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
眼视光技术综合验光流程

眼视光技术综合验光流程一、初始检查。
咱得先和顾客聊聊天,了解一下基本情况,像平时用眼多不多呀,有没有啥不舒服的地方。
这就像是交朋友,先知道对方的小烦恼。
然后呢,看看顾客的旧眼镜,看看度数、镜片磨损情况啥的。
这时候呀,咱心里就大概有个数了。
接下来就是视力检查啦,让顾客坐在视力表前面,遮上一只眼睛,先右眼再左眼,看看能看到第几行。
这个过程就像是玩猜数字游戏,只不过咱猜的是眼睛能看清的程度。
二、电脑验光。
这一步就比较高科技啦。
让顾客把下巴放在仪器的托架上,眼睛盯着里面的小亮点或者小图案。
电脑验光仪就会像个小机灵鬼一样,快速给出一个初步的度数。
不过呢,这个度数可不能全信,它就像是个小提示,给咱们后面的检查指个方向。
有时候它可能会有点小误差,就像小朋友第一次算数,可能会算错一点点。
三、综合验光仪检查。
1. 度数置入。
把电脑验光的度数放到综合验光仪上,就像把食材放到锅里准备做饭一样。
这时候呢,我们要先检查球镜度数,就是近视或者远视的度数。
让顾客看视力表,然后慢慢调整度数,看看哪一个度数能让顾客看得最清楚。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找宝藏,一点点调整,直到找到最合适的那个点。
2. 柱镜和轴位检查。
如果顾客有散光,那就得检查柱镜度数和轴位啦。
这可有点像转魔方,要找到那个最正确的方向。
我们通过调整柱镜的度数和轴位,让顾客看那些有线条的视标,顾客会告诉我们哪一组线条看起来最清晰或者最均匀,这样我们就能确定散光的度数和轴位了。
这个过程可能要试几次,就像试衣服一样,要找到最合身的那一件。
3. 双眼平衡检查。
两只眼睛就像一对小伙伴,要让它们配合得好才行。
我们会用一些特殊的视标,比如红绿视标,来检查双眼的平衡。
让顾客看这些视标,然后调整两只眼睛的度数,直到双眼看到的视标清晰度差不多。
这就像是让两个小伙伴分到一样多的糖果,这样他们才不会闹别扭。
四、试戴调整。
把我们在综合验光仪上确定好的度数放到试戴镜架上,让顾客戴着走一走,看看远近的视力怎么样,有没有头晕、不舒服的感觉。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1、客观检查:电脑自动验光仪、视网膜检影检测被测眼双眼屈光数据或测量客户原镜片度数,记录结果。
2、测量客户瞳距(PD)3、雾视(双眼同步等量)在客观数据基础上,双眼同时递加正镜(减负镜);将被测者由最好视力雾视至0.3视力。
4、散光盘检查散光(单眼检查,客观检查无散光,可忽略此程序)递加负镜(减正镜)将右眼视力调动至0.6 ~ 0.7。
(客观检查预置柱镜者,去除预置柱镜);投放散光盘视标,嘱被测者辨识散光盘各线条清晰度是否一致;一致无散光,不一致嘱被测者指出清晰线条方向;该清晰线对应的时钟小数乘30,即为被测者散光眼轴位;调整柱镜轴位至散光眼轴位,递增柱镜至被测眼述散光盘各线条清晰度一致。
5、初次红绿检测或MPMVA(精确球镜度) 红绿检测:投放红绿双色视标,嘱被测者辨识红绿视表清晰度,如红色清晰添加负镜减正镜(反之减负镜加正镜),直至红绿等清。
MPMVA 检测:递增负镜至最好视力,最低负镜度或最高正镜度,终结点为再增加-0.25D视力不再提高。
建议:实际验光时红绿双色检测与MPMEA应互相结合应用。
6、JCC交叉圆柱镜精确检测柱镜试片轴向(精调散光轴) 投放蜂窝视标;将0.25D交叉柱镜镜柄(翻转轮)与预测散光轴重合(字母A位),翻转比较前后(两面)清晰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将交叉柱镜镜停在清晰面。
将轴位向负轴转10度(或5度、追红点),再翻转比较,调整轴位直至翻转前后(两面)等清。
7、JCC交叉圆柱镜精确检测柱镜试片焦度(精调散光度) 仍使用蜂窝视标;将0.25D交叉柱镜负轴(字母P位)与预测散光轴重合,翻转比较前后清晰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将交叉柱镜镜停在清晰面,如负轴(红点位)与预测轴重合面清晰,加柱镜-0.25D(红升),如正轴与预测轴重合面清晰减柱镜-0.25D(白降),再次翻转比较直至翻转前后两面清晰度一致。
