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9分)《诗经》和《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在先秦时期即逐渐沉淀成为具有文化与文学双重特质的经典。
到汉代以后,《诗》与《骚》成为文人士子的必读之书。
在安身立命和文章写作等多方面,历代文人对《诗》《骚》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和接受,由此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意义阐释系统——“诗骚传统”。
从这一角度来说,《诗》《骚》的源头性和经典化,是其成为“传统”和典范的内在原因。
《诗》《骚》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但又构成互补关系的文化类型。
《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周颂》和《大雅》,均是礼乐制度的表征形式。
而《小雅》中的大部分及《国风》之全部则是因对现实的关注与讽谏的功能而进入《诗》文本。
《骚》为南楚文化所孕育,完全呈现了个体生命的体验,充满了对现实的质疑和探索,充满了悲剧性与崇高感。
综合来看,《诗》是对维系群体利益的“礼”“义”等伦常的形象再现,而《骚》则是对支撑个体存在的理想、信念、情感的浪漫表述。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二者比肩互补,具备了源头的气质和个性。
“诗骚传统”形成中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诗》《骚》的经典化。
事实上,《诗》的经典化从《诗》文本的结集过程中就开始了。
《诗》文本的编成经历了数次和较长的时间跨度,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精神与诗学思想。
《诗》文本的结集过程本身就是其多重性意义结构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诗》经典化的过程。
春秋时期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使《诗》成为士大夫君子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在时人观念中,《诗》与《书》、《礼》、《乐》一样,是德义所在,是治国修身的根本。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外交场合的赋《诗》言志、歌《诗》观志、引《诗》足志活动,使《诗》进一步具备了礼仪的、政治的、哲学的、伦理的、预言的等多重阐释可能性。
《诗》文本变得空前的重要,成为春秋世族文化身份和君子“风雅”的代名词。
加之孔子以《诗》为教,以《诗》兴、观、群、怨,《诗》的文化意义趋于最大化,成为征引、取资的文化资源。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2、下表为英国议会改革的重大事件列表。
表格反映的主要趋势是()A.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 B.由直接选举到间接选举C.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D.议会主权原则逐渐确立3、1999年10月,英国议会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上院法案》及其修正案,取消了所有世袭贵族拥有的作为上院议员的特权。
这表明英国()A. 代议制民主发展落后B. 专制制度的残余己经消灭C. 修补政治体制的缺陷D. 民众获得了参政议政权利4、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这材料中的“基本错误”指的是()A. 权力分立与制衡B. 英属殖民政府的残留C. 松散的邦联制D. 州际平等原则5、杰弗逊曾说:“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
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它部门的行动”。
对该材料的准确解读是()A.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 B.政府分权和制衡提高了行政效率C.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 D.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6、2016年又是美国大选之年,而近些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是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
2017年辽宁大石桥市二中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试卷

2017年辽宁大石桥市二中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试卷语文5.28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B.一个人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的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恐怕不下于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追溯某个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所得到的乐趣。
C.据了解,这种碳酸饮料是专门为年轻时尚一族设计的,其发布活动也别出心裁地利用流行的身体彩绘来表达。
D.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和跟车轮一样单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朋友,请读一点泰戈尔吧,他会让阳光重新洒满你的胸膛。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犯了错误,不要讳疾忌医,应当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检查,坚决改正。
B. 他既已认错,就不为已甚,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吧。
