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商山早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商山早行》ppt课件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体会这一 联的写作特点。
组合:没有动词,只有名词组 成的意象叠加在一起。
2.颔联有10个名词,6个意象,妙在何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构成了一 幅“秋晨早行图”。 包括了时间地点景物,表现了一个早行旅人的 孤独感和空旷感,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环
《商山早行》——赏早行之景
1.有哪些词语表现“早行”? 2.颔联有10个名词,6个意象,妙在何处?
3.“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么样的意境,作者意图?
4.这首诗展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并概括意境特点。
1、有哪些词语表现“早行”? 晨起,鸡声,月,板桥霜
《商山早行》——名句赏析
境凄清、寂寞,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 衬托出思乡的深切。又能使读者体会到奔波
谋生的辛苦,羁旅他乡的愁思。
3.“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么样的意境,作者 意图? 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 暖的乡梦,结合首联的羁旅愁思之情,进一步 反衬了漂泊在外的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商山早行》——赏早行之景 2、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 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请找出相 应的诗句。 异乡:(凄清,冷寂)
表现手法:运用反衬,以梦中的乐景反衬眼前的 哀情;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实一虚,虚实 相生。
《商山早行》——感早行之情
4、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 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 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 会出诗中的“不尽之意”吗? 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 孤独寂寞,思乡之情,仕途失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ppt课件

温 庭 筠
商 山 早 行
作者介绍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 词著称。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 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 风骨,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词多写女子闺 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被誉为花间派 鼻祖。
听朗诵,体会情感
《商山早行》——名句赏析
组合手法的实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商山早行》——艺术手法
选取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构成 典型环境。 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因为雄鸡报晓,残 月未落之时上路算很“早行”了,然已是“人迹板桥霜”,说 明有更早的人,真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环境凄清、寂寞,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 的深切。 没有动词,只有名词组成的意象叠别在一起。
《商山早行》——整体感知
1、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诗? 3、“客行悲故乡”中“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 么?“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商山早行》——名句赏析
1、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此联选取了 哪些意象表现景色的?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合 视觉听觉相结合 虚实结合
以乐景衬哀情
结合全诗,如何理解悲
► 悲伤—— ► 悲苦—— ► 悲凉——
《商山早行》——知识拓展
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 浮萍、飞蓬等。 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 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 战乱频仍,背井离乡、久戍边关、遥无归 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等。 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 家人想自己)等。
商山早行与长安晚秋ppt实用课件

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 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两个典故传达的是怎样的情绪?
表达了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
1、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画面凄清美丽. 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远
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 推移有暗而明的变化。
2、情景交融 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
期间,晋景公问起钟仪的家世,钟仪回答:“我的先世是 职业乐师。”景公当即要他奏乐,钟仪拿起琴,演奏起楚 国的乐曲。景公有些不高兴地又问:“你知道楚共王这人 怎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拒不 评论楚共王的为人和其他的事。晋国大夫文子知道后说: “这个楚囚,真是既有学问,又有修养,弹的是家乡调, 爱的是楚君王,有诚有信,不忘根本。这样的人,应该放 他回去,让他为晋楚两国修好起一些作用。”景公采纳了 文子的意见,放了钟仪。钟仪回到楚国后,如实向共王转 达了晋国愿意与楚国交好的意愿,并建议两国罢战休兵。 共王采纳了钟仪的意见,与晋国重归于好。
ndgz
日本汉诗家大沼厚《东台看 花杂咏》云:
半 天 乔 木 已 空 枝, 矮 树 仍 能 弄 艳 姿。 气 魄 旋 消 华 彩 在, 晚 开 花 似 晚 唐 诗。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 名的诗人、词家。
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 齐名,史称“温李” ,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 作家。
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楚囚对泣】 “楚囚”,即春秋时代楚共王时期楚国设在郧邑的行
政长官。七年,楚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郑国,钟仪随军出征, 由于战败,钟仪沦为战俘,郑国把他抓住后,又转送晋国, 成了“楚囚”。在被囚期间,钟仪怀念故国,不忘家乡,他 想到楚国的战败,不禁潸然泪下,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过 了两年的囚禁生活,到楚共王九年,晋景公见到“楚囚”钟 仪,他问别人道:“兵器库里那个头戴南方式帽子的人是 谁?”随从回答说:“那人是郑国转送来的楚囚”。景公对 这个被关押了两年,还仍然带着自己国家帽子的人,十分感 佩。他下令把钟仪释放出来,并立即召见,以示抚慰。
两个典故传达的是怎样的情绪?
