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的定义。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分类。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和圆的定义,让学生回顾相关概念。

2. 提问:直线和圆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相交、相切还是相离?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

练习题目:a) 直线x=2与圆x^2+y^2=4b) 直线y=3与圆x^2+y^2=9c) 直线x+y=4与圆x^2+y^2=8第二章:直线与圆的相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相交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相交的定义。

2. 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与圆相交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相交的含义。

2. 提问:直线与圆相交时,会有什么特殊的性质?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让学生举例说明。

练习题目:a) 直线y=2x+3与圆x^2+y^2=16b) 直线x-y+4=0与圆x^2+y^2=16c) 直线x+y-6=0与圆x^2+y^2=36第三章:直线与圆的相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相切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相切的定义。

2. 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与圆相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相切的含义。

2. 提问:直线与圆相切时,会有什么特殊的性质?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让学生举例说明。

练习题目:a) 直线y=3x+2与圆x^2+y^2=16b) 直线x-y+4=0与圆x^2+y^2=16c) 直线x+y-6=0与圆x^2+y^2=36第四章:直线与圆的相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相离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直线与圆相离的性质。

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7.6 直线与圆地位置关系•知识梳理 直线和圆1. 直线和圆位置关系地判定方法一是方程地观点 ,即把圆地方程和直线地方程联立成方程组,利用判别式△来讨论位置关系.① 厶〉0,直线和圆相交. ② 厶=0,直线和圆相切. ③ △< 0,直线和圆相离.方法二是几何地观点,即把圆心到直线地距离 d 和半径R 地大小加以比较.① d v R 直线和圆相交. ② d =R 直线和圆相切. ③ d >R 直线和圆相离.2. 直线和圆相切,这类问题主要是求圆地切线方程.求圆地切线方程主要可分为已知斜率 k 或已知直线上一点两种情况,而已知直线上一点又可分为已知圆上一点和圆外一点两种情况.3. 直线和圆相交,这类问题主要是求弦长以及弦地中点问题.•点击双基m >0,则直线 2 (x +y ) +1+n rO 与圆 x 2+y 2= m 地位解析:圆心到直线地距离为22,半径为2,弦长为2 nJ答案:A,4 )圆x 2+y 2— 4x =0在点P (1, 3 )处地切线方程为解法一:x 2+y 2— 4x =01. (2005年北京海淀区期末练习题)设 置关系为A.相切 C.相切或相离B.D.相交 相交或相切解析:圆心到直线地距离为d= ------ ,圆半径为 m .2, 1+m l 1•「d — r = -- — m =2 2 •••直线与圆地位置关系是相切或相离 .答案:C2.圆x 2 + y 2— 4x +4y +6=0截直线x — y — 5=0所得地弦长等于5 2 2A.B. (m — 2^m +1) =- (、:'m — 1) 2>0,2C.1D.52)2 2A.x + 3y — 2=0B. X +y — 4=0C.x — 3 y +4=0D.x — 3 y +2=03. (2004年全国卷川2y=kx —k+ 3 二x 4x+ (kx —k+ 3 ) 2=0.该二次方程应有两相等实根 ,即△ =0,解得k=—.3/• y — v 3(x — 1),即 x —J 3y +2=0.32 2解法二:•••点(1, 3 )在圆 x +y — 4x =0 上,•••点P 为切点,从而圆心与P 地连线应与切线垂直 又•••圆心为(2,0 ) , • 0- 3• k = —1.2—1解得k =3, •切线方程为x — 3y +2=0.3答案:D4. (2004年上海,理8)圆心在直线 2x — y — 7=0上地圆C 与y 轴交于两点 A (0, — 4)、B (0, — 2),则圆C 地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 .解析:•••圆C 与y 轴交于A (0, — 4) ,B( 0, — 2) •由垂径定理得圆心在 y =— 3这条直线上.•圆心为(2, — 3),半径 r =|AC = 22 •[-3-(4)]2 = 5. •所求圆C 地方程为(x — 2) 2+ (y +3) 2=5. 答案:(x — 2) 2+ ( y +3) 2=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直线y =x +k 与曲线x = 丫1 - y 2恰有一个公共点,则k 地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利用数形结合 答案:—1v k < 1 或 k =— 2•典例剖析【例1】 已知圆x 2+y 2+x — 6y +m =0和直线x +2y — 3=0交于P 、Q 两点,且OPL OQ( O 为坐标 原点),求该圆地圆心坐标及半径.