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应用止血带止血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环扎子宫下段救治剖宫产术中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探讨

环扎子宫下段救治剖宫产术中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探讨

环扎子宫下段救治剖宫产术中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血流救治剖宫产术中急性大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方法救治剖宫产术急性大出血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病例术后7天子宫复旧好,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如期复旧,术后2-6 个月间月经恢复正常,周期规律,经量与产前无异常。

结论: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方法,可快速控制出血,止血时间明显缩短,输血率明显降低,并发症减少,技术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切,费用低。

关键词:剖宫产;环扎子宫;止血带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也日益受关注。

而大出血是剖宫产术中最常见而后果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抢救不利,将极大危及产妇生命。

因此剖宫产出现大出血时,采取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是抢救的关键。

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方法止血,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7年至2011年,产科住院行剖宫术中,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21 例的有关资料,年龄23~35岁,孕周34~40周。

选取产妇由于前置胎盘、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早剥、胎盘面积过大、胎盘粘连部分植入、子痫前期等因素,引起剖宫产时大出血,出血量约在1000~2500 mL 之间,21例均采用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血流。

1.2 方法1.2.1 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病例采用腰麻、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

1.2.2 方法:剖宫术中发生大出血时,将子宫提出腹腔,用橡胶止血带直接环形结扎剖宫产切口下方子宫颈部分,暂时完全阻断子宫血流并计时。

助手配合手术者检查出血部位及血管时短暂放松,阻断时间最长10分钟,缝合过程中每5-10分钟内松1次橡胶止血带,放松5分钟后再加压,缝合后观察15分钟无活动性出血,则立即继续手术。

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实施经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结扎止血的作用分析

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实施经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结扎止血的作用分析

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实施经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结扎止血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对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在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医护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84例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通过抽签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

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对甲组患者实施宫腔填塞止血,对乙组患者实施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相比甲组,乙组患者出院时间较短,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乙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低,两者患者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在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治疗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出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剖腹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中出血;作用前言:术中出血在剖腹产手术中出现几率较高,对产妇的生命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如得不到及时可靠的治疗会导致产妇的死亡。

而且术中出血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剖腹产手术的难度,加剧产妇的痛苦,影响产妇的术后恢复。

因此,对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在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84例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宫腔填塞止血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84例剖腹产术中出血患者,通过抽签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

甲组患者中共有14例经产妇,其余为初产妇,患者年龄最小为22岁,年龄最大为37岁,年龄均值为(26.4±3.6)岁,乙组患者中共有15例经产妇,其余为初产妇,患者年龄最小为22岁,年龄最大为38岁,年龄均值为(26.6±3.7)岁。

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

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

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填塞纱条进行止血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止血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经过宫腔填塞纱条术治疗后,38例患者在治疗1h后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止血成功率为95%,且发热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结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宫腔填塞纱条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具有继续出血量少、止血效果好、速度快、操作简单等显著的优势,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标签:宫腔填塞纱条术;剖宫产术;大出血;止血效果产后出血是剖宫产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常见急症,有效及时的临床治疗,是控制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产妇的术中大出血症状能够通过及时的处理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对于部分顽固性出血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产妇的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

本次临床实验对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患者年龄范围在23岁至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4±0.3)岁,产妇孕周在36周至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8.7±1.2)周。

其中,经产妇11例,初产妇29例;子宫腺肌症伴胎膜早破1例,多胎妊娠8例,过期妊娠导致引产失败3例,前置胎盘伴瘢痕子宫2例,重度妊高症4例,前置胎盘18例。

患者产后出血量为:2500ml-1500ml4例,1500ml-1000ml10例,1000ml-600ml16例。

产妇的产后出现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占15%,共6例,其中,胎盘早剥2例,巨大儿1例,产程延长3例;胎盘因素占85%,共34例,其中,胎盘粘连14例,前置胎盘20例,并以胎盘剥离和下段子宫收缩障碍为主。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3例临床分析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3例临床分析

