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小说比较汇总

合集下载

中西方小说比较

中西方小说比较
就在拿破仑的布告对军队宣读的时侯,拿破仑自己骑着 马巡视他的哨兵,敌军里的火光和喊声就是由这事实引 起的。兵 士 们一看见他,就点上草把,在他后面跑着喊 道: “ViveI’ EmPereur( 皇上万岁 )!”
人物比较 之 曹操&拿破 仑
&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组员 : 芦婷婷 崔佳丽 戚淼莹 李笺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目录
关于“战争”的描写 人物比较
——作品中的男性人物
——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民族心态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演义》,元 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 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 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 《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 之作。
关于 “战争”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三国演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 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
战争与和平
奥斯特里茨战役 奥斯特拉斯战役
俄法战争
卫国战争 波罗金诺战役
关于 “战争”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人物比较 之 曹操&拿破 仑
单击添加大标题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Your text
《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它始终都 是以战争为叙述对象,反映战争的不 同特点,以一系列大小战役为主要情 节。它的中心线索,是贯穿始终的绵 延不断的战争。

中西小说比较-文档资料

中西小说比较-文档资料
15
(三)中国历史小说中心主题是历史,有补 正史之阙和向民间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西 方小说则主要将历史作为一个载体,情节和 主题的中心不在历史上。
(四)中西的人情类小说以人为中心,着重 探讨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并通过描写这些关系,深刻揭露人性中的 丑恶,赞扬人性中的美德。
(五)讽刺类小说将现实生活变形、异化后 呈现出来,美与丑失去了明确的界限,混融 于一体。
16
(一)中国小说结构上形成了章回式, 情节设置上习惯单线叙事,整体上小说 情节倾向于线性式推进,而西方小说情 节复杂,多线交织,倾向于整一化表现
17
中国:情节简单、线索清晰
18
西方:情节复杂、多线交织
西方小说往往喜欢将 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 来反映社会生活,表 达主题思想。如《悲 惨世界》,故事的主 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 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 历程,带出了芳汀、 珂赛特、马吕斯等人 的故事,线索极其复 杂。
19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不仅将情节故到 首位,而且强调说:“悲剧是对一个 完整划一,且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 模仿……一个完整的事物由起始、中 段和结尾组成。
西方小说的情节有一个严格的整体框 架,情节在这个框架下逐渐展开,并 保持着连贯性和前后的关联性。
20
21
中国:擅长讲故事、连贯性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常常是大 故事中有独立完整的小故事 ,小故事之间环环相扣,合 起来构成一个大故事。 《水浒传》中按“武十回” 、“宋十回”的框架,并且 这两个十回是可以另取一个 书名,独立成书的。
中国小说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神魔类 、传奇类、历史类、人情类、讽刺类。依照 这五大类型,可对中西小说的主题进行对比 研究。
(一)中西方的神魔小说都以神话为源头, 在神话背后都蕴合着极深刻的现实内容。中 国在整体上表现出喜剧性的特色,西方则在 整体上表现出悲剧性色彩。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七、中西爱情小说比较
1、情感表达的差异 中国:含蓄内敛;注重外在表现的描述;克制 感情。 西方:直率冲动;注重内在心里描写;不克制 情感。 2、结构与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忽略男女主人公相恋的过程,侧重于他 们爱情所受的阻力以及他们由此而做的抗争。 西方:集中描绘男女主人公相爱的过程,把男 女主人公双方作为矛盾冲突的对立面来加以刻 画。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 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1、叙事性 2、虚构性 3、故事性 4、形象性

三、中西小说源头比较
1、中国小说从唐代开始才具备独立的意义,
从小说发展的源流来看,主要源于史传作品。 2、西方小说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学艺术,都源 于两希神话和史诗。 3、主要原因:中华民族的历史基本上是纵向 发展,文化传统绵延不断;西方各国的历史 若断若续,纵横交错。

《静静的顿河》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 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 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 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 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 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 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这部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 战争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 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人物及 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表现。

