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717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精练精析 岳麓版
初一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原 因
目 的
评 价
意 义
① ②
自主探究:
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 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戚 继 光
台州九捷
福建、广东
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尚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以天 下安 危为 己任 的雄 心壮 志
淡 泊 名 利 等
评价:
抗倭斗争 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次反抗外 来民族侵略并 取得胜利的斗 争,戚继光是 中华民族历史 上杰出的名族 英雄。
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
戚 继 光 抗 倭
戚继光故里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阁)
原① 因
②
危 害
胜利 ① 原因
②
评 价
三、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1999年12 月20日中 国政府对 澳门恢复 行使主权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 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交 明 朝 的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 对 外 关 系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项目 条件
郑和下西洋 _____,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明朝前期
目的 时间、次数 规模和出发 地 到达地点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____派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 ___年至___年,共航海__次。 1405 1433 七 每次有2.7万-2.8万多人,船只200多艘,从江苏__ 刘家港 ____出发。 三十 到过亚非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今天的_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_____和______。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意义或作用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_____________,加 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强了______________。 评价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案新人教版(1)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盛况(邮票),比较中外远洋航行的不同作用。
综合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评价人物: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归纳综合,使学生认识到戚继光是我国古代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爱国主义:使学生通过了解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以及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点: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易错易漏易混点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教学过程课前检测为何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他是第一位葬在北京的明朝皇帝,那时明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导入新课这就为当时进行远洋航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出现了杰出的航海家郑和。
检查预习介绍一下郑和讲授新课郑和下西洋学生阅读84-87页“导入框”以及本目课文、插图、地图、资料等,在教师启发下,作读书标注并思考回答:1.这里说的“西洋”指哪些地方?(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同桌学生合作,一个翻到新学案63页,另一个翻到课本85页,对照回答:2.郑和下西洋从哪里出发?(刘家港)3.他们沿途经过的国家或地区,今天各叫什么名称?(占城——越南;爪哇等——印度尼西亚;满剌加——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榜葛拉——孟加拉印度;古里——印度;天方——沙特阿拉伯;木骨都束)4.完成88页“练一练”: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5.学生观察彩图23《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结合课本86页插图和资料,回答: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在航海事业的发展史上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七年级历史下: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学案鲁教版

初一历史导学案课题:X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某某:班级:课型:新授审核:授课时间:一.明确目标1.X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出发地、所达地区和意义“倭寇”的含义,掌握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
学习重点:X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时空概念的掌握二.前置自学。
下西洋目的是为了加强;1405年从出发到年,先后次下西洋,最远到达沿岸和。
所带物品最受当地人喜爱的是和。
X和远航,促进了,加强了。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文是谁的名句:;其中的“海波”是指。
3.1553年,殖民者以租借名义,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4.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是;明朝抗倭的民族英雄是。
三.问题探究1.“及观X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矣”。
回答:(1)“X君”是谁?(2)其主要事迹是什么?(3)其事迹有何影响?2.(1)什么是“倭寇”?(2)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3)你应如何向他学习?四. 达标检测:1.X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因为:A.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B.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富强国家2.X和下西洋时的皇帝是:3.在某某九战九捷,大败倭寇的明朝将领是:4.X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马来西亚B.南洋群岛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5.为中外交往作出贡献的中外历史人物有:①玄奘②鉴真③X和④班超⑤马可•波罗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6.下列属于民族英雄的是:①文天祥②戚继光③岳飞④X和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④D. ②7.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C.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8.X和船队到达各国,最受当地人喜爱的物品是:9.X和下西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提高了明朝在海外的声誉B.促进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10.X和下西洋是从我国哪个港口起航的:‘“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学有所得:。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学案

初一历史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学习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经过、意义等,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重点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一)、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1.条件:明朝前期,国家强盛。
2.目的:为了加强同_________的联系。
3.概况:(1)时间:_____—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2)出发地:。
(也就是元朝海运的起点。
)(3)交流:①___________最受当地人的喜爱,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
②许多国家的___________随船队前来中国访问。
(4)到达地区:到过_________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 _____。
4.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_________,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_________。
5.地位: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
6.一句话评价郑和: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_____ __。
(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是我国第一位民族英雄)1.倭寇:元末明初,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_________、和。
2.背景: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3.概况:(1)戚继光组建“_______”。
(岳飞组件“岳家军”)(2)在_____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
(3)进入福建、广东,平息了那里的倭患。
4.意义: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
5.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我国的_________。
(三)、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_____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了在我国_________的居住权。
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为什么说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①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②规模大,每次出海都有200多艘船③人数多,每次出海约2.7万--2.8万人④设备先进,有航海图、罗盘针等;⑤次数多,1405--1433年7次下西洋⑥到达范围广,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⑦时间早,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精选】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及历史意义;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会评价戚继光。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1、郑和下西洋(1)背景(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国力,成为当时世界上的。
(2)明成祖称帝后,派率领船队出使。
(3)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________和,“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4)概况:从____ __年到年,________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
船队从出发,先后到达和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和沿岸,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5)地位: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6)意义:增进了中国同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____________和奸商。
(2)倭患: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
(3)经过:________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________九战九捷,后又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倭寇,使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读图题:图一图二(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能够实现成功远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抗倭的地点在哪里?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初中历史_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学与教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兴趣以视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航海勇士翟墨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二、预习自测论态度:独立完成预习检测题,初步了解本课基础史实。
三、自学展示展精彩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探究所得,然后推选优秀代表上台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相关的知识。
1、郑和下西洋--结合地图和材料分析,生生互动。
2、戚继光抗倭---问题探究,视频拓展。
3、葡萄牙占据澳门---《七子之歌》再看今朝四、合作探究拓思维活动:编辑《明朝那些事》之郑和传、戚继光传1.独立完成入选调查表1和表2入选调查表1姓名朝代身份主要事迹影响入选调查表2姓名朝代身份主要事迹影响激发探究欲望课前学生已分工,成果展示,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再点播释疑充分运用小组合作,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引导探究关注提取关键信息,高度概括主要事迹。
关注郑和、戚继光代表明朝的对外交往和冲突《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明朝前期的历史,知道了明成祖的一些活动,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初一学生对历史视频很感兴趣,采用视频直观学习法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以课前预知,小组整合资料、展示为主,在小组合作高效性、展示形式新颖性上,需要老师重点引导。
本课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效果分析历史赋予我们的不单单是一个个历史故事,能够汲取古人穿越时空辐射到今天的高尚精神,才是历史课堂的灵魂。
1、情境感悟,提升生命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是本课的主要特色。
课初用视频和颁奖词导入新课,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推荐感动中国历史人物并撰写颁奖词”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成就感。
特别是背景音乐的引用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感悟认识自然生成,并对生活对生命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从而提升生命的价值。
2020年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下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同步训练

