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修补术60例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下老年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老年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式。
【 关键词】 腹腔镜 ; g t 管裂孔疝 ; 胃底折叠术; 补片 【 中图分类号】 R 6 5 6 .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 6 7 3 - 6 5 7 5 ( 2 0 1 5 ) 0 6 - 0 8 0 6 - 0 2
D O I : 1 0 . 1 1 8 6 4 / j . i s s n . 1 6 7 3 . 2 0 1 5 . 0 6 . 2 9
谢 光军 胡 志锋
( 江苏省淮安市淮 阴医院普外科 , 淮安市 2 2 3 3 0 0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补片修补技术治疗老年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
2 0 1 2 年6 月至2 0 1 4 年1 2月我院收治的2 1 例老年食管裂孔疝腹腔镜治疗 的临床资料 。结果 2 1 例顺 利完成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 , 手术时间5 6~ 1 0 4 m i n , 平均7 8 m i n , 住院时间7 ~ 1 2 d , 平均9 . 2 d , 无并发 症 发生 。结论 腹 腔镜下无 张力 修补 具有 微 创 、 安全、 有 效 的优 点 , 是 老 年食 管 裂 孔 疝治 疗 的理 想 方
查食管下端糜 烂减轻 或消 失。钡餐 检查 胸腔 胃全部 位 于膈下腹腔 内。患者 随访 6月至 3年无 胃烧灼感 、 反流 症状 , 胃镜食管炎消失 , 钡餐食管裂孔疝无复发 。
3 讨

老年食管裂孔疝临床表 现常与伴 随的心、 肺等脏 器 疾病 ( 如心绞痛 、 胸膜炎或气胸等) 症状相似 , 难 以鉴别 , 容易被误诊 。由于进 入疝 囊位 于膈上 的 胃牵拉 膈肌 脚 的肌束可引起胸骨后深部锐痛 , 并在 同一平 面 向肩 背部 或季肋部放射 , 或疝囊 内进入胸 腔的腹腔 内器官 直接压 迫心脏 , 引起 的症状 容易 误诊 为冠 心病 、 心绞 痛。对疑 似的病例 , 在检 查 中我 们强 调常 规行 电子 胃镜检 查 , 不

食管裂孔疝修复

食管裂孔疝修复

食管裂孔疝修复
【正常解剖】
食管穿过膈肌到达胃。

【手术适应症】
当腹腔和胸腔之间的肌肉(膈肌)的裂缝太大时,一部分胃滑到胸腔。

这样,当胃酸从胃返流到食管时就会导致烧心(胃-食管返流:GER)。

食管裂孔疝修复就是采用外科手术将胃组织经膈肌进入胸腔的膨出部分(裂孔疝)复位。

食管裂孔疝修复术适用于以下几类病人:
*严重的烧心感觉
*由于胃液返流导致严重的食管炎症
*膈肌裂缝狭窄(食管狭窄)
*由于经常吸入胃液导致的慢性肺炎
【手术切口】
当病人全身麻醉,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在腹部作一切口。

