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礼:中国人请客吃饭讲究多
食礼:中国人请客吃饭讲究多与餐桌礼仪:餐后打包有讲究汇编

食礼:中国人请客吃饭讲究多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这反映出饮食文化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中国人不但热衷饮食,而且还很讲究饮食礼仪。
虽然他们有时说话声音较大,给人以吵闹的印象,但在他们的餐桌背后,隐藏着多种礼仪。
两年前,我初到青岛时,邀请营业额超过1亿元的重要客户参加一年一度的庆功宴。
我一心想表达对一位客户的重视,于是再三要求他坐在主座上。
他脸上露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但最终还是坐在了上面。
等到结账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坐在主座的他把账结了。
在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坐在哪里”非常重要。
主座一定是邀请人,即埋单的人。
主座是指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
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
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
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座上都算失礼,中国的文化是不让客人感到紧张。
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
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
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
座位安排并非简单的分配座位,而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
喝酒也讲究礼仪。
中国人习惯众人一起倒酒,一起饮酒,一边说着“干杯”、“祝你身体健康”等话语,一边共饮。
此外,中国还保留着吃饭的方法、上菜的顺序等多种礼仪。
很多韩国人到中国后都会问:“有必要追求这么复杂的礼仪吗?”但为了了解中国,应首先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中国人的“关系”就源自于请客吃饭当中。
第1 页共2 页餐桌礼仪:餐后打包有讲究时下,去饭店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吃不了的饭菜舍不得浪费,打包回家是常有的事。
然而,你是否知道,哪些食物适合打包?打包回家后该怎么食用?这可都是有讲究的。
鱼和海鲜鱼和海鲜的营养丰富,也是大肠杆菌繁殖的温床。
在20℃左右的温度下,经过6小时,1个大肠杆菌就会繁殖出1亿个。
所以,把剩鱼或海鲜带回家后必须彻底加热,还应另加些酒和葱、姜等作料,不仅能保鲜,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中国古代传统饮食礼仪

中国古代传统饮食礼仪中国饮食礼仪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之一。
下面有整理的亚洲古代传统饮食礼仪,欢迎阅读!一、宴饮之礼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
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
同一个民族在长期国族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行为准则作为每一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果蔬,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
吃抓饭前,要努一壶水为客人净手。
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
饭毕,待主人收拾好煮食后,客人才可离席。
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波季尔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
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
最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科边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
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成功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得过满。
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正餐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用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在古代正式的延宴中,座次的排定及宴饮仪礼是非常认真的,有时显得相当严肃,有的朝代皇帝还曾还下诏肃清,不容许随便行事。
宋真宗曾下诏批评朝中筵宴朝贺仪容下端的现象,事见《宋史礼志十六》的记述:景德二年(1005年)九月,诏曰:朝会陈仪,衣冠就列,将以训上下、彰文物,宜慎等威,用符纪律。
况屡颁于条令,宜自顾于典刑。
中国吃饭礼仪

中国的餐桌礼仪
中国的餐桌礼仪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会有所不同,但有一些普遍的规则和传统,以下是一些中国吃饭的基本礼仪:
1. 座次安排:在正式场合,座位通常是有规定的。
通常,主人坐在桌的中央,客人根据尊卑关系坐在主人的左右两侧,重要的客人通常会安排在主人的右边。
2. 进餐开始:通常,进餐会在主人开始后开始。
主人会用筷子夹一些食物,然后表示欢迎客人开始用餐。
3. 使用筷子:筷子是中国餐桌上常用的餐具。
使用筷子时,应注意一些规则,如不用筷子敲打碗或者将筷子插在饭中,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另外,不要用筷子指向别人。
4. 就餐文明:在吃饭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嚼食或发出吃相不雅的声音。
尽量不要说话时嘴里还有食物。
5. 尊重长辈:年长者或地位较高者通常会被优先招待,并且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
等年长者开始进餐后,年轻人才能开始。
6. 招待客人:如果你是客人,通常要等主人夹菜给你,不要自己去夹。
同时,要表示感谢,这是一种尊重。
7. 不浪费食物:不要浪费食物,尽量将盘中的食物吃完,因为浪费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8. 不碰酒杯底部:在宴会上,如果有敬酒的仪式,不要碰触酒杯底部,应该用手指轻轻碰触杯壁,表示尊重。
9. 避免过多的夸奖:不要过多地夸奖食物,以免让主人感到不好意思。
可以适度夸奖一些,但不要过分。
10. 结束用餐:用餐结束时,通常要向主人表示感谢,并且要等主人站起来后才能离开座位。
这些礼仪只是中国餐桌礼仪的一部分,具体的规则可能会因地区和场合而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中国的餐桌礼仪强调尊重和文明用餐,以及尊重长辈和主人的地位。
中国人请客吃饭的讲究

