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让《新闻编辑教程》(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圣才出品】

张子让《新闻编辑教程》(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圣才出品】
张子让《新闻编辑教程》(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特性

1.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

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定位、策划和报社的编前会制度上。

2.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

新闻传播是集合传播,新闻报道刊播之前,通常都要经过整合,以版面、节目或网页这种“组合产品”的形式提供给受众。在此过程中,编辑工作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3.新闻传播的把关性工作

编辑的把关是全程性、综合性和终身性的把关。

二、互联网络与新闻编辑

1.编辑地位与职责的变化

编辑工作依然是网络新闻报道中最主要、最重要的业务,网络新闻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编辑工作的竞争。

2.编辑思维与观念的变化

(1)互联网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熟悉平面思维和线性思维,还要懂得超文本思维。

(2)互联网交互功能的凸显,需要编辑人员树立互动传播的新观念。

(3)独家新闻是媒体的掌上明珠,网络新闻编辑应改变对独家新闻的传统理解,不是单纯地追求它的时效性,而应更多地解读和开发其对网民的接近性和重要性。

3.编辑手段与方式的变化

(1)编辑方式的变化最主要表现为动态化。网络传播不仅流量特大,而且滚动性极强。

(2)编辑方式的不同还表现在网站首页和主页的设置。便于用户选择和搜寻,是所有网页或同类网页中最重要的页面。

(3)借助巨大的空间优势,网络新闻的分类更加细化,同一新闻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归入不同的栏目,栏目和子栏目明显增多。

三、媒介融合与新闻编辑

1.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实践

(1)媒介融合的概念

①媒介融合的概念来源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有的学者认为媒介融合由《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提出。他指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而较多的学者认为,媒介融合首先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②媒介融合的两层含义

综合学者们给出的定义,媒介融合可作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a.从广义上看,媒介融合是指所有媒介及其功能、所有权、组织、资本、传播手段等有关要素的结合。

b.从狭义上看,媒介融合是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合作和联盟。

(2)媒介融合的实践

①媒介融合的实践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这种实践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②在国外,一些媒体实施了全面的融合,即在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内容生产、办公场所、薪酬待遇等方面都实现了一体化。

③在国内,不同媒介之间临时性、局部性的融合已不鲜见,主要表现为部门、栏目或专题的合作与联动。最突出的是每逢重要活动和重大突发事件,许多报网、台网联合运作,共享报道资源。

④目前,国内媒介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还面临媒介之间体制机制、人力资源和利益分配不适应等难题。

2.新闻编辑面临的新课题

(1)技术层面

在媒介融合的状况下,报纸编辑不仅要会处理文稿、图片,还要懂得视频、音频新闻的编辑,不仅要会设计报纸的版面,还要懂得网络版、手机版的编辑。

(2)内容层面

媒介融合之后,需要编辑部更新观念,转变思路,积极探索跨媒体运作的模式,协调不同媒体之间的内容生产,而内容生产需要不断创新编辑方法。

(3)角色层面

媒介融合将编辑的“角色扩容”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对编辑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显示出编辑工作的价值和生命力。

四、新闻编辑的基本修养

1.高度的责任意识

(1)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新闻报道就很难引导人们健康向上,甚至会腐蚀人们的思想和意志。

(2)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向受众反映客观外界变动的真实情况。

(3)着力消除新闻报道的副作用

副作用包括引发人们的不满情绪,泄露了政治、经济、军事机密,使国家利益蒙受损失等。

(4)聚精会神,一丝不苟

大到报道的宏观把握,小到资讯的点滴修改,编辑人员都要聚精会神,一丝不苟。

2.广阔的知识视野

(1)编辑人员要不断扩大关于报道对象方面的知识。

(2)编辑人员一定要注意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自己所负责的报道领域的知识,力求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3)编辑人员应当力求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不能满足于本行业或本专业的知识。

(4)编辑人员应当不断关注、学习新兴的知识,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

(5)编辑人员还要懂得外语和计算机知识。

(6)编辑人员还要注意了解周围媒体和受众的情况。

3.执著的探索精神

随着网络媒体的大量增长和信息搜索的日益便捷,网络新闻的竞争更为剧烈,要在这种异常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更需要编辑人员的创造性劳动。但是,网络新闻传播模式尚未成熟,探索、创新仍需继续。

(1)在探索中,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及时捕捉新闻的生长点,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

(2)探索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3)新闻报道是集体行为,探索要发扬团队精神。

(4)探索带有试验的性质,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探索的态度一定要积极,要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热情,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韧劲。

1.2课后习题详解

一、问答题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新闻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采写与编辑是其中的主要环节和基本业务。对于新闻编辑工作来说,其基本特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编辑工作是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