表达了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
1、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画面凄清美丽. 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远
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 推移有暗而明的变化。
2、情景交融 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
期间,晋景公问起钟仪的家世,钟仪回答:“我的先世是 职业乐师。”景公当即要他奏乐,钟仪拿起琴,演奏起楚 国的乐曲。景公有些不高兴地又问:“你知道楚共王这人 怎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拒不 评论楚共王的为人和其他的事。晋国大夫文子知道后说: “这个楚囚,真是既有学问,又有修养,弹的是家乡调, 爱的是楚君王,有诚有信,不忘根本。这样的人,应该放 他回去,让他为晋楚两国修好起一些作用。”景公采纳了 文子的意见,放了钟仪。钟仪回到楚国后,如实向共王转 达了晋国愿意与楚国交好的意愿,并建议两国罢战休兵。 共王采纳了钟仪的意见,与晋国重归于好。
ndgz
日本汉诗家大沼厚《东台看 花杂咏》云:
半 天 乔 木 已 空 枝, 矮 树 仍 能 弄 艳 姿。 气 魄 旋 消 华 彩 在, 晚 开 花 似 晚 唐 诗。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 名的诗人、词家。
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 齐名,史称“温李” ,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 作家。
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楚囚对泣】 “楚囚”,即春秋时代楚共王时期楚国设在郧邑的行
政长官。七年,楚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郑国,钟仪随军出征, 由于战败,钟仪沦为战俘,郑国把他抓住后,又转送晋国, 成了“楚囚”。在被囚期间,钟仪怀念故国,不忘家乡,他 想到楚国的战败,不禁潸然泪下,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过 了两年的囚禁生活,到楚共王九年,晋景公见到“楚囚”钟 仪,他问别人道:“兵器库里那个头戴南方式帽子的人是 谁?”随从回答说:“那人是郑国转送来的楚囚”。景公对 这个被关押了两年,还仍然带着自己国家帽子的人,十分感 佩。他下令把钟仪释放出来,并立即召见,以示抚慰。
《商山早行》PPT优秀课件1

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槲树的叶 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而这时 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 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 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
有忘记“早行”二字。
•
• • • • • • • • • • • • • • •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
• •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艾迪生[英国作家]
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槲树的叶 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而这时 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 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 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
有忘记“早行”二字。
•
• • • • • • • • • • • • • • •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
• •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艾迪生[英国作家]
《商山早行》PPT优秀课件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yún
温庭筠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hú
zhǐ
yì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f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 ②叶 落 山 路 , 枳 ③花 明 驿 墙 。 因 思 杜 陵 ④梦 , 凫 ⑤雁 满 回 塘 ⑥ 。
点拨: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 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 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 声绘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精读细研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字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点拨:“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 亮”之意。枳树的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 昏暗,突者介绍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本名岐,字飞卿,太
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是 政亦有所反映。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与李商隐齐名,称 “温李”。他也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代表作有《梦 江南》《望江南》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 他曾被贬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 《温飞卿系年》记载,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 年(859年),当年温庭筠58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 山。此诗当是温庭筠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 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 他久困科场,年近六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 有太好的心绪,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早行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00016_(完整版)《商山早行》ppt课件

表现技巧
探讨诗歌在音韵、节奏、结构等方面的表现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整体效 果的影响。
2024/1/26
10
03
诗词中意象与意境分析
2024/1/26
11
典型意象如“鸡声茅店月”等
01
02
03
“鸡声茅店月”
以清晨鸡鸣、茅屋小店和 月色等典型意象,勾勒出 商山早行的静谧与凄清。
2024/1/26
(完整版)《商山早行》ppt课 件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词中意象与意境分析 • 知识拓展:相关诗词欣赏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总结回顾与课后作业布置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1/26
3
温庭筠生平及成就
2024/1/26
25
鼓励自主阅读更多相关作品
《唐诗三百首》中的 其他诗歌
有关唐代诗歌的鉴赏 、评论类书籍
2024/1/26
温庭筠、李商隐等唐 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17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旅行诗比较
2024/1/26
东方旅行诗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西方旅行诗
《奥德赛》- 古希腊荷马:“告诉我 ,缪斯,那位聪颖敏睿的凡人的经历 ,在攻破神圣的特洛伊城堡后,浪迹 四方……”
18
05
16
不同风格流派对比欣赏
2024/1/26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优质课件

阅读《唐诗三百首》,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艺 术魅力。