中国人请客吃饭的讲究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这反映出饮食文化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中国人不但热衷饮食,而且还很讲究饮食礼仪。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中国人请客吃饭礼仪,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人请客吃饭礼仪:座次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两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若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为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主人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被邀请者则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然后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
中国人请客吃饭礼仪:点菜如果时间允许,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
当然,作为公务宴请,需要担心预算的问题,若要控制预算,则需要多做饭前功课。
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
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
如果老板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
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是赴宴者,点菜时则不应太过主动,而是让主人来点菜。
如果对方盛情要求,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
并且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
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一看人员组成。
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
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
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
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中国饮食礼仪文化1.入座。
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2.点菜。
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当然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再来一点餐后甜品,最后上水果。
在点菜时还应该顾忌到客人的口味。
3.进餐时。
先请客人,长辈动筷。
吃饭喝汤时声音小一些,不要打扰到同桌人。
特别是有的人吃饭喜欢吧唧嘴,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
4.进食有骨头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往桌上吐,也不要往地上吐,影响同桌的胃口。
最好是用手把骨头放到自己的碟子里。
5.夹菜。
为客人夹菜,一定要用公筷,卫生又礼貌。
6.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得“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原则。
7.敬酒。
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
中餐餐桌礼仪禁忌1.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影响同桌的胃口。
2.用筷。
不要把筷子直直的__到饭菜中间,寓意很不好;不要越过别人的筷子去夹菜;不要因为要找自己喜欢的菜就用筷子在碗里扒拉;不要用筷子剔牙。
3.菜再美味,也记得不要一味埋头苦干哦,适时地和周围的人说几句风趣又不失礼的话调节气氛。
4.进餐时不要打嗝或是发出其他不文雅的声音。
5.如果宴席尚未结束,但是你已经用好餐了,也不用随意离席,等主人或主宾离席再走。
6.为别人夹菜记得“鸡不献头,鸭不献掌,鱼不献脊”。
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民族有自己的饮食禁忌,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尊重他人也能为自己赢得尊重。
8.敬酒。
可以多人敬一人,但是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餐桌筷子礼仪的禁忌三长两短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
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
中式宴请就餐礼仪

中式宴请就餐礼仪中式宴请就餐礼仪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千百年的演进。
中国人最讲究吃,常说“民以食为天”,不论是大宴小酌,总是极尽巧思安排菜式,以满足宾主的口腹之欲。
桌次座次安排主次有别安排宴会,首先要排桌次、座次,这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座次安排上,中西方有较大差别:中国人以男士为大,西方人以女士优先;东方人夫妇坐隔壁,西方人男女对座;东方人尊左为大,西方人则尊右为大;中国式座次经常是把公司的“二把手”放在主人正对面,西方人则会把最尊贵的客人放在正对面。
中餐安排座次的原则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份最高的长者,末席为辈份最低者。
桌次。
圆桌正对大门的为主客桌,左手边依次为2、4、6、8……右手边依次为3、5、7、9……直至会合。
如果是正式宴会,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桌居前居中,不同桌数的桌次排列原则说明如下:一、只有一桌时,从面向门口站立的方向来看,主人应坐在离门口较近的地方,主宾则坐在面向门口的位置。
二、两桌时,从面向门口站立的方向来看,右手边的桌次为主桌,左手边则为次桌。
三、三桌时,从面向门口站立的方向来看,中间的桌次为主桌,右边为次桌,左边为辅桌。
四、四桌如排成环状,从面向门口站立的`方向来看,则中间离门最远第一列的这桌为主桌,第二列从右边顺序排列为第二桌次和第三桌次,离门最近的第三列这桌是第四桌次;如排成一字型,从面向门口站立的方向来看,则右边第二桌为主桌,第三桌为第二桌次,右边第一桌为第三桌次,最左边的这桌则为第四桌次。
五、五桌如排为轴心环绕的形式,从面向门口站立的方向来看,中央这桌为主桌,离门较远的这列右边一桌为第二桌次,左边一桌为第三桌次,靠门较近的这列右边一桌为第四桌次,左边一桌为第五桌次;如排为梅花形的形式,从面向门口站立的方向来看,离门最远的第一列这桌为主桌,第二列右边一桌为第二桌次,左边一桌为第三桌次,靠近门的第三列右边一桌为第四桌次,左边一桌为第五桌次。
中国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

