门冬D.当归身E.枸杞子8.生化汤的君药是:( B)A.川芎B.全当归C.桃仁D.炮干姜E.甘草9.主治上实下虚咳喘的常用方剂是:(B )A.清燥救肺汤B.苏子降气汤C.定喘汤D.麻杏甘石汤E.小青龙汤10.下列不具有清热解毒功用的方剂是:( C)A.普济消毒饮B.仙方活命饮C.败毒散D.犀角地黄汤E.银翘散11.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功用的方剂是:(B )A.理中丸B.小建中汤C.吴茱萸汤D.当归四逆汤E.补中益气汤12.下列哪组药物不是小柴胡汤的组成成份:(C )A.柴胡黄芩人参半夏B.柴胡黄芩生姜甘草C.柴胡黄芩人参白芍D.柴胡黄芩半夏大枣E.柴胡黄芩生姜人参13.麦门冬汤的功用是:(C )A.滋阴润肺,益气健脾B.益气生津,润燥止渴C.润肺益胃,降逆下气D.养阴润肺,化痰止咳E.养胃和中,止咳化痰14.川芎茶调散的功用是:( C)A.疏风清热B.祛风止痒C.疏风止痛D.疏风化痰E.疏风养血15.贝母瓜蒌散主治是:( C)A.湿痰咳嗽B.痰热咳嗽C.燥痰咳嗽D.风痰咳嗽E.寒痰咳嗽16.四神丸的组成是:(C )A.五味子补骨脂白蔻吴萸B.五味子补骨脂肉蔻干姜C.五味子肉蔻补骨脂吴萸 D.五味子补骨脂干姜吴萸E.五味子补骨脂吴萸山药17.运用杏苏散,若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应加:(D )A.蔓荆子B.防风C.羌活D.白芷E.细辛18.苓桂术甘汤的君药是:(E )A.甘草B.白术、桂枝C.茯苓、甘草D.茯苓、白术E.茯苓19.天王补心丹中敛心气而安神的药物除五味子外,还有B A.朱砂 B.酸枣仁 C.丹参 D.元参 E.茯苓20.下列属完带汤组成中的药物是:( A)A.白术、苍术、山药B.山药、人参、防风C.白术、人参、茯苓D.白术、山药、薏仁E.人参、白芍、泽泻21古医籍中系统论述八法者,始见于:CA.《医方集解》 B.《伤寒明理论》 C.《医学心悟》D.《备急千金要方》 E.《伤寒杂病论》22方剂剂型中,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村,便于服用和携带的剂型是:BA.汤剂 B.散剂 C.丸剂 D.膏剂 E.丹剂23下列解表剂,内寓"和阴阳"作用的方剂是:BA.麻黄汤 B.桂枝汤 C.麻黄附子细辛汤 D.败毒散 E.九味羌活汤24九味羌活汤组成中除有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甘草外,还有: E A.当归芍药 B.陈皮茯苓 C.半夏陈皮D.栀子黄芩 E.黄芩生地25小青龙汤组成中所使用的药物有:DA.陈皮茯苓 B.紫苏白芷 C.生姜大枣 D.干姜细辛 E.苏子杏仁26在银翘散组成中所用的药物是: BA.防风白芷 B.荆芥穗淡豆豉 C.生姜大枣 D.麻黄杏仁 E.川芎羌活27患者症见发热,咳逆气急,口渴,有汗,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宜用:DA.麻黄汤 B.止咳散 C.桑菊饮 D.麻杏石甘汤 E.小青龙汤28银翘散与桑菊饮所共用的一味药是:BA.银花 B.连翘 C.桑叶 D.菊花 E.杏仁29下列十枣汤的用法,不正确的是: AA.三药共煎 B.大枣煎汤送服 C.温服 D.平旦服 E.空腹服30用大承气汤治热厥,体现的治法是:CA.通因通用 B.寒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E.热因寒用31十枣汤主治证的病机要点是:DA.寒饮内停 B.水热互结 C.痰热互结 D.水饮壅盛 E.水气内停32下列何项不是大黄附子汤主治证:CA.腹痛便秘 B.胁下偏痛 C.心下痞硬 D.发热 E.手足厥冷33小柴胡汤的组成中有:DA.柴胡黄连 B.半夏干姜 C.白芍枳实 D.人参大枣 E.大黄甘草34逍遥散的功用是:CA.疏肝理气,解郁透热 B.疏肝理脾,行气解郁 C.疏肝解郁,养血健脾D.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E.疏肝解郁,行气活血35小柴胡汤主治证中不包括的症状是: BA.寒热往来 B.舌红苔黄 C.胸胁苦满 D.心烦喜呕 E.疟疾黄疸36芍药汤主治: CA.热毒痢 B.暑热痢 C.湿热痢 D.虚热痢 E.挟热下利37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的方剂是:CA.竹叶石膏汤 B.清营汤 C.青蒿鳖甲汤 D.生脉散 E.以上都不是38犀角地黄汤组成中含有:CA.芍药丹参 B.生地丹参 C.芍药丹皮 D.熟地丹皮 E.熟地丹参39导赤散的组成是:CA.生地木通滑石甘草 B.生地竹叶滑石甘草C.生地木通竹叶甘草 D.生地木通栀子甘草E.生地竹叶栀子甘草40证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选用: CA.定喘汤 B.麻杏甘石汤 C.泻白散 D.苇苓汤 E.清骨散41立法用药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方剂是:BA.败毒散 B.芍药汤 C.白头翁汤 D.黄芩汤 E.葛根芩连汤42理中丸药物组成中有:CA.附子 B.桂枝 C.白术 D.茯苓 E.吴茱萸43.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宜用:CA.四逆散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独活寄生汤 E.大秦艽汤44小建中汤的功用是:AA.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B.温里解表,益气健脾C.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D.温中补虚,降逆止呕E.温中散寒,补气健脾45下列哪一项不是四逆汤主治症状:EA.四肢厥逆 B.恶寒卷卧 C.腹痛下利 D.神衰欲寐 E.舌淡苔黄三、多项选择题。