①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定位上

报道定位是对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和个性特征所作的总体规范,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是指导新闻采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从整体上对新闻报道进行正确的定位,是编辑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任务。

②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策划上

报道策划是对报道运作诸环节的预先谋虑,即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想。报道策划是编辑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内容。

③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社的编前会制度

编前会是每期报纸组版前的决策和调控会议,着重确定重要版面和重要稿件的安排。编前会集中、鲜明地体现了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为动态地把握好新闻传播的方向和质量提供了

张子让《新闻编辑教程》(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特性 1.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 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定位、策划和报社的编前会制度上。 2.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 新闻传播是集合传播,新闻报道刊播之前,通常都要经过整合,以版面、节目或网页这种“组合产品”的形式提供给受众。在此过程中,编辑工作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3.新闻传播的把关性工作

编辑的把关是全程性、综合性和终身性的把关。 二、互联网络与新闻编辑 1.编辑地位与职责的变化 编辑工作依然是网络新闻报道中最主要、最重要的业务,网络新闻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编辑工作的竞争。 2.编辑思维与观念的变化 (1)互联网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熟悉平面思维和线性思维,还要懂得超文本思维。 (2)互联网交互功能的凸显,需要编辑人员树立互动传播的新观念。 (3)独家新闻是媒体的掌上明珠,网络新闻编辑应改变对独家新闻的传统理解,不是单纯地追求它的时效性,而应更多地解读和开发其对网民的接近性和重要性。 3.编辑手段与方式的变化 (1)编辑方式的变化最主要表现为动态化。网络传播不仅流量特大,而且滚动性极强。 (2)编辑方式的不同还表现在网站首页和主页的设置。便于用户选择和搜寻,是所有网页或同类网页中最重要的页面。 (3)借助巨大的空间优势,网络新闻的分类更加细化,同一新闻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归入不同的栏目,栏目和子栏目明显增多。 三、媒介融合与新闻编辑 1.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实践

(1)媒介融合的概念 ①媒介融合的概念来源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有的学者认为媒介融合由《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提出。他指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而较多的学者认为,媒介融合首先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②媒介融合的两层含义 综合学者们给出的定义,媒介融合可作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a.从广义上看,媒介融合是指所有媒介及其功能、所有权、组织、资本、传播手段等有关要素的结合。 b.从狭义上看,媒介融合是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合作和联盟。 (2)媒介融合的实践 ①媒介融合的实践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这种实践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②在国外,一些媒体实施了全面的融合,即在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内容生产、办公场所、薪酬待遇等方面都实现了一体化。 ③在国内,不同媒介之间临时性、局部性的融合已不鲜见,主要表现为部门、栏目或专题的合作与联动。最突出的是每逢重要活动和重大突发事件,许多报网、台网联合运作,共享报道资源。

电视新闻栏目策划方案

《新闻导航》电视栏目策划书 一、现实环境 企划动机:突出电视媒体的服务性和引导性。作为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新闻导航》立志为大众带去最新、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让受众在清早刚起床就能与社会做良好的沟通,成为一剂重要的润滑剂;同时传播先进的思想理念,引导受众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栏目设定 1栏目名称:《新闻导航》 2栏目类别:杂志型新闻栏目 3栏目主旨:围绕当前社会大众感兴趣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广泛深报道,揭露表层下的实质问题。 4栏目目标:沟通社会,传递信息 5栏目定位:突出电视媒体的服性和导向性 6栏目内容: a.国内外重大事件 b.民生改革话题,如医疗保险、住房问题 c.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 d.平民人物的现实生活及其引发的社会状况 e.文化艺术生活服务资讯 7栏目特色:带领观众关注新闻 8栏目风格:精致,赋予美感,应当做到镜头中节目多于人。片头、片尾和提要:片头可选择《新闻导航》的栏目主持人用轻松的口吻说出栏目宣传语:“新闻导航,关注您的关注。”配上动感和极富节奏感的音乐,增强了节目的时代气息;片尾播放制作团队并可选择播放经典歌曲及热门网络视频;内容提要可选出本期的重点新闻剪辑成片段播出,以引发观众观看兴趣 9主持要求:一男一女主持人搭档,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驾驭话题、组织讨论的能力,现场应变能力

