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扎子宫下段救治剖宫产术中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探讨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分析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分析顾逢春;朱玉莲【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TACS)在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4月我院60例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出血、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渗血难以止血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对照组为30例,在剖宫产术中采用欣母沛子宫下段注射方法止血,部分患者结合传统“8”字间断缝合联合止血。
比较两组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子宫率、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缺点。
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分娩前血红蛋白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t值分别为0.759、0.000、0.679、0.156,均P>0.05)。
研究组手术时间、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697、-4.057,均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17,P<0.05),两组子宫切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069,P>0.05)。
结论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简单、快速、有效、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ansverse annular compression suture (TACS) in lower uterine segment in treatment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hemorrhage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mong 60 cases who met lower uterine segment hemorrhage for bad contraction and placental separation hemorrhage hard to stop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 from December 2012 to April 2015.The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30 cases inresearch group to control bleeding with TACS in lower uterine segment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 , and the other 3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ith Hemabate injection at lower uterine segment or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8 shaped suture during delivery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operation duration , amount of bleeding , hysterectomy rate and social resources saving .Results Maternal age , gestational weeks , hemoglobin before delivery and neonatal birth weight of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t value was 0.759, 0.000, 0.679 and 0.156, respectively, allP>0.05).The operation duration , 24 hours postpartum hemorrhage volum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t value was -11.697 and -4.057, respectively, both all P<0.05), and the rate of blood transfusion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χ2=9.017,P<0.05).The difference in hysterectomy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 (χ2 =2.069, P>0.05).Conclusion TACS appears to be a simple, effective and quick method in treatment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hemorrhage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6(027)001【总页数】3页(P90-91,110)【关键词】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出血【作者】顾逢春;朱玉莲【作者单位】江阴市人民医院产科,江苏江阴214400;江阴市人民医院产科,江苏江阴21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ansverse annular compression suture (TACS) in lower uterine segment in treatment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hemorrhage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mong 60 cases who met lower uterine segment hemorrhage for bad contraction and placental separation hemorrhage hard to stop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 from December 2012 to April 2015. The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in research group to control bleeding with TACS in lower uterine segment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 and the other 3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ith Hemabate injection at lower uterine segment or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8 shaped suture during delivery.