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价格决策中锚定效应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行为金融学锚定效应案例

行为金融学锚定效应案例

行为金融学锚定效应案例标题:深度解析行为金融学中的锚定效应——以案例分析为基础引言:在行为金融学领域中,锚定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人们在做决策时容易受到已有信息的影响,从而对目标数据做出偏离的判断。

本文将通过分析多个案例来探讨锚定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以深入理解这一概念。

1. 非理性定价现象案例案例:一家物流公司将新引进的产品的定价指导放在了销售人员的座位上。

指导中的价格高于之前销售的产品价格。

结果,销售人员在面对客户时常常以高价进行报价,并且倾向于维持较高的价格水平,拒绝采用更低的策略。

解读:在这个案例中,物流公司使用了定价指导来影响销售人员的定价行为。

由于指导中的高价成为了销售人员决策的锚点,他们倾向于以高价进行定价,即便这与市场实际情况不符。

这种非理性定价现象是锚定效应的典型例子。

2. 启发式决策案例案例:一家电子产品公司即将推出一款新手机,并计划设定售价。

在市场调研之后,公司发现类似产品的价格范围在500美元至1000美元之间。

公司高层在讨论定价时提出了一个锚点价位为800美元,并集体认定这个价位比较合理。

该手机的实际销售价格被设定为750美元。

解读:这个案例展示了一个启发式决策中的锚定效应。

高层将800美元作为一个潜在的对比度锚点,其他人通过对比这个价位来做出其余价格的决策。

公司的售价被设定在750美元,低于原有锚点价位,体现了锚定效应对决策的影响。

3. 心理价位设定案例案例:一家商场打折销售旅行箱。

在标价和实际售价之间留了一个空白,要求顾客填入自己愿意出价的金额。

实际上,商场的标价已经设定得比一般市场价低很多。

然而,由于消费者在填写心理价位时,会被标价作为锚点,导致他们报价相对较高。

解读:这个案例涉及到心理价位的设定和心理锚定。

商场通过设定低于市场价的标价来吸引消费者,但由于消费者倾向于以标价为锚点,填写较高的心理价位,商场最终能获得更高的销售收入。

这一案例展示了消费者在定价时对于锚定效应的敏感。

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研究综述

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研究综述

一、引言锚定效应是指在不确定情况下,判断与决策的结果或目标值向初始信息或初始值即“锚”的方向过度接近而产生估计偏差的现象。

这一名词最早是由Tversky和Kahneman教授于1974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中提出。

在用他们的学生所做的连续两组实验中发现,学生第二组实验的问题答案始终受第一组实验结果的影响。

他们把这个现象命名为“Anchoring effect”,即为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最初在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心理学名字为沉锚效应,指当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其第一印象或者得到的第一信息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直到2003年Dan Ariely、George Loewenstein和Drazen Pr-elec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将锚定效应正式引入到了经济学中。

行为经济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经济学之中,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

本文主要是总结国内外近十年在经济学方面有关锚定效应的研究,主要是其在股票投资市场、消费行为、资产及价值评估、企业经营决策和最新的研究领域等的理论和应用,通过对这些大的模块进行梳理比较展现出国内外关于锚定效应的研究异同以及发展趋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研究综述□文/左焦杰(中南大学湖南·长沙)[提要]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锚定效应在众多领域被证明是一种普遍而又难以消除的决策偏差,在与人类行为息息相关的经济学中也表现明显。

本文分别总结国内和国外近些年在经济学方面有关锚定效应的研究,主要包括投资、消费、评估、决策等方面,旨在展现国内外关于锚定效应研究的异同以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锚定效应;经济学;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9年3月13日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6s2019才的教育培养对于该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教育行业将在苏州市未来的发展中持续焕发活力。

