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关键技术现状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热塑性复合材料是指由热塑性树脂基体和增强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组成的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也不断推进,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在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方面,目前主要有预浸法、树脂浸渍法和树脂缠绕法等。

预浸法是将热塑性树脂浸渍到增强材料中,形成预浸料,然后通过压塑和热固化等工艺进行成型。

这种加工技术具有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但是预浸法的工艺控制要求较高,需要保持一定的工艺温度和压力,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树脂浸渍法是将增强材料浸渍到热塑性树脂中,形成蜂巢结构后加热熔融,然后采用压塑成型。

这种加工技术具有成型性能好、质量稳定等优点,适用于复杂产品的生产。

但是树脂浸渍法需要较长的热固化时间,加工周期较长。

树脂缠绕法是将热塑性树脂涂覆在纤维上,通过控制缠绕角度和缠绕层数,形成复杂的形状。

这种加工技术具有成型灵活、节约材料等优点,适用于空间限制较大的产品。

但是树脂缠绕法需要掌握一定的工艺技巧,以确保产品质量。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热塑性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机翼、机身等零部件,以提高飞机的载重能力和燃油效率。

在汽车行业,热塑性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车身、底盘等部件,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节能性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一方面,加工工艺越来越精细化和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例如,纳米级增强材料的应用可以改善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复杂形状的制造,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精度。

综上所述,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在应用和发展方向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8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8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8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高性能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组成的材料,具有比单一材料更优异的性能。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子等。

本文将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目前,高性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飞机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显著减轻飞机自重,提高燃油效率。

此外,高性能复合材料还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耐热性好等特点,可以用于制造发动机零部件、导弹、卫星等。

此外,高性能复合材料还在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可以减轻汽车的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在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制备工艺。

首先,需要加强对高性能纤维的研发,开发新型纤维材料,提高其强度和热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研究新型基体材料,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耐高温性能。

其次,需要改进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成型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例如,可以探索新型的层压技术、自动化制造和快速固化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再生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目前,复合材料的废弃物处理成本较高,而且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寻找有效的再生利用方法,将废弃的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

例如,可以通过热解、化学回收等方法将复合材料分解成其原始组分,进行再利用。

此外,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多功能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复合材料通常具有单一功能,例如强度高、刚度高等。

而多功能材料在具备传统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其他新的功能,如导电、阻燃、自修复等。

多功能复合材料可以在不同领域展现出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用于电子器件、传感器等。

总体而言,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提高材料性能和制备工艺,进一步推动复合材料的再生利用以及实现多功能化。

未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不断进步,高性能复合材料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由聚合物基质中加入颗粒、纤维或薄片状增强材料制成的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

1.纳米材料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材料成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

纳米粒子的添加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例如,纳米粒子的添加可以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使其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和热阻性能。

2.高性能增强材料的研发:为了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人员不断提出新的增强材料。

例如,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二维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

同时,碳纳米管、纳米纤维和陶瓷纤维等增强材料也在不断研发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制:除了传统的增强材料外,研究人员还在努力研制新型复合材料。

例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加入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材料,可以使复合材料具有形状可逆调变的功能。

此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加入具有光敏性能的材料,可以使复合材料具有光刻功能,从而实现微纳米加工和器件制备。

1.可持续性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可持续性发展。

他们试图将可持续材料(如生物基材料)应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研究人员还探索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回收利用技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多功能复合材料。

多功能复合材料可以同时具有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导电性能、热学性能等多种功能。

例如,研究人员研制出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可以在受损后自动修复,延长使用寿命。

3.智能复合材料的研制:智能复合材料是指能够根据环境和外界刺激自主调整性能的复合材料。

例如,研究人员设计了具有温度响应性能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改变其形状和力学性能,实现智能控制。

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复合材料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应用场景,也极大地推动了相关行业的进步。

本文将从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探讨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

一、研究现状1.复合材料的定义复合材料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材料,通过对其进行复合,可以有效提高其力学性能和其他性能指标。

2.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目前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手工铺层法、机器成型、自动复合机材法、自动纺织机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3.复合材料的应用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电子等领域。

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中,可以制作轻量化的飞行器部件,如机翼、尾翼、机身等。

4.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韧性,同时还具有重量轻、易成型、良好的耐腐蚀性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相对于传统材料来说,复合材料的成本较高,并且其开发和制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

