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多重性的

合集下载

英语词汇多重记忆法

英语词汇多重记忆法
用做宾语的其他形式,如动名词结构或to do不定式结合起来 共同构成动宾结构做谓语 ,所以需要记住一个及物动词后边 做宾语的是什么形式。 ②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和名词搭配构成动宾结构, 必须使 用介词才能连接名词, 需要注意的是与之相搭配使用的介词。
英语是音节语言, 每一个英语单词都是由形、 义构成 音、 的, 语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以前记忆单词时, 往往更注 重词形和词义。 比如做听写时, 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词的汉语词 义, 让学生写出英语单词。实际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词汇量较 小的英语初学者, 便于汉英比较记忆, 汉语词义, 尤其是指具 体事物时, 有助于提示英语单词。
为十个词类或称为十种词性。 每种词性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句法作 用不同, 相应的词汇的记忆要点也不相同, 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
(1)名词。名词是用于指代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①名词要想表达一定意思, 就要表达“ 人或事物” 做了什
么。 即需要注意的是名词和动词的搭配。 一个名词可以和什么 样的动词搭配尤其是常见搭配是使用要点也就成为记忆要点。
②名词表达所属关系时有属格和代词与名词或代词与名
词及介词的搭配。
③名词有修饰成分表示名词的程度等时, 就有名词和形
容词的搭配。
(2)形容词。 形容词是用于修饰名词, 表示名词的性质和特
征的一类词。
求掌握的词汇为4200,而CET6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达到
6500 。 高校学生一般人手一册四级词汇。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 现, 即便学生有四级词汇手册, 也大多是难以完成。 即便完成, 也是记后忘前, 收效甚微。由于词汇的问题 , 使得学生丧失了 过四级的信心, 甚至对英语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 高效准确地记忆词汇呢?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种 比较实用的词汇记忆法 , 如果结合起来使用, 只要持之以恒, 一般都能达到理想的记忆效果。 一、 根据语法总结的词汇记忆法— 衍生图记忆法 衍生图记忆法包含语音记忆法 , 衍生记忆法 , 词性记忆法 和同义词记忆法,结合这几种记忆方法可以绘制出单词的衍 生图, 通过衍生图来立体直观地记忆单词。

内隐记忆1

内隐记忆1

最近,考察健忘症病人是否对记忆中无预先存在表象的新信息(如非词和无关词对等)具有正常的启动或内隐记忆,获得的结果并不一致。塞马克等(Cermark et al., 1985)发现,健忘症病人在非词的知觉确认任务上无启动效应。戴蒙得和罗津(Diamond& Rozin, 1984)用三个字母的词根来测定内隐记忆,获得了类似的结果。格拉夫和沙克特(Graf& Schecter,1987)使用完词测验发现,一些健忘症病人——其记忆障碍相当轻——对无关词对间接获得的联系具有正常的内隐记忆,而重度健忘症病人却没有对新联系的内隐记忆。莫斯科维塔等人(Moscoviten et al.,1986)用对降级的无关词对的阅读任务来评价内隐记忆,在有严重记忆障碍的病人身上观察到正常的对新联系的内隐记忆。总之,研究表明,健忘症病人能表现出对新获得信息的启动效应,但这种效应依赖于所使用的内隐记忆测验类型以及病人病情的轻重和程度。
(三)无意识学习
雷伯等人(Reber et al., 1976)关于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的一系列实验中,呈现根据不同人工语法规则产生的字母串,被试者分别在内隐指导条件或外显指导条件下学习这些字母串,然后再给被试者一些未学过的,根据相同规则产生的字母串,让其识别这些字母串是否符合语法规则,他们的研究证明,即使在不能有意识地、外显地知道这些规则时,被试者还是能够学会确定符合语法的字母串,在语法规则较为复杂时,记忆性的内隐学习比规则发现性的外显学习更有效。贝里(Berry,1987)等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同样观察到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并对内隐记忆所获得知识的意识性、抽象性以及两种学习方式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无意识的学习机制比有意识思维更能检测微妙和复杂的关系。
2.从研究模式看,内隐记忆是启动效应的一种,这在内隐记忆与启动效应的关系中已有论述。

