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案二

合集下载

古筝 教案

古筝 教案

古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古筝,知道它的历史,了解古筝各部分名称2、认识民族乐器的基本音阶,能初步会唱五声音阶3、了解古筝的音域、定弦4、古筝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教学重点:古筝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教学难点:古筝的音域和定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教师弹奏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把学生带入古筝课堂向学生提问:听了《渔舟唱晚》,觉得古筝的音色和别的乐器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古筝吧!)(二)认识古筝1、讲古筝的历史,为什么叫古筝2、介绍古筝的各个部分(三)音乐的音高1、在黑板上写出音乐的七个基本音级1234567,分别唱什么呀?do re mi fa sol la si2、让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这七个基本音级,然后告知古筝是五声音阶,在现有古筝定弦上是没有4、7两个音的。

3、学唱,认识五声音阶(四)了解古筝的音域、定弦1、首先让小朋友自己数一数古筝一共有多少根弦(数出来以后对小朋友进行表扬和肯定)2、讲解古筝的定弦弦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音高 D3 B2 A2 #f2 E2 D2 b1 a1 #f1 e1 d1 b a #f e d B A #F E D简谱 1 6 5 3 2 1 6 5 3 2 1 6 5 3 2 1 6 5 3 2 1分组倍高音区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倍低音区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可以让学生来考老师,然后比一比,看谁音听得准,看谁弦找得快(五)古筝的弹奏姿势和手型1、讲解正确的姿势和手型,举例说明容易出现的错误姿势2、学生模仿练习因古筝的弹奏姿势和手型是学习古筝的基础,如果开始不注意养成错误的习惯,将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把这一学习点作为本节课甚至以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布置作业:听唱五声音阶,熟悉古筝的弦位,练习正确的坐姿和手型课堂小结:本节课因为是学生的第一节课,所以内容不能太多,以学生欣赏为主。

(完整版古筝教案

(完整版古筝教案

(完整版古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古筝教材《古筝基础教程》的第二章第四节,主要学习古筝的基本指法和演奏技巧。

内容包括:勾、托、抹、挑、剔、撮等基本指法的学习和运用,以及音阶、琶音、颤音等演奏技巧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古筝的基本指法和演奏技巧。

2. 学生能够正确演奏教材中的练习曲,提高演奏水平。

3. 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筝基本指法和演奏技巧的学习与运用。

难点:音阶、琶音、颤音等演奏技巧的准确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筝、古筝支架、古筝教材《古筝基础教程》。

学具:学生自备古筝、古筝指甲、乐谱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奏一首优美的古筝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古筝的基本指法和演奏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材中的练习曲,进行古筝基本指法和演奏技巧的练习。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曲,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5. 乐曲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古筝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板书设计古筝基本指法:勾、托、抹、挑、剔、撮演奏技巧:音阶、琶音、颤音七、作业设计1. 练习教材中的练习曲,巩固古筝基本指法和演奏技巧。

2. 回家后,练习音阶、琶音、颤音等演奏技巧,提高演奏水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古筝的基本指法和演奏技巧,能够正确演奏练习曲。

但在音阶、琶音、颤音等演奏技巧的掌握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古筝比赛、演出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信心。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古筝教材《古筝基础教程》的第二章第四节,主要学习古筝的基本指法和演奏技巧。

内容包括:勾、托、抹、挑、剔、撮等基本指法的学习和运用,以及音阶、琶音、颤音等演奏技巧的练习。

古筝系统课程教案

古筝系统课程教案

古筝系统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古筝系统课程教学目标:1. 了解古筝的起源、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

2. 学习基本的古筝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手指姿势、弹奏技巧和音乐表达。

3. 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古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古筝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

3. 古筝的音乐风格和曲目欣赏。

4. 古筝与其他乐器的合奏和合唱。

5. 古筝演奏技巧的进阶和创新。

教学步骤:第一课:古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 导入:通过展示古筝的图片和演奏录音,引起学生对古筝的兴趣。

2. 介绍古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古代古筝的形态和演奏方式。

3.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分享对古筝的了解和感受。

4.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自由探索古筝的构造和演奏技巧,并进行展示。

第二课:古筝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古筝的构造和演奏方式。

2. 演示正确的古筝演奏姿势和手指位置。

3. 分组练习:让学生按照指导练习正确的手指姿势和弹奏技巧。

4.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互相观摩和交流,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三课:古筝的音乐风格和曲目欣赏1. 介绍古筝的不同音乐风格和曲目,包括古典、民族和现代音乐。

