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广告创意中的想象与认知策略

合集下载

第7章广告创意原理及方法

第7章广告创意原理及方法

第七章广告创意原理及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广告创意的含义,理解意念、表象和意向的含义,掌握广告创意的原则和方法原理懂得广告创意的过程。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及步骤:对本章内容的介绍的顺序:首先是介绍有关广告创意、意念、表象、意象的概念,然后讲解广告创意的原则,最后通过一些典型广告实例说明广告创意的原理。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广告创意的内涵、广告创意的原则、广告创意原理、广告创意过程及广告创意的思考方法。

第一节广告创意内涵一、什么是广告创意在现实中,我们经常说,那个广告有创意、哪个广告缺乏创意。

那么,什么是广告创意呢?关于创意的解释很多,通常,英文中有两个单词被译成创意:一个是creative,意思是“有创造力的、创建、造成、产生”,有时被译成创意或创意策略,似乎不妥;另一个是“ideas”,英文原意是“思想、主意、见解、想象、观念”等,有相当一部分人将该单词与创意划等号,原因是在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一本著作《产生创意的方法》中,“ideas”就被译成创意。

在我国,关于创意的解释也很多……(p139)总体来看,现在关于创意的代表性意见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创意就是构思过程,是设计剧情、安排情节的过程,强调的是以写实化的意境来表达某种观念、思想;另一种观点认为创意是创新过程,是提出与众不同的活动方案、拟定出奇制胜的措施的思维过程。

主要强调新颖问题,创意结果往往是某种点子、主意。

这些不同的解释,反映了我国广告界对创意概念理解的混乱,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广告创意的认识过程。

那么,如何给广告创意下定义呢?(教材p139)广告创意是介于广告策划与广告表现制作之间的艺术构思活动,即根据广告主题,经过精心的思考和策划,运用艺术手段,把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以塑造一个意象的过程。

简而言之,即广告主题意念的意象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广告创意,有必要了解一些相关概念。

二、意念、表象、意象和意境1.意念。

广告创意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

广告创意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

广告创意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广告创意是企业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告创意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创意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

本文将从广告创意的定义、广告创意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广告创意的本质。

一、广告创意的定义广告创意是指在广告营销中,为了达到特定的传播目的而采用的独特的或创新的表现方式、手段或内容。

广告创意的目的是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

二、广告创意的思维模式广告创意的思维模式是指在广告创意过程中,创意人员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

广告创意的思维模式包括以下几种:1. 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以与常规思维相反的方式来看待问题。

逆向思维要求创意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颠倒黑白、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来打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性,从而创造出新的、独特的广告创意。

例:美国雪佛兰创意广告美国雪佛兰公司曾经推出一则广告,广告中明确表示:我们不能以中国工人的工资来制造汽车。

这则广告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不满和反感,但在美国却引起了消费者的共鸣。

这则广告就是通过逆向思维来打破常规思维,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2. 华丽的联想华丽的联想是指通过联想产生新的创意。

广告创意人员将不同的事物联想在一起,从而引发新的思维火花。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让广告创意人员创造出新的、独特的广告语言和想法。

例:可口可乐创意广告可口可乐的广告“Taste the Feeling”(感受味道)就是运用了华丽的联想思维方式。

广告诉求的是感官上的美妙体验,而这个体验来自于可口可乐的味道,通过“味道”与“感受”之间的联想,创造出了新的广告创意。

3. 生活经验法则生活经验法则是指在广告创意中,运用人们常有的生活经验法则和常识来设计广告。

创意人员通过熟悉的事物,来引发消费者的共鸣,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例:火星人巧克力创意广告火星人巧克力的广告“不装B,装火星”就是运用了生活经验法则。

广告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打破局面,让消费者在感受这个产品同时,也能感受到品牌背后所传达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火星人巧克力在全球市场上能够受到追捧的原因。

