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各课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年级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三、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火的用途:防寒、照明、驱兽、烧烤食物火的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列举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④、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⑤、北京人过群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2 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总结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总结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总结
一、主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崛起、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秦汉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等。

二、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汉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影响;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2. 难点:如何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秦汉时期的文化繁荣及其背景。

三、知识结构
1. 政治
- 秦始皇统一六国
- 秦朝的政治制度
- 汉朝的政治制度
2. 经济
- 秦朝的经济政策
- 汉朝的经济繁荣
- 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影响
3. 文化
- 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
- 秦汉时期的哲学思想
- 秦汉时期的史学成就
4. 科技
-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 秦汉时期的数学、天文、医学发展
四、总结与思考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秦汉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成就,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汉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秦汉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成就,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重点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重点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重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XXX]1.识记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元谋人一辈子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一辈子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他们可以创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日子。

2.识记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事情。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日子分不展示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日子场景,是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的屋子;半坡人种植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居住在半地穴式的屋子里。

两地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浮现了农业、手工也和畜牧也等生产部门,并且会创造陶器,建筑房屋,过定居日子。

3.识记懂炎黄、黄帝、尧、舜、禹的传奇。

炎帝、黄帝是我国古老传奇中黄河流域闻名的部降领袖,炎帝、黄帝部降结成联盟,进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民族。

相传黄帝建筑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个儿为“炎黄子孙”。

尧舜禹基本上黄河流域杰出的部降联盟领袖。

他们推荐部降联盟领袖的办法称为禅让制。

其中禹XXX民管理洪水,三次路过家门而别入。

[知识图解]1.20XX年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卷下列可以吃上大米饭的原始居民是()A.半坡居民B.河姆渡居民C.元谋人D.北京人2.1987年,北京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下列早期人类中,先后在此遗址日子过的远古人类是①元谋人②蓝田人③北京人④山顶洞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右图所示,小红预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他应该去注:图(“中国原始人类要紧遗址分布图”)略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人遗址C.元谋人遗址D.蓝田人遗址4.20XX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教学质量检查(代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下列可以吃上大米饭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5.20XX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文科综合(历史)二推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20XX年湖南省株洲市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历史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2)两则材料都是歌颂的哪个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结 合所学的知识说出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
事件:昭君出塞. 意义: 边境安定; 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 1、西域指今天的何处? • 2、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 3、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 方面的情况。第二次:从此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 趋频繁,为汉朝正式管辖西域奠定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设置的管辖机构是什 么?哪年?意义是什 么?
亚欧商路
欧 洲 西亚 新疆 地区 河西 走廊 长 安
罗马
中亚
毛织物
中国
玻璃谷纹璧
胡萝卜
大 蒜
佛 教
印度
• 材料题练习(2013· 常德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 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 么? 政治:以德治国。思想:“仁”和“礼”。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
• 1 结束了 春秋战国 割据混乱的局面,秦朝是我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 国历史上的 国 家,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沿袭了两 •2 千多年,影响深远。 • 3 秦统一 文字、货币、度量衡 ,对我国以后 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 4 修筑了著名的 长城 和 灵渠 等古代工程。
三、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 揭竿而起 项羽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 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公元前206年,率兵直逼 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 邦投降,秦朝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 都城:咸阳 (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2、列表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3、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4、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此图可以看出: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图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大官职,属于皇帝下属的中央政府机构;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县。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1课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产活动:能够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

4.发现的意义(重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4.生产和生活:会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使用天然火,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1)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2)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发现的意义(重点):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距今约3万年3.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5.有了审美观念6.已会人工取火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目录
CONTENTS
单元概述知识点梳理重点与难点解析习题与答案复习建议
单元概述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01
02
04
03
知识点梳理
发现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距今年代
约170万年
主要特征:已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发现地点
约70-20万年
距今年代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着群居生活
主要特征
发现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半坡原始居民
主要特征: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蔬菜等,饲养动物
河姆渡原始居民
主要特征: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发现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
01
02
03
04
05
06
炎帝和黄帝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被尊称为“人文始祖”
炎帝:发明了农耕器具,教民种植五谷、蔬菜,被称为“神农氏”
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被称为“轩辕氏”
尧、舜、禹
传说中的古代圣君,通过禅让制传承权力
尧:选拔贤能的舜作为继承人,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
以孝顺和贤能著称,继承尧的帝位后,推行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政策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建立了夏朝
复习建议
总结词:巩固基础
详细描述: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等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制作知识卡片、背诵重点知识点等方式来巩固基础。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通过多做习题,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同时注意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排除法、比较法等。在练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错题和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二、北京人的发现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裴文中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三、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北京人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学会使用火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四、山顶洞人:1、时间: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3、懂得人工取火;4、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有了审美观念。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sù)、黍(shǔ)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3、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④生活用具:黑陶(猪纹陶钵)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房屋②生产工具: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④生活用具:彩陶(人面鱼纹盆);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各课复习
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各课复习要点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化统一字
焚书坑儒摧残了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岭南,修筑灵渠)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
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严酷的刑法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破釜沉舟)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景之治(历史上把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景之治”)
1、原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提倡节约;提倡“以德化民”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主父偃的建议)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思想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化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都城:洛阳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
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

(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期汉元帝时期
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经过景之治,国力强盛匈奴分裂,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政策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昭君出塞
效果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
抗。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第16课昌盛的秦汉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二、《九算术》和地动仪
1、《九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麻醉药剂“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

第17课昌盛的秦汉化(二)
1、佛教的传入
起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张陵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学成就: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