记忆模型

 记忆模型

一、记忆模型1、多重存储模型的特点、内容多重存储模型,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由于特别强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所以,该模型有时也称作双重记忆模型。

外部环境中的刺激,首先进入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一个大容量存储系统,它记录个体所感觉到的所有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视觉感觉记忆和听觉感觉记忆研究较多。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很快被传递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只包含一小部分信息。

短时记忆中的记忆很脆弱。

除非得到重复否则大约30秒之内便会从记忆中丢失。

长时记忆有一个非常大的容量。

除了几分钟以上的记忆之外,长时记忆好包含几十年以前的记忆。

长时记忆中的记忆相对永久,丢失的可能性相对要小。

按照Atkinson和Shiffrin的假设,短时记忆中的材料按听觉或声音特性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材料按语义和意义特性编码。

2、工作记忆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

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

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3、产生效应是指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更好。

许多实验都观察到这种效应。

实验以英文单词为材料,并且使用了两组被试。

一组被试完成产生任务,另一组被试完成大声朗读任务。

结果发现,产生任务条件下,被试后来的回忆成绩更好,即出现了产生效应。

4、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

实验要求被试从词的物理特性、听觉特性、语义特性或自我参照等四个角度,对词表进行加工。

当人们联系自身加工或考虑一个词时,该词的记忆效果最好。

在自我参照研究中,同不能用到自己身上的词相比,人们更可能回忆出能用到自己身上的词。

5、Tulving的记忆模型则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中所存储的材料的性质上。

Tulving(1972)认为,情节记忆中存储着关于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信息。

情节记忆不仅储存着过去发生的事件,还储存着将来发生的事件以及记忆测验上的项目表。

学习有效记忆策略与技巧分享

学习有效记忆策略与技巧分享

学习有效记忆策略与技巧分享在学习的道路上,有效的记忆策略是每位学生都希望掌握的技巧。

就像一位贴心的导师一样,我将为你分享一些最有效的记忆策略,帮助你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让我们谈谈“分块法”。

这项技术就像是把复杂的知识切成小块一样,使得大脑更容易吸收和存储信息。

想象一下,你在建造一座高楼大厦,每块砖都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块,而将这些砖块有条不紊地摆放在一起,则是你的大脑在整理知识。

其次,重视“多重编码”的技巧。

这并不是一种复杂的术语,而是一种简单却有效的记忆策略。

试想一下,如果你学习新单词时不仅阅读其定义,还绘制相关的图像或与其相关联的记忆片段,你将会更快记住这些单词。

这就像是给你的记忆增加了多个备份,确保信息不易丢失。

另外,不要忽视“深度加工”的重要性。

这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而是将信息与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

就像是在你的思维园地中种下新知识的种子,让它们与其他植物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一个更加丰富和坚固的知识网。

此外,有意识地使用“空间重复”的技巧也是非常有效的。

这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不要一次性学习所有内容,而是分散开来多次重复学习。

这就像是在你的记忆花园里反复浇水,使得每一块土壤都能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长出更加健壮的植物。

最后,要记住,“情境依存记忆”的技巧也是帮助你有效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尝试在学习时创造一个与考试或实际应用场景相似的环境,这样你的大脑会更容易回想起相关的知识点。

就像是在你的记忆花园中种下一棵能在特定季节开花的花朵,当季节再次来临时,它们会自然绽放。

总结而言,学习有效的记忆策略就像是与一位明智的导师交流,他会指导你如何最有效地掌握知识。

分块法、多重编码、深度加工、空间重复和情境依存记忆,这些策略不仅能够帮助你更快速地学习和记忆,还能够帮助你建立起深厚和持久的知识基础。

愿你在学习的旅途中,能够驾驭这些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有效记忆的几个技巧口诀

有效记忆的几个技巧口诀

有效记忆的几个技巧口诀
1. 记忆首末:记忆时将要记忆的内容的开头和结尾牢记于心。

2. 归类概括:将要记忆的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概括,方便记忆。

3. 联想记忆:将要记忆的内容与已经熟知的事物、人物等进行联想,以便于记忆。

4. 多重记忆:采用多种方法和角度去记忆同一内容,增加记忆的可靠性。

5. 意象复现:将要记忆的内容在心里形象化,逼真的过程可以加深记忆。

6. 朗读记忆:将要记忆的内容读出来,声音和视觉的记忆都可以加强记忆。

7. 情景记忆:将要记忆的内容与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使记忆更加真实生动。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 记忆)【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 记忆)【圣才出品】