C.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D.“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错误想法。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和蔼可亲并行不悖举一反三唉声叹气B.撤消处分柳暗花明中西合璧称心如意C.黯然销魂原型毕露惨无人道计日程功D.原物必还为虎作伥扬常而去一张一驰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王奶奶为人和善,大家都愿意跟他老人家______。
②他同周围的群众休戚与共,______无间。
③孩子们_____地叫他李爷爷。
④母女俩在一起,别提多______了。
A.亲热亲近亲切亲密B.亲近亲密亲切亲热C亲近亲密亲热亲切D.亲热亲近亲密亲切5.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无误的一组是A. 气势凶凶声名狼藉肆无忌惮疲惫不堪B.斑驳陆离脑羞成怒胜券在握蔚然大观C. 并行不悖陈词滥调题纲挈领推心置腹D.所向披靡摧枯拉朽瑕瑜互见众目睽睽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泰山上既有佛寺又有道观,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泰山神和泰山老母,⑴,(2)令它身兼帝王的高贵与骚客的诗情。
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词大会》落幕,“飞花令”也在网上成了热搜词。
人们在感叹选手涉猎之广的同时,也不由发问,“飞花令”究竟是什么?“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
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
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
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
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歌”。
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
由此形成的“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到了秦汉之间,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
“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尝作诗,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
”这里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
中国历史上的酒令虽五花八门,品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其中又以雅令最受欢迎,仅见于史籍的雅令就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对字令、彩云令等。
行雅令时,必须能引经据典,当场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例如,宋人《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唐朝使臣出使高丽,宴饮当中,高丽有一人行酒令曰:“张良与项羽争一伞,良曰‘凉伞’,羽曰‘雨伞’。
”唐使即席应对曰:“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石桥市二高中2017—2018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高二语文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序》是西汉后期一部重要典籍,是著名学者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
其读者对象很明确,那就是西汉当时的高层执政者,尤其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汉成帝,因而其内容也富有针对性。
全书总体上讨论的是君臣之道,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期望君主能推行仁恩、宽惠养民,敬德修身、尚贤授能;同样,臣下亦须坚守德义、驾行仁道,要忠于国事、恪尽职守、公正耿直、善于谋划.这些思想大多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编选而体现出来的,这不仅是刘向为君主所陈的“法戒”,更是他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现代学者将其看作是历史故事的汇集,或者是文献资料的汇编,显然是忽略了该书的编撰目的与内容特色。
以历史读本的眼光来看《新序》,关于其文本价值自然会有一些新的理解和思考。
一方面,作为呈献给天子的“谏书”,《新序》无疑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历史著作,体现着编选者明确的历史观念,也流露着进谏者期待的政治理想。
另一方面,作为一部有着特定受众的读物,《新序》又不能像一般的历史著作那样长篇大论、深奥晦涩甚至烦琐枯燥,而是要尽可能短小精炼、生动有趣、可读性强,这样就使得君主不必正襟危坐即可愉快地接受历史知识及其内在的劝谏意蕴—-一句话,它要有很特别的文章艺术。
我们对《新序》文本价值的分析,也主要着眼于文献史料与文学成就两个层面。
就史料与文献价值而言,刘向对历史素材所做的级别与筛选无疑是非常认真的。
《新序》的一些文字,较之于《战国策》更为原始,也包含着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保持着先秦时代楚国语言及文学的风格,除极少数汉初材料外,基本上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
这里特别要说到《新序》文献来源的问题。
前人多将该书看作是“采摭诸书”而成,甚至有学者将每条材料都注明“采自”何书,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6月份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辽宁大石桥市第二中学高一2017届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试卷

辽宁大石桥市第二中学高一2017届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试卷语文2.29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各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政治思想工作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不能空穴来风,各级领导要重视这个问题。