二、发展趋势1.材料的多样化和复合材料的集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复合材料材料的多样化和复合材料的集成将是其中的关键点。

由于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它们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例如,钛合金和钢可以用于制造大型飞行器,而纤维素和树脂可以用于制造家具和纸质制品。

2.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在制造过程中引入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如3D打印技术,可以提高制造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成本。

3.绿色复合材料的开发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复合材料的开发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目前已有一些绿色复合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生物基复合材料和可降解的聚酯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既具有较高的性能,又能够快速降解,并对环境产生较小的污染。

4.应用领域的扩大未来,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例如,目前一些复合材料已经被用于制造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多腔室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气囊整体成型研究

多腔室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气囊整体成型研究

多腔室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气囊整体成型研究
气囊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
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的使用也逐渐被广泛采用。


多腔室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气囊整体成型技术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多腔室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气囊整体成型,主要是通过对压力传递方式
的改进,使得气囊的同步展开时不会出现破裂、撕裂等现象,从而有
效提高气囊的安全性。

同时,多腔室的设计也使得气囊能够满足更为
严苛的安全要求。

在整体成型过程中,先将多腔室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母材铺放到模具上,然后注入气体进行成型。

为了确保气囊的均匀展开,需要在模具中安
装排气管或制定相应的排气方案。

此外,为了避免气囊展开时与其他
部件产生磨损,需要在气囊表面加上特殊的涂层或布料。

整体成型的
气囊具有尺寸精度高、形状复杂、强度高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气囊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型工艺和材料的选取。

因此,在多腔室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气囊整体成型研究中,需要重
点考虑材料特性和成型工艺的优化。

同时,需要充分考虑气囊的结构
和应用场景,以便制定出最佳的成型方案和材料选取方案。

总之,多腔室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气囊整体成型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气囊成型技术,通过改进压力传递方式和设计合理的多腔室结构,在增强气囊的安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气囊的成型精度和强度。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材料和工艺,提高气囊的性能,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材料成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材料成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材料成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对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材料成型技术决定了材料的产品质量与生产规模,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铸造、锻造、焊接等几种常用材料成型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展望材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材料成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现代工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已经不仅仅取决于材料自身的属性,更取决于能否利用合适的材料成型技术来充分发挥材料的特点。

材料成型技术影响着材料产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等各个方面,也影响着现代工业发展。

一、我国材料成型技术的现状(一)铸造技术现状铸造技术主要用于金属材料,它是通过将金属熔炼成液体注入到铸型中,经过凝固、清理后得到预先设计的尺寸、形状和性能的铸件的材料成型工艺。

铸造按照不同方式分类有众多的种类,比如按铸型分类有砂型铸造和金属型铸造;按金属液的浇注工艺可以分为重力铸造和压力铸造等。

总之,铸造现代材料制造工业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工艺。

现代铸造主要是快速成型技术,是指通过CAD模型直接驱动,计算机控制加热喷头根据截面轮廓信息做平面运动和高度方向运动,丝材由供丝机送至喷头加热融化后涂覆在工作台上,精确地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积的堆积成零件。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成型方法已经有十余种,比如立体平版印刷法,逐层轮廓成型法,光掩模法融化堆积法和选择性激光烧结法等[1]。

我国材料铸造成型工艺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具体体现在:铸件的质量差,工艺水平较低,加工余量过多;大型铸件的厚大断面存在宏观偏析、晶粒粗大等问题;铸件裂纹问题较多;浇注系统设计存在卷气、夹杂等缺陷,使铸件的出品率和合格率较低;能源和原材料利用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众多方面。

(二)电焊技术现状电焊也是材料成型中经常用到的技术之一,它主要应用于材料的连接、造型、封闭等方面。

当前,我国主要使用的电焊成型技术主要有弧焊、电阻焊和特种焊等几种。

弧焊技术主要是气体保护焊和内燃机动力焊,常用于铁轨、油管、气管等材料的焊接;激光焊、电子束焊以及搅拌摩擦焊等特种焊接技术也开始应用在我国材料成型方面[2]。

软物质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软物质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软物质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也在不断发展。

其中,软物质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软物质复合材料是业界公认的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在电子、能源、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软物质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软物质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分类软物质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中至少一种材料是可变形的软物质。