2. 欣赏古筝演奏录音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古筝音乐。

3.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对不同曲目的理解和感受。

4. 分组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进行合奏或合唱。

第四课:古筝与其他乐器的合奏和合唱1. 介绍古筝与其他乐器的合奏和合唱形式,如与二胡、琵琶等的合奏。

2.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古筝与其他乐器的合奏练习,并进行展示。

3.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分享合奏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4. 教师点评:给予学生合奏表演的反馈和指导,提供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第五课:古筝演奏技巧的进阶和创新1. 引导学生思考古筝演奏技巧的进阶和创新方向。

2. 分组活动:让学生自由探索古筝演奏技巧的创新,并进行展示。

古筝前10节课教案

古筝前10节课教案

古筝前10节课教案篇一:古筝教案第一课及其练习曲目古筝教案第一课及其练习曲目第一课“托”的夹弹法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2、乐理知识3、“托”的夹弹法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大致了解古筝,并能够初步掌握“托”的夹弹法的弹奏。

教学准备:一副义甲;一卷胶布;教科书。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古筝基本构造调音盒,前岳山,琴弦,琴码,面板,后岳山,琴架等。

2、古筝的摆放1)古筝一般放在琴架上,琴架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连体式琴架;另一种是分体式琴架。

其中分体式琴架最为常用。

2)琴架摆放时要注意高低之分,高的一只放在前岳山的下方,低的一只放在后岳山的下方。

3、手的部位名称1)手腕,手背,手心。

2)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虎口。

3)第一关节(又称小关节),第二关节,掌关节。

4、义甲的佩戴1、右手大指义甲的佩戴方法是:预先剪好八截胶布,长度大约能缠绕手指两圈半到三圈,放在一边备用。

1)将剪好的胶布贴在义甲的背面,上方留出一小截胶布(长度以能缠绕大指半圈为宜。

)2)用右手捏住义甲,尖的一端位于左下方,先缠短的一截胶布,固定好后,再缠长的一截。

松紧要适宜,不能太松,也不要过紧。

2、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义甲的佩戴方法:1)贴胶布的方法和大指一样;将胶布贴在义甲的背面,上方留出一小截胶布;2)食指、中指、无名指的义甲顺着手指的方向佩戴。

先缠短的一截胶布,固定好后,再缠长的一截。

左手义甲的佩戴方法与右手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左手大指义甲的佩戴方向。

5、演奏姿势1)首先选一张高矮合适的凳子,要求自己的腰部与筝面要平行。

2)身体坐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不要坐满整个凳子。

3)第一个琴码对准自己的身体的中心,身体离古筝约一到两拳距离。

4)两只脚可以前后错开平放,也可以用右脚踩在琴架下部的横架上。

5)小孩子脚够不着地时,可用一个小凳子垫在脚下,双脚一定要踩实。

6、分辨琴弦如今我们常用的古筝共有21根琴弦,一般以D调定弦。

古筝教学精讲教案

古筝教学精讲教案

古筝教学精讲教案教案标题:古筝教学精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筝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古筝演奏技能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古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古筝的构造和音域。

3. 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指法。

4. 古筝曲目的演奏和表达。

教学步骤:第一课:古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 引入古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介绍古筝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展示古筝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古筝的构造和特点。

3. 分享一些著名的古筝演奏家和古筝曲目,激发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兴趣。

第二课:古筝的构造和音域1. 通过图示和实物展示,介绍古筝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2. 解释古筝的音域范围,让学生了解古筝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

第三课: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指法1. 分析古筝的演奏技巧,如右手的扣弦和左手的按弦。

2. 演示古筝的基本指法,包括按弦的位置和力度控制。

3. 练习基本指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古筝的演奏技巧。

第四课:古筝曲目的演奏和表达1. 选择一首适合初学者的古筝曲目,教授曲目的基本演奏方法。

2. 引导学生理解曲目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结构。

3. 练习曲目的演奏,注重音准和表达力的培养。

第五课:综合演奏和评价1. 学生进行古筝曲目的综合演奏,展示他们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2. 互相欣赏和评价演奏,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 总结古筝教学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古筝音乐。

教学评估:1. 学生对古筝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古筝曲目的演奏和表达能力的评价。

3. 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情况。

教学资源:1. 古筝图片和实物。

2. 古筝演奏录像或音频。

3. 古筝曲谱和教材。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古筝演奏会或音乐展览,拓宽他们对古筝音乐的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参加古筝比赛或演出,提升他们的演奏技能和自信心。