决策中的锚定效应发展研究

决策中的锚定效应发展研究

内容摘要
为了研究锚定效应在并购溢价决策中的作用,本次演示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 法。首先,本次演示将以某上市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的案例为例,分析锚定效应 在并购溢价决策中的具体表现。其次,本次演示将通过对比不同行业的收购案例, 探讨锚定效应在不同行业中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最后,本次演示将提出相 应建议,为企业如何避免锚定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参考。
4、刻意练习:通过刻意练习,可以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这样 可以在面对问题时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思考,减少锚定效应的发生。
三、如何避免锚定效应的不利影响
5、寻求专业意见:在做出重要决策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专业人士 通常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建议,帮助减少锚定效 应的不利影响。
内容摘要
要研究并购溢价决策中的锚定效应,首先需要了解并购溢价的定义。并购溢 价是指收购方为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而支付的超过目标公司市场价值的部分。 在并购交易中,收购方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合理估值,以确定适当的并购价格。 然而,锚定效应可能会影响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估值,从而导致过高的溢价或过 低的折扣。
如何避免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
如何避免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
要避免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首先需要培养全局思考的习惯。在做出决策时, 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眼前的信息。其次,我们需要保 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当面对新的信息时,我们需要愿意重新考虑自己的观点和 决策。此外,我们还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更多决策技能,以提高决策质量。
3、投资风险
3、投资风险
税率的变化还会影响企业的投资风险。当税率上升时,企业的税后利润会减 少,这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同时,一些税收政策的变化也可能 会对企业产生不确定性的影响,从而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因此,税率的变动会 对企业的投资风险产生影响。

5500字!说明白什么是「锚定效应」?

5500字!说明白什么是「锚定效应」?

5500字!说明白什么是「锚定效应」?编辑导语:“锚定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很多人都对它不太了解。

什么是“锚定效应”?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篇文章从“锚定效应”的定义出发,分别从它的产生原因、形成机制、各方观点、避免方法四个方面,带大家一起了解“锚定效应”。

一起来看看吧。

相信很多人对锚定效应的认知,是这样的:卖一件200元的羽绒服:旁边放一件1000元的奢侈大牌,再放一件99元无品牌的做参照锚,这样200元的羽绒服会更好卖。

或者,羽绒服原价标999元,售价499元,活动折扣价是199元,到手价是原价的2折。

所以,999元和499元都是商家选定的参照锚。

以上,是锚定效应的简单运用,但它的内涵远超你的认知。

这篇文章,带你全面了解什么是锚定效应!全文5500字,建议仔细阅读+收藏。

一、什么是锚定效应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又称沉锚效应、锚定陷阱,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现象。

该概念最早由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的作者提出,他曾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锚定效应的具体含义是: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

也就是说,人们在做决策时会不自觉地受最初所获得的信息影响。

丹尼尔·卡尼曼为了验证这个效应,在1974年做了一个实验:他把高中生分成A、B两组,让他们在5秒内估算一个乘法算式的值:A 组:看到的是 1x2x3x4x5x6x7x8=?B 组:看到的是 8x7x6x5x4x3x2x1=?你已经发现,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算式,结果也一样,是40320。

这个实验不在乎学生是否能猜对,而是研究学生们估算值的差异,A组学生估算值的中位数是512,B组学生估算值的中位数是2250,差距足足有4倍。

这个实验说明了,在不确定状况时,对于首要获得的信息人们更为重视,有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即决策判断会受到锚定物(或锚定值)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经验对品牌锚定效应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经验对品牌锚定效应的影响
关键 词 : 锚 定效应; 购买决策; 品 牌锚 定 ; 经 验锚 定
基金 项 目: 重庆工商大学创新型科研项 目。
引言: 日常 生 活 中存 在 这 样 一 种 现 象 : 某 顾 客 刚 在 手 机 店 ( 二) 经验 对 品 牌 锚 定 效 应 的 影 响 及 其 关 系。 早 期 研 究主 要