软物质在材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使复合材料具有可逆形变、高柔软度、可控粘性等性质。

根据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和材料性质的不同,软物质复合材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聚合物复合材料、高分子凝胶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等。

二、软物质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1.电子领域中的应用在电子领域中,软物质复合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柔性电子领域。

柔性电子技术是指使用柔性材料制造电子器件,如可弯曲显示屏、可穿戴设备、智能银行卡等。

软物质复合材料可以使柔性电子具有更好的柔性、可变形性以及可控粘性等性质,从而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和性能。

2.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在能源领域中,软物质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和柔性储能电池等方面。

软物质复合材料可以使太阳能电池和储能电池更加柔性、轻便,从而使其更容易携带和使用。

同时,软物质复合材料还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从而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3.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中,软物质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软体机器人、智能药物释放器等方面。

软物质复合材料可以使机器人更加可控、敏感,从而更好地模拟人类肌肉和骨骼运动。

同时,在智能药物释放器方面,软物质复合材料可以使药物的释放更加可控和精确,从而实现更好的医疗效果。

三、软物质复合材料的未来展望未来,软物质复合材料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柔性电子、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软物质复合材料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同时,随着能源、环保等问题的不断凸显,软物质复合材料在能源储存、新能源开发等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高强度、高刚度
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的特点,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并保持结 构的稳定性。
2、重量轻
先进复合材料的密度较低,相较于传统金属材料,其重量轻可达50%-70%。
3、耐腐蚀性强
先进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中长期使用。
4、可设计性强
先进复合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工艺和组合方式,实现各种不同性能和功能的 材料设计。
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研究现 状及发展趋势
目录
01 一、走进航空航天复 合材料
02 二、航空航天先进复 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03 三、航空航天先进复 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04 四、总结
05 参考内容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材料的要求也日益苛刻。作为一种新兴的 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次演示将介绍航空航 天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智能化
未来先进复合材料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材料的自我感知、自我修复、 自我控制等智能化功能,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4、广泛应用化
随着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本的逐渐降低,未来先进复合材 料将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电力、医疗等。
四、结论
先进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重量轻、耐腐蚀 性强和可设计性强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科 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先进复合材料将朝着高性能化、绿色环保化、 智能化和广泛应用化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先进复合材料将在航空航天 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航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
4.跨领域合作与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关键技术现状分析研究摘要:复合材料具有减轻结构重量,适合整体成型,提升结构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优势,目前复合材料已经成为航空工业的研究热点,未来航空市场的竞争,很大一部分也是先进复合材料应用的竞争,目前在这块市场上,我国的基础实力较为薄弱,而发达国家对于先进的复合材料技术对我国高度保密,因此充分利用专利信息,研究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专利的角度对航空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从几个关键技术点上进行重点专利分析,以期能给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液态成型热压罐真空袋挤压成型中图分类号:tb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a)-0000-00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正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及其他技术领域,由于复合材料的整体成型具有降低制造成本,减轻结构重量,提升航天器的经济环保性等诸多优点。

飞机上的复合材料使用量已经成为衡量其先进性的重要标准[1]。

飞机设计领域向来有为减轻每1g重量而奋斗的原则,因此发展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的符合民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目前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飞机设计理念的要求。

目前如空客公司的a350,波音公司的b787的复合材料的用量已经达到了50%。

当前各国都将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作为研发重点,而从“产品未动,专利先行”的角度出发,大量复合材料技术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找到,因此积极利用专利信息开展现状分析,挖掘具有借鉴价值的专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复材整体成型技术发展概况现代先进复合材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复合材料开始应用在飞机结构上,复合材料的加入对飞机结构轻质化、模块化起着中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先进复合材料在现代飞机上的用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铝,钢、钛之外的第四大航空结构材料[2]。

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已经逐渐从次承力件过度到主承力件,波音空客两大民机巨头在民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复合材料方面也不断抢占技术制高点,推出的机型中无一不把提高复合材料用量作为经济性,先进性的象征性指标。

从专利领域来看,近几年两大航空企业的复合材料相关专利的申请量也在不断剧增,波音公司凭借其一直以来在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雄厚基础,申请了大量极具技术价值的基础专利,同时针对这些基础专利不断进行改进形成新的专利申请。