啊,顿河,光荣的土地。 用哥萨克的头颅来播种, 用年轻寡妇来点缀装饰, 静静的顿河呀,你靠孤儿来繁荣。 顿河的波涛是父母的眼泪在汹涌。
3、两部作品主题比较

第十讲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第十讲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第一节 《红楼梦》与《飘》之比较 红楼梦》
二,人物形象的悲剧内 涵与中西观念差异 贾宝玉:寻梦——梦醒 贾宝玉:寻梦——梦醒 贾宝玉的悲剧原因: 处于两难境地. 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依 赖的. 对于爱情,苦苦追求, 却又无可奈何.
第一节 《红楼梦》与《飘》之比较 红楼梦》
二,人物形象的悲剧内 涵与中西观念差异
著名作家乔伊斯
小结
中西小说比较题目太大, 中西小说比较题目太大,能够进行比较研 究的对象,也许是所有文体中最多的, 究的对象,也许是所有文体中最多的,我 们只能选取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们只能选取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目的在于给出一种方式; 目的在于给出一种方式; 平行的比较往往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平行的比较往往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因为每一种小说都只能在一定的文化背景 中生存, 中生存,离开了其文化与审美环境是很难 说明什么问题的.因此不能绝对化. 说明什么问题的.因此不能绝对化. 本讲到此结束,谢谢. 本讲到此结束,谢谢.
二,中西小说形成过程的比较
(一)中西小说的渊源 西方小说的渊源—— 西方小说的渊源—— 古希腊的神话与史诗
二,中西小说形成过程的比较
中国小说的渊源 ——美丽的神话传说 ——美丽的神话传说
二,中西小说形成过程的比较
(二)中西小说形成过程的异同 西方: 史诗→小说, 史诗→ 诗体→ 诗体→散文体
二,中西小说形成过程的比较
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
桓谭在《新论》中说: 桓谭在《新论》中说:"若其小说家合丛 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 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 有可观之辞. 有可观之辞." 汉书艺文志》中也说: 小说家者流, 《汉书艺文志》中也说:"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头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 盖出于稗官,街头巷语, 造也. 造也." 中国小说: 中国小说:形式短小的琐语

中英小说对比

中英小说对比

中英小说对比一、中西小说之起源与发展作为叙事性文学类型,小说是在神话、寓言、故事、历史传说等故事性文学因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西小说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话和后来的各种故事。

(一)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主要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夸父追日等。

先秦寓言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先秦两汉《史记》、《左传》、《战国策》等史传散文,在写人、叙事等各方面,都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艺术条件,对后来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这一时期出现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前者的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后者的代表是干宝的《搜神记》等。

唐代小说又称为“传奇”,多传写奇闻异事,为文言短篇小说。

改变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叙述方法,开始进行具体细致的人物、情节和生活场景的描写,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真正成熟。

宋元小说以“话本”最出色,为白话短篇小说。

话本是说话艺人讲演故事的底本。

随着“说话”艺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宋代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既出现了短篇拟话本小说,如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还出现了章回体长篇小说,如“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等等。

章回小说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

如《水浒传》: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郑关西(二)西方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小说和叙事诗是先后相关、一脉相承的。

西方小说的渊源可以直接追溯到古希腊最早的叙事文体——史诗。

希腊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中的故事直接影响到西方小说的产生。

西方小说真正形成的标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它开了西方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

比较文学中西文学关系的案例

比较文学中西文学关系的案例

比较文学中西文学关系的案例
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关系的学科,其中中西文学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比较文学中西文学关系的案例:
1. 《红楼梦》与《红楼梦》:两部作品都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它们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同时,两部作品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水浒传》与《堂吉诃德》:两部作品都是各自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们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两部作品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却有很大的差异,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3. 鲁迅与卡夫卡: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弱点;卡夫卡是奥地利犹太裔小说家,他的作品反映了欧洲社会的异化和人性的危机。