剖析:由于 OPL OQ 所以k OP- k O =— 1,问题可解.2 2 2解:将 x =3 — 2y 代入方程 x +y +x — 6y +m=0,得 5y — 20y +12+rm=0.1 5 • mi=3,此时△ > 0,圆心坐标为(— 一 ,3 ),半径r = —.22评述:在解答中,我们采用了对直线与圆地交点“设而不求”地解法技巧,但必须注意这设P (X 1,y 1)、Q( X 2, y 2),则灯、y 2满足条件 ■/ OPL OQ • X 1X 2+y 1y 2=0.而 X 1=3— 2y 1, X 2=3— 2y 2, • X 1X 2=9— 6y 计y 2=4, y 1y 2=+4y 1y 2. 12 m 5又已知圆心在•联立样地交点是否存在,这可由判别式大于零帮助考虑.. . 2 2 2 2 . .【例2] 求经过两圆(x+3) +y =13和x + (y+3) =37地交点,且圆心在直线x —y—4=0 上地圆地方程.剖析:根据已知,可通过解方程组(x +3) 2+y 2=13,x 2+ (y +3) 2=37得圆上两点,由圆心在直线x — y — 4=0 上,三个独立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地方程;也可根据已知,设所求圆地方程为(x +3)2+y 2— 13+入[x 2+ (y +3) 2— 37: =0,再由圆心在 直线x — y — 4=0上,定出参数入,得圆方程.解:因为所求地圆经过两圆(x +3) 2+y 2=13和x 2+ ( y +3) 2=37地交点, 所以设所求圆地方程为(x +3) 2+y 2— 13+入[x 2+ (y +3) 2 — 37: =0.展开、配方、整理,得(x +^L ) 2+ () 2=4+2y i+F).1 +九1 + X 1+九(1+扎)2圆心为(—3, — 3‘ ),代入方程x — y — 4=0,得入=—7.1 +扎 1 +人127289故所求圆地方程为(x + — ) + (y +—)= 一.2 2 2评述:圆 C : x?+y2+Dx +E 1y +F 1=0,圆 C 2: x?+y2+Dx +E 2y +F 2=0,若圆 C 、C 2 相交,那么过两圆 公共点地圆系方程为(x 2+y 2+Dx+Ey +F 1) +入(x 2+y 2+Dx+by +F 2) =0 (入€ R 且入工―1).它表 示除圆G 以外地所有经过两圆 C 、 G 公共点地圆.特别提示在过两圆公共点地图象方程中,若入=—1,可得两圆公共弦所在地直线方程 .【例 3】 已知圆 C: (x — 1) +( y — 2) = 25,直线 l : (2m +1) x + (叶1) y — 7m — 4=0 (m€ R ).(1) 证明:不论 m 取什么实数,直线l 与圆恒交于两点; (2) 求直线被圆C 截得地弦长最小时I 地方程. 剖析:直线过定点,而该定点在圆内,此题便可解得.(1)证明: I 地方程(x +y — 4) +m (2x +y — 7) =0...€ R | x+y — 7=0, / 曰 k=3,m ,x +y — 4=0, 得 y =1,即 I 恒过定点 A (3,1 )•••圆心 C( 1,2 ) , | AC| = 5 v 5 (半径),1(2)解:弦长最小时,I 丄AC 由k Ac =— ,2• I 地方程为2x — y — 5=0.评述:若定点A 在圆外,要使直线与圆相交则需要什么条件呢? 思考讨论 求直线过定点,你还有别地办法吗?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若圆(x — 3) 2+( y +5) 2 = r 2上有且只有两个点到直线4x — 3y =2地距离等于1,则半径r 地范围是A. (4,6 )B. : 4,6 ) 解析:数形结合•••点A 在圆C 内,从而直线I 恒与圆C 相交于两点C. (4,6 :D.: 4,6 :法解.答案:A2. (2003年春季北京)已知直线解析:由题意得1 a"° +b + c|=1,即c 2=a 2+b 2, 由丨a 丨、丨b 丨、丨c 丨构成地三角形 <a 2+b 2为直角三角形•答案:B2 213. (2005年春季北京,11 )若圆x +y +mx- =0与直线y =— 1相切,且其圆心在y 轴地左4侧,则m 地值为 ______________ .2解析:圆方程配方得(x +m) 2+y 2= m J 圆心为(-m,0 ).2 4 2由条件知-m<0,即n >0.又圆与直线y =— 1相切,则0—(— 1) = J ------- ,即甫=3, • m= 3 . 答案:34. ( 2004年福建,13 )直线x +2y =0被曲线x 2+y 2 — 6x — 2y — 15=0所截得地弦长等于2 2 2 2解析:由 x +y — 6x — 2y —15=0,得(x — 3) + ( y — 1) =25. 知圆心为(3,1 ) , r =5. 由点(3,1 )到直线x +2y =0地距离d =|3 2|= 5.可得1弦长为2 5,弦长为4 5.J52答案:4 55. 自点A (— 3,3 )发出地光线I 射到x 轴上,被x 轴反射,其反射光线所在地直线与圆 x 2+ y 2 — 4x — 4y + 7= 0相切,求光线I 所在直线地方程.解:圆(x — 2) 2+( y — 2) 2= 1关于x 轴地对称方程是(x — 2) 2 +( y + 2) 2= 1. 设I 方程为y — 3 = k (x + 3),由于对称圆心(2, — 2)至U I 距离为圆地半径1,从而可得3 4% = — —, k 2 =— 一.故所求 I 地方程是 3x + 4y — 3 = 0 或 4x + 3y + 3 = 0.436. 已知M (x o , y o )是圆x 2+y 2=r 2 (r >0)内异于圆心地一点,则直线x o x +y °y =r 2与此圆有何种 位置关系?分析:比较圆心到直线地距离与圆半径地大小22r解:圆心 0(0,0 )到直线 X 0X +y °y =r 地距离为 d= ---------------- .■ 2 4 2X 。

