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全套教案合集
高二世界区域地理教案5篇

高二世界区域地理教案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二世界区域地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世界区域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 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i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
(展示三江源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讲授新课]展示三组图片: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师: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
高二区域地理讲课教案

高二区域地理讲课教案教案标题:高二区域地理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区域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3. 了解中国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教学重点:1. 区域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3. 中国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2. 理解中国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教学准备:1. 电脑和投影仪;2. 区域地理相关的教材、课件和地图资料;3. 课堂活动所需的小组讨论材料,如问题或案例。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一张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提问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理解,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区域地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地理的重要性,并启发他们提出问题或疑惑。
知识呈现与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直接在黑板上介绍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包括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考察和分析。
2. 结合地图和案例,讲解中国或其他重要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美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等。
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是中国的某个省份或其他国家的特定区域。
2. 学生们根据所学到的区域地理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
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与全班分享,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学生们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与概括,强调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发展问题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继续关注并研究区域地理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报告,总结他们的研究结果,并提出对该区域地理的见解和建议。
2. 鼓励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区域地理的研究成果和案例。
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5篇

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5篇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1绿色小区——理想的人居环境1.绿色小区的概念在人类迈入21世纪门槛的时候,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本世纪的流行主题,与自然和谐共处则成为人们共同的关注和期待。
在这样一个呼唤环保的时代里,绿色小区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绿色建材与绿色技术为基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的生活小区。
绿色,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
绿色小区作为一个生态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要素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包括了节能、节地、节水,资源的再利用等各方面。
它的提出表现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文化意识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强烈责任意识,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21世纪人类运用科技手段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人居环境。
2.建设绿色小区的原则基于绿色小区属于可持续发展小区,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那么在它的规划和建设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选址的原则首先,小区应位于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居住区在选址上要远离产生污水、垃圾、噪声的工业区,尽量少在宜商的大城市中心地带建造住宅,多利用荒地、坡地、丘陵地段建造住宅,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发挥地下空间的作用,适当鼓励高层、中高层建筑。
其次,为了确保居住区的清洁,在选择居住地时应查阅有关土地的使用管理档案及了解其地基的地质特点,以核实被选土地有无原污染,是否为放射性元素的高辐射区。
例如在我国北方曾有一处居住区便是建在一处受化工厂严重污染的地面上,当化工厂迁出后,地面、地基未经彻底清理就建成住宅,导致了迁入居民的癌症发病率高。
最后,小区的选址还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一致,并注意到居住区内外交通的方便程度。
高中区域地理全套教案

高中区域地理全套教案在“东西半球图”上适当处填注下列内容:1)四大洋、七大洲的名称)用图例标注下列大洲界名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白令海峡、丹麦海峡、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3)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马达加斯加岛、火地岛4)里海、地中海、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区域地理教案:读下列世界海陆分布简图,完成下列要求:1)标注下列经线的经度数:0°、180°、30°W、160°E、120°E、80°W2)标注四大洋、六大洲的名称3)说出赤道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大洋和大洲:4)说出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大洋和大陆:5)说出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布在太平洋周边的大陆: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区域地理教案:读日本简图,完成下列要求:在图中适当处标注下列地理事物及名称:140°E经线、35°N纬线、太平洋、日本海、东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俄罗斯、朝鲜、韩国。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名分别是:岛屿A、B、 C、 D、城市E、 F、G、 H、 K、3)用不同图例在图上适当处绘制形成北海道渔场的两条洋流并标注其名称。
4)日本东西两岸气候差异较大。
分析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5)日本传统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这与这一带的条件有直接的关系。
区域地理教案:读东南亚简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适当处填注下列地理事物及名称:北回归线、赤道、120°E经线、南海、印度洋、孟加拉湾、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马六甲海峡、湄公河、萨尔温江、克拉地峡2)描述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3)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在气候上有何异同之处?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主要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4)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分别是:A、B、 C、D、 E、 F、 G、H、K城,其对全国经济产生的有力影响是。
高二世界地理教案

高二世界地理教案【篇一: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教案】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能用等高线图上表示它们的形态。
2、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特征的学习,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系的分布4、掌握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画等高线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难点: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读图提问法、作图法【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清楚了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那陆地表面和海底表面形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疑惑。
2、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板书】一、陆地地形1、五种基本的地形形态特征【板图】教师一边展示五种地形的图片一边地逐一把五种基本地形用素描手法画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特征。
【总结】教师把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归纳【板书】1.山地海拔较高,高于500米起伏大,坡度陡峻2.丘陵海拔较低,低于500米坡度和缓3.高原海拔较高,高于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峭4.平原海拔较低,低于200米地面平坦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四周被山岭环绕(讲解完毕,板图画好)【作图】教师示范山地的等高线图,其余的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
【提问】我们在分析地形时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总结】 1.海拔、地势起伏2.地形的种类和分布【承转】陆地地形多种多样,海底地形怎样呢?【板书】二、海底地形【讲解时边讲边板书】讲解大陆架概念,作用及富含的资源,大陆坡、洋盆、海沟、海岭等的形态。
高二区域地理教案