注意:加柱减1/2球,减柱加1/2球,等效镜度。
8、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测或MPMVA 方法同程序5 。
综合验光步骤

综合验光仪验光步骤【设备】:1、标准的综合验光仪;2、投影视力表;3、试镜架和镜片箱。
【准备】1、让被检查者安坐检查椅上,如原戴眼镜,则取下眼镜;2、调整座椅的高度,使被检查者坐姿舒适,眼位高度与验光师的眼位高度相等;3、将综合验光仪与被检查者相接触的部位消毒;4、将综合验光仪头放在被检查者眼前,其瞳距与被检查者的瞳距相一致,调整综合验光仪验光头的高度,使被检查者的双眼位于视孔中心;5、调整眼光头水平调节旋钮,是验光头保持水平;6、旋转额托,调整病人镜眼距离;7、将被检查者起始屈光度数调整到验光头上,包括球镜和柱镜度数;8、先测右眼,后测左眼,单眼检测时将非检测眼遮盖。
【检查方法】一.单眼远距主觉验光1.初次MPMVA(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最正之最佳视力)1、雾视:在被检眼前起始屈光度数基础上加正镜片(减负镜片),一般为+0.75~+1.00D,通过雾视镜继续检查被测验视力;a.如果被测眼视力超过0.5,说明雾视不足,需要继续增加正镜片的度数(减少负镜片度数)b.如果被检眼视力在0.3~0.5之间,则说明雾视合适2、在被检眼前逐渐减少正镜片度数(增加负镜片度数),按照每次减少+0。
25D的频率;3、每减少一个+0.25D,确保病人视力提高一行;4、视力逐渐提高,直到病人获得最佳清晰的视力为止,即减少正镜片度数(增加负镜片度数)已不能提高视力;5、用初步双色视标结束初步MPMVA。
双色视标又称“红绿试验”,两组视标,一组视标背景为红色(长波),一组视标背景为绿色(短波)。
让被检者看绿色半视标,再看红色半视标,再回到绿色半视标,比较两者的视标哪个更清楚;a.如果红色半的视标清晰些,说明存在部分雾视,减去+0。
25D(加—0.25D)b.如果绿色半视标清晰些,说明负镜片过多,增加+0.25D(减去—0。
25D)c.反复以上a、b步骤,调整直到两部分视标一样清晰d.如果不能一样清晰,则以最少的负镜片,保持绿色半视标清楚为标准。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流程1、预前调试a.开启电源b.视孔归零c.测光心距d.调整座椅高度e.调整垂直平衡f.调整光心距g.调整镜眼距h.调整集合2、客观屈光检查:检影或电脑验光3、置入客观验光数据:可以是检影也可以是电脑验光的数据4、雾视:先单眼,后双眼,双眼同时增加正镜度,至U视力保持0.3 视标持续模糊5、关闭左眼6、散光表检测:除去置入的散光度,增加球镜到0.6视力能分辨方向,打开散光表检测有无散光。
若有散光,调整散光轴,增加散光度至线条均匀后,增加球镜到最佳视力;若无散光,直接增加球镜到最佳视力,进行下一步操作,并跳过第7、8步直接操作第10步7、第一次红绿视标检测:打开红绿视标,精调球镜度。
注:如红绿------------------ 精品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测试无法保持等清,那么在交叉圆柱镜测试前保持绿色清晰8交叉圆柱镜精调:先精调轴位,再精调度数9、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测:由于在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轴和散光度时很可能会有散光轴位和光度的变化,因此必须再进行一次球镜的精调。
注:如红绿测试无法保持等清,那么在确认最佳视力前保持红色清晰10、确认最佳视力:检查被测者此时能看到的视力(即最佳视力),在此基础上近视降低-0.25DS远视增加+0.25DS,看其视力有无变化,若视力下降一行,则回到之前的度数,若视力保持不变,则再次调整0.25DS,直到视力下降后,调回上次的度数。