名师教学设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完整教学教案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本环节采用填写表格,师生协作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师生协作的方式
作业布置试图通过阅读、练习和思考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作业:
(1)阅读:教材第78-80页;
(2)练习:教材第80页A组1题。
(3)思考:教材第80页B组2题。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题与练习是掌握、应用知识和技能所必需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例题与练习。
1.例题分析
例1判断直线 与圆 的位置关系。
例2是教材上的例题。作为对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初步应用,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
判断下列各题中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2x-3y+1=0,圆 ;
学生动手画时,教师进行巡视,当所有学生都把三种位置关系画出来时,我用计算机给同学们作演示,给定直线圆在动,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去研究问题。
学生动手画时,我进行巡视,当所有学生都把三种位置关系画出来时,我用计算机给同学们作演示,给定直线圆在动,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去研究问题。
通过观察,我们已经知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引导学生从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完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练习1:主要反馈学生对定义本身的掌握程度,由学生抢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判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圆的直径为10cm,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
3
5
练习2我设计了一个小型对抗赛: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出题另一组回答,答题组再出题,对方回答,依次类推。看哪个组答题既准又快,对优胜组和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
3、掌握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教案设计.doc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教案设计.doc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在用运动的观点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大小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点和圆,同学们想一想点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生: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师:怎样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生:根据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半径大小来判断。

当d>r时,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上;当d<r时,点在圆内。

二、创设情境师:我们知道了点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那么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教师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师:下面老师先画一个圆。

师:我们把直尺的边缘看作一条直线,任意移动直尺。

同学们想一想,这一过程中直线和圆的公共点可能有多少个?生:直线和圆公共点可能有0个,1个,2个。

教师画出图形并标出公共点。

师:根据公共点的个数,我们把直线和圆位置关系分成三种,即没有公共点叫相离,唯一公共点叫相切,两个公共点叫相交。

教师板书定义。

师:我们知道要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来判断,那么要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不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呢?下面请一位同学画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师:看图形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直线与圆相离时,d>r;相切时,d=r;相交时,d<r。

