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

合集下载

《EXCEL中的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方案

《EXCEL中的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方案

《EXCEL中的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名称:《EXCEL中的公式与函数》适用年级:高中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EXCEL中常用的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教学内容:1.公式的基本概念a.讲解公式的定义和用途b.介绍EXCEL中的输入规则和操作技巧2.常用的数学公式和函数a.介绍基本的数学运算公式,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b.介绍常用的数学函数,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3.逻辑和条件公式a.介绍逻辑和条件公式的作用和使用场景b.讲解常用的逻辑函数,如IF函数、AND函数、OR函数等4.文本函数a.介绍文本函数的作用和使用场景b.讲解常用的文本函数,如LEFT函数、RIGHT函数、MID函数等5.日期和时间函数a.介绍日期和时间函数的作用和使用场景b.讲解常用的日期和时间函数,如NOW函数、TODAY函数、YEAR函数等教学过程:1.概念讲解(15分钟)a.通过案例引入,讲解EXCEL中公式的概念和用途b.介绍EXCEL中的输入规则和操作技巧2.数学公式和函数的使用(30分钟)a.讲解基本的数学运算公式,并通过案例演示b.介绍常用的数学函数,并通过案例演示3.逻辑和条件公式的使用(30分钟)a.介绍逻辑和条件公式的作用和使用场景b.讲解常用的逻辑函数,并通过案例演示4.文本函数的使用(30分钟)a.介绍文本函数的作用和使用场景b.讲解常用的文本函数,并通过案例演示5.日期和时间函数的使用(30分钟)a.介绍日期和时间函数的作用和使用场景b.讲解常用的日期和时间函数,并通过案例演示6.综合应用(15分钟)a.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实际问题并解决b.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应用公式和函数解决问题,并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学手段:1.讲述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2.示范法: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公式和函数的实际应用场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Excel公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Excel中常见运算符的使用。

3. 学会在Excel中输入和编辑公式。

4. 熟练运用Excel常用函数进行数据处理。

5. 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Excel公式与函数问题。

二、教学内容1. Excel公式的概念与作用1.1 公式的基本构成1.2 公式的作用和应用场景2. Excel运算符的使用2.1 算术运算符2.2 比较运算符2.3 文本运算符2.4 引用运算符3. 输入和编辑公式3.1 输入公式的方法3.2 编辑公式的方法3.3 单元格引用的方式4. Excel常用函数4.1 SUM函数(求和)4.2 AVERAGE函数(平均值)4.3 COUNT函数(计数)4.4 MAX函数和MIN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4.5 VLOOKUP函数和HLOOKUP函数(查找)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5.1 销售数据统计分析5.2 员工工资计算5.3 考试成绩排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Excel公式的基本概念、运算符的使用和常用函数的功能。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输入和编辑公式、使用常用函数的过程。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应用案例。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四、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Excel操作过程。

2.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3. Excel软件:用于实践操作。

4. 练习数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Excel公式与函数的兴趣。

2. 讲解:介绍Excel公式的基本概念、运算符的使用和常用函数的功能。

3. 演示:操作演示输入和编辑公式、使用常用函数的过程。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应用案例。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7. 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时红玲课题:《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2004版教材的第四章第3节中的内容课型:新讲授班级:职高一年级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概念,深刻理解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含义。

技能目标: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公式的使用常用函数的使用EXCEL中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教学难点: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正确区分与引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驱动下的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在探究、发现、总结的过程中将难点逐步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上次课学生学习了EXCEL的基本操作,对EXCEL数据输入、数据清单、单元格地址等概念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并掌握了其相关操作要领,为今天公式与函数的讲解与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还希望了解更多的EXCEL知识,求知欲望浓厚,为今天展开教学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板书设计: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一、公式形式:=表达式运算符:+、-、*、/等优先级:等同于数学,()最高相对地址(默认):随公式复制的单元格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单元格地址~引用:要改变用相对地址绝对地址:不随公式复制单元格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固定不变的单元格地址~引用:固定不变用绝对地址二、函数格式:函数名(参数)SUM(求和)A VERAGE(求均值)常用函数介绍:MAX(求最大值)MIN(求最小值)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一人一机按用户名登录到多媒体教学系统。

