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巩固辅导[含答案解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1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习题精选九十三第1题【单选题】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定都于洛阳②都首创了影响深远的重要制度③都兴建有大型的著名工程④都是暴政而亡的短命王朝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楚汉之争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D、项羽起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同学们平时都喜欢阅读、使用成语故事。
下列这些成语故事,按其反映故事情节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酒池肉林②约法三章③卧薪尝胆④陈桥兵变⑤房谋杜断A、①③②⑤④B、①②⑤③④C、③④⑤②①D、③①④②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朝代( )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描述的是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的领导人是( )A、陈胜、吴广B、陈胜、项羽C、项羽、刘备D、吴广、刘备【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攻入咸阳,最后灭掉秦朝的是( )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B、秦和春秋C、战国和春秋D、秦初和汉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生在( )A、秦穆公在位时B、秦孝公在位时C、秦始皇在位时D、秦二世在位时【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象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活动。
你知道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于( )A、秦统一六国B、淝水之战C、楚汉战争D、战国时期【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以上四场战役的共同特点是( )A、以少胜多、以弱胜强B、强强对抗、势均力敌C、孤军深入、出奇制胜D、主帅神勇、以一当十【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囫囵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华师大版复习巩固四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华师大版复习巩固四第1题【单选题】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够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国家统一②生产技术得到改进③商业发展繁荣④社会相对安定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孔子的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A、东周B、秦朝C、西汉D、隋朝【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早在( ) 时期即归属中央政府统辖。
A、西汉B、东汉C、唐朝D、元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D、集中财力治理黄河【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汉武帝时,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局面的是( )A、“中朝”的出现B、“外朝”的出现C、刺史的设立D、推恩令的颁布【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钳制思想,摧残文化B、加强文化专制C、区别对待古代文化D、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东汉在各地兴办的地方官学叫做( )A、太学B、国子学C、郡国学D、大学【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大规模治理黄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收归中央D、颁布“推恩令”【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统一的巩固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有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能正确评价汉武帝。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汉武帝是中国古代一位有着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知道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从何时开始的。
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措施进行比较,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做认同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都看过《大汉天子》这部电视剧,它是介绍中国古代哪个皇帝的历史事迹的?学生:汉武帝。
教师:电视剧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刻画古代人物的,而我们这节课是要从历史的角度真实地再现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学习新课: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汉武帝之所以能施展雄才伟略,是因为西汉初年的几位皇帝的统治为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政治保证。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刘邦建议”和“文景之治”的概况。
教师:汉武帝时,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旧活跃,思想领域不统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为能更好的施展雄才伟略,他召集各地学者,询问治国方法。
让学生阅读后思考回答:“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学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投影介绍董仲舒的生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结论:思想上大一统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巩固,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的正统思想。
但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2.削弱封国势力教师:出示西汉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事件“七国之乱”和“金缕玉衣”资料,并介绍相关的内容。
让学生思考“汉武帝之前”两汉的诸侯王势力发展的如何?学生:势力膨胀,生活奢侈,对皇权构成威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课件-华东师大版

文字的统一
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又推 广更为简便的隶书,使得文化传播更为便利。
文字的统一结束了战国时期各国语言文字不一的状 况,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字统一后,书籍的编纂和保存变得更为便捷,文 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
教育的普及
秦始皇设立了郡县学官,使得 教育不再是贵族的特权,平民 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牛耕技术的推广
牛耕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耕地的效率,解放了大量的 劳动力。
兴修水利
国家组织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 国渠等,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手工业的进步
80%
冶铁技术的改进
铁100%
丝织业的繁荣
随着丝织技术的进步,丝织品的 质量和产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秦朝还实行了度量衡、货币、文 字、车轨标准化等制度,为文化
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6
统一国家的对外关系
对匈奴的战争与和亲政策