广告创意的奇思妙想与设计灵感

广告创意的奇思妙想与设计灵感
独特性视角示例
例如,一个旅游广告可以采用反向思维的方式,从当地居民的视角出发,展示当 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不同于传统旅游广告的独特魅力。
02
广告设计的灵感来源
自然元素
总结词
自然元素是广告创意的丰富源泉,能够为广告带来清新、自然的感觉。
详细描述
利用自然元素如山川、花鸟、动物等作为设计灵感,可以将广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氛围。 自然元素的应用能够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增强广告的亲和力。
创新性概念示例
例如,一个环保主题的广告可以采用未来主义的设计风格,展示一个清洁、绿 色的地球,与传统的环保广告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吸引观众的关注。
突破性思维
突破性思维
突破性思维是指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寻求新的、与众不同 的解决方案。在广告创意中,突破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打破 常规,创造出令人难忘的广告作品。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倡导绿色、环保的广告创 意,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 发展的关注。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5
广告创意的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5G与物联网
利用先进技术为消费者创造沉浸式广 告体验,提供更真实、互动的视觉冲 击。
借助高速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广 告的精准推送和实时互动。
AI与机器学习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广告创意策划 ,实现自动化、个性化的广告内容生品牌产生深刻印象。
品牌理念传播
借助创意设计,传递品牌 的价值观、理念和企业文 化,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
认同感。
品牌口碑建设
通过创意性的广告宣传, 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建立良好的口碑。
产品营销
产品特点突出

马工程广告学概论

马工程广告学概论

第二节 从抽象概念到形象传播
三、广告创意的媒体运用
(三)声讯媒体广告的创意传达 1、广播广告的语言创意
第二节 从抽象概念到形象传播
三、广告创意的媒体运用
(三)声讯媒体广告的创意传达 2、广播广告的音响创意
第二节 从抽象概念到形象传播
三、广告创意的媒体运用
(四)网络媒体广告的交互创意 •网络广告是一种全新的广告类型。与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 告具有互动性、多样性、精准性等特点。 •网络广告的创意与网络营销、传播模式的创新紧密相连。就 目前的发展状况看,网络广告创意在对目标消费者的参与性 互动设计领域,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网络媒体具有像电视媒体那样集影像、音响为一体的动态形 象创设特征,而在动感表达方式上,比电视媒体更直接、更 多样化、更易于创造互动。
第四节 广告创意的发展趋向
四、数字化时代的广告创意趋向
(二)体验广告与交互设计
思考:
1.试分析马克思主义能动观与广告创意的关系 。 2.试分析中西方广告创意思维与方法的异同。 3.试分析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4.试分析数字化时代的广告创意。
第四节 广告创意的发展趋向
一、广告创意的“中国风” 趋向
(一)汉字的广告创意思维 2汉、字汉的字构的成“关字系思,维”
决定了汉字的思维 特质。“字思维” 是概念细化的表征 和方法,也为广告 创意的优化提供了 符号前提。
第四节 广告创意的发展趋向
一、广告创意的“中国风”趋向
(一)汉字的广告创意思维 3、汉字的“象思维”
第二节 从抽象概念到形象传播
三、广告创意的媒体运用
(一)平面媒体广告的创意设计 1、运用图形,寻求与受众语境的匹配 2、文字形象化 3、用色彩传达情感

广告创意中的想象思维

广告创意中的想象思维

,,,广告创意中的想象思维柏林(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在在广告创意过程中,要想创作出一个成功的广告,就离不开设计师的想象力。

本文就此重点阐述和探讨了在广告设计过程中广告创意者的想象思维的生成和常用类型、以及运用方式。

关键词:广告;创意;想象思维中图分类号:F7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277-01一、前言想象,应该是广告创意中最重要的基石。

广告创意的实质就是形态想象思维活动的全过程,因为,创造性地创作出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其实就是一次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在整个创意过程中,就是设计师的幻想、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在发挥切实而重要的作用。

中外许多文学艺术大家、哲学思想大家都对艺术创作中的想象有过精辟的论述。

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诗人加斯东·巴什拉曾说过:“想象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理性的僵化,保持精神的创造活力。