本 院 主张术 中出血 超过 5 0 I 经传 统 子宫 按摩 、宫缩 0 l l l 剂 无 效时 及 时使 用子 宫 背带 式 缝合 术 。该 手术 方 法 简单 易 行。 效果 明显 . 可避 免子 宫 出血过 多 引起 的并 发症 和后 遗症 。 可 减少 输血 , 轻患 者 的经 济负 担 , 免切除 子 宫 , 留生育 减 避 保
【 键 词 1 宫 背 带 式 缝 合 术 ; 宫 产 ; 出 血 关 子 剖 大
f 中图分 类号】 7 98 R 1。
f 献标识 码】C 文
[ 章编 号】 1 7 — 7 12 1 )4 a 一 5 — 1 文 6 4 4 2 0 o o ( )1 0 0 f
剖 宫 产 是 产 科 解 决难 产 与产 科 并 发 症 最 常 见 的手 术 。
助 手双手 加压宫 体 , 术者 用 1 0可 吸收 线从 子宫 切 I左下 缘 ~ 2 1
3c 距左 侧 切 口 3c m, m进 针 , 过官 腔 , 切 口左 上 缘上 方 穿 在
3c m处 穿 出 , 直 向上将缝 线 拉 向左 侧 宫底 部 , 垂 直缝 合 垂 并 I 将缝 线 固定 于子宫 浆肌 层 , 子宫 左 侧后 壁 向下 在左 前 针 从
凝 固成 血栓而 止 血 . 同时 子宫 肌层缺 血 刺激 子宫 进一 步 收缩 压 迫血 窦关 闭止血 。 宫 背带式 缝合 术 在子 宫前壁 、 壁 、 子 后 宫 底 各缝 合 1 . 针 避免 了缝线 从子 宫 滑脱 及子 宫 收缩形 成 圈套 发生肠 嵌顿 、 梗阻 可能 , 肠 而且缝 线不 穿 透蜕 膜层 , 更利 于可
1 0中 国 当代 医 药 C N 5 HIA M0DE N ME CI E R DI N

剖宫产术中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的临床应用

剖宫产术中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的临床应用

剖宫产术中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行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的效果。

方法回顾14年内15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分析术中出血原因,宫腔纱条填塞指征、方法。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与同期剖宫产术中出现出血未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16例进行比较,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宫腔纱条填塞组止血效果好,全部保留子宫,术后无感染,无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结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宫腔纱条填塞止血效果好。

【关键词】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宫腔纱条填塞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妇死亡原因首位,是导致全球产妇死亡和疾病的常见原因[1]。

我院从1997年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1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1997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实行剖宫产4000例,术中出血>1000 ml者168例,对其中16例未经过填纱只用“8”字缝合及肌内注射欣母沛止血做为对照,对其中152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止血,患者年龄18~40岁,平均25.6岁,初产妇130例,经产妇22例,孕周36~44周,平均38周。

1.2 治疗方法术前积极纠正贫血,备血,备宫腔纱条;所有孕妇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全部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其中10例因胎头深陷,行丁字形切口;第一次手术114例,第二次手术把38例;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使用缩宫素20u 宫体注射收缩子宫;胎盘剥离后,胎盘剥离面开放的血窦用可吸收缝线“8”字缝合及冷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并按摩子宫,经上述处理仍有活动出血且出血量≥500 ml者立即采用宫腔填塞纱条1.3 剖宫产的手术指针前置胎盘8例(5.2%),瘢痕子宫30例(19.73%),双胎妊娠15例(9.87%),胎儿宫内窘迫20例(13.16%),臀位10例(5.58%)过期妊娠10例(5.58%),胎盘早剥2例(1.31%),持续性枕后或枕横位47(30.92%),羊水过少6例(3.95%),耻骨联合分离4例(2.63%),1.4 剖宫产出血的原因及出血量术中平均出血1400 ml(1000~3000 ml),平均输血598(200~2000)ml,其中胎盘剥离面出血43例,平均出血1500 ml,宫缩乏力109例,平均出血1200。

止血带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时机探讨

止血带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时机探讨

止血带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时机探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生育健康的重视,前置胎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已成为治疗前置胎盘的主流手术方式之一。

然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也是一种高风险手术,术中出血是一项常见的并发症。

说到术中止血,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止血带这一利器。

本文旨在探讨止血带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时机。

1. 剖宫产手术及出血的风险剖宫产术即通过腹壁切口及子宫切口,将婴儿取出的手术。

前置胎盘剖宫产外科手术的部位大多较为高位致使子宫大血管在手术过程中可能被完全切断,这就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在剖宫产手术中,出血是一项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并且术中出血的程度常常更为严重。