战争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多次战争,如漠北之战,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保 障了北部边疆的安全。
和亲政策
为了巩固与匈奴的关系,汉朝采取了和亲政策,如昭君出塞,通过联姻的方式, 实现了与匈奴的和平共处。
统一的意义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秦朝的制度建设
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废除了封建制度,推行郡 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由 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系列制度改革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如 实行土地制度改革、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和文字等,加强了中 央集权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统一 国家的巩固课件
华东师大版历史七(上)第11课

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一、学习目标:汉武帝稳定大统一的局面;大统一经济与文化措施;年号与古代纪年方法二、学习重点:稳固大统一局面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三、学习难点:稳固大统一的措施四、知识导入(一)大一统局面的稳固1、对匈奴战争,时间: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汉武帝发动了次对匈奴的战争。
人是:在和的统帅下,汉军取得了胜利。
结果是:解除了对的威胁,北部边郡得以安宁,并开通了西汉联系以至地的通道。
2、汉武帝在西河,兴筑边塞,续修,打通。
为解决军队的,武帝又迁徙内地的汉族人民前往河西屯田。
意义是开始了西汉王朝对的经营,又开发了地区的经济。
3、西南地区与西汉的关系(1)“西南夷”是指居住在今、、等地的少数民族。
(2)与中央政府的关系①汉武帝多次派人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
②汉族先进的和不断传到西南。
汉族官史还在那里兴办。
③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较快的发展。
4、东北地区与西汉的关系(1)汉初,东北地区居住者、、等少数民族,被称“”。
(二)经济与文化措施1、经济措施(1)公元前年,废钱,改铸钱。
(2)西汉王朝在上游南岸分别开凿了和。
2、文化措施(1)酌取“”的建议,大力发展,设置。
(2)在兴办,它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三)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1、年号是的名号,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纪年方法之一。
2、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开始的。
五、练习提升(一)选择题1、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的刘彻,采取各种措施最终完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他派出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A、匈奴族B、契丹族C、女真族D、蒙古族2、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制D、文字狱3、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相同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盐铁官营4、年号是帝王用来记其在位年代的名号,现在我们已知,汉武帝元狩元年是公元前122年,请你推算一下,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取得最终胜利应是()A、元狩3年B、元狩4年C、元狩5年D、元狩6年5、京剧《霸王别姬》演绎英雄穷途末路的悲凉。
七年级历史第11课

主要内容
• 一、秦的暴政 • 二、陈胜吴广起义 •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一、秦的暴政
讨论活动
• 1、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2、秦的暴政为其迅速灭亡埋下了什么伏笔?
秦的暴政
繁重的徭役
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驰道
苛重的赋税
农民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残酷的刑法
处罚残酷,株连家族、邻里 二世更残暴 与赵高狼狈为奸,政治十分黑暗。大量 宫女被殉葬,工匠被活埋。 ——秦的暴政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秦的徭役
修建阿房宫 天下第一宫 修建骊山陵墓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阿房宫正殿
秦皇陵兵马俑 有陶俑、陶马8千多件 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二、陈胜吴广起义
讨论活动
• 1、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直接原因是 什么? •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 起义时间
公元前209年 揭竿而起
起义地点
亚明课件
YAMINGKEJIAN
中 国 历 史
yccym@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1课 伐无道 诛暴秦
第11课 伐无道 诛暴秦
学习目标
• 1、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历 史知识 • 3、了解楚汉战争的情况
第11课 伐无道 诛暴秦
蓟县大泽乡
直接原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遇雨误期,依律当被处斩。于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起义。
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从根本 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为尔后项羽、刘 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其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 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1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1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ef1482eeb0717fd5370cdc3f.png)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二第1题【单选题】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①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全国统一②创立过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③修建过大规模工程④短暂统一,二世而亡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
我国历史上开此先河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项羽起义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A、秦统一六国B、楚汉之争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这句童谣暗指( )A、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B、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C、秦朝刑法特别残酷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刘邦起义C、修建阿房宫D、秦朝的暴政【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我国象棋上的“楚河”、“汉界”所对应的历史人物是刘邦、项羽。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二十五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二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e6a87c5f4431b90d6d85c704.png)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二十五第1题【单选题】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①西周分封制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隋唐科举考试④北宋分化事权,削弱相权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所谓时势造英雄而造就英雄后英雄又可以造就时势,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会涌现出杰出的英雄人物。
