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和后张法

合集下载

先张法和后张法施工工艺的特点

先张法和后张法施工工艺的特点

先张法和后张法施工工艺的特点先张法和后张法是两种常用的构筑物施工工艺,它们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有不同的应用。

本文将对先张法和后张法的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先张法,顾名思义,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先张设构筑物主体的施工方法。

这种施工工艺的特点是能够提前完成构筑物的基本形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

先张法常见的具体步骤包括立柱施工、搭设横梁、搭设屋架、添设板材等。

先张法的优点在于:1. 施工效率高:先张法可以提前完成构筑物的主体形态,减少后续工序的施工时间。

相比于后张法需要逐层施工的工艺,先张法以批量作业的方式进行,提高了施工效率。

2. 施工质量好:先张法可以在基础形态上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同时,先张法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更加稳定,可以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

3. 施工周期短:先张法能够大大减少施工周期。

因为先张法可以一次性搭设完成构筑物的主体形态,后续施工只需要进行填补和装饰等工序,节约了大量时间。

4. 施工成本低:先张法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此外,先张法所使用的材料也相对较少,可以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

然而,先张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掌握不好施工节奏,可能会导致施工进展缓慢,甚至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

同时,先张法对施工现场的条件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施工空间以及合理的设备安排。

相比之下,后张法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先进行基础形态的部分施工工序,然后逐渐搭设上层的施工方法。

后张法的特点包括:1. 灵活性强:后张法可以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调整,根据需要逐层施工。

这种施工工艺的灵活性使得施工过程更容易控制和调整。

2. 适应性强:后张法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工程和各种类型的建筑物。

不同层次的构筑物可以灵活地根据需要进行施工,提高了施工的适应性。

3. 施工过程透明:后张法的施工过程逐渐展示在人们面前,可以更好地掌握工程进展情况。

这有助于监督和调整施工计划,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先张法、后张法工艺流程及主要区别教学总结

先张法、后张法工艺流程及主要区别教学总结

先张法、后张法工艺流程及其主要区别一、概况1、先张法是捋在浇筑混凝上前妝拉预臧力筋.并将胀拉的预应力筋临时锚周在台座或钢模上,於后浇务:混凝土,待混凝土强疫达到不低于滋凝土设计强度值的75%,保证预应力筋与混凝上佝足够的粘结时,放松预应力筋,借助于混凝上与预应力筋的粘结,对混擬上施加预用力的施工工艺.2、后张法指的是光浇筑留有预应力筋孔道的梁休,待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再在预留孔道内穿入预用力筋进厅张拉锚固,最后诳行孔道压浆片浇筑梁端封头混凝上。

二、先张法工艺流程1、台座台座由底板、承力架、橫梁、左位板与固立端装置组成g台座是先张法施T中的上耍设备之一,要求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以免台座变屯、倾複、滑移而引起预应力值的损火,台座按构造不同分为框架式台座、墩式台座和拼装式钢管混凝土台座・2、张拉机具和夹具光张法构件生产屮,常采用的预咸力筋有钢丝或钢筋两种。

张拉预应力创丝时,一般直接采用卷扬机或电动螺杆张拉机。

狀拉预应力钢筋时,在槽式台座中常采用四横梁式成组张拉装虱用千斤顶张拉。

预庙力筋用锚具、兴具和连接器应根据预用力筋品种、锚周要求和张拉工艺等配套选用,其性能W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3、模板与预应力筋制作(一〉、模板底板制作必须平整光滑、排水畅SL梁位埸部的底模应滿足强度耍求和重复便用的耍求.端模预爪力筋孔的位鱼契齐确・考虑到预应力筋放松后梁休的床缩呈,为保证梁体外形尺寸,侧模制作耍增长I | I LI、预应力筋下料长度按计算长度、T•作长度和原材料试验数据确定、长度不大于6山的先张构件,半钢鏡成组帐拉时.同组钢丝卜•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得大于2迦。

先张法墩头锚的钢丝墩头强度不用低曲也标准抗拉强度的98%。

先帐注预应力的粗钢筋,在冷拉或张拉时可采用墩头钢筋和开孔的垫板,代替锚具或兴具c4、预应力筋张拉〈一)预应力筋张拉应根据设汁要求,來用合适的张拉方法.张拉顺序和张拉程序进行,并向有M靠的保证颅量摘施和安仝技术措施。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不同点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不同点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不同点
先张法和后张法都是指在小学生学习算术时,学习加减乘除的一种方法。