高二区域地理教案高二区域地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学生阅读]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展示] 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入下一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二地理优秀教案五篇(最新)

【#高二# 导语】高二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从高二开始,同学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开。
高一成绩很好的同学可能高二成绩并不理想,而有些同学却能成为黑马。
因此称之为分水岭并不为过。
一旦被别人在这时候甩下,再想赶上可能就要费数倍的力气,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年的蜕变。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高二地理优秀教案五篇》,希望可以帮到你!1.高二地理优秀教案一、地形、地势区别与联系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地势描述地形有三个步骤:1、简单描述地势(如,东高西低)2、描述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等)3、描述第二步地形的分布情况(如,沿海有小面积平原分布等)另:有某些参考资料,还要求描述海拔等应用:如何描述福建省的地形和地势特征?二、地形概况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通过表格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地形区思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有利影响(1)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2)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既有利于沟通我国的海陆交通,又便于我国东西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3)由于地势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特别是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不利影响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建立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思考:我国地形对气候、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1)、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利于发展多种经营(2)、山地的迎风坡,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并富水力但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严重(3)、我国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东西向的山脉对寒冷的偏北风有削弱作用,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北:最冷月低于0°C暖温带降水小于800mm以南:最冷月高于0°CXX热带降水大于800mm(4)、许多山区降水少,干旱面积广,不利于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读中国地形图进行空间定位要求学生掌握800E、900E、1000E、1100E、1200E、1300E和北回归线、300N、400N、500N经过的地形单元三、主要地貌类型(一)纵横交错的山脉(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重点分析)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列:昆仑山脉----秦岭南列: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列:台湾山脉3.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祁连山等5.孤形走向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等(二)四大高原确定四大高原的位置思考:四大高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四大高原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三)四大盆地确定四大盆地的位置思考:四大盆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四大盆地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四)三大平原确定三大平原的位置思考:三大平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三大平原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四、地质灾害(课堂小结)略(课堂练习)略(作业布置)区域地理第126至128页能力提升训练2.高二地理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景区的景观特征,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高二教案地理(6篇范例)

