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判定
重大危险源类别范围及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类别范围及辨识标准(一)贮罐区(贮罐):1.易燃液体:汽油、丙烯、石脑油20T以上;煤油、松节油等100T以上。
2.可燃气体:乙炔、氢、液化石油气10T以上;氨气20T以上。
3.毒性物质:剧毒品1kg以上;有毒品100kg以上;有害品20t 以上。
(二)库区(库):1.民用爆破器材:起爆器材1t以上、工业炸药50t以上、爆竹危险源材料(250t以上);2.烟火剂、烟花爆竹: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等,储量5t以上;3.易燃液体:汽油、丙烯、石脑油、闪点<28度,储量20t以上;煤油、松节油等100t以上;4.可燃气体:品种同前、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10t以上。
氨气20t以上;5.毒性物质:品种同前,剧毒品1kg以上,有毒品100kg以上,有害品20t以上。
(三)生产场所:在生产作业场所使用或暂存上述(库区)所列物品达到库区重大危险源标准临界量10%以上的,均属重大危源(四)压力管道:1.输入有毒、可燃、易燃气体、距离200km以上管道;2.公用管道:中压、高压燃气管道;3.工业管道:(五)锅炉:1.蒸汽锅炉:压力大于2.5mpa,蒸发量大于10t/h;2.热水锅炉:出水温度大于120度。
(六)压力容器:(七)煤矿(井工开采):1.高瓦斯矿井;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5.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或等于6个月的矿井;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八)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井工开采):1.瓦斯矿井;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3.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4.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九)尾矿库:库容大于等于100万立方米或坝高大于等于30m的尾矿库。
具体技术标准、参数按照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为准。
重大危险源确认的标准及范围

重大危险源确认的标准及范围一、重大危险源确认标准(一)《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二)《化学品安全标监编写规定》(GB15258-1999)(三)《职业性接触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四)《石油化工企业设计规范》(GB50160-92)(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六)《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二、重大危险源确认的范围根据上述重大危险源确认标准及国家安监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安全生产监管实际,本次确认的重大危险源是指:一是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二是存在重特大事故隐患、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或财产重特大损失,给社会带来重特大影响的单位、场所、路段、水域等;三是一年内发生过二次工伤死亡事故或一次3人以上死亡事故的单位。
重大危险源确认的类别如下:1、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贮存表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贮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2)贮罐区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q Q q Q q Q n n11221++⋅⋅⋅+≥ 式中,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贮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注: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 毒性物质分级(GB15258-199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2、库区(库);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公式

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公式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公式这事儿,听起来挺复杂,其实搞明白了也没那么难。
咱先来说说啥是重大危险源。
简单来讲,就是那些一旦出事儿,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东西或者场所。
比如说,一个大型的化工厂,里面存着好多易燃易爆的化学品,这就有可能是重大危险源。
那怎么判断一个东西或者场所是不是重大危险源呢?这就得靠计算公式啦。
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公式会考虑好多因素。
就拿储存危险化学品的量来说吧。
比如说,某种危险化学品,它有一个规定的临界量。
如果储存的量超过了这个临界量,那可能就属于重大危险源了。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家工厂检查。
那是个挺大的厂子,生产各种化工产品。
我们去的时候,工人们正忙活着。
我和同事们就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计算公式,一项一项地核对他们储存的化学品的量。
有一个仓库,里面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罐子,上面标着各种化学品的名称和数量。
我们拿着本子,仔细地记录着,然后跟临界量对比。
这过程可不轻松,得特别细心,一个数字都不能错。
算着算着,发现有一种化学品的储存量快接近临界量了。
这可把我们紧张坏了,赶紧重新核对数据,又去查看了相关的记录和台账。
最后发现,还好只是虚惊一场,没超过临界量。
再比如说,除了单纯看储存量,还得考虑这些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有些化学品特别容易爆炸,有些毒性特别强。
不同的危险特性在计算公式里也有不同的权重。
而且啊,判定重大危险源可不仅仅是算个公式那么简单。
还得考虑周边的环境,比如附近有没有居民区、学校、医院这些人员密集的地方。
要是在这些地方附近,那判定的标准可能就更严格了。
总之,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是一堆数字和符号的组合,但背后关系着好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咱们可不能马虎,得认认真真地算,仔仔细细地判断,把可能的危险都找出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这样才能让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所以说,不管是工厂的管理者,还是相关的监管部门,都得把这个计算公式弄明白,用好了,为大家的安全保驾护航。
可别小看这一个个数字和公式,它们就像是安全的卫士,守护着我们的生活呢!。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设备、工艺、场所和物质等,其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我国制定了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管理,从而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全面监管和控制。
首先,按照危险程度和可能性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重大危险源分为特别重大、重大和一般三个级别。
特别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特别严重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极大;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大;一般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一般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小。
其次,根据分级结果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对于特别重大危险源,应当采取最严格的管理措施,包括严格监管、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定特别的应急预案等;对于重大危险源,应当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加强监管、建立应急预案等;对于一般危险源,应当采取一般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日常监管等。
另外,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还应当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特点进行细化和具体化。
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大危险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危险性,因此在进行分级管理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级标准制定。
例如,在化工领域,可能存在大量的有毒、易燃、易爆物质,因此对于化工行业的重大危险源,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最后,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监督。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减少事故的发生。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管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安全生产;社会公众应当增强安全意识,积极参与重大危险源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总之,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4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2.4.1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2.4.2)和《企业突发环(HJ/T169-200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征求意见稿),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生产工)、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计算所2中所列化学物质,1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和附表:2或附表中临界量的比值Q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 Q。