信 息 即初 始 锚 的支 配 , 以初 始 锚 为 参 照 点 进 行 调 整 , 但 由 于 讨 也 有 一 定 的 意 义 。 罗利等 ( 2 0 1 1 ) 曾研 究 作 为 内在 锚 的 经 验对
调整不充分而使得最后判断偏 向该锚的一种判 断偏差现 象。 早 价 格 决 策 的 影 响 , 但 只 从 单 一 机 制 进 行 研 究 。而 在 现 实 生 字 与所 猜 比例 的大小 , 最后给 出 所 产 生 的锚 定 效应 将 发 生 变 化 。内在 锚对 外在 锚 的锚 定 效应 起
答案。结果表明, 转 到较 大 数 字 的被 试 的 回答 普 遍 高 于转 到 较 调节作用, 使估计值偏 向于 内在锚。因此本文设计 了存在高低 低 数 字 的被 试 。 锚 定 效应 广泛 存在 于经 济 社 会 中 , 这 种 策 略 最 外 在 锚( 品牌 ) 的情 景 下 , 有 无内在锚( 经验) 对 锚 定 效 应 的影 响 的
常见于新上 市的产品 , 由于人们对其 毫无 了解 , 无法 根据 以往 实 验 , 在 锚定效应双加 工机制 的基础上 , 试 图 探 讨 存 在 经 验 时
经 验来 进 行 判 定 , 因 而 最 容 易 无 意 识地 被 设 定好 的 锚 所 锚 定 , 只 要标 价稍 小 于 建 议 零 售 价 , 新 产 品 就 能 更快 得 到推 广 。

锚定效应对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述评

锚定效应对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述评

锚定效应对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述评
锚定效应是指人在决策过程中,会过度关注初始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从而产生判断偏差。

在经济管理决策中,锚定效应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锚定效应对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述评:
1.价格锚定:在商品定价时,如果消费者对某件商品的价格不熟悉,那么他们往往会根据第一个
价格来设定“锚”,以后的价格变化也会影响他们的决策。

2.数字锚定:在决策中,人们常常会用一些数字来描述问题,如某个公司的市值、市场份额等。

这些数字可能会成为人们的“锚”,影响他们对问题的判断和决策。

3.社交锚定:在决策中,人们往往会参考他人的意见或行为,这也会产生锚定效应。

比如,某个
人可能会根据他人的看法来决定是否购买某件商品。

4.情绪锚定:在决策中,人们的情绪也会成为“锚”。

比如,某个人可能会因为某个产品的负面
情绪而拒绝购买该产品,即使这个产品在其他方面很有吸引力。

总之,锚定效应是经济管理决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决策结果。

因此,在经济管理决策中,应该注意避免锚定效应的影响,采取更加客观、全面的决策方法,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购物背后的心理学:看明白才理性,避免入“坑”

购物背后的心理学:看明白才理性,避免入“坑”

购物背后的心理学:看明白才理性,避免入“坑”2021年即将进入尾声,各大商家又开始新一轮的各种促销活动。

许多热衷此时“出手”的消费者,除了享受“买买买”的快乐,还夹杂着有各种愁绪和焦虑——“下了决心不买或者少买,但为什么一出手就控制不住?”“为什么有人会沉浸在买买买中不可自拔?”“是什么导致我们的盲目冲动消费?”其实,一些心理学的原理和知识,可以解释我们落入“购物陷阱”的原因。

明白了这些道理,也许能帮助我们走出“买买买”的误区。

【商品价格先涨后降】锚定效应:让人感觉占便宜商家进行促销活动时,不少商品通常都会出现价格先涨后降的现象,为的就是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一个原本高价格的印象,然后,当我们以这个较高的价格作为参考价时,折扣价就会看起来异常划算,使我们产生一种自己占了便宜的安慰心理。

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锚定效应”,也叫“沉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定或下判断前,容易受到之前的信息影响,该信息犹如一个沉重的锚,沉到了海底,让你的思维以该信息为基准,在它的一定范围内做判断,而这样的判断往往会造成决策的偏误。