在两种方法中,先张法是先把数字写在框框里,然后再进行计算,而后张法是在框框附近作出运算符
号后,再写上数字进行计算。

他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方式不同
在先张法中,先写数字,再填入加减乘除符号,如“3+5=8”,而后张法则是先写符号,再写数字,如“+3 5=8”。

先张法更注重记忆数字,让学生能够迅速把数字写入框框中,然后再进行计算,适合
对数字记忆较强的学生。

而后张法则更加注重理解运算符号的含义和作用,着重培养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适合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生。

3.优点和不足不同
先张法在速度方面具有优势,能快速地完成计算,但在理解方面较差,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反,后张法在理解方面比较好,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但在速度方面较慢。

4.适用人群不同
学生的个性和性格因素也是选择先张法或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先张法适合于数学
基础较好、记忆力好、喜欢快速计算、思维比较直接简单的学生。

后张法则适用于逻辑思
维比较好、喜欢理解运算符号的含义和作用、强调思维方法并注重思维过程的学生。

5.教育教学理念不同
从教育教学理念来看,先张法偏向于机械化的计算技能,而后张法则更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速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
教育教学理念,选择合适的方法。

总之,先张法和后张法各有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性格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

先张法和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

先张法和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

先张法和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先张法和后张法是建筑施工中的两种常用工艺流程。

本文将对这两种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先张法是指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先进行顶部结构的施工,然后再进行地面结构的施工。

这种工艺流程的特点是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但优点是能够有效地保护地面结构,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减少损坏的风险。

工艺流程如下:1.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先张法施工的可行性,并制定施工方案。

2. 顶部结构施工:先张法施工的第一步是进行顶部结构的施工。

这包括地面上的一层或多层建筑,如楼板、墙体、梁柱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顺序和工艺要求,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地下结构施工:在顶部结构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

这包括地下室、地下管道、基坑支护等。

由于先张法要求地面结构先行施工,因此需要在地下结构施工开始前制定好相应的支护措施,以确保顶部结构的安全。

4. 完工验收: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完工验收。

这包括对顶部结构和地下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同时,还需要进行验收报告的编制和归档,以备后续使用和管理。

后张法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先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然后再进行顶部结构的施工。

这种工艺流程的特点是施工周期相对较短,但缺点是地面结构容易受到损坏,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保护。

工艺流程如下:1. 设计阶段:与先张法一样,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相关的分析、计算和方案制定。

2. 地下结构施工:与先张法相反,后张法先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包括地下室、地下管道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好相关的支护措施,以保护地下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3. 顶部结构施工:在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顶部结构的施工。

这包括楼板、墙体、梁柱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顺序和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完工验收:与先张法一样,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完工验收,确保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并编制和归档验收报告。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施工工艺如何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施工工艺如何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施工工艺如何先张法和后张法是两种常用的施工工艺,主要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板材安装。

两种工艺都是为了保证板材的安全性和紧密性而设计的,但它们在操作步骤和施工时机上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施工工艺、步骤以及适用场景等方面介绍先张法和后张法的特点。

先张法是指在安装板材之前先张紧螺栓,再进行板材的安装。

这种工艺可以确保板材在安装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移或变形,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先张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在板材的固定点选择合适的位置,预先打孔,并在孔上安装螺栓或螺丝。

2. 使用扳手或电动工具将螺栓或螺丝旋紧,确保板材与固定点紧密连接。

3. 在安装板材时,将板材放置在螺栓或螺丝上,并轻轻向下按压,使板材与固定点完全接触。

4. 使用扳手或电动工具继续旋紧螺栓或螺丝,使板材紧密固定在固定点上。

先张法适用于板材比较厚重、尺寸较大的情况下。

它可以保证板材在长期使用中不会出现松动或位移,尤其适合用于支撑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工程,如高层建筑或桥梁等。

后张法是指在板材安装完之后再进行张紧工作。

这种工艺可以使板材与固定点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后张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安装完板材后,选择合适的位置预先打孔,并在孔上安装螺栓或螺丝。

2. 使用扳手或电动工具将螺栓或螺丝旋紧,与板材紧密连接。

3. 使用扳手或电动工具继续旋紧螺栓或螺丝,使板材与固定点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后张法适用于板材比较轻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

它可以通过张紧螺栓或螺丝,增加板材与固定点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板材的固定力。

后张法常用于建筑墙面和天花板的安装,可以保证板材的平整度和牢固度。

总的来说,先张法和后张法是常用的板材安装工艺,它们在施工时机和步骤上有所不同,但都可以确保板材的安全性和紧密性。

选择使用哪种工艺应根据板材的材质、尺寸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应仔细遵循相应的步骤,以保证施工质量。