空客公司作为后起竞争者凭借欧洲航空工业在复材领域的雄厚基础,不断进行大胆创新,在该领域申请的大量的专利也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可见现代民机企业都在不遗余力的提升复合材料的研发力度。

当前复合材料的成型技术主要包括真空袋-热压罐成型技术,自动铺放技术(afp/atl),液态成型技术(lcm、rtm/rfi),及拉挤成型技术(pultrusion)、层合板成型技术等。

分类号分类解释b32 层状产品(夹层复合材料如arall glare,及其他金属复合材料等)b29 b29b 成型材料的准备或预处理;制作颗粒或预型件;塑料或包含塑料的废料的其他成分的回收b29c 塑料的成型或连接;塑性状态物质的一般成型;已成型产品的后处理,如修整b29k 与小类b29b、b29c或b29d联合使用的、涉及成型材料或涉及用于增强材料、填料或预型件。

b64 b64飞行器;航空;宇宙航行g01n 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分析材料表格1 主要ipc号及相关分类解释本文所分析的专利均以德温特数据库作为检索源,关键词取复合材料+树脂+预浸料+层压板+纤维,并在德文特改写的实用性字段设置为飞机,加上专利所在的ipc分类号,分类号如表格1所示,年代从1960年开始,共检索出专利11160篇,去除同族专利之后还剩下3656篇。

所有的专利分析将是针对这3656条专利进行。

2 专利申请态势分析对所检索到的专利文献进行国别统计如下:图1 国家分布表格从图1可以看出美国拥有的专利文献数量最多,其次为日本和欧洲。

可见美,日,欧三个地区是复合材料技术的主要产出地,研发较为活跃。

虽然我国近年来也已经开展了航空复合材料的技术研究开发,申请了一些专利,但是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无论是专利的申请数量,还是专利的技术价值上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为了对专利的申请人进行分析,对专利申请人进行统计作表如下:申请人申请件数百分比boei 333 25.02%tora 290 21.79%eads 275 20.66%seki 90 6.76%mitr 83 6.24%gene 76 5.71%mito 53 3.98%yoko 47 3.53%fujh 45 3.38%kawj 39 2.93%表格2 申请人表格从表2分析,目前波音,欧洲宇航集团(波音的母公司),以及日本的东丽公司均在复合材料的应用研发及技术投入上有较大的力度,其中东丽公司是目前民机碳纤维的主要制造商,从其他的公司来看三菱人造丝,通用公司,富士重工等也有大量的专利申请,这与这几家企业也与民机制造企业积极合作态势是吻合,从前10位申请人的专利同族类型以及之前国别来看,目前复合材料的竞争还是存在于美日欧之间。

我国企业在复合材料的生产制造方面还刚刚起步,和国外先进企业还差距较大,因此当前通过专利技术积极研究现先进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对成熟技术进行引进吸收再创新,不断提升我国的复合材料技术水平起点至关重要。

3 关键技术现状及典型专利分析3.1 自动铺放技术(afp/atl)自动铺放技术是工业发达国家近30年来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自动化制造技术,包括自动铺带技术和自动铺丝技术.这两项技术的共同优点是采用预浸料,并能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制造,高效高速.自动铺放技术特别适用于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在各类飞行器,尤其是大型飞机的结构制造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通过德温特数据库,共检索到自动铺放技术专利345条,经过筛选排查,选出与自动铺放技术相关专利94条,经分析可知,波音、空客、丰田、阿莱尼亚(alliant)公司以及cincinnatic公司均有较多的专利申请。

其中主要涉及到铺放设备、成型工艺、铺放头结构、铺带数字化控制等方面专利,从中可以看到boeing公司涉及到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面的专利较多,而alliant,cincinnatic主要涉及铺放装置的设备专利、。

