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学案与练习(共5套新)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学案

A、C
B、Fe
C、Zn
D、I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
1、问题讨论
观察与思考:
屏幕投影,学生观看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说出疾病名称。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

〔根据学生答复逐一显示图片和疾病名称:粗脖子病、佝偻病、龋齿〕思考你知道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吗?
引出课题,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4~P95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屏幕投影:①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一种?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2、交流:学生阅读,课堂交流。

3、展示:小组代表展示发言。

媒体展示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合作探究二
1、问题讨论
根据教材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钙元素的认识。

2、交流:学生阅读教材,并积极讨论。

3、展示:分小组在班上进展交流展示。

角色扮演:课前精心挑选一名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课堂上出其不意地演出如下一幕:一位“老人〞突然从教室后走向讲台,在跨上讲台时,成心摔了一跤,“老人〞痛得呲牙咧嘴地坐在讲台上,用双手捂住一只腿〔作痛苦状〕,口里自言自语:“怎么又把腿摔断了?〞教师乘机提出如下问题: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自然地转入到怎样科学补钙上来。

4、拓展延伸:如何科学饮奶?你知道生产商用什么方法来保存鲜奶吗?
投影:学生讨论后投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作业课件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专题训练(五) 实验探究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作业课件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专题训练(五) 实验探究题

(5)【反思评价】如图2是小红将一根铝丝与过量的稀盐酸混合在一密闭容器内反应, 利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出的反应变化过程。那么,在______(C填字母)点时铝与酸反 应结束;请你解释压强曲线AB段、BC段、CD段的变化原因。
①__A__B_段__是__稀__盐__酸__和__氧__化__铝__反__应__,__没__有__生__成__气__体__,__不__放__热__,__气__压__几__乎__不__变___。 ②__B__C_段__是__稀__盐__酸__和__铝__反__应__,__生__成__氢__气__,__放__热__,__气__压__增__大_________________。 ③__C__D_段__没__有__反__应__,__温__度__降__低__,__气__压__减__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资料显示:Fe3O4与稀盐酸混合无气体生成且不与CuSO4溶液反应。故小嘉同学 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她又发现m2恰好为___4_.6_4__,这可以成为支持上述猜想 的新证据。则乙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式方程式为
________C__O_+__3_F_e_2_O_3_=_=_△=_=_=__2_F__e_3O__4+__C__O_2_____________。 (4)两组实验说明:CO具有还原性且温度越__高____,CO越有可能将Fe2O3还原为单 质铁。
(3)实验过程中通N2的作用是____排__除__内__部__残__留__的__空__气_____。 (4)测得装置C中餐具碎片的起始质量为0.72 g,反应后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无固体 残留。装置D增重0.36 g,装置E和F一共增重1.32 g。经计算确认猜想______2_成立。 (不考虑空气中成分进入F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一、单选题1.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维生素C不属于氧化物B. 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C. 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D. 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切忌偏食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塑料容器都适合长期储存食品B. 化纤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C. 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D. 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3.医用活性炭口罩的制作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 棉布里层B. 铝条C. 合成橡胶皮筋D. 活性炭4.下列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聚乙烯B. 机动车轮胎C. 不锈钢D. 青花瓷5.含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它能溶解污渍中的蛋白质。

下列织品不能用该洗衣粉洗涤的是()A. 纯棉T恤B. 羊毛围巾C. 涤纶风衣D. 尼龙袜子6.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 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用于腌制火腿B. 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量的加碘食盐C. 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D. 霉变的大米经过反复蒸煮后食用7.化学与人类生活联系密切。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Ca3(PO4)3属于复合肥B. 人体缺铁会引起骨质疏松C.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D. 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8.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A. FeB. ZnC. NaD. Ca9.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的质量减小,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D. 碳酸盐与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则与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O三种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逐渐增加B. HCl、NaCl、NaOH三者饱和溶液的pH逐渐变大C. K2MnO4、KMnO4、MnO2三者中Mn的化合价逐渐升高D. 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溶于水所形成溶液的温度是依次升高的二、填空题11.化学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1)老年人缺乏元素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多食牛奶可补充该元素.(2)常温下,维生素C的水溶液pH<7,其水溶液呈性.(3)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伤害,甲醛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甲醛+O2═H2O+CO2(反应条件略),则甲醛的一定含有元素;根据物质分类,甲醛应归为(多选项,选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无机化合物④有机化合物⑤纯净物⑥氧化物.12.Fe. Cu. Zn. Ca. I. F. Se等都是人体中必需的化学元素。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目标】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