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operation duration, amount of bleeding, hysterectomy rate and social resources saving.Results Maternal age, gestational weeks, hemoglobin before delivery and neonatal birth weight of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 value was 0.759, 0.000, 0.679 and 0.156, respectively, all P>0.05). The operation duration, 24 hours postpartum hemorrhage volum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 value was -11.697 and -4.057, respectively, both all P<0.05), and the rate of blood transfusion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χ2=9.017,P<0.05). The difference in hysterectomy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 (χ2=2.069, P>0.05).Conclusion TACS appears to be a simple, effective and quick method in treatment of lower uterine segment hemorrhage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transverse annular compression sutures (TACS); treatment; caesarean section; lower uterine segment hemorrhage目前剖宫产术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产科手术,其在解决难产和各种产科合并症、并发症、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产科领域的重要手术之一。
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的处理

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的处理引言剖宫产术是目前常见的分娩方式之一,但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可能会发生大出血。
大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剖宫产术中及术后的大出血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干预至关重要。
术前准备在进行剖宫产术之前,医生和团队应该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工作,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对产妇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产妇的病情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进行妇科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和子宫的情况。
•评估产妇的凝血功能,特别是对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产妇,需要提前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
•确保手术室配备充足的供血产品,如红细胞悬液、血浆和血小板。
术中处理在剖宫产术中,如果发生大出血,医生和团队应该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停止出血点:通过直接压迫、结扎或使用电凝等方法,迅速停止出血点的出血。
对于明确的出血点,可以切开子宫切口,进行缝合修补。
2.使用止血药物:在必要时,可以使用止血药物来提高凝血功能和止血效果。
3.输血和输液:如果产妇失血严重,可能需要输血和输液来维持体液平衡和血流量。
4.实施子宫收缩:子宫收缩是止血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注射药物或按压子宫来促使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5.紧急手术:在剖宫产术中如果无法有效控制出血,可能需要紧急行子宫切除手术,以止血和保护产妇的生命安全。
术后处理剖宫产手术后大出血的处理同样十分重要,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措施:1.密切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了解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输血和输液:如果术后出血严重,产妇可能需要补充输血和输液来维持体液平衡和血流量。
3.使用止血药物:在术后可能继续使用止血药物,以提高凝血功能和止血效果。
4.手术措施:如果大出血无法控制,可能需要进行再次手术,如子宫切除术或血管介入手术等。
5.负压引流:对于术后出血严重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负压引流来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血肿形成。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子宫动脉结扎术21例临床分析

间的相互交流而了解到地氟病相关知识,非病 区居民则主要依靠 电视 、 广播等传媒 而获得地氟病知识,由于本次调查 的饮水性氟 中毒病区为农
村地 区,居 民文化程度 较低 ,电视 、广播等传媒在该地 区的普及度 不 够 ,信息较闭塞 ,也就造成该地区居 民的地氟病知识大多依靠居民间的 交流与有关部门县居 民的地氟 病知 晓率 普遍 较 低 ,迫切需要 加强地氟病知 识的宣传教育和普 及工作 。宣传 教育应 以
轻度 改变 。非病 区氟 斑牙 出现 的原 因很复杂 ,首 先即使在较低 的氟化
物 环境下 ,也可 出现氟斑牙 】 ,其次可能 为个人对氟 化物 的敏 感性不 同而存在个体 差异 ,此 外个 人的生活 习惯 如长期大量饮 用酥油茶 、砖
人 际传播 为主 ,同时 采取有效的 、灵活 多样的 、有针对 性的多元化大 众传播 手段 】 ,以有效提高 该地区居 民对地氟病 的知晓率 ,使当地 居 民能积极 主动地 参与及配合控制当地地氟病 的流行 。
2 00 5 .
牙对生活 无影响。分析其 原 因,可 能为 病区氟斑牙 患病率较高 ,多数
人都患有 氟斑牙 ,且信 息来源单一 闭塞 ,造成 当地 患病居 民未意 识到
自己牙齿 的斑 点样 改变为病变表现 。 早前 已有 研究表 明,健 康教育 是防治慢性 非传 染性疾病 的有 力手 段 。本次调查 中,调查对象总体对地氟病病 因知晓率为3 5 . 7 8 % ,防治措
【 2 ] 黄 长青 , 王成 海, 张秀丽, 等. 地 方性 氟 中毒病 区与非病 区儿 童氟 斑 牙 表现及 意义 [ J 】 . 中国地 方病 学杂志 , 2 0 0 5 , 2 4 ( 1 ) : 6 4 — 6 6 . 【 3 】 姚 霜, 范群 , 肖义 泽, 等. 云南 省高氟 区居 民地 方性 氟 中毒 健康 教 育 需 求调查 [ J 】 . 中国健 康 教育 2 0 1 0 , 2 6 ( 2 ) : 1 2 4 - 1 2 6 . [ 4 ] 林 焕彩 , 卢 展 民, 杨 军英 . 口腔 流行病 学 [ M] . 广州 : 广 东人 民出版社,
剖宫产大出血处理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大出血处理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各种原因及处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妇女的临床资料,系统总结大出血的原因,归纳处理方案及预后。
结果: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18例(18/32,56.3%)、胎盘因素11例(11/32,34.4%)、凝血功能障碍2例(2/32,6.3%)、子宫切口裂伤1例(1/32,3.1%);所有患者经积极抢救均治愈出院,住院7~25d,平均(12.0±1.5)d,本组无死亡病例。
