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公开课)
地理《澳大利亚》教案模板

地理《澳大利亚》教案模板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1.1.3 培养学生对地球村的认识,增强国际视野。
二、知识点讲解2.1 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2.1.1 地理位置:位于南半球,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2.1.2 大洲特点:地势低平,大陆特征明显。
2.1.3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2 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2.2.1 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2.2.2 经济特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矿产资源丰富。
2.2.3 文化特色:多元文化交融,土著文化独特。
2.3 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2.3.1 生物多样性:拥有世界著名的生态系统,如大堡礁。
2.3.2 环境保护: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公园制度的国家。
2.3.3 生态问题:干旱、沙漠化等问题突出。
三、教学内容3.1 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3.1.1 地理位置的介绍3.1.2 大陆特点的阐述3.1.3 气候类型的分析3.2 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3.2.1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3.2.2 经济特点的分析3.2.3 文化特色的介绍3.3 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3.3.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3.2 环境保护的措施3.3.3 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大陆特点和气候类型。
4.1.2 能够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4.1.3 能够阐述澳大利亚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2 过程与方法4.2.1 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4.2.2 利用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4.2.3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问题。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4.3.1 培养学生对地球村的认识,增强国际视野。
4.3.2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澳大利亚》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在地图上能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2、运用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及地形与气候人口的分布关系3、运用图片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种类,并分析这些野生动物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因4、了解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别称的由来5、运用地图,了解澳大利亚主要矿产资源及矿产地与工业、城镇分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澳大利亚的地形、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难点: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澳大利亚古老动物存在的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大洋州挂图[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哪个?该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一、地理概况1、学生阅读P95“阅读材料”,了解大洋州的范围,而后引导学生在挂图上找出大洋州的主要岛屿、群岛。
2、对照图2-47,学生说出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特征3、引导学生找出东经160、赤道,从经纬度位置分析澳大利亚特征:东半球、南半球、跨温、热两带(过渡)澳大利亚是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其领土主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4、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而后教师在挂图上指出5、结合教材第二段文字,了解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堪培拉、悉尼、墨而本的位置二、地形1、引导学生观察P97图3-49,对照图例,得出澳大利亚的基本地形特征:地势低平2、学生讨论完成P97活动题(过渡)由澳大利亚地形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地形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这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呢?3、引导学生找出西部高原区,对照图例,分析其面积、海拔高度特点,并突出著名景点:艾尔斯巨石4、找出中部平原区,对照图例,得出海拔特点:地势低平,形成大自流盆地5、结合图3-51,讲述大自流盆地的成因,突出中部有澳大利亚地势最低处艾而湖6、结合挂图,指出澳大利亚东部山地的范围,并指出分布在东部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再找出大堡礁的位置三、气候与人口1、学生阅读图3-53,说出澳大利亚的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两种气候类型为主?东南沿海属于什么气候类型?2、观察图3-54,思考: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四、古老的动物1、引导学生阅读P99图3-55,指出澳大利亚的`主要动物,并小结:澳大利亚的动物具有起古老性和独特性2、讨论: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动物古老而独特呢?3、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的植物物种也具有独特性(过渡)从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澳大利亚属于什么性质的国家?五、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1、学生阅读思考;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可以从哪些文字体现出来?为什么有“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2、学生联系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征分析: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会发达?3、引导学生阅读P100图3-58,完成活动[小结巩固][作业布置]基训、填充图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地理第四节澳大利亚的教案

地理第四节澳大利亚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地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澳大利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2.提问:澳大利亚位于哪个洲?与我国有何地理位置关系?(二)新课内容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1)展示澳大利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2.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分布。
(2)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区域,东部为大分水岭,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3)展示澳大利亚气候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分布。
(4)分析: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多样,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中西部为沙漠气候。
(5)展示澳大利亚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水资源分布。
(6)分析:澳大利亚水资源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西部内陆地区水资源贫乏。
3.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展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人口分布。
(2)分析:澳大利亚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其中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人口较多。
(3)展示澳大利亚宗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宗教分布。
(4)分析:澳大利亚宗教信仰多样,以基督教为主。
(5)展示澳大利亚教育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教育分布。
(6)分析:澳大利亚教育水平较高,大学和理工学院遍布全国。
(三)课堂小结2.提问: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对其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有何影响?(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熟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结合地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3.搜集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下节课分享。
高中地理《澳大利亚》教案