历史: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同步训练(岳麓版七年级下)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_______、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答案:东南亚2.1405~1433年,郑和先后_______次下西洋。
答案:73.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_______做工和经商,对当地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南洋4.东南亚一些国家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它们都是以_______的名字命名的。
答案:郑和5.1561年,戚继光率戚家军在浙江_______附近九战九捷,歼灭倭寇5000多人。
答案:台州6.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仁宗D.明宪宗解析: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各国。
答案:B7.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印度洋沿岸和非洲西海岸解析:郑和下西洋到了很多地方,但最远到达的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答案:C8.倭寇包括()①日本武士②日本商人③日本海盗④中国沿海奸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倭寇就是武装劫掠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各地的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等。
答案:A9.明朝时的抗倭将领有()①戚继光②岳飞③文天祥④俞大猷A.①②B.③④C.①D.①④解析:明朝时的抗倭将领有戚继光和俞大猷。
答案:D我综合我发展10.郑和下西洋曾到过亚非多少个国家和地区()A.20多个B.30多个C.40多个D.50多个解析: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到达过亚非30多个国家。
答案:B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请完成:(1)从材料中可感受到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2)简述其主要事迹。
解析:从诗中可以看出戚继光的爱国精神和献身精神。
根据所学总结他的主要事迹。
参考答案:(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戚继光是一个渴望祖国海防安定,立志报效祖国的人;材料二表现了他转战南北、驰骋疆场的爱国精神。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学习目标1.我能识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概况、影响。
2.我会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感受中国人们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巧妙记忆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1.郑和下西洋:条件:明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造船业先进。
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
概况:____________年,郑和率船队先后_______次下西洋,到过亚非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戚继光抗倭: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们把他们叫做__________。
16世纪中期,明朝政府派__________等将领组织抗倭。
后来在福建、广东和另一名抗倭名将___________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二、微笑合作轻松过关明朝抗倭名将有哪些?你认为抗倭斗争的胜利有何意义?三、展示交流,分享成果知识收藏箱四、知识小结郑和下西洋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戚继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当堂训练(必做题)1.600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航,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船队都不会迷失方向,最后均成功到达目的地。
这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 指南针的应用C.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D.天然磁石的发现2.明朝的“戚家军”与南宋的“岳家军”最相似的地方是( )A.抗击金军B.肃清倭寇C.抵抗蒙古D.作战勇敢,军纪严明3.“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目标是( )A.弘扬佛法 B 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7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一、选择题
1.南澳岛是历史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
”明朝之所以能实现
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 (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
2.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
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3.“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材料中“永乐”是下列哪位
皇帝的年号(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
4.2020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2020中国航海日主会场活动在南京举行。
在这
次活动中,请你在下面的比例尺上给大家标出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处的时间段( )
5.“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在
这首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壮行的《奔赴索马里》中,借六百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来激励将士们勇往
直前。
那么,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6.明朝中期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是来自( )
A.沙俄
B.英国
C.日本
D.荷兰
7.童谣见证历史。
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此童谣赞颂的是 (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8.右图中的“平远台”是百姓为纪念戚继光抗倭所建。
戚继光主要在下列哪些省份进行抗倭( )
A.山东、江苏、浙江
B.江苏、福建、浙江
C.山东、福建、广东
D.浙江、福建、广东
9.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
寇。
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二、非选择题
10.史海泛舟
材料一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不得照抄材料)
(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3)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故选B。
2.【解析】选B。
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阅读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可知题中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而郑和是奉明成祖之命出使西洋诸国的。
4.【解析】选B。
郑和在1405年到1433年前后七次下西洋,故选择的时间段是15世纪前半期,B符合题意。
5.【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明朝中期,日本倭寇与沿海奸商、海盗勾结,大肆烧杀抢掠,我国东南沿海民不聊生。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是“戚爷”,即戚继光,其主要功绩是抗击倭寇,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8.【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后,进入福建、广东和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9.【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说明了当地人民群众抗击倭寇的积极性非常高,显而易见,抗击倭寇,平息倭患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要求。
10.【解析】本题立足于郑和下西洋的基础知识考查。
第(1)题依据材料一从时间、次数、人数和规模方面比较得出结论。
第(2)题属于识记层面的问题,链接所学回答。
第(3)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郑和下西洋反映的是中外和平交往,戚继光抗倭反映的是抗击外来侵略。
答案:(1)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2)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3)郑和下西洋是友好和平往来,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