结论:处理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应综合考虑产妇的个体情况及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经积极抢救可有效治愈。
关键词:剖宫产术;大出血;原因;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087-01随着临床剖宫产率的增高,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已经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1]。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往往病情危急,因此分析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止血方法对产妇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2例剖宫产大出血的各种原因,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1年2月住院的3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27.5岁;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11例;剖宫产指征包括前置胎盘、重度子痫前期、瘢痕子宫、产程延长、多胎妊娠、社会因素等。
1.2 出血量估计及原因诊断:本科采用容积法+面积法估计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剖宫产术中总出血量=术毕后吸引瓶液体总量(ml)-剖宫产破膜后吸引瓶羊水量(ml)+面积法计算浸湿敷料的出血量(ml)+受术者臀下积血器内血液总量(ml)。
本组所有病例均以一种主要原因作为大出血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口裂伤、凝血功能障碍。
环扎子宫下段救治剖宫产术中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探讨

环扎子宫下段救治剖宫产术中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血流救治剖宫产术中急性大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方法救治剖宫产术急性大出血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病例术后7天子宫复旧好,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如期复旧,术后2-6 个月间月经恢复正常,周期规律,经量与产前无异常。
结论: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方法,可快速控制出血,止血时间明显缩短,输血率明显降低,并发症减少,技术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切,费用低。
关键词:剖宫产;环扎子宫;止血带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也日益受关注。
而大出血是剖宫产术中最常见而后果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抢救不利,将极大危及产妇生命。
因此剖宫产出现大出血时,采取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是抢救的关键。
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方法止血,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7年至2011年,产科住院行剖宫术中,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21 例的有关资料,年龄23~35岁,孕周34~40周。
选取产妇由于前置胎盘、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早剥、胎盘面积过大、胎盘粘连部分植入、子痫前期等因素,引起剖宫产时大出血,出血量约在1000~2500 mL 之间,21例均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血流。
1.2 方法1.2.1 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病例采用腰麻、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
1.2.2 方法:剖宫术中发生大出血时,将子宫提出腹腔,用橡胶止血带直接环形结扎剖宫产切口下方子宫颈部分,暂时完全阻断子宫血流并计时。
助手配合手术者检查出血部位及血管时短暂放松,阻断时间最长10分钟,缝合过程中每5-10分钟内松1次橡胶止血带,放松5分钟后再加压,缝合后观察15分钟无活动性出血,则立即继续手术。
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的出血原因

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的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第二产程剖宫产孕妇88例作为实验组,再选取42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第一产程剖宫产手术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
对这两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出血发生率、出血量和出血原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结果: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剖宫产手术中的出血发生率、出血量均比对照组高,术中出血主要原因是第二产程剖宫产产妇的子宫切口破损、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
结论:子宫切口破损、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是引发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故应加强对孕妇的评估及产程观察,及时识别及处理头位难产,尽量避免或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术中出血。
【关键词】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现阶段,产妇在生产方式上选择剖宫产的人数不断增加,其中原因有孕妇剧怕在经过分娩阵痛后,因有异常原因而仍不能经阴道分娩,而首先就选择剖宫产分娩,随之引发剖宫产并发症的概率逐年上升,其中剖宫产术中出血是剖宫产常见并发症之一[1]。
第二产程剖宫产主要针对宫口近开全,胎位下降造成阻滞,阴道已经试产并达到第二产程位置但是仍然不可以顺利进行阴道助产手术的产妇。
剖宫产术中大量出血,病情危急,甚至危害母婴生命安全[2]。
因此,为了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体的生命安全,分析剖宫产手术中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是非常迫切的,现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总共收入1589例分娩产妇,剖宫产共604例,其中选取初次剖宫产,排除双胎妊娠、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等出血因素进行剖宫产手术者508例,第一产程剖宫产术420例(对照组),主要手术指征为胎位异常、骨盆异常、头盆不称、巨大胎儿及社会因素等。
第二产程进行剖宫产术88例(实验组),主要手术指征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胎头下降停滞等。
剖宫产产时大出血橡皮引流管环扎子宫颈动静脉保留子宫抢救成功1例报道

剖宫产产时大出血橡皮引流管环扎子宫颈动静脉保留子宫抢救成功1例报道1 病史报告患者罗XX,女,36岁,住院号2014013641。