B.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只有到生命终了,他的历史结束后才能盖棺论定。
C.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D.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随之,浓烟滚滚,火光映天。
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天长日久,人们对报刊杂志上的错别字也就习以为常了。
B.下午放学后,几个班的干部正在教室里研究文艺会演的事呢。
C.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D.对于能不能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问题,大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3.在下句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_________,委婉,使我们一面产生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_________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②今天的一晚,且默了_________的言说,且舒了_________的情怀,暂且学着,姑且学着我们平时认为在醉里梦里的他们的憨痴笑语。
A.安静憧憬侃侃恻隐B.安静向往滔滔隐秘C.恬静憧憬滔滔恻恻D.恬静神往夸夸隐隐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②中央财政部称,中国政府每年必须花费几十亿来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
③我国的婚姻法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的义务。
④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西华一高完全有希望有实力为国家级示范高中。
A.与其遏制抚养进升B.宁可遏制扶养晋升C.与其遏止扶养进升D.宁可遏止抚养晋升5.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在国际反恐呼声高涨的形势下,欧盟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与会者___有各成员国的国防部长,还有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军事观察家。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数学6月月考试题文

2017-2018学年度大石桥二高中高二年级下学期六月份月考数学文科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 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 )22,虚部是1( )3 ( )4,已知f (x )=⎩⎪⎨⎪⎧f x -,x ≥0,log 2-x ,x <0,则f (2016)等于( )A .-1B .0C .1D .25、原命题:“设a ,b ,c ∈R ,若a >b ,则ac 2>bc 2”,在原命题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 A .0 B .1 C .2 D .46、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单调递增的是 ( )A .y =e xB .y =sin xC .y =xD .y =ln x 27、设f (x )=x 2+bx +c ,且f (-1)=f (3),则 ( )A .f (1)>c >f (-1)B .f (1)<c <f (-1)C .f (1)>f (-1)>cD .f (1)<f (-1)<c8 ( )9、函数f (x )=x 2+|x -2|-1(x ∈R )的值域是 ( ) A .[34,+∞) B .(34,+∞) C .[-134,+∞) D .[3,+∞)10、设曲线y =x +1x -1在点(3,2)处的切线与直线ax +y +1=0垂直,则实数a 等于( ) A .2 B.12 C .-12D .-211、已知f (x )=⎩⎪⎨⎪⎧-a x +1,x <1,a x,x ≥1是R 上的增函数,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1,2) B[1,2) D(32,2) D.[32,2)12取值范围为 ( )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本卷分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部分要求必须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否则视为无效答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函数f (x )=⎩⎪⎨⎪⎧x ,πx =,π2+x,则f (f (f (-1)))的值等于_________.1415、已知偶函数f (x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则满足f (2x -1)<f (13)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6、已知函数f (x )=x +x +ax2为偶函数.则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18、(本题满分12分)为考察某种药物预防疾病的效果,进行动物试验,调查了105个样本,统计结果为:服药的共有55个样本,服药但患病的仍有10个样本,没有服药且未患病的有30个样本. (1)根据所给样本数据完成2×2列联表中的数据; (2)请问能有多大把握认为药物有效?19、(本题满分12分). 20、(本题满分12分)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ax 2+b ln x 在x =1处有极值12.(1)求a ,b 的值;(2)判断函数y =f (x )的单调性并求出单调区间. 22、(本题满分(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12x 2-m ln x .(1)若函数f (x )在(12,+∞)上是单调递增的,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当m =2时,求函数f (x )在[1,e]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6月份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于佩校对人:李冬红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