3. 推荐学生继续学习更高级的古筝课程或参加专业的古筝培训班。

简易古筝儿童教学教案

简易古筝儿童教学教案

简易古筝儿童教学教案一、古筝基本知识。

1. 古筝的起源和历史,古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起源于秦汉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古筝。

古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2. 古筝的结构和音域,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共有21根弦,按音高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

古筝的音色清脆悦耳,音域广阔,能够演奏出各种不同的音乐曲调。

3. 古筝的演奏方法,古筝演奏时,演奏者需用指甲弹奏弦乐,左手按弦,右手拨弦,通过手指的灵活运动产生美妙的音乐。

二、古筝儿童教学教案。

1. 教学目标,通过古筝教学,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手指灵活性,提高孩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教学内容,初步学习古筝的基本知识,包括古筝的结构、演奏方法和常见的古筝曲目等。

3. 教学步骤:(1)了解古筝,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孩子介绍古筝的外形和基本结构,让孩子对古筝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学习古筝的基本演奏方法,向孩子介绍古筝的演奏方法,包括左手按弦和右手拨弦的技巧,让孩子初步体验古筝的演奏乐趣。

(3)学习古筝曲目,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古筝曲目,如《梁祝》、《平湖秋月》等,让孩子逐步学习演奏这些曲目,提高他们的演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4)综合练习,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孩子的古筝演奏基本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4. 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的方式,向孩子展示古筝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让孩子直观地了解古筝的演奏过程。

(2)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3)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 教学评价,通过日常的课堂练习和定期的考核,对孩子的古筝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教学效果。

三、古筝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 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学习古筝能够帮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古筝教学教案全册

古筝教学教案全册

古筝教学教案全册教案全册:古筝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古筝教材《古筝基础教程》的第4章,主要内容包括:筝的演奏姿势与手型,基本指法与节奏,以及一首名为《小星星》的简单古筝曲。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古筝的演奏姿势与手型。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指法与节奏进行演奏。

3. 学生能够学会并演奏一首名为《小星星》的古筝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古筝演奏姿势与手型的掌握,以及对于基本指法与节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演奏《小星星》这首古筝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古筝、筝架、古筝教材《古筝基础教程》。

2. 学具:学生个人古筝、乐谱架、节拍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讲解古筝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对古筝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古筝的演奏姿势与手型,基本指法与节奏。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奏《小星星》这首古筝曲。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演奏《小星星》。

5.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筝教学演奏姿势与手型基本指法与节奏《小星星》演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演奏《小星星》。

2. 作业答案:学生能够熟练演奏《小星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初学者的古筝曲目,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古筝教材《古筝基础教程》的第4章,主要内容包括:筝的演奏姿势与手型,基本指法与节奏,以及一首名为《小星星》的简单古筝曲。

1. 筝的演奏姿势与手型:讲解坐姿、手型、指法等基本演奏姿势,包括坐姿的调整、手臂和手腕的放松、指尖的力度控制等。

2. 基本指法与节奏:介绍古筝的基本指法,包括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使用,以及音的节奏组合和变化。

3. 《小星星》古筝曲:这首曲子是由简单的旋律组成,适合初学者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音阶和指法,并能够理解和表达音乐的情感。

古筝教学教案

古筝教学教案

古筝教学教案古筝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筝的来源、发展与特点。

2. 学习古筝的基本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

3. 学习古筝曲谱,提高演奏技巧。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古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说明古筝的构造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2. 基础知识讲解:(1)介绍古筝的外形、部位及音区。

(2)讲解古筝的演奏技巧,包括右手指法(抹、揉、扂、弹)和左手指法(按弦和移指)。

(3)讲解古筝乐谱的记谱法和演奏技巧,如速度、力度、连贯性、音准等。

3. 练习演奏技巧:(1)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演奏动作,练习古筝的演奏姿势和手指动作。

(2)教学生演奏简单的古筝曲目,如《阳春白雪》、《广陵散》等。

4. 强化练习:(1)教学生逐步提高演奏技巧,包括按弦准确度、弹奏速度、音准等。

(2)通过练习不同的古筝曲目,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5. 演奏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奏,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演奏经验。

(2)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价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演能力。

