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绪论

合集下载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刘厚俊讲义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刘厚俊讲义
4
(二)人的欲望的无限性
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 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诗: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29
马歇尔之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形成使原来的以完全竞 争市场类型为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1933年, 罗宾逊、张伯伦分别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 理论。
1930年代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了 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
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 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 数值如何决定。
23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看得见的手--- 凯恩斯主义)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6
(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 成时期
(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法国重农学派魁奈 ,1758年《经济表》。 威廉·配第(1623-1687)始创:《赋税论》 亚当·斯密(1723-1790)集其大成:1776年
《国富论》。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最后完成:1817
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28
(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边际革命:1870年代,英国杰文斯、法国瓦尔

绪论--最新

绪论--最新
❖ 经济学又可称为经济科学 (economic sciences)。
经国济世思想的轨迹
19
(三)经济学术语在西方的演变
(1)经济学的诞生过程。
❖ 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 oikonomia,原意是家计管理。 ➢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论述。
❖ 1615年出现了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为名称的第一本 书,即法国重商主义者安托尼·德·孟克列钦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 治经济学》。
32
Ⅳ: Request
4. 上课不要打扰老师和其他同学(如手机未改成 静音、接打电话、吃零食等)
5. 可能要点几次名名,方式随机 6. 如果需要课件,可以发邮件索要
33
Ⅴ: Reference resources
1、使用教材
《新编经济学说史教程》,赵峰编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1
Ⅳ: Request
1.必备相关知识,如:经济学原理、西方近现代史、一定的 哲学、数学知识
2.要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认真读书、认真思索 3.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一些误解
(1)要防止把本书当作经济理论,或仅仅当作一般历史读物去看,而 应该结合起来
(2)要克服理论无法联系实际 (3)要克服对经济学说史的轻视态度
36
作业格式
题目: 组别: 组员姓名及分工形式:
负责人: 收集资料 XXX 执 笔 XXX 发 言 XXX 完成日期: 正文:
37
2、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说史 》,胡寄窗等编著,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2004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晏智杰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经济思想史(原书第六版)》,斯坦利L.布鲁著;焦国华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整理范文

经济学原理整理范文

经济学原理整理范文1.稀缺性原理:稀缺性原理认为资源是有限的,而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

因此,面临稀缺性资源时,人们需要做出选择,并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

2.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认为做出其中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就是机会成本。

人们需要权衡不同选择的机会成本,以进行最佳决策。

3.边际分析原理:边际分析原理指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应该考虑到每个选择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只有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决策才是最优的。

4.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认为,个体和国家应该专注于仅仅对其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生产和贸易,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供需原理:供需原理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是由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的。

当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时,价格会上涨;当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时,价格会下降。

6.边际效用原理:边际效用原理认为人们对于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意味着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为每一单位的商品或服务支付同样的价格。

7.非理性行为原理:非理性行为原理指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可能受到情绪、偏见、错误的推理和有限的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8.信息不对称原理:信息不对称原理认为在经济交易中,买方和卖方对于信息的获得和理解可能不对称。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的失灵和资源的浪费。

9.资本积累原理:资本积累原理认为投资和积累资本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资本积累,人们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10.外部性原理:外部性原理指出一些经济活动的效果会影响到与该活动无关的第三方。

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如环境保护活动带来的全社会的利益;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污染排放带来的社会成本。

11.公共物品原理:公共物品原理认为一些物品或服务不可能被排他性地提供给个体,每一个人的消费并不排斥其他人的消费。

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可能无法提供这些公共物品,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提供。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经济学在本质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经济学在本质

序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技巧,以及分析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学习经济学是为了学会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

当然,正如你不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数学家、心理学家或律师一样,学会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也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

每个研究领域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方法。

数学家谈论公理、积分,心理学家谈论自我、本我和认知的不一致性。

律师谈论案发现场、侵权行为。

经济学家也没有不同。

供给、需求、比较优势——这些术语都是经济学家语言的一部分。

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将遇到许多新术语,以及经济学家以特定方式使用的一些熟悉的词。

这些语言的价值在于能够为你提供一种关于你所生活的世界的新的、有用的思考方式。

因此理解和掌握这些语言是学习经济学的基本要求。

19 世纪中叶,在经济分析中引入数学方法是经济学的一大进步,也是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社会科学的主要特征。

它使经济学能够运用一般而统一的分析方法思考社会问题。

因此,在经济学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这也给普通人学习经济学增加了难度。

西方的经济学教学经验表明,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就象数学系的学生只有通过数学习题的练习才能掌握数学方法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编写这本练习题并不是要搞题海战术,使同学钻在大量的题目中不能自拨。

每个同学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性地做一些题目。

经济学中引入了数学,使其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然科学性质,但它所关心和分析的问题毕境是社会问题。

学习并体会经济学家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分析,运用所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观察和思考你所遇到的社会问题是提高经济分析水平的最佳途径。

