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王雅文

实体论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十分有争议的部分,有的学者认为,这一学说体现了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初步统一,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也有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是完全错误的,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写道:“‘实体’一言以蔽之,就是把主词和谓语所构成的语句结构转用到世界结构上面来,而形成的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1但后来者无论站在肯定立场还是否定立场上评价这一学说的历史意义,都首先承认了实体论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哲学体系的结构来看,形而上学是其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存在学说又是其形而上学的核心,而实体论又是其存在学说的核心,因此,实体论作为所有核心的核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通览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和《形而上学》中对实体的所有论述,我们发现,这一学说有着明显的前后矛盾。对此,学者们已有相当精深的研究与论述,本文也是在参考这些资料的基础之上,重新梳理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以增进理解。

一何谓实体?

在《范畴篇》里,亚里士多德对实体有着明确的定义:“实体,就其真正的、第一性的、最确切的意义而言,乃是那既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例如某一个个别的人或某匹马。”2对这个定义进行分析,发现它有两方面的涵义:实体是不可以用来表述别的主词的,而只能处于主语的位置上被别的词语述说;实体不存在于任何别的东西中,相反,“任何其他的东西……存在于第一性实体里面。”3亚里士多德对“某物存在于主体中”的解释是,虽然某物不是一个主体的组成部分,但却在这一主体身上得到体现,并且“离开了所说的主体,便不能存在”,这说明,“存在于主体中”的东西是不具有独立性的,必须依附于某个主体才能存在,相反,“不存在于主体中”的东西则具有独

1《西方哲学史》罗素著第二十二章商务印书馆;

2《范畴篇解释篇》亚里士多德著第12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立性,并且是别的东西能够存在基体。除了这一定义外,亚里士多德指同了实体的两个突出标志,一方面,他说:“所有的实体看起来都表示‘某一个东西’”,1这也就是个别性,个别性的程度越高,就越具有实体性,如此时他将一个具体的东西称为第一实体,而将一些属和种则称为第二实体;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在保持数量上的同一性的同时,实体却能够容许有相反的性质。”2亚里士多德指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一个具体事物可以具有正相反对的性质,但事物性质的改变并不改变事物本身,正如一个人,无论是有病的,还是健康的;无论是感到热的,还是感到冷的;无论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等等,他都还是这同一个人,并不因为他此时有病而不是他,也不因他此时感到热彼时又感到冷而变成另一个人。

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实体进行规定,陈康先生将之规定为实体的四个特性:最后主词性、最后基体性、此性和离存性,分析这四个性质,我们发现,首先,它们或直接、或间接地与逻辑学有关,都是在被划定的逻辑范畴的前提下,分析并对比所有范畴后得出的结果。逻辑学的方法是亚里士多德从事一切学术研究的工具,因此,他的哲学体系的建构首先是从逻辑学开始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对“存在本身”,即“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探求,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存在本身”是最普遍的共相和最高的范畴,无法用“属加种差”的方法为它下定义,因此,在对它进行表述时,直接下定义的方法就失去了效用,然而,哲学又必须寻找一种方法言说“存在本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改变了探究问题的切入点,他在逻辑学的层面上分析了“存在本身”的本然意义即存在的在语言中的存在方式,并将之归纳为十个范畴,即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和遭受,这些范畴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存在本身”,正是在对它们的分析与描述中,存在本身得到了言说,在此,亚里士多德用逻辑的方法织就一张密密的存在之网,而实体则是这张网的中心点。在希腊文中,实体是“ousia”,是“是什么”的意思,从逻辑的层面上,实体首先意谓那些指代具体事物的特有名词,如苏格拉底、法兰西、小狗kelly等等,这些词语只能作为主语被别的词语陈述,而不能作为谓语去陈述别的词语,然而,也有一些句子以这种词语作为谓语,但是,在这样的句子中,

1《范畴篇解释篇》亚里士多德著第16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主语与谓语指代的是同一个事物,如“这是小狗kelly.”,“这”和“小狗kelly”都是指面前的那只狗,这就说明,假如这种词语一定要作谓语,那么它除了表述它自身以外,不能表述任何别的东西。此即“最后主词性”,这种性质的得出纯粹是用逻辑方法分析句语的结果。最后基体性、此性和离存性虽然不像最后主词性那样是直接从语言分析中得出的实体特性,但它们都是把由逻辑划定的范畴表当作参照系和思维范围的前提下,对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后得出的。其次,对实体这一规定中包含着本体层面的思考。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说逻辑是亚里士多德进行哲学探索的工具和出发点的话,那么,揭示在整个世界中存在的真理就是他的目的和落脚点,对存在本身的思索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内容,无论提出什么样的范畴,他的最终关注点都是世界存在之存在的根据,因此,实体就从纯粹的逻辑范畴转变为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哲学范畴,并且,作为哲学范畴的意义远远大于其作为逻辑范畴。实体是其它一切事物的基础,别的一切事物都存在于它之中,实体可以容受相反的性质却始终保持着同一性,它指的就是“这一个”事物,实体所具有的这些性质已经使它走出了作为逻辑范畴的形式存在方式,走向对存在的具体关注,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是在利用由纯粹的语言分析得出的结论来关照世界的真实存在,从而将逻辑的规则套用在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上,这种做法包含着将逻辑学、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合一的倾向,从主观上给世界立法的努力方向。

在《范畴篇》中,“实体”既是一个逻辑范畴,又是分析具体实物的哲学概念。亚里士多德有时用“实体”指称逻辑意义上的专有名词,有时又用以指称具体的物,如一匹马,这样,就使逻辑范畴与具体事物直接等同,从而造成无法避免的内在混乱,罗素正是在此意义批评亚里士多德,认为他把“纯属语言学上方便的东西转移到形而上学上面来了”。当实体指逻辑学意义上的专有名词时,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指的就是那个作主语的词,但是当它从哲学层面上指具体事物时,却使我们陷入迷惑。具体事物是内涵最丰富、性质最全面的存在,“实体”是指包含一切的具体事物本身,还是指某些本质性东西。苏格拉底的一生经历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他的身高、体重、面容、文化修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经历了很多事情,但他是苏格拉底这一点却没有因为任何别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说,苏格拉底是一个实体,但这个实体到底指的是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