【手术过程】
将胃和食管下段放回到腹腔(复位),收紧膈肌裂孔并在该处与胃缝合以防返流。

将胃的上部(胃底)折起包在食管周围也可减少返流。

【手术预后】
病人术后须住院3-10天。

手术中经鼻、喉到胃放置一条插管(鼻胃管),并留置几天。

建议少量多餐饮食。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观察
牵 开器 抬举 左肝 叶 , 暴露贲 门, 将 疝 内容 物还 纳 , 直 到
食管 裂孔 疝修 补术 治疗 I 型 合并反 流性 食管 炎 和
胃、 食 管结 合部 及远 端食 管被 拖 回腹腔 , 判 定食 管裂 孔
的大 小 、 疝 内容 物 及 疝人 纵 膈 的途 径 。超 声 刀 于 肝 左 外 叶脏 面肝 胃韧带 无 血 管 区 开窗 , 分 离 食 管 前 面 的 腹 膜, 充 分 游离 食 管 的 侧 壁 及 后 壁 , 确 定 左 右 膈 脚 臂 位 置, 仔 细 剥 离 疝 囊 。用 纱 布 条 牵 拉 食 管 , 显 露 食 管 裂
显 。其 中 2 4例 患 者 接 受 了 N i s s e n全 3 6 0 。 胃底 折 叠
术, 2 0例 接 受 T o u p e t 2 7 0 。 胃底 折 叠 术 , 2 1例 采 用 D o r 前 1 8 0 。 胃底 折叠 术 。入 院后 所 有 患者 接 受 常规 检 查 , 术 前均 行 胃镜 、 上消化 道 造 影 以及 C T检 查 明确 诊 断 ,
小创面、 大视 野 的优势 , 并 能进 行上 腹和 下腹 的 同时操
孔, 用不 可 吸收性 缝 合线 缝 合 膈 肌脚 3~ 4针 , 缩 小 扩
型, I V型为巨大食管裂孔疝。本组 I 型3 8例 , I I 型7 例, I I I 型1 1例 , V 型 9例 。
1 . 3 手术 气 管插 管 全身麻 醉 。患者 取 截石位 , 建 立 气腹 , 于脐上 、 剑 突下 和左侧 锁 骨 中线与肋 缘 交汇处 下 方置 1 0 m m T r o c a r , 右 侧锁 骨 中线 与右侧 肋缘 交汇 处下 方 和左 侧腋 前线 与 肋 缘 交 汇 处 下方 置 5 m m T r o c a r , 经 脐上 戳 孔置入 镜 头 , 进 腹后 首先 常规 仔 细探 查腹腔 , 明

65例食管裂孔疝治疗分析

65例食管裂孔疝治疗分析

65例食管裂孔疝治疗分析食管裂孔疝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国外的发病率 4.5%~15%,国内的发病率为3.3%。

该病好发年龄为40~70岁,女性多于男性。

该病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

其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疝囊大小及其分型。

现对我院1990年1月到2009年12月经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证实为食管裂孔疝的65例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6.5岁。

其中滑动性疝45例,食管旁疝13例,混合性裂孔疝7例。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烧心,胃胀,嗳气,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2例黑便,1例吞咽困难,2例肩及后背疼,1例上腰部疼痛,夜间加重。

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2例,合并胃溃疡2例,支气管哮喘1例。

1.2 治疗其中25例滑动性疝症状轻微经内科保守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睡眠时头高足低位,治疗便秘。

药物包括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剂及促动力药。

40例均经腹手术治疗,其中6例用腹腔镜治疗,单纯疝修补术5例,余者分别行Nissen手术(10例),Toupet术9例,Hill(8例)手术。

1.3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术前改善营养状态,矫正水、电解质失调。

全麻下施术,经上腹正中切口入路。

开腹后游离约5 cm食管下段,注意保护迷走神经。

单纯疝复位修补是凭预先插入胃内的胃管辨认出腹段食管及裂孔的位置。

用2~3根丝线穿过食管前面的裂孔边缘,另用食指伸入裂孔前缘和食管之间,然后将缝线抽紧打结,食指可自由出入说明松紧度适宜。

Nissen胃底折叠术是修补后将胃底后壁由左绕食管后方拉向右边,此后壁只包裹住食管而非近段胃。

第一针缝线穿过胃底前壁,食管下段的肌层和粘膜下层及胃底后壁。

将此缝线拉紧,如在胃底包裹与食管(内有大号胃管)之间可通一食指,说明松紧度合适,则可结气缝线。

然后在其下安置另二根缝线,但均不穿过食管壁,再检查此包裹的松紧度。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观察李世宪;张宏伟;曹慧;殷易钰;邹华新;张腾飞;朱肖【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0例食管裂孔疝患儿,其中15例行开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开腹组),15例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腹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5天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患儿均痊愈出院.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但腹腔镜组较低,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对机体打击小,是安全、可行、创伤小、康复快的术式.【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24)002【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疝,食管裂孔;腹腔镜检查;剖腹术;儿童【作者】李世宪;张宏伟;曹慧;殷易钰;邹华新;张腾飞;朱肖【作者单位】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徐州,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4小儿食管裂孔疝多为食管裂孔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导致小儿反复呕吐、反流误吸及肺炎,对于较大缺损的患儿,往往压迫胸腔脏器,因此对于内科保守效果欠佳的患儿,需外科手术矫正。