锚定效应在大部人身上都经常发生,只是没有意识到罢了。

比如商品房估值的时候,买卖双方在讨论关于价格的时候,谁最先出价,另一方就会容易受到这个出价的大小的影响,会被这个数值左右,这时候就会处于较被动的情况,如果你不了解锚定效应,你很可能就陷入了对方设定的价格陷阱。

在人际交往中,也常常会用到这一心理效应,一个整日无所事事的人突然发奋图强了,你会觉得他终于开始努力了,因为在你的印象中他一直是负面评价,突然的改变会让你对比以前对他的认知,觉得他变得很励志。

【买一件衣还得配条裤】狄德罗效应:越买越不满足刚买了一件羊毛衫,又发现自己没一条裤子或裙子来搭配它,还缺一双亮泽的小皮鞋……结算的时候,购物车还多了一顶帽子、一条围巾……这种心理就是“狄德罗效应”,也称为“配套效应”,即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愈得愈不足”。

锚定效应的定价方法

锚定效应的定价方法

锚定效应的定价方法
锚定效应是影响定价行为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

它重要影响着定价策略,是互
联网商家定价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今天,本文将对锚定效应的定价方法作出分析,以便有利的拓展e-commerce的市场。

锚定效应指的是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物品时凭借期望水平和参考点设定金额和强
度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一般情况下,当物品价格太低或太高时,消费者可能会怀疑物品的品质,从而拒绝购买。

但如果价格在期望水平和参考点之间,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购入决策,使价格变得清晰而合情合理。

了解了锚定效应及其对定价策略的影响后,我们应开发一些工具来识别潜在的
参考点,并将这些参考点体现在正确的位置,从而获得良好的定价效果。

比如,商家可以把热卖商品的价格定在期望水平和参考点之间,并附加选择性优惠策略。

此外,商家可以选择促销方案,促进消费者以优惠价格购买物品,以降低客户的估计值,有效地引导顾客的行为。

综上所述,在网上营销活动中,参照锚定效应的定价方法可以有效地影响消费
者的购买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定价效果。

如果定价团队能够有效地应用这一概念,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就可以成功地拓展e-commerce的市场,并实现预
期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价格决策中锚定效应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1导论1.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消费者的物质购买需求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转变为个性化、定制化及多元化等彰显个人特色和也理满足感的需求方式。

因而,消费者决策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也变得愈加的复杂和难以把握。

但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拥有大部分市场交换的支配权。

所以明确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决策过程和必理机制及影响因数,是使企业能有效地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类别划分、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及促销策略等的本质需求,更是企业成功实施特定营销战略的重要前提。

长期以来,营销学者及专家们试图通过不同学科中的研究来打开"消费者决策黑箱",进而认识、预测和影响消费者行为,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者们做经营策略提供有效的指导。

传统营销学上喜欢以个体因素(如个性)和外部环境因素(如文化价值观)为出发来探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但从内在进化需求的角度来探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研究明显不足。

而社会学研究侧重于研究社会阶层及社会关系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其将消费者看作了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而形成的复杂动机的"社会人",从而忽略了消费者个人本身的固有特性。

传统的经济学倾向于探讨收入对于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并将消费者当作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从而忽略了消费者有限理性的局限性。

而行为经济学则主要研究了消费者作为有限认知能力的个体对决策行为的影响,虽然"有限理性人’’的假设能较好地解析现在消费者的一些决策特性,但其未能解释在不确定情景中消费者决策时的心理变化特征。

因此,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前景理论中的错定效应理论,并引入实验经济学的实验研究的模式来研究模拟真实的不确定情景下的消费者决策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好的从内外部环境、心理特性及个人特征的三个方面解释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内在本质和影响因素。

1.2研究意义消费者的决策和判断是不断进行调整和对比的认知过程,并伴随有个体情感和认知偏差。

而决策偏差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启发式就是铺定和调整启发式。

在对判断与决策问题的研究中,许多研究以错定和调整启发式为基础进行研究和探索。

众多研究表明,错定效应广泛存在于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并对他们的决策判断与决策决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众多领域的研究也发现,错定效应会使人们产生时距估计、自我中也偏差、后见之明等。

