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凌空》课堂实录
“飞天”凌空教学案例参考

“飞天”凌空教学案例参考教学主题: “飞天”凌空教学案例参考教学目标:- 通过“飞天”凌空教学案例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 向学生介绍“飞天”凌空教学案例的背景和目标。
让学生了解案例的研发过程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案例中的挑战和问题。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意见和想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策划和设计: 让每个小组利用他们获得的信息和知识,策划和设计一种“飞天”凌空产品或方案。
鼓励学生采取创新和实用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 原材料准备: 提供学生一些基本的原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开始制作自己的“飞天”凌空产品或方案。
鼓励学生根据他们的设计和计划,自己选择和处理材料。
5. 实施和测试: 让学生按照设计和计划,实施和测试他们的“飞天”凌空产品或方案。
鼓励学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6. 展示与讨论: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飞天”凌空产品或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以及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
7. 总结和反思: 结束活动前,与学生一起总结活动的收获和教训,鼓励他们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现和成果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和展示评分等方式,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在家继续进行“飞天”凌空教学案例相关的创作和实验。
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和方法去实践和改进他们的产品或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跳水运动的基本知识。
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兴趣。
1.2 教学内容跳水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跳水运动员吕伟的简介。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跳水比赛的图片,让学生对跳水运动有直观的了解。
视频播放:播放跳水比赛视频,让学生感受跳水的魅力。
1.4 教学步骤教师简要介绍跳水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介绍跳水运动员吕伟的基本情况。
学生观看跳水比赛图片和视频,提出问题和讨论。
第二章:跳水技术解析2.1 教学目标了解跳水的基本技术。
学会欣赏和分析跳水比赛。
2.2 教学内容跳水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吕伟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图解演示:通过图解演示跳水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视频分析:播放吕伟在比赛中的跳水动作,进行详细分析。
2.4 教学步骤教师讲解跳水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学生观看吕伟在比赛中的跳水动作,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进行图解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跳水动作。
第三章:跳水训练与比赛3.1 教学目标了解跳水训练的过程和方法。
了解跳水比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
3.2 教学内容跳水训练的过程和方法。
跳水比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
3.3 教学方法视频展示:播放跳水训练和比赛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训练和比赛过程。
教师讲解:讲解跳水训练的方法和比赛规则。
3.4 教学步骤教师讲解跳水训练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观看跳水比赛的视频,了解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体验跳水的感觉。
第四章:跳水运动员吕伟的夺魁之路了解吕伟成为跳水运动员的经历。
学习吕伟顽强拼搏的精神。
4.2 教学内容吕伟成为跳水运动员的经历。
吕伟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4.3 教学方法视频展示:播放吕伟比赛的片段,让学生了解她的夺魁之路。
教师讲解:讲解吕伟成为跳水运动员的经历。
4.4 教学步骤学生观看吕伟比赛的片段,了解她的夺魁之路。
教师讲解吕伟成为跳水运动员的经历。
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吕伟的精神品质。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最新10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最新10篇)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一等奖1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
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
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
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一三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
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
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
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
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壹五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
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一)聚焦文题聊“飞天”“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这一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呢?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 “飞天”凌空课堂实录环节一:积累语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大家跟我读一遍。
环节二:了解背景,明确核心问题下面我们再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请大家圈画书下注释一。
①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本文是关于这一事件的一则新闻特写。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这则新闻为什么以“飞天”凌空为题?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依次考虑以下问题:一、这则新闻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作者怎样描写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三、文章5到8段有何作用?四、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环节三:讲解课文首先我们思考第一个问题:这则新闻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可以看标题,请同学们阅读本文的标题。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副标题,可以明确新闻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联系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记录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
那么文章哪些段落写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呢?请同学们继续浏览全文,圈画出相应段落。
文章1到4段描绘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
文章5到8段又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快速浏览5到8段,概括主要内容。
5到8段写李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思考了第一个问题:这则新闻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我们从副标题入手,明确了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记录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
然后我们将文章分为两部分,并概括了这两部分的内容。
和前两课的消息不同,本文是一则新闻特写。
文章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都是一笔带过,集笔力于一个瞬间。
1到4段就是对这一瞬间的具体描绘。
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1到4段,思考第二个问题:作者怎样描写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1到4段,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逐一描写,呈现了四个精彩的特写镜头。
飞天凌空 优质课教案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特写的内容和主旨。
3、感受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特写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特写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吴敏霞的跳水片段。
同学们都知道吴敏霞成为中国奥运史上首位女性奥运“五金”冠军。
可是同学们知不知道,早在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就获得了10米高台跳水赛冠军,震惊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来重温当年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进入新课1、解题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
凌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飞天凌空:这一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形容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2、了解新闻特写(1)、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2)、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
属于一种新闻体裁。
(3)、新闻特写主要包括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面特写、景物特写和工作特写。
(4)、新闻特写的写作特点:生动而集中地再现新闻场面或新闻人物、着力渲染和烘托气氛、强调对读者的感染力。
3、检查生字词4、整体感知(1)读课文,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明确: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1-4)记者利用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吕伟从准备、起跳、腾空到如水的精彩瞬间。
第二部分:(5-8)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跳水动作的赞赏。
三、布置作业1、认真阅读课文,总结作者描写夺冠的方法。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文本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运用情境教学法,深入感受文本所描绘的画面。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本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美景。
(2)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本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3. 文本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本的美。
4. 情境教学(1)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读等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3. 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4. 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文本中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色记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2.理解“飞天”文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4.能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文本分析和写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飞天文件文化内涵;课文重点与难点的分析。
教学难点:学生对飞天文件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自主学习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课文《“飞天”凌空》。
2. 教师引导讲解1.教师自我介绍,向学生介绍本课教学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飞天”凌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教师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5.教师与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 讲解唐诗1.教师讲解唐诗《登高》的背景和含义。
2.让学生品读唐诗,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内容。
3.让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4. 阅读试题让学生阅读相关试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5. 语言运用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完成文本填空练习。
2.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句子结构,自主构建新的句子。
3.让学生书写或口头表达自己构建的新句子,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6. 课堂小结1.教师复述课堂重点内容。
2.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作业《一棵树的故事》。
2.进行相关试题练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科学、丰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跳水运动的魅力和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2.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和描写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联想。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同学们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四、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飞天”凌空》,谁能复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跳水运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来描述吗?三、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同学们以“我的运动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现出运动的精彩瞬间。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写作练习,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作文?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跳水运动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你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拼搏精神?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尝试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述。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实践活动心得,教师点评。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更加生动、精彩。
2.阅读课文《“飞天”凌空》,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写作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天凌空课堂实录
科目语文设计者学校
授课班级八三学生人数 45
课题《“飞天”凌空》
一、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
课标描述: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不同题材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关注社会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关注社会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注意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新闻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无论是文体特点还是结构学生都比较陌生,所以要慢慢的引导。
四、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3.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评价方案设计
1.针对目标一,采用有讲故事进行测评;
2.针对目标二,采用采用课堂练笔进行测评;
3、针对目标三,采用启发式进行测评;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3.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
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
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
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
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
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
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问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
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
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
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
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
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
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
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提问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
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
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
(三)、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