同时,在使用螺栓或螺丝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规格和材质,并使用适当的工具。

简述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异同点

简述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异同点

简述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异同点先张法和后张法是两种不同的阅读策略,用于有效地获取和理解文本信息。

虽然它们都是用于阅读,但在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上存在一些异同点。

先张法是指在阅读文本之前,先对整个文本进行快速浏览和预判,以获取整体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强调整体把握,通过快速阅读标题、段落首句、关键词等,来获取文本的大概意思和主题。

通过先张法,读者可以迅速了解文本的框架,有助于在后续的深入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与之相反,后张法则是指先仔细阅读文本的细节和内容,再逐渐整合和总结出文本的整体结构和主旨。

后张法注重细节把握,通过逐句阅读和分析,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信息。

通过后张法,读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文本的细节和逻辑关系,有助于形成对文本整体的准确把握。

在实际应用中,先张法和后张法各有优劣。

先张法适用于对文本整体结构和主题的把握,特别是在对大量文本进行筛选和筛读时,可以快速找到感兴趣和有价值的内容。

然而,先张法可能会忽略一些细节和具体的信息,导致对文本的理解不够准确。

因此,在需要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时,后张法更为有效。

后张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文本的细节和逻辑关系,有助于形成对文本整体的准确把握。

先张法和后张法在阅读速度和效率上也有所不同。

先张法通常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本进行快速浏览和筛选,适用于获取大量信息的情况。

而后张法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深入理解文本的细节和意义,适用于对某个特定话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况。

先张法和后张法是两种不同的阅读策略,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阅读目标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

无论是先张法还是后张法,都需要读者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提高阅读效果和效率。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基本原理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基本原理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基本原理先张法和后张法是针对图像处理中的图像缩放操作而言的,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

先张法和后张法在实现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图像缩放时出现的锯齿、失真等问题而设计的。

一、先张法1.1 基本概念先张法(Upsampling)是指在进行图像缩放时,首先将原始图像进行插值等操作,得到一个比原始图像更大、更精细的中间结果,然后再对这个中间结果进行滤波等处理,最终得到所需尺寸的图像。

1.2 具体实现具体来说,先张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将原始图像按照所需缩放比例进行插值操作,得到一个比原始图像更大、更精细的中间结果;(2)对这个中间结果进行滤波操作,去除锯齿、失真等问题;(3)将滤波后的中间结果按照所需尺寸进行裁剪或者缩小操作,得到最终所需尺寸的图像。

1.3 优点与缺点先张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图像缩放时出现的锯齿、失真等问题,使得缩放后的图像更加清晰、自然。

但是,先张法需要进行插值和滤波等操作,计算量较大,处理时间较长。

二、后张法2.1 基本概念后张法(Downsampling)是指在进行图像缩放时,首先将原始图像按照所需尺寸进行缩小操作,然后再对缩小后的图像进行插值等处理,得到一个比原始图像更大、更精细的中间结果。

2.2 具体实现具体来说,后张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将原始图像按照所需尺寸进行缩小操作;(2)对缩小后的图像进行插值操作,得到一个比原始图像更大、更精细的中间结果;(3)对这个中间结果进行滤波操作,去除锯齿、失真等问题。

2.3 优点与缺点相比于先张法,后张法计算量较小、处理速度较快。

但是,在对缩小后的图像进行插值时容易出现锯齿、失真等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先张法还是后张法取决于具体情况。

如果需要对图像进行缩放并且要求缩放后的图像质量较高,可以选择先张法;如果需要对图像进行快速缩放并且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可以选择后张法。

先张法与后张法区别

先张法与后张法区别

先张法与后张法区别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
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
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
两者区别有5点:还有,锚具的重复使用与否,传递预应力的方式:粘结力和握裹力.
锚索锚具的用途和特点
锚索锚具以其锚固力大,既可施加预应力又可全长锚固,且锚固深度长短可以自由选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煤巷的支护,隧道的初期支护,全支护公路,铁路边坡的锚固.,边坡维护,桥涵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等领域。

锚索锚具主要用于煤矿巷道支护,特别是破碎顶板的支护管理,也可用于其它建筑工程中,与15.24mm预应力钢绞线配套使用。

二、锚索锚具的结构
1矿用锚具由钢绞线、毛齿、挡箍、垫板、锚具等组成
三、锚索锚具的技术特性、尺寸及重量:
钢绞线直径15.24mm,是承受传递支护力的主体,由7根直径5mm冷轧调质高强钢筋煸制而成。

锚环外径44mm,长46mm,内孔锥度12°
锚卡长41mm,外径锥度12,大头直径28mm.锚具重量0.6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