11、关闭右眼,测量左眼,方法同右眼12、打开双眼,进行双眼视力平衡测试(偏振分视法或棱镜分视法):双眼同时雾视+0.75DS,使视力降至0.6-0.8左右,再做测试。
如双眼无法平衡,保持主视眼清晰即可。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一、客观验光使用电脑验光仪1选择被检眼角膜顶点至验光仪物镜的距离,一般为12mm;2令被检者头部放在仪器头部支架上,不能偏斜、侧转或前倾后仰,由检查者操纵定位杆,调整测量焦距到像点聚焦最清晰为止,并使被测瞳孔放在中央位置3按测量钮有自动测量的则无须按进行测量,至少测三次;4打印显示测量结果;二、主觉验光1.仪器的调整a.数据回零检视球镜和柱镜试片读窗,保持处于0位b.调整座椅高度升降座椅高度,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视标板的坐标中点对齐c.调整水平调整旋扭,使游标气泡居中d.调整光心距使瞳孔中心在水平方向与视孔中心对齐e.调整顶点距离距读窗20cm处观察两眼角膜前顶点的位置,旋转额托手轮,使角膜的前顶点与长刻线相切2.置入数据依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相应数据,分别检查左右眼视力3.雾视法检查a. 根据客观度数进行雾视,投射单行视标;b. 双眼以为梯度同步递减远视以+为梯度同步递增,3~5秒递变一次,直至被测者感到视标模糊为止;c.嘱被测者双眼注视投射视标3~5分钟d.如又能看清视标则继续加+,然后双眼继续注视视标3~5分钟,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视标不再变清晰; 4.表检查a.遮盖左眼b.右眼去除散光、将球镜度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右眼看清视标c.投射散光表视标d.嘱被检者指出最清晰的标线方向,根据30度法则确定散光轴位e.以为梯度递增柱镜焦度,直至散光表各方向标线清晰度一致5.红绿视标检查a.投射~视标,嘱被检者右眼注视视标,若不能分辨,则将球镜度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看清视标b.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c. 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6.交叉柱镜确定柱镜轴位a.投射斑点状视标b.将交叉柱镜置于右眼视孔前c.转动交叉柱镜外环,使手轮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d.嘱被检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5秒,注意视标的清晰度e.快速翻转交叉柱镜,比较翻转前后的清晰度f.若一样清晰证实轴向准确,若不一样清晰则轴向有误g.明确清晰的一面,柱镜轴向朝向交叉柱镜负散轴红点方向调整h.重复d-g,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两面一样清楚7.交叉柱镜确定柱镜度数a.投射斑点状视标,b.转动交叉柱镜外环,使交叉柱镜红点或白点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c. 嘱被检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5秒,注意视标的清晰度d. 快速翻转交叉柱镜,比较翻转前后的清晰度e. 若一样清晰证实散光度数准确,若不一样清晰则散光度数有误f. 明确清晰的一面,若交叉柱镜近散轴向红点与柱镜轴向重合,则应增加,若交叉柱镜远散轴向白点与柱镜轴向重合,则应减低,如柱镜度数需增加降低,球镜应先降低增加g. 重复c-f,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两面一样清楚8.