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近代史
泉州历史文化

走进泉州的历史和文化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历史文化悠久,构成其人口的主体为古老的中原河洛人,河洛语之一闽南语为泉州的主体语言。
西晋年间,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泉州晋江、洛阳江两岸,今泉州自此兴起。
迄今泉州每个家族的姓氏均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
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马克·波罗认为只有亚历山大港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甚至比亚历山大港更加宏伟。
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
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
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
五代太守留从效为发展泉州奠定伟大功绩;明代时期,泉州著名的古代思想家李贽为延续和创新汉文明矢志不渝;明后时期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保全汉文明和抵御外侮南征北战。
泉州还是多名杰出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非常著名的有:菲律宾国父荷西·黎萨,印尼前总统瓦希德。
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
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
其中儒商文化在泉州经济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推动泉州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加上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使得泉州经济不断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福建省的经济巨头。
儒商精神这一概念是指一种援儒入商所形成的独特的商业人格和行为规范,所谓儒商也就是指作为商人而要有儒的精神、儒的气度、儒的道德规范,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为准则去从商、经商,在商业行为中渗透儒家所倡导和躬行的"仁、义、礼、智、信"。
海丝古城泉州简介

海丝古城泉州简介海丝古城泉州,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是世界上唯一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曾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泉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它是闽越文化的发源地。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泉州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东地区进行贸易的重要枢纽。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泉州都是中国最繁荣的港口城市之一。
海丝古城泉州的建筑、文化、风俗等方面都受到了海上贸易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海丝古城泉州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泉州古城墙。
泉州古城墙始建于14世纪,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城墙周长约为6公里,高约为10米,上有城楼、角楼和箭楼等防御设施。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壮丽景色,并且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除了古城墙,海丝古城泉州还有许多古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开元寺、清源山庙宇群和西洋楼群。
开元寺是泉州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建于公元686年,是福建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
清源山庙宇群包括清源寺、惠安土楼等,是泉州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庙宇群。
而西洋楼群则是泉州市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建筑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泉州富商为展示财富和追求现代化而兴建的,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建筑物。
海丝古城泉州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
例如,泉州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泉州的传统小吃也非常丰富多样,有鱼丸、肉粽、海蛎煎等美食,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泉州的浓厚文化氛围。
海丝古城泉州不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城市。
如今,泉州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但它始终保留着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辉煌。
泉州历史文化简介

泉州历史文化简介我国在历史上有三个泉州:一个在河北通县,《汉书・地理志》说汉代置雍奴、泉州二县。
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泉州入雍奴,这个北方的泉州就被历史遗忘了。
一个是今福建福州,《隋书》载:“陈置闽州,仍废,后又置丰州。
平陈,改曰泉州。
”及后改名福州。
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故乡泉州。
《福建通志》说,“唐景云二年(711年)以武荣州为泉州,州治今泉州也。
”从此今泉州地域就在闽南确定下来。
但当时武荣州的州治设在今南安县丰州镇,唐开元六年(718年)才移到清源紫帽之间、晋江北岸的今泉州的地址,所以泉州古城已有1266年的历史。
随着唐代以后闽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泉州的辖区屡有变化。
唐代北起莆田,南至龙溪,几乎包括闽中和闽南。
不久和漳州分治,北宋初又与兴化分治,据《岛夷志略》载,澎湖“地隶泉州晋江,至元间立巡检司”,所以宋元以后台湾又属于泉州辖区,泉州管了晋、南、惠、同、安、永、德七县。
清康熙间升台湾为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出永春、德化置永春州,所辖只余五县,而同安县还包括今厦门市和金门县。
辛亥革命后厦门从同安分治,地位上升,但历史上仍和泉州关系很大。
我今天所讲的泉州,并不仅指今泉州市境,而是指古泉州,也即是约等于今晋江地区(按:1985年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的辖地的古泉州。
从千年来泉州的迁治和城市建设来看,州治呈现出由西而东,由北而南, 向海发展的特点。
北宋谢履有诗:“州南有海浩无穷”,海是泉州的生命线。
从物产来看,泉州虽山海并论,但有个主次,主是海。
历史上泉州曾是国际上最大的商港之一,今天依然是我国重要侨乡,离开海就谈不上这些特点了。
为叙述方便,我试解释几个泉州的别名来说明泉州的自然概况与历史沿革。
温陵,这是一个形象概括泉州地形气候的地名:《晋江县志》说:“地处高阜,其气独温。
”《南安县志》说:“泉州气候燠多寒少,故古有温陵之称。
”唐诗人韩偓称泉州气候,“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泉州的历史故事(一)