错定效应作为一种调整启发式估计偏差,从衣食住行到工作学习,其在消费决策行为、价格估计、风险评估、金融投资、博弈、协商谈判、医疗诊断、技术评估、法律判断问题、绩效评、风险预测、股权评估等问题研究中都得到过验证。

但在以往的研究中都般知识性问题、生活常识判断问题、实物和图形材料立种错定问题决策材料,内外部的双错值问题的决策特征与机制、错值高低对决策影响的研究为主。

对于错定效应外部的影响因数研究较多,个体人格因素也有了相关研究,但是对于很多个体特征因素如能力、情绪、动机、信念等,尤其是群体特征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认知能力、人格特征)非常的少。

因此,本文将先行验定错定效应对消费者决策存在的错定作用,再分别研究年龄、性别、人格特征在外部错和内部错条件下的锚定效应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并探讨三个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消费者决策的锚定效应的研究进行补充,对以往消费研究的不足进行补充。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的情境中进行判断和决策,从而可能造成认知及决策偏差。

虽然对于这些偏差我们无法完全避免,但是正确地认识其内发生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减少此类偏差,并更为理性的思考自己的决策过程。

锚定效应作为错定与调整启发式的估计偏差,研究和了解消费者价格决策中,错定效应对其的影响作用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能够帮助营销策划者根据消费者的价格决策的特点进行更为精准投放营销策略,同时也能帮助企业更好的预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对自己的客户群提供更具特色的服务。

........................2文献综述2.1锚定效应的定义通过著名的幸运轮实验Tversky和Kahneman于1974年首先提出了锚定效应的概念,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下,人们在进行数据判断估计时会受到最先获得的数值即初始锚的影响,并以初始锚作为参照点进行不断的(不充分)调整并且做出最后的估计,而判断估计结果偏向初始铺的一种判断偏差现象(Tversky&Kahneman,1974)。

Tversky和Khanemna在1974年研究锚定效应所使用的经典实验研究范式通常被研究者称为传统的错定范式。

经典铺定效应的研究采用两步范式(two-stepparadigm)(Epley&Gilovich,2005),即在问题情境下要求被试判断和回答需要作出估计目标值是大于还是于某一个错值,然后对目标值做出估计的绝对数量。

在Tversky和Kahneman(1974)的错定效应实验研究中,首先要求被试作出一个相应的判断评估,如在联合国中非洲国家所占有的比例。

被试在做出判断估计时,先旋转一个0到100数值范围的幸运轮盘并随机产生一个数。

然后被试自己给出他们关于目标数量的判断之前,被试首先需回答目标数量是高于或低于其随机获得的轮盘数字。

2.2锚定效应的理论解释2.2.1不充分的调整机制不充分调整的必理机制是由Kahneman和Tversky(1974)首先提出来解释锚定效应的。

他们认为在这个心理机制中,判断估计是以铺定值作为一起始点或初始值,并在其影响下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最终在其课接受的合理范围内的估计值。

然而,却没有解释被试的具体调整的过程。

随后,Pluos于1993提出了"锚定与调整’’的概念,他认为被试的最终估计值是围绕着铺定值进行或上或下的不充足调整而获得的结果。

接着,Jacowizt和Khanemna(1995)则对这一调整与锚定效应的调整过程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他们认为在要求被试在做出估计判断前,先将判断的範子值与给出的错定值进行了比较判断,那么被试对靶子值的判断估计就会以给出的锚值作为判断的基点。

