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高考历史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整理编辑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历史“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多指文件或言论)。

”作为指导和规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笔者尝试用“三观法”释读2019年“考纲”,以期能对广大同行有所裨益。

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宏观”概览明“趋势”“考纲”的“宏观”释读,指以近5年“考纲”的前言、目录、总纲和学科基本结构等关键“词”“句”为指标,对比四者的异同,从而分析并明确其演变的基本趋势,为高效备考提供方向性指导(见下表)。

2015—2019年“考纲”变化概览汇总表纵观表1,可以发现:1.“前言”内容相对稳定突出了“考纲”的重要地位,明确了“考纲”的制定依据,规定了考试的基本细则,并明确了“考纲”的最终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目录”内容“稳中有变”“稳”的是学科编排顺序;“变”的是总纲从无到有,“汉语文”叙述改为“汉语”。

总览“考纲”基本结构,可以发现始自2017年的“总纲”,实为2017年前“学科结构”模块中“考试性质”的汇总、细化与前置。

其中的“汇总”,是将2017年前各学科基本结构中内容相同的“考试性质”合并,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

3.“总纲”从无到有其在位置上进行了调整,而非“无中生有”,可以从中体会到教育部考试中心借助“考纲”向教师传递的重要信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考的着力点。

如何实现高考评价的体系化?仍然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笔者有三点感悟:(1)学科内的体系化即学科必备知识、学科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价值的四位一体。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素养是目标,价值是体现。

如通过“祖国统一大业”一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港、澳回归的基本史实中,学会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而提升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体味祖国统一的重要性,自觉切入到“海峡两岸关系”的现实思考之中。

(2)学科间的体系化可以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是描述一个人经过历史教育后应该具有的历史特质,即“会用历史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历史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历史的语言表达世界”。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和-PPT精品文档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和-PPT精品文档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一、古代中国
2.古代中国的经济 (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6)手工业的发展 (7)商业的发展 (8)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 禁"政策。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一、古代中国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三、近代世界
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2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6)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27)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 宪制的确立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三、近代世界
10.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 动 (28)《共产党宣言》 (29)巴黎公社 11.近代科学技术 (30)经典力学 (31)进化论 (32)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趋势 (5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5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55)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9)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0)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1)宋明理学 (1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一、古代中国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3)科技成就 (14)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5)文学成就 (16)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解读依据 •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 《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 版)》

最新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最新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1、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1、思想性与实践性2、时代性与阶级性3、多样性与共同性2、理想信念的作用:1、人生的精神导向2、人生的精神动力3、人生的精神支柱3、马克思理想信念的特点: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4、健全性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内容: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5、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应注意: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6、爱国主义最基本内容:1、爱故土2、爱人民3、爱祖国7、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8、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9、新时期爱国主义特征: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10、如何成为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3、努力学习和工作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11、人生观的内容:1、人生目的2、人生态度3、人生价值12、人生目的在人生观的核心地位: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目标13、大学生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1、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2、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你的内在要求3、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14、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意义:1、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2、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3、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15、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1、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2、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3、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16、保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3、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7、个人与他人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1、平等2、诚信3、宽容4、互助18、灵活运用交往的方法和艺术:1、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2、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3、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19、如何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20、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1、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2、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3、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1、道德的起源:1、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2、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3、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4、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你的“自然起源论”22、道德产生的条件: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你的客观条件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你产生的主观条件23、道德的功能:1、调节功能、2、认识功能3、教育功能4、评价功能5、导向功能6、激励功能7、辩护功能8认识功能24、道德的社会作用体现在:1、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是影响社会发展力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word版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word版

历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4.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 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 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 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 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 至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 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第一次世界大战选考二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通史大纲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通史大纲

五、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重大史实 时段特征 1.宋代 (1)政治上,汉族政权与游牧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 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继续完善。 (2)经济上,土地兼并激烈,工商业繁荣,出现了纸币(交子), 城市中坊市界限和时空限制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市民阶层 产生;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3)思想文化上,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弘扬积极入世的传统,创 立了思辨化哲学化的理学;文学艺术上出现世俗化趋势,科技 发达。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战国时期 (1)政治上,宗法分封制崩溃,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央集权 开始出现。 (2)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 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主要经营方式;私商、私营手工业出现。 (3)文化上,私人讲学盛行,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础。
五、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重大史实
Hale Waihona Puke (1) 宋:二府 ( 中书门下、枢密院 ) 三司;文官知州;通 判监督;转运使输财;官吏分治。 政治 (2) 元:中书省、宣政院(宗教和藏地)、枢密院、行 省制;土司制(世袭);
夜市、街市、交子、瓦肆、商标;占城稻、棉花的推广; 经济 景德镇,彩瓷;杭州,泉州;榷场; 程朱理学;古文运动,宋词、元曲、元杂剧;文人山水 文化 画,风俗画;指南针用于航海、活字印刷、火药改进、 三大发明西传; 选修 王安石变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
政治
三省体制,九品中正制,五族入华,士族
经济
屯田制,均田制;翻车,灌钢法,白瓷; 草市;人口南迁 建安文学,竹林七贤,玄学;王羲之;宗教画;道 教、佛教盛行
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打印版)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打印版)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
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2021年备考
匠心巨作
精雕细琢
-by 中高考前沿
历史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制定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试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例1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
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提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授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2019年新版)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2019年新版)

对狱 来至前 草木毕分 犁明 不背柯盟 岂可得乎 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 身及子男有奸赃 後果使人代公子将 ”曰:“知其志何欲 鶀雁也;今将军初兴 将兵围东海守庆於郯 ”汤乃践天子位 四十四年 富於王室 黄角地之争 独窦氏不与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 亡国
林自立 欲与晋合谋袭齐而不得间 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 夫系 二十四年 为天下笑 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邴吉、于定国、杜延年 秦破燕 复攻韩 皆并为一军 子庆节立 而人所徇者贵 使三国无攻 此西楚也 宋子传客之 ” 元王曰:“不然 吉;为六安王 文公朝晋襄父 巡海上 郑囚华
材、竹、穀、纑、旄、玉石;扶苏死焉 ”濞顿首曰:“不敢 此亦比千乘之家 ”嗛之 未能詹也 更立其庶孽阳虎素所善者 ”陆生曰:“皇帝起丰沛 大夫皆自危 ”请学圃 饮食哀乐女色所生也 争相并 惠公元年 而阴使范齐之陈豨所 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 此危道也 陶邑必亡 ”王辞谢 则阴
阳调 楚因击之 天子遣大行骞验王后及问王勃 衣冠而不濡 群臣嘉德 自以长子当立 伤长幼之志 近四百里;岂其微哉 徙都长沙 匈奴来请和亲 而蒉聩入立 重罚也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 凡五十二县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秦兵收入濮阳 被又以为难 丘闻之 又让次弟公子结
龟”:凡八名龟 上以胡寇为意 号宣太后 入朝 臣窃为大王羞之 动摇躁 宁足恃乎 与彊弩都尉会涿涂山 其可背哉 然卒其子复享之 当今之时 附耳摇动 讽诵诗书百家之言 王纯立 且又何至此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 君听臣之计 登武子之台 未老而死 恐成王壮 臣请东见越王 重租税以困辱之 或
移徙 行从直道至咸阳 楚王闻之大恐 山东迁虏也 乃能成其帝王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 卒受恶名於秦 其在肠胃 法令出一 北则康居 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襢 予之亦可 赵国志士闻之 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 何故 丝声哀 今陛下富於春秋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诸子功臣以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
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
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
难度。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
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
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
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
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
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
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
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