等多方面的素质 10节目长度:每档40分钟 11播出时段:每天早7:10 — 7: 50(包括4分半钟广告) 12播出次数:每天早7:10 — 7: 50 13工作人员:主持人2名、记者(外景主持)若干、工作人员若干 14 设备场所:a. 演播室 b. 合成制作机房 c. 外景拍摄用的摄像机和拾音话筒2套 15运营要求:拉近观众距离,报道形式灵活多样 a.民生新闻注重用平民视角,用老百姓的语言来报道新闻,摒弃传统新闻的“高高在上,冰冷生硬”报道方式,采用“平视”角度,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来报道新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达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宣传目的。同时着力突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在报道过程中,记者善于运用手中的摄像机镜头和话筒来记录现场,通过生动真实的镜头语言和被采访对象朴实感人的百姓语言,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b.讲究技巧,精心编排栏目内容。一档精彩的杂志型新闻栏目离不开一线记者的前期采访,而后期编辑的整体编排工作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栏目间的编排生动活泼,不同的栏目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栏目有不容的时间长度。保证每个栏目内容新鲜,体裁新颖、有吸引力并能激发观众兴趣。由于节目的内容变化、节目体裁和形式都不同,使整个节目呈现出不同的节奏变化,这种变化符合观众的收拾心里,能够长时间的吸引观众收看节目。 三、栏目的经营创收 1、栏目前期投入预计: 2、栏目广告收入预计: 3、栏目赞助: 4、栏目联办:

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教程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新闻摄影教程 院系文学院 班级09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号20093021 姓名谢飞燕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摄影器材的使用 2. 摄影的一般技术 3. 数码图像的处理和编辑 4. 新闻摄影创作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实验日期年月日成绩 实验一、摄影器材的使用 一、实验课程名称 《新闻摄影》 二、实验项目名称 摄影器材的使用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焦距、光圈、景深等概念。 2、在熟悉单反的一般操作后,熟练掌握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方法。 3、通过采用不同焦距进行拍照练习,观察取景范围的变化;采用不同光圈,观察快门的变化。 4、分别用大景深和小景深进行拍摄,了解焦距、物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1、D3000的基本操作方法 2、新闻摄影基本技巧 五、主要仪器设备 尼康D3000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套机以及55mm-200mm镜头 六、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焦距练习: (1):选取合适的物体或者人(注意是静态的,不动的)以及恰当的拍摄角度。 指导老师袁玖根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成绩 指导老师 袁玖根 (2):转动相机右上角的拨盘,调至A 挡,即光圈优先,将其固定在5.6 (3)在保证(1)(2)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200mm 、135mm 、70mm 、55mm 、35mm 、18mm 的焦距,拍摄6张照片,观察取景范围的大小变化。 2、光圈练习: (1):选取合适的物体或者人(注意是静态的,不动的)以及恰当的拍摄角度。 (2):转动相机右上角的拨盘,调至A 挡,即光圈优先,并固定相机焦距为85mm (3):在保证(1)(2)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F5.6\8\11\16\22拍摄5张照片,并分别记录它们的快门速度,进行比较。

纪录片制作教程

第一章纪录片概述 第一节纪录片的界定 一、什么就是纪录片 ·中国纪录片的前身:“新闻纪录片”。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望长城》,中国纪录片转折点,被认为就是真正的纪录片标志。 ·最早定义的人:英国约翰·格里尔逊 ——纪录片就是对真实素材作有创意的处理 ——纪录片就是指那些“对时事新闻素材进行了创造性处理”的影片, 而“自然素材的使用”就是“至关重要的区别标准”。(经典定义:定义 了记录片的真实原则与现实基础) ·1948,布鲁塞尔纪录片世界大会议定义:以各种记录方法在胶卷上录下经 过诠释后的现实的各个层面,诠释的方式可以就是去拍摄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就是重视而有道理的重演发生过的事实,其目的在于通过感性或者 理性的管道去激发与加强人类的知识与认识,并真正提出经济、文化与其 她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979,美国《电影术语词典》:纪录片、纪录影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 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就是从现实生活汲取 素材,并用剪辑与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 ·我国的定义: 1、电视纪实作品:主要就是指运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道社会生活与 人文现象,注重采访拍摄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表形结构,记录具有原生形态的生活内容。通过对生活情状,文化现象或历史事实的记录揭示生 活本身具有的内涵与意蕴。 2、电视专题片:运用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方面,给予集中地、 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 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型电视节目形态。 3、电视记录片: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反映生活中的真 人、真事、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态与完整过程。 4、纪录片:纪录片就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艺术,它通过摄影或摄像手段对于 真实的环境里、真实的时间内,发生在真实人物身上的事件所作的记录报 道,并给人一定的审美愉悦功能的影视作品;真实就是纪录片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纪录片的灵魂。一切真实记录社会与自然事物的非虚构的电影片或电 视片都就是纪录片。 ·影响人们创作实践的因素: 1、纪录片就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一种活动的影像;就是创作者根据现 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景、真实的氛围而创作的,有一定的思 想性与艺术性的影视作品。 2、纪录片就是一种对外在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