两人在文学创作上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4. 《白鹿原》与《红高粱》:两部作品都是中国当代小说的代表作,它们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两部作品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却有很大的差异,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比较文学中西文学关系的研究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 中西都有幻想内容的小说:
中国——神话志怪类小说,如干宝《搜神 记》、李朝威《柳毅传》、洪迈《夷坚志》 吴承恩《西游记》、许仲琳《封神演义》、 蒲松龄《聊斋志异》;
《 柳 毅 传 书 》 特 种 邮 票
《西游记》
西方:如拉伯雷《巨人传》、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狄更斯《圣诞欢歌》、 果戈理《狄康卡近乡夜话》、哥特式小 说、科幻小说。
• 中西小说题材与主题的比较:
• 中国小说现实性、功利性强,教化色
彩浓,追求人和环境的和谐;
• 西方小说哲理色彩浓,追求人的自由、
人对环境的超越。
中国小说:深受 “尚实”、“补史” 、 “载道”、“教化”观念的影响—— 唐传奇: “显示才情” “娱乐”
以幻写真
教化
如《任氏传》 士族子弟郑六
《虬髯客传》杨素 红拂
李靖
宋元明话本、拟话本:喻世
警世
醒世
明清长篇小说:“抒愤” “娱乐 ”
《三国演义》 圣君贤相忠臣能臣
《水浒传》 忠义
“义”
《金瓶梅》 惩淫
《儒林外史》 “文行出处” 《红楼梦》 “好既是了,了既是好”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中国小说中理想的世界是人与环境和谐的
“大同”世界,理想的人是 “补天”的
人——
孙悟空、贾宝玉
西方小说:没有“尚实”的创作观念,追求 从哲理的高度反映生活—— 如拉伯雷《巨人传》 对人的肯定 对人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风俗研究 哲学研究 分析研究
生方式的探索
巴 尔 扎 克
西方小说贯穿着反对社会对人的压迫、束 缚、异化、主张人争取自由的精神、 “开 天” 精神—— 如卜迦丘《十日谈》 塞万提斯《堂· 吉诃德》 司汤达《红与黑》 于国的小说批判社会时缺乏先进的、系统 的思想体系作指导、武器,作者或是出于道德 伦观念、或是出于感性认识对社会进行批判, 如《水浒传》(“官逼民反、乱由上作”)、 《儒林外史》(科举之法“定得不好” 范进、 周进、王玉辉)、《红楼梦》;西方的小说多 从先进的思想体系、从“理”出发批判社会, 如德莱赛《美国的悲剧》(克莱特· 格里菲斯: 街头布道——但维逊大旅馆——莱克格斯城)。

中西小说简介对比

中西小说简介对比
CHINESE NOVEL
VS
WESTERN NOVEL
Where are they going to conquer ?
Original reason
• Political • Economy • Culture
• The economy is the basis of culture,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and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注重于心理层面的刻画,强调挖掘人物 内心的潜意识,善于写出丰满、变化、 主体感强的人物性格 ,通过突出人物内 心的挣扎来决定故事最终的走向,
— 歌颂英雄主义,个人主义,反映 个人的冒险,追求以及心灵的历程, 个人所带给社会的影响与改变。
— 思想上的解放程度远高于中国
• POV=Point-of-View • 是一种故事叙事的写作手法,决 定着将从哪个人物的角度来讲述 故事。 • 最后一课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 织安排情节的。 • 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 逃学上学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 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 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 结果。 • 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绾起 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 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 • 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 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 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 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Original
• China • • 源头-远古神话 • • 雏形-魏晋南北朝——志人 • 志怪小说(搜神记,世说 新语) • 定型-唐——传奇(柳毅传) • • 发展-宋元——话本(三言 二拍) • • 高潮-明清——章回小说 (四大名著…) Western 史诗-古希腊时代——希腊 神话。荷马史诗 骑士传奇-欧洲中世纪—— 变形记 小说-文艺复新时期——堂 吉诃德 现代主义小说-20世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3)爱情与色欲的主题
两部作品均饱蘸浓墨描写了人物爱情遭遇
与色情成分,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与情感 世界。 《白鹿原》中百灵与兆鹏、兆海之 间的恋爱纠葛,展现了三个人的复杂情感, 特别是白灵与兆鹏的爱情产生于共同的革 命之中,丰富了两位共产党员的形象。 《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 麦列霍夫和阿 克西尼亚、娜塔莉娅的爱情纠葛,是主人 公的个性世界和悲剧命运的重要侧面,并 且反映了哥萨克的婚嫁习俗。
2、西方没有专门的小说理论著作,但其
文学主张明确、完整、系统。 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方面的代表是布瓦洛 (1636--1711), 著有《诗的艺术》一书, 被普希金称为 古典主义的《可兰经》。
古典主义文学有下列各种特征: 1、基本精神是“理性”至上。 2 、侧重于性格的类型化 。 3、古典主义号召“摹仿自然”。 4、古典主义要求“逼真” 。 5、古典主义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在于 劝善。 6、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大作家,把他们的作品奉为 圭臬。 7、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要有严格的界限与规律, 例如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剧),悲剧 必须遵守“三一律”等。 8、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 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