高二教案地理(6篇范例)高二教案地理篇1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
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76和80班及高一106和107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任务。
首先,在高一,在本学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
高二由于有全市统考,所以,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高一两册必修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由于学生在本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没有平时成绩,我马上做了补救措施:要求学生用3周时间完成练习册,改好、讲评月考试卷。
在接手高一地理教学任务以后,我发现学生普遍有上课纪律散漫、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应付测验、月考不认真等情况,导致了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
因此,针对这些普遍现象,我制定了下学期的工作方向为纠正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课堂效果这三大方面。
对做得好的班级、个人及时表扬和鼓励;每次测验、月考之后进行全级排名,务求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总复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换向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区域地理全套教案合集第一单元地球地图第1讲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考点提示技能必备 1.能够正确运用基本概念,在任何一种经纬网图上,判定任何一地的经纬度位置,高、中、低纬度位置和所在半球位置。
2.能够在任何一种经纬网图上,正确判定一个地区所跨经纬度范围,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大致距离。
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学会经纬网的应用。
课时:2课时先学过程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识图、读图:上图信息可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识图、读图: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球体。
2.地球仪上的要素(1)地轴:地球自转运动的旋转轴,如图中P为地轴。
(2)极点: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是北极点,与北极点相反的一点为南极点。
如图中N 点为北极点,S点为南极点。
(3)赤道:地球表面到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
(4)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5)纬线: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
(6)经度和纬度的含义①经度是该点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间的两面角。
②纬度是该点和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线面角。
1高中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划分90°低纬0°~30°为低纬度,有回归线通过③的划30°~60°为中纬度分60°~90°为高纬度,有极圈通过三、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纬度的比较与经纬网的定位描图、填图:1.按要求描图,并归纳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2.按要求描图,并总结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读图、识图:3.读图总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析图、画图:自学检测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圆圈 C.0°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即为东一区的区时2.雅安市的经纬度约是( ) A.30°S,103°E B.30°N,103°W C.30°N,103°E D.30°S,103°W 3.雅安位于成都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后教过程经纬网地图上位置和方向判定小组交流协作1. 读右图,探究下面的问题。
教师根据小组完成情况分别提问,学生不断补充回答完成。
教师评价鼓励。
(1)图中M、N两线,________是经线,________是纬线。
(2)根据A、B两地的经纬度,在图中标出它们的位置。
A.(30°N,80°E) B.(xx年12月4日上午,德班“中国角边会”举行正式启动仪式,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政府代表团名义,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期间举办题为“中国角边会”的系列展示、交流与宣传活动。
读下图,探究问题。
(1)德班位于北京(40°N,116°E)的________方向。
(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①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总结1.利用经纬网定“距离”3(1)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上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经度1°的纬线弧长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 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当堂训练3.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4)题。
(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xx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 020千米 C.1 220千米 D.1 420千米课后教学反思:5第一单元地球地图第1讲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考点提示 1.了解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2.学会经纬网的应用。
课时:2课时技能必备 1.能够在任何一种经纬网图上,正确判定一个地区所跨经纬度范围。
2.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大致距离。
先学过程第二课时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
一、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纬度的比较与经纬网的定位描图、填图:1.按要求描图,并归纳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2.按要求描图,并总结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读图、识图:3.读图总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析图、画图:4.根据经纬网上点的位置判断经纬度。
5.已知经纬度找点。
自学检测1.北京位于成都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有( ) A.海啸B.洪涝C.滑坡、崩塌 D.火山喷发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1)写出A、B、C、D四点的经纬度坐标: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B、C、D四点分别位于哪个半球: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A、B、C、D四点分别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A._____,B.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后教过程经纬网地图上位置和方向判定小组交流协作1. 读右图,探究下面的问题。
教师根据小组完成情况分别提问,学生不断补充回答完成。
教师评价鼓励。
(3)写出图中C、D两点的经纬度:C______,D________,且C在D的________方。
(4)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写上赤道和本初子午线。
后教过程: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完成情况引导学生从过程上去更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更正。
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然后共同总结。
课堂小结:课堂总结1.定“位置”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位置,包括确定经度和纬度。
(2)极地经纬网①南北纬的判定:在极地经纬网图上,各点所属的南、北纬度应图中极点来确定。
还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来判断。
若极点为北极点,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
2.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当堂训练1.(xx年12月4日上午,德班“中国角边会”举行正式启动仪式,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政府代表团名义,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期间举办题为“中国角边会”的系列展示、交流与宣传活动。
读下图,探究问题。
(1)德班位于北京(40°N,116°E)的________方向。
(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①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②地和③地的距离约为________千米。
课堂总结1.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如下图中AB)(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如下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MPK),而不是MQK,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即最短劣弧线)。
2.利用经纬网定“范围”(比较比例尺大小)(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如下图面积:甲=乙)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
(如下图面积:丙>乙>丁) (3)相同图幅,且经纬度间隔数相等的两幅图,纬度越低的,比例尺越小;纬度越高的,比例尺越大。
(如下图比例尺:丁>乙>丙)3.确定球面上的对称点位置(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当堂训练1.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题。
8(1)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 (2)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60°N,80°E B.60°S,100°E C.30°S,100°E D.60°S,80°W板书设计定义:地球模型5地轴:地球□?概?极点:□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念?纬线:与地轴垂直绕地球一周的□经线: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地?经线:半圆形、长度都□、指示南北??球 ?经纬线?纬线:圆形、赤道向两极缩短、指示仪?? □?纬度:赤道向南北分□;北纬“N”、经纬度??南纬“S”??经线向东西分180°;东经“E”、西经“W”?经度:0°半南北:□为界球东西:20°W和□为界6789101112131椭球体□26 371 □34 万□亿□5自转轴答案:□6地轴□7圆圈□8半圆□9相等□10东西□1190°□12赤道□13160°E □作业设计必做与选做读教材的四幅图,完成1~2题。
必1.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读下面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必(1)图中经纬网表示的范围是________(南、北)半球,________(东、西)半球。
必(2)图中B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必(3)B点位于A点的________方向。
选(4)A点到D点的最短距离比B点到C点的最短距离________(长或短)。
9第一单元地球地图第1讲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考点提示技能必备 1.能够正确运用基本概念,在任何一种经纬网图上,判定任何一地的经纬度位置,高、中、低纬度位置和所在半球位置。
2.能够在任何一种经纬网图上,正确判定一个地区所跨经纬度范围,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大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