方剂学地趣味记忆(汇总情况)

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干妈姓桂。
桂枝汤《伤寒论》:大勺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皇帝尝百草,细心防枪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荷花根,巧接桑杏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独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一、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五、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生芹菜炒大虾仁。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人炒大实药。
:小柴胡汤减人草加大实药。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皇陵青竹,半壁植皮。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方剂学)-试卷9 (1)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方剂学)-试卷9(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燥湿化痰的基础方是(分数:2.00)A.小陷胸汤B.二陈汤√C.贝母瓜萎散D.清气化痰丸E.温胆汤解析:解析:二陈汤的功用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临床应用是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二陈汤中的君药是(分数:2.00)A.橘红B.半夏√C.茯苓D.炙甘草E.乌梅解析:解析: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是为君药。
3.组成中含有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的方剂是(分数:2.00)A.保和丸B.清气化痰丸C.滚痰丸D.温胆汤√E.健脾丸解析:解析:温胆汤的组成中有陈皮、半夏、茯苓、姜、枣、竹茹、炙甘草、枳实。
4.温胆汤的功用是(分数:2.00)A.清热化痰,理气止咳B.燥湿化痰,理气和中C.燥湿化痰,平肝熄风D.清热化痰,宽胸散结E.理气化痰,和胃利胆√解析:解析:温胆汤的功用是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5.茯苓丸的主治证是(分数:2.00)A.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B.中风痰迷心窍证C.胆郁痰扰证D.痰壅气逆食滞证E.心胆解析:解析:茯苓丸的功用是燥湿行气,软坚化痰,主治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
6.消食剂属于“八法”中的(分数:2.00)A.消法√B.和法C.下法D.清法E.温法解析:解析:消食剂具有消食健脾或化积导滞的作用,治疗食积停滞,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7.枳实导滞丸的功用为(分数:2.00)A.行气导滞,政积泄热B.健脾和胃,消食止泻C.消食和胃D.消痞除满,健脾和胃E.消导化积,清热利湿√解析:解析:枳实导滞丸的功用是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食积证。
8.保和丸与健脾丸组成中共有的药物是(分数:2.00)A.山楂、神曲、茯苓、陈皮√B.半夏、莱菔子、砂仁、陈皮C.肉豆蔻、黄连、神曲、麦芽D.山楂、黄连、木香、连翘E.半夏、神曲、茯苓、白术解析:解析: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健脾丸由白术、木香、黄连、甘草、白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组成。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解毒丹)录自《续名医类案》[组成]飞滑石十五两(15克)淡黄芩十两(10克)绵茵陈十一两(11克)石菖蒲六两(6克)川贝母木通各五两(各5克)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各四两(各4克)[用法]生晒研末,每服三钱(9克),开水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
[功用]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
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等,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
