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电路交换技术(2015)

合集下载

电路交换知识点课件.

电路交换知识点课件.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要求输入线与 输出线建立一条物理通道。电路交换原 理是直接利用可切换的物理通信线路, 连接通信双方 。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 一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基本过程包括呼叫建立、信息 传递、电路拆除三个阶段。
电路交换(2)
电路交换的特点 面向连接:呼叫建立、信息传递和连接释放 在连接建立过程中,有一定的连接建立时延 实现实时信息传输,传输时延小(呼叫建立时延) 数字程控电话交换采用同步时分交换 通信信道独享,线路的利用率低 采用串行传输方式,任何故障均可能引起中断 信息“透明”传输(不存储、不分析、不处理),对信 息传输部采用控制机制,可靠性不高(透明传输),存 在着严重的呼损。 网络互连困难:不同速率、协议、代码的终端互通难。

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
• 在话路系统中讲述了包括数字交换机的系 统结构及各功能模块的作用;用户模块的结 构和功能,用户电路的功能、模拟和数字中 继器的功能;数字交换原理、T接线器的结构 和工作原理、S接线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数字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等内容。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
• 在控制系统中讲述了包括程控交换机的控 制系统的结构方式、多处理机的分工方式 和备用方式,不同备用方式的故障处理特点 以及处理机间的通信方式等内容。
• 在通信期间,终端用户将始终独占该 条双向通信电路,直到通信双方中止 该通信连接。通信结束时,交换机负 责释放本次通信所占用的全部资源, 以供其他终端用户使用。我们称这 种方式工作的交换系统为电路交换 机。
电路交换技术的概述
• 电路交换系统的体系结构必然包括终端接 口、传输、信令、控制4个功能部分。 •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可靠性高、实时性强、 组网规模强大。
到目前为止,程控交换机技术在发 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四代:
• 第一代程控交换机主产生于20世 纪60年代,交换机的控制部分基 本上是采用大型专用计算机进行 集中控制,话路部分仍采用电磁 元器件构成交换网络,因此属于 空分模拟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发展与分类
• 从不同 的角度电话交换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纵横制交换机 (模拟交换)
1938年
空分式模拟程控交换机
1965年间 交换机进人电子计算化时代。靠软件程序控 制完成电话接续。所交换的信号是模拟信号。 交换网络采用空分技术 1970年 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信号交换进入了数字 信号交换时代,在交换网络中采用了时分技 术
时分式数字程控交换机
人工交换机
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 电路交 换技术 换的发

电路交换技术和特点

电路交换技术和特点

电路交换技术和特点电路交换技术是一种在电信网络中使用的通信方式,它的特点是通过建立专用的通信路径来传输数据,每个通信路径都是独占的,只有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两个节点可以使用该路径进行通信。

下面将从原理、特点和应用方面详细介绍电路交换技术。

一、原理电路交换技术的原理是在通信前需要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路径,该路径在整个通信过程中都会被占用。

当通信开始时,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通信路径会被预先分配,并在通信过程中始终保持连接。

在通信结束后,该通信路径会被释放,可以被其他通信所使用。

整个通信过程中,通信路径只能由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其他节点无法干扰。

二、特点1. 独占性:电路交换技术为通信双方建立了一条独占的通信路径,通信过程中该路径不会被其他节点占用。

这种独占性保证了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时延低:由于通信路径被预先分配,通信数据可以直接在该路径上传输,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时延。

这使得电路交换技术在实时通信场景中表现出色。

3. 高带宽:由于通信路径是专用的,它可以提供较高的带宽,能够满足大流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4. 支持端到端连接:电路交换技术可以在通信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到端的连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5. 适用于长时间通信:电路交换技术适用于长时间的通信,因为通信路径在通信开始时就被分配,并且在通信结束后才会被释放,可以持续进行数据传输。

三、应用电路交换技术主要应用于传统的电话通信网络中,如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

在电话通信中,通信双方需要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路径,然后进行语音或数据的传输。

此外,电路交换技术也可以用于视频会议、实时视频传输等需要高带宽和实时性的应用场景中。

总结起来,电路交换技术是一种通过建立专用的通信路径来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独占性、时延低、高带宽、支持端到端连接等特点,适用于长时间通信和实时通信场景。