如波音公司的圆周形状机身的成形方法(us7503368),其引证其他专利的次数达到了138次,笔者从中判断,该专利是一种集成度较高的再创新技术。

同时波音公司还在铺带头的热固化装置(us20080157437),铺丝头光电带料缺陷检测(us6799619)。

以及带有压实铺丝表面的装置(us6390169),申请了相应专利。

同时其在复合材料成型的无损探测方面申请了专利(us7576850、us7039485),以及自动铺带机的数字化控制方法(us7643970)也有相关专利。

相比其他厂商,波音公司的专利涵盖了自动铺放技术的硬件实现和软件控制两方面,已经具备了完备的专利体系。

从专利的申请时间上来看,波音公司早铺放技术在1978年就开始申请,并在2000年后大有不断增强此方面专利储备的趋势,其中一批的专利申请已经通过国际申请进入中国。

这与我国大飞机项目的启动密切相关,由于当前我国的铺放技术设备缺乏,一些可以铺设复杂曲面的精密铺丝设备国外对我国实施限制进口,大部分复杂的铺放制品仍然是采用手工铺放的方式,铺放效率低,这极大的制约了今后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因此我国此方面在引进先进的铺放设备的同时,应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重点利用已有的专利技术开展攻关,选择一些重点突破点发展自主产权的自动铺放技术。

3.2 液态成型技术(lcm)液态成型技术包括了树脂转移模塑(rtm),及由rtm发展出来的真空辅助成型(vartm),树脂模溶渗成型(rfi)等[3]。

通过专利申请分析,可知道在rtm/rfi技术领域,实力最强依然是以波音,欧洲宇航集团,同时日本的东丽公司,美国的格鲁门公司均有在此领域研发活跃。

当前空客公司的a380的襟翼,副翼均采用rtm工艺制造,机身后段后承压框即是采用rfi技术成形。

空客公司在成型模具(cn101970215),波音公司在树脂融渗工具(us7413695)均申请了相关专利,同时波音公司还将rtm工艺生产应用于泡沫夹心结构[4]的生产(us5567499a)中。

经过检索分析,boeing的一件有关rfi工艺的专利(us4622091a)的申请日为1986年,其引证次数达到了117篇,从引证数和申请时间,可推断该专利为rfi方面的基础专利,目前该专利已经失效,可以直接使用。

3.3 真空袋-热压罐成型技术真空袋-热压罐成型法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工艺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大尺寸、外形较复杂的航空、航天热塑性复合材料构建的制造,如蒙皮件、肋、框、各种壁板件、地板及整流罩。

热压罐成型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共胶结、共固化技术的专利(us7575194)等。

整体板加筋条成型(us7074474),机体结构(us6776371),形位控制(us7644491)等。

国外在该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专利布局,我国应在应用该项技术时重点进行风险的防范,并在引进技术的同时,积极探索工艺的突破点,一旦形成新的成果即马上申请专利。

3.4 拉挤成型自上世纪8 0 年代中期始,拉挤工艺制造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逐渐展现出其优点。

这是因为采用热塑性复合材料可避免热固性复合材料固有的环境友好性差、加工周期长和难以回收等不足,并且可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如:较强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能、良好的抗破坏能力、损伤容限高、可补塑、可焊接、生物相容性好、可回收、成型时无需固化反应、成型速度快及可以重复利用等特点。

在拉挤成型中,拉挤成型的专利共检索出31篇,其中空客公司以及日本的jamo公司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是日本jamo公司在此领域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如将纤维热塑性材料固化成一定弧度的结构件的工艺(us7419372),以及截面型材的热塑性成型技术(us6601627)。

jamo公司研发的apd(advanced putrudsiong) 已经直接为空客a380制造地板梁。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专利的分析中发现一件于1989年由tolyer 教授申请的一件拉挤成型专利(us5091036),该专利提出了一种t 形截面的拉挤成型技术,引证次数达到15次,可见在数量不多的拉挤成型专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该专利已经失效,可以无偿使用。

我国在拉挤成型中还未见有专利申请,鉴于目前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并不大,可以考虑加大研发力度,在研究现有专利基础上,针对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形成专利。

3.5层压板成型技术层压板是指两种不同种类的材料,通过压力层叠在一起的结构,层压板的发展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于缺乏金属切割加工设备,通过胶结的方式连接不同材料的层压板满足了当时飞机的修复需求,该材料最先应用c-17运输机的舱门以及fokker公司的f-27飞机上,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混合层压板glare(铝箔-玻璃纤维层板)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glare由铝箔和单向性玻璃纤维层交叠,通过浸渍环氧粘合剂叠接而成,具有出色的抗裂纹、抗腐蚀和防火能力从而消除了许多铆钉孔及由此引发的应力集中,glare已经应用于a380的机身上壁板中,glare除了应用机身壁板外,还有报道将替代尾翼前缘,从而改善抗鸟撞性能(de102005060958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