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掌握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合集下载

第14-止血药.ppt

第14-止血药.ppt
性心肌缺血所致的T波升高,对实验性犬急性心肌梗死 模型,给三七注射液可使心电图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 显著低于对照组。 ② 三七黄酮苷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 三七能促进实验性梗死区心肌侧枝循环形成,改善心肌 内微循环,增加冠脉流量并提高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26
③ 三七能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缩 小心肌缺血面积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磷酸肌 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提高血 清SOD活力,减少MDA形成。提示其保护缺血 心肌再灌流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11
药理作用
1.收缩局部血管
*三七、小蓟、紫珠收缩局部小血管 *白茅根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12
2. 促进凝血因子生成
*大蓟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 *小蓟含有凝血酶样物质 *三七增加凝血酶含量 *白茅根促进凝血酶原生成 *艾叶、茜草等促进凝血过程而止血
13
3. 提高血小板活性
*三七增加血小板数、提高血小板黏附性、促进血 小板释放和聚集
家兔或麻醉犬灌服三七粉后,自颈动脉放血,其凝血 时间和凝血酶原、凝血酶时间缩短;另有实验显示可 使血小板数及粘附率提高。
三七注射液能使豚鼠血小板伸展伪足、变形、细胞膜 破坏和部分溶解,而使血小板脱颗粒。三七能增加血 液中凝血酶含量
19
②收缩局部血管
能使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缩短。 三七止血有效成分是一种氨基酸──三七氨酸 但三七氨酸加热易破坏,故三七止血宜生用。 而熟三七可作为滋补强壮药使用。
*白及增强血小板因子Ⅲ的活性 *地榆增强血小板功能 *蒲黄、小蓟、紫珠、仙鹤草增加血小板数而止血
4. 抗纤维蛋白溶解
白及、紫珠、小蓟、艾叶抗纤维蛋白溶解而止血
14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血药。

止血药均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能加速凝血的过程,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而直接制止出血。

适用于各种出血病证。

所谓出血,是指血液不循经脉运行而溢出脉外的病证,简称为“血证”或“溢血”。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如人体上部出血,可见咳血、衄血、吐血;人体下部出血,可见便血、痔血、尿血、崩漏;若出血在皮下,则表现为紫癜;出血在体表,多属外伤出血。

本类药物性味,以止血作用而论,均可标以酸、涩。

因出血证是血液离经外溢,此类药可防止其血液的离经外泄,具收敛向内的作用。

但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如血热,气虚,瘀血等。

止血药根据其性能功效的不同,大体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四类。

这四类药在性味的标定上亦各不同:如凉血止血药药性苦寒;而化瘀止血、温经止血药则性多辛温;收敛止血药平性居多。

因血液外溢皆是肝不藏血,亦与心主血脉相关,故主要归肝、心二经。

止血药物的应用,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选择药性相宜的止血药,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如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应选择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之品;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的药物;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应选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若虚寒性出血,应选温经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之品。

此外,前人在治疗出血证,使用止血药时,还非常重视止血药与调气药的配伍。

一般来说,上部出血,宜配以降气药,所谓气降则血“无溢出上窍之患”;若下部出血日久,正气亏损者,又常配升阳举陷之药,即所谓治下血久不愈者,“必兼升举”。

前人的经验认为,止血药炒炭可以增强止血效果。

《本草纲目》称:“烧炭诸黑药皆能止血”。

但证诸临床,又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而言,多数药物炒炭可产生或增强止血效力,而寒凉性质的止血药炒炭,其寒凉之性减弱或消失,增强了收敛止血功效,适应范围扩大。