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即为与其临界量)计算物质数量1 、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 2 Q比值():;..Q=q/Q+q/Q+…+q/Q (1)n2n121式中:q, q, ..., q——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n12 Q, Q, ..., Q——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n12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Q和Q表示。
312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0.7/50+45/50+5/50+0.3/5000+0.5/200=1.02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与判定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与判定(一)、施工重大危险源1明挖法施工重大危险源(1)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军便梁的使用与维护。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米。
但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矿山法施工重大危险源隧道开挖与支护、大断面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降水工程。
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
4、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1)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米及以上;搭设跨度18米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2)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红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
(二)、环境重大危险源1、地铁工程邻近或穿越的既有轨道线路、河流。
2、地铁工程邻近或穿越的重要保护性或永久性建(构)筑物,重要市政管线、道路及桥梁。
3、地铁施工穿越的不良地层4、其他判断定为环境重大危险源的环境。
第四章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及管理第十条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实际编制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1、控制目标、指标、安全评估;2、专项施工方案;3、管理程序与规章制度;4、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与安全技术交底;5、现场监测、报告、预警与报警制度;6、应急预案;7、监督与检查制度;8、其他应包括的内容。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应报标段监理单位审核,总监办审批。
第十一条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中的安全专项施工方5 案必须通过施工单位本部(中标单位)的审核和专家论证,并根据论证审查意见进行补充和完善。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论证后需要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论证报告修改,并重新组织专家论证。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是判断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用公式q实际存在量/Q危险物质临界量≥1,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q1/Q1+q2/Q2+q3/Q3 (1)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具体如下:
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2、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置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3、不含核设施、军亊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等。
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划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划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划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相关法规来定制,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级别划分标准:
1. 一级危险源:具有高风险的危险源,可能导致严重事故、重大人员
伤亡和严重环境损害。
例如,核电站、化工厂、高压气体储存库等。
2. 二级危险源:具有较高风险的危险源,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事故、
较大人员伤亡和较大环境损害。
例如,石油炼油厂、化学品仓库、矿
山等。
3. 三级危险源:具有中等风险的危险源,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事故、
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
例如,建筑工地、食品加工厂、机械加工厂等。
4. 四级危险源:具有较低风险的危险源,可能导致轻微的事故、个别
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例如,一般办公场所、商场、住宅区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常见的划分标准,具体的级别划分应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确定。
危险源的级别划分还应结合危险性评估、
安全管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危险源判定
一、重大危险源定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设施和场所)。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场所重大危险源两类。
危险物质是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导致潜在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是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当单元中的危险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所规定的临界量,则判定该单元为重大危险源,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质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
2)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质,且每一种危险物质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1/Q1+q2/Q2+q3/Q3+........+q n/Q N≥1
式中:q1,q2,q3,...,q n-------单元内每种危险物质的实际储存量,t;
Q1,Q2,Q3,...,Q n-------各危险物质对应的临界量,t。
若满足上式,则为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为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根据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库区(库)烟花、爆竹
的临界量为5吨。
1号烟花库(危险等级为1.3级)设计的药物限量为6000kg,每箱烟花含药量按1kg计,1号烟花库最大允许储存的爆竹箱数为6000箱。
2号爆竹库(危险等级为1.3级)设计的药物限量为6000kg,每箱爆竹含药量按1kg计,2号爆竹库最大允许储存的爆竹箱数为6000箱。
1号库、2号库的药物限量均超过库区(库)的烟花、爆竹临界量;因此。
1号烟花库、2号爆竹库均构成重大危险源。
整个库区在500米范围内,可作为一个单元考虑,整个库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见表:
三、重大危险源评价
重大危险源主要针对的是物质危险源、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的客观存在。
当危险物质的量超过规定的临界量时,即构成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表明,该库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因此,为了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对烟花爆竹仓库危险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进行分析评价。
(1)危险场所火灾、爆炸危险、危害分析
烟花爆竹产品属危险化学品分类中的第1类:爆炸品。
库房的危险等级主要根据其内储存、运输的烟花、爆竹产品的分级、各类、单个产品装药量等因素来确定。
烟花、爆竹事故主要是爆炸和燃烧。
1.1级建筑物为建筑物内的危险品在制造、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会发生爆炸事故。
1.1级建筑物发生爆炸事故后,主要以爆炸空气冲击波和爆炸碎片的形式,对外界产生破坏,爆炸后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破坏能量巨大,是黑火药生产企业发生事故损失的主要因素。
1.1级建筑物发生爆炸事故时,其破坏效应不局限于本建筑物中,将涉及到周围,使周围的建筑物和人员受到严重的破坏和伤害。
1.1级建筑物内的危险品发生爆炸事故时,由于爆炸空气冲击波和爆炸碎片的速度非常快,来不及疏散或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一般多采用足够的安全距离来防范对周围的建筑物和人员的伤害。
1.3级建筑物是其中的危险品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具有爆炸危险性,但一般只发生燃烧事故,事故对外界的破坏主要是火焰以及辐射出的热量烧伤人员和引燃其他财产。
1.3级建筑物还包括其中的危险品偶尔有轻微爆炸,但这种爆炸的破坏效应只局限于本建筑物内。
由于1.3级建筑物中的危险品多数是爆炸品,因此不能笼统地按防火规范处理,需考虑它的特殊性。
该公司烟花库、爆竹库危险等级为1.3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