《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 1404311 课程学时:51学分: 3 适用专业:新闻学 开课时间:三年级一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 大纲执笔人:朱敏大纲审定人:刘汉光 编辑学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它的内容在于阐明新闻编辑的主要特性、任务和作用以及技术层面的操作方法,既从理论层面阐释各类媒介新闻编辑的特性,又结合媒体生态的最新发展变化,展示各类媒介新闻编辑的个性,在注重理论的同时,兼顾可操作性。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闻编辑的基本特性、主要任务及工作特点。 2.掌握不同媒介新闻编辑的个性特点,与之相对应的基本方法。 3.有目的性启发学生锻造新闻编辑素养,在媒体实践操作中将编辑技巧融会贯通,初步掌握从设计新闻产品、策划组织报道到稿件选编、版面(节目)设计播出的全过程操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新闻编辑主要任务及作用。 2.教学难点:新闻编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操中将理论和操作方法结合起来,使编辑学可感、可学、可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重点讲授有关理论,注重实践中感受理论、掌握理论。实践环节主要有课堂练习(新闻报道组织策划、稿件选编配置技巧、版面(节目)合成等环节)、媒体实践(每学期不少于四次到媒体单位实训操作体验,并布置作业,任课老师逐一点评批改)。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1.新闻编辑概论 6 1.1 新闻编辑工作与媒介生态了解 2 1.2 新闻编辑工作特点了解 2 1.3 新闻编辑能力结构与职业素养理解 2 2.新闻报道策划与组织 8 2.1 新闻报道策划及主要类型了解 2 2.2 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了解 2 2.3 新闻报道的方案设计掌握 2 2.4 新闻报道的组织和调控了解 2 3.新闻稿件的分析和选择 7

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教程实验报告

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教程实验报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新闻摄影教程 院系文学院 班级 09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号 20093021 姓名谢飞燕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原理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三、实验仪器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摄影器材的使用 2. 摄影的一般技术 3. 数码图像的处理和编辑 4. 新闻摄影创作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实验一、摄影器材的使用一、实验课程名称 《新闻摄影》 二、实验项目名称 摄影器材的使用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焦距、光圈、景深等概念。 2、在熟悉单反的一般操作后,熟练掌握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方法。 3、通过采用不同焦距进行拍照练习,观察取景范围的变化;采用不同光圈,观察快门的变化。 4、分别用大景深和小景深进行拍摄,了解焦距、物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1、D3000的基本操作方法 2、新闻摄影基本技巧 五、主要仪器设备

尼康D3000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套机以及55mm-200mm镜头 六、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焦距练习: (1):选取合适的物体或者人(注意是静态的,不动的)以及恰当的拍摄角度。 (2):转动相机右上角的拨盘,调至A挡,即光圈优先,将其固定在5.6 (3)在保证(1)(2)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200mm、135mm、70mm、55mm、35mm、18mm的焦距,拍摄6张照片,观察取景范围的大小变化。 2、光圈练习: (1):选取合适的物体或者人(注意是静态的,不动的)以及恰当的 拍摄角度。 (2):转动相机右上角的拨盘,调至A挡,即光圈优先,并固定相机焦 距为85mm

电视新闻编辑教程

电视新闻编辑教程 一.名词解释。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具有原生价值和衍生价值。原生价值由显性价值(when、where、who等基本元素为显性信息,是判断新闻价值的最原始、最直接依据)和隐形价值(why,how往往隐藏在实施的表象下,对新闻价值起到确定、奢华的作用)构成。衍生价值是指: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事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要处于一定的传播环境,传播环境与个体新闻事实的相互作用会释放出一些衍生信息,对新闻事实的原生价值起到修正作用。这种衍生价值属于新闻事实的附加价值,它对原生价值起到增强或削弱的作用,使新闻事实的价值呈现出一种相对性。 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 栏目策划: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新闻媒体运作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设计,制作营销,广告经营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运筹和规划,已经不限于新闻报道本身,揽括所有和信息活动有关的行为。狭义就是指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通过对题材更好地组织、挖掘、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新闻资源,形成新闻资源的增值。 即新闻策划,是指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通过对题材更好地组织、挖掘、合理、有 效、充分地利用新闻资源,形成新闻资源的增值。新闻策划的对象是客观存在 的新闻事件,使对新闻资源的统筹运用。 广播电视编辑:就是在栏目定位的基础上对构成栏目的全部要素进行整合,它是栏目编辑意识的集中体现。 相对新闻价值: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新闻事件也不例外,因此,新闻价值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新闻价值要通过传播才能真正实现,只有把新闻报道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考量,才能确定新闻的传播价值。对新闻的绝对价值产生修正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受众、目的、语境。这三个因素构成了新闻传播的基本环境。 栏目化:电视栏目化:把电视节目分成多个专栏的编辑形式和播出方式,即将反映同一内容和同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栏,使它有固定的名称、标志、开始曲和时间长度,并安排固定的时间播出。标志为:1、栏目规范化2、栏目类型化3、栏目个性化 是近年来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主要表现为,栏目有明确的定位;有明 确的目标受众;有明确的风格;有固定的播出周期、播出时段、节目场地;有稳 定的收视群体。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台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分析,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新闻体裁。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新闻报道体裁。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它是对一整套

