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小说比较-文档资料
第十一讲中西小说比较

在情节的设置上,中国小说家习惯于单线 叙事,情节始终以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行 动为主,遇到要变换人物时,还要通过前 面的人物引出后面的人物。如《水游传》 中用史进引出鲁达,又用鲁达引出林冲, 一旦引出之后,情节就会集中于被引出人 的身上,是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 水线式的发展。
西方小说往往喜欢将 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 来反映社会生活,表 达主题思想。如《悲 惨世界》,故事的主 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 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 历程,带出了芳汀、 珂赛特、马吕斯等人 的故事,线索极其复 杂。
(二)类型与典型
中国小说偏向于类型化的白描;西方小说 偏向于典型化的摹写。
中国小说人物只是一个轮廓,只见其最为 突出的一面,而不见其丰富性;西方摹写 式的创作方法,将人物形象处于中心的位 置,对一个人物不惜笔墨,涂上油彩,表 现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格和强烈个性。
冉阿让张耳细听。绝没有一点声响。 他推门。 他 用指尖推着,轻轻地、缓缓地、正象一只胆怯心细、 想要进门的猫……这一次,却有个门臼,由于润滑 油干了,在黑暗里突然发出一种嘶哑延续的声音。 冉阿让大吃一惊。在他耳里门臼的响声就和末日审 判的号角那样洪亮骇人。在开始行动的那一刹那间, 由于幻想的扩大,他几乎认为那个门臼活起来了, 并且具有一种非常的活力,就象一头狂叫的狗要向 全家告警,要叫醒那些睡着的人。他停下来,浑身 哆嗦不知所措,他原是踮着脚尖走路,现在连脚跟 也落地了。他听见他的动脉在两边太阳穴里象两个 铁锤那样敲打着,胸中出来的气也好象来自山洞的 风声……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常常是大 故事中有独立完整的小故事 ,小故事之间环环相扣,合 起来构成一个大故事。 《水浒传》中按“武十回” 、“宋十回”的框架,并且 这两个十回是可以另取一个 书名,独立成书的。
《中西小说比较》课件

中西小说比较是一门有趣而且重要的研究领域。本PPT课件将带你深入探索 中西小说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
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此处开始我们将着眼于中 西小说的比较研究,探索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西方小说的风格特点
西方小说背景与风格特点是其中之一值得探究的方面。让我们一起来概述西 方小说的背景和独特之处。
中西小说的叙事结构
中西小说在叙事结构上也有着显著的异同之处。通过研究叙事结构,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中西造也是一处异同之处。让我们比较西方英雄和中国忠臣的形象塑造,挖掘背后的文化 差异。
中国小说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小说具有丰富的传统分类和独特之处。通过研究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小说之间的差异和共 同点。
中西小说的相似之处
中西小说虽然有许多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 相似之处,并了解它们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中西小说的异同
中西小说之间存在众多的差异,从叙事结构到人物塑造都各具特色。让我们一起比较中西小说的异同,深入了 解它们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中西小说比较

浅谈中西方小说差异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是自唐代才“有意为小说”,而一直到了明清,俗文学得到大的发展,小说才成为文学的主流。
而西方则是自十八世纪起,由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作为缘起,小说开始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到了十九世纪,更是成为小说的世纪。
下面,我就将从小说的起源、写作动机、人物、环境、情节、结构等方面来对中西小说作一个浅薄的比较。
一、中西小说起源比较中国小说的起源,喻晓红先生在自己的《白话小说研究》中认为是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
当然,这种说法也非常有道理,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比如《战国策》、《左传》、《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缘起和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小说甚至都是直接取材于它们的,但我觉得如果将中国小说分为现实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那么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更主要的是集中在现实主义小说。
而西方小说的源头,则较之清晰。
应该来说,远的源头包括古希腊的荷马史诗,近的则有中世纪的骑士传奇。
和中国的小说发展一样,这些源头也给了西方小说很大的影响,除了直接从中取材,还有从创作心理和欣赏心理上对它的影响。
西方小说一开始的发展是从流浪汉小说和笛福、斯威伏特他们的探险、航海小说发起来的,而接下来的《堂-吉诃德》《巨人传》《十日谈》也是走的惊奇路线。
当然,在我看来,《圣经》文学也应该是西方小说的一大源头。
二、创作动机比较中国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很大一部分是司马迁在其《史记》自序中所说的“发奋著书”,而且《金瓶梅》的著名评论者张竹坡也认为此书的创作也是因为作者是含愤而作的。
在《金瓶梅读法》中说:“以玉楼弹阮起,爱姐抱阮结,乃是作者满肚皮猖狂之泪没处洒落,故以《金瓶梅》为大哭地。
”而在叶朗先生的《中国小说美学》一书中他还分析了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也认为施耐庵著书是“发愤著书”、是“怨毒著书”,是“庶人之议”。