8.1复习笔记一、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一)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1.记忆结构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由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认为记忆由感觉存储、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3种结构组成,它们在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快慢等方面是不同的。

2.记忆过程(1)信息首先以感觉登记的形式进入信息加工系统。

(2)在感觉登记中的信息或者消失或者进入短时存储部分(STS)或称短时记忆(STM)。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信息大约只能保留lmin。

(3)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或者被遗忘,或者进入长时存储部分(LTS)或称长时记忆(LTM)。

长时记忆容量是无限的,信息在其中可保持数十年之久。

复述或机械背诵在信息从短时存储传递到长时存储中起到重要作用。

3.感觉存储或感觉记忆图8-1刺激卡片(1)视觉形象的存储①全部报告法a.实验程序刺激卡片(如图8-1所示)呈现50ms后,要求被试把他全部看到的字母都报告出来。

b.实验结果被试觉得12个字母都看见了,但只能说出4~5个字母。

c.实验结论通过实验,Sperling断定。

被试看到的比他能报告的多。

②部分报告法a.实验程序被试首先注视刺激卡片50ms,然后,根据声音提示(高音、中音、低音)报告相应行(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的字母。

3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防止被试猜测。

b.实验结果要求被试全部报告所看见的字母,平均成绩为4.5个;而部分报告法的平均成绩是3个多一点,由于这是报告一行的结果,实际的平均成绩应该乘3,即10个左右。

c.实验结论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

(2)听觉回声的存储①听觉的感觉记忆以回声储存的形式存在,它保持的时间约为3~4s。

②Darwin用类似部分报告法证实了回声储存的存在。

实验表明,被试能在回声储存中保存4.9个项目。

4.短时存储或短时记忆(1)短时存储容量①短时记忆容量的测量短时记忆的容量可以通过测定记忆广度来获得。

记忆能力小学知识点总结

记忆能力小学知识点总结

记忆能力小学知识点总结一、记忆能力的定义记忆能力是指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认知和储存能力。

人的大脑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的信息,然后通过认知和储存的过程将这些信息存储在脑中,以便今后能够回忆和利用。

二、记忆的分类记忆可以分为感性记忆和理性记忆两种。

1.感性记忆:是对感官刺激的记忆,包括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和触觉记忆。

2.理性记忆:是对概念、逻辑关系等抽象内容的记忆,包括语言记忆、逻辑记忆等。

三、记忆能力的重要性良好的记忆能力是学习和生活中的必备技能,它关系到学习效果、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要重视记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记忆能力的形成1.遗传因素:人的记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在家族中有较好记忆能力的人,其后代也有较高的可能会有较好的记忆能力。

2.环境因素:人的记忆能力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如生长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接触到的信息、刺激和经验会更加丰富,这样就能促进记忆能力的发展。

五、记忆能力的训练1.积极运用记忆法:如联想记忆法、重复记忆法、组块记忆法、多种感官记忆法等。

2.学习多种技巧:如记忆时间分配、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来学习。

3.注意力和集中力的培养: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对记忆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

4.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如编制复习计划、树立自信心和兴趣、掌握识记技巧、偶尔记忆和创新思维等。

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特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在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他们的记忆能力有以下几个特点:1.感性记忆相对较强,理性记忆相对较弱。

2.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强,学习内容的记忆有较高的灵活性。

3.对复杂、抽象概念的记忆相对较差。

4.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性强。

七、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1.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2.尊重小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游戏、儿歌、歌谣、故事等适合小学生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

4.注重小学生的感官刺激,多用图画、故事、实物来帮助他们记忆。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反应时:对刺激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通常是指测量得到的从刺激呈现到对刺激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

