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8)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8)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诗词《天窗》的意思,感受诗词的美。

2.能够朗读诗词《天窗》。

3.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天窗》中描绘的画面。

4.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词《天窗》的意思。

2.朗读诗词《天窗》。

3.描述诗词《天窗》中的画面。

三、教学难点
1.运用诗歌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2.理解诗歌的抽象意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相关的画面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天窗》的情境。

2. 学习诗词
让学生跟读诗词《天窗》,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诗词《天窗》中描绘的画面,每组提出自己
的看法。

4. 组内表演
每组挑选一名同学表演诗词《天窗》中的情景,其他同学猜测表演内容对应的
诗句。

5. 个人感悟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天窗》中的画面,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6.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美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

五、作业
1.背诵诗词《天窗》。

2.写一篇感想,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诗歌《天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
趣和理解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在学习《天窗》这首诗词时能够有所收获,感受到诗歌之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的生活片段,通过描述天窗带给作者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充满了童趣,易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细腻、情感丰富的课文,他们能够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其中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对于文中一些表达方法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发现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世界。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用具:准备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天窗的特点。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天窗是什么吗?天窗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韵味。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把握。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小小的”“亮亮的”“静悄悄的”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描述。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3课 《天窗》教案2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3课 《天窗》教案2篇

3 天窗一、课前解析关注作者:本文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茅盾。

他的散文基本上反映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的前进轨迹,阅读他的散文,犹如欣赏一幅幅绚丽斑斓、层次分明的多彩油画。

他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有着不可磨灭的开山之功。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一以贯之地关心儿童文学,为之倾注心血。

《天窗》创作于1934年。

关注文本:课文选取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待在家里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写乡下孩子的快乐很有特点,语言生动,充满童趣又引人深思。

关注插图:本文的插图很有意境,开篇用大面积屋顶还原乡下孩子生活的场景,从天窗中洒落的星光,营造出一种遥远、神秘又浪漫的时空意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关注生字:本课要求会写字有11个。

笔画繁多的字有“慰、藉、霸、鹰”。

“藉、霸”在上下结构中都属于上合下分型,书写时,要看清楚,写紧凑。

“慰、鹰”二字可让学生辨认上下和半包围结构,再迁移识字方法。

关注词语:“慰藉”一词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理解。

“扫荡、奇幻、闪烁、霸气”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对词语进行充分理解。

“河滩、帐子、猫头鹰”需要跟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进行识记。

二、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2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PPT。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慰、藉”2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卜”,正确书写“慰、藉”等11个会写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质疑,出示课题出示课题《天窗》出示课件1: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天窗吗?预设:天窗是开在房间上面的小窗户。

2024年《天窗》教案七篇

2024年《天窗》教案七篇

2024年《天窗》教案七篇《天窗》教案篇1教材分析《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矛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孩子透过屋顶上小小的天窗看到和听到的点点滴滴,无尽的遐想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成了孩子们心灵飞翔的窗户。

表达了孩童时代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

学情分析这篇__文笔生动流畅、情感真挚,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远。

由于写作时间已久远,现代儿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引导质疑、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

同时借助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

针对课文难点,运用演化、发掘策略,通过启发联想和表情朗读、自主默读等阅读指导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其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得到心灵的熏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藉、蝙”等生字,理解“慰藉、恶霸”等词语;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__内容;2.让学生通过朗读领悟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刻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难点:理解8、9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我们每个人都有快乐而美好的童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学大师矛盾先生以自身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写的一篇散文——天窗。

(板书课题并播放投影)看完这个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问题预设:什么是天窗?天窗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写天窗?)看来,同学们心中都有许多疑问,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自读课文时播放相关投影)(设计意图: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与课文内容产生碰撞,学会质疑方法的同时,产生阅读的欲望。

《天窗》教案优秀5篇

《天窗》教案优秀5篇

《天窗》教案优秀5篇《天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因为天窗对孩子来说是神奇的,是的慰藉,并可以此引发无限的遐思。

2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3继续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看世界的情趣。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这是茅盾,我国现代的作家,他写了子夜,林家铺子等长篇小说。

他写的一篇散文《白杨礼赞》很有名。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写的另一篇优美的散文《天窗》。

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来读一下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2交流:1天窗的来历;2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3天窗是神奇的。

三讲读第一段1自读课文1--3节,完成填空。

为了所以人们要装天窗。

天窗就是2交流3齐读过渡:大人们在屋面开了天窗,在木板窗关上时,是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了的一点亮光。

这方小窗竟成了孩子们的慰藉,“慰藉”什么意思?(板书:慰藉)1默读4----7节,思考:什么时候,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天窗又是怎么给孩子们带来慰藉的呢?(示刚才的两个问题)2交流:(一)1 1什么时候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第四节)2示比喻句:“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读一读讨论:这句话是怎么写的?写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实的情景。

)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情景。

小结:屋子四周严严实实的,只有通过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

2交流:这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慰藉?示:透过小小的玻璃。

闪电一瞥。

小结:在作者的眼里雨点是可爱的,会跳跃,闪电像顽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啊!(板:雨脚跳雷电闪)小小的天窗给作者带来了丰富的想象,作者想象到什么呢?女生读。