高中地理《澳大利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地理学科的澳大利亚国家地理,主要内容包括:1. 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2. 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产业。
3. 澳大利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地理情况,掌握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特征。
2. 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产业和自然资源,并了解这些资源对经济的影响。
3. 了解澳大利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了解澳大利亚的历史和社会变迁。
三、教学重点1. 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
2. 澳大利亚的经济产业和自然资源。
3. 澳大利亚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课前预习,让学生先学习预习材料。
2. 讲解法,听讲分析。
3. 互动法,小组活动。
五、教学步骤Step 1 课前预习(10分钟)请学生认真预习预习材料。
Step 2 地图与识别(10分钟)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让学生随着老师的讲解,识别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物和地理特征。
Step 3 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产业(20分钟)通过PPT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产业,特别是讲解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和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资源对澳大利亚经济的重要性。
Step 4 澳大利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20分钟)通过PPT展示澳大利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重点讲解澳大利亚的政治制度和宪法、教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Step 5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老师分配的主题,自由组织小组讨论、研究,并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可以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讲解和小组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自然资源、经济产业、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同时,通过小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创新兴趣,达到了掌握典型地理实例的学习目标。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2.了解澳大利亚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三大地形的分布;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4.了解澳大利亚在二次大战后利用本国矿产、草场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工矿业与农牧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5.培养学生认识农牧业发展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能力和比较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现代化的工矿业与农牧业,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具准备】澳大利亚挂图,特有动物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教学基本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在图上指出大洋洲包括的大陆和大陆岛。
学生:……(讲授新课)教师:本节课学习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其附近岛屿的澳大利亚国家。
师生交流信息的方式与方法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在挂图上指出,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最后给以明确订正。
教师指图说明澳大利亚的范围。
[板书]第二节澳大利亚一、大洋洲最大的国家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中大洋洲图,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
学生:……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教师:大洋洲的面积是多少?学生:……教师:大洋洲面积900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面积为768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澳大利亚约有人口1600万人,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第1课时)

《澳大利亚》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澳大利亚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非常重要。
同学们学完前两章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美国、巴西等。
澳大利亚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特点:澳大利亚在这个区域,面积最大,具有独占一个大陆、并孤悬海外、位于南半球、发达国家等地理特点。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由“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三部分组成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
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三个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亚洲及其周边一些地区,知道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但是,由于是初一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喜欢新鲜、生动的东西,所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等直观、感性的手段辅助教学,易于学生理解和产生兴趣。
【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士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某国家自然环境的特点。
【教学目标】1.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今天老师今天带大家去环球旅行!!播放视频:《澳大利亚宣传片》。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任务1 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整装待发】师:1.澳大利亚在哪里?2.我们现在(6月)去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该带什么衣物?3.你对澳大利亚了解多少?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高中区域地理--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12讲澳大利亚
学科
地理
授课班级
高二·二班
设计者
辛香
永吉县朝鲜族第一中学
课程标准
目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首都。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能总结出澳大利亚地形的主要特点、主要地形区和河流、气候特征及其分布特点。
知识和技能:1.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特点。
2.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与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
在教学目标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即“不协调——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
多媒体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以图激趣,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检测
合作探究
学习
课堂小结
地形
一、地理位置
板书设计:
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
澳大学习过程,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对澳大利亚的三
种气候类型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澳大利亚气候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要多方面考虑。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澳大利亚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原因
本课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题(较难)
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夏季,北半球低纬地区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发生偏转,形成西北季风,带来印度洋丰富的水汽,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的控制降水稀少,为干季。
地理教案-《澳大利亚》