而西方小说,则更为简单。
黑格尔在《美学》中简单的概括为:“心灵的诗歌与现状的非诗”之间的矛盾是激发小说家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动机。
中西小说之比较

《红楼梦》中的 许多回,就是以人物 的对话为主要表现形 式的。像林黛玉和贾 宝玉之间的对话,王 熙凤与老太太之间的 对话,刘姥姥与姑娘 们之间的对话,简直 就是小说的主体内容。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 说中有大量的人物内心 独白,托尔斯泰、雨果 等人的小说也是如此。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 恼》等浪漫主义小说就 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 行表达的。
(三)中西小说发展过程的共同点
回顾中西小说的产生,有一点值得我 们注意的是:它们虽然都有遥远的根源和 长期的发展阶段,而真正的形成或走向繁 荣却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出现、市民 阶级兴起的时期,即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和中国的明清时期。
二、中西小说主题之比较
西方文化强调个 人价值。歌颂英雄, 反映个人的寻求、冒 险以及心灵历程等等, 是西方小说的重要主 题。
西方小说从总体结 构上来说,往往是一种 横截面式的、片断式的。 像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许 多短篇小说。法国作家 都德的小说《最后一 课》。它们往往都没有 什么整体上的、完整的 艺术结构,即不太注重 艺术结构本身。
西方小说一般不按故 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 潮、结尾的自然顺序去结 构作品,而是根据表达主 题和人物塑造的需要,颠 倒自然顺序,或以事件结 尾为开头,或以中间部分 为开头,或将起因放在结 尾,目的在于突出最重要、 最吸引人的情节。
中西方小说环境描写不同之原因
中国古典小说不重视 环境描写。一方面是受话 本或拟话本的影响。另一 方面,与中国绘画的影响 分不开。我国古代绘画主 要以线条造型,甚至根本 不着颜色,只是“白描”, 一般很少细致地描绘背景。 受此影响,我国古典小说 也就不重背景的细密,而 重白描之笔。
西方古典小说多有大 段大段的环境描写。这与 西方的绘画影响有关。西 方的油画主要是用明暗色 彩造型,讲求画面不留空 白,因此,背景和环境的 描绘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部 分。受此影响,西方古典 小说在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的同时,也注重环境的描 写。
第六讲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诗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我的忧虑不是别的,正是:我能做什么?我能帮助人或在任
何形式里有用?我怎样能多知道些?
——梵高
中西小说比较
• 中西小说忧患意识的差异: • 1、反传统与传统的发扬光大 • 西方现代小说大多抛弃了传统理性,采用非现实的非理性
• 《金瓶梅》借西门庆家族的兴衰,写出那个人欲横流、道 德沦丧的社会。英雄人物——市井平民;离奇的故事—— 平淡的日常生活
• 标志着我国的古典小说在向严格的写实努力(人物非英雄 化、素材当代化、情节的非传奇化),它是我国古代第一 部以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 拟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李甲、孙富。
• 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对人物一生始末的完整 交待、对情节的高度重视、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喜欢抓 住一个主人公,笔头跟住他不放,以求得集中而完整的形 象,而很少采用从生活横断面切入的写法,这些都与纪传 体历史著作的潜在影响有着深刻的联系。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4、志怪小说
• 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盛行。多 谈灵异、鬼神、迷信之事。
株待兔》 • 为说理而虚构情节,将人的思想、性格与行为赋予动物。
为后世讽刺小说之滥觞。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3、历史散文 • 《左传》、《战国策》、《史记》 • 司马迁创造的纪传体,以历史人物为中心、以历史斗争的
广阔画面为背景、以人物的一生行踪、命运浮沉为线索、 选择那些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的细节琐事,加以渲染形容, 采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这些特点与小说描写人物的特点 不谋而合。
的态度,描写了西方光怪陆离、荒诞病态的社会生活,借 露了精神的崩溃、孤独的绝望和兽行的残忍,表现出了西 方“资本主是社会这个‘失去理智的世界’的一切典型形 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现代小说忧患意识的出现, 不仅是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也是对西方传统文学 的超越。
中西小说比较

七、中西爱情小说比较
1、情感表达的差异 中国:含蓄内敛;注重外在表现的描述;克制 感情。 西方:直率冲动;注重内在心里描写;不克制 情感。 2、结构与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忽略男女主人公相恋的过程,侧重于他 们爱情所受的阻力以及他们由此而做的抗争。 西方:集中描绘男女主人公相爱的过程,把男 女主人公双方作为矛盾冲突的对立面来加以刻 画。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 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1、叙事性 2、虚构性 3、故事性 4、形象性
三、中西小说源头比较
1、中国小说从唐代开始才具备独立的意义,
从小说发展的源流来看,主要源于史传作品。 2、西方小说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学艺术,都源 于两希神话和史诗。 3、主要原因:中华民族的历史基本上是纵向 发展,文化传统绵延不断;西方各国的历史 若断若续,纵横交错。