《天窗》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天窗》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天窗》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天窗》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下天窗的乐趣。

请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慰藉(jiè)一瞥(piē)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

(“慰”是上下结构,上边是“尉”。

“藉”是上下结构,上边是“艹”,一定不能写成“q”。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

3 天窗【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1个字。

能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2.能默读课文。

知道课文围绕“天窗”讲了哪些内容。

3.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能找到相关句子,体会孩子们对天窗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4.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悟作者写作上的独具匠心,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能找到相关句子,体会孩子们对天窗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悟作者写作上的独具匠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活泼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善于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方小小的天窗,也会让孩子们变成一个好玩的世界。

这节课,我们就来透过天窗,感受孩子们奇幻丰富的世界。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慰藉卜锐滩帐烁蝙蝠霸鹰3.重点交流的字:“藉”下部左边有三横,不要少写;“霸”下部左边是“革”,最后有一横,不要漏写。

三、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天窗”讲了哪些内容?2.学习1—3自然段,探究来历。

引导总结:大人们安天窗是为了(采光)。

启发思考:文中哪一句话说明了天窗对孩子们的意义?(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天窗的来历和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集中理解天窗对孩子们的重要意义。

二、精读体悟1.学生举手汇报感悟。

(1)理解下雨时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1】篇〗【内容简析】本文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散文。

描写的是乡下的孩子透过天窗看外界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

课文先写天窗的特点,接着重点讲述雨天和夜晚,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雨脚落跳、闪电划过、星云流动的情景以及由此展现的美丽而神奇的想象世界,最后赞美了天窗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课文*图描绘的是夜晚,蚊帐里的孩子探出头,仰着脸,透过天窗看星星、看云朵的情景。

*图与课文第六自然段相符,引导学生看图,帮助学生了解天窗的样子与特点,让学生对天窗的概念从抽象变具体。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朴实,没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童稚的真情。

虽然《天窗》中描写的天窗是当今学生陌生的,那“被逼着去睡觉,屋里黑洞洞的,屋顶上小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蔚籍”的生活离学生较远,不易理解,但这篇文章所体现的孩子们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和小读者是相通的,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共存的。

所以课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激发兴趣,沟通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实现有效的对话;能从中品味并欣赏散文的文采之美。

【设计理念】语文是实践*很强的课程。

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提供他们主动参与读、想、说、写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丰富的形式中,进行了多功能、大密度的语文活动,提高了质疑的能力、积累的能力、感悟的能力、品味的能力、评价语言的能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也因此充满了活力。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天窗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体会文中想象内容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辅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精*语句和段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积累的习惯。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2个要求认读的字,会写5个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感受天窗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体会文中想象内容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优秀教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朗读,句子比较,体会“慰藉”、“扫荡”、“神奇”等词的意思。

2、悟4———9节,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3、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感悟“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并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第9节,进而体会“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学习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

可是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节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

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出示:天窗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许阳光和空气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茅盾写下这篇文章呢?对活泼好想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遍。

3、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听两遍)。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出示文章最后一节,请同学抬头看屏幕校对。

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②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③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是真正理解了这篇课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4——7节。

指名读二、自读课文,完成练习1、出示要求:在读中注意以下问题(1)自读课文4——7节,读通课文。

(2)完成填空:当(夏天阵雨来临)时或(夜晚)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惟一的慰藉)。

它让孩子们感受到这小小一方空白是(神奇的),想到应该(感谢)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

①注意读准多音字:藉(jiè)②理解“惟一”、“慰藉”(“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3、反馈指名读三、细读课文4—7节,在读、品、议、仿中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1、质疑。

(1)师: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听两遍)。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出示文章最后一节,请同学抬头看屏幕校对。

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②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③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是真正理解了这篇课文。

2、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

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慰藉”,请同学们看看画面,听听课文录音,(怎样在读中停?)找到有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1)天窗抚慰孩子沮丧和孤寂的心灵。

(2)指名说,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

(3)同桌读(4)左边:读出活泼好动的孩子被大人叫进屋里,随着木板窗的关闭,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好似被关进了地洞里的不自由、苦恼与不快(“顶”、“偏就不”、“关”)右边:想亲近大自然的那份渴望之情、“偷偷地”、“仰着”)(5)天窗丰富了孩子的想象(6)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

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2、读第五节:(1)引读:“透过天窗孩子看到什么、想到什么”(2)出示这些带点字,演示雨脚、闪电,想象一下,当时这雨、这风、这雷、这闪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这世界?在表格中写出孩子们由看到什么而想到什么?体会“卜落卜落”(声音轻巧)闪电“带子似的、一瞥、掠过”(动作快捷、利落)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想象的丰富,语言的形象、贴切。