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查a. 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b.若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远视递减+,若绿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减远视递加+,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9.确认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度a.找出最佳矫正视力b.近视降低远视增加+ DS,检查视力是否降低,如视力降低则不用降低增加+ DSc.如视力不变则近视应降低远视应增加+ DS,重复直至出现视力降低10.双眼平衡检查a.同样的方法确定左眼的最佳视力b.用棱镜法或偏振片法调整双眼平衡棱镜法a 投放斑点状视标b将双侧旋转棱镜转到视孔位, 旋动底向刻度盘,将0位置于水平向;c旋动双侧棱镜底位手轮,使右侧底位游标对准刻度盘0位下方2格,左侧底位游标对准刻度盘0位上方2格d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斑点状视标,注意比较上下视标的清晰度e诉上方视标较清晰,将右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诉下方视标较清晰,将左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f重复上步,直至上下两视标清晰度一致g将两侧的球镜同步减去远视增加+h移去两侧旋转棱镜i投放—视标j双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步等量增加远视减少+试片,直至双眼恰能看清视标;偏振片法a 投放偏振平衡偏振红绿视标b将双侧视孔内置偏振滤镜,右眼135,左眼45c嘱被测者双眼同时注视视标,注意比较上下两行视标绿9红6与绿3红8的清晰度d诉上方绿9红6视标较清晰,将右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诉下方绿3红8视标较清晰,将左侧的球镜试片减去远视增加+ DS;e重复上步,直至上下两视标清晰度一致f将两侧的球镜同步减去远视增加+g移去两侧偏光滤片h投放—视标i双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步等量增加远视减少+试片,直至双眼恰能看清视标;。
主觉验光—综合验光仪常规验光流程(验光技术课件)

《验光技术》情境二 主观验光 任务3综合验光流程
8
■ 准1备、: 单眼主觉验光(先右眼, 后左眼) 1. 首先必须通过检影验光、角膜曲率计测量或者镜片测度仪测量,得
出病人屈光状态的起点数据。 2. 病人摘去其原来的眼镜和隐形眼镜。 3. 调整病人的坐高,使他的视线与视力表的1.0视标高度相等。 4. 给病人戴上试镜架并使试镜架的瞳距与病人的瞳距相等。 5. 把检影验光得到的纯检影验光度数插到试镜架上,作为主觉验光的
5.
3~5秒钟后, 翻转JCC, 告诉病人: 这次是第二面。问: 哪一面看时, 视标比较清楚?
6.
两面同样清楚, 提示柱镜的轴是在正确的位置上。进一步做JCC散光度数的验证。
7.
两面不一样清楚, 矫正柱镜的轴应该向着使病人看得清楚的那一面的JCC负轴方向转动15度。
8.
转动JCC的手柄, 使它重新与矫正柱镜的轴重合。
4.
如果红色半视标更清楚或者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视标同样清楚, 再增加-0.25D; 如果绿色半视标清楚, 则去掉-0.25DS。
5.
反复上述3~4两个步骤, 直到: 一个-0.25D就使病人的绿色半视标变清楚了 (one into green)。
6.