中药药理学止血药

中药药理学止血药

蒲黄
抗炎作用:蒲黄水煎醇沉液腹腔注 射给药对大鼠蛋清性足肿及小鼠腹 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具有抑制 作用
蒲黄
对子宫及妊娠的影响: 蒲黄对多种动物的离体和在
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 收缩力增强张力提高大剂量 可致痉挛性收缩
蒲黄煎剂灌胃给药对小鼠中 期妊娠具有较显著的致流产、致 死胎作用剂量加大作用增强
构恢复正常
三七
对代谢影响:三七对糖代谢有 双向调节作用三七人参皂苷 Rb1可提高RNA聚合酶的活性 促进大鼠肝细胞核RNA合成
三七
其他作用:三七对记忆获得障碍 记忆巩固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 三七总皂苷对家兔失血性休克有 一定疗效;三七皂苷A对犬有一 定的利尿作用
蒲黄
蒲 黄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如槲皮素、山柰 酚、异鼠李素、柚皮素等还含有甾 醇类如β-谷甾醇、 β-谷甾醇葡 萄糖苷等
作用于局部血管
某些止血药可收缩局部小 血管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 性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 抵抗性
促凝血因子生成
某些止血药可促进凝血酶 原激活物生成或增加凝血 酶含量从而起到促进凝血 作用
作用于血小板
某些止血药可作用于血小板而 产生止血作用如三七可增加血 小板数提高血小板的黏附性促 进血小板释放、聚集
蒲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止血作用 抗炎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 对心血管系统 对子宫及妊娠
抗肾损伤 对免疫功能
蒲黄
止血作用:蒲黄具有促进血液 凝固而止血的作用蒲黄焙成炭 后服用止血作用较生品为强其 止血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
蒲黄
抗血小板聚集:蒲黄具有抑制血小板 聚集作用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 血小板内cAMP减少TXA2的合成使细 胞内Ca2+浓度降低减少5-HT释放; 蒲黄水提液还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 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浙江农林大学2023考研考试大纲《中药药理学》加试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2023考研考试大纲《中药药理学》加试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药理学》加试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浙江农林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中药药理学》考试是为招收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中药药理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中药药理学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掌握和熟悉现代药理学、中药药理知识,掌握大黄、柴胡、人参、丹参等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三、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1 绪论1.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和研究内容;1.2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了解该学科的任务、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

2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2.1中药四气(性)的现代研究2.2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2.3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

2.4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2.5对中药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掌握中药四气(性)和五味的现代研究;了解现代科学对中药升降浮沉及归经理论的认识,以及中药有毒无毒的现代研究。

3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3.1药物因素3.2机体因素3.3环境因素:环境条件、中药作用时辰节律掌握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了解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4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4.1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中药作用的两重性、差异性、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以及中药作用的双向调节性;4.2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目的和思路。

4.3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熟悉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了解中药药理学特别是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思路。

5 解表药(4学时)5.1 概述5.2常用药物掌握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掌握麻黄、柴胡、葛根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熟悉桂枝的主要药理作用,了解其临床应用;了解细辛的主要药理作用。

6 清热药6.1概述6.2常用药物掌握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掌握黄芩、黄连的主要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熟悉知母、苦参、牡丹皮、金银花以及青蒿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了解栀子、大青叶与板蓝根、鱼腥草、穿心莲及牛黄的的主要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止血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止血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凝血作用更强。
附药:槐角
• 槐的成熟果实,原名槐实。性味、功效、主治与槐花相似,但止血作 用较槐花为弱,而清降泄热之力较强,兼能润肠,主要用于痔血、便 血,尤多用于痔疮肿痛出血之证,常与地榆、黄芩、当归等同用。煎 服,6~12g,或入丸、散。孕妇慎用。
侧柏叶
• 【来源】 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梢及叶。 • 【药性】 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 【功效】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应用】
• 1.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崩漏下血。本品苦涩性寒,善清血热, 兼能收敛止血,为治各种出血病证之要药,尤以血热者为宜。
• 2.肺热咳嗽,咯痰黄稠。本品苦能泄降,寒能清热,长于清肺热,化 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喘,痰稠难咯者。
• 3.血热脱发、须发早白。本品寒凉入血而祛风,故有生发乌发之效, 适用于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 2.肝热目赤,头痛眩晕。本品味苦性寒,长于清泻肝火。凡肝火上炎 所导致的目赤、头胀头痛及眩晕等证均可应用。
•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 宜生用。
•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富含芸香苷、槲皮素、鞣质等。 • 2.药理作用:槐花水浸剂能够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制炭后促进
• 3.临床研究:生三七可治疗高脂血症。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治重症 肝炎、冠心病、肺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瘢痕疙瘩、术后粘连、痔疮 等。
茜草
• 【来源】 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 【药性】 苦,寒。归肝经。 • 【功效】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应用】
• 1.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本品味苦性寒,善走血分,既能凉 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 于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