在传统的电话通信网络和一些需要高带宽和实时性的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电路交换技术原理

电路交换技术原理

2
4
C4
图2.21 三级可重排无阻塞CLOS网络内部阻塞情形
3级可重排无阻塞CLOS网络
重排C1,可使网络 无内部阻塞。
14
2 2
3 1
43
1
1
1
1
1
1
C1
1
1
11
2
2
2
2
2
2
C2
3
1
1
1
1
3
C3
2
2
r2
4
2
2
2
2
4
C4
图2.22 三级可重排无阻塞CLOS网络重排过程
2.4.3 TST交换网络
TST网络是由时间接线器T和空间接线器S联合 组成的一种CLOS型交换网络结构。
接,0称这种情形为内部阻塞。
1
m-1
0
n-1
1
...
பைடு நூலகம்...
...
...
n-1
m-1
图2.18 mn×nm两级交换网络
无阻塞网络
① 严格无阻塞网络。不管网络处于何种状态,只要 连接的起点和终点空闲,任何时刻都可在网络中建立 一个连接,且不影响网络中已建立的其他连接。
② 可重排无阻塞网络。不管网络处于何种状态,只 要连接的起点和终点空闲,任何时刻都可在网络中直 接或者对已有连接重新选择路由来建立一个连接。
1 0 0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A DB DC 1 1 X S0 S1 S2 S3 S4 S5 S6 S7 0 0 0 0 PR 1 1 X S0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A SB SC

四种交换技术概述

四种交换技术概述

四种交换技术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异步传输模式等发展过程。

一、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交换机进行转接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独占一条物理线路进行通信,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

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立(即连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至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无关。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二、报文交换报文交换不要求在两个通信结点之间建立专用通路。

发送端把要发送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数据包——报文,该报文中含有目标结点的地址,完整的报文在网络中逐点向前传送。

每一个结点接收整个报文,检查目标结点地址,然后根据网络中的交通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经过多次的存储——转发,最后到达目标,因而这样的网络叫存储——转发网络。

—1—其中的交换结点要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一般是磁盘),用以缓冲收到的长报文。

交换结点对各个方向上收到的报文排队,逐个找出下一个转发结点,然后再转发出去,这些都带来了排队等待延迟。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不建立专用链路,线路利用率较高,这是由通信中的等待时延换来的。

三、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多个更小的等长部分,每个部分叫做一个数据段。

在每个数据段的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首部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主要有两种方式: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交换技术课件

交换技术课件

分组交换技术的应用场景
互联网接入
分组交换技术广泛应 用于互联网接入,提 供高速、可靠的上网
服务。
局域网互连
通过分组交换网实现 不同局域网之间的互 连互通,促进信息共
享和业务协同。
移动通信
分组交换技术用于移 动通信网络中,支持 数据业务的传输和控
制。
专网建设
利用分组交换技术构 建专用网络,满足政 府、企业等不同行业
开放性
软交换技术采用开放式体 系架构,可以与其他网络 设备和系统进行互操作和 集成。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场景
移动通信网络
固定电话网络
软交换技术可以用于构建移动通信网络的 核心网络部分,支持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 和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软交换技术可以用于构建固定电话网络的 核心网络部分,支持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和固定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
的特殊需求。
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效性能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分组交换技术 将不断提升传输速率和处理能力,以
满足更高的通信需求。
安全保障
加强分组交换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的研 究和应用,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
融合发展
分组交换技术将与电路交换、卫星通 信等技术相互融合,形成更加灵活和 多样化的通信解决方案。
稳定性。
数据通信和多媒体通信场景
02
分组交换技术更为合适,因为它可以更好地处理大量数据和多
媒体内容。
需要高度可编程和可定制的场景
03
软交换技术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可以通过软件实现高度灵活的
通信控制和管理。
06
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前应用中的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原理