当他先前认为靶子值高于锚定值时,那么他最后的判断估计就会以锚值为初始点向上进行调整,反锚之则向下进行调整最终的估计值。

即他所进行的判断估计调整会以他认为合理的方向,最终获得一个"满意"的数值。

然而,这是一种不充分的调整过程,获得的估计值会在一个可接受数值的上下限的范围内停止。

Epley等人(2001)使用区分自生锚和外部锚效应的实验来验证调整与锚点启发式的不充分调整的观点进行验证。

他们认为,作为外部提供的外部锚,不管外部锚是否合理都会获得被试的极大关注。

相反,而对于自生错,由于被试自身清楚自生错与目标值的差别,不需要去寻找相关错的更多信息。

自发错会自发地进行一系列跳跃式的加工调整过程,去获得一个能让自身感到满意的结果,调整就结束,从而简化了一系列复杂的比较判断过程。

在他们于2004年进行的自身锚和外部锚的实验研究中,研究结果对"不充分调整"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验证。

随后,Epley 于2006年进一步的多个变量不充分调整的判断估计实验研究中,被试估计值的平均数要小于其范围的中位数。

.3.研究方法与程序.锚定效应的类型与研究范式3.1 经典锚定效应:语意启动范式Tversky和Kahneman的锚定效应研究被后来的研究者称为传统锚定效应或经典锚定效应,这主要是针对其研究范式而言。

经典锚定效应的研究采用两步范式(two-step paradigm)(Epley & Gilovich, 2005),即先要求被试对于问题情境下需要作出估计的未知目标值是高于或低于某一个锚值进行判断和回答,第二步要求被试估计出目标值的绝对数量。

例如,在Jacowitz和Kahneman(1995)的研究中,首先要求被试考虑密西西比河是长于还是短于5000 米,作出是或否的回答,接着,再让被试判断密西西比河的具体长度。

由于两步范式是从问题的背景内容为起点呈现给被试的,有关研究证明了两步范式的语意启动(semantic priming)效应,因此又被称为语意启动范式(Wong & Kwong, 2000)。

截至目前,有相当数量关于锚定效应的研究均采用了这一研究范式,这一范式也被作为标准的锚定范式(standard anchoring paradigm)。

3.2 基础锚定效应:数字启动范式基础锚定效应(basic anchoring effect)的研究视角,是在对经典锚定效应研究的审视中产生的。

Wilson 等人提出,在传统锚定效应的研究框架下,由于让被试进行锚值与未知目标值之间进行外显的比较,接着给出估计值,而证明了锚定效应的存在,但其中有可能是因为简单的数字呈现导致了人们的判断偏差。

为此,他们采用数字启动(numerical priming)范式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考察了单纯的数字呈现下的锚定效应,如以随机分配给被试的ID 号以及“笔迹学实验”中让被试抄写数字等材料启动,不要求被试将上述有关数字与判断任务中的未知目标值作比较,结果发现被试对问题(如,估计电话号码簿中内科医生的数量)目标值的判断依然受到了启动数字的影响,从而证明了单纯数字呈现下的锚定效应,并称其为基础锚定效应(Wilson, Houston, Eitling, & Brekke, 1996)。

Wilson 等人的研究还进一步提出,相对于经典锚定效应的实验而言,锚定效应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更有可能产生的普遍的心理加工过程。

Brewer 等人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和扩展了Wilson 等人的研究结论(Brewer & Chapman, 2002),但也有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启动的锚定效应是较弱且不稳定的(Strack & Mussweiler, 1997)。

3.3 潜意识锚效应:阈下启动范式许多研究显示,即使是在没有可供外显比较的锚的情况下,锚定效应依然发生。

针对这一现象,Mussweiler 等人提出了新的设想,即一个潜在的锚如果快速呈现给判断者,是否会产生锚定效应,数字估计是否受到无意识觉察下的锚(subliminal anchoring)的影响。

他们采用阈下启动(subliminal priming)的方式,向被试呈现一个潜在的锚值,考察被试数量估计中的锚定效应(Mussweiler & Englich, 2005)。

在系列实验中,采用无意义字母串和字符串作为掩蔽刺激,控制启动锚值与掩蔽刺激呈现的时间间隔,分别以15ms、33ms两种时间间隔第17 卷第1 期判断与决策中的锚定效应-39- 呈现,要求被试对埃菲尔铁塔的高度、中型轿车的均价等知识性问题及价格估计问题进行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