反应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按键、口头报告、眼动以及特定脑电波的出现。

功能定位:特定位置的脑区有特定的功能。

研究表明,对动作、形状、言语的感知以及不同类型的记忆是由不同脑区负责的。

顶叶:位于大脑顶部的脑区,负责皮肤觉及某些视觉信息的加工。

额叶:位于大脑前部的皮层,负责语言、思维、记忆和运动等高级认知功能。

颞叶:位于大脑两侧的脑区,负责语言、记忆、听觉和视觉功能。

布洛卡区:负责语言生成的脑区,位于顶叶,该脑区损伤会导致布洛卡失语症。

布洛卡失语症:由于顶叶的布洛卡区损伤导致的病症,表现为言语表达障碍,但是患者仍具有言语理解能力。

威尔尼克区:与语言理解相关的脑区,位于颞叶,威尔尼克区的损伤会导致威尔尼克失语症。

威尔尼克失语症:由威尔尼克区损伤导致的病症,通常表现为语言理解困难,患者说话时语速流畅,语法正确,但语义混乱。

分布式加工:许多不同的脑区共同参与以实现大脑特定功能的加工方式。

特征觉察器:对特定视觉特征响应的神经元,例如朝向、大小或者更复杂的环境特征做出响应。

我们通过记录来自单个神经元的电信号,来确定源于感官刺激的信号最初是如何作用于大脑皮层的。

皮层中的一些神经元专门对一些简单的形状(如特定朝向的线条)敏感,这些神经元由于可以对某些简单的特征做出反应,因此被称为特征觉察器。

自下而上加工:从感受器接收到信息开始的一种加工方式,这种加工方式也被称为数据驱动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涉及个体知识经验的加工过程,也被称为基于经验的加工。

what通路:从枕叶延伸至颞叶的神经通路,负责知觉和识别客体。

对应于知觉通路。

where通路:从枕叶延伸至顶叶的神经通路,负责客体的空间定位。

大体上对应于运动通路。

分离:在脑损伤病例中,某一脑区的损伤只影响机体的一种功能而不影响其他功能。

单分离:在脑损伤病例中,某一脑区的损伤影响个体的一种功能但不影响其他功能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是多重性的
不管你是沉浸在幸福快乐的某段日子,还是陷入悲痛欲绝的某个时期;无论你怦然心动的一刻,还是依依不舍之际,记忆都会潜伏在你身心某处,悄无声息。

但几乎我们的所有言行,乃至瞬间的回眸、转身的泪光、浅淡的笑意,记忆都会“原汁、原味、原貌”地收集,存记。

如果我们对某句话、某个眼神、某副表情更为留心和在意,那么记忆也会储存得更真切、持久和清晰。

当然,记忆不会全部、永远地保存我们所有的经历。

有些,记忆甚至可能完全“空白”。

而另一些,记忆如刀刻斧凿,任时光流转、岁月漫长,也无法抹去。

记忆无法逃避,如果不想参加晚宴,可以不去。

不喜欢某部影片,也可退场;不愿与某人碰面,甚至能遇前回避。

但是,记忆的闸门一旦被打开,我们无法逃避。

当记忆以贴心的伴侣出现时,我们是快乐、欣慰的。

那些曾经的人和事,那些逝去的情景和境地,只有记忆,能让我们恍若回到了从前,如同进入了那亦真亦幻、甜美温馨的梦里。

而当记忆似烦人的家伙“不请自来”时,不管你在走路、看书或正观察
某人、某物,乃至酣睡中,它也会“缠上”我们,不仅扰乱思维,还会坏了心绪。

尽管我们想摆脱、驱赶,它却像“幽灵附体”,总是“挥之不去”。

记忆是人生的伴侣。

这世上,没有什么人和物能与我们一直相随、时刻不离。

只有记忆,才是我们最忠实的一生伴侣。

不管你身处何方,无论你是怎样的思虑和心绪,只要“一息尚存”,一张褶皱的照片、一首曾流行的歌曲、一本泛黄的日记、一个曾到过的境地、一部留有泪痕的书籍,都可能瞬间激起我们心湖记忆的涟漪。

或令我们倍觉温暖和快慰,或使我们深陷伤感和悲凄。

而且,不管时隔多久,即使有一天,我们老得都失去了走路和讲话的气力。

但记忆犹存,它就像影片,永不过期。

一旦放映,总是情节如故、景象依然,一切总是那么动人、清晰,犹似昨昔。

人生不能选择经历,也就无法选择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