教师板书上述数量关系。

师:这是已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得出对应的数量关系,反过来,如果已知数量关系,可不可以得出对应的位置关系呢?用这种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要知道d和r,然后比较d与r大小,从而确定位置关系。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案第44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案第44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考纲要求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会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其位置关系,能够根据所给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2 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够根据两圆的方程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3 会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简单的综合问题,领悟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本质, 二、知识梳理 回顾要求1. 阅读教材第112页~116页,理解直线和圆有哪些位置关系,用直线与圆的方程怎么判断直线和圆的关系?2. 理解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否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和圆的关系? 3. 当知道了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能否写出直线与圆相交形成的弦AB 的长度? 4. 两圆的关系有哪些,怎么来判定他们的关系 5. 阅读教材113页的例2后思考,切线的长度怎么求 要点解析1、 直线与圆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关系,可以用直线和圆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去y ,后观察二次方程的∆即可,0>∆,相交;0=∆,相切;0<∆,相离。

2、 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可以写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比较d 与半径r 的关系。

r d >,直线和圆相离,r d <,直线与圆相交;r d =,直线与圆相切。

3、 把半径r 和d 以及弦长的一半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222d r AB -=。

4、 根据两圆圆心21O O 之间距离和两半径之间关系可以分成: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五种情况。

5、 切线的长度由点到圆心距离PO ,半径r 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求得,以后再碰到切线的问题,转化为圆心的直线的距离PO 的问题。

三、诊断练习1、教学处理: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4小题,在学习笔记栏写出基本方法,课前抽查部分同学的解答,了解学生的思路及主要错误,点评时要简洁,要点击要害2、诊断练习点评题1.0y m -+=与圆22220x y x +--=相切,则实数m 等于 .【分析与点评】方法一:直线与圆相切从形转:化到数,d r =方法二: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去y ,令0=∆【变式】0y m -+=与圆2220x y +-=相交,则实数m 范围 .题2. 过原点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被圆2240x y y +-=所截得的弦长为 . 【分析与点评】重点巩固半径,圆心距,半径构成的特征三角形的关系【变式】过原点的直线被圆2240x y y +-=所截得的弦长为1的有______条,弦长为4的有___________条.题3. 圆22:4210A x y x y ++++=与圆22:2610B x y x y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分析与点评】外切将圆A 的方程标准化可得()()22214x y +++=,可得()2,1,2A R --=,圆B 的方程标准化()()22139x y -+-=可得()1,3,3B r =,所以5AB ==,所以AB R r =+,所以圆,A B 外切。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亲爱的同学,你们好!欢迎来到我的数学课堂。

上课前我们先来看这么一首诗: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这首诗的名称叫《晓日》,其中前两句描写的是“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间水天相接的天际一片通红”。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把水面当作一直线,太阳当作一个圆,如何用几何图形来刻画这个太阳升起的过程呢?
我们先画出一条直线L作为水面,当太阳缓缓上升的时候,太阳只露出一部分在水面上,与水面有两个交点,继续上升的时候太阳会与水面交于一个点,当太阳当空照的时候,太阳整体露出水面,此时与水面没有交点。

那么直线与圆有什么的位置关系呢?如图所示,在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

下面我们来看这道题:一个小岛的周围有环岛暗礁,暗礁分布在以小岛的中心为圆心,半径为30km的圆形区域.已知小岛中心位于轮船正西70 km处,港口位于小岛中心正北40 km 处,如果轮船沿直线返港,那么它是否会有触礁危险?
仅由题目中的消息,我们不能直观的判断出来,可以画出它们的示意图,以小岛的中心为原点O,东西方向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其中以10km为一个单位长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 学会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2. 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性质。

难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推理论证。

2. 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具:1. 直尺、圆规、铅笔。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片或模型。

学具:1. 直尺、圆规、铅笔。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一些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探究:2.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 讲解:3.1 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3.2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4.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与地面的关系、篮球筐与投篮线的关系等。

七、课堂小结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

高三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高三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课程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近十年的高考中,对选择题题型考查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此类题难度不大,但每年必考。

以解答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能性不大。

所以考试这类题难度为中档题。

但是圆这一章性质比较多,特别是直线与圆这一知识非常重要,对后面学习直线与圆锥曲线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要重点研究。