术中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如手术技术不熟练、子宫切口不当、胎盘着生异常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术中出血发生。

术中出血直接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剖宫产术中及时正确地使用止血带是十分必要的。

2. 止血带的使用止血带又称为吊带,是外科手术常用的一种术中止血手术工具。

采用医用乳胶或硅胶制成的半圆环状物,半圆环的端点可以对接,也可以相互咬合。

当遇见出血点时,将止血带套在肢体或器官上,在端点处进行拉紧,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是必要的,但是使用时机是需要医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理性把握的。

3. 剖宫产手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时机止血带的使用受到手术部位和手术难度的影响。

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常见止血带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子宫切口的吊带固定剖宫产术中,当横切子宫的同时如果宫颈分娩口周围的毛细血管或子宫下段处出现术中出血,使用止血带在子宫颈的两侧固定,达到止血的目的。

3.2 治疗胎盘早期剥离在剖宫产手术中,胎盘着生异常时,常会出现早期剥离等情况。

此时,医生会在胎盘剥离时使用止血带,将宫颈的分娩口完全封闭,继而剖宫产。

在此过程中,肢体严禁移动,以保证止血带的紧密性,达到止血的目的。

3.3 外科手术部位的吊带压迫止血带可以被放置在分娩道或外科手术部位,对出血点进行压迫。

纱布条宫腔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6例临床分析

纱布条宫腔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6例临床分析

纱布条宫腔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9月26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术中用纱布条填塞宫腔止血的效果。

结果26例患者经宫腔填纱后均达到止血的目的,且取出过程顺利,无一例发生纱块遗留及宫腔感染。

结论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良好方法,该方法简便有效,产科医生容易掌握,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经常面临的问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出血发生突然,原因多种,短时间大量出血,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是困扰临床工作的一大难题,目前仍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剖宫术中大出血,既往临床上经宫缩剂、按摩子宫、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或髂内动脉结扎等处理无效时需切除子宫挽救患者生命,这样既延误了抢救时机,又增加了出血量,患者切除子宫失去生育能力易导致医患纠纷发生。

本院近年来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26例,均有效制止了出血,无一例切除子宫及产妇死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1月~2011年9月住院产妇中剖宫产1680例,剖宫产时术中大出血采用纱布条宫腔填塞26例,年龄22~38岁,平均31岁,孕周36~42周,平均38周,初产妇14例,经产妇12例。

出血原因以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多见,占14例,其中巨大儿4例,滞产1例,正常大小胎儿3例,羊水过多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例,双胎4例;前置胎盘胎盘剥离面出血、胎盘因素占12例,其原因为前置胎盘剥离面广泛渗血,局部缝合止血效果不佳。

填塞者出血量在500~2000 ml之间。

1.2 宫腔填塞方法26例患者均于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前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胎盘娩出后即发生大量出血,再给予静脉滴入催产素,按摩子宫,同时口服米索前列醇,如仍出血凶猛,子宫收缩乏力伴明显出血,胎盘剥离面出血点局部缝扎后仍有明显活动性渗血,不能控制出血者,出血量近600 ml,立即给予无菌纱条填塞宫腔,填塞前将纱布条用消毒碘伏浸透挤干,用卵圆钳夹住纱布条一端,从子宫切口置入宫腔,自宫底起自左至右来回折叠填塞,宫腔不留间隙,包括子宫下段。

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研究

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研究

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研究目的:分析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近年来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225例,其中发生术中出血病例70例。

根据救治方法,分为宫腔纱条填塞止血42例,设为实验组,行结扎子宫动脉止血28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各项指标。

结果:实验组42例均于术后24 h取出纱条,术后1周~10 d内腹部伤口拆线,未见产褥感染及晚期产后大出血;2例宫腔填塞纱条失败。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显著。

标签:催产素;卡孕栓;剖宫产;产后出血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剖宫产术中出血病例也显著增多。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危险度高,救治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

本文收集了剖宫产术中出血病临床资料,并对两种救治措施进行了回顾,以分析宫腔纱条填塞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225例,其中发生术中出血病例70例。