一、教案基本信息地理教案-《澳大利亚》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掌握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征。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对澳大利亚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澳大利亚的基本概况。
2. 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征。
教学难点:1. 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 澳大利亚的文化特色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澳大利亚地图,让学生对澳大利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你们对澳大利亚有什么了解?澳大利亚有哪些特点?二、澳大利亚的基本概况(10分钟)1. 介绍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2. 讲解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首都等象征性元素。
三、澳大利亚的地形与气候(15分钟)1. 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如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等。
2. 讲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如干旱、高温等,并结合地图进行说明。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让学生总结澳大利亚的基本概况。
2. 强调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澳大利亚的经济(10分钟)1. 介绍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农业、服务业等经济领域。
2. 分析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特点,如资源型经济、对外贸易等。
二、澳大利亚的文化(10分钟)1. 讲解澳大利亚的文化特色,如英联邦文化、土著文化等。
2. 分析澳大利亚文化特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让学生总结澳大利亚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2. 强调澳大利亚的文化特色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五、教学反思(课后)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12讲澳大利亚
学科地理授课班级高二·二班设计者辛香永吉县朝鲜族第一中学
课程标准目标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首都。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能总结出澳大利亚地形的主要特点、主要地形区和河流、气候特征及其分布特点。
知识和技能:1.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特点。
2.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与形成原因。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过程,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对澳大利亚的三种气候类型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澳大利亚气候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要多方面考虑。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热带雨林气
候、热带草原气候、热
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原因
本课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
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
的形成原因在教学目标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即“不协调——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多媒体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以图激趣,导入新课)观看图片,说出知道
的动物名称,并说出
属于哪个国家。
导入点题:同学们看看
这是什么动物?
他们都是哪个国家特有
的动物?
那这些动物是在什么样
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呢?
我们这节课就走进澳大
利亚学习澳大利亚的自
然地理特征。
创设情境激
发学生的解
决问题的热
情,并明确
本节课要解
决的问题。
课前预习
检测
合作探究
学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
快速完成学案第一
部分:关于经度位
置、纬度位置、地形
区及总体特征的检
测。
学生依据形成气候
因素:①纬度位置
②大气环流(气压带
风带)③海陆位置
④地形⑤洋流等,通
过合作并讨论方法
解决三道探究题
1.澳大利亚广大内
陆地区的气候类型
为?其形成的原因
是什么?为什么此
气候类型延伸到西
北沿海地区?
教师提问:
1.东经120度与我国的
什么时间相符?
2.从纬度的范围看哪条
气压带穿过此地?受副
高的控制下可能形成哪
些气候类型?
3.这样的地形特点对气
候有什么影响?比如山
脉的两侧会形成?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
视同学们完成的情况,
在不理解或错误的地方
给予提点。
同学们基本完成后,教
师找学生反馈。
第一题(较易)
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
与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
带交替控制降水少。
延伸原因:西澳大利亚
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
温减湿的作用。
(标出重要纬线,
山脉,风向,洋流,
使学生更加直观准
确的判断气候的形
成原因。
)
在检测过程
中联系本节
课重点:气
候的形成原
因与经纬度
位置、地形
的关系
依据气候形
成因素不
同,分析热
带沙漠气
候、热带雨
林气候、热
带草原气候
的形成原因
课堂小结2.澳大利亚东北沿
海地区的气候类型
为?其形成的原因
是什么?世界上还
有哪些地区与此地
的气候类型形成原
因是相同的?
3.澳大利亚北部地
区的气候类型为?
其形成原因为?
根据上面的合作探
究学习,整合澳大利
亚的气候类型,并观
察其分布特征与植
被的类型。
第二题
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东南信风的迎风
坡降水较多,东澳大利
亚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
增温增湿的作用。
其他地区:马达加斯加
东部与巴西东南沿海地
区(设问各自流经的暖
流名称)
第三题(较难)
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夏季,北半球低
纬地区东北信风越过赤
道,发生偏转,形成西
北季风,带来印度洋丰
富的水汽,为湿季;冬
季,受东南信风的控制
降水稀少,为干季。
对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
形状,加以强调
综合澳大利
亚的所有气
候类型,并
观察其总特
征为呈半环
状分布
课堂练习学以致用,自我检测试题检测学生能够运用已习得的知识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巩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并对澳大利亚的气候形成原因熟练的掌握,且学会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根据其影响气候的因素来判断。
板书设计:
澳大利亚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地理
地形
气候
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