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要熟练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既要充分运用平面几何中有关圆的性质,又要结合代定系数法运用直线方程中的基本度量关系,养成勤画图的良好习惯。

(2)重点:1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掌握两种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难点:1.根据不同的几何条件,求圆的方程2解决有关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综合问题3了解解析几何中多种数学方法的应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直线与圆的知识,还有圆锥曲线的知识。

能够解决一些基本题型,掌握了解析几何的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但是因为间隔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些知识有些淡忘,特别对某些题型该注意的问题比较模糊。

另外对知识的掌握上还是不够熟练,规律方法的总结上缺乏系统性。

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典型题目起到复习基本知识总结规律的作用,其实解析几何中圆与圆锥曲线的解题方法有很多共性,在后面设置一个难度稍大,比较综合的题目,起到深化知识,统一方法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

本设计努力挖掘内容的本质和联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发展方向,力求教学过程的自然流畅。

在教学方法上,以“问题引导,探究交流”为主,兼容讲解、演示、合作等多种方式,力求灵活运用。

在教学目标上,因为这是第一轮复习,所以注重基础和方法规律的总结。

以突出解析思想为主,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为一体,力求多元价值取向。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巩固高一高二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对知识方法的掌握达到熟练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课型: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
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苏教版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
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中数学新教材“圆的方程”的综合课.
2、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它是高考中的热点内容之一.
3、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平面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它既复习了前面刚学过的直线与圆的方程,又为今后学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奠定基础.它虽然是解析几何中较为简单的内容,但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显示了事物从静态到动态的运动过程,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几何画板可以很好地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较为复杂的问题明了化.教案的简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扬州市优秀公开课,并获一等奖.
关键字:位置关系、广义几何法、狭义几何法、代数法.
参赛者简介:扬州市特级教师,扬州市学科带头人,扬州市优秀班主任,高邮市中青年专家,高邮市劳动模范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代数法和几何法解决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差异,明确几何法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中的地位,并能应用几何法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总结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几何法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中的应用.
难点: 通过对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变化的分析诠释数形结合的魅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具资料]三角板、圆规、多媒体课件
导入语:大家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面有一道生活问题,你能用学过哪方面的知识求解? 问题情境:
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以O 为中心的5米范围内(不包括边界)被设为危险区域,某人在O 点的南偏西
θ(其中13
5
sin =
θ)的方向上,且距O 点13米的A 地,若他向东北方向直行,会进入危险区域吗? (8分钟) 一分钟后,提问学生:A,你谈谈思路?(生说时教师写出点坐标,圆方程,直线方程) 你能用数学化的语言刻化一下,如何判定此人是否会进入危险区域?
问题数学化: 直
线
07=--y x 与圆C: 2522=+y x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直线07=--y x 上是否存在点P 在圆C: 252
2
=+y x 内? (即OP 〈5有解?也就是OP min 〈5?其本质就是OP min =d ) 两种思路都可以解释为 d 与 r 的大小比较问题
两类方法:几何法(利用平几直接求解或用d 与r 的关系)、代数法(判别式法、定义法) 引出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提问学生B :回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判定方法 你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下面问题吗? 问题一:(8分钟)
已知圆C:(x-1)2+(y+1)2=1,直线l 过点P(-2,-2), 求l 与圆C 有公共点时斜率k 的范围 提问学生C :如何求斜率k 的范围?