推荐阅读《中国文学史》、《唐诗鉴赏辞典》等书籍, 拓展知识面和视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商山早行中,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和回忆,表 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对人生的思考
商山早行中,诗人通过对旅途艰辛的描绘和感慨, 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艺术特色鉴赏
细腻的描写
商山早行中,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 展现得淋漓尽致。
独特的意象
商山早行中,诗人运用独特的意象,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霜”,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
长安晚秋的作者风格
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都的眷恋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
远。
02
商山早行的作者风格
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语言清
新、意境高远。
03
比较
两位诗人的风格不同,长安晚秋的作者更注重情感的表达,而商山早行
的作者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两首诗词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诗人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表 现出秋天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丰富的意象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落叶、 寒蝉等,表现出秋天的萧瑟和凄
凉。
独特的语言风格
诗人的语言风格独特,运用平实、 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秋天的意境
和情感。
03
商山早行赏析
诗词内容解读
诗词背景
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代表作,通过对商山早行的 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商山早行》解析
对诗歌的起承转合、用典、 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对比鉴赏
商山早行与长安晚秋ppt实用课件1

问题: 本诗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 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这一名句写景上 的特色。(提示:可从表现手法入手去谈)
参考: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
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
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
有美丽。
20.05.2019
镇江市谏壁中学 徐祥平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镇江市谏壁中学 徐祥平
19
练一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五__言__绝_句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_思__乡__之__情_(__秋__思__)________
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
秋意的清冷,衬托出了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
字,为全诗定下了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20.05.2019
镇江市谏壁中学 徐祥平
6
问题讨论二:颔联是本诗的名句,你能说说这两句诗
写景上的妙处?(可以抓住本联中的意象去说)
残星几点
目睹 长笛一声
耳闻
雁横塞
动态 人倚楼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参考: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
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
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
有美丽。
20.05.2019
镇江市谏壁中学 徐祥平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镇江市谏壁中学 徐祥平
19
练一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五__言__绝_句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_思__乡__之__情_(__秋__思__)________
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
秋意的清冷,衬托出了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
字,为全诗定下了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20.05.2019
镇江市谏壁中学 徐祥平
6
问题讨论二:颔联是本诗的名句,你能说说这两句诗
写景上的妙处?(可以抓住本联中的意象去说)
残星几点
目睹 长笛一声
耳闻
雁横塞
动态 人倚楼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山早行》——意象、意境、情感 3、这两幅不同的画面有何关联?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
• 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 色,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这两幅画 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 一致的。(情感) • 表现手法:运用对比反衬,以梦中的乐景反 衬眼前的哀情;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 实一虚,虚实相生。
思归之愁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漂泊之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思亲之愁
赵 嘏
简 介 作 者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 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 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应进士试未第,留寓长 安多年,出入豪门以追求功名。会昌四年方登 进士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 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 853)卒于任上。与诗人杜牧友善,诗句“残星 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尤为杜牧所激 赏,称其为存“赵倚楼”。诗二百多首,其中 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 熟练,颇多佳句。
诵 读 诗 歌
云 物 凄 凉 拂 曙 流, 汉 家 宫 阙 动 高 秋。 残 星 几 点 雁 横 塞, 长笛 一 声 人 倚 楼。 紫 艳 半 开 篱 菊 静, 红 衣 落 尽 渚 莲 愁。 鲈 鱼 正 美 不 归 去, 空 戴 南 冠 学 楚 囚。
长 安 晚 秋
首联描绘了什么画面?句中“凄凉”二字有什么 作用? 1、首联是总览长安的全景。在一个深秋的 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 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 迷蒙而壮阔。 2、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 秋意的清冷,衬托作者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 个字,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感伤的感情基调。历来脍炙人口,此 诗颔联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意象组合:没有动词,只有名词组成的意象叠加 在一起。
这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用动 词、形容词,纯用名词组成诗句,不用一二闲字 , 不标明名词间的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 能调动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由组合,获得广阔 的想象理解的空间,组成的画面更丰满。这就是 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法。
颔联是本诗的名句,请你说说这两句 诗的写景妙在何处?