《新闻编辑》教学大纲

《新闻编辑》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60098 课程名称:新闻编辑 学时/学分:34/3 先修课程:《艺术概论》、《摄影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视频编辑》、《广播电视新闻》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开课教研室: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新闻方向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内涵不断变化的了解,掌握电视栏目节目的形态、编辑和运营策略,重点掌握电视画面的剪辑和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新闻价值和判断能力,以及人文情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讲授新闻编辑的内涵、节目形态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初步了解一些栏目运营的策略和方法,熟练掌握电视画面剪辑的技巧和节目制作的方法,拓展学生学习视域,了解国内外电视编辑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该课程为理论课,总课时为34,根据课程特点,应重视结合案例讲授,对于比较抽象的影视语言及编辑技巧要结合案例进行讲授,把理论知识生动活泼地传授给学生。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方法,总成绩比例:期末70% +期中20%+平时成绩10%。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概述 1.宏观层面的编辑工作:协调与管理 2.中观层面的编辑工作:栏目策划与运营 3.微观层面的编辑工作:基础业务 (二)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 ※1.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传播符号 ※2.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类型 (三)电视新闻的价值发现 ※1.新闻价值的形成 ※2.绝对新闻价值 ※3.新闻价值的相对性 (四)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

如何编辑网络新闻图片

如何编辑网络新闻图片 2009-10-17 16:51:25| 分类:网络新闻编辑教程|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文字稿件配图片的意义 首先,文字稿所以需要配图片,是因为图片具有文字稿所不具有的长处。文字是抽象符号,它代表一定的对象或现象,但文字和对象、现象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文字所以能代表一定的对象或现象,完全是约定俗成的。人们读文字稿,有时可以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但这是依他们头脑中原有的有关方面的经验为依据的,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就很难产生具体的表象,只能根据头脑中其他方面的表象加以改造,产生想象。表象与客观的对象、现象相比,已经比较模糊;想象就包含着更多的主观成分,跟客观的对象、现象相比,更难完全符合。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曾经到过北京王府井大街,在看关于王府井大街的文字报道时,就会根据文字的种种描述在大脑中浮现出王府井大街的形象,即表象。如果这个人从未到过王府井大街,而只到过其他城市的大街,他在看关于王府井大街的文字报道时,看到关于王府井大街的街道建筑、商店、树木、人流等等的描写时,头脑中也会浮现出王府井大街的形象,但这种形象是依据他曾到过的其他城市的大街的形象改造而得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包含不同程度的想象成分。因此,他大脑中所浮现的王府井大街的形象,不可能与实在的王府井大街的形象完全一致。图片与文字稿不同。图片是由具体符号构成,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读者看图片,不凭经验就能产生具体的视觉形象。只要图片的反映是真实的,读者从图片所获得的关于对象或现象的形象就是真实的。比如看一幅反映王府井大街的新闻照片,只要照片是真实的,读者纵然没有到过王府井大街,也可不必借助于对原存于记忆中的其他大街的表象的改造而产生王府井大街的形象,可以避免因主观想象的介人而造成的扭曲,使大脑中所形成的王府井大街的形象与实在的王府井大街形象能趋于一致。因此,文字稿配以图片,能使读者对报道对象获得更真实、更具体的认识。 其次,文字稿所以需要配图片,是因为同样篇幅的图片与文字稿相比,图片所包含的信息一般要比文字稿更为丰富。比如,要具体描写一家商店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就要花去许多笔墨,对商品一一介绍,也难免繁琐乏味。如果以图片去反映,图片的幅面不大,各种商品可以尽收眼底,且无乏味之感。而且,文字稿的文字排列是线条性的,图片则是展开的,从图片中获取信息要比从文字稿中获取信息更为迅速。因此,文字稿配以图片也能满足读者先睹为快的心理需求,增加整个报道对读者的吸引力。 此外,文字稿是以文字为符号,而对文字符号的理解需要学习,需要具有相应的文化水平;图片具有形象性,文化水平较高或较低的人都能理解,雅俗共赏。因而,文字稿配以图片能赢得更多的读者。 二、图片的种类 配合文字稿的图片有三类;一类是新闻照片,一类是绘画,还有一类是图表。每一类图片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电视编辑知识