以下时期(事件)与英雄人物搭配不正确的是( )A、大一统的汉朝——刘彻B、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D、新经济政策——列宁【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汉初统治者没有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世袭制D、“禅让”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 )A、采纳晁错“削藩”建议B、颁布“推恩令”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推行行省制度【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
右图所示文物,反映的基恩史实是( )A、汉代学校的兴办B、张骞奉命出使西域C、司马迁采访史迹D、西域政权使者到长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
汉高祖通过实行下列哪一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A、统一度量衡B、休养生息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抵御匈奴,巩固边防【答案】:【解析】:第7题【材料分析题】有人说中国秦汉时期发展方向是:立足中原,一路向西。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从材料一的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正确,不能得出的信息错误。
①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军事进攻。
______②反映了秦王雄才大略完成中国的统一。
______③反映了东方六国放弃分封制西顺秦国。
______④统一关键之战是秦齐之间的长平之战。
______仔细观察秦朝、西汉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四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二十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发现大量精美的丝织品,那么汉代丝织品使用的是( )
A、提花机
B、水排
C、耧车
D、印染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
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 )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
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盐铁官营
D、统一货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夏朝的建立者是______ ,都城相传在______ ,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_在盘庚把都城迁到______后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______。
西周的建立者是______ ,都城在______;东周的都城在______。
秦朝的建立者是______ ,都城在______ ,西汉的建立者是______ ,都城在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经过西汉前期的______,到______当政时,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看图回答问题:材料一:材
料二:(1)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识读材料一,汉武帝选取哪一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接受的是哪位大臣的建议?(2)为了使这一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结合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自秦朝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朝的八股取士。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障封建经济的发展。
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持统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汉书·诸侯王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请填涂“ T ”,错误的请填涂“ F ”
①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残暴统治。
______
②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______
③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相反的,但在目的上却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______
④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消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______
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哪一朝代开始确立的?
关于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网友“鱼儿贝贝”归纳如下:禅让制、分封制、皇帝制度、设丞相、八股取士、郡县制、文字狱、推恩令等。
在她的归纳中,你认为正确的有哪些?(至少指出两个)
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二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 昌盛局面,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
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三15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或经济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
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陆上要道”是指什么?
""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是什么?说出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或者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
“开元” 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
(至少说出两条)
""
【答案】:
【解析】:
第11题【综合题】
所谓高处不胜寒,帝王也有帝王的困惑与苦衷,某班同学编写了一部关于“秦皇汉武”跨时空对话的穿越剧,聊聊往事,吐吐心声。
【第一幕:问策】
汉武帝:始皇,请看《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秦始皇:武帝,看来遇到了封国问题,这可不利于你对地方的管理啊!我曾开创①______(制度名称),能够很好地控制地方权利。
若解此难题,主父偃之策②______(策略名称),可以一试。
请将上述对话补充完整
【第二幕:共识】
秦始皇:建立和治理一个国家,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在建国之初,就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
你看我这钱币图,我就被这小小钱币困扰很久,后来,我下令铸造半两钱,统一使用,效果不错。
汉武帝:始皇英明。
我也曾效仿始皇,统一钱币,效果也很好。
汉武帝效仿秦始皇统一货币,其铸币名称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都说统一货币“效果不错”呢?
【第三幕:分歧】
汉武帝:始皇,你我相谈甚欢。
近日,我得一贤臣,采纳了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秦始皇:这怎么可以!那些儒生甚为讨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汉武帝提出的“贤臣”指的是谁?秦始皇对“儒生”采取了哪些手段?
不同时期的两位帝王对待“儒家”的做法是不同的,你认同谁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第四幕:评说】
你认为这部话剧取一个适当的题目,并谈谈你眼中的“秦皇汉武”。
话剧题目:______
我眼中的“秦皇汉武”: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列举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