去掉红绿滤光片, 重新检测病人的视力。
《验光技术》情境二 主观验光 任务3综合验光流程
(二)终结阶段 2、双眼平衡 1) 平衡双眼
2) 精确球镜
雾视到0.3~0.5 MPMVA 度数确定
用+0.75D雾视到20/25或更差 棱镜分离双眼 使双眼清晰度或模糊度一致 双眼MPMVA 双眼度数确定
《验光技术》情境二 主观验光 任务3综合验光流程
16
2)精确散光——JCC (jackson cross cylinder) 交 ■ 目叉的园:柱精确镜散检光查轴、度数。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的验光流程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时,共分为两个主要步骤:仪器的调整、屈光检查,其中屈光检查包括单眼检查、双眼平衡。
1仪器调整在开启综合验光仪电源后,需进行以下调整:①调整垂直平衡手轮:使平衡标管(或平衡槽)中的气泡居中。
②调整光心距:旋动光心距手轮,将使用瞳距尺或瞳距仪测得的瞳距值输入。
③调整镜眼距:调整使被测眼的角膜前顶点和读窗内的最长线刚好相切,此时镜眼距为13.75mm。
如在观察时不够清楚,可在被检者颞侧用笔灯照射观察。
④集合掣:使集合掣停留在远用检测状态。
⑤归零:将球镜、柱镜光度归零,柱镜轴位放置90°方向,内置辅镜调整为0或0。
2屈光检查2.1置入客观度数将通过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镜得到的客观检查光度置入综合验光仪。
由于综合验光仪中没有正柱镜,故客观检查如得到的是正柱镜,需通过“求和、变号、转轴”转换为负柱镜。
2.2单眼检查2.2.1雾视:放松眼睛调节置入客观度数后,检查被测者视力,如视力在0.6以上,则可以开始进行雾视;如未达到,则需使用内置辅镜的PH镜片进行检查是否可提升至0.6以上。
在满足雾视条件后,开始单眼雾视。
①先在右眼加+0.75DS,检查视力,使单眼视力达到0.2清楚,0.3模糊,如未达到,则继续每次追加正球镜0.25D至要求;②左眼步骤同右眼;③双眼同时打开,检测视力是否达到0.3清楚,0.4模糊,如未达到,可双眼每次同时追加0.25D至要求;④双眼达雾视标准后,请被检者在雾视光度情况下充分放松3~10分钟,以达到充分雾视的效果,结束后检查视力,如视力仍为0.3则雾视完成,如视力有提高,则重复③。
2.2.2散光表:初步确定散光的轴位及光度雾视结束后,开始单眼屈光检查,将右眼置入的客观度数中的散光光度去掉,然后逐步每次减去+0.25DS,使视力提升至0.7。
①请被检者观察散光盘,指出黑细而清晰标线的钟面读数。
②确定散光轴位:将清晰线所对应的较小数字乘以30,即为散光轴位。
综合眼光仪的检查流程

综合眼光仪的检查流程1. 准备工作。
- 检查眼光仪设备是否正常,包括电源连接、镜头清洁等。
- 调整室内光线,避免强光直射眼光仪。
- 让被检查者舒适就座,告知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初始数据录入。
- 输入被检查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3. 视力初步检查。
- 遮盖单眼,先检查右眼视力。
- 使用视力表,从最大视标开始,让被检查者识别方向,逐步减小视标,直至被检查者无法准确识别为止,记录视力数值。
- 同样方法检查左眼视力。
4. 屈光度检查。
- 调整眼光仪的屈光度测量模式。
- 让被检查者将下巴放在颌托上,额头抵住额托,保持眼睛平视。
- 先测量右眼屈光度,眼光仪会发出光线并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要求被检查者注视仪器内的视标,保持眼睛放松,不要眨眼或转动眼球。
- 记录右眼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轴位等屈光度数据。
- 按照同样步骤测量左眼屈光度并记录数据。
5. 瞳距测量。
- 切换眼光仪到瞳距测量模式。
- 让被检查者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注视方向。
- 眼光仪通过测量双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得出瞳距数值并记录。
6. 双眼视功能检查(如有需要)- 进行融合功能检查,例如使用worth - 4 - dot视标,让被检查者佩戴红绿眼镜后观察视标情况,判断双眼融合功能是否正常。
- 检查立体视功能,可使用立体视检查图等工具,让被检查者识别图中的立体图形,评估立体视功能。
7. 检查结果记录与解读。
- 将所有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在检查表上,包括视力、屈光度、瞳距、双眼视功能等方面的数据。