止血药

止血药

作用于血小板药物
酚磺乙胺(止血敏)
【药理作用】 本品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能增强血小 板聚集性和粘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 间,达到止血效果。 【临床应用】 其作用迅速、维持较持久,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防治各种手术前 后的出血,亦可用于呕血、尿血等。 【注意事项】 本品毒性低,可有恶心、头痛、皮疹、暂时性低血压等,偶有静脉 注射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本品可与维生素K注射液混合使 用,但不可与氨基己酸注射液混合使用。 【用法用量】 预防手术出血:术前15~30min肌注或静脉注射0.25~0.5g,必要时 2h后再注射0.25g;治疗一般出血:肌注或静脉注射0.25~0.75g/ 次,一日2-3次。
止血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
血管收缩
1 2 3
①损伤刺激,血管反射性收缩; ②损伤局部血管肌源性收缩; ③血小板粘附、释放,引起血管收缩;
2
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板血栓形成
1
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胶原暴露→血小板粘附、聚 集;
3
血液凝固
凝血系统启动;
4
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
血管损伤 血管内皮下组织暴露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代表药物 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氨甲环酸(捷凝)、氨基己酸、二乙酰 氨乙酸乙二胺、抑肽酶等。 药理 对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产生竞争性抑制,使纤维蛋白溶酶 原不能被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而达到 止血目的。或者直接补充纤维蛋白原,而达到对抗纤溶而止血的 目的。 临床应用情况 用于外科手术出血、妇产科出血、肝硬化出血以及手术围期预防 纤溶出血等 。(术中发生纤溶亢进有两种情况。原发性纤溶起 源于某些特殊部位的手术,如前列腺、卵巢、子宫、肺等手术。 原发性纤溶亢进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组织纤溶 酶原激活物(t-PA)的释放有关。继发性纤溶是继发于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DIC)之后,激活纤溶功能亢进导致出血,先有诱发 DIC的疾病,如众所周知的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死胎、系 统性红斑狼疮等。)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18止血药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18止血药

第十八章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止血药。

止血药均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本类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

均具有止血作用。

因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

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和功效不同,本章药物也相应的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节。

止血药主要用治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出血之证,病因不同,病情有异,部位有别,因此,止血药物的应用,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必要的配伍,以期标本兼顾。

如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的药物;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药。

根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的用药经验,故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

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侯。

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止血药多炒炭用。

一般而言,炒炭后其性变苦、涩,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有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并不增强,反而降低,故仍以生品或鲜用为佳。