电视编辑知识 第一章电视编辑工作概述 本章内容提要: 电视编辑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它包括了创作层次和技巧层次这两方面内容。在电视创作中,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节目创作始终。 了解电视节目编辑流程,掌握粗编、精编、平剪、串剪等专业知识。 电视编辑受到影视艺术视听表达规律和大众传播规律的双重影响,在熟练掌握影视剪辑技巧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电视传播特性以及由此形成的电视独特表达方式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曾经提出:"电视的发明是人类智慧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如何运用电视,却是对人类智慧的更大考验"。 影视创造了影像的世界,影像的表达方式日益深度地影响人类的思维习惯。 本教程探讨的是电视画面表达的基础原理和基本技巧。电视表达是利用画面、解说词和音乐音响等多种视听元素的综合作用完成的,由于设有专门课程分别研究这些视听元素,所以本教程着重于画面的编辑基础研究。 有人认为,编辑电视节目无需像故事片那样考虑情节或连贯性要求,而是只要把镜头接在一起,配上解说词,就可以了。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电视编辑要从一堆杂乱无章的镜头里剪辑出流畅的画面、适宜的节奏、以及动人的情绪,并非易事。即使是形式最简单的新闻报道,它同样存在着如何用镜头和声画配合来表述的问题。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原理被认为是经过实践和时间验证的有效的方式,一个优秀的电视编辑应该是精通原理和形式的,但是,他不会将原理视为必须遵守的唯一的准则,相反,他能够依循原理,根据创作的具体情况灵活加以运用。这一思想贯穿在本教程所有技巧原则的分析阐述中。 认识电视编辑工作性质和任务,了解编辑工作流程,知晓电视语言的特殊性及其对节目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是我们进入电视编辑领域的第一步。 第一节电视编辑工作的性质 什么是电视编辑工作? 在电视行业里,编辑一词通常有双重含义,既指代一个创作环节,又是一项工种名称。作为工种而言,编辑通常被称为编导,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负责整个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的工作,在节目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代电视编辑教程

《当代电视编辑教程(第2版)》为当代广播电视教程·新世纪版。 作者简介 张晓锋,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视传播实务与理论、传媒与社会发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电视编辑思维与创作》、《电视制作原理与节目编辑》、《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传媒协同发展论》(合著)、《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06》(副主编)、《当代电视编辑教程》等著作。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重大项目1项。目前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中国新闻法制史·港澳台卷》。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电视编辑概述 第一节作为思维活动的电视编辑 一、电视编辑是一种思维活动 二、电视编辑的思维形态 第二节作为视听组合的电视编辑 一、电视编辑的叙述基础 二、电视编辑的基本作用 第三节作为制作环节的电视编辑 一、电视编辑的基本流程 二、电视编辑的传播关注 第二章编辑语言演进 第一节早期的探索 一、单镜头影片 二、简单镜头连接 第二节技法的实践 一、剪辑原理的奠基 二、剪辑成为艺术 第三节蒙太奇学派 一、两类实验 二、蒙太奇理念的过渡 三、蒙太奇理念的发展 第四节批判性反思 一、现实主义美学 二、电影的本性 第三章电视编辑语法 第一节蒙太奇思维 一、蒙太奇的内涵 二、蒙太奇的叙述方式 第二节镜头内部蒙太奇

一、长镜头的传播特点 二、长镜头与蒙太奇比较 第三节声画蒙太奇 一、声音元素 二、声画蒙太奇 三、声音蒙太奇 第四节电视时空思维 一、电视时空思维的特征 二、电视的时间处理 三、电视的空间形态 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 第一节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一、生活逻辑与思维逻辑 二、镜头组接的基本关系 第二节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一、电视动作变量 二、动静搭配法则 三、挖掘运动镜头表现力 第三节空间组合的方向性 一、轴线与轴线规律 二、轴线的合理突破 第四节景别与角度的和谐性 一、电视景别的叙述意义 二、电视角度的视点价值 三、景别与角度的组合 第五节影调与色调的统一性 一、选择合适的影调和色调 二、影调与色调的统一 第五章镜头组接技巧 第一节剪接点的选择 一、动作剪接点 二、情绪剪接点 三、节奏剪接点 四、声音剪接点 第二节镜头长度的参照 一、叙述长度 二、情绪长度 第三节动作的剪接 一、主体动作的剪接 二、镜头运动的剪接 第四节镜头的分剪与插接一、插入镜头与切出镜头