3. 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 古筝乐谱、教学录像和音频资料。

2. 古筝教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3. 古筝乐器和其它相关教学设备。

五、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舒适的座椅,还需要有乐器架和放置古筝的桌子。

六、教学反思古筝教学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演奏技巧的练习,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对古筝的兴趣和热爱,使之成为音乐艺术的爱好者和传承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教案
这篇教案教案适用于中级演奏水平的学生,主要练习古筝曲有:《前进着的车轮》、《上楼》、《白云》(摇指练习),乐曲有:《秦桑曲》、《蕉窗夜雨》等,教案既记录了共性,即曲目本身具有的重点和筝族们存在的难点,也记录了针对于我的学生(个体)的缺点与不足。

期望广大筝友们能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在”筝途“上不断前进!
第一课【教学过程】
一、《前进着的车轮》:1. 分指的连贯性不好,注意每指的接替。

2. 力度?
二、《秦桑曲》:1.首先要知道“秦”的含义,陕西一代成为“秦地”。

2.了解秦地的民间音乐、调子等。

3.微#4、微b7的音乐特点。

4.乐曲不熟练,左手按音不准确,耳朵仔细听。

第二课【教学过程】
一、《前进着的车轮》:1、手指之间的交替性。

2、颗粒性?
二、《秦桑曲》:1、秦地曲子的风格是微#4、微b7。

2、切分音拖满。

3、左手的功夫,揉弦的感觉。

4、触弦的方法?
第三课【教学过程】
一、《前进着的车轮》:1、分指的连续性加强。

2、力量向下坠。

二、《秦桑曲》:1、开头的气势?用手臂带动手腕,手腕带动指间,把每个音甩出来。

2、八度刚劲有力。

3、微#4、微b7一定要按准。

4、尽可能的用大拇指弹拨和劈托指法。

第四课【教学过程】
一、《前进着的车轮》:1、双手触弦的位置靠中间一些。

2、左手功力加强,力度不够。

二、《秦桑曲》:1.指法劈托挑出来单独练,重点练。

2.左手按弦要更迅速,无尾音。

3.学会用手腕带动手指演奏。

4.扫弦的方法?爆发力?
第五课【教学过程】
一、《上楼》:1、弹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到筝曲的派别,属于哪一流派。

2、韵味来自左手功夫,韵味是右手声音的延续。

3、上楼的情感特点:轻巧、活泼、欢畅、伶俐。

要注意这首曲子的整体情感发展过程。

第六课【教学过程】
一、《上楼》:1、乐曲的连贯流畅,找出自己感觉不满意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细化。

2、曲子的韵味,关键在于左手,颤、揉、按、滑技巧之中。

3、切分音运用的都是“符点颤音”,又叫“迟到颤音”。

4、对上滑音、颤音的理解不够准确。

第七课【教学过程】
一、《上楼》:1、具有河南风格特点的经典传统曲目,虽不算长,技法也不是很难,但要弹得十分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谁上楼?一个11.12岁的女孩子,她聪明伶俐、机灵顽皮、欢快活泼、心地善良、行动敏捷轻巧,又有一些鬼心眼,时不时又爱搞一些恶作剧。

上楼干什么呢?传递老夫人同意张生与莺莺的婚事。

乐曲显得生动有趣,符合丫鬟红娘特有的性格意境。

第八课【教学过程】
一、《上楼》:1、力度上速度上音色上的对比处理。

2、出指干净利落,有强弱对比,刻画出上楼的情景,并使之带有轻盈的感觉。

3、演奏时应注意既有技巧内容,又有情感内容。

学曲子要细心,对指法技巧的含义真正搞明白,搞对再去运用。

第九课【教学过程】
一、《白云》(摇指练习):1、音连?2、跳弦和绕弦的技巧?
二、《蕉窗夜雨》:1、《蕉窗夜雨》是我国广东客家筝艺流派中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

2、《蕉窗夜雨》古朴、典雅、流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3、《全宋词》中所写的《浣溪沙》:“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别魂迢递为君销。

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沙窗外有芭蕉。


第十课【教学过程】
一、《白云》(摇指练习):1. 力放出来。

2. 由弱到强,由强到弱。

二、《蕉窗夜雨》:1、酷如一副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卷。

充满了客家文化天人合一的哲理。

2、据传此曲源于宋代,是描绘旅居他乡的伊人在万籁俱静、夜色深沉中,聆听雨打芭蕉的淅沥声而引发的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3、经过已故客家筝艺大家罗九香先生对客家筝曲的精深研究,对调骨(旋律骨干音)加以变化,由抑、扬、顿、挫的最佳布局以及速度的徐疾转折的独特安排,将全曲反复五遍演奏,使其成为古筝曲目的一代绝响。

【教学后记】该生在学习方面还要加强自觉性,光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与练习是不够的,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方面多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