八、《红楼梦》题名的变迁与主题倾向
《石头记》:主题倾向是贾宝玉人生道路的悲剧。 《情僧录》:表示作者并未彻底抛弃红尘眷恋,贾宝玉的

出家为僧,并非作了无情之僧,而是有情之僧,情极之僧。

《风月宝鉴》:表明作者希望读者能够透过种种表面繁华
富贵、锦绣丰美,看到一切终将毁灭、红尘不可久持、跳出 欲望之苦的本质。


作品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 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 鹿姓一个家族三代子孙的恩怨纷争。全书浓 缩者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 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1993年6月出版后, 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 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白鹿是地名, 也叫荻寨原,今荻寨镇,位于西安市霸桥区, 也是小说《白鹿原》的创作地。上边已经建 成白鹿原大学城,有西安思源学院,西安海 棠学院等一大批知名高等院校。
2、《静静的顿河》简介
作者是(苏联)米哈依尔· 肖洛霍夫(1905—
1984年)。 他是当代最著名的苏联作家之一, 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世界声誉的 文学巨匠。 1905年5月24日生于顿河流域克鲁日林村的 一个商店职员家庭。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长篇 小说《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 、 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等。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 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8年开始直 至1940年,共用了12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 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 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 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此书于 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 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联 作家。 这部长篇小说从1928年发表以来,曾经得 到斯大林的青睐。它先后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 所有的主要语言,而且一版再版,畅销全球, 是当代世界文学中流传最广泛、读者最多的名 著之一。
(2)性格与命运的主题

两部作品都以家族为背景,刻画了一系列群像, 主要通过核心人物体现小说的主题。《白鹿原》 在家族背景上凸现的人物是白家轩,作为族长, 他是封建宗法的维护者,他是儒家理学的象征符 号,他沉着、内敛、慎独、坚强、仁爱,从他的 身上可以发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悲剧,也可以思索 出宗法文化历史演进的奥秘。《静静的顿河》中 麦列霍夫一家占据了全书重要篇幅,占有突出地 位的是葛利高里· 麦列霍夫,他是一个摇摆不定的 人物,作者通过他行动上摇摆不定的特点的描写, 概括反映了哥萨克在国内战争中的悲剧命运。
雪夜访戴


王子遒居山阴,夜大雪,眠觉, 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 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 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 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 而返,何必见戴。”
五、中西小说特点比较
1、中国传统小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 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但性格单一,少 变化,缺乏主体感。西方小说则多注重人物的心理 描写,强调挖掘人物内心的潜意识,善于写出丰满、 变化、主体感强的人物性格。 2、中国小说较之西方小说情节更加曲折,故事更 为完整。 3、中国小说语言简练生动,西方小说内容丰富翔 实。 4、中西方小说都曾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