泉州的历史故事(一)泉州的历史泉州的起源•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
•早在唐朝时期,泉州已成为繁荣的港口城市。
泉州的繁华时期•南宋时期,泉州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火器、丝绸、瓷器等商品在泉州进行海上贸易。
泉州的文化交流•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吸引了很多外来文化的融合。
•泉州人民接触到来自印度、阿拉伯、东南亚等地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泉州文化。
泉州的建筑风格•泉州的建筑风格独特,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和古迹。
•海外交往使得泉州的建筑风格融合着西方和东方的元素。
泉州的名人之一:郑和•郑和是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出生在泉州。
•郑和七次下西洋,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辉煌。
泉州的文化遗产•泉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清源山石刻、开元寺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泉州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过往。
泉州的现代发展•泉州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
•泉州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它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城市。
泉州的旅游资源•泉州的独特历史和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可以参观古城区、文化遗迹等景点,感受泉州的魅力。
以上是关于泉州历史的简要介绍,通过泉州的起源、繁华时期、文化交流、建筑风格、名人、文化遗产、现代发展和旅游资源等方面,展示了泉州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泉州的历史泉州的起源•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
•早在唐朝时期,泉州已成为繁荣的港口城市。
泉州的繁华时期•南宋时期,泉州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火器、丝绸、瓷器等商品在泉州进行海上贸易。
泉州的文化交流•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吸引了很多外来文化的融合。
•泉州人民接触到来自印度、阿拉伯、东南亚等地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泉州文化。
泉州的建筑风格•泉州的建筑风格独特,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和古迹。
•海外交往使得泉州的建筑风格融合着西方和东方的元素。
•如清源山石刻和开元寺的建筑,展示了泉州古代建筑的魅力。
泉州的名人之一:郑和•郑和是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出生在泉州。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1624年11月10日-1662年6月23日),字子行,号忠勇,福建泉
州人,明末清初抗清民主革命家、军事家。
郑成功是明朝遗民郑芝龙之子,母亲是日本女子。
郑成功在明朝灭亡后,率领明朝遗民在东南亚海域抗清复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抗清民主革命家。
郑成功的一生是传奇的。
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在海上打拼,学习了水师战术和海
上作战技巧。
在郑芝龙去世后,郑成功接过父亲的重任,成为明朝遗民的领袖。
他率领明军在东南亚海域进行了长期的抗清斗争,先后攻占了台湾、厦门等地,最终成为清朝的头号大敌。
郑成功的抗清斗争不仅是军事上的斗争,更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
他积极宣
扬“复明”、“驱虏”、“扶明复国”的口号,号召明朝遗民和海外华侨加入抗清行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清力量。
在他的领导下,明军不断壮大,对清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然而,郑成功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面临着来自清朝的强大压力,同时
还要应对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他的抗清斗争历经坎坷,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最终,他在台湾去世,未能见到明朝的复兴。
郑成功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他坚定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斗志,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无限忠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总的来说,郑成功是一位杰出的抗清民主革命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
奇色彩,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我们应该铭记他的功绩,学习他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泉州古城调研报告

泉州古城调研报告泉州古城调研报告一、引言泉州古城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泉州古城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以及旅游资源,并收集关于古城保护和利用的相关信息。
二、历史沿革泉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战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
唐代时期,泉州古城成为东南亚贸易的重要港口,并发展出独特的海外贸易文化。
宋代时,古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文化繁荣,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推动。
明代以后,泉州古城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建筑。
三、文化底蕴泉州古城是一座融合了多种文化的城市,在宗教、建筑、民俗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首先,泉州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清真寺,如姑嫂塔清真寺、陈塘清真寺等,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的重要中心之一。
其次,古城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宋代古街区、元代古汇庙、明代古楼阁等,展示了泉州古城的历史变迁。
此外,泉州古城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传统的婚俗、节日庆祝等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四、旅游资源泉州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泉州古城内散布着众多历史建筑和遗迹,如开元寺、开福寺、泉州东西溪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另外,泉州还以其美食闻名,古城内的小吃街和夜市提供了海鲜、糕点等各种美食供游客品尝。
此外,泉州的民俗表演也是旅游者的亮点,如闽南婚俗表演、泉州海丝歌舞等,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了泉州古城的特色文化。
五、古城保护和利用在保护和利用古城方面,泉州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泉州古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了重要历史建筑和遗迹。
其次,泉州古城的城市规划也很注重保护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
另外,泉州还积极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开设了众多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旅游资源。
六、结论泉州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沿革、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古城保护和利用方面,泉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泉州古城详细讲解