答:写出圆心和半径、设出直线方程、利用点与直线的距离公式将d 用k 表示、利用d 与r 关系列出关于k 的不等式、求斜率k 的范围
注意事项:“有公共点”的含义,“与斜率k 有关的问题求解”,不必考虑斜率不存在之情. (提问学生D)师:(学生思考时)画图(学生回答时)板演 法一:平几性质加三角公式求解.(广义几何法)
法二:利用d 与r 关系列出关于k 的不等式.(狭义几何法) 法三:投影,比较各方法的优劣.(代数法) 解题回顾:
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时,若能结合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可使解答简捷明快,本题用“圆心到直线距离与半径比较”来探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便是典型体现. 方法总结: (提问学生E) 一、解题步骤:
(1)设直线方程并化为一般式 (2)求圆心到直线距离 (3)比较弦心距与半径的大小 二、解题体会:
1、 几何法比代数法运算量少,简便.
代数法比几何法通用,主要用于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具有运用的广泛性. 2、在解决有关圆的问题时,一般不用代数法而用几何法 (8分钟)
变式1:过点P(-2,-2)作圆C:(x-1)2+(y+1)2=1的切线l ,则切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是问题一的临界状态,斜率已求,切线易得.02=+y 和0243=--y x (提问学生F)
变式2:已知x,y 满足条件 (x-1)2+(y+1)2=1,则代数式
22
++x y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4
30≤≤k 分析:本题是问题一的不同形式的表示,既可以理解为斜率,直接数形结合又可以转化为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少一点),从而化归为问题一,当然也可以化为三角函数求解. (提问学生G)
解题回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一般有下列几种题型 (1)给定两者方程判定位置关系(如问题情境)
(2)给定两者位置关系,求解参数范围或切线方程(如问题一及变式一) (3)给定圆的方程,求圆上点表示的目标函数范围(如问题一及变式二) 方法总结:完整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方面的题目常用d 与r 关系求解
直线与圆局部图形位置关系方面的题目常用数形结合求解 问题二: (5分钟)
求证:直线021)1()2(:=---++m y m x m l 与圆C: 4)2()1(2
2
=++-y x 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 (提问学生H)
分析:法一 0)12()2(:=-++--y x m y x l 过定点P(1,-1),且定点P 在圆内
法二 C(1,-2), r=2 , 2
2
)
1()2(|1|m m m d -++-=
与2比较大小
解题回顾:如果直线过定点,只要先确定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就能得知直线与圆相应的位置关系.就不必用
利用d 与r 关系来判定了.
方法总结:观察直线是否过定点,优先考虑直线与圆的可能关系,优化解题过程. (提问学生I) (5分钟)
变式1:已知}02|),{(2
2
=-+=y y x y x A ,}1|),{(+-==k kx y y x B , 则B A 中的元素个数是________1
学生思考时,教师画图,并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说明 (提问学生J)
变式2:已知}02|),{(2
2
=-+=y y x y x A ,}1
1
|),{(k x y y x B =--=, 则B A 中的元素个数是________2 师:你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吗? 课堂练习:(8分钟)
1.过点)4,4(P 作圆0422
=-+x y x 的切线,求圆的切线方程. 板演(学生K) 3x -4y +4=0或x =4
对策:首先考虑斜率不存在之情或先定解的个数,解不足时补上斜率不存在之情
变式:圆042
2=-+x y x 在点)3,1(P 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
(提问学生L) 023=+-y x
解题回顾:求过定点的圆的切线方程,一定要判定点的位置,若在圆上,可简化过程.若在圆外,一般有两条切线,容易遗漏斜率不存在的那一条.
2.(教材P106 e2)如果直线ax +by =4与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则P(a,b)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__(填上以下正确结论的序号)
(1)P 在圆外 (2)P 在圆上 (3)P 在圆内 (4)不确定 (提问学生M)师同时板演过程
改变2中两个不同的交点的条件,同学们能提出类似的结论吗?(提问学生N) 下面这个问题结论是什么?
若点P(a,b) 在圆 x 2+y 2=1外,则直线ax +by =1 与 x 2+y 2=1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相交) 本节课回顾总结: (3分钟)
(1)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吗? (提问学生O 、P)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点?(提问学生姜杰)
答:两类方法:几何法(广义——利用平几直接求解或狭义——用d 与r 的关系)、代数法直接——判别式法或间接的定义法
几何法比代数法简洁,代数法比几何法通用
(3)今天我们所遇到的情形各自用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各自又有什么注意事项? (提问学生Q)
(4)本节课主要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用得最多的是哪个?最少的是哪个? (5)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与过此点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何联系? 思考:已知圆M:1)sin ()cos (2
2
=-++θθy x ,直线kx y l =:,下面四个命题 (1)对任意实数k 与θ,直线l 和圆M 相切 (2)对任意实数k 与θ,直线l 和圆M 有公共点
(3)对任意实数θ,必存在实数k ,使得直线l 和圆M 相切 (4) 对任意实数k ,必存在实数θ,使得直线l 和圆M 相切 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课题
注:从右向左书写
注:先中间再右边最后左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