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应用-教案

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应用-教案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孔春丽教学内容:1、单元格引用2、输入和编辑公式3、插入和使用常用函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大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公式的使用2、excel中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3、常用函数的使用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设问法2、自学法、图示说明法、探究法、演示讲解法3、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2分钟)(讲解法)导入:excel的主要功能,制作表格,运算和分析数据,可以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单元格的格式、单元格地址等概念,这一节将一起来完成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新课程: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二、新课教学(总计38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1、单元格的引用(12分钟)在公式中使用单元格引用的作用是引用一个单元格或一组单元格的内容,这样可以使用工作表不同部分的数据进行所期望的计算。

在Excel 2003中,可以使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及混合引用来表示单元格的位置。

所以,在创建的公式中必须正确使用单元格的引用的类型。

(1)单元格的相对引用(5分钟)下面以计算2门学科的总成绩为例。

如下图所示,将D2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A2+B2+C2”,回车后D2单元格将得到图示的结果。

根据例子,让同学自主完成“任务一”——<学生成绩统计表>中的“总分”及“平均分”的计算,最后教师做点评总结。

(2)单元格的绝对引用(5分钟)在学习绝对引用前,先让学生自主练习“任务二”——<某产品不良率抽样检测>的百不良率计算。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

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篇一:EXCEL公式与函数教案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学互动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EXCEL中公式的输入方法与格式。

2、记忆EXCEL中常用的函数,并能熟练使用这些函数进行计算。

一、知识准备1、EXCEL中数据的输入技巧,特别是数据智能填充的使用2、EXCEL中单元格地址编号的规定二、学中悟1、对照下面的表格来填充(1)D5单元格中的内容为(2)计算“王芳”的总分公式为(3)计算她平均分的公式为(4)思考其他人的成绩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得到?(5)若要利用函数来计算“王芳”的总分和平均成绩,那么所用到的函数分别为、。

计算总分的公式变为;计算平均分的公式为。

思考:比较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特点,思考EXCEL中提供的函数对我们计算有什么好处,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反思研究三、学后练1、下面的表格是圆的参数,根据已经提供的参数利用公式计算出未知参数1) 基础练习(1)半径为3.5的圆的直径的计算公式为(2)半径为3.5的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为2) 提高训练(1)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计算出下面两个圆的直径?若不能说明原因,并提出如何修改公式后才能利用公式复制来计算其他圆的直径?(2)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计算出下面两个圆的面积?若不能说明原因,并提出如何修改公式后才能利用公式复制来计算其他圆的面积?2、根据下面的表格,在B5单元格中利用RIGHT函数去B4单元格中字符串的`右3位。

利用INT函数求出门牌号为1的电费的整数值,结果置于C5单元格中。

思考实践提高:根据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得到了那些提示?并且将上面的公式与函数进行上机实实践。

四、作业布置(1)上机完成成绩统计表中总分和平均分的计算;(2)上机完成圆的直径和面积的计算(3)练习册篇二:EXCEL公式函数计算教学设计《中国奖牌汇总表》教学案例【教材分析】利用编辑公式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分析,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一年级下册中《第六章数字奥运尽显风采》第二节内容。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Excel公式与函数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Excel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2 教学内容公式与函数的定义公式与函数的作用公式与函数的分类公式与函数的输入与编辑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公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1.4 教学步骤引入公式与函数的概念。

讲解公式与函数的作用。

讲解公式与函数的分类。

演示公式与函数的输入与编辑。

1.5 练习与思考让学生练习输入和编辑一个简单的公式与函数。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公式与函数。

第二章:常用数学函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常用的数学函数。

2.2 教学内容常用数学函数的名称与功能常用数学函数的参数与用法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常用数学函数的名称、功能、参数与用法。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常用数学函数的使用。

2.4 教学步骤讲解常用数学函数的名称与功能。

讲解常用数学函数的参数与用法。

演示常用数学函数的使用。

2.5 练习与思考让学生练习使用常用数学函数。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常用数学函数。