《静静的顿河》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 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 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 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 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 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 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这部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 战争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 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人物及 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表现。
啊,顿河,光荣的土地。 用哥萨克的头颅来播种, 用年轻寡妇来点缀装饰, 静静的顿河呀,你靠孤儿来繁荣。 顿河的波涛是父母的眼泪在汹涌。
3、两部作品主题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汇总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3)爱情与色欲的主题
两部作品均饱蘸浓墨描写了人物爱情遭遇
与色情成分,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与情感 世界。 《白鹿原》中百灵与兆鹏、兆海之 间的恋爱纠葛,展现了三个人的复杂情感, 特别是白灵与兆鹏的爱情产生于共同的革 命之中,丰富了两位共产党员的形象。 《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 麦列霍夫和阿 克西尼亚、娜塔莉娅的爱情纠葛,是主人 公的个性世界和悲剧命运的重要侧面,并 且反映了哥萨克的婚嫁习俗。
2、西方没有专门的小说理论著作,但其
文学主张明确、完整、系统。 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方面的代表是布瓦洛 (1636--1711), 著有《诗的艺术》一书, 被普希金称为 古典主义的《可兰经》。
古典主义文学有下列各种特征: 1、基本精神是“理性”至上。 2 、侧重于性格的类型化 。 3、古典主义号召“摹仿自然”。 4、古典主义要求“逼真” 。 5、古典主义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在于 劝善。 6、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大作家,把他们的作品奉为 圭臬。 7、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要有严格的界限与规律, 例如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剧),悲剧 必须遵守“三一律”等。 8、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 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
八、《红楼梦》题名的变迁与主题倾向
3-1 中西古典古典小说比较及中国古典小说传统

二、情节结构
文学作品的情节结构, 《巴黎圣母院》——雨果 是表现主题思想、刻画 人物性格的重要艺术手 段。情节是否生动丰富, 结构是否新颖巧妙,直 接关系到整个作品的成 败。
(四)因为是讲唱的,所以保留许多说书的样式, 开头时总要说一段闲话作为引子。这是因为说书 时听众没有来齐,就在未正式开始前先讲一段可 有可无的小故事作为调剂。
(五)长篇小说为了掌握住听众,故多卖关子, 到紧张之时就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 解”,所以中国小说常有惊险之处。
这些特征都是指宋以后的白话小说而言,宋以前 只是小说的雏形,还未发展成为真正的小说。
(三)宋代的小说和讲史 (四)元朝的小说
元朝的小说讲史的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罗贯中 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
(五)明朝的小说
明朝的小说也很繁荣,但留下来的却很少,较重要的是吴 承恩的《西游记》、《封神记》 。此外还有几部比较重要 的历史小说如《列国志》、《隋唐演义》、《东西汉演 义》、《两晋演义》、《南北宋演义》、《岳传》、《精 忠传》、《英烈传》等。另外还有一部很重要的描写现实 生活的作品《金瓶梅词话》,在小说技巧上有很大的发展,
“提起铁锤般大小拳 头,尽平生之力,只 顾打。打到五六十拳, 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 里耳朵里,都打出鲜 血来”
我国古典小说写人物的 内心活动很少,很简短。
原因:
首先,中国古典小说之所以重视描写人物的 行动、外貌,是和中国古典小说直接从“说 话”这种口头文学的样式发展过来有关。无 论是话本、拟话本小说还是《水浒全传》、 《三国演义》,原先都是在民间口头传颂的 说唱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历史小说中心主题是历史,有补 正史之阙和向民间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西 方小说则主要将历史作为一个载体,情节和 主题的中心不在历史上。
(四)中西的人情类小说以人为中心,着重 探讨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并通过描写这些关系,深刻揭露人性中的 丑恶,赞扬人性中的美德。
(五)讽刺类小说将现实生活变形、异化后 呈现出来,美与丑失去了明确的界限,混融 于一体。
16
(一)中国小说结构上形成了章回式, 情节设置上习惯单线叙事,整体上小说 情节倾向于线性式推进,而西方小说情 节复杂,多线交织,倾向于整一化表现
17
中国:情节简单、线索清晰
18
西方:情节复杂、多线交织
西方小说往往喜欢将 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 来反映社会生活,表 达主题思想。如《悲 惨世界》,故事的主 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 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 历程,带出了芳汀、 珂赛特、马吕斯等人 的故事,线索极其复 杂。