2008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小儿食管裂孔疝30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体会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儿中男20例,女10例;8个月~3岁;本组患儿临床表现均为反复呕吐、肺炎,长时间呕吐可有体重不增或营养不良;术前均予以碘油消化道造影,见贲门、部分胃底位于胸腔内,胃食管反流明显。

60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干预

60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干预

60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干预胃食管反流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其临床表现复杂,一旦发生均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给予有效治疗并辅以严密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标签: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护理干预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

新生儿GERD的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括约(LES)的短暂松弛,其他与新生儿GERD有关的因素还有胃排空延迟和腹内压增高。

我们对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入住本院NICU的60例新生儿GER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24例。

胎龄28~40周,体重1.05~4.4kg。

早产儿24例,其中体重<1.5kg的极低体重儿12例,体重<1.0kg的超低体重儿2例。

年龄生后1h至28d,平均住院天数13.2d。

有窒息史8例,伴外科疾病5例,其中食管裂孔疝、胃扭转各2例,幽门痉挛1例。

1.2 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其中呕吐27例,呕血1例,腹胀5例,胃潴留6例。

22例伴有呼吸道症状,包括呼吸暂停16例,吸入性肺炎4例,窒息2例,人工呼吸机持6例。

合并贫血3例,迟发性酸中毒2例,电解质紊乱5例,营养不良2例。

1.3 诊断及治疗食管碘油造影阳性2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阳性24例,诊断标准为5min 内出现3次以上为反流。

24h食管监测pH阳性34例,以总pH值<4的百分比>2.3百分比作为GER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采用体位、饮食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胃肠促动力剂(吗叮啉、西沙比利、红霉素)和抑酸剂(雷尼替丁)。

进行外科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2例。

治疗结果:治愈40例,无异常临床症状。

好转13例,出院时仍有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后呕吐和溢奶。

放弃治疗6例,死亡1例。

2 护理措施2.1 体位及饮食治疗饮食调整疗法,少量多次进食,予以加稠乳和体位疗法为主导治疗方案。

手术讲解模板: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手术讲解模板: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手术资料: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术前准备: 3.反酸、嗳气、胸骨后灼痛严重者,术前 应用制酸类药物,以减轻症状。
手术资料: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术前准备: 4.有便秘者,应给予缓泻药物。
手术资料: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手术步骤: 1.体位、切口 右侧卧位,左后外侧切口 (见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经第7或第8肋 间进胸。
手术资料: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手术步骤:
2.显露食管下端 切断左下肺韧带,纵行 切开纵隔胸膜,分离出食管下端并绕过一 条纱布带,仔细探查胃贲门部疝入的情况 及食管裂孔的大小[图2-1]。
手术资料: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手术步骤:
3.返纳 切开食管周围的腹膜及膈食管韧 带,留其残边约2cm左右连于贲门四周, 将贲门及胃体还纳入腹腔。在紧邻食管后 缘处,加缝一针于右膈肌脚上,为以后缝 缩裂孔定下标点[图2-2]。
注意事项: 1.切断膈食管韧带时,注意勿伤及疝入的 胃体,如有损伤应仔细修补。
手术资料: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注意事项: 2.重建食管裂孔时,缝缩膈肌脚要适宜, 使新建的裂孔能容纳一指大小,过大容易 项: 3.胸主动脉在食管下端的左前方,分离食 管及缝缩膈肌脚时,注意勿损伤胸主动脉, 以避免引起大出血。
手术资料: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术后处理: 1.预防肺部并发症。
手术资料: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术后处理: 2.胃减压管应放置24小时左右,待肛门排 气后拔除并进食。
手术资料: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术后处理: 3.便秘者给缓泻剂,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 惯,避免便秘引起腹腔压力增高,造成术 后疝复发。
手术资料: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手术步骤: 6.关胸 缝合切开的纵隔胸膜,放置胸腔 闭式引流,逐层关胸。