”黑格尔也在其著作《美学》中指出“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

高尔基甚至给想象下了明确的定义:“想象———这是赋予大自然的自发现象与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甚至还有意图的能力。

”因此,想象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它强调的是开放性和创造性,想象就是借助于形象思维对人的大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概念和储存的各种讯息、素材的提炼加工、重新组合,并创造出新的、从未有过的感受甚至从未看到过的视觉形态的心理过程。

比如,莱特兄弟根据鸟的飞翔发明了飞机就是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

爱因斯坦曾对此评价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科学研究如此,艺术创作更加如此,对于广告设计来说,想象力就是创意的根本所在。

二、想象思维的生成想象力是广告创意的灵魂,是广告成败的关键。

那么,想象思维是从何而来的呢?广告大师韦伯认为:“优秀的广告人应具有两种独特的性格。

广告创意与案例分析 第七章文化与流行观念定位

广告创意与案例分析 第七章文化与流行观念定位

一、消费流行的特点
消费流行往往体现为消 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的需求急剧膨胀。
骤发性 短暂性
周期性 循环性
一般来说,商品的流行 周期包括介绍期、发展 期、盛行期不衰退期。 消费者常因好奇而引起
在A地流行的在B地也就 丌一定流行,于是在丌 同地地区间、在时间上 可形成流行梯度
对某些消费品的注意,
地域性 梯度性
“地方特色”带来的亚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其性质 具有更多的恒久性和可见性,这一点刚好是符合现代
广告对市场调查的要求。
一、地方特色的界定
新加坡MINT 玩具博物馆
二、地方亚文化的创意价值
1、地方亚文化的独特性、新奇性与广告让人注意和 记住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广告要吸引人注意,要求其信息构成特点应该符合人
2008
第二节:地方特色
1、独特性、新奇性
一、 地方特色
二、 地方亚文化 的创意价值
2、神秘性、知晓性
的界定
3、形象生动的传播特点
一、地方特色的界定
与“地方”这一概念的地理属性不同,“地方特色” 更多地具有文化属性,它表明的是不同地方所特有的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
确切地说,它应该是按照地理区域划分的亚文化。
第一节:历史渊源 文本
文本 文本 第二节:地方特色 文本
第三节:追逐潮流
文本
第一节:历史渊源历史与广告的关系 Nhomakorabea一

历史诉求的意义
广告历史诉求
的种类


采用历史诉求策略
应注意的问题
三台白酒
一、历史与广告的关系
1、历史与广告的告知性促销功能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单纯从广告的告知性促销功能上看,广告确实不历史

广告创意中的联想法

广告创意中的联想法

广告创意中的联想法汇报人:日期:•引言•联想法的原理与技巧•广告创意中的联想法应用案例目录•广告创意中的联想法挑战与对策•广告创意中的联想法发展趋势与展望01引言广告创意的定义与重要性广告创意是指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将广告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并使其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的过程。

广告创意的重要性在现代广告中,创意是吸引和留住受众的关键。

一个好的广告创意能够突出品牌特点,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从而促进产品销售和品牌发展。

•联想法简介:联想法是一种通过想象和联想,将不同的事物、概念或情感联系起来的方法。

在广告创意中,联想法可以帮助广告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为广告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联想法的应用商品与特定场景的联想:将商品与特定的场景联系起来,如将咖啡与温馨的早晨、将汽车与速度和激情等联系起来,可以突出商品的特点和优势。

商品与情感的联想:通过将商品与某种情感联系起来,如将香水与浪漫、将手表与成功和品质等联系起来,可以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将商品与当前流行的文化现象或趋势联系起来,如将饮料与健身、将服装与时尚等联系起来,可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通过将商品与竞争对手的商品进行比较或联系,可以突出自身商品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提醒消费者不要混淆品牌。

商品与竞争对手的联想商品与流行文化的联想02联想法的原理与技巧通过相似性,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如形状、颜色、声音等。

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相关联想通过对比,将相反的事物联系起来,如黑白、冷暖、高低等。

通过相关性,将有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030201联想法的基本原理联想法的技巧与应用通过比喻,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或形象。