2.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

3.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4.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5.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6.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复习重点】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复习难点】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入:教师展示化学教材上册绪言中出现的几幅图片,学生说出其中涉及的化学知识。

马路上奔驰的汽车——金属材料、合成橡胶、汽油、尾气丰盛的食品——蛋白质、油脂、糖类五颜六色的塑料制品—-合成材料药物、保健品—-营养元素华丽的布料-—纤维在水中的鸟笼—-新型合成材料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课前热身知识竞赛:大家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快又准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

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2.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

最新部编版人教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各课同步练习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与解析)》精品

最新部编版人教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各课同步练习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与解析)》精品

该试题(卷)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以高质量的试题(卷)助力考生查缺补漏,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测试卷)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某种饮料由纯净水、蔗糖、苹果汁、维生素C、维生素A、乳酸钙等配制而成。

此饮料不含有的营养素是( )A.糖类B.维生素C.水D.油脂解析:由生活经验和生物学知识推测。

答案:D2.“低血糖”患者常出现乏力、疲倦、昏迷,甚至休克的症状。

他们的血液中含量经常偏低的营养物质是( )A.食盐B.葡萄糖C.蛋白质D.维生素解析:乏力等症状是体内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不足所致,生物学上可知,体内主要供能物质为葡萄糖(在血液中称为血糖),故选B。

答案:B3.下列溶液中,能用碘水检验出来的是( )A.淀粉溶液B.麦芽糖溶液C.蔗糖溶液D.葡萄糖溶液解析:能够用碘水检验的,是淀粉溶液。

其他均不行。

答案:A4.油脂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下列食品中,富含油脂的是( )A.豆腐B.花生C.面包D.草莓解析:根据生物学知识推测。

花生可以榨油,富含油脂。

5.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 )A.麦芽糖B.氨基酸C.油脂D.维生素解析: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可初步消化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

答案:A6.关于葡萄糖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有甜味B.葡萄糖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葡萄糖发酵后能生成酒精(乙醇)解析:葡萄糖易溶于水,有甜味,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反应生成CO2、H2O,从而释放能量。

联系生活实际可知,葡萄糖可发酵生成酒精。

答案:B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淀粉、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B.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无机物C.由于淀粉在人体中会转化为氨基酸,氨基酸会被人体吸收,因此每天都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D.人被烫伤和皮肤受浓硝酸腐蚀时,细胞结构将受到破坏解析:淀粉转化为氨基酸,是错误的,氨基酸来源于蛋白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一)【知识网络】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与我们生活联系很紧密,又是新教材中增加的知识,尽管不是初中化学中的重点内容,但却成了考试中的必考知识点,一般会涉及到填空题、选择题、开放性试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多种考查题型,试题考查时的特点一般会“高起点、低落点”化学与生活课题1【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2..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3.掌握相关化学式计算。

二、命题落点:1.直接考查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如例1。

2.进行探究性实验考查,如例1。

3.考查食品及安全类问题,如例3。

4.利用化学式计算解答图表题和标签题,如例2。

【典例精析】一、考查蛋白质、糖类(淀粉)、脂肪、维生素等:例1:(2005年·潍坊市)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

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2)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pH 试纸。

(实验仪器自选)反应的是()A.金属镁B.氯化钾C.氢氧化钠D.硫酸铜(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

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
2.分层教学: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强化化学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扎实掌握基概念和原理。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注重拓展和提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3.实践活动设计:
-安排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化学的趣味,提高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日常用品化学成分等。
2.使学生熟练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等,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思维引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强化知识巩固: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帮助他们扎实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2.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总结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填空题。
-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2.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全套)自导学课件-含同步导学习题答案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全套)自导学课件-含同步导学习题答案
属于糖类,它主要存在于食物的种子 或块茎中,如:稻米、麦子、马铃薯、番 薯等。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它 经过变化最终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 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输送到 各组织器官,为人体提供营养,又在酶的 作用下,转化为淀粉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
18
2、蔗糖(C12H22O11): 储存在甘蔗、甜菜等植物中的糖,日常生活中的白糖、 冰糖以及红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它也是食品中常用的 甜味剂。 资料:大米、花生、面粉、玉米、薯干和大豆等,应储存 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因为它们在温度为30-38度、相对湿 度80%-85%以上时,最易发霉,滋生有黄霉素的黄曲霉 素。而黄曲霉素十分耐热,即使蒸煮也不能将其破坏,只 有加热到280度以上才能将其破坏。然而黄曲霉素能损坏 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因此霉变的食物绝对是不能 食用。
图12-4 氧合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 O2
氧合血红蛋白
12
资料: 血红蛋白也能与CO结合,而且结合力是O2的200倍。 结合了CO的血红蛋白不再与O2结合,将导致人体缺氧 而窒息死亡,这就是煤气中毒的原理。香烟中含有几百 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毒害作用最大的有:CO、尼古丁 (烟碱)和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二噁英)的焦油等。 长期吸烟的人,易患冠心病、肺气肿、肺癌等,大量吸 烟能使人中毒死亡。
优质大米于霉变大米
19
人体内糖类的代谢过程:
淀粉
摄入
人体