教师:“孩子们的想象要比真实的大十倍百倍,真是无穷无尽啊!”(1)自己读好这句句子。

(2)女生读出孩子透过天窗看见光明、看见歌舞般快乐的雨点、闪电时的惊喜。

(3)请男生读出孩子借风雨雷电痛快淋漓地表达出自己被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时不快。

教师:在朗读中,你们已经真切地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的世界。

(4)师生配合读作者看到的、想象到的句子(四、五节)小结: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了仅有的光明(板书:无、有),透过它,我们和作者一起翱翔在想象地田地里,感受到了自由的可贵,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如伙伴般的亲密关系。

天窗虽小,却别有洞天啊!(板书:)(雷电的出示)3、学习第六节:师:晚上,透过天窗我们总觉得离夜空好近,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读懂第七节的意思,选取你们最喜欢的朗读形式,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1)指名分组读、师生配合读:从少看到多,从“虚”看出“实”:从一粒星想到无数星,从一朵云想到奇幻的云彩,从一条黑影想到蝙蝠、夜莺、猫头鹰。

小结: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黑影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2)你们想不想看看月夜的景色?老师也为大家打开一扇天窗,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l出示动画:晴朗的夜空里一弯新月高挂,透过天窗,看见眨着眼睛的星星、轻盈飘来的云彩、滑翔而过的流星你会想到些什么呢?(有这些动画的资料)(1)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2)任选你喜欢的句式说话。

l看到()想像到();看到()想到()你会从()、()、(),想像到()、()()(3)师引读:啊唷唷——3、(出示最后一小节:提示注意“了若”)自由读读,你也有这种快乐的感受吗?小结:天窗虽小,却能醒人耳目、开人心窍,也正因为天窗使孩子的想象丰富,比实际看到的更多更好,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所以说天窗是神奇的。

4、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优秀教案「篇二」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因为天窗对孩子来说是神奇的,是的慰藉,并可以此引发无限的遐思。

2、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3、继续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看世界的情趣。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这是茅盾,我国现代的作家,他写了子夜,林家铺子等长篇小说。

他写的一篇散文《白杨礼赞》很有名。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写的另一篇优美的散文《天窗》。

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来读一下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2、交流:1天窗的来历;2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3天窗是神奇的。

三、讲读第一段1、自读课文1——3节,完成填空。

为了所以人们要装天窗。

天窗就是2、交流3、齐读过渡:大人们在屋面开了天窗,在木板窗关上时,是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了的一点亮光。

这方小窗竟成了孩子们的慰藉,“慰藉”什么意思?(板书:慰藉)1、默读4————7节,思考:什么时候,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天窗又是怎么给孩子们带来慰藉的呢?(示刚才的两个问题)2、交流:(一) 1、什么时候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第四节)2、示比喻句:“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读一读讨论:这句话是怎么写的?写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实的情景。

)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情景。

小结:屋子四周严严实实的,只有通过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

2、交流:这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慰藉?示:透过小小的玻璃.闪电一瞥。

小结:在作者的眼里雨点是可爱的,会跳跃,闪电像顽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啊!(板:雨脚跳雷电闪)小小的天窗给作者带来了丰富的想象,作者想象到什么呢?女生读。

(板:风雨雷电显威力)(录音:雷雨)这是雷雨时的现场录音,你听了想到些什么呢?(学生想像发言)3、天窗很小,看到的外面世界也极有限,孩子们怎样从这里得到乐趣呢?(板:想象)4、引读4、5节5、通过想象,孩子们从“无”中看到了“有”,从“虚”中看到了“实”。

(二)夜晚,孩子们被逼着睡觉的时候,天窗怎样给他们带来情趣的?请四人小组学习第七节示学习提示:1读一读第七节,感受文中所描描绘的情景。

2想一想,通过天窗,作者看到什么,想到什么?3如果是你,看到这些景物,你会想象到什么呢?交流。

板书:一小片天空辽阔奇幻的夜空4朗读7节。

小结:从天窗中的一颗星,一朵云、一个黑影,小孩子可以想到山、马、巨人、鸟,(板:奇幻辽阔的天空)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会有如此丰富的内容,正如文中的这句话所说。

读最后两节,思考: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板书设计:16天窗慰藉雨脚跳、雷电闪风雨雷电显威力想象一小片天空辽阔奇幻的夜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优秀教案「篇三」【内容简析】本文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散文。

描写的是乡下的孩子透过天窗看外界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

课文先写天窗的特点,接着重点讲述雨天和夜晚,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雨脚落跳、闪电划过、星云流动的情景以及由此展现的美丽而神奇的想象世界,最后赞美了天窗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课文插图描绘的是夜晚,蚊帐里的孩子探出头,仰着脸,透过天窗看星星、看云朵的情景。

插图与课文第六自然段相符,引导学生看图,帮助学生了解天窗的样子与特点,让学生对天窗的概念从抽象变具体。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朴实,没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童稚的真情。

虽然《天窗》中描写的天窗是当今学生陌生的,那“被逼着去睡觉,屋里黑洞洞的,屋顶上小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蔚籍”的生活离学生较远,不易理解,但这篇文章所体现的孩子们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和小读者是相通的,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共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