通过拟人化,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

通过夸张,强调事物的特征或情感,以引起观众的注意。

通过幽默,使广告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比喻法拟人法夸张法幽默法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广告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广告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广告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广告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摘要:创意是广告设计的灵魂,是广告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好的广告是通过好的创意给消费者好的享受。

所谓创意就是广告人对广告创作对象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广告创意又是指广告中有创造力地表达出品牌的销售讯息,以迎合或引导消费者的心理,并促成其产生购买行为的思想。

好的创意并不应该是简单的追求形式美感,而是应该更深一层的发掘作品的内涵。

其实创意越单纯,越接近人们的现实生活,就越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

缺乏创意思维。

就不可能产生杰出的广告创意,发挥广告应有的感染力。

关键词:广告创意创意思维引言:广告创意是广告人对广告创作对象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通过想象、组合和创造,对广告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所进行的观念性的新颖性文化构思,创造新的意念或系统,使广告对象的潜在现实属性升华为社会公众所能感受到的具象。

创意的产生并不是闭门造车、空穴来风般的主观臆想,它是建立在周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是将广告素材、创作资料以及广告创作人员的一般社会知识重新组合后产生的。

一、广告创意与创意思维1、广告创意在艺术领域,创意这个词较少用,用得更多的是“创造”或“创作”。

在英文里,“创造”、“创作”和“创意”都可以是同一个词:create。

根据韦氏大辞典的解释,“创造”的意思是“赋予存在”(to Bring into Existence),具有“无中生有”、“原创”的意思。

广告创意是广告人根据调查结果、产品特性和公众心理以及广告策略,选择最佳信息传达方式,产生核心主题概念和意境结构,以指导广告制作实践、达到最佳广告效果的创造性总体思维过程。

简言之是整个广告的构思,是通过想象与重组将内容进行新颖性的创作构思。

在广告创意和设计中,广告的主题意念是广告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要说明的观念。

它是无形的、观念性的东西,必须借助一定有形的东西才能表达出来。

广告创意活动中,创作者也要力图寻找适当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广告主题意念,如果艺术形象选择不成功,就无法通过意念的传达去刺激感染和说服消费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广告创意中的想象与认知策略本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基本上所有的知识点都很重要。

但是由于本章内容相当灵活,应用性强,所以出现案例分析题的几率非常大。

这一章中理论性知识点并不多,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多留意课本中提到的案例,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结合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的要求,学习完本章后,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认识想象在领悟广告作品和创新中的作用。

2.了解联觉的特性并能分析其在广告作品中的作用与表现。

3.掌握联想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于广告实务中。

4.认识并能分析认知策略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5.掌握并能分析认知失谐策略在广告中的运用。

✓学习完本章后,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基本概念:表象、知觉映像、创造想象、再造想象、联觉、三大联想率、认知失谐、反物态重要知识点:一、关于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1.在广告活动中,如何正确理解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的关系及其作用?(1)二者的主体不一样:在广告创作中,创造想象是对于广告设计者而言的,指的是构思新形象这一过程。

而再造想象是对于接受者而言的,指的是根据广告作品中的描述或提示,在头脑中再现设计者所构思的形象。

(2)二者存在联系,创造想象是吸引受众注意的前提,受众又可通过再造想象,领会设计者的意图。

(3)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在广告活动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创作人员在科学调研、准确了解消费者主导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富有吸引力的广告作品来表现广告主题,这是完成创造想象这一过程。

但是广告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被消费者准确理解,即受众通过再造想象,领会广告中所描绘的产品性能、用途等信息,并由此唤起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一定的品牌态度和购买意向。

不能被消费者所理解的创意作品是毫无疑义的。

因此,广告的成功既离不开设计者的创造想象,也离不开受众的再造想象。

2.如何创造想象?(在广告中创造新形象的办法,注意结合案例进行理解)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把有关各个成分联合起来使之成为完整的新形象。