并主水土不服。
[方解] 本方主治湿温、疫毒邪留气分,湿热并重之证。
湿热交蒸,则身热肢酸倦怠;热毒上攻,则咽颐肿痛而渴;热为湿遏,不得发越,则郁而为黄;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甚或淋浊、泄泻。
观其舌质不绛,舌苔或白或腻或黄,知邪仍在气分,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法。
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三药为君,其中滑石清热利湿而解暑;茵陈清热利湿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者相伍,清热利湿,两擅其长。
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木通为臣,石菖蒲、藿香辟秽和中,宣湿浊之壅滞;白豆蔻芳香悦脾,令气畅而湿行;木通清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而去。
热毒上壅,咽颐肿痛,故佐以连翘、射干、贝母、薄荷,解毒利咽,散结消肿。
诸药相合,重在清热利湿,兼事芳化行气,解毒利咽。
使湿邪得去,毒热得清,气机调畅,诸证自除。
[运用]1.此为夏令暑湿季节常用方剂,应用比较广泛,王士雄誉之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
以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证治要点。
2.若黄疸明显者,宜加栀子`大黄以清泄湿热;咽颐肿甚者,可加山豆根`板蓝根等以解毒消肿禾咽。
3.适用于肠伤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等属湿热并重者。
[文献摘要]《温热经纬》:“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湿热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满,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秘,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
甘露消毒丹清热祛湿颗粒三仁汤

甘露消毒丹清热祛湿颗粒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清热祛湿颗粒三仁汤定义:出《续名医类案》。
组成:飞滑石十五两,淡黄芩十两,茵陈十一两,藿香四两,连翘四两,石菖蒲六两,白蔻仁四两,薄荷四两,木通五两,射干四两,川贝母五两。
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
或神面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
应用学科:甘露消毒丹,药品。
药物组成为:飞滑石十五两,绵茵陈十一两,淡黄芩十两石菖蒲六两,川贝母五两,木通五两,藿香四两,射干四两,连翘四两,薄荷四两,白豆蔻四两。
药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适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
【出处】《医效秘传》【异名】普济解毒丹(《温热经纬》卷五)、甘露消毒丸(《中药制剂手册》)。
【组成】飞滑石十五两绵茵陈十一两淡黄芩十两石菖蒲六两川贝母五两木通五两藿香四两射干四两连翘四两薄荷四两白豆蔻四两。
【汤头歌诀】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编辑本段用法原方上药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编辑本段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
【汤头歌诀】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方解】君: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以除肝胆脾胃之湿热。
滑石—清热利湿,使湿热、疫毒从小便而去。
黄芩—苦寒燥湿,清热解毒。
臣:木通—渗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而出。
连翘—清热解毒薄荷—利咽止痛解咽喉之湿热疫毒并消肿射干—清利咽喉贝母—清热散结,利咽。
编辑本段临床应用1 .适用于蚕豆黄、荨麻疹、伤寒病、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胃肠炎、皮肤瘙痒症、钩端螺旋体病、咽喉炎等属湿热者。
2 .本方以湿温湿热并重口渴尿赤、身热困倦为依据,为夏令暑湿病证常用方。