- 根据检查结果,判断被检查者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以及双眼视功能是否正常等情况。
- 如果存在异常情况,给予被检查者初步的解释和建议,如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配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综合验光仪:内置辅镜:O:加平光镜片的打开状态;O:不加任何镜片的打开状态;OC:关闭状态;R:视网膜检影片,67CM处不需要换算;PH:针孔镜片,查看矫正是否正确,???P135(P):右眼135°偏振片;检查是功能时配合左眼偏振片一起使用;P45(P):左眼45°偏振片;RL:右眼用红色片;配合左眼绿色片使用;GL:左眼用绿色片;+/-0.50:交叉圆柱镜;RMH:右眼用水平红色马氏杆;RMV:右眼用垂直红色马氏杆;WMH:左眼用水平白色马氏杆;测试旋转隐斜时使用,一般不用;WMV:左眼用垂直白色马氏杆;6△U:右眼用,基底向上的6个棱镜度;10△I:左眼用,基底向内的10个棱镜度;调整部件:调整垂直平衡手轮至水平中心;所有手轮归零;散光轴位为90°;调整高度;调整瞳距;打开集合掣;调整额托手轮至镜眼距为12MM;屈光检查流程:1.第一步永远都要检查裸眼视力;2.如戴镜则需要检查佩戴原镜视力;3.用焦度计检查原镜焦度;4.用电脑验光仪或检影检查患者客观度数;5.将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综合验光仪(电脑验光仪或检影结果),检查客观验光后视力;(此时置入检查结果时,应先置入球镜,再置入柱镜轴位,最后入职柱镜度数);6.雾视:关闭左眼(将左眼内置辅镜调整到OC的位置上),右眼为打开状态,按置入客观结果后的视力而决定雾视度数,适量加入,下拨屈光手轮,使其单眼视力逐渐降至0.2模糊可分辨,0.3不可分辨,使眼镜的调节逐渐放松,(雾视也许酌情处理,如出现0.3可分辨,可下拨屈光手轮后,0.3不可分辨,而0.2也不可分辨的情况,按小弟的想法,则不去掉此时的雾视量,目的是为了不影响雾视的连续性);7.先做右眼雾视后位左眼雾视,操作流程两眼相同;8.雾视最后一步,进行双眼雾视,将双眼内置辅镜调至O状态上,使双眼视力能达到0.3模糊可分辨,0.4不可分辨,注视0.3单行视标3-10分钟,此时时间可酌情处理,在此时间内需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出现反感,如患者又说0.3视标清晰了,此时应酌情再下拨屈光手轮增加雾视度数,直至患者说0.3模糊可分辨为止,雾视过程结束;9.雾视后,将左眼关闭(内置辅镜在OC状态上),检查右眼,如有散光,则去掉散光,此时的散光为客观检查后的散光度数,可记录下来作为参考,上拨屈光手轮,直至远视力为0.6左右即可,酌情处理;(以上均为查看E字形视标)10.打开散光表视标,询问患者散光表内各条线的粗细深浅是否一样(是否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如相同或差不多,则无散光或散光很小,可不加散光度数,如能清晰指明某条线很清晰颜色很深,则根据30倍法则找出散光轴位,调整散光手轮内轮盘调整轴位,再加度数,可逐加-0.25DC(柱镜),直至各条线的粗细深浅基本一样清楚或一样模糊,此时已测出粗略的散光轴位和度数;11.此时应对单眼进行一次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的操作,此时仍有雾视效果,下拨屈光手轮,直至患者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此次的调整可超过雾视的度数;只求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12.第一次红绿视标测试(精调球镜度数),步骤为打开红绿视标或者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做红绿覆盖(本人认为红绿覆盖视标比较好),让患者看视标时先看绿色视标,后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每一面大概停留3-5秒左右),询问患者红绿色里面的视标或数字是否一样清晰或者一样模糊(清完不要询问患者哪一面清楚或哪一面模糊,这样会误导患者;由于此时未精调散光,所以很可能红绿里面的视标均不会太清晰),如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则不需调整,如红色里的数字或视标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