根据救治方法,分为宫腔纱条填塞止血42例,设为实验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30.0±4.5)岁,孕周36.9~41.8周,平均(38.9±1.7)周;行结扎子宫动脉止血28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平均年龄(29.8±4.2)岁,孕周36.5~41.6周,平均(39.5±1.5周)。

术中出血发生后,均采用缩宫素、按摩子宫、热敷和予止血药等止血无效。

两组产妇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及术前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结扎子宫动脉止血。

实验组行宫腔纱条填塞进行止血,步骤具体为:自制长为1.5~2.0 m、宽约7.0~8.0 cm纱布条,之前经高温灭菌,采用甲硝唑液浸湿并挤干,持一端由宫底始以“Z”字形进行填塞,压紧确定无空隙,直至子宫下段切口位置处,以卵圆钳将纱条另一端送出宫口直至阴道内,之后填实子宫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应用止血带止血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剖宫产手术中患者的宫体大出血情况下使用止血带止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时宫体大出血的患者235例,处理过程中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对照组120例,未使用止血带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结果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的治疗组患者的情况较为良好,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患者的手术没有造成其他的影响,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

结论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如果发生宫体大出血的症状,可以通过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处理,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减轻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等。

【关键词】剖宫产;宫体大出血;止血带;临床分析
剖宫产在近年来使用的例数在逐年增加,然而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可能会发生宫体大出血等情况,给手术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出血量过多很可能会造成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出现,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术后3 d内的术后再次出血等情况。

本次研究针对这一情况分析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的实际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取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中发生宫体大出血患者的235为研究对象,年龄28~42岁,孕周31~39周,手术前经过检查患者无其他方面的疾病史,身体状态良好。

在处理时对235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120例,两组间的年龄、孕周没有统计学差异。

1.2 大出血判定标准
宫体大出血情况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判定,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超过500 ml以上为大出血患者的范围。

1.3 处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的处理方法选取不同,治疗组患者在手术进行中发现大出血后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在数学的同时使用止血带坤宅患者的剖宫产切口下方子宫下段部分,暂时的完全阻断子宫供血10 min以内,之后进行缝合,每5~10分钟再次进行止血带止血操作,完成后15 min无活动出血为止。

对照组患者在主力的过程中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操作,为患者使用子宫收缩药物治疗,通过进行宫腔内填塞纱布,使用8字进行风闸,在双侧子宫动脉上进行支结扎。

在处理完成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及患者手术完成后24 h内的阴道出血量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8.0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止血方法患者的止血情况差异明显,治疗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较快,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24 h内的阴道出血情况差异不大。

在整体上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止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细的出血、止血时间等情况见下表1。

在手术中及手术完成后,两组患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然而在并发症当中,治疗组患者的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为患者的贫血,而其他的并发症情况对照组较多,两组对比,其贫血、失血休克等例数的差异同样明显,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1
表2
手术完成后,2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相差不大,均在1~2周左右,在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出院后基本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在出院后2周内存在一定程度的阴道出血,对照祖患者11例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子宫内高收缩乏力,止血完成后,患者的阴道流血例数21例,2例患者宫腔粘连,1例希恩综合征。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与阴道分娩相比更为快捷,患者的痛苦较少,然而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损伤到患者的子宫壁、子宫颈等方面,在手术中的大出血症状也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而宫体大出血也是剖宫产手术分娩中的一种常见情况[1]。

在临床处理的过程中,常规的手术操作止血对患者的治愈情况并不理想,一旦发生宫体大出血,常规的操作往往会出现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巨大,同时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也较多[2]。

在回访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与治疗组相比,其整体的情况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患者,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治疗处理的治疗组患者的情况较好[3]。

与传统的急救方法比较,子宫下段使用止血带暂时阻断子宫血供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能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量,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且安全易行,无需特殊器械和手术技巧[4],尤其适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体弥漫性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5]。

参考文献
[1]黄文文.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产后大出血中的应用.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4,19(10):59,60.
[2]张长业,沈萍.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处理.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5,9(1):70,72.
[3]罗春玉.产后大出血23例临床诊疗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7):6656,6657.
[4]郭秋琼.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法在产后大出血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医生,2000,2:50,51.
[5]连玉兴.捆绑术在严重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中应用.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57,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