19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不仅将情节故到 首位,而且强调说:“悲剧是对一个 完整划一,且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 模仿……一个完整的事物由起始、中 段和结尾组成。
西方小说的情节有一个严格的整体框 架,情节在这个框架下逐渐展开,并 保持着连贯性和前后的关联性。
20
21
中国:擅长讲故事、连贯性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常常是大 故事中有独立完整的小故事 ,小故事之间环环相扣,合 起来构成一个大故事。 《水浒传》中按“武十回” 、“宋十回”的框架,并且 这两个十回是可以另取一个 书名,独立成书的。
中国小说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神魔类 、传奇类、历史类、人情类、讽刺类。依照 这五大类型,可对中西小说的主题进行对比 研究。
(一)中西方的神魔小说都以神话为源头, 在神话背后都蕴合着极深刻的现实内容。中 国在整体上表现出喜剧性的特色,西方则在 整体上表现出悲剧性色彩。
(二)中国的传奇小说以唐传奇为代表,西 方则是一些探险题材的小说。唐传奇与探险 类小说在情节上都较神魔类小说更具现实意
叙述,一般不按故事情节的发生、
发展、高潮、结尾的自然顺序去
绪构作品,而是根据表达主题和
人物塑造的需要,颠倒自然顺序,
或以事件结尾为开头,或以中间
部分为开头,或将起因放在结尾,
目的在于突出最重要、最吸引人
的情节。莫泊桑短篇《项链》,
乔伊斯长篇《尤利西斯》等
24
美国汉学家罗浦洛就曾批评《水浒传》的 情节 “108位英雄好汉在一系列乱糟糟的 互不相干的故事情节中上了梁山。”哥伦 比亚大学的夏志请教授齐论文中也指出: “《金瓶梅》的写作技巧极为拙劣。”
3
起源 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问题, 因不同人对小 说概念和渊源的理解差异,以致自古至今, 众说纷纭。 其中代表性的学说之一:稗官说 《汉书·艺文志》中写到:“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 造也。” 中国小说:形式短小的锁语。
4
5
6
代表观点之三:源于史传说。 明代陈言在《颍水遗编·说史中》极为简 明地论述了正史——史传——小说的源流 关系:“正史之流而为杂史也,杂史之流 而为类书、为小说、为家传也。”
9
代表观点之二:古希腊的纸草文献小说 中国的蹇昌槐教授在希腊的历史著作《希 腊波斯战争史》中找到了西方原始小说的 文本,如《坎道列斯王后》、《居鲁士传 奇》,并认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纸 草文献小说是西方小说乃至世界小说的起 源。”
10
11
12
二、中西小说形成过程
13
14
三、中西小说的主题
各有优势:单个单元的突出会使人专注于 具体的、单独的情节,而淡化了整体性的 印象;而整体性、多线条的情节结构也容 易使小说出现不连贯的倾向,从而有损于 单个情节的完整欣赏。
25
五、中西小说人物塑造之比较
26
中国:擅长对白
27
《儒林外史》片段
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 酒来。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 柔鱼、苦瓜,也做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 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 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 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 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静斋道:“这个 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 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 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 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7
(二)西方小说的出处和起源 出处
Novel:长篇小说['nɔvəl] Fiction:指虚构的事,后用来指代小说 Story:故事、小说 Roman:传奇、小说 [rəu'mɑ:ŋ] Roman一词出自法语romance,原指中世纪 的骑士传奇,它说明了欧洲小说的源头。
8
起源 关于西方小说的起源也是诸说纷纭。 代表观点之一:希伯莱古代小说 中国学者周而锟认为世界文学中希伯莱最先产 生小说体裁作品,因为早在公元前4世纪,西 亚的希伯莱文人在国家破亡、沦为“巴比伦之 囚”以后,为了抒发亡国遗恨,便创作了一批 古代小说,如《路德记》,《以斯贴记》, 《约拿书》等,认为这些是西方小说的创始之 作。
28
西方:擅长内心独白、心里刻画
如陀斯妥也夫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 托尔斯泰的小说也是如此。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等浪漫主义小说 就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表达的。
中西小说比较
1
Contents
2
一、中西小说的出处和起源
(一)中国小说的出处和起源
出处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 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靠修饰琐屑浅薄的 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 得远了。) 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 “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 本来含义。
22
《红楼梦》也有许多章节 如“红楼二尤”、“小红 赠帕”之类可以单独成篇 。“刘姥姥进大观园”被 独立地选入语文教材;
有的长篇其实就是短篇的 集合,如《聊斋志异》等 ,则更是如此,即每一篇 小说都是独立的,但合起 来却是一个整体。
23
西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识流、多种叙述方式交
错
受史诗和戏剧影响,西方小说往
往在时序上有倒叙、插叙和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