因此,止血药是否炒炭用,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总以提高疗效为原则。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制广泛,能促进凝血因子生成,增加凝血因子浓度和活力,抑制抗凝血酶活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强血小板的功能;收缩局部血管或改善血管功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生成,抑制纤溶;有的可通过广泛的物理化学因素促进止血。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3、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
(1)酚磺乙胺(止血敏)
• 该药通过促使血小板数目增加、增强其聚集性和粘附性, 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同时,还 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静注
1h作用达峰,作用维持4~6小时,但对于原有高凝状态的
患者,存在安全隐患,静注有发生休克的报道。 • 口服易吸收,也可肌注、静滴,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鼻出血、眼底出血、颅内出血等。可与维生素K并用。
• 通过抑制纤溶系统而起作用。主要用于纤 维蛋白溶酶活性升高所致的出血,如妇产 科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内脏手术 后的出血。术中早期用药或术前用药,可 减少手术中渗血,并减少输血量。
• 对慢性渗血效果较显著。
(2)氨甲环酸(止血环酸)
• 氨甲环酸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抗纤溶酶药物。主要用于 急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 器官或腺体出血,如肺、肝、胰、肾上腺、甲状腺、前列
腺等手术后出血及产后出血、前列腺肥大出血等(因这些
脏器及尿内存有较大量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 但对癌症出 血、创伤出血及非纤维蛋白溶解引起的出血无效。 • 该药能透过血脑屏障,可进入脑脊液,导致视力模糊、头 痛、头晕、疲乏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恶心、呕吐等反 应,偶有药物过量致颅内血栓形成或出血的报道。
酚磺乙胺 鱼精蛋白 垂体后叶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毛 细血管性出血,如鼻出 血、眼底出血等
因注射肝素过 量而引起 注射宜缓慢 的出血 治疗肺血管破裂所致的 咯血、门静脉高压引起 的消化道出血等急症 具有较强的缩血管作用,慎用于 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及癫痫 患者。
常用止血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
维生素K 氨甲环酸 酚磺乙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性、减慢传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 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
各种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
• 喹巴因、毒K、乌头碱、BaCl2、氯仿、 肾上腺素等。
• 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 • 凝血酶 • 纤维蛋白
• 止血的有效成分:三七氨酸
• 作用机理: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小 板功能。收缩局部血管,增加血液中凝 血酶含量。
三七对血小板的影响
• 诱导血小板释放ADP、血小板凝血因子Ⅲ 和Ca2+等凝血因子,发挥止血作用。
(2)抗血栓
• 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 有效成分:三七皂苷(三七总皂苷PNS) • 作用环节:抗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四、抗脑缺血 • 有效成分:PNS • 作用:扩张脑膜微血管,加快血流,显
著缓解缺血引起的大脑损伤由基等。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五、抗心律失常 • 作用:抗各种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 • 有效成分:PNS、PTS、PDS。 • 作用机理:钙通道阻滞作用。(降低自
性黄疸) • 纤溶功能亢进: • (原发性的如甲状腺、前列腺手术后,
继发性的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血液生理简介
• 机体内同时存在着凝血和抗凝两种过程, 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使血液即可以在 血管内不停流动,又能在受伤的局部凝 血止血。在病理情况下,发生出血性和 血栓性疾病。
凝血机理
• 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 胶状态的过程,为血液凝固,即凝血。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三七
三七的有效成分
• 有效成分:三七皂苷、黄酮苷等 • 三七皂苷(三七总皂苷PNS)与人参皂苷
相似,单体以Rb1和Rg1为主; • 黄酮苷有三七黄酮A和三七黄酮B; • 止血的有效成分为三七氨酸。
[药理作用]
•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治疗
各种出血。 • 药理作用:对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
作用。
(1)止血
• 特点:“止血神药”,“止血不留瘀”。 • 作用:缩短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和出血时间。 • 作用特点:对不同动物、制剂、给药途
径均有明显止血作用。(口服必须经过 肝脏代谢才能产生止血作用)
凝血过程
• 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 • 凝血酶原激活物 • 凝血酶
内cAMP的含量,减少TXA2合成,抑制 Ca2+ 、5-HT释放,减少聚集作用),还 抗凝血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血小板聚集图示)
血小板内磷脂
花生四烯酸
TXA2
PGH2
血小板内钙库释放Ca2+ ( cAMP )
血小板致密颗粒释放ADP、5-HT
血小板聚集
(3)促进造血
• 作用:对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的 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促进白细胞减 少的恢复,促进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血红蛋白的恢复。
造成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 出血的原因: 1、血管异常,如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增加
微血管收缩障碍。 2、血小板异常,数量不足和功能欠佳。
3、凝血机制异常,凝血因子缺乏、纤溶功 能亢进(原发和继发);
4、抗凝物质引起出血,如药物和疾病; 5、外伤;
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 凝血因子缺乏: • (先天性的如血友病,后天性的如阻塞
• 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PNS
• 其他
• 广泛的心血管药理活性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一、对心脏的影响 • 作用: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 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PNS • 作用特点: • 作用机理:钙通道阻滞作用,缩短动作
电位平台期(慢反应心肌细胞2期)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二、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 作用: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第十四章 止血药
• 熟悉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掌握三七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 熟悉蒲黄的主要药理作用
第一节 概述
• 止血药的定义:促进血液凝固,制 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
• 止血药的功效:凉血收敛、温经化 瘀、清热、止血。用于治疗各种出 血证。
• 相关的现代医学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 出血性疾病。
• 血凝过程可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前者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后者系组织损伤 引起。
•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水解活化的 连锁反应过程,其中有12个凝血因子,激 肽释放酶,血小板磷脂,钙离子等参与。
凝血过程
• 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 • 凝血酶原激活物 • 凝血酶
• 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 • 凝血酶 • 纤维蛋白
止血药对血液的影响
◆止血药能明显缩短: • 出血时间, • 凝血时间, • 凝血酶原时间, • 凝血酶时间。
止血药作用的基本环节
1、作用与局部血管: 收缩局部小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
2、促进凝血因子生成: 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增加凝血酶 含量,促进凝血过程。
3、增加血小板数量,提高血小板黏附性, 促进血小板功能。
降血压。 • 有效成分:三七及PNS。 • 作用机理:钙通道阻滞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三、抗心肌缺血 • 有效成分:三七及PNS • 作用特点: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抑制血
清中磷酸肌酸激酶升高,改善ECG;
• 抗缺血作用机理:
• 扩张冠脉,改善心肌血供;抑制心肌收 缩力,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抗脂质过氧 化物,减少丙二醛(MDA)生成,提高 SOD活力;提高耐缺氧力。
4、促进纤维蛋白生成,抗纤维蛋白溶解。 5、其它:机械性栓塞作用,碳类的吸附作 用,鞣质的收敛作用,提高血液粘稠度。
止血不留瘀
• “止血不留瘀”是部分中药止血方药的 显著特点之一,也是中医治疗出血证的 重要原则。
• 如蒲黄等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或使 其聚集体解聚;三七等可促进纤溶,抗 血栓形成或溶解血栓,促进瘀血吸收; 大黄等可以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 学。
凝血过程
• 凝血过程的三个步骤: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因子X被激活
为Xa,与因子V在Ca2+的作用下连接于血小 板磷脂表面,形成的复合物。
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激 活物的作用下转变为凝血酶。
3、纤维蛋白的形成:在凝血酶的作用下, 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进一步合成 纤维蛋白多聚体,生成血凝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