上调一次,如绿色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下调一次,直至两面等清晰或等模糊,如不能相等,则取绿色面清晰的度数(为了让眼睛能用少许调节,可以使最小弥散圆落在视网膜上,能让接下来的交叉圆柱镜的调整比较精确),如出现患者连续认为某一颜色里的视标清晰,则有可能为此颜色爱好,则需询问红绿颜色里的开口方向一致或相反的视标,观察时间长短来判断患者情况;(小常识:如患者散光未完全矫正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看视标上下开口方向清楚左右方向不清楚的情况或者左右开口方向清楚上下开口方向不清楚,此为散光所影响,所以一定要询问开口方向一致或相反的来比较,否则不准确)13.交叉圆柱镜检查(精调散光轴位与度数),此时先将视标打开到点群视标(蜂窝视标),先调整轴位,将外置辅镜放下,将交叉圆柱镜上的A点与轴位重合,翻转1面与2面(自定),每面停留3秒左右,翻转时一定要迅速,否则会影响患者的判断,询问患者两面是否等清晰,如等清晰则轴位正确,如不等,则按追红原则调整轴位,转动散光手轮调整轴位,散光度数≤-1.00DC时,则已进10退5来调整,如散光度数>-1.00DC时,则已进5退2来调整。
轴位精确后,精调散光度数,将交叉圆柱镜上的P点与轴位重合,翻转1面与2面,每面停留3秒左右,比较两面是否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如果相等则度数正确,如不等则红色点与轴位重合时,增加-0.25DC,白色点与轴位重合时,减去-0.25DC,如增加了-0.50DC时,则需先减去-0.25DS(下拨一次屈光手轮)如减去了-0.50DC时,则需增加-0.25DS(上拨一次去逛手轮),只是规定一定要记住;14.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查,与第一次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不能等清则取红色清晰(目的是为了,让眼睛在看远处时尽可能不发生调节);15.第二次调整单眼的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
16.将右眼上的内置辅镜转动到OC状态上,关闭右眼,将左眼上的内置辅镜转动到O状态上,打开左眼,从第9步那里开始做左眼的单眼检查。
17.双眼平衡测试,双眼同时雾视,左右屈光手轮同时下拨3次,使双眼视力下降至0.6-0.8左右,如不到则可以再酌情下拨屈光手轮,雾视的目的是为了让双眼均达到放松无调节的状态,使用可见视标上一行的单个视标,在双眼钱加入旋转棱镜,右眼加入3△BU(3个棱镜度的基底向上),左眼加入3△BD(3个棱镜度的基底向下),或者可直接在右眼前加入6△BU 的内置辅镜左眼不变也可,询问患者上下两个视标是否一样清晰或者一样模糊,如一样则已达到平衡,如上面的视标清晰则在左眼处下拨屈光手轮一次,如下面的视标清晰则在右眼处下拨屈光手轮一次,直至等清,如两视标不能等清的话,则寻找主视眼(或者询问患者平常使用哪只手干活也可),再将双眼同时调整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此次最大正镜化只需将雾视量少的那个雾视减完即可。
视功能检查流程:视功能检查要记住一定是在全矫正屈光度数的情况下去做的(CAMP)1.Worth 4 dot灯检查:主要为红绿分离方式检查双眼视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双眼是否存在抑制、隐斜、和有无融像能力的功能性障碍;步骤:在置入全矫正屈光度数(CAMP)后,将左眼的内置辅镜转到GL(绿色滤光片),右眼的内置辅镜转到RL(红色滤光片),投放Worth 4dot视标,询问患者每只眼能看到几个视标,双眼能看到几个光点;情况:能看到4个光点,证明用正常的融像能力,无异常;能看到2个光点,看不到绿色的十字光点,而下方的圆形光点为红色,证明左眼有可能被抑制;能看到3个光点,看不到上面的菱形红色的光点,而下方的圆形光点为绿色,证明右眼有可能被抑制;能看到5个光点,比较麻烦了,两个红点,三个绿点或下方的圆形光点呈横置的椭圆形,表明有复视,为双眼融合技能障碍的表现,询问患者光点的相对位置,若两个红点在绿点右侧,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两个红点,三个绿点交替看到,表示有交替性抑制存在,患者无融像能力。