麦芽糖
酶 酶
二氧化碳、水和热量 脂肪 淀粉
C6H12O6 + 6O2 酶
葡萄糖


20
6CO2 + 6H2O
三、油脂
油脂分为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在常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学案与练
习(共5套新)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学案与练习(共5套新)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用途。

3.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重要性。

[重点]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难点]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一、课前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一有机物
1.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_____都含有碳元素,比如________、________等。

有机物大多不易导电,熔点低,易燃烧。

二有机合成材料
2.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因而具有________性,如________塑料。

有些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________性,如__________。

4.合成纤维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纤维的缺点:____________。

三白色污染及解决措施
5.白色污染指________造成的污染,其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解决白色污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物甲烷乙醇2.羊毛棉花天然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3.热塑聚乙烯热固电木或电玉4.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耐化学腐蚀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5.废弃塑料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等(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目标一:有机化合物
阅读教材P102~P103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化合物主要分为两大类: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还含有氢、氧、氮、氯和磷等元素,但有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等,尽管含有碳元素,却仍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这类物质看作无机物。

目标二:有机合成材料
阅读教材P103~P104内容,填空:
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棉花、羊毛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主要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2.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而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
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

3.合成纤维的优点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耐化学腐蚀;合成纤维的缺点: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

[交流讨论]
1.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
2.如何区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目标三:白色污染及解决措施
阅读教材P107~P108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污染的危害: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等。

2.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
0:代表塑料;03:塑料代码,代表不同的塑料;PVC:塑料缩写代号,位于图形下方。

4.合成材料的发生方向
逐渐向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在很多的领域已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如复合材料。

三、达标检测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D)
A.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盐类:烧碱、纯碱
C.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
D.氧化物:水、二氧化锰
2.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A)
ABCD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B)
A.木材B.塑料C.蚕丝D.羊毛
4.有一种毛绒玩具的面料为羊毛(绒),内充物为无毒聚酯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聚酯纤维是天然纤维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
C.这种玩具的面料吸水性和透气性差
D.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与聚酯纤维
5.如图是某品牌服装的标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羊毛属于合成纤维
B.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
C.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
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
6.如图是某品牌服装的标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面料:羊毛90%涤纶10%
里料:涤纶100%
熨烫标准:中温熨烫不超过150℃
A.羊毛属于合成纤维
B.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
C.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
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
7.下列各组物质,用灼烧的方法不易区别的是(C)
A.聚乙烯、聚氯乙烯B.羊毛线、纯棉线
C.面粉、葡萄糖D.炭粉、二氧化锰
8.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塑料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B.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有机玻璃、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D.钛合金、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9.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常用加热的方法封口,这种封口方法利用的是塑料的热塑性(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塑料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一条塑料的优点?
耐腐蚀性(或其他合理答案)。

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一条即可)研制开发可降解塑料(或其他合理答案)。

10.(菏泽中考)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按要求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石墨②纯碱③熟石灰④酚醛塑料⑤棉花⑥油脂
(1)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⑤______;
(2)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④______;
(3)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是___①_____;
(4)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③_____。

11.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根据如图的豆浆机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①②④_____(填序号)。

(2)制作手柄的塑料属于____热固性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3)用铜做电源插孔是利用铜的___导电_____性。

12.下图装置是用燃烧法来确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已知:C中的氧化铜是为了确保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A中的反应为2H2O2=====MnO22H2O+O2)。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放的物质是___过氧化氢溶液(或双氧水)___________;
(2)若去掉B装置会对什么元素的测量结果有影响?____氢元素____,会使测量结果___偏大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最好选用_____②___(填①氢氧化钙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水序号);
(4)若准确称取1.12g样品(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

经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1.44g,E装置增重3.52g,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所含的元素为___碳元素、氢元素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