第三章:常用统计函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常用的统计函数。

3.2 教学内容常用统计函数的名称与功能常用统计函数的参数与用法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常用统计函数的名称、功能、参数与用法。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常用统计函数的使用。

3.4 教学步骤讲解常用统计函数的名称与功能。

讲解常用统计函数的参数与用法。

演示常用统计函数的使用。

3.5 练习与思考让学生练习使用常用统计函数。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常用统计函数。

第四章:常用财务函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Excel中常用的财务函数。

4.2 教学内容常用财务函数的名称与功能常用财务函数的参数与用法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常用财务函数的名称、功能、参数与用法。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说课稿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说课稿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从教材的结构上看,本节课的内容一是公式,二是函数,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贯穿其中,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前面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又是前面内容的完善和深层次发展,环环紧扣。

从地位上看,它是国家一级考试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与EXCEL前面所讲的单元格地址紧密联系,又是它的延续;另一方面,对于整个EXCEL的数据处理而言,它又是一个基础。

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运算都可以通过EXCEL的公式和函数来解决,实用性很强。

(二)教学目标由于本节课内容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依据教材分析和大纲要求,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大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公式的使用2.EXCEL中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3.常用函数的使用根据本节课的重点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于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理解与引用有一定难度,容易出错,而且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公式与函数的正确运算,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概念与引用二、说教法为了达到本节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现创新教育所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法上以任务作为驱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即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设问法——在公式等知识点的讲解时,安排不同的任务,增强感性认识,并以问题贯穿始终,激发学习兴趣。

《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Excel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常用Excel函数的用法和应用场景。

3. 掌握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Excel公式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常用Excel函数的介绍和应用示例。

3. 实际案例演练,加深学生对Excel公式和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教师出示一个包含大量数据的Excel表格,并简单介绍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作用)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Excel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Excel公式和函数是Excel中非常常用的功能,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计算和操作。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Excel公式和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Step 2:Excel公式的概念和用法(教师给出Excel公式的定义,并进行相关示例演示)教师:Excel公式是用于进行数学、逻辑和文本等各种运算的表达式,它们通常以等号(=)开头。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Excel公式来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如加减乘除。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Excel公式示例:1)加法示例:=A1+B12)减法示例:=A1-B13)乘法示例:=A1*B14)除法示例:=A1/B1通过Excel公式,我们可以快速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和运算。

Step 3:常用Excel函数的介绍和应用示例(教师介绍常用的Excel函数,并给出具体应用示例)教师:除了使用Excel公式,我们还可以使用Excel函数来进行更复杂的计算和运算。

Excel函数是预先定义好的一些公式,通过这些函数,我们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Excel函数示例:1)SUM函数:用于求和,示例:=SUM(A1:A10)2)AVERAGE函数:用于求平均值,示例:=AVERAGE(A1:A10)3)MAX函数:用于求最大值,示例:=MAX(A1:A10)4)MIN函数:用于求最小值,示例:=MIN(A1:A10)5)IF函数:用于条件判断,示例:=IF(A1>0,"正数","负数")通过这些函数,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教案
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时红玲
课题:
《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2004版教材的
第四章第3节中的内容
课型:新讲授
班级:职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概念,深刻理解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含义。

技能目标:
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公式的使用
常用函数的使用
EXCEL中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
教学难点:
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正确区分与引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问题驱动下的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在探究、发现、总结的过程中将难点逐步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上次课学生学习了EXCEL的基本操作,对EXCEL数据输入、数据清单、单元格地址等概念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并掌握了其相关操作要领,为今天公式与函数的讲解与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还希望了解更多的EXCEL知识,求知欲望浓厚,为今天展开教学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板书设计: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一、公式
形式:=表达式
运算符:+、-、*、/等
优先级:等同于数学,()最高
相对地址(默认):随公式复制的单元格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单元格地址~引用:要改变用相对地址
绝对地址:不随公式复制单元格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固定不变的单元格地址~引用:固定不变用绝对地址
二、函数
格式:函数名(参数)
SUM(求和)
A VERAGE(求均值)
常用函数介绍:MAX(求最大值)
MIN(求最小值)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一人一机按用户名登录到多媒体教学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