(4点灯呢,没有什么太深的含义,也不需要过多的去理解,只要记得能看到几个点就可以了,对于隐斜来讲,后面会有专门的检查方法,所以这里只需要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为什么把这个放在第一步去检查呢,主要是为了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抑制,如果真的存在抑制的话,后面那些双眼的检查基本上是不需要做了,需要先把当前抑制的问题解决了才是最主要的!)2.立体视检查主要为偏正分离法检查双眼视的方式;主要目的为检查双眼立体视功能;步骤:投放立体视视标,将双眼打开(O状态),让患者注视视标中间的融合点(中间的圆点),此时患者能看到上方和下方距离相等的4条线。
调整左右眼内置辅镜均在P状态上,让患者注视视标,询问患者看到了什么;患者能看到圆点上下均为单竖线,而且带有立体感,证明患者融像能力正常,有立体视能力;患者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双竖线,下方视标为单竖线,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单竖线,下方视标为双竖线,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双竖线,表明有复视,患者无融像能力,无立体视,当出现这种现象时,要询问患者上下方视标的相对位置,若上方量竖线距离较下方量竖线距离远,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
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3.不等像检查:主要为偏振分离法检查双眼视的方式;主要为检查双眼过大的屈光参差对融像能力的影响;步骤:投放不等像视标,将双眼打开(O状态),让患者注视视标中间的圆点,此时患者能看到左右两个半框的大小相等的形状;调整左右眼内置辅镜均在P状态上,让患者注视视标,询问患者看到了什么;两边的大小一样,证明融像基本没问题;两边相差半个边框,证明影像差在3.5%;两边相差一个边框,证明影像差在7%;(对于我们现在所学的来讲,不等像的检查基本只针对于老花眼屈光参差融像能力太差所做的检查,基本上两个相差一半边框就无法融像,而产生影像差异,在影像不等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度数,使影像差减小,只是为了完成这个目的)3.BCC检查(调节反应检查):此为近视力检查,所以第一步要将集合掣关闭,转为近用瞳距;主要为双眼前加入内置辅镜的+\-0.50交叉圆柱镜的方式,所运用的原理就是史氏光锥的原理(有时间大家可以把史氏光锥的原理在研究一下,很多地方都会用得到);主要为给予双眼一个调节刺激量,看双眼的调节反应量如何,是正常,超前还是滞后;检查此项功能之前不能有刺激反应的检查;步骤:此处使用为近视力视标的交叉视标,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放置在刻度的40厘米处;关闭近处照明,只使用日光灯照明或自然光(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不准确);将双眼前的内置辅镜转动到OC(关闭状态),嘱咐患者以第一时间迅速的回答横线清晰还是竖线清晰,然后迅速打开,将双眼的内置辅镜转动到+\-0.50上,此为+\-0.50的交叉圆柱镜,询问患者观察到的近交叉视标上的横线清晰还是竖线清晰;如一样清晰,则调节反应为正常,无需在检查;如横线清晰,迅速将屈光手轮下拨一次(加+0.25DS),继续询问患者哪条线清晰;如竖线清晰,也需要迅速的将屈光手轮上拨一次(加-0.25DS),继续询问患者哪条线清晰;直至患者说横线竖线一样清晰即可;(要注意的是:每一次的动作都要迅速,看的是患者的第一反应,如患者思考半天才回答,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双眼关闭,3-5秒以后再次迅速的打开,然后询问患者;如患者在横线清晰和竖线清晰反复,证明此患者在反应在12°之间,不必纠缠;一般人的正常值在±0.75DS之间,均为正常;BCC超前的有可能是用眼过度所造成的情况,睫状肌紧缩得不到放松所导致,如果是青少年也有可能为假性近视,或者为近视过娇所导致的,在正常状态下多付出了调节;如BCC滞后为调节不到位导致,或者为近视欠娇所导致,可酌情下拨屈光手轮调整矫正屈光度,记录前后的矫正屈光度;测量调节反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迅速,在患者第一时间反应后,验光员也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要求熟练度,老花眼此项为第一项检查事项,除老花眼意外此项均为第二项检查事项,均在NRA(负相对调节)之后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