通过学习和运用你会惊叹经济分析方法的力量,它对经济问题和非经济问题都能作出统一而比较满意的分析。

同时你将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增强对经济学的兴趣,使你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这是学好经济学的关健。

同学们,把你的时间资本投资到经济学中一部分,你能够在当前获到愉悦,在将来获得巨大的“利润”。

1西方经济学绪论

1西方经济学绪论

2).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稀缺性是经济学得以存在的 必要条件,例如土地是稀缺的,资本是稀缺的,信息是稀缺的, 人力资本是稀缺的,而且制度也是是稀缺的。不稀缺的东西不 是经济物品,即自由物品,不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内。资源 的稀缺性是全部经济学的假设,否则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 用问题将不存在,也就无所谓人们的选择问题. 由于资源稀缺 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 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 题”。
一般来说,在经济学中引入数学工具,是为了更好地 表述经济学原理,因为有时候数学符号比语言更能说明问题。 但数学本生本身并不是目的,更不是评价经济学教师好坏的 标准。而研究经济学的工具也不止数学一种,比如,作图有 时也很管用。
西方经济学介绍
➢ 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 ➢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是怎样?
一、重商主义
二、古典经济学
三、新古典经济学
四、当代经济学
一、重商主义 —— 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时期:15世纪末——17世纪初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中期。这是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与确立时期。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 济学家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托马斯.曼, 法国经济学家 安·德·孟克列钦、让·巴蒂斯特·柯尔培等人。其代表作是托马 斯·曼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他们并没有什么系统的 理论,其基本观点是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的 财富来自对外贸易,增加财富的唯一方法就是扩大出口,限制进 口。由此出发,这一派基本的政策主张是国家干预,即用国家的 力量来增加出口限制进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2
3
黄油 (百万磅)
在该例子中,增加大炮的机 会成本是放弃黄油.美国在越 战中,既要维持战争的庞大开 支,又不想削减社会的福利计 划,结果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从反面 说明在一定的技术条

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绪论

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绪论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 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 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
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 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 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消费经济学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能从消费者行为出发,来解释和说明微观消费 现象和宏观消费现象。
2、能看懂经济类文章。 主要内容:
微观消费研究: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 消费信贷决策、劳动供给决策等。
宏观消费研究:消费函数理论、消费与经济增长、 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政策、消费者保护等。
(4)生产理论:站在生产者(企业)角度,其 在一定的资源价格和产品价格的情况下,生产什 么决策,如生产衣服,教育,房产,食品等,生 产什么?生产多少?②
(5)成本利润理论:生产成本和利润的规律,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 系的。②
(6)厂商理论:关于一企业面对它所处的市场 结构类型,如何决定其产品(劳务)的产量(销 售量)和价格,以使其所得的利润达到最大化的 理论。②
魁奈对于中国的《论语》评价:“一部《论语》即可以打 倒希腊七贤。”魁奈的理论受到中国经济思想的影响,当 时他的门人称他为“欧洲孔子”。
西斯蒙第,小资产阶级代表,他认为生产的目的 是满足消费,消费决定和创造生产,。因此,生 产者必须面向市场,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收 入状况。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经济浪漫主义的 奠基人。原籍意大利。
《国富论》一书是斯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 书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有极大贡献,使经济学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世界,这本书甚至 可以说是经济学所发行过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国富论》一书成为针对重商主义(认为大量储 备贵金属是经济成功所不可或缺的理论)最经典 的反驳,在这本书于1776年出版后,英国和美国 都出现了许多要求自由贸易的声浪。这些声浪还 认为当时经济的艰难和贫穷是因为美国独立战争 所造成的。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被说服相信了自 由贸易的优点:英国政府和议会依然继续维持重 商主义多年。

管理经济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管理经济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三、管理经济学在管理科学中的地位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企业管理 的决策。企业管理中要决策的问题很多, 管理经济学涉及的是与企业资源合理配 置有关的经济决策。 四、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方法是边际分析法。
五、 管理经济学章节安排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管理经济学简介) 市场供求与运行机制 需求弹性分析 生产决策分析 成本利润分析 市场结构和企业经营决策 价格决策分析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政府和企业
利润的概念(4):例2

例2 斯密是名整天很忙的人,也是手 艺很高的裁缝。几年前,他以每码5 美元买了一块布料。现在由于涨价, 把这块布料卖回给商店为每码15美元。 斯密打算用这块布料做衣服,卖给他 的朋友。他估计每件衣服需用4码布 料和4个工时,估计每个工时的价值 为10美元。如果每件衣服能卖90美元, 问:斯密通过制作和销售衣服能否赚 得经济利润?
利润的概念(3):例1
例1 一个已 经获得MBA学 位的人,打算 投资20万元开 个零售店,并 自己管理。预 期损益表如下: 问:此投资是 否合算