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儿交给家长接走。

该表一式两份,双方交接清楚签字后各自保留一张,新生儿科每日核对收集,按月进行装订成册留档。

3 效果以往患儿出院只是以口头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接,效果不理想。

很多初为人父母的家长对口头宣教的内容记忆不深刻,时常有出院后的患儿家长再打电话来询问患儿的体重、吃奶、排便情况,还有打电话来询问预防接种、什么时间复诊等问题,以至于新生儿出院后家长遇到问题时心情过于紧张、焦虑。

“新生儿出院交接单”将患儿出院时的一般状况及出院护理指导编排在一起,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以书面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接,使操作更严谨规范,强化了出院护理指导,提高了家长的育儿能力。

从而做好新生儿日常护理及合理喂养,重视预防感染,遇到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就诊,使新生儿得到很好的家庭护理。

通过使用“新生儿出院交接单”,可督促医护人员在与家长交接时将工作做得更谨慎细致,在方便家长的同时,提高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体现出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护士的自身价值,促进并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护患双方签字确认,使护理工作有据可查,切实保障了护理质量和安全,维护了护患双方利益。

(收稿日期:2012-07-04)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王素娟 赵鹏 高晓增 闫小燕(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关键词 腹腔镜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护理 Key words Laparoscopic Hiatal hernia repair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3-2205-02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编号:112761135);唐山市科学技术与研究发展资助项目(编号:10140201A-3) 作者简介:王素娟(1970-),女,河北唐山,大专,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通信作者:高晓增 食管裂孔疝也称膈肌裂孔疝,多见于45岁以上的患者,手术是根治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经胸或经腹手术[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60例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6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行食管裂孔疝的修补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60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成功。

手术时间45~200 min,效果优者36例,良者19例,欠佳者4例,差者3例,术后平均住院7 d。

结论:为解除症状和反流,纠正贲门功能失调。

对于其它类型食管裂孔疝手术目的在于复位疝内容物,修补松弛薄弱的食管裂孔,防治胃食管返流,保持胃流出道通畅,兼治同时存在的疾病及并发症。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
食管裂孔疝是指胃的一部分经过膈肌的食管裂孔突入胸腔和纵隔。

食管、胃连接部的上移,常合并有食管胃返流。

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比较困难,有些症状不明显时常常被误诊为慢性胃炎、胆囊炎等,长期得不到明确诊断[1]。

常常是当返流症状出现时,才注意是否有食管裂孔疝存在。

将扩大的膈食管裂孔缝缩,切除疝囊,将胃固定于腹腔。

选取临床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食管裂孔疝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7.6岁;均有程度不同的胃食管反流症状,烧心42例,反胃30例,咽喉炎11例,反复肺炎7例,吞咽困难6例,胸骨后疼痛不适4例,恶心、呕吐18例。

1.2 诊断 x线检查在胸部平片上左心缘处显示有液气腔,侧位投影位于心后。

吞钡剂后该液气平面中含有钡剂,即有胃泡,并有典型胃粘膜相。

内窥镜下能发现食管腔内潴留较多的分泌物、狭窄的前庭、开放的贲门、高位的鳞柱上皮交界、疝内的胃粘膜、膈下部位的胃粘膜、食管炎等,这些标记都可诊断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多在高压区近胃侧出现第2个高压区,这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特异性指标。

ph测定和酸灌注试验确定症状与返流的关系,以排除心绞痛和胆结石症。

1.3 方法经胸手术中,collis食管裂孔成形术、nissen手术、hill修复术、针对食管旁疝的手术等方法,以collis食管裂孔成形术为例。

1.3.1开胸路径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经第7肋间进胸,切开纵隔胸膜,游离出食管下段后置纱带牵引。

切开疝囊,剪除多余疝囊组织,留下1 cm~2 cm宽的残边。

放松牵引纱带,使腹段食管和贲门还纳入腹腔,缝合关闭疝囊,将其固定缝合于膈食管裂孔的腹腔面。

膈食管韧带与裂孔缝合3针,褥式固定。

最后在食管后方缝合左、右膈脚2针~3针,但需留一指空隙(约1.5cm),防止术后过紧引起梗阻。

缝合纵隔胸膜。

1.3.2collis食管裂孔成形术患者取仰卧位,左侧用棉垫垫高30°,作胸腹联合切口,从脐上3 cm、距中线2 cm处斜向上经第8肋间达背阔肌前缘,切开第8肋间后,再切断肋软骨。