“残星几点”是目睹,“长笛一声”是耳闻; “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 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 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 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 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还在于它选景典 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商山早行》——意象、意境、情感
颈联 仍是早行中商山路上的自然景色。路边槲树 的叶子落满山径,枳树的白花把驿站的墙照得亮 亮的。叶花本无情,但叶落归根撩人思乡之情; 枳花让驿墙更醒目,使羁旅之人又倍感异乡奔波 的劳顿之苦和思乡之切。
所以,《商山早行》的“目前之景”是鸡声茅店, 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降,槲叶山路,枳 花驿墙。“言外之意”是言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而且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让思想更具有代表性 典型性;表达感情上通过清冷的环境烘托了人物 内心的悲凉。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故乡: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意象、意境、情感 2、找出两幅画面相应的意象,并用形象生 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并概括两幅画面的意境 的特点。
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 凄 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凌 清 乱的足迹。枯败的檞叶,落满了山间荒径, 、 驿站墙头枳花开放,闪烁着白色的光。唯有 冷 报晓的雄鸡啼声高亢,但它们并未给这灰白 寂 冷寂的世界带来丝毫生气。 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 温 美 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 好馨
练一练
阅读宋诗一首,按要求答题。 村行 王禹偁(chē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问题:本诗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这一名句写景上的特色。
参考: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 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 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 有美丽。
总结:本诗景物描写层次感极强的写景 特色
1、层次分明。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 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 推移有暗而明的变化。 2、感官:视听结合 3、动静结合 4、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商 山 早 行
温庭筠
作者简介
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诗人。山西太原人。 由于后来居于陕西长安,又将长安说成是 他的故乡。
春夜洛城闻笛
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二年级语文组 胡建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谁家玉笛暗飞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执教者:南京行知实验中学
作者:李白
——羁旅行役诗
王樱林
羁旅行役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孤寂幽愤之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商山早行》——意象、意境、情感
依据颔联和颈联,谈谈你对这首诗“目前之景” 和“言外之意”的理解,并体会其中羁旅愁思。 颔联:选取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 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构成典型环 境。作者选取的鸡鸣、残月、茅店、寒霜、板桥 等富有特征的景物,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 山早行图。因为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算 很“早行”了,然已是“人迹板桥霜”,说明有 更早的人,真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啊!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 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 以“静”赋菊,以“愁”状莲,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人不禁会生出红 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 紫菊,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 隐之心。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情怀?
手法:用典。表达了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 乡之情和退隐之意; “南冠”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 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颔联景物有何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颔联写仰观。残星寥落,北雁南 飞,笛声哀婉,营造了一幅凄清寂寥 的画面。诗人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 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 人呢?
颈联“紫菊”、“红莲”这两个意象 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①颈联写景是俯视。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 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的 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 面愁容。
他善于音律,熟悉词调,诗作题材偏于 写闺中情怀,被奉为“花间派”词人的鼻 祖。 温的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 词与韦庄齐名,人称“温韦”。
读一读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整体感知
1、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诗?
槲叶秋天即枯,经冬不谢,次年春枝抽芽时 才纷纷飘落,枳花春季开花,可见是春季。 2、“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悲”奠定了全诗的感伤基调,“悲故乡”点 明了题旨。
《商山早行》——意象、意境、情感 1、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 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请找出相 应的诗句。 异乡:
《商山早行》——小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 意象,运用意象组合、相互映衬、虚 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 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 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长安晚秋》《商山早行》—知识拓展
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 萍、飞蓬等。 2、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 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战乱 频仍,背井离乡、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 外,身不由己等。 4、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 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 自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