电路交换原理

电路交换原理一、电路交换基本概念1. 电路交换的定义电路交换是一种通过建立一条物理通路来实现数据通信的技术。

在电路交换中,通信的两个端点需要在通信前建立一个物理通路,直到通信结束时才会释放该通路。

这种通路可以是实际的电路线路或其它专用媒体(如卫星通讯、光纤通讯等)。

① 建立通路时间较长,但通信质量稳定且可靠。

② 数据传输速率稳定,传输延时少,实时性好。

③ 通路固定占用,资源利用率低。

① 信道:电路交换中,信道指建立的物理通路,由各种媒体构成。

② 交换机:通常由电话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组成,用于建立和断开通路。

③ 终端设备:使用电路交换服务的设备,如电话、传真机、调制解调器等。

电路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2. 交换机建立通路3. 通信过程中占用通路在通信过程中,该通路将被占用,并且只能被呼叫双方使用。

此时,通路占用的资源将不可用于其它通信。

4. 通信结束通路释放三、电路交换的优缺点1. 优点② 通信质量可靠,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 缺点① 建立和释放通路耗时较长,资源利用率低。

② 通路占用导致通讯资源的浪费。

四、电路交换的应用和发展1. 应用领域电路交换最早应用于电话通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路交换也逐渐应用于其它领域,如在线游戏、视频直播、视频会议等等。

2. 发展趋势在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电路交换虽然仍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其资源利用率低,建立连接时间长等缺点,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中被替代。

目前,大多数的在线游戏、视频直播等场景中已经使用数据报或数据报文交换技术替代电路交换技术,而电路交换技术则主要应用于一些对数据传输质量有较高要求的业务场景,如国际长途电话等。

五、总结电路交换是一种建立物理通路进行数据通信的技术。

虽然具有传输稳定、实时性好等优点,但是其建立和释放通路时间较长,资源利用率低等缺点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路交换正在逐渐被替代,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缩小。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详解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详解

三种交换技术的简介1.电路交换技术网络交换技术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ATM技术。

公众电话网(PSTN网)和移动网(包括GSM网和CDMA网)采用的都是电路交换技术,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在双方进行通信之前,需要为通信双方分配一条具有固定带宽的通信电路,通信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将一直占用所分配的资源,直到通信结束,并且在电路的建立和释放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相关的信令协议。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并且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带来的缺点是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一旦电路被建立不管通信双方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分配的电路都一直被占用。

2.报文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类似,也是采用存储转发机制,但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作为传送单元,由于报文长度差异很大,长报文可能导致很大的时延,并且对每个节点来说缓冲区的分配也比较困难,为了满足各种长度报文的需要并且达到高效的目的,节点需要分配不同大小的缓冲区,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数据传送的失败。

在实际应用中报文交换主要用于传输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通信业务,如公用电报网。

报文交换比分组交换出现的要早一些,分组交换是在报文交换的基础上,将报文分割成分组进行传输,在传输时延和传输效率上进行了平衡,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3.分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主要适用于传送话音相关的业务,这种网络交换方式对于数据业务而言,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数据通信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峰值比特率和平均比特率相差较大,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技术,若按峰值比特率分配电路带宽则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按照平均比特率分配带宽,则会造成数据的大量丢失。

其次是和语音业务比较起来,数据业务对时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需要进行无差错的传输,而语音信号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但实时性一定要高。