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
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D.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B.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C. 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D.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
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 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C.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D. 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夕阳古渡陈于晓一场雨后,河水渐渐地涨了起来。
原来已经裸露出河滩的石头,又被淹了。
河水是浑浊的,裹了太多的泥沙。
这些泥沙,来自河的上游或者两岸的田野,水面上泛着草叶、野花和庄稼的枝叶。
水流打着漩涡,比原先要湍急多了。
老艄公在河对岸,他和他的渡船,暂时还被对岸茂密的林子掩映着。
这边的人们,在焦急地张望,等着渡河。
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要紧事,只不过等着总会心急一些。
然而渡船是慢悠悠的,乡村的时间本来就比城里要慢,老艄公总是不急不缓,以他固有的“速度”,往来于两岸之间。
这会儿,眼尖的人发现,老艄公的影子一闪,闪出了对岸的林子,渡船就朝着这边缓缓过来了。
这一天的水流急,老艄公叫了个帮手,帮手撑着船,老艄公自己摇着,慢悠悠地来到此岸。
将船停稳,老艄公为自己倒上了一小碗酒,自在地喝上了。
酒不喝完,你怎么催都没用,酒一喝完,自然就走。
有急事的人催他,能不能快点,老艄公咧开一口黄牙:“你急,我又不急。
”老艄公没脾气,即使你骂他,他照样笑嘻嘻的。
那时渡船是集体的,过渡不收费,老艄公挣的是集体给的工分。
我很喜欢坐渡船,没事就来回地坐,只要不是人满为患,老艄公一般不会赶小孩下船。
没人渡河的时候,老艄公也喜欢有几个小孩作伴。
老艄公会讲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多半是关于神仙鬼怪的。
老艄公说是从书上看来的,村里识字的人不多,但他识字。
从他的故事里,我才知道,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外,还有着我们虽然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神鬼。
老艄公讲的神鬼,多是善良的,他们在暗中帮助着我们,帮我们度过了好多难关,而我们却不知道,也很少感恩。
老艄公对河流很敬畏,他说河有河神。
他从不往河里扔垃圾和烟蒂,坐渡船的人,可以把垃圾扔在他的船上,却不许扔进河里。
逢年过节,老艄公会端上供品,去渡口,祭祀河神。
他说,他的渡船能年年平安,是河神保佑的。
他很感恩,说河神待他很好,自从做了摆渡以后,他一年到头,小毛小病都很少。
在他看来,所有的河流都通向大海,所以在敬河神的时候,也不忘祭祀一下龙王。
我那时还没上学,常去渡口玩。
摆渡不忙时,老艄公会和我一起抓鱼。
那时河水清澈,鱼也多。
老艄公不抓小鱼,只抓大鱼,说小鱼还没长大呢。
但有一次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老艄公乜把它放生了。
老艄公说,老鱼通常会修成精的,或许,它已经是个鱼精了,还是放生为妙,万一真冒犯了神灵呢?村里人说,老艄公书看多了,脑子出了“问题”,就会讲些“古怪”的事情。
但有些在渡船上看到的事情,老艄公从来不讲。
比如张家寡妇偷了生产队的东西,一大早过河去镇上卖了;谁家女人跟老公吵了架,哭哭啼啼回了娘家。
这些,我们都是后来从别人口里听说的,老艄公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他让这些事情烂在肚子里。
一些年以后,我就离开了故乡,流年似水,对渡口和老艄公的记忆,也渐渐地淡去了。
不知哪一年,故乡的河流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桥。
回家,发现就在大桥的附近,是当年的渡口,只是渡口已经被一人多高的荒草淹没了。
我打听了一下当年的老艄公,村人说他已经过世好多年了。
正是一场雨后,河水依然打着漩涡,浑浊地流淌着。
夕阳很美,不知道谁家还养着一头老牛,在古渡附近的河岸边,慢吞吞地行走着。
夕阳下,老牛拖着长长的影子。
当老牛拐过弯时,它的影子恰好落在了古渡上。
当年的渡船,哪里去了呢?渡口早已是“野渡”了,依稀有芦花摇曳着,绵绵地摇曳过古渡。
我知道那儿,泊着我乡愁深处的老家。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是(3分)A. 文中第二段将等渡船的人们和老艄公一急二缓进行对比,极具生活情趣,两个“闪”字写出了人们的急切心情。
B. 文中多处写到老艄公口中的神鬼世界,可见老艄公被封建迷信思想毒害颇深,所以村里人都讨厌他,认为他脑子出了问题。
C. 文末作者点出了“乡愁”这一主题,看似突兀,实则在文中有多处铺垫,如对故乡的人、景、事记忆深刻,回到故乡还打听老艄公的消息等。
D. 全文对老艄公主要通过语言、行为进行描写,虽然细节描写不多,但人物形象仍然刻画得真实而生动。
5.请结合全文分析老艄公的性格特征。
(5分)6.文章末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
这是联合国表彰来自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项。
这充分表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能量。
“地球卫士奖”颁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日益引起世界关注。
从过去“以砍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塞罕坝形成良性循环发展链条,折射出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生动变化:人们已逐渐开始习惯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摘编自2017-12-07新华网)材料二:为了防止火灾,及时预警,刘军、齐淑艳夫妇驻守山上的望火楼11年,全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