泉州古城详细讲解泉州古城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城市。
泉州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泉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古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与世界各地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泉州古城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商业繁荣的中心。
古城内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包括寺庙、府邸、宅院等,展现了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
泉州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融合了汉族、回族、闽南等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清代的开元寺和晋代的东峰塔。
开元寺是泉州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寺内有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古代工艺和艺术水平。
东峰塔是泉州的地标之一,高达44米,是中国现存最高的砖塔。
登上塔顶,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美景。
除了寺庙和塔楼,泉州古城还有许多精美的宅院和府邸。
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代的安海文庙和开元书院。
安海文庙是泉州最大的文庙,是供奉文学圣人孔子的场所。
文庙内有着许多古代文人的雕像和碑刻,展示了泉州古代文化的繁荣。
开元书院是泉州最早的一所书院,也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书院内有着许多古代文人的书画作品和文化遗产,是研究泉州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泉州古城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古城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风景如画。
古城内的街巷错综复杂,犹如迷宫一般。
其中最有名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泉州的元宝巷。
元宝巷是一条狭窄而古老的街道,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步行其中,仿佛穿越回古代的泉州。
泉州古城的游客络绎不绝,各种文化活动也层出不穷。
每年的泉州国际马拉松就是其中之一,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跑步爱好者。
此外,泉州古城还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庙会,如元宵节花灯展览和南方庙会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泉州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城市。
它的丰富历史遗迹和独特建筑风格,使其成为众多游客和历史爱好者的首选目的地。
泉州地名典故

泉州地名典故
摘要:
1.泉州地名的由来
2.泉州地名的文化内涵
3.泉州地名的历史变迁
4.泉州地名的现实意义
正文:
泉州,这座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古老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的地名也如同其他城市一样,既有来源,也有文化内涵,同时还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并在现实中发挥着一定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泉州地名的由来。
泉州,古称闽州,据说是因为泉州境内的闽江而得名。
后来,因为泉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逐渐发展成为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名也由闽州改为泉州。
其次,泉州地名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对外开放城市,其地名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泉州”的“泉”字,就取自泉州境内的泉山,寓意着泉水涌流,充满生机和活力。
再来看看泉州地名的历史变迁。
从闽州到泉州,再到现代的泉州市,泉州地名的变迁,反映出泉州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泉州的发展和壮大。
最后,泉州地名在现实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泉州人的精神寄托,是他们的根和源,是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记住的家乡。
同时,泉州地名也是泉州市的文化名片,它代表着泉州的历史和文化,吸引着更多的人来泉州旅
游、学习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近代史
1840年前后--------泉州军民进行禁烟抗英斗争。
1853年-1857年--------泉州爆发林俊、邱二娘、小刀会反清起义。
1911年11月-------辛亥革命,泉属各县推翻清朝统治。
1913年-1916年-------泉州各县响应反袁运动。
1919年5-6月-----------泉州学生、市民多次示威游行,响应"五四"运动和福州学生的反日运动。
1926年11月-----------东路北伐军进入泉州。
1927年1月-----------中共泉州特别支部成立。
1927年4月----------国民党泉州当局进行"清党"。
1929年8月----------朱德率领红军第二、三纵队进驻永春福鼎村。
1934年-1935年--------南安永德游击根据地和晋安游击队先后建立。
1938年3月---------国民党当局制造"泉州事件"。
1940年4月---------中共泉州地方组织领导泉州"抢米"斗争。
1940年7月---------日寇侵犯永宁,崇武。
1947年5月---------中共泉州地方组织领导游击队攻打安海,南安永、晋南同游击根据地。
泉州学生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948年6月28日---------中共泉州地方组织领导泉州劫狱斗争。
1949年8月31日---------泉州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