分组交换技术就是针对数据通信业务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面向无连接而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长度分割成许多小段数据,并在数据之前增加相应的用于对数据进行选路和校验等功能的头部字段,作为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即分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该通路需要经过多个交换中心时,交换机要在所有可能的路由中选择一条最优的路 由进行接续,即进行路由选择。
– 它负责将呼叫从源接续到宿,是任何一个网络的体系、规划和运营的核心部分。 要确保信息传输质量和信令信息的可靠传输。 有明确的规律性,确保路由选择中不会出现死循环。 一个呼叫连接中串接的段数应尽量少。
• 空间接线器的功能是完成“空间交换”,即在许多根入线中选择一 根接通出线,但是要在入线和出线的某一时隙内接通。 • 空间接线器是以时分的方式工作的。 • 由n*n的交叉节点矩阵和n个控制存储器构成 ,按照控制输入线上交 叉接点的闭合分为
• • 输出控制方式 输入控制方式
9
输出控制方式
• 8入8出 8×8 • 8个控制存储器控制同号 输出端的所有交叉点 • 按顺序读出控制存储器 的控制内容以控制不同 时隙交叉点的闭合
• • 当一机产生故障,可由另一机承担全部负荷。 双机应具有互通信息的链路。
双机冗余配置方式
– –
主备倒换:一台联机运行,另一台作为备用,分为冷备和热备。 有时也采用N+m冗余配置方式。 处理机的分级:将处理机按功能分担划分为若干个级别,必然有一级承担主要任务。 系统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的自主处理能力增强,中央处理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弱化。
4.
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方式是最适合于话音通信的,因此,电话网又叫做电路 交换网,它是电路交换网的典型例子。
21
电话网的等级结构
• 网络的等级结构是指对网中各交换中心的一种安排。从等级上考虑,电话网的基本结构形式分为等 级网和无级网两种。
– – 等级网中,每个交换中心被赋以一定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交换中心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低等级的交换中心 一般要连接到高等级的交换中心。 在无级网中,每个交换中心都处于相同的等级,完全平等,各交换中心采用网状网或不完全网状网相连。 低等级的交换局与管辖它的高等级的交换局相连、形成多级汇接辐射网即星形网。 而最高等级的交换局间则直接互连,形成网形网。 等级结构的电话网一般是复合形网,可以将各区域的话务流量逐级汇集,既保证通信质量又充分利用电路。 全网的服务质量,例如接通率、接续时延、传输质量、可靠性等。 全网的经济性,即网的总费用问题。另外还应考虑各地区的地理状况,政治、经济条件以及地区之间的联系 程度等因素。
– 电话机还具有发送和接收电话呼叫的能力,用户通过电话机拨号来发起呼叫,通过振铃知道有 电话呼入。
• 用户终端可以是送出模拟信号的脉冲式或双音频电话机,也可以是数字电话机,还可能是各种传真机。

交换设备:数字程控交换机,主要负责用户信息的交换。
– – 按用户的呼叫要求给两个用户之间建立交换信息的通道,即具有连接功能。 交换机还具有控制和监视的功能。
10
输入控制方式
• 每个控制存储器控制同 号输入端的所有交叉接 点。 • 空间接线器是用时分的 办法实现空间交换的。
11
TST交换网络
12
处理机配置方式


主要有两种:分级分散控制和分布式分散控制。
– – 不论何种控制结构,都必须具有冗余配置方式。 负荷分担:两台处理机独立工作,各自承担一半话务负荷。

等级结构就是把全网的交换局划分成若干个等级
– – –

等级结构的级数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因素包括:
– –
22
长途网及其结构
• 长途两级网将网内长途交换中心分为两个等级,形成两个平面:
– – – – – 省级(包括直辖市)交换中心,以DC1表示;地(市)级交换中心以DC2表示。 DC1之间以网状网相互连接,形成高平面,或叫做省际平面。 DC1与本省内各地市的DC2局以星状相连。 本省内各地市的DC2局之间以网状或不完全网状相连,形成低平面,又叫做省内平面。 根据话务流量流向,二级交换中心DC2也可与非从属的一级交换中心DC1之间建立直达电路群。
20
电话网的特点
• 电话网一开始的设计目标很简单,就是要支持话音通信,因此话音业务的特点也就决 定了电话网的技术特征。
1. 2. 3. 同步时分复用。复用时,每个用户在一帧中只能占用一个时隙,且是固定的时隙,因此每个 用户所占的带宽是固定的。这与话音通信的恒定速率是相适应的。 同步时分交换。在交换时,直接将一个用户所在时隙的信息同步地交换到对端用户所在时隙 中,以完成两用户之间话音信息的交换。 面向连接。在用户开始呼叫时,要为两用户之间建立起一条端到端的连接,并进行资源的预 留(预留时隙)。这样,在进行用户信息传输时,不需要再进行路由选择和排队过程,因此时 延非常小。电路交换的基本过程包括呼叫建立、信息传输(通话)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对用户数据透明传输。透明是指对用户数据不做任何处理,因为话音数据对丢失不敏感,因 此网络中不必对用户数据进行复杂的控制(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可以进行透明传输。
1. 2. 3. 4. 速率恒定且单一。用户的话音经过抽样、量化、编码后,都形成了64kb/s的速率,网中只有 单一的速率。 话音对丢失不敏感。也就是说,话音通信中,由于话音信息的相关性较强,可以允许一定的 丢失存在。 话音对实时性要求较高。话音通信中,双方用户希望像面对面一样进行交流,而不能忍受较 大的时延。 话音具有连续性。通话双方一般是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地表达自己的通信信息。