甘露消毒丹立方本旨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甘露消毒丹立方本旨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岳冬辉;孙健;毕岩【摘要】甘露消毒丹为中医温病学中的经典名方,是治疗湿温时疫的主要方荆,具有清上、畅中、渗下同行的特点和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的功用,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故基于叶天士"脾胃虚弱,湿寒舍德,挟中运之火,流行气交,阳光不治"的制方本旨,拓展了在临床中应用本方的范围.并就寒湿合德、脾虚阳郁所致的口疮、不寐、瘾疹、喘证等临床疾病运用本方加减施治、异病同治,取得良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12【总页数】2页(P1586-1587)【关键词】甘露消毒丹;寒湿;阳郁;脾虚【作者】岳冬辉;孙健;毕岩【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1甘露消毒丹为中医温病学的经典名方,是治疗湿温时疫的主要方剂,出自清·叶天士《医效秘传·瘟疫》。
其组成为飞滑石十五两,淡芩十两,茵陈十一两,藿香四两,连翘四两,石菖蒲六两,白蔻四两,薄荷四两,木通五两,射干四两,川贝母五两,是治疗湿温时疫之主方。
本方具有清上畅中渗下同行、清热利湿解毒并用的特点,在湿温时疫,湿热交蒸,气分酝毒,如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等病症中应用十分广泛[1]。
现就基于叶天士创制本方的本旨以及在临床应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各种因脾胃虚弱、阳郁于中、寒湿在外所致各种疾病的体会略述于下。
根据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疫证》中记载,雍正癸丑年间,温疫大规模流行,抚吴使者为应对此次温疫,便嘱苏州名医叶天士制方以救之。
根据五运六气理论,癸丑之岁、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客气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
由于阴湿之气凝结于上,寒水之气积留于下,阳气敷布失常,阴气流行于外。
加之岁火不及,阳气失于助力,则寒湿凝冱而阳郁作矣,所以叶天士创制甘露消毒丹以应之。
141甘露消毒丹

141甘露消毒丹中西结合·方剂条例研究室中医工作室著作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20-A-00009537著作权人:吴汉耿序言纵观民国中西医结合四大家所传,现如今,无方可用。
澜澜千古,中华国粹濒临灭亡,始作俑者却是子孙后代,实是令人感伤。
横览现代医家临床,说什么治标用西医,治本求中医;说什么西医好的快,中医疗程长;说什么西医治疗定量,中医治疗定性;说什么西医治疗客观,中医治疗主观;说什么西医治疗精确,中医理论笼统......无语,确实无语......难道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临床治病?难道要将不同的学术思想整合成四不象才甘心?难道要等几千年的阴阳五行哲学理论指导的传统医学灭掉才开始痛心疾首?没有办法啊,西医学习毕业后也许就能进行临床治疗。
中医呢,前辈们都说中医是儒医。
需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辩证的思维能力、阴阳五行的哲学理论......废话太多,只因感慨哀伤;付诸行动,试撰《中西结合·方剂条例》。
理法方药,君臣佐使;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阴阳制化而同化,五行相克又相生。
四法之中方阵的形成确实不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思维能力组成的方阵确实不同。
医法传承,医者有责;创撰斯文,抛砖引玉。
著作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20-A-00009537研究模式:★记忆口诀★组成药物★中医解释★西医研究★主治病证★辨证要点★化裁应用★应用禁忌著作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20-A-00009537记忆口诀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留连正治方著作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20-A-00009537组成药物滑石450绵茵陈330淡黄芩300石菖蒲180川贝母150木通150藿香120射干120连翘120薄荷120白豆蔻120为散9g/次。
阴阳制化而同化五行相生又相克本证多由湿遏热郁,阻于少阳胆与三焦,三焦气机不畅所致,治疗以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进5剂,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葵柳洲. 1992. 甘露消毒丹临床新用. 新中医,(10):47]
近二月来黎明腹痛腹鸣泄泻泻后即安伴口苦口臭尿黄经服四神丸10余天腹痛加重泻而不爽舌淡苔厚腻微黄脉弦滑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
方剂学选方案例集系列------甘露消毒丹:泄泻
祛湿剂:甘露消毒丹
泄泻
某男,28岁。近二月来,黎明腹痛,腹鸣泄泻,泻后即安,伴口苦口臭,尿黄,经服四神丸10余天,腹痛加重,泻而不爽,舌淡,苔厚腻微黄,脉弦滑,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乃湿热积滞,阻滞肠道。治以清热化湿,行气导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