销售收入 90000 减:货物成本 40000 毛利 50000 减: 广告 10000 折旧 10000 水、电、气 3000 财产税 2000 杂费 5000 净会计利润 20000
例2之解答
例2 之解答: 每件衣服的会计利 润:
收入
减:材料费 (4*5$) 会计利润
90 20
70
每件衣服的经济利润: – 收入 90 – 减:材料费 60 (4· 15$) 工时费 40 – 经济利润 -10 结论:斯密不应做衣服。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C)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D、人们靠收入生活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D)A、怎样生产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B)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B)A、选择会导致短缺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5.下列问题(C)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B)A、通货膨胀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7.下列各项中(C)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失业B、通货膨胀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8.下列命题中(C)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000美元9.下列(B)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B)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11.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C)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C、混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D、自给自足制度二、判断正误1.只有落后国家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和供给的短缺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是改变竞争的形式
3、研究对象:选择行为
• ⑴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行为的科学。 • 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大炮和黄油的例子 • ②如何生产?用何种生产方法,资本密集型还
是劳动密集型? • ③产品如何分配?生产的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
间进行分配?
• 问题:选择的代价是什么?
• ⑵机会成本
• ①机会成本的产生: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放弃就意味着 某种损失。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特征:
①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负;
②曲线形状向外凸出(凹向原点);
③随着技术变化,生产可能性曲线会移动
4、经济研究的目的——资源的有效配置
基于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源用途的多样性,需要人们 做出选择(choice).大多数社会的资源是通过千百万 家庭和企业的共同行动来配置。
⑴:资源配置——选择点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关系 ⑵:经济体制: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
自然经济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
5、理论研究的前提假设
⑴资源稀缺
⑵“经济人”假设
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而所谓 “经济人”假设在一般人看来是这样:人是自利的,其 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
“经济人”假设源于亚当.斯密的思想。亚当.斯密认为, 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 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并认为,在自由经 济制度中,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体现人类利己主义本性的 个人 。
5、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⑴均衡价格理论。价格如何决定,价格又如何调节经济, 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⑵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财富用于购买 商品实现效用最大化。
⑶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生产理论、 成本收益的成本理论。 ⑷分配理论。研究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
⑸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最优化的 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实现。
2、基本假设:资源稀缺(Scarcity)
稀缺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 是指相对于一个社会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 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 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物品 及企业家精神和才能
问题: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稀缺?
• 经济学——经济行为——人——欲望——稀缺 • A:欲望——马斯洛“人的五种需求层次” • 生理需要——吃饱穿暖 • 安全需要——未来生活有保障,不会受伤、失业等 • 社会需要——情感的需要、归属感等 • 地位需要——被承认的需要,名誉、地位 • 自我实现的需要——理想 【注】欲望永远不可能完全满足,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 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 的人。-------萨缪尔森《经济学》
3
•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对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 源利用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配置稀 缺资源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 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 用。
• 关键词:稀缺、选择、有效配置资源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 1、相互补充的,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不光要解 决资源的配置问题,也要解决资源的利用问题。 微观和宏观各研究了一些问题。
• ②机会成本的定义: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 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的最大收益就是这种产 品生产上的机会成本。
• ⑶选择不是无限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 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 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图中A点C点都是在现有生产要素和既定技术条 件下生产产量的可能组合,B点表示生产能力没 有得到有效利用,生产是无效率的,D点表示的 生产组合在现有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的总和和平均量。
• 5、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 ⑴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出发,
分析国民收入及其变动规律 • ⑵ 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学把失业和通货膨
胀结合起来,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⑶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是经济的短期
波动,经济增长是经济的长期趋势。这些理论分析短 期波动的和长期增长的。 • ⑷ 开放经济理论,研究一国的经济是如何受其他国家 的影响的,开放经济下一国经济的调节问题。 • ⑸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理论依据,政 策工具及结果。
⑹微观经济政策。国家对价格、消费、生产的调节以及 国家对收入的调节等政策,是国家对价格机制的补充。
(二)宏观经济学
• 1、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经济的运行方式和 规律,从总体上分析经济问题。
•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有两类:个量
• 圣雄甘地: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 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
• 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 B:可察觉到的欲望的产生——稀缺
• 为什么稀缺?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包括时间(生 命)
• 稀缺的表象如何? • (A)为获得稀缺资源而付出代价:在市场经济
中以价格表示 • (B)进行选择——机会成本 • (C)引发竞争——竞争无处不在,市场经济的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第一章 经济学 的对象与方法
浙江财经学院经贸学院
1
内容提要
一、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
一、经济学(Economics)的定义 1、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 的学问”-------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两个不同的经济学分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不同。 (一)微观经济学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包括居民、厂商。研究 他们的最大化问题,居民是效用最大化,厂商是利润最 大化。 2、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在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 选择中,就解决了资源配置的问题。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一 只“看不见的手”,单个经济主体的选择依据的标准就 是价格信号。(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不同的)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个量分析是研究经济的单项 数值如何决定、和影响。商品的价格、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