于2014年11月29日20时3分因“4胎孕足月,下腹部隐痛8小时”急诊入院,孕期未做产检,自述孕期无头晕、心悸及血压升高史,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
今日12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隐痛,19时出现阴道少许流血,无阴道流水,急诊以“①孕4产1孕39+1周头位先兆临产;②疤痕子宫”收住院。
患者停经以来精神佳,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
查体温:36.8℃,脉搏:9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70mmHg。
专科检查:宫高:37厘米,腹围110厘米,先露:头,胎心:140次/分,胎膜未破,羊水量减少。
下肢无浮肿,先露头位未衔接,宫缩情况:不规律,弱。
骨盆测量:外侧:髂棘间径:24cm,髂嵴间径:27cm,骶耻外径:19cm,结节间径:10cm,内侧:无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①孕4产1孕39+1周头位先兆临产;②疤痕子宫;③羊水过少。
孕期从未做过产前检查,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细胞分析(WBC:8.90×109/L,N%:78.2%,RBC:4.68×1012/L,HB:126g/L,HCT:39.3%,PLT:180×109/L)+血型鉴定:血型“0”型,RH“+”,传染病四项,凝血机制,急诊生化,尿液分析,心电图,胎心监测,均正常。
术前入院诊断:①孕4产1孕39+1周头位先兆临产;②疤痕子宫;③羊水过少。
诊断成立,已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手术分娩的利弊,并告知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告之患者及其家属,已签手术同意书。
于2014年11月29日22时29分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二次剖宫产+肠粘连松解术+双侧输卵管结扎。
术中见子宫前壁与腹壁融合,子宫下段未形欠,羊水III0,量约100ml。
于2014年11月29日22时34分右枕前位顺利取出一活女婴,体重3250g,身48长cm,1分钟、5分钟、10分钟阿氏评分均评10分。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效果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效果随着剖宫产术的普及,剖宫产手术所面对的并发症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子宫下段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甚至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常见的处理手段是行子宫切除术,然而这种处理方式会给产妇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为此,近年来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逐渐成为了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新的选择。
本文将对这种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是一种相对较为新颖的手术治疗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在产妇子宫下段刚果缝合结扎,形成一个环状的压迫带,以此来有效停止出血。
相比传统的子宫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更为保留了产妇的子宫,降低了手术的创伤以及产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而这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如何呢?从手术操作的角度来看,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是一个熟练程度和经验要求较高的手术。
只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够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和出血程度,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缝合结扎操作。
手术中还需要高超的操作技巧,以确保缝合结扎的牢固性和紧实性,从而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
从手术的疗效来看,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可以显著地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同时也可避免由于子宫切除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它能够有效地停止出血,而且保留了产妇的子宫,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生育功能的保留。
相比传统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对产妇的身体损伤更小,康复期更短,有利于产妇尽快恢复健康。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临床数据的统计和深入观察,可以发现,这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有效地降低了产妇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力地保障了产妇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这种手术方式也得到了广大产妇的认可和好评,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疗机构的重视和推广。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也并非完美无缺,它所面对的挑战与困难仍然不容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扎子宫下段救治剖宫产术中急性大出
血的临床探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血流救治剖宫产术中急性大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方法救治剖宫产术急性大出血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病例术后7天子宫复旧好,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如期复旧,术后2-6 个月间月经恢复正常,周期规律,经量与产前无异常。
结论: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方法,可快速控制出血,止血时间明显缩短,输血率明显降低,并发症减少,技术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切,费用低。
关键词:剖宫产;环扎子宫;止血带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也日益受关注。
而大出血是剖宫产术中最常见而后果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抢救不利,将极大危及产妇生命。
因此剖宫产出现大出血时,采取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是抢救的关键。
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方法止血,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7年至2011年,产科住院行剖宫术中,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21 例的有关资料,年龄23~35岁,孕周34~40周。
