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教育中的文化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合作教育中的文化冲突

[摘要]随着中外合作教育迅速发展,大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文化冲突问题也越来越多。文章讨论了中外合作教育体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中突显的文化差异。从中外合作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目标出发,从学生管理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文化优势等方面分析了中西文化冲突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同时探究了更加科学可行的学生管理方法。

[关键词]中西文化冲突中外合作教育学生管理

文化是个广义的概念,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种族、地域及社会制度产生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拥有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人际交流中会保持其独自的特点,甚至会产生分歧,如果双方互相宽容,那么就会和谐共存;反之就会产生冲突,甚至对抗。本文谈到的中西文化冲突主要是指不协调、对峙、反抗,资本主义为导向的文化因素与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文化因素相碰撞而产生的。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各方面迅速发展,教育国际化也逐渐成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加速了各国教育资源的共享,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教育的国际化。本文将以中外合作的大学为例,探讨中外合作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方法。

一、中外合作教育现状

中外合作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中外合办学校有600多所,2006年,数量猛增到1300所。国务院先后在1995年和2003年颁布实施《中外合作教育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教育的规定》,从立法上确保中外合作教育的健康发展,说明了国家政府非常重视中外合作教育。

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中外合作教育主要是“单方面输入”,即从国外引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资源。中外合作教育在中国有两种基本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实行学分转移制,学生在国内学习英语和一些基础课程,时间为1~2年,然后去国外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为2~3年,最后拿到国外大学文凭,或者同时拿到国内与国外大学的两个文凭。第二种形式是通过引进国际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和教师,创造激励型的语言环境,在国内培养学生。但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工作成效并不令人满意,学生工作已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薄弱环节,影响和制约着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发展。

二、中西文化冲突下学生管理的难点

中外合作办学是在各种资源全球化的背景下兴起的,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与西方的教育体制存在巨大差别,这都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挑战。中西方在时间观念、金钱观念、交流语言、饮食习惯、思想信念等方面的差别都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剖析这些文化冲突,领悟其存在价值,判断其融合趋势,最终实现文化冲突的超越,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实现从规模到质量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在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国际化的进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与实际经验,大多数中外合作学院、大学,尤其是地方性院校,盲目地遵循西方文化,在面对中西文化差别和文化冲突时,学生管理部门往往对学生放任自流,造成学生管理工作寸步难行。

1.学生管理目标与方向的不明确。虽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但中国的中外合作教育仍处在起始阶段。在发展的早期,开办学校成本高,雇用外籍教师困难,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相关经验。一方面,大多数学院和大学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经营学校,而不是管理学生,最重要的工作是通过合作项目把学生送往国外,学生管理的唯一任务就是确保学生的安全,确保合理展开教学,不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帮助学生从心理上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性的中外合作学校没有注意到中外合作教育和一般普通高校的具体特点,尤其没有注意到西方主导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把一般普通高校的理念、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直接移植到中外合作办学的体系中,导致学生管理的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管理部门的需求,使得学生管理的目标与方向不明确。

2.学生管理部门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中外合作教育是中国教育国际化的主体模式,在开放沿海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更是越来越普遍地采用这种办学模式。从国外引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价值取向与国内截然不同,这会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学生,而且,个性不同的学生面对多样复杂的新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无疑给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合作办学的一般特点及发展方式,中西交流的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和行为,西方文化对中国学生世界观、生活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特点和需要等方面的研究都比较薄弱,西方教育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急需进一步拓展。在学生管理和共青团及学生会的工作中,还存在着可供借鉴的经验少,工作方式僵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创新、效率不高等问题。

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挑战。西方大学学生管理是以服务学生为导向的,不会涉及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党建或共青团建设。中国的学生管理工作正努力由以管理为导向过渡到以服务学生为导向,但是中西政治、经济、文化差别大,中国的学生管理模式想要取得根本性的转变会面临很多困难,会给传统的思想政

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虽然中西合作办学给中西文化交流带来了便利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不同文化价值、习惯、习俗,也给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加大了难度。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纳新能力强,但由于生活观和世界观不成熟,分析判断对错能力弱,在面对多种文化时,往往无所适从、摇摆不定。除此之外,西方国家的一些老师会有意无意地美化其自身的文化信仰。因此,学生容易崇拜西方世界,这往往会抹杀我们所提倡的集体主义精神,削弱其民族荣誉感。4.中国文化处在失去主导地位的边缘。民族文化能从根本上影响人们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往往难以接受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判断。我们很难评判一种文化价值的好坏,但是,经济生产方式占主导的文化会在众多文化观念中占优势,并影响人们的思考和价值判断。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认为集体利益远比个人利益重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当屈从于集体利益。但是,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所以西方人往往喜欢独立地进行思考判断,通过自己努力来实现个人价值及个人利益。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在西方强有力的文化影响之下,中西合作办学学校里,学生自我文化身份认同感弱、缺乏自信等问题会更加突出,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处在极大的困境中。

三、中西文化冲突下的学生管理策略

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与国际接轨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然而,中国的中外合作教育还不成熟,导致学生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适应失调,甚至可能使中外合作教育偏离为国家民族利益服务的正确方向。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成功移植或介绍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其融合到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融入中外合作教育中,以实现国际教育的中国本土化。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克服文化冲突带来的困难,改进学生管理工作,以使中外合作教育取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1.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中外合作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教育,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但是在跨文化教育中,经常发生文化碰撞,学生管理与教育在解决文化碰撞这一问题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学生管理部门应当提高自己本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对文化差异做出正确的评判,合理地解决这些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同时,学生管理部门还应当帮助学生提高评判文化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保证中外合作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要对多文化影响下的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多方面研究,发现中西文化碰撞下,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教育的规律,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合理有效的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以中国文化为主导,减轻文化差异的不利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独具魅力,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不仅继承了优秀的民族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