分级分散控制


分布式分散控制

话路设备
话路设备
Si
Si
Si
Si
处理机A
处理机B
处理机A
处理机B
负荷分担方式
主备用方式
13
电路交换系统软件功能结构
• • 从功能结构来划分,程控交换软件可以划分为运行软件系统和支援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运行软件系统又称在线软件或联机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呼叫处理、维护管理三部分。
– 时间接线器——T接线器 – 空间接线器——S接线器
• 每类接线器还可以分为:
– 输出控制方式的接线器 – 输入控制方式的接线器
6
输出控制方式的时间接线器
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按照控制存储器里的顺序读出)
7
输入控制方式的时间接线器
控制写入(按照控制存储器里的顺序写入),顺序读出
8
空间接线器:S接线器
来话汇接示意图
来去话汇接示意图
27
路由选择


电话网中,当任意两个用户之间有呼叫请求时,网络要在这两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端 到端的话音通路。
电话网中的路由,是指在电话网中,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的一个传送信息的通 路。


它可以由单段链路组成,也可以由多段链路经交换局串接而成。
链路是指两个交换中心节点间的一条直接电路或电路群。

软件结构的特点:
– – – 分层:把整个软件系统自上而下分为若干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包含若干功能块,每个功能块又由若干组建组 成,每个组件又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完成特定的一项任务。 模块化:把软件某一层次上的程序按功能进一步分解为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具有确定的、相对完整的和独 立的功能,各模块之间有具有必要的联系。 参数化:软件中含有大量数据,这些数据随系统容量、硬件配置和运行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参数化是 指在编写程序时对所有用到的数据暂不赋值,仅以参数代替,仅在安装时才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这些参数的具 体数值,从而增强软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 – – 目前全世界正在使用的编号计划是由ITU-T的E.164编号体制建议的。 E.164是十进制的编号体制,长度可变。 十进制的编号体制,长度可变。号码既是寻址的依据,又是端设备的别名。
第五章 电路交换技术
由NordriDesign提供

电路交换基本原理
电路交换系统的演进
把各种控制功能、步骤、方法编成程序,放入存储器,利用存储器内所存储的程序 来控制整个交换工作,称之为程控交换系统。
3
数字电路交换系统硬件功能结构
4
话路子系统

• •
交换网络:选组级,采用同步时分数字交换网络,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25
本地网的网络结构


网型网
– – – 所有端局两两相连,在本地网交换局数目不太多时采用的结构。 当交换局数量较多时,可由端局和汇接局构成两级结构的等级网,端局为低一级,汇接局为高 一级。 二级网可以分为:去话汇接、来话汇接、来去话汇接等。
二级网
本地网的网形网
去话汇接示意图
26
本地网的网路结构
用户电路:数字程控交换系统连接模拟用户线的接口电路。 用户集中级
– – 完成话务集中的功能,将一群用户经用户集中级后以较少的链路接至交换网络,以提高链路的 利用率。 集中比:集中前的话音通道数和集中后的话音通道数之比。
• 较典型的集线比为4:1,即将128个用户线集为一条32个信道的PCM一次群链路。

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选路,都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 – –


不应使网络设计或交换设备过于复杂。
能在低等级网络中疏通的话务量,尽量不在高等级交换中心疏通。
28
路由选择结构
29
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 编号计划,是指在本地网、国内长途网、国际长途网,以及一些特种业务、新业务等 中的各种呼叫所规定的号码编排和规程。
• 呼叫处理能力:一定的质量指标范围内,交换系统在忙时可以处理的呼叫次数。
– 网络环境
• 编号计划、路由组织、信令方式、PCM传输接口、计费方式等。

质量指标
– 包括阻断率、系统可用性、再启动次数、呼损率、接续时延等。
17
电话网技术
电话网的组成
• 用户终端设备:即电话机,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工具,主要完成将用户的声音信号转换 成电信号或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