联合是创造性的综合,而不是有关成分的简单机械结合。

创造性综合的结果是具有自己的独特结构和特定内容的新形象。

(2)把不同对象中部分形象粘合成新形象。

(3)突出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它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新形象。

3.要会运用再造想象相关理论分析一则广告作品(案例分析题)二、广告作品中的联觉作用和表现对于广告作品中的联觉作用这个知识点,需要记忆的成分不多,关键要了解什么是联觉,在广告中可能有哪些表现。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会运用联觉相关理论对具体广告案例进行分析。

三、联想及其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1、四大联想律:知道四大联想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指哪四大?2.对四大联想律分别进行深入的理解。

如果给出几组词,要会判断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种联想律。

如火与温暖属于因果律;热与温暖是类似律;而寒冷与温暖属于对比律等。

3、制约联想率运用的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事物可能引起多种联想,首先是引起什么联想,这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试联想的强度;二是人的定向兴趣。

理解制约联想的因素对广告设计中运用联想律具有重要意义。

(1)当广告中强联想效果掩盖了弱联想效果时,而广告的主要内容是指向弱联想效果的一放,人们的注意就会集中向强联想效果的方面而忽视了广告的主要内容。

这样会致使广告效果不理想。

比如目前很多广告中大量启用美女来与产品相关联,企图通过美女的美好来形成对产品的印象,而当美女与产品的联想度不高时,人们往往记住了美女而没有记住这是什么产品的广告。

(2)人们在看广告时,都有一个定向兴趣。

而人的定向兴趣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所制约。

因而同一事物所引起的联想就会因人而异。

从年龄角度来说,比如儿童的联想大多是身边的东西,而成人的联想则以抽象的观念表现出来。

从职业差别来说,同一个汉字可能不同职业的人联想到的是不同的东西。

因而,在广告中,联想率的应用不能忽视各行各业、不同文化、年龄的特点。

尤其要注意禁忌语和禁忌形象在一个新环境中的运用。

四、认知策略的类型及内容1.认知策略的两大类型:组织策略;视觉策略。

2,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可以看作是统领的策略。

它既可以统领一个个广告,组成广告系列,也可以在一幅广告创意中统领部件,组成整体或大的单元。

前者包括系列广告、“悬念”广告;后者可以表现为“组块”、“高级统领者”、“类比”和“境联”等策略。

3、视觉策略:对比策略、镶嵌策略、转换策略、特征展露策略等。

(要求:熟悉课本中的案例,能够对号入座,知道哪一种形式属于组织策略,哪一种属于视觉策略)五、认知失谐的广告表现形式(重中之重,注意案例分析题)1、反物态。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完全不同事物巧妙地组合成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事物。

2、反比例。

改变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正常的比例关系,使之扩大或缩小。

3、反时空。

反时空表现为“反时间”和“反空间”两个方面,即将不可能同时同地存在或发生的事物、情境 ,以某种方式同时地呈现出来。

4、合成艺术。

将商品通过某种方式“注入”到人们熟知的艺术作品中去,构成新的整体。

由于被“注入”的商品本不是该艺术品的一部分,使人觉察到与原作品的差异产生认知失谐。

5、“反白”:“反白”是流行多年的一种设计表现技巧。

通常的报刊广告印刷,习惯于白纸黑字。

“反白”却与之相反,是黑底白字。

近几年来,“反白”还表现成“红底白字”、“蓝底白字”等多种变体。

6、“空白”:即在广告版面或图案上留有大量空白。

7、悬念广告8、双关语中的同音异字(这一理论是本章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一副或多副广告图片,要求运用认知失谐理论进行分析。

图片中反应的可能涉及到以上多个方面策略,这就需要对案例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注意不要答偏答漏。

同时一定要结合定义和相关策略的特点进行回答。

)本章习题一、填空题1.把过去感知的对象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称为_____________。

2.表象,一方面来自知觉,并且同知觉一样具有直观性;另一方面,又高于知觉,具有__________性。

3.想象过程是对过去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进行新的结合过程。

想象中的一切新形象,无论它们多么离奇、超脱现实,构造它们的素材永远来自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想象活动有无预定目的,它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一切创造活动都属于___________想象。