选取产妇由于前置胎盘、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早剥、胎盘面积过大、胎盘粘连部分植入、子痫前期等因素,引起剖宫产时大出血,出血量约在1000~2500 mL 之间,21例均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血流。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病例采用腰麻、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
1.2.2 方法:剖宫术中发生大出血时,将子宫提出腹腔,用橡胶止血带直接环形结扎剖宫产切口下方子宫颈部分,暂时完全阻断子宫血流并计时。
助手配合手术者检查出血部位及血管时短暂放松,阻断时间最长10分钟,缝合过程中每5-10分钟内松1次橡胶止血带,放松5分钟后再加压,缝合后观察15分钟无活动性出血,则立即继续手术。
术者尽快清理手术视野,寻找出血部位及血管,采取止血措施,如快速娩出粘连的胎盘、切除植入部分胎盘、按摩子宫、药物促子宫收缩、缝扎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宫腔填塞纱条、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同时进行严密的监测和积极抗休克治疗,如建立输液通道、保证有效通气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
产后5-7
天,经腹部B 超了解盆腔情况,产后42天门诊检查剖宫产术后的恢复情况,。
1.2.3 手术血量的测量方法:以面积法(敷料血湿面积/0cm×10cm-10ml血) 和容积法为主,以称重法和目测法为辅。
术中开始时所有敷料、纱块、吸引瓶内的血量及术毕清理出的阴道流血量之总和为术中出血量。
术后采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
测出出血量超过500ml以上为术中大出血。
2 结果
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和前置胎盘。
21例剖宫产时大出血的患者中,产妇全部存活,未出现误缝,损伤输尿管、肠管、膀胱状况,无子宫缺血坏死、阔韧带血肿、宫旁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所有病例术后7天经腹部B 超探测子宫复旧好,术后7天血性恶露减少,所有产妇均于产后7-10天痊愈出院。
21例中无行子宫切除术,剖宫术术后所有产妇子宫如期复旧,术后2-6 个月间月经恢复正常,周期规律,经量与产前无异常。
有2例在2年后再次妊娠到足月,来我院行再次剖腹产术。
所有病例未发现有产褥感染、宫腔粘连者,无一例发生席汉氏综合征。
3 讨论
3.1 手术可行性供应子宫血液90%来自子宫动脉,橡胶止血带阻断子宫血管后使子宫血流量明显减少,流速减缓,血液渐凝集成血栓,从而达到初步止血目的,同时子宫肌层缺血将刺激宫缩进一步压迫血窦,从而迅速有效地控制了出血。
由于阻断子宫动脉只是
暂时的,当橡胶止血带放松后,血流恢复,不至于子宫缺血坏死。
术后,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未发现因子宫血运受影响而引起的不良后果。
因此,笔者认为橡胶止血带阻断子宫动脉血流用于急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可行的。
? 3.2 临床应用有效性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原因多由于胎儿娩出后,胎盘剥离面子宫平滑肌收缩不良,加上局部血窦丰富,易引起出血,其中以广泛性渗血为主,尤其是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此处肌纤维少,缺乏收缩力,当胎盘剥离后不能缩紧关闭开放的血窦,故出血多且难以制止。
由于子宫下段蜕膜发育远逊于子宫上段,胎盘绒毛易穿透蜕膜植入基层形成植入性胎盘。
当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时,胎盘剥离面出血往往是喷射性的,况且出血多是“面”而不是“点”,出血更是凶险。
因此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常会遇到下段剥离出血难止的情况,止血常需要反复缝扎,由于边压迫出血处,边缝合,往往造成视野不清,不能迅速准确缝合破裂血窦,缝合过程中可能发生患者失血过多情况,为保全患者生命,有切除子宫的可能。
此外,子宫收缩乏力在失血多的情况下将会加重,而严重的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止血无效时,最终也只能切除子宫。
我院自从采用了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血流救治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后,无一例子宫切除发生。
所有产妇均于产后5至7天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误缝或损伤输尿管、肠管、膀胱,无子宫缺血坏死、阔韧带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患者子宫如期复旧,转经后月经正常,有的甚至再次妊娠或分娩。
说明此方法对产妇无不良干扰。
可见,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
血流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率。
该方法易于操作,手术视野清晰,止血简便迅速可靠,安全易行,无需特殊器械和手术技巧,且效果确切,费用低,适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子宫弥漫性出血,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的外科止血方法。
3.3 前景展望我院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血流能在短时间内减少出血量,术野清晰,便于寻找出血面紧急处理,准确钳夹缝合,为实施止血措施赢得时间,减少输血量,是急救及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至关重要的环节。
橡胶止血带有弹性、软而粗,不会损伤血管,一般结扎时间不超过20分钟即可完成剥离面的处理,时间短,不会造成卵巢或子宫缺血坏死。
因此,笔者认为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血流后,再采取常规的急救措施,可非常有效地防止术中出血、产后出血,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另外,在对术前有出血或术中可能发生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和前置胎盘,胎盘粘连部份植入、巨大儿、双胎妊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疤痕子宫、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等估计术中可能发生大出血的孕妇预防性地应用此方法,可能也取到减少出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科.止血带套扎子宫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下段剥离面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学,2008,24(7):442-443.
[2] 张兰霞.压脉带阻断子宫血流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65例
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09,27(2):30—31.
[3] 陈欣,任秀蓉.压脉带在急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3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2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