编辑出版学专业课外阅读书目优选稿

编辑出版学专业课外阅 读书目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编辑出版学专业课外阅读书目 一、编辑学理论 1、《广西的改革开放:新闻出版卷》,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期刊编辑学概论》,徐柏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3、《书籍编辑学概论》,阙道隆、徐柏容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4、《编辑学原理论》,王振铎、赵运通,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5、《编辑心理学》,薛鸿瀛,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6、《怎样当好总编辑》,王庭僚,海天出版社,1996 7、《着编译审校指南》,江建名,中国科大出版社,1988 8、《编辑出版法规手册》,新华出版社,1998 9、《未来编辑谈编辑》,北京出版社,1999 10、《编辑定位艺术论》,吕瑞荣,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二、书刊编辑学 1、《书籍装帧设计教程》,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2、《社科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十二讲》,张积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学报编辑学导论》,何锡源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4、《选题论》,赵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5、《编辑人的世界》,(美)格罗斯,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0 6、《现代杂志编辑学》,陈仁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7、《教辅期刊编辑艺术论》,吕瑞荣,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 三、中国编辑出版史 1、《中国编辑史》,姚福申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2、《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来新夏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中国文献史》,王余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4、《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四、校对业务 1、《简明着编译审校指南》,李毓兴编,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2、《现代汉语规范指南》,张觉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3、《咬文嚼字》合订本,《咬文嚼字》杂志社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2004 五、出版学理论 1、《出版大崩溃》,(日)小林一博,上海三联书店,2004 2、《图书商品学》,王益、汪轶千,人民出版社,1999 3、《出版资源论》,吕瑞荣,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__刘明华版

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1.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 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 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2.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1、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 2、新闻写作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 的。 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第三节功夫在笔外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 1、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2、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三、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网络新闻编辑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网络新闻编辑教程》试卷 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的是()。 A.网络媒体C. 电视 B. 广播D. 报刊)。 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综合性商业网站如果要登载新闻,合法的新闻来源是()。 A. 国外新闻媒体网站 B. 国内新闻媒体网站 C. 专业网站 D. 任何商业网站 3、在一个网站的基本结构中,频道之下一般设置若干个()。 A. 网站 B. 栏目 C. 子栏目 D. 文章 4、下列网络稿件标题中借用了诗词佳句的是()。 A.《雨雪潜入夜落地了无痕》 B.《至死不渝:相拥五千年的恋人》 C.《双“福“临门》 D.《最爱的人伤她却是最深》 5、关键词选取和设置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A.“精确性”和“规范性” B.“全面性”和“适度性” C.“逻辑性”和“层次性” D.“规范性”和“逻辑性” 6、在为战争、海啸等大的人类自然或社会灾难专题配色时,网站编辑最好选用的颜色是()。 A. 蓝色C. 黄色 B. 绿色D. 黑白 7、以下属于突发性新闻事件专题的是() A. 两会专题 B. 抗击非典专题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 D. 春运专题 8、论坛内容管理最主要的工作是()。 A. 论坛内容的审核 B. 论坛帖子的管理 C. 论坛论题的管理 D. 论坛内容的组织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论坛版主是论坛的象征 B. 论坛成员才是论坛的主角 C. 论坛成员只是被管理的对象 D. 论坛版主是论坛的主要管理者 10.在网络时评的几种基本形态中,影响最大的是() A. BBS B. E-mail C. Usenet D. Blog 11.请看下面网络稿件中的一句话,分析它的语病是什么。() “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A. 用词错误 B. 指代不明 C. 成分残缺 D. 搭配不当 12.与传统媒体的标题相比,不属于网络稿件标题基本特点的是()。 A.题文分开 B. 超文本链接编排 C. 题文合一 D. 多媒体辅助优势 13.一般来说超级链接的运用方式大致有三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超级链接设置延伸性阅读 B. 利用超级链接改写文章 C. 利用超级链接改变传统文本的写作方式 D. 为文章中的某些关键词设置超级链接 14.在对新闻专题网页进行编排设计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是()。 a. 编排栏目 b. 设计页面 c. 选择图片 d. 搭配色彩 e. 制作标题 A. abdce B. bcdae C. badec D. bdeca 15、将网络新闻稿件分为国内、国际,国内又分为某省某市,这种归类角度是() A. 按主题归类 B. 按地域归类 C. 按稿件重要性归类 D. 按稿源归类 16、网络稿件中出现的错别字、语法错误、标点符号误用、数字使用不规范、行文格式不统一等问题属于()。 A. 知识性错误 B. 事实性错误 C. 辞章性错误 D. 政治性错误 17、以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取胜的是()。