啊,顿河,光荣的土地。 用哥萨克的头颅来播种, 用年轻寡妇来点缀装饰, 静静的顿河呀,你靠孤儿来繁荣。 顿河的波涛是父母的眼泪在汹涌。
3、两部作品主题比较
(1)历史与文明的主题
作为史诗性作品,两部作品力图展现重要
的历史时代,即年轻的共和国从古旧的社 会母体中诞生的年代。《白鹿原》包含的 历史跨度从辛亥革命直到建国初期,重点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静静的顿 河》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 革命前后的历史阶段,涉及顿河哥萨克部 落的历史与传统。两部作品也同样展示了 各自农村风俗的传统和文明。
1、《白鹿原》简介
作者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市灞桥区, 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1979年加 人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 《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 及散文集《告别白鸽》等40余种作品。《信任》获 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 的记忆》获1990-1991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 《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在日本、 韩国、越南翻译出版。曾十余次获得《当代》、 《人民文学》、《长城》、《求是》、《长江文艺》 等各大刊物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七、中西爱情小说比较
1、情感表达的差异 中国:含蓄内敛;注重外在表现的描述;克制 感情。 西方:直率冲动;注重内在心里描写;不克制 情感。 2、结构与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忽略男女主人公相恋的过程,侧重于他 们爱情所受的阻力以及他们由此而做的抗争。 西方:集中描绘男女主人公相爱的过程,把男 女主人公双方作为矛盾冲突的对立面来加以刻 画。
第七章
中西小说比较
一、叙事文体的四种基本类型
1、叙述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事实。 2、叙述现实生活中未必发生或不能发生,但
是能用以诠释现实世界的事。 3、叙事纯属想象,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 也不属于现实世界的事。 4、叙述现实生活中发生过或可能发生过,纯 属虚构的故事。
二、小说的基本特征

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 不祥。一个家族三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 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 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 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 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 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 新生的阵痛中颤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 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 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 震撼的的真实感,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 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1)“三言”中多以普通市民为主角,以市民 青年男女的婚姻故事为题材,演绎出他们的悲欢 离合、叛逆牺牲,也歌颂了合乎正常人性的男女 关系。《十日谈》中修道院的故事,讽刺了教皇、 主教、教士们的伪善和禁欲;青年男女的爱情故 事,正面提倡合乎人性的爱情。 (2) )“三言”中大多爱情故事,往往以悲剧 告终,说明了当时的中国社会,虽然已经产生了 市民阶层,但是他们的要求不能得以实现,他们 的力量微小,行动上还比较软弱。《十日谈》中 的爱情故事,多以男女主人公经过争取而后获得 胜利告终,表现了中世纪以后西方市民阶层日益 壮大、敢于向旧秩序挑战的时代潮流。
我国古代小说成熟于唐代
的主要原因:
1、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2、科举考试制度。
3、诗歌艺术的极致。
4、佛教的盛行。
四、中西小说发展历程比较 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琐屑之言——街 头巷语之说——志人志怪小说——唐代传 奇——宋话本——明清章回小说——现代白 话文小说。 西方小说发展的历程:圣经中的《旧 约》——人文主义小说——古典主义小说— —启蒙主义小说——19世纪的浪漫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20世 纪以来的现代派小说。
十、“三言”与《十日谈》比较
1、体例接近 “三言”成书与1621—1627年之间,每集
40篇,共120篇。 《十日谈》成书于 1348—1353年之间,共有100个故事连缀 成长篇。 2、都是以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市民意识。 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城市化倾向明显,城市 经济繁荣发达;14世纪中叶的佛罗伦萨是 意大利最大的手工业中心和银行业中心。 3、都较好地表现了合乎人性的市民爱情生 活。

《金陵十二钗》:警醒世人不要沉迷尘世的荣华富贵的美
梦,也充溢着对天下所有青春女性及其悲剧命运的关怀和怜 悯。

《红楼梦》:具有主题的多义性——寄寓贵族之家贾府的
盛极而衰的悲剧、演出了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和以钗黛为代表 的所有青春女子的命运悲剧、所有一切的美好都在特定的时 代背景之下,化而成梦的动态意义。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 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1、叙事性 2、虚构性 3、故事性 4、形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