5.在有意想象中,按其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________想象。

6.三大联想率指的是接近率、___________以及类似率。

7.创造想象的形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8.后人在亚里士多德三大联想率的基础上又加了____________,成为现在人们所称的四大联想率。

9.有人根据“桌子”这个刺激词联想到了吃饭、书桌和椅子,其中_________与桌子是类似率。

10.有人根据“鲜花”这个刺激词联想到了花丛,那么从四大联想率的角度来看,花丛与鲜花属于________率。

11.认知策略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组织策略;二是___________。

12.组织策略可以看作是统领的策略。

它可以统领一个个广告,组成广告系列,其在表现上可以表现为系列广告或者____________。

13.视觉策略,旨在加强对广告认知的微观策略。

常用的视觉策略有:对比策略、镶嵌策略、______________、特征展露策略等。

14.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事物可能引起多种联想,首先引起什么联想,则由联想的强度和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因素决定。

参考答案1.表象2.概括3.客观现实4.有意5.再造6.对比率7.新颖性8.因果率9.书桌10.因果11.视觉策略12.悬念广告13.转换策略14.人的定向兴趣二、名词解释1.创造想象2.再造想象3.联觉4.联想5.三大联想率6.类似律7.接近律8.因果律9.对比律10.认知失谐11.反物态12.反时空参考答案1.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是指现实中依据语言的描述或图示,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3.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

4.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种事物的经验,或由回忆中的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种事物的经验。

5.三大联想率,亚里士多德认为,一种观念的发生必然伴随另一种与它类似的、相反的或接近的观念的发生。

这种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接近、对比和类似的观念的联系,被称为三大联想律:接近律、对比律和类似律。

6.类似律,是指在形貌和内涵上对相似的事物发生的联想。

7.接近律,是指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对接近的事物发生的联想。

8.因果律,是指在逻辑上对有着因果关系的事物发生的联想。

9.对比律,是指在性质上或特点上对相反的事物发生的联想。

10.认知失谐,是指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一旦被打破而导致的认知反常状态。

通俗地讲,就是认知的“反常态”。

11.反物态是认知失谐的一种表现方式,指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事物巧妙地组合成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事物,从而导致认知失谐的产生。

12.反时空是认知失谐的一种表现方式,指将不可能同时同地存在或发生的事物、情境,以某种方式同时地呈现出来。

三、选择题1.以下各项中,哪些是表象的特点?()A.直观性 B.概括性 C.隐晦性 D.杂乱性2.创造想象的形象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务实性 B.首创性 C.独立性 D.新颖性3.“望梅止渴”这一成语从心理学角度说描述是()现象。

A.想象 B.创造想象 C.联觉 D.联想4.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产生寒冷、凉快的感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些都是()现象。

A.想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联觉5.三大联想率指的是()。

A.因果率 B.接近率 C.对比率 D.类似率6.根据联想率理论,我们可以推断“白天”与“黑夜”属于()。

A.因果率 B.接近率 C.对比率 D.类似率7.根据联想率理论,我们可以推断“火光”与“温暖”属于()。

A.因果率 B.接近率 C.对比率 D.类似率8.在广告营销实践中,雪糕、冰棒取名为北冰洋,意指与冰冷的特性类似,同时又可以让人可以产生凉爽的感觉,这应用到了想象与认知策略中的哪些理论?()A.对比率 B.类似率 C.联想 D.联觉9.一个事物可能引起哪些联想,这会受到人的定向兴趣的影响。

而人的定向兴趣一般会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制约?()A.年龄 B.性别 C.职业 D.文化程度10.以下各种策略中,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的是()。

A.系列广告 B.悬念广告 C.组块 D.类比11.有一则“金锁”的招贴广告,在画面的正中位置,有一个插着钥匙的锁,其两侧各贴有一张“门神”,底部两侧,分别写上了“金门”与“金锁”,观众很自然得会把门神与锁组成一个牢不可破寓意的完整构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