新闻编辑教程(简化版)。讲解

新闻编辑与实务,《新闻编辑教程》简化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151班委制2016.12.4 (此电子文档仅供参考,复习详见教材) 第一章绪论 采编和分工的出现是为了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第一节:新闻传播与新闻编辑 a.新闻传播的主要环节与基本业务:采写与编辑 b.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定位上; ★报道定位:对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和个性特征所作的总体规范 报道定位也是采编的基本思想与原则,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方向、质量与特色。 c.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策划上; d.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整合是在筛选和整理基础上的组合。{各篇报道组合在一起,产生了单篇报道所没有的主次、对比、联合和互补等关系,产生了单篇报道所没有的信息。} e.新闻把关:从新闻的修改、选择、标题到报道的配置及合成,每个环节都要把关。 f新闻传播的主导性、整合性、把关性,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特征所在。 第二节:新闻编辑与互联网络 a.编辑新要求:广泛吸收和时刻关注网上新闻资源、搜索和跟踪网上新闻信息的职责; b.编辑思维与观念的变化: 1.熟悉平面思维和线性思维,懂得超文本四位及发散思维; 2.树立互动传播新观念; c.编辑手段与方式的变化:兼收并蓄,囊括所有,编辑方式动态化; d.网络新闻编辑特点:工作量大、节奏快、注重多媒体、多层次表现、动态性、交互性和技 术性等。 第三节:媒介融合与新闻编辑 ★★★★★a.媒介融合 广义:指所有媒介及其功能、所有权、组织、资本、传播手段等有关要素的结合; 侠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合作和联合; 优势:能使大众传媒延伸生产价值链,释放潜能,提高新闻的生产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拓展受众群体,增加盈利来源,扩大社会影响。 b.新闻编辑面临的新课题: 1.技术层面; 2.内容层面; 3.角色层面 第四节新闻编辑的基本修养 良好的综合素质:高度的责任意识(社会效益优先、维护真实性、消除新闻报道的副作用、务举大纲,也为小察);广阔的知识视野(知多易识新,知多易辨错、扩充知识面、跨领域学习、会外语与计算机);执着的探索精神(关注生活、拓展领域) 第二章报道的定位

新闻编辑教程 张子让

《新闻编辑教程》张子让 1.新闻传播与新闻编辑的关系?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整合性工作和把关性工作。 2.编辑工作是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定位上。报道定位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是指导新闻采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其次,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策划上。报道策划是对报道运作诸环节的与先考虑,以理性的指导具体的采编工作。 再次,编辑人员比较了解总体情况,突发事件和信息,能够对记者的报道给予一定的指导,包括提炼主题、开掘题材、选择角度乃至提供采访线索等。 最后,报社的编前会制度是每期报纸组版前的决策和调控会议,着重确定重要版面和重要稿件的安排。编前会制度鲜明的体现了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为动态的把握好新闻传播的方向和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3.为什么说新闻编辑工作在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编辑工作的最终产品是报纸版面,广播电视节目或网站页面。尽管编辑工作的日常流程有多道工序,但实际离不开整合两个字。整合是在筛选和整理基础上的组合,是以优化为目标,对他们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和配置,彰显和发掘他们各自的内涵,形成“量变效应”是新闻报道总体升值。 4.新闻编辑的主要把关性工作有哪些特点? 作为新闻传播的两大主力,记者和编辑都负有把关的责任。记者的把关可以从源头保障新闻的真实性,也可以减少因选择不当而造成的无效劳动,但由于编辑工作处在组织新闻报道的最后一关,是新闻报道能否刊播的最终决定者,所以把关的任务不能不主要由新闻编辑来承担。 编辑的把关是全程性的把关,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从新闻的选择、修改和标题,到报道的配置和合成,每个环节都是在把关,都不能疏漏,都应当有把关意识。 编辑工作的把关又是综合性的把关。这种把关不仅要对新闻报道从政治、思想到事实、表达等层面进行全面检验,还包括既要检验报道的个体,又要检验报道的总体——版面节目和网页。 编辑的把关还是终审性的把关。记者的报道出了差错还可以由编辑来纠正;而编辑审定的报道出了问题就会向受众传播,因此编辑的把关任务很重,责任很大,要求很高。 5.网络编辑有哪些新的特点? 网络编辑除了主要处理记者、通讯员和通讯社提供的新闻,还增加了搜索和跟踪网上新闻信息的职责。 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不仅要熟悉平面思维和线性思维,还要懂得超文本思维。超文本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也是一种换位思考方式。互联网交互功能的凸显,还需编辑人员树立互动传播的新观念,互联网的互动传播具有空前的即时性和广泛性。编辑还应改变对独家新闻的传统理解,不是单纯的追求他的时效性,而应解读和开发其对网民的接近性和重要性。 网络的编辑手段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各有侧重,而是兼收并蓄,囊括所有。编辑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动态化,网络传播不仅流量特大,而且滚动性强。网络首页和主页的设置也是比较突出的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标题列表或标题与摘要,他们的主要功能是导读和索引。 6.什么是媒体融合? 广义是指所有媒体及其功能、所有权、组织、资本传播手段等有关要素的结合。 狭义是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合作和联盟。 7.媒体融合的意义? ①能够使大众传媒延伸生产价值链,释放潜能②提高新闻生产力和快速反应能力③降低运营成本④拓展受众群体⑤增加盈利来源⑥扩大社会影响⑦给面临运营困难的报纸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机遇 8.媒体融合给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课题? 一是技术层面,新闻编辑不仅要会处理文稿、图片,还要懂得视频音频新闻的编辑,不仅要会涉及报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