然后用开胸器撑开胸腔,显露膈肌,并注意膈神经支的分布,膈肌切口从膈
肌的外围作弧形切开,到中央腱再转向内,如l形状,避开膈神经支,如此则膈的上、下面均显露良好。

牵开肝、脾,向下推拉胃底,显露裂孔,从左前方切开腹膜,解剖右膈脚的左半部,直到右膈脚的左、右肌束重叠部位。

然后再将贲门翻向左侧,分开小网膜,显示右膈脚的右半部。

此时先要切断肝的迷走神经支和副肝动脉支,再分断部分肝胃韧带,可见到肝的尾叶。

沿右膈脚的右半内侧缘剪开腹膜,直到裂孔的前侧,保留遮盖在膈脚上的腹膜完整。

以手指插入裂孔,分离疝入胸腔的贲门和胃部分的粘连,将食管下段游离5 cm~6 cm,然后从腹腔向下拉胃、贲门及食管下端,送回到膈下。

将食管末端移向后右方,置于右膈脚交角的左、右肌束槽内,并在交角处缝合固定食管壁1针。

再以粗丝线从食管前侧缝缩裂孔,每针要多缝些裂孔肌,以免撕裂,最后1针要注意使食管在裂孔中松紧适度。

为加固缝线,可在缝线之外再间断加补3针,使膈肌重叠遮盖第1层缝线,再将胃底缝合固定在膈下面。

缝线在膈顶最高点,前、后各1针,其中1针缝在膈的肝侧韧带切断端。

最后缝合膈肌及胸腹壁切口,胸腔可不放引流管。

2 结果
60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成功。

手术时间45~200 min,效果优者36例,良者19例,欠佳者4例,差者3例,术后平均住院7 d。

3 讨论
食管裂孔是一个椭圆形的孔,其长径为矢状位,位于膈的肌质部中线偏左处,与第10胸椎水平。

右内侧脚起自上3个~4个腰椎,
左内侧脚起自上2个~3个腰椎。

膈左、右内侧脚围成主动脉裂孔后,再向上、向前,右内侧脚分裂成深、浅2个肌束。

浅层肌束逐渐弯向前和右,在食管右侧绕过食管,形成食管裂孔的右侧边缘[2];深层肌束弯向左,在腹腔动脉上方越过腹主动脉的前面,在食管的左侧绕过食管,形成食管裂孔的左侧边缘。

深、浅两肌束的内侧纤维在裂孔前缘相遇,完成对食管的包绕,便形成了食管裂孔。

其它nissen手术此手术方式的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以后曾经有过多种改良。

一些外科医生给胃底折叠术又补做一个膈脚后折叠术,用不可吸收缝线将裂孔缩小到可容一个指尖沿食管外侧通过,游离胃的范围可由不结扎胃短动脉到结扎一部分或者将胃短动脉
全部游离结扎。

为了防止复发和术后嗳气,对于肥胖病人,将围绕处拉紧,用胃底前壁代替胃底后壁包绕腹内段食管,此法现在称作“nissen胃底折叠术的rossetti改良法”[3]。

hill修复术是用于恢复抗反流机制的手术,要点是复位固定膈下食管,强化食管裂孔,辅加胃食管折叠术,其依靠增加内部压力,通过对悬带施加压力,使胃食管瓣膜恢复,并将食管胃连接处固定于主动脉前筋膜上,并在术中随时测压以调整手术所形成屏障压力。

针对食管旁疝的手术可选择经胸或经腹手术进路。

通过手术治疗解除症状和反流,纠正贲门功能失调。

对于其它类型食管裂孔疝手术目的在于复位疝内容物,修补松弛薄弱的食管裂孔,防治胃食管返流,保持胃流出道通畅,兼治同时存在的疾病及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于涛,曾多,李建业,等.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1):654.
[2]谢佳平,吴铁镛. 食管裂孔疝近10年国内研究现状[j].北京医学,2006,28(30):180-181.
[3]赵贵君,霍江波,栗鹏,等. 食管裂孔疝伴胃食管反流病的胃食管动力学研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22(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