中国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菜肴和独特的餐桌礼仪。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平衡和谐,崇尚自然和健康。
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正式场合,中国人都注重饮食禁忌、用餐顺序和餐桌礼仪。
中国人还非常重视饮食禁忌。
根据传统的饮食文化,避免吃特定的食物可以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平衡。
例如,在正月初一和年夜饭等重要的场合,传统上要避免吃鲤鱼、鸡、鳄鱼等有“连”字的食物,以免招致倒霉。
此外,多数中国人也忌讳吃熊掌、豆腐、生蚝等食材。
在中国,用餐顺序也是餐桌礼仪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中国人先吃菜肴,再进饭类。
饭前先有汤,以开胃,并且提供营养。
面条被视为长寿的象征,通常在生日或其他重要场合食用。
此外,中国人也喜欢与家人、朋友分享食物,常常会把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推荐给别人尝试。
在中国,餐桌礼仪非常重要。
首先,人们应该等到年长者或主人先坐下后才能开始用餐。
使用筷子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筷子戳取食物,也不要将筷子插在饭碗中,这都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
当主人给你夹菜时,要用手接过来,并且要表示感谢。
在用餐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安静,尽量不要发出过分大声的声音。
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积淀。
中国人注重平衡和谐的饮食,崇尚自然和健康。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还遵守一系列的餐桌礼仪,以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的传承,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一、中国餐桌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中国餐桌礼仪起源于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早在周代就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
随着时代的演变,餐桌礼仪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中国餐桌礼仪曾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即通过遵守礼仪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如今,中国餐桌礼仪已经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二、中国餐桌礼仪的基本原则1.尊重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种基本的美德。
在餐桌上,应先请长辈入座,待长辈动筷后,其他人方可进食。
同时,晚辈应注意在就餐过程中保持对长辈的尊敬,如主动为长辈夹菜、倒酒等。
2.待客之道:在中国餐桌礼仪中,对待客人要热情周到。
主人应主动为客人夹菜、倒酒,同时注意客人的需求,如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加菜、添酒等。
在餐桌上,主人还要注意调节气氛,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
3.节约粮食: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在餐桌上,人们应该量力而行,根据需求点餐,避免浪费食物。
同时,在就餐过程中,如果遇到夹不起的菜肴,不要硬夹,可以放下改用其他筷子夹取。
4.卫生安全:在餐桌上,卫生安全非常重要。
应注意使用公筷、公勺等公共餐具,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在品尝菜肴时,不要用同一双筷子夹取不同的菜肴,以免相互污染。
三、中国餐桌礼仪的具体表现1.座次安排: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座次安排非常讲究。
通常按照辈分、地位和尊卑来安排座位,长辈和尊者应坐在主位上,其他人员按照顺序入座。
如果有领导或贵宾参加,应将他们安排在主位上。
在一些正式场合,女性也可以坐在主位上。
2.餐桌上的话题:在餐桌上,话题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应避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同时,应尊重在场人员的感受,避免谈论不愉快的事情。
在用餐过程中,可以谈论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如旅游、文化、体育等。
3.餐桌上的敬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敬酒是一种表达敬意和祝福的方式。
在餐桌上,应先向长辈和尊者敬酒,以示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礼:中国人请客吃饭讲究多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这反映出饮食文化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中国人不但热衷饮食,而且还很讲究饮食礼仪。
虽然他们有时说话声音较大,给人以吵闹的印象,但在他们的餐桌背后,隐藏着多种礼仪。
两年前,我初到青岛时,邀请营业额超过1亿元的重要客户参加一年一度的庆功宴。
我一心想表达对一位客户的重视,于是再三要求他坐在主座上。
他脸上露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但最终还是坐在了上面。
等到结账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坐在主座的他把账结了。
在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坐在哪里”非常重要。
主座一定是邀请人,即埋单的人。
主座是指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
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
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
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座上都算失礼,中国的文化是不让客人感到紧张。
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
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
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
座位安排并非简单的分配座位,而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
喝酒也讲究礼仪。
中国人习惯众人一起倒酒,一起饮酒,一边说着“干杯”、“祝你身体健康”等话语,一边共饮。
此外,中国还保留着吃饭的方法、上菜的顺序等多种礼仪。
很多韩国人到中国后都会问:“有必要追求这么复杂的礼仪吗?”但为了了解中国,应首先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中国人的“关系”就源自于请客吃饭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